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贡献
林徽因的一生

林徽因的一生1. 前言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3月1日),原名林徽音,字徽因,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作家和女性解放运动领袖。
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辉煌,不仅在建筑界有卓越的成就,也在文学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回顾林徽因的一生,探讨她的生平事迹和影响。
2. 幼年与教育林徽因出生在江苏苏州的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家庭中。
她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因此她在家庭环境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在父亲的熏陶下,林徽因对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艺术与建筑的结缘在读完高中后,林徽因进入了上海美术学院学习绘画。
在学习过程中,她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专注于建筑设计的学习。
她在美术学院期间展示了她的天赋和创作能力,备受老师和同学的赞赏。
4. 婚姻与职业生涯1925年,林徽因嫁给了著名的建筑师梁思成。
这段婚姻对她的职业生涯有着积极的影响,两人合作设计了许多著名的建筑作品。
他们共同追求着建筑艺术的卓越,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 文学创作与女权主义除了在建筑领域的成就,林徽因还以其诗歌和散文作品而闻名。
她的文学作品展现了她对生活、爱情和自然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此外,她也是中国女性解放运动中的重要人物,积极倡导女权主义和性别平等。
6. 后期生活与逝世尽管林徽因在事业和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她的一生也有许多不幸和挫折。
她的丈夫梁思成在1952年因病去世,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之后,她的身体健康也逐渐恶化,最终在1955年离世。
7. 影响和遗产林徽因在建筑界和文学界的成就和贡献为后人所推崇和追随。
她以其独立、坚韧和创造力而被人们铭记,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她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也被广泛传播,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 总结林徽因是一位多才多艺、充满魅力和影响力的女性。
她在建筑、文学和女权运动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她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她的勇气和才华使她成为人们敬佩和赞颂的对象,她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

·
《林徽因文集· 建筑卷》目录
来自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林徽音 平郊建筑杂录/梁思成林徽音 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外通讯 一~四)/林徽音 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梁思 成林徽音刘敦桢 《清代营造则例》第一章绪论/林徽音 由天宁寺 到建筑年代之鉴别问题/林 徽音梁思成 附文:天宁寺写生记上・中・下 平效建筑杂录(续・选)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林徽因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第六章宋・辽・金部分/ 林徽因 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林徽因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二期编辑 后语/林徽因 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梁思 成 《图像中国建筑史》前言/梁思成 谈北京的几个文物建筑/林徽因 《城市计划大纲》序/梁思成林徽因 达・芬奇――具有伟大远见的建筑工程 师/梁思成林徽因
北京市北总布
胡同24号院的 梁林故居
林徽因的客厅
1955年4月1日,
病魔终于夺走了 她的生命,享年 51岁。她的遗体 安葬在八宝山革 命公墓,墓碑下 方有一块刻着秀 丽花圈的汉白玉。 这原来是为天安 门前人民英雄纪 念碑碑座雕饰试 刻的一个样品, 人民把它作为一 篇独特的无字墓 志铭,奉献给它 的创作者林徽因。
学 社 年 从 事 古岁 代参 建加 筑中 研国 究营 造
1931 27
1932
年 儿 子 梁 从 诫 出 生
20世纪30年代初的林徽因
20世纪50年代初的梁思成、林徽因
1930年 26岁 回北
京,因患肺病住香 山疗养。 1940年 36岁 全家 迁居四川宜宾南溪 县的李庄,中国营 造学社恢复调查古 建筑工作。林肺病 复发,卧床不起。 1947年 43岁 进行 肾脏手术,身体更 加虚弱。 1955年 51岁 4月1 日病逝于北京。
中国历史第一才女 林徽因

人物贡献
01
建筑:
保护奈良古建 东北大学校徽设计 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
02
论文著作: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 建筑杂录》(与梁思成合著)、《清式 营造则例》第一章绪论、《晋汾古建 筑预查纪略》、《由天宁寺谈到建筑 年代的鉴别问题》《中国建筑史》
03
文学:
《你是人间四月天》《九十九度中》,《林徽因诗 集》《那一晚》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 《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个夏夜》《笑》 《深夜里听到乐声》《情愿》及短篇小说《窘》 《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 话剧《梅真同他们》;《窗子以外》《一片阳光》
感 情 经 历(与徐志摩)
之后,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并常有书 信来往。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 翻译,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 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次见面的时候,已 是四年之后。这期间,林徽因已嫁给梁思成。徐后经人介绍 认识了已嫁做人妇的陆小曼很快两人就相恋了,陆小曼为了 徐也跟丈夫王赓离婚了。1931年11月19日准备参加林徽因 演讲会的徐志摩遭遇坠机事故遇难。
1921年,18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 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 子的父亲。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 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 引,对她评价甚高,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两人也都是以 书信来往。在后来的《猛虎集序》(1931年)中有提到,他在 二十四岁以前,与诗“完全没有相干“,是与林徽因的相遇, 激发了他的新诗创作。同年3月与发妻张幼仪提出离婚。
社会评价
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古建筑的形象作比喻,如《深 笑》一诗中,就以古塔檐边无数风铃转动的声音,比喻 笑声的清脆悦耳,直上云天,既贴切,又新颖,别具一 格。由于她兼通文理,在建筑学和文学创作上都显露出 惊人的才华,所以在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誉, 被列入当时出版的《当代中国四千名人录》。
林徽因的生平简介

林徽因的生平简介林徽因是当时不可多得的才女,著有著名的现代诗篇,辞藻飘逸轻灵,集诗气才气美貌于一身。
林徽因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女诗人,少年时期赴美留学,与丈夫梁思成共同修习了建筑学,因此她也是我国少有的女建筑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林徽因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林徽因的生平简介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
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190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至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入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
1921年回国于复人培华女中读书。
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
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
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
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
林徽因人生成就

五、面对金岳霖一生追求,始终能维持 家庭不散
风轻云淡,岁月安 好。
四、她业余时间偶尔写诗,从此,许多人都爱上 了人间四月天;
You're the blooming flowers over the trees, You're a swallow twittering between the beams; Full of love,full of warm hope, You are the Spring of this world!
林徽因 人生成 就
一、上天给了她惊人美丽,她建立了比美丽更 惊人的学识
@建筑方面
她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图录》稿,初步实现 了他们在学生时代就怀有的心愿。1948年5月,她在《文学杂志》发表了《病中杂诗》9首。 应解放军的请求,编写《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北平解放后,林徽因受聘为清华大学建筑 系教授,担任《中国建筑史》课程并为研究生开《住宅概论》等专题课。从1949年9月到 1950年6月,她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几位教师一起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的设计任 务。还与梁思成合作写了《城市规划大纲》、《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等学术论文。为 《新观察》等刊物撰写了10几篇介绍我国古建筑的通俗读物。 @文学方面
二、面对徐志摩凶猛的爱情攻势,她睿智地选择更适合自 己后来证明也更优秀的梁思成
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 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 什么是我?‛ 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 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婚后,梁思成曾诙谐地对朋友说: ‚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 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是, 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三、她建立太太的 客厅,用学识和魅 力影响一批顶尖学 者
总结林徽因

总结林徽因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 - 1955年3月1日),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之母”。
她是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和西方现代建筑风格的结合者,对中国建筑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她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也为中国文学界留下了珍贵的遗产。
本文将对林徽因的生平事迹和贡献进行总结。
一、生平事迹林徽因于1904年出生在浙江杭州西湖风景区附近的一个富裕家庭。
她从小展示出文学和艺术的天赋,对古典文学和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上海读书期间,她开始接触到西方建筑和现代主义思潮,对现代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4年,林徽因被留学美国攻读建筑专业。
在美国期间,她深入学习了现代建筑理论和西方文化,受到了欧洲现代派建筑大师的影响。
回国后,她开始在中国开展建筑设计和研究工作。
林徽因在1928年嫁给了中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并与他一起开展了一系列建筑项目。
他们致力于将现代建筑理念与中国传统建筑相融合,注重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
他们的作品包括北京西太后园、天津梅江厅等,这些建筑作品不仅在设计上独具特色,而且在结构和材料选择上也体现了现代建筑的风格。
除了建筑设计工作,林徽因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和诗人。
她的诗歌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为主题,深受读者的喜爱。
她的散文作品也展示了她对建筑和生活的独到见解。
二、对中国建筑界的贡献林徽因是中国现代建筑界的开拓者之一,她为中国建筑设计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继承并发扬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同时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理念,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林徽因的建筑作品注重环境的融入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她认为建筑应该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反映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她的作品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层次感和现代建筑的实用性,体现了对美学和功能的完美平衡。
同时,林徽因积极倡导女性参与建筑事业,她认为建筑不仅仅是男性的领域。
作为中国建筑界的女性领军人物,她为后来的女性建筑师树立了榜样,为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推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林徽因的文学成就与人格魅力

林徽因的文学成就与人格魅力
林徽因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女作家和文化名人,她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风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文学成就:
1.作品题材广泛:林徽因的作品涉及小说、散文、剧本、文艺
评论等多个文学领域,题材包括自然风景、人道主义、女性解放、爱情、革命等,体裁多样丰富。
2.对女性文学解放的贡献:林徽因以女性视角创作,尤其关注
妇女权益和女性情感,通过作品倡导女性自立、独立思考和追求真爱的权利。
3.文笔清丽流畅:林徽因的作品语言通顺优美,善于运用比喻、象征和意境,表达思想和感情,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二、人格魅力:
1.独立而坚强的个性:林徽因个性独立,坚持追求自身的理想
和价值观,不受传统束缚,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事业。
2.美的形象和品味:林徽因以其独特的外貌和高雅的品味成为
一代时尚偶像,她的服饰和发型对当时的年轻女性产生重大影响。
3.文化素养和社会影响力:林徽因具有广博的文化素养,善于
欣赏和创作艺术,她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
发展,担任重要职务,为国家教育事业、文艺界和社会慈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林徽因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树立了她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她的作品和思想对于社会风尚、女性解放以及文化传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考作文素材(林徽因

林徽因是我国建筑学界的一代才女,人们印象中的她贤淑文弱,瘦削而多病,但她为了和丈夫梁思成写作《中国建筑史》,却甘愿风尘仆仆辗转于乡间小道,在艰苦的条件下徒步考察。
此时的她肺部和肾脏已经严重受损,但她为了完成最后的工作,不惜将整个生命赌上去,从死神那里夺取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最后的三次拼搏:第一次是参与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绘图、试做、讨论、修改都在病中完成,1950年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大会上,在毛主席提议下全体起立鼓掌通过这个设计,那时她已经病弱得几乎不能从座椅上站起来;第二次是抢救景泰蓝,她带学生跑工厂作坊,才使得这种国宝工艺不致失传并且发展壮大,这时的她,肺布满空洞、肾切除一侧、结核菌已蔓延到肠了,一天只吃二两饭,只睡四五小时觉;第三次拼搏是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主要承担纪念碑底座装饰浮雕设计。
1955年4月1日,因为长期积劳,病情恶化,她在同仁医院走完了51年的生命历程,这位柔弱女子就这样勇敢地与死神奋战到最后一刻,从它那里多争到了十年时间,给我们新中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跑在死神前面人生就是一次长跑,各自的(de)体验不(bù)同。
跑在死神前面,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些美,是一种瑰丽的(de)“跑的(de)体验”。
她在跑,从不(bù)停步。
为了协助丈夫完成巨着《中国建筑史》,在肺部和(hé)肾脏受到严重损伤的(de)情况下,披星戴月,栉风沐雨,风尘仆仆,穿丛林,走泥泞,过高山,搜集了大量的(de)关于民居、庙宇、桥梁、牌坊等资料和(hé)图片。
她瘦窄的(de)额头经常挂满豆大的(de)汗滴,图的(de)是给丈夫的(de)学术“助跑”,给建筑事业“提速”。
她在跑,从不(bù)停步。
为了给新中国一份厚礼,她全程参与设计了国徽,她不(bù)顾瘦弱的(de)身躯遭受病痛的(de)煎熬,夜以继日的(de)工作,构思,初稿,否定,二稿,讨论,修改,定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徽因的贡献
建筑
她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图录》稿,初步实现了他们在学生时代就怀有的心愿。
1948年5月,她在《文学杂志》发表了《病中杂诗》9首。
应解放军的请求,编写《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
北平解放後,林徽因受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担任《中国建筑史》课程并为研究生开《住宅概论》等专题课。
从1949年9月到1950年6月,她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几位教师一起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的设计任务。
还与梁思成合作写了《城市规划大纲》、《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等学术论文。
为《新观察》等刊物撰写了10几篇介绍中国古建筑的通俗读物。
文学
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1931年3月,林徽因到香山双清别墅养病。
先后发表诗《那一晚》、《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个夏夜》、《笑》、《深夜里听到乐声》、《情愿》及短篇小说《窘》、《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窘》,《九十九度中》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
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