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复位联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不愈合
PVP、PKP 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评价标准研究进展

PVP、PKP 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评价标准研究进展丁惠宇;夏建龙【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4(000)014【总页数】3页(P101-103)【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骨折;骨质疏松【作者】丁惠宇;夏建龙【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29;江苏省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2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脊柱外科的新型微创技术。
经皮穿刺微创手术能迅速稳定骨折,缓解疼痛,缩短住院时间,促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同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微创,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已成为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首选手段[1]。
PVP与PKP技术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具有指导意义且贴近实际疗效的评价标准,本文现就各种评价标准进行综述,对比分析各自的特点,说明其优势及局限性,并提出对未来发展的一些展望,以进一步加强对临床应用的指导,增加手术成功率。
1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该评分长期以来是衡量椎体成形术效果的主要指标,主要根据患者主观视觉感受,0~10分疼痛程度逐渐增加,直至剧烈疼痛、夜间无法入眠。
在PVP及PKP手术问世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绝大多数文献报告均以此作为衡量手术疗效的关键指标,并认为椎体成形微创手术能在术后4~48 h内显著缓解绝大多数椎体压缩性患者的疼痛,在1个月后疗效得到稳定[2]。
McGraw 等[3]通过对100 例、156 个椎体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发现97%的患者术后24h疼痛程度明显改善,99例平均随访21.5个月后,未发现有疼痛加重者。
学者们考虑其止痛机制是骨水泥的注入稳定了椎体骨折后出现的骨折微动,减轻了对痛觉神经末梢的刺激。
同时骨水泥凝固过程中能产生较多热量,使痛觉神经末梢处于高温下,影响了痛觉的传递。
Eck等[4]在一项Meta分析发现,施行PVP术者手术前后VAS分别为 8.36、2.68 分,而行 PKP 者分别为 8.06、3.46分,表明两种术式对疼痛的缓解均十分有效,而PVP效果较PKP更加显著。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黄志明;林川;熊涛;王时东;吴昊;胡必军【摘要】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5月采用PKP治疗37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前1d、术后3d、术后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评价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较短,骨水泥渗漏9例,渗漏率为24%,无临床症状,另脊髓损伤、硬膜下血肿伴双下肢麻木及肌力2-3级1例,Frankel分型C级,经椎管减压、血肿清除、对症及康复治疗后1年随访患者双下肢功能达Frankel 分型D级.37例均获得三月以上随访,随访期间无病椎塌陷及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d VAS评分(t=-31.421,P<0.001)、ODI评分(t=-23.052,P<0.001)较术前1d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月VAS评分(t=-24.892,P <0.001)、ODI评分(t=-24.075,P<0.001)较术前1d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有效缓解疼痛快、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等优点,疗效满意,但应注意管控风险,把握手术指征及精准操作技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 on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to the clinical data of 37 cases with OVCF undergoing PKP during the period from Mar., 2014 to May, 2016; at the time point of 1 day before operation, 3 days and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score (ODI) were applied in evaluating the severity of pain and the functionrecovery of the cases. Results The operation duration was shorter; bone cement leakage occurred in 9 cases (24%) with no clinical symptoms; 1 case occurred spinal cord injury plus a subdural hematoma with both lower limbs numbness and muscle strength 2-3 (C grade according to Frank1 grade) after operation and vertebral canal decompression, hematoma clearance, symptomatic an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were given, follow-up 1 year after operation showed the function of both lower limbs recovered to D grade of Frank 1 grade; follow-up of all the 37 cases lasted over 3 months and no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vertebral collapse and adjacent vertebral fracture were found; the score of VAS and ODI at the time point of 3 days after operation [VAS: (t=-31. 421, P<0. 01), ODI : (t=-23. 052, P<0. 01) ]were much improved than those at the time point 1 day before operation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 05) and they were further more improved at the time point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VAS: (t =-24. 892, P<0. 01), ODI: (t =-24. 075, P<0. 01) ]than those 3 days after operation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 05). Conclusions PKP is effective on OVCF with the advantage of fast relief of pain, shorter operation duration, small surgical wound and easy operation while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risk control, accurate operative indications, precise operation skills and in-time interven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discovered.【期刊名称】《西南军医》【年(卷),期】2019(021)001【总页数】5页(P36-40)【关键词】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作者】黄志明;林川;熊涛;王时东;吴昊;胡必军【作者单位】大竹县人民医院骨二科, 635100 四川大竹;大竹县人民医院骨二科, 635100 四川大竹;大竹县人民医院骨二科, 635100 四川大竹;大竹县人民医院骨二科, 635100 四川大竹;大竹县人民医院骨二科, 635100 四川大竹;大竹县人民医院骨二科, 635100 四川大竹【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2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于胸腰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和脊柱畸形,是导致老年人死亡不可低估的原因[1]。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11例疗效观察

作通道刺人椎体内到达距椎体前壁 2 3m — m处 , 拔
出骨钻并 确认 位置 无 误 后连 接 压 力 注 射装 置 , 置人 球 囊 , 位透 视下球 囊 的理 想 位 置是 位 于椎 体 的前 侧
骨水泥外漏 , 出现神经压迫症状。手术前后伤椎 未 前、 中柱平均高度及 C b 角变化见表 1 ob 。
住 院 时 间 3~1 , 0d 平均 6d 无术 中死亡 及 心 脑血 。 管系统 急性 不 良反应发 生 。术后 患 者腰 背疼 痛完全 缓解 7例 , 部分 缓解 4例 , 生活 质量 明显 提 高。 1 例
用 空心椎 体钻 常规 取 活检 送 病 理 , 心椎 体 钻 沿 工 实
维普资讯
山东 医药 20 08年第 4 8卷第 8期
P P治疗 老年 骨 质 疏 松 性胸 腰 椎 压 缩 骨折 K 1 1例疗 效 观察
李 雪松 ,贺纯静 , 庞尊 中
( 贵州省人民医院, 州贵 阳 500 ) 贵 50 2
【 要] 对 1 例 (4椎 ) 摘 1 1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 凸成形术 ( K ) P P 治疗 , 术后 常规 应用抗菌药物 3d, 观察患者腰 背部疼痛变化 ; 随访 2个月 , 比较 手术前后 伤椎 前 、 中柱平 均高度变化并测量 C b ob
34处 。连续 透视监 测下 注入显影 剂 ( 海 醇 ) / 碘 缓慢
扩张球 囊 , 注意 观察并 记 录球 囊注 . 8k a 时 取 出 内芯 , O pi 1pi 6 8 P ) 以
利于球囊在椎体 内扩张。扩张压力的最大值一般小
—
采 用 S S 10统 计 软 件 包 。 P S 1.
所 有观 察指 标 以 ±s 示 , 问 比较 用 t 验 。检 表 组 检
PVP及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PVP及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摘要】本研究通过对PVP和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PVP和PKP在治疗效果上存在差异。
PVP相较于PKP在临床疗效上表现出更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研究还对PVP和PKP治疗效果的优劣势以及临床应用建议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这对于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和指导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对于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风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PVP,PKP,临床疗效,比较,并发症,研究方法,结果,优劣势,临床应用,建议,未来研究。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老年人是患有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高危人群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类骨折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会导致患者严重的脊柱变形、疼痛和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极大困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成为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重要手段。
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充填术(PKP)作为介入治疗中的首选方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于PVP和PKP在治疗该类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及优劣势对比的研究仍然有待深入。
本研究旨在对PVP和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客观的治疗选择,并为未来探讨该类骨折治疗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比较PVP和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比研究,旨在明确哪种治疗方式更合适老年患者,提供临床医生更科学的治疗选择。
希望能够深入了解PVP和PK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机制,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的目的还包括对PVP和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和分析,以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风险,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

• 临床研究 •191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 实际效果李 军(大连市友谊医院骨外一科,辽宁 大连 116001)【摘要】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实际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2年内收治的4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2例,使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对照组(21例,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
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均达到一定效果,观察组在缓解疼痛感与伤椎前缘高度变化方面具有优势。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相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来说,具有创口小、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效果好等优势,同时还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中图分类号:R6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27-0191-01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内骨量逐渐减少,再加上老年人新陈代谢慢,吸收变缓无法及时补充足够的钙元素,就会患上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导致老年人骨质脆弱极易骨折,轻微的外伤或摔倒就可能导致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时常用的方法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本文将通过对比研究找出更具优势的治疗方案。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2年内收治的4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使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观察组[22例,男14例,女8例,(50.75±5.26)岁]和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对照组[21例,男13例,女8例,(51.75±4.98)岁]。
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实际效果

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实际效果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骨科北京市石景山区 100041【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照组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同期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结果:2组患者术前VAS评分较高,且P>0.05;术后1周、3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2组患者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较中P>0.05;术后1周、6个月观察组的伤椎前缘高度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2.70%,对照组5.41%,P>0.05。
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有助于缓解疼痛度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老年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胸腰椎压缩骨折是广大老年人群体中十分常见的一类骨折疾病,该骨折的发生与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以及生理性退变等均存在密切关系。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使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此类骨折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腰背疼痛以及活动受限,与此同时老年人本身合并基础性疾病同时身体虚弱,在手术治疗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所以还需探索安全且可靠的外科手术方案来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1]。
以下将分析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运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治疗价值。
1资料以及方法1.1临床资料抽取2018年6月~2019年11月本院7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依据术式方案分组,即观察组:37例,男/女:19/18;年龄60~83岁,均值为(72.6±0.3)岁。
对照组:37例,男/女:20/17;年龄60~84岁,均值为(72.5±0.4)岁。
2组临床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术中为俯卧位,其中单椎体患者行局部浸润麻醉,而多椎体患者则采取常规全麻。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

1 . 1 一般 资料
术前 、 术后 2 4 h 、 术后一周 随访 时的视觉模拟评分 ( V A S ) 与 功能障碍指数 ( O D I ) 。疼痛分数 为 1 O分 , 0分为无痛 , l 0分为剧 烈疼痛 , 按 照患者对 自身疼痛 的评价 , 记 录术前 、 术后 2 4 h以及 术后 1 周的 V A S评 分 ; 按照患者 术前 、 术后 2 4 h以及 术后 1 周 所填的 O s w e s t r y 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表计算 出 O D I 的值 。
1 . 3 Mc b r i d g e 评 分 方 法
折均发生于椎体之上 , 对于此类 骨折的临床治疗 , 传统 的方 法为
卧床休息 以及服用止痛类药物等 ,而这些治疗方 法非 常容易导 致骨质 出现进一步地疏松【 l 】 ,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等 , 与此 同时 , 还 会 引起尿路感染 、 褥疮以及肺 部感染等不 良并发症 . 严 重者甚至
合 良好 , 椎体 出现轻度压缩 畸形 , 腰背部轻度疼痛 ; ④差 : 椎体压
缩畸形 明显 , 且伴 随腰 背部 明显疼痛 。
1 . 4 V AS 评 分 和 ODI 指 数
者采用经皮 球囊 扩张椎体后 凸成形 术 ( P K P ) 治疗老年 骨质疏松 性胸腰椎骨折 , 探讨 A S 评 分和 DDI 指 数 比 较
观察组患者均取俯卧位 , 腹部悬空 , 且均采用全麻 的方法 , C 臂透视条件下 , 胸椎经肋骨头与椎 弓间, 腰椎 经椎 弓根或者椎 弓
根一侧 。将穿刺针抵 达椎体之前约为 1 , 3的位 置处 , 后将导针置 人其 中, 再将穿刺针拔 出。 然后再顺 着导针置人扩张导管 以及工 作套筒之 中 ,使得工作套筒前 端位 于椎 体的后缘皮质前方 约为 2 m i l l 位 置处 ,经工 作套 筒 将精 细钻 缓 缓地 钻 至椎 体之 前 的 3 / 4 处, 正位显示钻探 先到达棘突边缘 , 将精细钻取 出 . 并置人 可 扩张球 囊 , 由后上 向前 下倾斜 , 然后将 注射装置 进行连接 , 将 造 影剂注入椎体 之中 , 扩张气囊 , 当椎 体复位满意且纠正之后 凸畸 形之后停止增压 ,椎 体复位之 后在椎体 内形成一个 比较大 的空 腔, 将造影 剂抽搐 , 使球 囊 回缩至 真空状态 , 然后 注入事先 准备
PVP术与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效果比较

术治疗者作为 P K P组 , 观 察 比 较 2组 治 疗 前 后 疼 痛 视 觉模 拟 评 分 ( V A S ) 、 椎 体复位情况等。结果 无 显 著 性 差异 , P K P组 椎 体 复 位 情 况 优 于 P V P组 , 且骨水泥渗漏率低 于 P V P组 。 结 论
P V P术 与 P K P术 均 能有 效 缓
1 临床 资 料
M A) 骨水泥粉末与液体单体 按 2 : 1调 和 至 黏 稠 状 , 利 用 压 力 注射器缓慢推入病 椎 内 , 在 透视 下进行 注射 ( 严 密监 视 ) , 见 骨水泥达到椎体后 壁时 , 停 止注 射 ( 调 和 至 注 射 骨 水 泥 完 毕 尽量控制在 7 a r i n内 ) , 缓慢转动导管 , 待 骨水泥完全 凝固后 , 将导管拔 出; 患 者 保 持 俯 卧位 1 5 m i n , 确认 患 者 无 异 常 情 况 后 返 回病 房 。P K P组 : 患 者体 位 、 穿刺 点 、 麻醉等与 P V P组 相 同, 安 装 好 导针 , 置入球囊 , 缓 慢注入造影剂扩张球囊 , 透 视 下 见椎体高度恢复后停止加压 , 抽出显影剂 , 将 骨 水 泥 在 C臂 x 线机监视下缓慢注射人 病椎体 内 , 待 骨 水 泥 完 全 凝 固后 拔 出 导 针 。患 者 保 持 俯 卧位 1 5 mi n , 确 认患 者无异 常情 况后 返 回
[ 中图分类号] R 6 8 3 . 1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 1 0 0 8—8 8 4 9 ( 2 0 1 4 ) 1 0—1 0 6 4— 0 3 的 叩痛 点 与 x线 片 上 的 骨折 节段 一致 ; ② MR I 的T , 加 权 像 的 高 信 号 影 或 骨 扫描 片 上 的 信 号 浓 集 区 与 x 线 片 上 的 骨 折 节 段 一 致 。选 择 合 适 的 手 术 入 路 : 对 于 上 段 胸 椎 采 用 后 外 侧 入 路, 下位胸椎 和腰 椎 一般 选 择 后外 侧 途 径 , e角 控 制 在 0 ~ 1 5 。 , 经 椎 弓 根 入 路 。P V P组 : 患者 取俯 卧 位 , 在 c臂 x 线 机 透视下 , 确定穿刺点 , 手 术部 位 常 规 消 毒 、 铺巾, 采用 1 % 利 多 卡 因局 部 麻 醉 , 正位透视 下 , 将穿刺 针平行 于塌 陷终板 , 侧 位 针尖缓慢 进针 , 达 到椎体 的前 中 1 / 3 , 然后 安装 导针 , 在 导 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位复位联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不愈合
发表时间:2018-11-15T16:39:47.68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6期作者:高中伟
[导读]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是近年来发生在老年患者身上的一种常见疾病。
湖南省汉寿县人民医院骨科 4159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R)不愈合时使用PKP联合体位复位的临床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于本院行PKP治疗OTR不愈合的患者12例,在治疗期间同时结合使用过审体位复位疗法,对其手术过程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通过对比测量患者在自身椎体前缘高度、VSA、Beck值及Cobb角等指标之间在手术治疗前后的变化来对临床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估。
结果:所研究患者治疗期间所行手术时间为25~45分钟,在患者每个伤椎病灶处通过使用骨水泥进行注入处理,注入量为4~8毫升,平均注入6毫升。
所有患者在出院后都被有效跟踪随访,并且时间多在8个月以上至1年之内,平均可达到11个月。
在末次随访时对患者曾受伤的椎体前缘高度及Beck值、VAS、和Cobb角进行测量后发现,较之手术之前,这些指标都得到了显著改善,通过比较其差异,得出的结果P小于0.05,具有一定的统计意义;并且发现这些指标较之术后所测量的结果之间的差异P大于0.05,可不统计。
结论:OTR不愈合的患者在入院时即可通过相关影像检查和临床反应进行确诊,在临床治疗时采用PKP治疗都能取得较好的医治效果,但鉴于PKP 治疗球囊复位上尚存在不足,因此治疗过程中往往结合体位复位疗法。
【关键词】OTR;PKP;体位复位;骨折不愈合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是近年来发生在老年患者身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其早期因其症状不明显,多数老年患者都不能及时察觉而致使对其所行的治疗被延误,在老年患者长期活动后就会出现骨折不愈合的现象。
尤其是近年来临床收治此类患者年龄的逐渐增大,在对其进行治疗时往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患者合并的内科疾病等。
现阶段多通过使用PKP治疗此类疾病,但鉴于PKP 治疗球囊复位上尚存在不足,因此治疗过程中往往结合体位复位法。
本研究通过对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于我院进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不愈合治疗的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在术后的胸部及腰椎处的疼痛都得到有效改善,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于本院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不愈合的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且都为单个椎体发生损伤,患者年龄在64岁至90岁之间,平均76.5±4.6岁。
患者中有外伤史者4例,其中1例为曾跌倒摔伤,其余3例为曾经骑行致伤,患者伤后均行保守治疗,治疗时间为3-9个月,但均未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经相关影像检查发现,患者不愈合椎体中,T105例,L13例,L34例。
术前测量患者受伤椎体前缘高度的平均值为(13±5)毫米,Beck平均值为(0.52±0.18),Cobb角平均值为(23±8)°,VAS 平均为(8.2±1.4)分。
患者自出现疼痛症状后至入院行手术治疗期间平均间隔时间为8.6个月。
1.2纳入标准
①无明显严重外伤病史,或其外伤程度较为轻微者,且临床出现胸腰椎处疼痛时长已超过3个月者;②影像检查中可直观发现椎体内部存在裂缝或者已经出现真空的特征,并且椎体边缘已经产生硬化现象者;③患者在入院治疗前,经口服消炎药及卧床休息后痛感可减弱,但停药后活动或翻身时痛感依旧,且进行负重劳动时痛感可加剧者;④患者动力位X线片上可明显发现上下已呈现开合症状的终板。
2 方法
2.1手术方法
体位复位:患者于复位床上行俯卧位,并将其胸部和耻骨联合处进行垫高处理使患者处于腹部悬空的状态,对患者实施基础麻醉后在X 线机观察下对患者进行过伸复位,当复位效果不满意时,也可通过相应手法进行辅助复位以确保其椎体前缘高度可复位正常。
PKP治疗:在使用X线机观察下,于患者体表处对病灶处进行标记,在使用局部麻醉后在标记处行5毫米切口,通过X线机透视下沿一侧椎弓根进行穿刺至椎体后缘前约3到5毫米处停止,取出穿刺针。
此时应在原有进行穿刺的位置再次插入导针,并将工作和扩张套管套管逐渐插入患者受损的椎体内部,插入完成后在工作套管内使用骨钻逐渐向椎体前缘进行推进至相应位置后,取出骨钻并将球囊逐渐推进至椎体前四分之三处,在透视下不断对球囊进行加压直至损伤椎体高度恢复至正常值,此时可将球囊拿出,并开始对椎体进行骨水泥填充。
2.2评价方法
对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处高度及VAS、Beck值和Cobb角进行测量比较。
2.3统计方法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处理学软件为SPSS13.0,计量方式为`X±S,应对相应资料使用t检验,并比较其差异值。
P小于0.05时,可进行统计。
3 结果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手术所行手术时间为25~45分钟,在患者每个伤椎病灶处通过使用骨水泥进行注入处理,注入量为4~8毫升,平均注入6毫升,且未发现有骨水泥渗漏的现象,手术均在未对患者患处周围组织产生损伤的情况下完成。
所有患者在出院后都被有效跟踪随访,并且时间多在8个月以上至1年之内,平均可达到11个月。
在最后一次上门随访过程中对患者曾受伤的椎体前缘高度及Beck值、VAS、和Cobb角进行测量后发现,较之手术之前,这些指标都得到了显著改善,通过比较其差异,得出的结果P小于0.05,具有一定的统计意义;并且发现这些指标较之术后所测量的结果之间的差异P大于0.05,可不统计。
具体测量结果如下表1。
4 讨论
OTR不愈合为老年患者的常见临床骨科疾病,当其未得到有效治疗或临床效果不理想时将可能会为患者带来多种严重后果,如脊椎后凸畸形或一些系统性的疾病等。
现在临床使用PKP治疗患者OTR不愈合现象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伤处的疼痛症状,还能对其脊椎的功能进行良性修复。
但相关研究指出,单纯使用PKP进行治疗时并不能使手术后的伤椎高度恢复至理想状态,因此应结合体位复位同时对患者行修复治疗,且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5结束语
近年来,多数研究都表明PKP 联合体位复位治疗OTR不愈合症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VAS评分及伤椎高度和Cobb等。
本次研究结果也对相关文献报道进行了证实,研究数据都符合相关研究标准。
因此,在治疗患者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不愈合时,使用PKP结合体位复位方法进行合并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减弱患者伤处的疼痛感,还能促进其骨折的复位,可在治疗OTR时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现代临床医疗上可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广林,冯婷婷,谭磊,张力,马勇.体位复位联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不愈合[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6):24-25.
[2]樊大伟.PKP结合体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88-189.
[3]陈江,马江川,石铸,毛剑,王刚.体位复位联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7,20(2):147-149.
[4]徐无忌,刘晓岚.体位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医正骨,2016,28(7):20-24.
[5]魏东,李华,王云清,佟磊.体位复位联合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J].江苏医药,2015,41(11):1316-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