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检测计算公式
油脂精炼得率,分提得率计算公式

悬浮杂质水分多环芳烃黄曲霉素农药油种(精练)油分子量大豆油874.3包含冬化脱脂脱蜡分提脂质磷脂蛋白质糖类黏液质甾醇生育酚游离脂肪酸甘油酯化甘一酯甘二酯甘三酯毛油构成单糖和半乳糖胶质其他脂质带有羟基的甾维生素E 叶绿素,类胡角鲨烯等饱和磷酸甘油酯糖朊,脂朊,多缩戊糖,戊泥沙,粕沫,色素烃类蜡和脂肪醇特殊杂质游离水和结合FFA 皂化值(mgKOH/g)192.5甘油,醛,酮PAH 脂肪酸和脂肪棉酚芝麻酚,脱臭前酸值脱臭后酸值0.10.05分提高熔点饱和甘三酯及少根据油脂组分甘三酯熔高级FFA与一元醇结合脂FFA分子量FFA%磷脂%水及杂%白土量%278.80.99 1.80.21.5储存时间白土温度白土用量新鲜110到1150.8到1花生,玉米,棉籽等霉油料残留均有米糠油,棉籽油,芝麻各种原料含量不同工艺产生环境带入,烟熏,润滑各种植物油中橄榄油,青皮大豆油,典型脱臭损耗简单计算集中存在情加工及储运产生各种油脂主要成分未过滤毛油工艺带入或未干燥豆油,棉油,菜籽油,胚芽油中较多,椰子油蒸炒工艺和混合油蒸发米糠油,棕榈油中很多化学成分半乳糖酸化合物提供身体能量,部分油脂摄食过多有害影响油品及稳定性基的甾族化合物E ,类胡萝卜素及加工色等饱和烃,不饱和烃油酯脂朊,膘类和胨类糖,戊糖胶,糖甘油酯粕沫,纤维和铁屑和结合水多数致癌剧毒,强烈致癌有毒超过0.1%影响透明度,活化解脂酶,使酸败营养,抗氧增效。
增色增浊,碱练乳化,白土增加吸水,活化解脂酶,使水解酸败,灰分影响油品及复杂反应产物焦糖不能被吸附脱色带异味,促使水解,腐蚀设备。
增加胶质和脂质溶紫外光下成维生素D,雌性激素原料,影响油脂品抗氧化,有助于男女生育毛油杂质分析典型碱练脱色损耗简单计算毛油酸值mgKOH/g 2碱练损耗%4.64作用醛,酮,酸,过氧化物和脂肪醇形成的蜡麻酚,芥子苷,蓖麻碱增色,影响不同,总体促使氧化酸败角鲨烯先抗氧化,氧化后助氧化,产生致癌物增浊棉酚杀精,芝麻酚抗氧化,芥子苷毒,蓖麻碱影响影响油品及稳定性过氧化值变化2脱臭损耗0.25棕榈油分提精炼简单估算棕榈油分提理论得率估算毛棕榈油杜比值(DOBI):为在446nm光,和269光吸收峰毛棕榈油精炼估算DOBI值>3FFA减少比0.02脱臭前过氧化值脱臭过氧化值20酯及少量蜡,以不浑浊为目的,2-三酯熔点的不同,进行多次分离纯结合脂,熔点78-82℃,降到物料碘价得率原料熔点软脂熔点软脂得率电耗(kw/t)汽耗kg/t5244729.56052405810.565504081855443387 5.5502416852470332465-702415-1850241252241675443387 5.55052碘值56碘值85442870157244246516652418751868241672247024145626724430717.85824125328.575一次分提原料碘值软脂碘值(液)棕榈油分提得率,能耗及产能硬脂碘值(固)52563010015.484.6干土含油25分提冬化脱蜡脱臭温度棕榈油棉籽油米糠油250茶籽油葵花籽油米糠油红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籽等霉变,芝麻油及胚芽油同,润滑剂带入,高温生水化,碱练碱练水洗,吸附脱色负压蒸汽蒸馏蒸汽蒸馏结晶过滤,液液萃取不同成分,方法不同脱臭蒸馏碳吸附,特殊蒸馏碱练,蒸汽蒸馏蒸汽蒸馏,脱色,皂脚吸附建议保留,富集在脱臭馏出物吸附脱色,原料筛选豆油,亚麻籽油,菜籽存在情况分燥籽油,乳脂,胚芽油中椰子油棕榈油较少油蒸发工艺不合适时中很多,其他油脂中较脱除方式主要保留,可结晶分提分类沉降,离心分离及过滤干燥水化,酸练控制好蒸炒蒸发工艺脱色损耗%0.54得率合计%94.85臭损耗0.25常规精练总得率%94.61吸收峰的比值油脂种类产能比较40034045063064030碘值400360320300220480180。
市售一级、二级食用油脂酸价的测定

任务十一:市售一级、二级食用油脂酸价的测定【任务描述】本任务过程设计为以市售多种一级、二级食用油为样品,测定样品中的酸价。
在第阶段实验中,将用国家标准操作方法进行操作,在改进实验中,设计用文献中的改进后的实验方法进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比较油品不同、油等级不同对酸价终点判断和最终酸价的影响。
通过对两种方法测定条件和测定结果的比较,深入理解油脂酸价测定的原理,学习如何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异同性。
【本任务应掌握知识点及技能】【任务相关参考资料的查阅(请按参考文献的标准方法记录)】必需查阅的相关文献相关知识点重点掌握技能重点掌握实验中“氧化-还原滴定”的概念油脂酸价、游离脂肪酸的相关概念油脂酸价测定的意义、及测定原理。
重点掌握微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掌握样品色泽对滴定终点判断的影响 掌握中性乙醚一乙醇、酚酞溶液的配制方法及使用掌握当量浓度表示法(已废止)的含义及应用方法掌握如何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如何进行结果的讨论,如何说明实验的研究意义。
GB/T 5530-1998 动植物油脂酸价和酸度测定 [S]法一:指示剂滴定法一般情况本方法更适用于颜色不很深的油脂。
原理试样溶解在乙醚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然后用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滴定存在于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
GB/T 15689-2008,植物油料油的酸度测定[S]本标准规定了油籽中油的酸度的测定,其结果以酸度或酸值表示;不适用于带绒棉籽、油棕榈和油橄榄果中油的酸度测定。
注:用于测定月桂酸含量较高的种子和果实存在疑问井长勤,张光谋,杨海洋.“油脂酸价的测定”实验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生物学通报,2007,42(8):43解释了酸败的化学本质:由于油脂在脂肪水解酶或微生物繁殖产生的酶作用下, 部分甘油酯会分解产生游离的脂肪酸, 脂肪酸再形成醛或酮,,低分子脂肪酸的氧化产物都有臭味。
因此, 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能够反映油脂新鲜程度。
本文主要通过油脂酸价测定的预实脸, 发现了一些应注意的问题。
油品计量计算范文

油品计量计算范文在油品计量计算中,常用的计量单位有质量单位(吨、千克)、体积单位(升、立方米)和温度单位(摄氏度、开氏度)。
计量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对油品体积和密度的影响,以及计量设备的精度和准确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油品计量计算方法和公式。
1.油品质量计算:-质量=体积×密度-其中,质量单位通常是吨或千克,体积单位可以是升或立方米,密度单位可以是千克/升或千克/立方米。
根据所测得的油品体积和密度,可以计算出油品的质量。
2.油品体积计算:-体积=质量/密度-油品的体积可以通过油品质量除以其密度来计算。
这在石油行业中常用于计算出油品的体积。
3.油品温度计算:-在石油行业中,油品的温度对计量计算有直接影响。
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油品体积的变化,因为石油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胀冷缩性质不同。
为了准确计算油品的体积,需要将油品的温度纠正到标准温度下。
常用的温度纠正方法有:-温度纠正系数法:根据石油产品的密度和温度,查找对应的纠正系数表,找到相应的纠正系数。
然后根据纠正系数计算纠正后的油品体积。
-差值计算法:根据石油产品的标准密度和温度,以及实际密度和温度,计算出实际温度下的纠正差值。
然后将实际温度下的油品体积加上纠正差值得到纠正后的油品体积。
4.油品计量设备精度:-在进行油品计量计算时,计量设备的精度和准确度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精确测量的数据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
运营者应定期检查和校准计量设备,确保其精度和准确度满足要求。
总之,油品计量计算是油品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系到交易、运输和储存等环节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通过合理运用常用的计量方法和公式,以及严格检查和校准计量设备,可以提高计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对于提高行业效益和降低风险非常重要。
油脂质量表征指标

……………………………………………………………最新资料推荐…………………………………………………油脂质量表征指标(1)酸价(acid value)AV1.定义:中和1克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氢化钾的毫克数。
2.测定原理:油脂经加热后,游离脂肪酸增多,酸价也愈高,故可以酸价来作为劣变油脂之指标。
酸价会随加热时间增加。
3.酸价愈高,油脂的发烟点会降低,油炸时容易冒烟,且会有刺鼻味。
(2)过氧化价(peroxide value)POV1.定义:油脂1000克中所含过氧化物的毫克当量数。
2.测定原理:油脂氧化后会产生过氧化物,过氧化价是测定油脂中的过氧化物含量。
过氧化物含量增加至某一程度后,会自行分解,过氧化价又会降低,因此过氧化价仅可作为油脂酸败初期的酸败度指标。
3.过氧化价愈高,油脂酸败油耗味会愈明显。
(3)色泽(color)1.方法:油脂厂大都依照诺威朋比色计(Lovibond Tintometer)之方法,将试样装于长度5又1/4"液槽中,以诺威朋比色计测定其颜色。
通常检测红色R值及黄色Y值,数值愈高,颜色即愈深。
2.油脂在加热后,会引起许多化学反应,导致油脂颜色加深。
此外也可由油炸食品的颜色来判定油质量的好坏,通常新鲜的油,所炸出来的食品,颜色是漂亮的金黄色。
(4)油脂稳定性试验(活性氧法)AOM1.定义:将空气以每秒2.33ml的速度流经97.8℃,20克油脂使过氧化价POV值到达100所需的时间。
此法是用来测定油脂的安定性。
AOM值愈高,油脂安定性愈佳。
2.通常精制黄豆油AOM值约10小时;精制棕梠油约50~60小时;氢化植物油之AOM值可达100小时以上。
添加抗氧化剂(BHA、BHT、TBHQ)亦可提升AOM 值。
(5)油脂安定性指标OSI1.定义:将空气以5.5psi 的压力通入5克、120℃的油脂中,使油脂氧化产生可溶性挥发性物质,再利用电极测定水中导电度大小,由此可计算油脂氧化诱导期的时间。
油脂品质测定实验报告

油脂品质测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油脂品质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油脂品质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学习使用仪器仪表进行油脂品质的测定;3.分析并评价不同油脂的品质差异。
实验仪器和试剂:1.油脂样品;2.溶剂:氯仿、正己烷;3.酸碱试剂:NaOH、H2SO4、酚酞指示剂;4.设备:分离漏斗、火焰燃烧器、滴定管、加热器、恒温槽。
实验原理和步骤:1.酸值测定:将1g油脂样品放入250ml分离漏斗中,加入50ml氯仿和2-3滴酚酞指示剂。
用0.1M NaOH溶液滴定至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记录所需NaOH 溶液体积V1。
将分离漏斗转移至水浴中,使体系温度升至60C,继续滴定至颜色变成淡粉红色,记录所需NaOH溶液体积V2。
计算酸值:酸值(mg KOH/g)= (V2 - V1) * M / m,其中M为NaOH的摩尔浓度,m为油脂样品质量。
2.过氧化值测定:将油脂样品加入燃烧器,加入氧气或空气,引燃判断过程中的爆炸声,标记所需燃烧时间t。
按照公式过氧化值(Meq/kg)= t * 1000 / m,计算过氧化值。
3.折射率测定:用恒温槽将油脂样品加热至60C,放入折射仪中测定其折射率,并记录。
4.铁螯合物值测定:将0.1g油脂样品加入200ml酸性乙酸乳铁溶液中,盖紧瓶塞,置于50C水浴中振摇2h,冷却至室温。
溶液通过滤纸滤过,滤液静止2h,取20ml滤液,用0.1mol/l NaOH和0.1mol/l Na2EDTA溶液滴定至褐红色消失。
计算铁螯合物值:铁螯合物值(mg/kg)= (V1 - V2) * C * 500 / m,其中V1为滴定的NaOH溶液体积,V2为滴定的Na2EDTA溶液体积,C为Na2EDTA 的摩尔浓度,m为样品质量。
5.泥杂质测定:取适量油脂样品放入石棉烟花管内,用火焰燃烧器加热燃烧管,观察残留物。
根据观察记录泥杂质的形态和数量。
6.水分测定:取适量油脂样品加热至100C,继续加热3h,称量质量变化Δm。
实验十三 食用植物油脂酸价、碘价的测定

实验十三食用植物油脂酸价、碘价的测定1.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食品植物油脂的主要常规指标方法;2)食用植物油脂的品质可由测定其酸价、碘价等理化特性来判断。
2.实验原理2.1酸价酸价(酸值)是指中和1.0g 油脂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R-COOH + KOH → R-COOK + H20酸价是反映油脂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同一种植物油酸价越高,说明其质量越差越不新鲜。
测定酸价可以评定油脂品质的好坏和贮藏方法是否恰当。
2.2碘价碘价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与100g油脂起加成反应所需碘的克数。
测定碘价可以了解油脂脂肪酸的组成是否正常有无掺杂等。
最常用的是氯化碘—乙酸溶液法(韦氏法)。
其原理:在溶剂中溶解试样并加入韦氏碘液,氯化碘则与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起加成反应:CH3…CH=CH…COOH + ICl → CH3…CHI-CHCl…COOH 再加入过量的碘化钾与剩余的氯化碘作用,生成游离碘:KI + ICl → KCl + I2游离的碘可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I2 + 2Na2S2O3→ Na2S4O6 + 2NaI同时做空白试验,空白与试样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之差,从而计算出被测样品所吸收的氯化碘(以碘计)的克数,求出碘价。
碘价大的油脂,说明其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或不饱和程度高。
3. 仪器及材料3.1仪器碘量瓶250mL;各种分析天平;碱式滴定管;锥形瓶250mL;常用玻璃仪器。
3.2试剂(1)酚酞指示剂(10g / L):溶解1g 酚酞于90 mL(95%)乙醇与10 mL 水中。
(2)氢氧化钾标准溶液[C(KOH)=0.05mol/L]。
(3)碘化钾溶液(150g/L):称取15.0g 碘化钾,加水溶解至100 mL,贮于棕色瓶中。
(4)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1mol / L):按GB601 配制与标定。
(5)韦氏碘液试剂:分别在两个烧杯内称入三氯化碘7.9g 和碘8.9g,加入冰醋酸,稍微加热,使其溶解,冷却后将两溶液充分混合,然后加冰醋酸并定容至1000mL。
油脂酸值的测定

四、数据记录及结果计算
1.数据录
测定项目 试样的质量,g 滴定消耗KOH溶液的体积, mL 酸值,mg / g 平均值,mg / g 检验员: 样品1
室温: ℃
样品2
四、数据记录及结果计算
2.结果计算 cV × 56.1 公式:
AV =
m
式中:AV——油脂的酸值,mg / g; c——KOH标准溶液的浓度,mol / L; V——KOH标准溶液消耗实际体积,mL; m——油样的质量,g;
准确称重后的试样放到250mL锥形瓶中待 检。
三、测定方法
2.测定 将试样加入95%中性乙醇约50mL,加热至沸 3~5分钟使样品溶解。加入3滴酚酞指示剂, 立即以KOH标准溶液(0.01 mol / L)滴定至 溶液呈微红色,30秒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平行测定二次。记录滴定所消耗KOH溶液的体 积。
二、仪器及药品的准备
1.仪器 分析天平、锥形瓶(250mL)、碱式滴定管 (50mL)、移液管(25mL)、容量瓶 (250mL) 2.药品 KOH标准溶液(0.01 mol / L)、95%中性乙醇 (AR)、酚酞(1%乙醇溶液)、豆油
三、测定方法
1.取样 根据预计的酸价,按下表取样。
预计酸价 <1 1~4 4~15 15~75 > 75 试样量,g 20 10 2.5 0.5 0.1 试样称重的准确值, g 0.05 0.02 0.01 0.001 0.0002
油脂酸值的测定
油脂酸值的测定
酸值的高低标志着油的质量好坏,它是鉴定油 脂的主要指标之一。酸值是指中和1g油脂中的 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mg KOH / g)。生产上一般要求油的酸值在1mg KOH / g 以下。
油脂的检验--皂化值的测定

3.4 皂化值的测定油脂皂化值的定义是:皂化1 g油脂中的可皂化物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单位为mg/g。
可皂化物一般含游离脂肪酸及脂肪酸甘油酯等。
皂化值的大小与油脂中所含甘油酯的化学成分有关,一般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皂化值的关系是: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愈小,皂化值愈高。
另外,若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大,皂化值随之增大。
油脂的皂化值是指导肥皂生产的重要数据,可根据皂化值计算皂化所需碱量、油脂内的脂肪酸含量和油脂皂化后生成的理论甘油量三个重要数据。
3.4.1 方法原理测定皂化值是利用酸碱中和法,将油脂在加热条件下与一定量过量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进行皂化反应。
剩余的氢氧化钾以酸标准溶液进行反滴定。
并同时做空白试验,求得皂化油脂耗用的氢氧化钾量。
其反应式如下:(RCOO)3C3H5+ 3KOH → 3RCOOK + C3H5(OH)3RCOOH + KOH → RCOOK + H2OKOH + HCl → KCl + H2O3.4.2 试剂和仪器1.试剂(1)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c(KOH)=0.5 mol/L的乙醇溶液。
28.1 g氢氧化钾溶于1 L φ= 95%的乙醇中。
静置后用虹吸法吸出清液,以除去不溶的碳酸盐,并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溶液而形成碳酸盐。
(2)盐酸标准溶液:c(HCl)=0.5mol/L。
(3)酚酞指示剂:ρ(酚酞)=1 % 的乙醇溶液。
2.仪器恒温水浴;滴定管:50 mL。
3.4.3 测定步骤称取已除去水分和机械杂质的油脂样品3 g~5 g(如为工业脂肪酸,则称2 g,称准至 0.00 1 g),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准确放入50 mL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接上回流冷凝管,置于沸水浴中加热回流0.5 h以上,使其充分皂化。
停止加热,稍冷,加酚酞指示剂(5~10)滴,然后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消失为止。
同时吸取50 mL 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按同法做空白试验。
3.4.4 结果计算样品的皂化值SV按式(3-3)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