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PPT
合集下载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PPT

• 提示: (1)特点:航空航天领域成就突出, 世界领先。
• (2)原因: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为科技 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党和政府的 正确决策,一系列科技发展计划和战略的 实施;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科技工 作者的艰辛努力和奉献精神等。
• 2.[学思之窗](教材P93)你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这 段话?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做出的发展重大科 学科技的战略性举措有哪些?
• 精讲: (1)建国初期:建立科研机构,组织 科研队伍;实施“两弹一星”战略;制订科技 发展规划(如863计划,星火计划等)。
• (2)改革开放后: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邓小平重申“科技是生产力”的论断;1985年 中共中央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 定》,极大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1995年, 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要求进一步发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 (3)科技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 展和进步,也显露出其某些负面效应。
•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标下历史学习的重要手段, 读下框内的文字材料,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 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 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 发达的标志。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 C.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
• D.中国首枚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
• 解析: 正确解读图片,图片显示的是东方红 卫星发射的纪念烟标。
• 答案: B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905 年 爱 因 斯 坦 发 表 《 论 动 体 的 电 动 力 学》,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 化。为纪念这一成果诞生100周年,2005年 被定为世界物理年。
【初中历史】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二)PPT课件

网吧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我国于1986年开始网络建设
2、1994年正式与国际互联网连接 3、目前,正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力求实现社会经济 的跨越式发展
青少年上网是 利大还是弊大?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 要诚实友好交流 要增强自护意识 要维护网络安全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浏览不良信息 不侮辱欺诈他人 不随意约会网友 不破坏网络秩序 不沉溺虚拟时空
杨嘉墀
863倡议 人之一, 中国科学 院院士, 著名空间 自动控制 专家。
863倡议 人之一, 中国科学 院院士, 著名电子 学家。
不以 关 分 建 可凭 负 重 议 拖决 责 要 的 邓 延策 同 ” 批 小 。, 志 , 示 平 ”此 讨 “ : 对 事论找“四 宜,些这位 速提专个科 作出家建学 决意和议家 断见有十的 ,,
生物技术领域的成就
海 水 栽 培 的 蔬 菜 转 基 因 食 品 转 基 因 食 品 新 生 儿 接 种 乙 肝 疫 苗
兔子长出“人耳朵” 鼠
人耳老
航天技术领 域的成就
杨利伟
神六
翟志刚、刘伯 明、景海鹏(从左 至右)组成飞行乘 组执行“神舟七
信息技术成就
电子侦察机
自动化技术成就
无人驾驶 的汽车
从现在就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 新技术的发展进程,而不能等到十年﹑十五年﹑经 济实力相当好时再说,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以后永 远翻不了身. ——《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
王淦昌 863倡议 人之一, 中国科学 院院士、 著名高能 物理学家。
王大珩 863倡议人之 一,中国科 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 院士,应用 光学及光学 工程的主要 奠基人之一。 陈芳允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共49张PPT)

人。”
钱学森
③卫星技术
1970年,我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东方红 一号”成功发 射。
意义: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术三 中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的个 国 国掌 成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家 握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为 载世 4、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人界 航上 天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4、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5、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6、2011年11月15日:“神舟八号”发射成功 7、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发射成功
④为了打破美苏对我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 增强国防力量。 目的
3、两弹一星”成果:
①核科学
中国 “两弹元 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1986年)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 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 邓稼先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 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 遇,回国甘当无名英雄,默默奋斗了数十年。他在中国核 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最后 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而病逝,年仅61岁。 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遗言是: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死而无憾”。 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建国后的科技发展PPT课件

次的计算机
B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D .原子弹爆炸成功
B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3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l号 C.中国成功发射“神州”5号 D.中国首枚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
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嫦娥一号”奔月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 梦想,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右 图是“嫦娥一号”传回的月球三维照片,标志着 我国绕月探测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关于我国航天 事业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现在的“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 地球卫星 B、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1970年,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 入航天时代 D、2003年神州5号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 第一人
术
饿问题
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
20世 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 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纪末
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
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计
算 1983 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 居世界前列,加速
机
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技 术
1993 巨型计算机“银河- Ⅱ
号
神舟十号飞船 (2013年)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
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
弹
1964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 精品

础,成为中国人民继续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在新世纪把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科技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推进新课 “东方魔稻”
袁隆平
推进新课
袁隆平其人:
自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
主 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
学 习
稻研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 它激发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发愤图强的豪情壮志,并使之成为中国 各族人民在现代化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推进新课
➢ 它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科技工作者队伍,为 后来我国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储备了人才,积蓄了后劲;
自 ➢ 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使我国赢得了与自己的幅员 主 大国相适应的政治、军事地位,加重了世界上爱好和平一方砝 学 码的分量; 习 ➢ 它奠定了中国人民开发利用核工业和空间技术的技术与人才基
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其中的“两弹”应该是指( A )
A.原子弹、氢弹 B.原子弹、导弹 C.氢弹、导弹 D.原子能、原子弹
当堂检测
2.一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一位“感动中国” 当选人物,人们形容他“一个人干了两亿人的活”。这是因 为他( C ) A.研制原子弹成功 B.对我国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C.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D.推动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
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推进新课
袁隆平杂交稻对人类的主要贡献:
➢ 袁隆平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
自 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主 ➢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明,被 学 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习
推进新课 “东方魔稻”
袁隆平
推进新课
袁隆平其人:
自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
主 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
学 习
稻研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 它激发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发愤图强的豪情壮志,并使之成为中国 各族人民在现代化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推进新课
➢ 它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科技工作者队伍,为 后来我国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储备了人才,积蓄了后劲;
自 ➢ 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使我国赢得了与自己的幅员 主 大国相适应的政治、军事地位,加重了世界上爱好和平一方砝 学 码的分量; 习 ➢ 它奠定了中国人民开发利用核工业和空间技术的技术与人才基
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其中的“两弹”应该是指( A )
A.原子弹、氢弹 B.原子弹、导弹 C.氢弹、导弹 D.原子能、原子弹
当堂检测
2.一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一位“感动中国” 当选人物,人们形容他“一个人干了两亿人的活”。这是因 为他( C ) A.研制原子弹成功 B.对我国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C.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D.推动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
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推进新课
袁隆平杂交稻对人类的主要贡献:
➢ 袁隆平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
自 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主 ➢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明,被 学 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习
历史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二)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73 年 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培育成功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83 年 1997 年
2003 年
“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 一亿 次的计算机。 每秒运算 130 亿次的计算机, 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机研制技 术取得新的突破。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成功 2012年6月16日 2011年11月3日凌晨天宫一号实现与神州八号飞船对接。按照计划, 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
新中国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第一个:两弹一星 第二个:载人航天工程 第三个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造粮食,还 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 造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6 1970.4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方红— 1 号”发射成功
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 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技术发展迅速(三年多一点, 美国七年,苏联四年)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了解最新发展概况
2009年 2005年 2007年 2008年 2011年11月1日 2011年9月29日 2011年11月3日 “天河一号”每秒千万亿次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成功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 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21张PPT)

能力
用核技术为国民提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供电力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 弹试验成功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2、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中华民族曾经缔 造出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四 大发明,然而16世纪之后, 中国科技发展却逐渐落后 于世界,尤其是1840年以 后,尽管近代中国的仁人 志士百般努力将现代科学 引入中国,近代中国科技 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 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 国的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 的发展。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科技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材料一: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 如果60年代
的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 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他培 育的杂交水稻自推广种植以来,已
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 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6、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促进科技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不包括
A.制定“863计划” B.制定是“星火计划” C.制定“火炬计划”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在中国首次实现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 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用核技术为国民提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供电力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 弹试验成功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2、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中华民族曾经缔 造出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四 大发明,然而16世纪之后, 中国科技发展却逐渐落后 于世界,尤其是1840年以 后,尽管近代中国的仁人 志士百般努力将现代科学 引入中国,近代中国科技 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 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 国的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 的发展。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科技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材料一: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 如果60年代
的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 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他培 育的杂交水稻自推广种植以来,已
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 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6、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促进科技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不包括
A.制定“863计划” B.制定是“星火计划” C.制定“火炬计划”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在中国首次实现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 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PPT

专题五复习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 术与文化
一、“双百”方针及贯彻过程中的经验教 训
1、
针双 百 ” 方
“
提出 贯彻 意义
活力初现 遭遇挫折 重现春天
1956年
反右斗争扩大 化和文革时期
1978年十一届 三中全会后
探讨:“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
国内背景:
1、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 分子问题的会议,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成为工人阶 级的一部分。
经验教训:只有坚持“双百”方针,才能促进文化 艺术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 发展。
二、现代中国教育
(一)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
1、扫盲教育: 概况: (1)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以识字教育
为主,“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 (2)扫盲写入1982年宪法; (3)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20世纪末
科技体制改革
提出: 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反映了时代特点
意义 概括了科技作用
成为理论基础
4、走向世界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原因 科研工作者的努力
科技规划的实施
成就
核技术 空间技术 运载火箭研究
列举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一)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发射成功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 年11月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 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钱学森(1911.12.11-)。 应 用力学、航天技术和系统工 程科学家。生于上海市,原 籍浙江省杭州市。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 大学。1936年在美国麻 省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 1938年获加州理工大学 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 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称他 “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 上5个师”。是中国航天 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 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 父”和“火箭之王”。1 999年,中共中央、国 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 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 章”。 2006年10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 术与文化
一、“双百”方针及贯彻过程中的经验教 训
1、
针双 百 ” 方
“
提出 贯彻 意义
活力初现 遭遇挫折 重现春天
1956年
反右斗争扩大 化和文革时期
1978年十一届 三中全会后
探讨:“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
国内背景:
1、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 分子问题的会议,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成为工人阶 级的一部分。
经验教训:只有坚持“双百”方针,才能促进文化 艺术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 发展。
二、现代中国教育
(一)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
1、扫盲教育: 概况: (1)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以识字教育
为主,“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 (2)扫盲写入1982年宪法; (3)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20世纪末
科技体制改革
提出: 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反映了时代特点
意义 概括了科技作用
成为理论基础
4、走向世界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原因 科研工作者的努力
科技规划的实施
成就
核技术 空间技术 运载火箭研究
列举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一)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发射成功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 年11月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 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钱学森(1911.12.11-)。 应 用力学、航天技术和系统工 程科学家。生于上海市,原 籍浙江省杭州市。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 大学。1936年在美国麻 省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 1938年获加州理工大学 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 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称他 “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 上5个师”。是中国航天 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 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 父”和“火箭之王”。1 999年,中共中央、国 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 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 章”。 2006年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对差距扩大到48倍。——“新加入者”
21
1990-1995,上升至1.33%。 1995-2000,上升至3.97%,居世界第
五位,与美国和日本的相对差距分别为7.2倍
和4.1倍。
——“新兴科技国家”
2000-2004,上升至7.09%,超过了德国 和英国,成为第三科技大国。与美国和日本的 相对差距分别为3.4倍和2.1倍。
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 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 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 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 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 风流袁隆平。
17
4.计算机革命 ——从“银河”到“天河”
➢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 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机诞生 ➢1992年,“银河-Ⅱ”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每秒运算10亿次 ➢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 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2000年,中国研制出曙光3000超级并行 计算机系统,速度是每秒4032亿次
2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 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根据这段话,请分析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产生怎样的影响。
3
“两弹元勋”——邓稼先
12
1951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 年达到450千克。1976年到1988年,水稻产量 累计增产3.5亿吨,按每吨1000元计算,累计 增收3500亿元;按人均口粮每年450年千克计 算,每年解决了5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2016 年7月20日在兴宁经过专家组实割测得早稻平 均亩产832.1公斤,加上本次实割产量,实现 双季超级稻年亩产1537.78公斤,创双季稻产 量世界纪录。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
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 设中的重大作用。
1
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 ——核弹、导弹、人造卫星
➢1964.10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6.10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6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4“东方红-1号”卫星进入太空轨道 ➢1975.11返回式遥感卫星成功发射并返回
13
(2)杂交水稻在世界上的推广
积极帮助其他国家 发展超级杂交水稻
14
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 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 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右)、吴文俊合影。
15
2004年世界粮食奖被授予袁隆平和蒙蒂·琼斯。
16
2004年《感动中国》授予袁隆平的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
18
神威·太湖之光
安装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神
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安装了40960个中国自主
研发的“申威26010”众核处理器,该众核处理器
采用64位自主申威指令系统,峰值性能为12.5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亿次/秒,持续性能为9.3亿亿次/秒。
2016年6月20日,在法兰克福世界超算大会上,
国际TOP500组织发布的榜单显示,“神威·太湖
航天飞机回到大地
第一艘载入宇宙飞船
“东方”号在苏联发射升空。 6
“神舟飞天”
1999.11,神舟一号飞船发射升空
2001.1至2002.12,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
飞船相继成功发射,为载人飞行做好充分准备
2003.10,神舟五号将宇航员杨利伟送上太空,是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
2005.10,神舟六号承载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从酒泉发射升空
2008.9,神舟七号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
的太空漫步
2011.11.3,“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 对接
成功,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
成功。
7
2012.6. 16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 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2013.6.11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成功,标志 着中国已经基本掌握了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 2016.10.17神舟十一号也是中国第六艘载人飞船,与天宫 二号进行交会对接,进行宇航员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 驻留时间将首次长达30天
——“科技大国”
22
自主创新的四个具体目标—— ➢R&D占GDP的比重,从1.35%到2020年 达到2.5% ➢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0%提高到60% ➢对外技术依存度要从50%降低到30% ➢专利授权和论文引用数,从世界第20位 争取到前5位 ——徐匡迪《科技飞速发展与我国创新战略》
20
5.“科技大国”
1978年之前,中国基本上是世界科技革命
和科技全球化的“边缘化者”。
1980年,中国科技实力占世界总量的
0.81%,与美国的相对差距32倍,与日本相对
差距在20倍。
——“落后者”
1980-1985,上升至1.1 6%,与美国相 差22倍。
1985-1990,又降至0.82%,中美实力
“我带了几双眼下 中国还不能生产的 尼龙袜子送给父亲, 还带了一脑子关于 原子弹的知识献给 祖国。”
4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我在美国呆了二十 年,前三四年是学习, 后十年是工作,所有 这一切都在作准备, 为了回到祖国能为人民 做点事。”
5
2.遨游太空
飞船之路VS航天飞机
1961年4月12日,世界上
8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我国航天未来“三步走”发展战略
➢实现在太空的出舱活动 ➢突破和掌握空间飞行器的交汇对接技术 ➢建立空间实验室
10
“嫦娥工程”
11
3.“东方魔稻” (1)杂交水稻在中国的诞生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 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 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西方媒体称杂交 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登顶榜单之首, 不仅速度
比第二名“天河二号”快出近两倍,其效率也提
高3倍。
19
“龙芯”
2006年3月18日,龙芯2号增强型处理器 CZ70流片成功。 “龙芯1号”、 “龙芯 2号” ,打破了中国无“芯”的历史。对我国 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产业有重要的 推动作用,对中国的CPU核心技术、国家安全、 经济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1
1990-1995,上升至1.33%。 1995-2000,上升至3.97%,居世界第
五位,与美国和日本的相对差距分别为7.2倍
和4.1倍。
——“新兴科技国家”
2000-2004,上升至7.09%,超过了德国 和英国,成为第三科技大国。与美国和日本的 相对差距分别为3.4倍和2.1倍。
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 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 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 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 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 风流袁隆平。
17
4.计算机革命 ——从“银河”到“天河”
➢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 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机诞生 ➢1992年,“银河-Ⅱ”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每秒运算10亿次 ➢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 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2000年,中国研制出曙光3000超级并行 计算机系统,速度是每秒4032亿次
2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 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根据这段话,请分析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产生怎样的影响。
3
“两弹元勋”——邓稼先
12
1951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 年达到450千克。1976年到1988年,水稻产量 累计增产3.5亿吨,按每吨1000元计算,累计 增收3500亿元;按人均口粮每年450年千克计 算,每年解决了5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2016 年7月20日在兴宁经过专家组实割测得早稻平 均亩产832.1公斤,加上本次实割产量,实现 双季超级稻年亩产1537.78公斤,创双季稻产 量世界纪录。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
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 设中的重大作用。
1
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 ——核弹、导弹、人造卫星
➢1964.10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6.10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6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4“东方红-1号”卫星进入太空轨道 ➢1975.11返回式遥感卫星成功发射并返回
13
(2)杂交水稻在世界上的推广
积极帮助其他国家 发展超级杂交水稻
14
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 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 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右)、吴文俊合影。
15
2004年世界粮食奖被授予袁隆平和蒙蒂·琼斯。
16
2004年《感动中国》授予袁隆平的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
18
神威·太湖之光
安装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神
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安装了40960个中国自主
研发的“申威26010”众核处理器,该众核处理器
采用64位自主申威指令系统,峰值性能为12.5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亿次/秒,持续性能为9.3亿亿次/秒。
2016年6月20日,在法兰克福世界超算大会上,
国际TOP500组织发布的榜单显示,“神威·太湖
航天飞机回到大地
第一艘载入宇宙飞船
“东方”号在苏联发射升空。 6
“神舟飞天”
1999.11,神舟一号飞船发射升空
2001.1至2002.12,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
飞船相继成功发射,为载人飞行做好充分准备
2003.10,神舟五号将宇航员杨利伟送上太空,是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
2005.10,神舟六号承载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从酒泉发射升空
2008.9,神舟七号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
的太空漫步
2011.11.3,“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 对接
成功,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
成功。
7
2012.6. 16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 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2013.6.11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成功,标志 着中国已经基本掌握了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 2016.10.17神舟十一号也是中国第六艘载人飞船,与天宫 二号进行交会对接,进行宇航员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 驻留时间将首次长达30天
——“科技大国”
22
自主创新的四个具体目标—— ➢R&D占GDP的比重,从1.35%到2020年 达到2.5% ➢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0%提高到60% ➢对外技术依存度要从50%降低到30% ➢专利授权和论文引用数,从世界第20位 争取到前5位 ——徐匡迪《科技飞速发展与我国创新战略》
20
5.“科技大国”
1978年之前,中国基本上是世界科技革命
和科技全球化的“边缘化者”。
1980年,中国科技实力占世界总量的
0.81%,与美国的相对差距32倍,与日本相对
差距在20倍。
——“落后者”
1980-1985,上升至1.1 6%,与美国相 差22倍。
1985-1990,又降至0.82%,中美实力
“我带了几双眼下 中国还不能生产的 尼龙袜子送给父亲, 还带了一脑子关于 原子弹的知识献给 祖国。”
4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我在美国呆了二十 年,前三四年是学习, 后十年是工作,所有 这一切都在作准备, 为了回到祖国能为人民 做点事。”
5
2.遨游太空
飞船之路VS航天飞机
1961年4月12日,世界上
8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我国航天未来“三步走”发展战略
➢实现在太空的出舱活动 ➢突破和掌握空间飞行器的交汇对接技术 ➢建立空间实验室
10
“嫦娥工程”
11
3.“东方魔稻” (1)杂交水稻在中国的诞生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 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 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西方媒体称杂交 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登顶榜单之首, 不仅速度
比第二名“天河二号”快出近两倍,其效率也提
高3倍。
19
“龙芯”
2006年3月18日,龙芯2号增强型处理器 CZ70流片成功。 “龙芯1号”、 “龙芯 2号” ,打破了中国无“芯”的历史。对我国 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产业有重要的 推动作用,对中国的CPU核心技术、国家安全、 经济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