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现状自评报告
两化融合评估报告

××××有限公司两化融合评估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完成后,公司研发中心制定了《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方案》,旨在对公司两化融合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分析与诊断,了解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技术实现、数据开发利用与打造“××××能力”及其目标的适宜性,掌握生产计划完成率、采购计划完成率、工艺参数控制率、批次检验合格率、外协订单计划完成率、设备维修完成率等指标的达成情况,判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达成情况,以诊断公司当前两化融合发展阶段,识别公司两化融合当前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两化融合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提供参考,指导下一步两化融合工作的组织与开展。
我公司的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工作于20××年××月××日正式启动。
首先由各部门根据《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方案》计划与分工要求,于××月××日完成了基础信息及数据的采集、归档、统计、分析等基础调查工作。
然后各部门根据调查结果,研发中心于××月××日完成了《两化融合评估调查问卷》的填报和提交工作。
经过研发中心核查发现有信息统计不准确等共计××项问题点或疑问点。
针对这些问题点或疑问点,研发中心对相应的统计人员及问卷填写人员进行了辅导,并要求重新进行统计。
按照计划于××月××日,对问卷内容进行了评审,确认无误后将信息录入了两化融合联盟官方平台,其评估结果如下:1.四要素与打造的新型能力及目标的适宜性分析(1)业务流程优化与新型能力及目标的适宜性分析本次新型能力优化过程中,根据《两化融合实施方案》,公司对生产排产与跟踪流程、产品包装流程、成品率统计流程、生产成本管控流程、采购作业流程、销售出货作业流程、辅料入库/出库流程、设备保养流程、设备台账录入流程、设备档案录入流程、设备报修流程、设备维修指标控制流程、设备点检流程等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共调整业务流程××项(优化××项,新增××项)。
两化融合自主评估报告

两化融合自主评估报告一、公司的基本情况我司自2020年开始,在规划信息化建设上狠下功夫,公司领导亲自挂帅,在人力、财力等方面全力支持投入。
公司先后投入500多万元进行信息化硬件、软件及网络建设。
购置合法版权ERP,用友,微软办公软件,HCP及SCM管理系统,及架设自有的有为机房,添置三台大型服务器及十几台路由器,除公司工厂办公室配置的100多台计算机及多台网络打印机外,也在公司宿舍区配置了信息中心教室,放置了50多台电脑供公司各部门单位实习培训及员工自修用,而为了普及有为的网络速度,企业利用局域网遍及全厂每个工作点及宿舍,并申请20M的光纤网络做为有为对外联络网络;自2008年起先后成功实施ERP系统;2009年成功导入AgentFl。
w(BH flow)及HCP系统,加速研发的开发速度及办公软件无纸化应用;并于2010年初开始启用SCM系统,并购置合法的Protel及Auto CAD等二维及三维软件,使有为公司研发中心作业更加有效率,且从2011 年开始,有为公司已开始朝云服务系统来做规划及布局。
有为公司的集成化生产执行系统藉由ERP+Agentflow(flow) +HCP来实现管理流程的再造、管理手段的创新、管理团队的重组等,使有为公司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在同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公司通过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造计划,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使其减少人力,但产能产量仍能继续成长。
也使公司年营业额从2008年的8500多万元提升到2014年的1.5亿元,员工人数从2008年的1000多人精减到目前的200多人。
二、两化融合现状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推动“引擎”,在我司实施推行两化融合的管理体系过程中,明确工业化的战略意识,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创新发展的主战略。
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倍增性”和“渗透性”,支持我司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管理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企业两化融合整体评估报告

企业两化融合整体评估报告1. 序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两化融合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两化融合旨在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本报告旨在评估企业两化融合的整体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分析2.1 信息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评估通过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进行评估,可以揭示企业目前两化融合的实际情况。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的完善程度、自动化生产线的使用等。
2.2 组织架构与流程分析企业的组织架构和流程对两化融合的成功起到重要的作用。
评估中可以分析企业的组织架构是否适应信息化的需求,流程是否便捷高效以及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协同的情况。
2.3 人员素质与能力评估企业的两化融合需要有一支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团队。
评估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可以从人员培训情况、技术人员的水平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2.4 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企业两化融合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评估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以及对各类风险的评估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在两化融合过程中更好地防范安全风险。
3. 企业两化融合评估结果根据对企业两化融合各方面情况的评估,可以得出以下评估结果:- 信息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较高,但工业化水平仍有提升空间,需要更多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应用。
- 组织架构与流程分析:企业组织架构较为合理,但流程仍有瓶颈,特别是在信息传递和沟通方面存在问题。
- 人员素质与能力评估:企业已有一支技术能力较强的团队,但对于新兴技术的应用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 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企业安全管理措施较为完善,但在识别和应对新型安全风险方面还需加强。
4. 两化融合建议根据企业两化融合评估的结果,提出以下建议以促进企业两化融合的发展:4.1 加强工业化水平提升加大对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稳定性。
两化融合完成情况汇报

两化融合完成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两化融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作为一名文档创作者,我将就两化融合的完成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推动两化融合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我国制造业在两化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传统制造企业实现了生产方式、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也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服务业也在两化融合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服务行业正在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各类新兴的互联网服务平台、移动支付、智能客服等应用不断涌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服务体验。
同时,我国在政府管理、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也在积极推动两化融合。
政府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了管理效能,医疗卫生领域借助大数据分析提高了诊疗水平,教育部门通过互联网教育等方式拓展了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两化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传统企业在信息化转型方面仍然存在困难和阻碍,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
其次,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等问题亟待加强监管和规范,以确保两化融合的健康发展。
此外,数字鸿沟的存在也需要我们加大力度,让更多的人能够分享到两化融合带来的便利和红利。
为了更好地推动两化融合的深入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促进产业链、价值链的优化升级。
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构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总的来说,我国在两化融合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要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加大力度推动两化融合的深入发展,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报告

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报告1. 概述企业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有机结合,通过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提升企业的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本评估报告旨在对企业的两化融合程度进行全面评估,为企业制定融合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2. 评估内容本次评估覆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信息化水平评估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成果,主要考察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信息系统应用情况、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数字化营销等方面。
2.2 工业化水平评估企业在生产制造领域的现状,主要考察企业生产流程的自动化程度、工业设备的智能化程度、生产效率和成本管理等方面。
2.3 融合应用情况评估企业在两化融合过程中的成效,主要考察融合应用的创新性、应用规模、效益和影响力等方面。
3. 评估方法评估采用综合性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数据统计和专家评审等方式。
3.1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调查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人员培训情况、管理体系构建情况等相关指标。
3.2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企业的生产现场和信息化应用场景,了解企业实际运行情况、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团队的融合能力。
3.3 数据统计对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财务数据、生产数据、人力资源数据等,以了解企业在两化融合过程中的绩效和效益。
3.4 专家评审邀请专家对企业的两化融合情况进行评审,包括评估企业的战略定位、创新实力、市场表现等方面。
4. 评估结果4.1 信息化水平评估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网络系统稳定运行,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较强,数字化营销手段应用广泛。
但在应用系统的创新研发和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4.2 工业化水平评估企业生产流程自动化程度较高,工业设备智能化水平较好,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强。
但在生产过程中的灵活性和个性化定制方面还有待提升。
4.3 融合应用评估企业在生产制造和服务领域成功应用了一些融合技术和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两化融合开展情况汇报

两化融合开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两化融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下面我将就我所在单位两化融合开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单位在两化融合方面的政策支持得到了充分落实。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我单位的两化融合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为我单位的两化融合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我单位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们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两化融合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我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做出了重要努力。
我们加大了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两化融合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
此外,我单位还在管理体系方面进行了创新。
我们建立了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为两化融合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最后,我单位在市场拓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我们不断开拓市场,扩大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竞争力,为两化融合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市场保障。
综上所述,我单位在两化融合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单位在两化融合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在技术创新方面还需加大投入力度,在人才培养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在管理体系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流程等。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两化融合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为我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
企业两化融合自评报告

企业两化融合自评报告1. 简介企业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当前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本报告旨在对我司在企业两化融合方面的现状进行自我评估,并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2. 现状评估2.1 信息化建设情况我司目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已经实施了ERP系统,能够有效管理企业的资源、流程以及人员。
同时,我们还引入了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决策精度。
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我们的信息系统和设备更新存在滞后,没有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
其次,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许多业务仍然依赖传统手工操作,效率不高。
2.2 工业化水平我司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拥有现代化的生产线和设备,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我们积极推进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然而,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工艺仍然依赖人工操作。
其次,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不够强。
3. 改进措施3.1 提高信息化水平针对信息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 加强信息化设备更新,及时跟踪并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 提高信息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自动化业务流程,减少人工操作。
-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系统和技术的应用能力,深化信息化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
3.2 推进工业化发展针对工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 推进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加强物联网和传感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 加强研发创新能力,增加研发投入,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 深化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建设,通过ISO体系认证等方式,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 总结企业两化融合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司在信息化和工业化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问题。
两化融合自主评估报告

两化融合自主评估报告导言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两化融合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报告旨在对我公司两化融合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两化融合的基本情况1.公司对两化融合的重视程度公司高度重视两化融合并制定了相应的目标和战略,设立了两化融合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实施。
2.两化融合的组织架构公司建立了专门的两化融合部门,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并与外部合作伙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3.两化融合的成果公司在产品设计、生产控制、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并且为客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二、两化融合的优势和问题分析1.优势(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优化,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2)优化供应链管理:建立信息化的供应链系统,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库存成本。
(3)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2.问题(1)技术和人员匹配问题:公司的技术水平和人才储备与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之间存在差距。
(2)传统管理习惯难以改变:部分员工对信息化技术的接受度不高,影响了两化融合的推进速度。
(3)信息安全风险: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公司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也相应增加。
三、两化融合的改进措施1.技术和人员匹配问题(1)加强技术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提高员工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2)引进专业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弥补技术和人才不足。
2.传统管理习惯难以改变(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内部会议、培训和示范项目,引导员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信息化技术。
(2)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奖励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两化融合,改变传统管理习惯。
3.信息安全风险(1)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和安全操作规范,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化融合现状自评报告
一、单位基本情况
有为電子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項目總投資972萬美元,實收資本為532萬美元,公司占地面積53000平方米。
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科技化公司。
主要銷售產品為網路通信元器件,主要產品為濾波器及變壓器;目前年產值達1.6億元人民幣,計畫年產值更可高達2.5億人民幣。
產品主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企業內部實行先進的ERP—CRM—SCM資訊系統、同時運用SPC、QC七法、6S等先進質量手段來嚴格控制產品質量,積極打造“以人為本、唯才是用”的特色企業文化之路。
且公司早於2002年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5年公司又順利通過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加入“國際綠色通道”行列。
1.目前公司已導入TNN 12臺,不再使用人工測試,可提高產能、提升品質、節約人工成本、滿足市場及客戶需求;
2.目前已導入NCP 7臺,可自動檢驗產品的外觀以及包裝功能;
3.目前已導入TCP 6臺,可自動測試、檢驗外觀、包裝功能,防止人為的疏忽,將不良流入客戶端。
4.
產
品
系
列
工站
喷
码
镀
锡
清
洗
烘
烤
外
观
视
检
歪
斜
整
脚
平
整
度
整
脚
测
试
投
影
包
装
覆
盖
率24系列✓✓✓✓✗✓✓✓✓✓90% GST系列✓✓✓✓✗✓✓✓✓✓90% GS/40系列✓✗✓✓✗✓✓✓✓✓80%
二、公司两化融合现状
1.公司两化融合建设总体情况
網絡變壓器流程圖
2.信息化系统介绍
a)ERP系统
b)Agentflow2.0流程入口網站模組
c)ESS系統
d)EIP 系統
e)GP 系統
f)SCM系統
g)WEB-MAIL
h)HCP系統
三、公司两化融合重点应用介绍(围绕新型能力,详细介绍3-4个核心应用系统,如下)
1、ERP系统:
(1)系统描述
(2)系统结构图
(3)系统功能
(4)应用截图
2、ESS系統:
(1)系统描述
(2)系统结构图
(3)系统功能
(4)应用截图
3、GP系統:
(1)系统描述
(2)系统结构图
(3)系统功能
(4)应用截图
4、GP系统:
(1)系统描述
(2)系统结构图
(3)系统功能
(4)应用截图
5、SCM系统:
(1)系统描述
(2)系统结构图
(3)系统功能
(4)应用截图
四、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
1、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概述:
为适应全球范围即将兴起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响应国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号召,推进公司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适应公司的战略目标要
求,提高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公司依据《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体系要求(试行)》的相关基本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建立并实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2、公司两化融合管理方针:
立足創新資訊整合精益製造持續優化
兩化融合方針的解讀:
1.立足創新:調動人員創新熱情,提高人員創新能力,實現技術創新。
不斷改進完善生產設
備的智能化、網絡化,提升精益生產新型能力;加快推進信息化發展步伐,不斷
完善管理方式,推陳出新,实现企業技術和管理的有機統一。
2.資訊整合:不斷推進數據、技術、業務流程、組織結構的互動創新,逐步實現信息系統的資
源共用及協同工作,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合格率,減少人為失誤和人力成本,獲
得整體最優的效果。
3.精益製造:運用信息化,改善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提高勞動利用率,消除浪費,合理佈局
生產系統運行過程,增強生產的靈活性,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和新型能力,滿足
客戶多樣化的需求。
4.持續優化:兩化融合進程需要不斷完善、持續優化,充分發揮信息化系統的功能和優勢,提
出新要求,持續改進兩化融合工作,實現兩化融合和企業的發展目標。
3、公司两化融合总目标:
公司将以“精益化有为”为两化融合管理的长期目標,推動圍繞其生產數據、技術、核心業務流程、組織架構的互動創新和持續優化,形成支持公司發展的可持續競爭優勢。
“精益化有为”就是将公司的信息技術、管理技術和製造技術相結合,并應用到精益生產全過程和管理運行的各個環節,實現產品设计制造、企业管理、生產管理控制以及制造装备的数字化和集成化,达到精益求精,从而提升公司的產品開發能力、經營能力和生產制造能力,提高公司的綜合競爭能力。
1. 自動化覆蓋率達到80%;
2. 产品一次送检合格率平均达到98%以上;
3. 交付合格率98%。
五、公司对“两化融合”的认识、建设过程
a)公司管理以前只有信息化、工业化两个独立的概念,国家推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后,使公
司认识了推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目的、意义;
b)公司一直认为两化融合是以项目为核心,在省经信委和服务中心指导、培训下,使公司建立
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使公司认识了两化融合的核心是以管理为核心,并不是以项目为核心。
c)公司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使公司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和发展。
d)通过建立、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使公司的文件体系和各项标准与《信息化和工业化融
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中的要求符合度大大提升。
六、在两化融合中取得的效果与不足
1、取得的效果:
公司把两化融合体系相关的业务流程固化到IT信息系统中,实现了流程系统化、IT化,使用实际执行流程与文件要求完全一致;
2、不足:
①部分文件还需要不断修订,以满足实际的需求;
②部分业务还没有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七、公司两化融合的未来规划
a) 不断修正、完善公司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b) 完善、开发IT信息系统,把未IT固化的流程进行IT固化;
c) 基于实践,不断学习和探索,优化升级系统,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
企业精益制造水平,确保生产安全高效。
d) 投资XXX万开展信息化项目:
① BI 商業智能分析(Business Intelligence)
② MES 生產製造執行系統
③ APS先進排程系統
八、工信部两化融合评估网站评估结果
(要把评估结果放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