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动态路由协议RIP初步配置

合集下载

实验六:动态路由配置-RIP

实验六:动态路由配置-RIP

实验六:动态路由配置-RIP实验六动态路由配置—RIP实验⽬的1、熟悉模拟器Packet tracer的使⽤环境;2、理解RIP的基本原理;3、掌握RIP协议的配置步骤;4、掌握查看通过动态路由协议RIP学习产⽣的路由;实验环境Packet tracer 5.0背景知识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s,)是应⽤较早、使⽤较普遍的IGP内部⽹管协议,使⽤于⼩型同类⽹络,是距离⽮量协议;RIP协议跳数作为衡量路径开销的,RIP协议⾥规定最⼤跳数为15;RIP协议有两个版本:RIPv1和RIPv2,RIPv1属于有类路由协议,不⽀持VLSM,以⼴播形式进⾏路由信息的更新,更新周期为30秒;RIPv2属于⽆类路由协议,⽀持VLSM,以组播形式进⾏路由更细。

实验步骤1、使⽤模拟器Packet tracer构建如下的⽹络拓扑:注意:路由器和路由器之间,路由器和计算机之间应该采⽤哪种电缆2、PC机的IP配置进⼊PC机配置环境,按照图中的要求配置IP地址、⼦⽹掩码和⽹关。

3、路由器基本配置R0:Router>enableRouter#configure terminalRouter(config)#hostname R1 //路由器命名R1(config)#interface f0/0R1(config-if)#ip add 192.168.1.254 255.255.255.0R1(config-if)#no shutR1(config-if)#interface s0/0/0R1(config-if)#ip add 192.168.2.1 255.255.255.0R1(config-if)#clock rate 64000R1(config-if)#no shutR2:Router>enableRouter#configure terminalRouter(config)#hostname R2 //路由器命名R2(config)#interface f0/0R2(config-if)#ip add 192.168.2.254 255.255.255.0 R2(config-if)#no shut R2(config-if)#interface s0/0/0R2(config-if)#ip add 192.168.2.2 255.255.255.0R2(config-if)#no shutR2(config-if)#interface s0/0/1R2(config-if)#ip add 192.168.4.2 255.255.255.0R2(config-if)#clock rate 64000R3(config-if)#no shutR3:Router>enableRouter#configure terminalRouter(config)#hostname R3 //路由器命名R3(config)#interface f0/0R3(config-if)#ip add 192.168.5.254 255.255.255.0 R3(config-if)#no shut R3(config-if)#interface s0/0/0R3(config-if)#ip add 192.168.4.1 255.255.255.0R3(config-if)#no shut4、RIP配置R1:R1(config)#router rip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R2:R2(config)#router ripR2(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R2(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3.0R2(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4.0R3:R3(config)#router ripR3(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4.0R3(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5.05、查看路由器在特权模式下查看路由器的路由信息:Router#show ip routeRouter#show ip protocolsRouter#debug ip rip6、查看⽹络连通情况⽤PING命令查看⽹络连通情况。

实验6.2-RIP动态路由的配置-(写报告)

实验6.2-RIP动态路由的配置-(写报告)

实验6.2:RIP动态路由的配置实验目的某学校有两个相隔较远的校区,每个校区是一个独立的局域网,每个校区出口用一台路由器连接,由于两校区相隔较远,需通过另一台路由器转接。

要求采用RIP协议做适当配置实现两个校区的正常访问。

通过本实验理解RIP路由协议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掌握RIP动态路由的配置,实现网络互连互通。

实验环境运行Windows 2000/2003 Server/XP操作系统的PC机1台; Packet Tracer5.3网络仿真软件1套;仿真设备有路由器3台、PC机3台、连接线路若干。

实验步骤步骤1用Packet Tracer 5.3构建网络拓扑启动Packet Tracer 5.3,添加3台路由器(Generic,Router-PT)、3台PC机。

用串口线连接路由器1的Serial2/0口与路由器2的Serial2/0口,以路由器1的Serial2/0口为DCE侧(串口线上有时钟标志);用串口线连接路由器2的Serial3/0口与路由器3的Serial3/0口,以路由器2的Serial3/0口为DCE侧(串口线上有时钟标志);PC机与路由器用交叉双绞线连接,每台计算机代表一个以太网。

各端口及其IP地址见图6-26所示。

299图6-26 RIP动态路由配置网络拓扑图步骤2配置PC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地址分别按图6-27、6-28、6-29配置PC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地址。

300图6-27 PC1的IP配置图6-28 PC2的IP配置301302图6-29 PC3的IP 配置步骤3 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分别对3台路由器的快速以太网口和串口配置IP 地址,并激活。

1. 配置Router1的快速以太网接口和串口,见图6-30。

图6-30 Router1的接口配置303 2. 配置Router2的快速以太网接口和串口,见图6-31。

图6-31 Router2的接口配置3. 配置Router3的快速以太网接口和串口,见图6-32。

实验六 路由协议RIP的简单配置

实验六 路由协议RIP的简单配置

实验六路由协议RIP 的简单配置【实验目的】掌握路由器的 RIP 路由协议配置。

【背景描述】假设校园网在地理上被分为 2 个区域,每个区域内分别有一台路由器连接了 2 个子网,需要将两台路由器通过以太网链路连接在一起并进行适当的配置,以实现这 4 个子网之间的互联互通,本实验采用 RIP 路由协议实现子网之间的互通。

【实验原理】路由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s)属于内部网关协议(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适用于小型网络。

RIP 的度量值为经过路由器的数量,每经过一台路由器,RIP 的度量值增加 1,也称为跳数增加 1。

RIP 在选择最优路径时,会优先选择一条到达目标网络跳数相对较少的路径。

RIP 支持的最大跳数是 15 跳,超过此跳数则被认为是不可达。

RIP 在构造路由表时会使用到 3 种计时器:更新计时器、无效计时器、刷新计时器。

路由器周期性地向每个邻居发送完整的路由表,路由表包括每个网络或子网的信息,以及与之相关的度量值。

【实现功能】两台路由器通过快速以太网端口连接在一起,每个路由器上连接 2 台计算机,每台计算机代表一个子网。

在路由器上运行 RIP 路由协议,实现所有子网间的互通。

【实验设备】2 台思科 2811 路由器。

【实验拓扑】路由协议 RIP 的简单配置拓扑图如图 1 所示。

图 1 路由协议RIP 的配置拓扑图【实验内容】【步骤 1】配置路由器接口 IP 地址RouterA:Router>enableRouter#conf tRouter(config)#hostname RouterA //路由器命名RouterA(config)#inter fa 0/0 //进入接口RouterA(config-if)#no shutdown //打开接口RouterA(config-if)#ip add 12.1.1.1 255.255.255.0 // 配置IP 地址RouterA(config)#inter eth 1/0RouterA(config-if)#no shutRouterA(config-if)#ip add 10.1.1.1 255.255.255.0 // 网关IP 地址RouterA(config)#inter eth 1/1RouterA(config-if)#no shutRouterA(config-if)#ip add 10.1.2.1 255.255.255.0 // 网关IP 地址RouterB:Router>enableRouter#conf tRouter(config)#hostname RouterB //路由器命名RouterB(config)#inter fa 0/0 //进入接口RouterB(config-if)#no shutdown //打开接口RouterB(config-if)#ip add 12.1.1.2 255.255.255.0 // 配置IP 地址RouterB(config-if)#inter eth 1/0RouterB(config-if)#no shutRouterB(config-if)#ip add 172.16.1.1 255.255.255.0RouterB(config)#inter eth 1/1RouterB(config-if)#no shutRouterB(config-if)#ip add 172.16.2.1 255.255.255.0【步骤 2】配置 RIP 路由协议RouterA(config)#router rip //配置路由协议 RIPRouterA(config-router)#version 2 //选择RIP 的版本2RouterA(config-router)#network 10.1.1.0 //端口参与RIP 路由协议RouterA(config-router)#network 10.1.2.0RouterA(config-router)#network 12.1.1.0注意:RIP 协议分为两个版本,分别是RIPv1 和RIPv2:RIPv1 是有类路由协议,即所有的更新包中不含子网掩码,不支持VLSM,要求网络中的所有设备必须使用相同的子网掩码;RIPv2 是一个无类的路由协议,该路由协议发送的路由选择更新信息包含子网掩码。

实验六动态路由协议RIP初步配置

实验六动态路由协议RIP初步配置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7/12/14 实验成绩:实验六动态路由协议RIP配置实训一、实验目的●深入了解RIP协议的工作原理●学会配置RIP协议网络●掌握RIP协议配置错误排除二、实验设备及条件●运行Windows 操作系统计算机一台●Cisco 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Cisco 1841路由器两台,普通交换机三台,路由器串口线一根●RJ-45转DB-9反接线一根●超级终端应用程序三、实验原理3.1 RIP协议简介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用于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

RIP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 Vector Algorithms),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

这种协议的路由器只关心自己周围的世界,只与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范围限制在15跳(15度)之内,再远,它就不关心了。

RIP应用于OSI网络七层模型的网络层。

在默认情况下,RIP使用一种非常简单的度量制度:距离就是通往目的站点所需经过的链路数,取值为1~15,数值16表示无穷大。

RIP进程使用UDP的520端口来发送和接收RIP 分组。

RIP分组每隔30s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一次,为了防止出现“广播风暴”,其后续的的分组将做随机延时后发送。

在RIP中,如果一个路由在180s内未被刷,则相应的距离就被设定成无穷大,并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表项。

RIP协议是最早的路由协议,现在仍然发挥“余热”,对于小型网络,RIP就所占带宽而言开销小,易于配置、管理和实现。

有两个版本。

●RIPv1协议—有类路由协议●RIPv2协议—无类路由协议,需手工关闭路由自动汇总。

另外,为了兼容IP V6的应用,RIP协议也发布了IP V6下的应用协议RIPng(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next generation)有类与无类的区别在于:有类路由在路由更新时不会将子网掩码一同发送出去,路由器收到更新后会假设子网掩码。

实验六 动态路由实验

实验六  动态路由实验

实验六动态路由配置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动态路由的基本原理及应用;2.理解路由信息协议RIP的概念和工作原理;3.掌握RIP的配置及应用;4.了解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的概念及基本原理;5.掌握OSPF的配置及应用。

二、实验设备1.路由器(3台)2.计算机(2台)3.网线(4根)4.串口线(至少1根)三、实验内容与相关知识【备注:以下相关命令的使用请参考“07-三层技术-IP路由命令参考、07-三层技术-IP路由配置指导”等PDF文档。

】(一)RIP路由信息协议1.RIP基本概念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主要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中,比如校园网以及结构较简单的地区性网络。

对于更为复杂的环境和大型网络,一般不使用RIP。

每个运行RIP 的路由器管理一个路由数据库,该路由数据库包含了到所有可达目的地的路由项,这些路由项包含下列信息:●目的地址:主机或网络的地址。

●下一跳地址:为到达目的地,需要经过的相邻路由器的接口IP 地址。

●出接口:本路由器转发报文的出接口。

●度量值:本路由器到达目的地的开销。

●路由时间:从路由项最后一次被更新到现在所经过的时间,路由项每次被更新时,路由时间重置为0。

●路由标记(Route Tag):用于标识外部路由,在路由策略中可根据路由标记对路由信息进行灵活的控制。

关于路由策略的详细信息,请参见“三层技术-IP 路由配置指导”中的“路由策略”。

2. RIP工作原理RIP 启动和运行的整个过程可描述如下:(1)路由器启动RIP 后,便会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请求报文(Requestmessage),相邻的RIP路由器收到请求报文后,响应该请求,回送包含本地路由表信息的响应报文(Response message)。

(2)路由器收到响应报文后,更新本地路由表,同时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触发更新报文,通告路由更新信息。

实验6配置RIP协议

实验6配置RIP协议

实验6 RIP的配置
【实验名称】
RIP的配置
【实验目的】
掌握通过动态路由方式实现网络的连通性.
【背景描述】
假设校园通过一台路由器连接到校园外的另一台路由器上,现要在路由器上做适当配置,实现校园网内部主机与校园网外部主机的相互通信.
【实现功能】
实现网络的互连互通,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实验拓扑】
【实验设备】R2624(2台)
【实验步骤】
步骤1.在路由器Router1上配置接口参数
步骤2.在路由器Router2上配置接口参数.
步骤3.配置PC1、PC2.
验证:PC1和PC2不能互相通信
步骤4.在路由器Router1上配置RIP.
步骤5.在路由器Router2上配置RIP.
验证测试:查看Router1、Router2上的路由表
步骤6.测试网络的互连互通性.
【注意事项】
PC1和PC2的网关要正确设置。

实验六 RIP路由协议典型配置

实验六 RIP路由协议典型配置

实验六 RIP路由协议典型配置一、实验要求:两台pc所在网段,通过两台使用RIP 协议的路由器实现互连互通。

二、实验环境:组网工程实验室路由器连接拓扑如下图6-1所示。

图6-1 实验室路由器组网拓扑图图6-2 实验室设备摆放位置示意图通过两台路由器使用RIP 协议组网图如下图6-3所示。

图6-3 实验五组网示意图上图5-1是实验室中的模拟实验环境,共五台路路由器,请先在相邻的两台中设置(如:A2、A4;B2、B5),使之互通,接下来在进一步扩展。

例如:可设置路由器各接口IP地址设置如下:三.实验参考:1、路由器RA2配置脚本1)为了标识路由器,先修改路由器名称为RA2,并按环境要求配置各台路由器各接口和主机接口IP地址。

[Quidway]sysname RA2[RA2]int e0/0[RA2-Ethernet0/0]ip address 202.0.0.1 24[RA2-Ethernet0/0]int serial3/0[RA2-Ethernet0/0]ip address 192.0.4.2 24[RA2-Ethernet0/0]quit2)完成上述地址配置后,可用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来显示配置信息;并用display ip routing-table命令显示路由表信息。

并用ping命令检测网络互通性。

3)启动rip协议,并分别在以太网口和相应的串口上使能rip.[RA2]rip /启动rip/[RA2]network 202.0.0.0 /接口e0/0使能rip/[RA2]network 192.0.4.0 /接口s3/0使能rip/4)使用命令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和display ip routing-table 检查配置信息和路由表信息。

比较前后路由表再次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的互通性。

2、路由器RA4配置脚本1)为了标识路由器,先修改路由器名称为RA4,并按环境要求配置各台路由器各接口和主机接口IP地址。

实验六动态路由协议RIP初步配置

实验六动态路由协议RIP初步配置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________ 学号: _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类型:口验证■综合□设计口创新实验日期:2017/12/14 实验成绩: __________实验六动态路由协议RIP配置实训一、实验目的深入了解RIP协议的工作原理学会配置RIP协议网络掌握RIP协议配置错误排除二、实验设备及条件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计算机一台Cisco Packet Tracer 模拟软件Cisco 1841路由器两台,普通交换机三台,路由器串口线一根RJ-45转DB-9反接线一根超级终端应用程序三、实验原理3.1 RIP协议简介路由信息协议(Rout ing In formation Protocol ,RIP)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用于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

RIP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ee Vector Algorithms ),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

这种协议的路由器只关心自己周围的世界,只与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范围限制在15跳(15度)之内,再远,它就不关心了。

RIP应用于OSI网络七层模型的网络层。

在默认情况下,RIP使用一种非常简单的度量制度:距离就是通往目的站点所需经过的链路数,取值为1~15,数值16表示无穷大。

RIP进程使用UDP的520端口来发送和接收RIP 分组。

RIP分组每隔30s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一次,为了防止出现“广播风暴”,其后续的的分组将做随机延时后发送。

在RIP中,如果一个路由在180s内未被刷,则相应的距离就被设定成无穷大,并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表项。

RIP协议是最早的路由协议,现在仍然发挥“余热”,对于小型网络,RIP就所占带宽而言开销小,易于配置、管理和实现。

有两个版本。

RIPv1协议一有类路由协议RIPv2协议一无类路由协议,需手工关闭路由自动汇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7/12/14 实验成绩:实验六动态路由协议RIP配置实训一、实验目的●深入了解RIP协议的工作原理●学会配置RIP协议网络●掌握RIP协议配置错误排除二、实验设备及条件●运行Windows 操作系统计算机一台●Cisco 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Cisco 1841路由器两台,普通交换机三台,路由器串口线一根●RJ-45转DB-9反接线一根●超级终端应用程序三、实验原理3.1 RIP协议简介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用于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

RIP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 Vector Algorithms),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

这种协议的路由器只关心自己周围的世界,只与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范围限制在15跳(15度)之内,再远,它就不关心了。

RIP应用于OSI网络七层模型的网络层。

在默认情况下,RIP使用一种非常简单的度量制度:距离就是通往目的站点所需经过的链路数,取值为1~15,数值16表示无穷大。

RIP进程使用UDP的520端口来发送和接收RIP 分组。

RIP分组每隔30s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一次,为了防止出现“广播风暴”,其后续的的分组将做随机延时后发送。

在RIP中,如果一个路由在180s内未被刷,则相应的距离就被设定成无穷大,并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表项。

RIP协议是最早的路由协议,现在仍然发挥“余热”,对于小型网络,RIP就所占带宽而言开销小,易于配置、管理和实现。

有两个版本。

●RIPv1协议—有类路由协议●RIPv2协议—无类路由协议,需手工关闭路由自动汇总。

另外,为了兼容IP V6的应用,RIP协议也发布了IP V6下的应用协议RIPng(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next generation)有类与无类的区别在于:有类路由在路由更新时不会将子网掩码一同发送出去,路由器收到更新后会假设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的假设基于IP的分类,很明显,有类路由只会机械地支持A、B、C这样的IP地址。

在IPv4地址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只支持有类路由明显不再适合。

而无类路由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ISM ),在网络IP 的应用上可以缓解IP 利用的问题。

比如:有一个B 类的IP 地址172.16.1.1/16,默认的子网掩码是16位长,如果再进一步划分子网,采用24位长的子网掩码,可划出4个子网来(当然不止4个)。

将4个子网分配出去就提高了IP 的利用。

如果是有类路由,则不能支持可变的子网掩码,只会机械地发送24位长的掩码,这样也就不能区分出子网。

在运行RIP v1这样的网络中,如果划分了子网则路由更新时候会丢失子网,数据就不知道从哪里转发出去。

如图1所示。

ACDE172.16.1.0/24B172.16.2.0/24172.16.4.0/24172.16.3.0/24发发172.16.3.0/24发发发发发发C 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16发发发发发发发发172.16.0.0/16图1 路由汇聚造成丢包示意图在图23.1中网络运行RIP v1这样的有类路由协议,路由A 发送一个数据包到目的地172.16.1.3.0/24,但是C 路由收到后将自动汇总,将目的地IP 汇聚成了172.16.0.0/16,这样的数据包可以转发的方面有3个,分别是B 、C 、D 路由,C 就不知道数据包怎么转发了。

可能的结果是随机选一个方向转发,造成丢包现象。

RIP 协议的优点在于实现简单,配置容易,维护简单,可以支持IP ,IPX 等多种网络层协议,当然也存在问题。

主要体现在:路由收敛速度慢、以跳数(hop)标记的metric 值不能真实反映路由开销、16跳的限制不适合大规模的网络、周期性广播链路开销比较大。

所以RIP 协议只适合网络规模小的场合,这样其运行效率越好。

适合的应用场合:采用相同网络结构的中小型网络、适用于校园网、网络结构变化缓慢的地区性网络。

RIP v2增强了v1版一些不支持的功能。

主要体现在: ● 支持外部路由标签(Route Tag )● 报文中带mask ,支持CIDR(无类别域间路由 ) ● 支持多播路由更新(多播地址:224.0.0.9),减少资源消耗 ● 支持指定下一跳地址● 支持协议报文验证,MD5和明文方式,加强安全性 ● Route Tag 支持RIPv2的路由器协议报文目的地址为224.0.0.9,这样减少了广播报文,减轻了网络负担。

3.2 RIP 协议工作原理RIP 路由协议使用UDP 收发报文,端口号为520,广播的目的地址为255.255.255.255(RIP v2使用的是224.0.0.9组播地址)。

在网络中每台路由器维护一张路由表,所谓路由表,指的是路由器或者其他互联网网络设备上存储的表,该表中存有到达特定网络终端的路径。

1.RIP路由的启动。

1)路由器启动RIP后,向周围路由器发送请求报文(Request message)。

2)周围的RIP路由器收到请求报文后,响应该请求,回送包含本地路由表信息的响应报文(Response message)。

3)路由器收到邻居路由器响应报文后,修改本地路由表。

2.RIP路由计算。

1)路由器收到响应报文后,如果本地路由表中不存在收到的路由,则修改本地路由表,同时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触发修改报文,广播路由修改信息。

如果收到的路由在本地路由表中已经存在,则做比较,比本地路由表中的记录更新,则个改本地路由表,再转发更新;如果收到的路由过旧,直接丢弃。

2)相邻路由器收到触发修改报文后,又向其各自的相邻路由器发送触发修改报文。

在一连串的触发修改广播后,各个路由器都能够得到并保持最新的路由信息。

3)RIP采用老化机制对超时的路由进行老化处理,以保证路由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因此,RIP每隔一定时间周期性的向邻居路由器发布本地的路由表,相邻路由器收到报文后,对其本地路由进行更新。

除些之外,为了加快网络收敛时间,在网络发生变化时会立即发送更新。

在下面两种情况下会发生更新:●定时更新发送,每隔30s发送全部路由,保证路由信息在全网的同步;●触发更新发送,在路由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立刻向外发送变化路由,加快网络的收敛,减少环路出现的几率。

路由更新时会启动记时,防止更新包超时,动态地掌握网络的变化情况。

●定时更新时间(Periodic Update),每隔30s向外发送一次本地的全部路由。

●超时定时间(Timeout),路由在Timeout超时时间内没有更新,该路由被认为不可达,缺省为180s。

如果一条路由在180s未收到更新报文,RIP就标志该网络为不可达,同时启动抑制定时器(180s),在抑制期内,该路由的更新被忽略。

抑制期满后,如果在60s内没有收到它的更新,该路由项被删除,所以路由删除时间默认为240s。

3.数据转发。

路由器收到数据包后,根据协议采用的路由算法,在路由表中选择一条最佳路径将数据包转发出去。

如果收到的数据包目的地不可达,则丢弃数据包,并向源端发送抑制信息。

在网络中,通常存在多条路径,可能会产生回路,在网络中出现回路的后果很严重,数据包在网内来回震荡,带宽耗尽后造成网络不可用。

RIP路由防止回路的方法有几下几种:1.触发更新(Trigger Update)路由信息发生变化时,立即向邻居路由器发送触发更新报文,通知变化的路由信息。

2.记数到无穷(Count to infinity)为避免路由环收敛时间过长,将Cost=16表示不可达,在出现坏消息的情况下,计算到16后,该坏消息被认为不可达路由。

3.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RIP从某个接口学到的路由不再从该接口发布给其他路由器,防止路由循环、防止计数到无穷、发布更少的路由信息,减少带宽消耗。

4.毒性逆转(Poison Reverse)为RIP从某个接口学到的路由,将该路由的Cost变成16,然后发送回该接口,可以清除对方路由表中的无用信息。

四、实验步骤4.1 配置实训网络在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中配置好实训的拓扑,在模拟器上先练习实训中的相关配置。

本次实训在思科模拟器上和实践物理环境中都能配通。

本次实训拓扑如图2所示图2 RIP实训拓扑图实训任务:●根据实训环境配置路由器,配置RIP V1协议。

●根据实训环境配置路由器,配置RIP V2协议,使得实训环境中的所有网络通过RIPV2协议学习路由,最终能彼此通信。

实训环境路由器的配置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实训路由器参数表路由器F0/0 F0/1 S0/0/0Router1 172.16.1.1/24 192.168.1.1/24Router2 172.16.2.1/24 172.16.3.1/24 192.168.1.2/24在网络中存在3个子网,172.16.1.0/24、172.16.2.0/24和172.16.3.0/24,此3个子网被路由分开不连续。

我们知道这是B类的子网IP,B类IP默认的子网掩码为16位,255.255.0.0。

在有类路由中只支持这种标准的子网掩码,在无类路由中才能支持可变子网掩码,如本例中全用了24位长的掩码,为255.255.255.0。

这样设置主要在于观察RIP v1和RIP v2路由协议工作时路由汇总的不同。

有关的配置命令如表2所示。

表2 RIP协议有关的配置命令任务命令指定使用RIP协议router rip指定RIP版本version {1|2}1指定与该路由器相连的网络network network4.2进行RIP V1的配置拓扑图:Ping 不通4.3 进行RIP V2的配置五、实验总结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RIP路由协议使用UDP收发报文,端口号为520,广播的目的地址为255.255.255.255(RIP v2使用的是224.0.0.9组播地址)。

在网络中每台路由器维护一张路由表,所谓路由表,指的是路由器或者其他互联网网络设备上存储的表,该表中存有到达特定网络终端的路径。

路由器启动RIP后,向周围路由器发送请求报文,周围的RIP路由器收到请求报文后,响应该请求,回送包含本地路由表信息的响应报文.(Response message)。

路由器收到邻居路由器响应报文后,修改本地路由表。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