近代文学发展史纲自考

合集下载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某某条约》割占某某,勒索某某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某某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某某;《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自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自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①内容:民主和科学②意义:第一,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以磅礴的气势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第二,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潮流。

第三,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二.新文化运动具体过程?【常考小题】①文化方面: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必考)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必考)批判孔子,但并没有因此就否定中国全部传统文化。

(了解即可)②文学方面:鲁迅写了两本书《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

(必考)《狂人日记》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

(必考)三.十月革命推动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四.五四运动①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②五四运动的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③五四运动的特点和历史意义?第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第二,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第四,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哪三类人?(了解)①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李大钊,陈独秀②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③中国同盟会会员: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小题,常考书名)①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②新民学会,互助社,觉悟社,③陈独秀在上海创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北京大学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④影响较大的还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星期评论》《少年中国》《觉悟》《湘江评论》《国民》等。

自考 近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自考 近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革命的 新道路
1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 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2中国共产党 对革命新道的 探索
3中国革命 在探索中前进
第一节 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派的政治主张 • • • •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国民党政府的反动专制统治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四、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
希望:民众支持政府→对工农红军进行军事“围剿” 结果:民众怨声载道→将全国变成大囚笼
实行保甲制度的布告
4)实行文化专制
新闻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审查制度→→干涉舆论自由
宣传共产主义 〓 批评国民党 对统治不满 “反动宣传品”;
〓 “危害民国”; 〓 “反动言论”;
‚他们的嘴就是法律,无理可说。……一切刊物,除胡说八道的官办东西 和帮闲凑趣的‘文学’杂志而外,较好的都要压迫得奄奄无生气的。‛ ——鲁迅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国新革命道路的艰难环境 1、革命阵线缩小,敌我力量发生明显变化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群众组织被查封和
群众运动被镇压 软弱性与妥协性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2、革命力量(主要是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摧残
1927年4月→“秘字第一号命令”,厉行“清党” 1928年2月→《制止共产党阴谋案》 1928年3月→《暂行反革命治罪法》和《中华民国刑法》 1931年1月→《危害国民紧急治罪法》
——1928 12 29
东北易帜
• 1927 年 大 革 命 失 败 以 后,国民党变成了一 个由代表地主阶级、 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 制的政党。不过 , 国民 党是一个复杂的政党。 就是这个反动集团本 身也不是严密的统一 体,而是派系林立, 它的 " 统一 " 是表面的 和不稳定的。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 简答题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 简答题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

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期中三个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

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清朝的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中国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

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来,将改变中国命运。

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

首先,半殖民地化了。

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

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

其次,半封建化了。

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

(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

(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成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

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

(6)中国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2)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

全国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真题和答案(珍藏版)[1]

全国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真题和答案(珍藏版)[1]

2009年7月全国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2009年7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答案全国2009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课程代码:0370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851年,中国爆发的一场伟大的农民战争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运动C.台湾高山族人民抗日斗争D.义和团运动2.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了( )A.惠州起义B.黄花岗起义C.护国战争D.护法战争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钦定宪法大纲》D.《总统选举法》4.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了(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华革命党D.中国国民党5.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的是( )A.胡适B.鲁迅C.李大钊D.陈独秀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是( )A.戊戌变法运动B.保路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7.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A.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B.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C.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D.土地革命总路线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的起点是( )A.香港海员罢工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D.省港工人罢工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新民主主义D.社会主义10.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 )A.中山舰事件B.整理党务案C.四一二政变D.七一五政变11.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建立后,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从( )A.重工业方面开始的B.商业方面开始的C.轻工业方面开始的D.金融业方面开始的12.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方针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C.遵义会议D.洛川会议13.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左”倾盲动主义B.“左”倾教条主义C.右倾保守主义D.右倾投降主义14.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侵略中国的(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15.1933年11月,在福州发动抗日反蒋事变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 )A.马占山和李杜B.冯玉祥和吉鸿昌C.蔡廷锴和蒋光鼐D.张学良和杨虎城16.1941年3月,在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中诞生的民主党派是( )A.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B.中国民主建国会C.中国民主促进会D.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7.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A.平型关战役B.雁门关战役C.阳明堡战役D.台儿庄战役18.1945年8月,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的是( )A.朱德B.毛泽东C.彭德怀D.刘伯承19.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 )A.《国共重庆谈判纪要》B.《国共重庆谈判协定》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协定》D.《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20.1948年4月,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是( )A.《新民主主义论》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D.《将革命进行到底》21.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4月21日发起的重大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22.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的时间是( )A.1950年5月B.1950年6月C.1951年7月D.1951年8月23.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 )A.肃反运动B.整风、整党运动C.“三反”运动D.“五反”运动2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5.新中国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26.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27.毛泽东系统阐明农业合作化理论的重要文献是( )A.《介绍一个合作社》B.《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C.《组织起来》D.《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28.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 )A.毛泽东B.陈云C.周恩来D.邓小平29.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 )A.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敌我矛盾D.人民内部矛盾30.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是( )A.1949年B.1966年C.1971年D.1978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自考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真题(二)

自考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真题(二)

1.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它选出来,并填在题中的括号里。

错选或未选,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20题,计20分):1、“采欧美人之长,荟萃镕铸而得之”是康有为在《人境庐诗草序》中称赞()的诗的赞话。

A、黄遵宪B、梁启超C、康有为自己D、谭嗣同2、龚自珍《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用()的手法,记叙了扬州景物的变化,含蓄地用“初秋”的影响暗示了一个衰落时代的来临。

A、多重比喻B、幽默讽刺C、似扬实抑D、类比推理3、冯桂芬的政论散文集名()。

A、《校邠庐抗议》B、《复庄卫生书》C、《定庵集》D、《弢文录外编》4、1895年,严复在《直报》发表著名文章《原强》,引述了()著《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学说,阐述了“物竞天生,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思想。

A、赫胥黎B、达尔文C、牛顿D、卢梭5、“文界革命”这一口号是梁启超在作于1899年的()中正式提出来的。

A、《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B、《少年中国说》C、《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D、《厦威夷游记》6、梁启超对“新文体”的解释,出自于他的()一书。

A、《少年中国说》B、《清代学术概论》C、《夏威夷游记》D、《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7、裘迁梁于1897年在《苏报》上发表的()一文,正式提出了“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

A、《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B、《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的》C、《新小说发刊词》D、《论白话为维新之本》8、梁启超于1902年在日本东京创办我国第一个小说杂志()。

A、《月月小说》B、《新小说》C、《小说月刊》D、《礼拜六》9、青年鲁迅于()年创作了文言短篇小说《怀旧》。

A、1900B、1897C、1911D、190210、革命派小说家陈天华的小说()以舟山的民权村为背景描写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

A、《狮子吼》B、《新中国未来记》C、《断鸿零雁记》D、《维新梦》11、革命派小说的代表人物黄小配,著有《洪秀全演义》、《甘载繁华梦》、《宦海升沉录》、《大马篇》等,《洪秀全演义》基本上是按照古代小说()的结构方式写作的。

中国近代文学史,自考复习

中国近代文学史,自考复习

1、“五四”文学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

答:一、1917年至1920年新文学的萌芽期。

二、1921年到1926年文体大解放的创作活跃期。

三、1926到1927年沉寂。

2、《阿Q正传》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

答:一、外冷内热。

作者将思想启蒙者的高度热情,在小说中转化为对阿Q的痛苦生活、愚昧无知和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转化为对辛亥革命中途夭折的无比痛惜,转化为对赵太爷假洋鬼子之流凶残暴虐横行乡里的憎恶鄙视。

二、以讽抒情。

作者以讽刺手法批判了阿Q的落后、麻木和精神胜利法,鞭挞了赵太爷等人的凶残卑劣,谴责了知县大老爷等的反动实质,同时在讽刺背后处处隐含着作者改革社会、重铸国魂的革命热情。

三、形喜实悲。

作品展示了阿Q种种可笑的行径,但在这种喜剧性场面后面却都隐藏着深刻的悲剧,我们在被那些喜剧场面引得发笑的同时,又总是有一股无情的力量,把我们的笑变成一种含泪的笑。

3、《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

答:一、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

“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片”。

二、将古人写活。

作者主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不给古人戴上光圈,而是将古人当做人,寻找古今人思想情感上的相通之处加以推想和发展。

三、运用“油滑”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

4、《朝花夕拾》的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答:一、作品里写的事和人,往往饱含作家强烈的爱憎,闪烁着社会批判的锋芒,在平淡的叙述中寓有褒贬,在简洁的描述中分清是非,使回忆往事与批判现实融合在一起。

二、以叙事为主,但同时穿插了议论,融入了浓厚的抒情,是叙事和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

三、清新恬淡与讽刺幽默的统一,是《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5、叶绍钧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倪焕之》答:一、l928年,叶绍钧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作品的问世,标志着叶绍钧不但在小说体裁的开拓上作出了新的贡献,而且,在表现生活内容的广度上也有所拓展。

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将知识分子个人的人生道路与对时代社会命运的探求结合起来,在个人命运的展示中寓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

自考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简答部分)

自考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简答部分)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简答部分)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领会) *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1、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简单运用)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各级官僚贪污成风。

②经济上,兼并土地,苛捐杂税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综合)①19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至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英美法等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

②商品生产的无限增长,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

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他们把目标瞄向古老的中国。

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第二节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

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它是外国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2、近代工人阶级的形成及特点:**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特点:第一,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

第二,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第三,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综合)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文学发展史纲自考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纲(自考整理)第一章一、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特点:1.动荡与危机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凭借着不平等条约所摄取的特权大量向中国推销廉价商品掠夺廉价原料中国日益沦为世界资本主义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2.民族忧患意识与探索封建士大夫改革派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加深中国面临“三千余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奏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辛亥革命3.从封闭到开放向西方学习“师夷”向西方学习是在近代才提出的口号二、中国近代文化精神的最新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1.求变——民族进取的精神复苏2.致用——知识阶层的求实之风3.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发扬1895年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发表了着名论文《原强》文中引述了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学说着重阐述了“自然选择”的思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风靡当时中国进步知识界的口头禅严复还在《直报》发表了《辟韩》一文对韩愈在《原道》中所宣扬的封建君主权以卢梭的天赋人权理论予以驳斥提出“主权在民”和人权天赋不可剥夺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人民、主权、土地)西方近代文化的科学与民主精神的传播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部分地改变了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素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性格特征4.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的恢弘三、近代文化精神对文学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文学进化思想的确立进化的文学发展观表达得最为明确系统的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末的一位杰出学者和文艺批评家王国维他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提倡文学要表现时代爱国主义的伟大主题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在近代文学的各个领域中几乎都得到了表现语言与文字合文学的通俗化倾向黄遵宪是近代最先明确提出“言文合一”(口语和文字合一《杂感》口号“我手写吾口”)主张的人光绪十三年他把自己的这种思想在《日本国志·学术志二·文学》中作了明确表述肯定了语言与文字合的必要语言文体通俗化的必然趋势在近代文学通俗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当推裘廷梁他在1897年发表于《苏报》的着名论文《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中,历数文言文的种种弊害又以“成周”“太细”“日本”为例阐述使用白话文的“八益”旗帜鲜明地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表现出激进的态度近代的白话文运动虽然有其不彻底性但是依旧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接近于口语的白话小说在近代有长足的进步第二章一、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早期的康有为写了不少感慨世事关心国家安危的诗歌如《过虎门》《感事》《出都留别诸公》中国近代文学的繁荣时期1895~1897 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提倡“新学之诗”开始创作多“挦扯新名词以自表异”的新诗要求诗歌成为宣传新思想以适应维新变法运动需要的工具1899 梁启超正式提出“诗界革命”口号强调改革后的新诗要有“新意境”“新语句”“旧风格”甲午战败后康有为打动公车上书不久又与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撰写大量宣传维新主张的散文逐渐形成了一种通俗流畅易为群众阅读了解的新散文梁启超提出“新民说”“新民”主要靠文学倡导“文学新民救国论”在《夏威夷游记》中提出“诗界革命”的同时提出“文界革命”认为“文界之宜革命久矣!欧美日本诸国文体之变化常与文明成比例”这个时期他的散文创作形成了“平易畅达”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清代学术概论》)1902梁启超在日本东京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小说刊物《新小说》大量发表翻译与创作的新小说自己也创作了《新中国未来记》中国近代文学的低潮时期与中国新文学的萌芽低潮期的萌芽:沐浴着“新世纪曙光”诞生的《新青年》宣传文学革命发表了李大钊的《青春》、《今》,鲁迅先生的《我之节烈观》胡适的《文学改良诌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向封建文化发起猛攻就中国近代文学的基本性质而言他是反帝(反殖)反封建的民族民主文学二、《九命奇冤》虽然属章回小说但在结构布局、人物描写等方面都系去了外国侦探小说的技法西方文化对我国近代思想界影响最大的是赫胥黎《天演论》和卢梭的《民约论》翻译文学林纾 184种翻译周桂笙译《毒蛇圈》是当时用白话直译的最早的小说之一三、梁启超在戊戌变法之后逃往日本在日本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政论》《国风》等报刊第三章一、论述宋诗运动(宋诗派)的代表人物、理论主张和历史影响宋诗运动诗论:宋诗运动是鸦片战争前后一个较有代表性的诗派这一诗派发起端的事程恩泽代表诗人有何绍基郑珍莫友芝江湜金和这一派诗人标榜宋诗以苏轼黄庭坚为宗理论主张:非常强调“诗为心声”要立诚不欺反对摹古在翁方纲主学之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学养功力说将诗文创作与伟人品行联系起来强调学诗先学为人他们的诗学观是建立在儒学“温柔敦厚”诗教的基础上的湘乡派主要的理论观点表现于散文方面领袖曾国藩主要作家有号称“曾门四弟子”:张裕钊薛福成吴汝纶黎庶昌曾国藩在姚莹的《与吴岳卿书》所鼓吹的为学所谓“义理”“经济”“文章”“多闻”四要端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将“经济之学”纳入文学的范畴在文学创作上曾国藩也强调“情”但更强调从理出情曾国藩大出中兴“桐城”的旗号选辑《经史百家杂钞》用以扩充姚鼐nai 《古文辞类纂》之界域同光体诗派最早提出同光体的是陈衍这一诗派的代表诗人有陈三立夏敬观陈衍郑孝胥沈增植袁昶chang陈燕的《石遗事诗话》是这一诗派诗学理论的专着二、鸦片战争时期进步的文学思想及其走向为了政治的需要在一些政治文稿中也多少涉及了更新文学的思想如洪秀全在建都天京后曾发布《改定诗韵诏》洪仁玕gan 《钦定军次实录》在《钦定士阶条例》中有涉及了文学的社会功能作家思想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以及文学思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洪仁玕蒙时雍李春发颁布《戒浮文巧言谕》太平天国的文学思想属于劳动人民的文化思想层次代表了革命农民要求建立自己的文化思想意愿龚自珍是鸦片战争时期开启一代文风的爱国诗人他的文学思想正如他的社会思想一样体现了清醒的时代意识和求实创新的精神龚自珍较好地继承了袁枚“性灵”说的精髓将诗所重的“性情”放在时代的天平上以新的视角富裕新的内涵有了新的突破龚自珍强烈主张文学创作要“尊情”要畅情龚自珍所尊之情是无住无寄无境而有境无指而有指无哀乐而有哀乐之情似乎有点不可捉摸实际是强调文学创作应表现的一种不受社会时流所左右的真情一种畅于声音表现个性的真情龚自珍在“尊情”观念的指导下非常注意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他认为时代对文学应有一种制约性什么样的时代就应有什么样的文学也是从“尊情”的观念出发龚自珍还强调文学创作要有“个性”不应陈陈相因相互攀仿抄袭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文学思想及其文学革新运动诗界革命:“欲为诗界之哥伦布玛赛郎不可不备三长: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诗界革命是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文学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861 黄遵宪在《杂感》中就提出“我手写吾口”的要求改革诗歌的主张1896~1897 夏曾佑谭嗣同等接力创造的提倡的一种新体诗他们借用外国新名词批判旧制度旧道德提倡新文化新思想与形式主义复古主义的宋诗派相对立1898 梁启超在他主办的《清议报》上开辟了第一块公开的诗歌创作阵地“诗文辞随录”专门发表新派诗人诗作1899 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指出“支那非有诗界革命则诗运殆将绝1902 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对“诗界革命”做了理论性总结诗界革命的主要内容:1.竭力创造就提倡新试题强调革命精神指出“今日不作诗则已若作诗比为诗界之哥伦布玛赛郎然后可”2.要求做事要有新发现新创造即“第一新意境第二新语句而有须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3.强调诗歌创作中意境的主导地位提出“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和“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的创作要求”梁启超“新文体”同“文界革命”:1896 梁启超受黄遵宪的委托主编《时务报》散文改革就紧鼓密锣的进行起来《时务报》逐渐成为“文界革命”的主要阵地他们进行散文的革新一开始就旗帜鲜明的站在统治文坛的桐城派的对立面上公开宣言反对桐城古文反对经学古文他们一反“代圣贤立言”的文统从政治需要出发“应于时势发胸中所欲言”【《清代学术概论》】这种新文体着眼于时务“必择众人目光心力所最趋注者”选题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现实性同时文章很注重使用在形式上突破桐城义法的束缚努力朝着语文合一的方向发展这种文体不同于同城古文它文不中律恣肆议论句式骈散杂糅奇偶并举语言半文半白时杂以俚语外国语法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小说界革命”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影响最大他在文中哼小说的社会作用:一是给人以理想二是给人以知识三是教育人的作用四是左右社会人心的风俗好尚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文学思想南社:是随着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成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到来而出现的革命文学团体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正式宣告成立主要发起者和组织者:柳亚子陈去病高旭旨在反抗满清名字叫做南社南社是一个松散的文学团体是在反清的旗帜下建立起来的他与提倡民族气节相号召实际上是配合民族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的种族压迫和专制统治正由于南社是一个在反清旗帜下建立起来的文学团体因此辛亥革命后分化很大有的隐退有的颓废有的高升甚至“劝进”袁世凯称帝的也有1916年以后南社就处于萎靡不振分崩离析的状态中南社的诗学思想: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南社诗人比维新派诗人更强调文学的现实性和战斗性要求是个成为“鼓吹心血思想标榜爱国主义”的号角在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上南社诗人更强调时代特征诗歌应因时而变在文学对象上他们又在维新派所强调“启民智”的基础上突出诗歌的民众性公开号召诗歌要面向“下等社会”面向“贩夫走卒”柳亚子更明确号召谱写“布衣之诗”在文学的形式上他们反对守宗派强调诗人自我的主体意识第四章中外文艺思潮的交汇融合以及翻译文学一、魏源不但从正面提出了变法的要求而且最早从正面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理论他在林则徐编纂的《四洲志》的基础上扩充增补而成的《海国图志》这一有关世界知识的书籍是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逐渐地认识世界并认识自己王国维主要从康德、叔本华、尼采那里接受了唯心主义的文艺观黄遵宪既是中国文化积极的传播者又是日本文化的介绍者 1879《日本杂事诗》 1889《日本国志》严复的翻译理论:【什么是信雅达】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卷头凡例里提出信雅达三点论:信:指为读者准确传达原作内容达:尽量运用它们所习见的表达方式雅:指通过艺术在线在加强原作风格吸引读者严复翻译18世纪英国重要诗人亚历山大之蒲柏每一行诗都有正反两个意思王韬翻译《法国国歌》《祖国歌》马君武翻译拜伦《哀希腊歌》苏曼殊曾朴曾与丁祖荫徐念慈被视为“清末介绍夕阳思潮的常熟三巨子”长篇小说的翻译林纾-法国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我国第一部长篇翻译小说近代翻译文学的特点和影响1.促使我国传统的文学观念发生了变化是中国知识阶层开阔了视野增长了对世界的了解冲破了中国人向来以为“传统的中国文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封闭体系”2.输入了许多新事新理既为我国文化战线提供了思想战斗的武器尤为近代文艺家们提供了创作的新题材和新内容3.不仅输入了新的内容而且也输入了新的表现方法使中国传统文学的形式和体裁相牵推进了一步它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格局为近代小说的繁荣和新文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借鉴第五章一、梁启超的文学批评涉及诗歌小说散文戏曲等各种文体评论方式:既有对同时代诗人做的述评也有对我国古代着名作家作品的分析还有对外来文化的新手以及对文学审美创作现象的探索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发表于1901 是作者运用叔本华的美学观通过哲学的思辨比较系统地研究《红楼梦》的专论在《宋元戏曲考》中王国维通过对我国古典戏曲源流的考察比较和分析第一次解释了“真戏曲”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二、鲁迅早期的文学批评鲁迅撰写《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斯巴达之魂》《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破恶性论》等宣传科学和文化思想的重要论文第六章一、何绍基《春江》几处渔村欸乃哥,轻烟染就万峰螺乌篷摇入潇湘路,才信春江是绿波1.这首诗是写在作者游历北方和江南之后刚刚回到家乡写下的在作者眼中家乡的山水之美是无与伦比的远比北方和江南一带的山水更令人陶醉2.作者不仅仅看到了家乡的美景也听到了家乡渔夫美妙而愉快的歌声从中感受到家乡百姓富足的生活和百姓由此流露出来的换新放松的生活心态3.在作者看来家乡的山水美景和风土人情就是自己生命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旦重新回到家乡的怀抱漂泊的心立刻感受到了归宿感享受到了宁静幽雅的文化氛围使灵魂彻底安顿下来4.这首诗系统地调动了听觉视觉和体觉以及联想等审美方式进行综合描绘创造了一幅极其优美的山水画卷也创造了一个极度优雅的艺术意境二、柳亚子《吊鉴湖秋女士》饮刃匆匆别鉴湖,秋风秋雨血模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