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骑兵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骑兵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骑兵中国历史上骑兵的存在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战国时期。
而且历史上的各个时代和不同朝代都发展了各自的骑兵类型,他们在军事和政治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1. 游牧骑兵在中国历史的早期,游牧民族的存在对中国骑兵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游牧骑兵因其出身在草原,具有长期的驯养骏马的经验,实力强大,骑术娴熟,追求速度和灵活度。
春秋时期鲁国的名将鲍叔牙所率领的车裂战法也源自游牧骑兵的攻击策略。
2. 防御骑兵防御骑兵主要射箭攻击,以电光石火的速度发动突击,迅速攻击敌人,然后飞快地转身逃跑。
这种骑兵突袭是以速度为主要目标,追求趁机杀敌。
3. 攻击骑兵攻击骑兵是中国历史上比较主流的一支骑兵。
攻击骑兵除了快速突击攻击外,还擅长手持兵器,用短兵器在近距离和敌人进行搏杀。
4. 轻骑兵轻骑兵是中国历史上应用广泛的一种骑兵兵种。
其具有速度快、灵活、机动性强、便于绕敌、快速转移等特点,其作战方式更侧重于骑兵的迂回袭击。
轻骑兵的主要武器是短兵器和箭矢。
5. 重骑兵重骑兵亦称铁骑。
这种骑兵的核心特点是全副武装,装备重型护甲、长兵器和大盾牌,以及弓箭、短兵器等防卫武器,为各个朝代的边防和皇家卫队居多。
明清时期中国皇家铁骑善于使用长枪阵营,以强大的阵容和坚实的步枪阵营部署战术。
骑兵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是随着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不断演变和变革而不断壮大的。
这些骑兵的存在极大地加强了军队的机动性和进攻性。
不仅仅是在历史上的战争时期,中国历史上的骑兵,在文学和艺术领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传统的连结。
无论是古代骑兵传说还是古代骑兵装甲都影响了当时社会文化和知识在后世的发展。
秦朝骑兵

二、秦骑兵的发展
中原地区骑兵在战国时有了进一步发展,这时由于农村公社瓦解,民兵制为常备军制所取代,大规模野战和围城战的频繁发生,要求部队具有快速、灵活和突击性,这就促进了骑兵的迅速发展。战国初期的《吴子》,不仅论述到骑兵问题,还专门谈到战马的饲养、使役问题。战国初期的《墨子》也谈到骑兵,说“车为龙旗,骑为鸟旗”。从出土文物也可形象反映出战国时期骑兵有了进一步发展。陕西咸阳出土的两件战国骑马俑据简报上称:“(两件泥质灰陶俑)皆为公马,……马头有朱彩画的络头,在颈的两侧各有朱绘两条辔绳。……俑头戴宽折沿帽,……身穿交领左衽短褶,下着短裤,脚登长筒靴,两手半握,左手前伸似在牵辔绳,右手下垂似执一物,木质已朽不清,两腿前屈骑于马背上。”简报上将这2件骑马俑时间定为“战国时期前段,即秦惠王至秦武王时期。”[18]这2件骑马俑是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出土最早的骑马俑形象,对探讨秦国的骑兵发展史提供了新的资料。这2件骑马俑是一位低级军官墓主墓中的随葬品,不可能反映出当时秦国骑兵的实际情况,但也显露出战国秦骑兵的一些蛛丝马迹。
帝国各国特色兵种介绍

中国人 精锐诸葛弩 85 12 3.00 13 ①
戟兵 附加攻击:马穆鲁克+37 骑兵系+32 拜占庭圣骑兵+20 精锐拜占庭圣骑兵+16 战象+60
注:①诸葛弩第一箭最高有14的攻击力,随后4箭各有3,但是因为是分开射的所以算伤害时每箭都要减对方盾防,所以效果没游戏想象中那么好 ; 而且它是乱射,打到哪里都有可能的。
拜占庭人 精锐拜占庭圣骑兵 100 16 1.70 20 步兵系+12(+后勤+6)④
波斯人 精锐战象 100 24 2.00 31 建筑+10 (波及范围半径0.5)
②掷斧兵是步兵,攻击判定和被攻击判定都是步兵,不受掷矛,近卫军的特殊攻击。特别要说的是,掷斧的伤害计算是掷斧的攻击减对方甲防而不是盾防。
③日本武士对所有特殊兵种有特殊攻击12,此特殊攻击不可用反击防御抵消。
④甲胄的情况以前说过,现在重复一遍,它对步兵有特殊攻击18,并有反击防御16,所以它对马穆鲁克的特殊攻击免疫;升了后勤之后它还有 践踏攻击5,即对周围地方单位有特殊攻击5,可以用反击防御抵消。
萨拉森人 精锐马穆鲁克 100 14 2.00 23 骑兵系+12(拜占庭外)⑤
塞尔特人 精锐靛蓝突袭者 100 17 2.00 10 建筑+3
条顿人 精锐条顿士 100 21 2.00 12 建筑+4
土耳其人 精锐土耳其火枪兵 50 22 3.45 21 步兵系+10
Mayans 精锐羽毛箭射手 90 9 1.90 16 步兵系+2
Spanish 精锐西班牙征服者 70 18 2.90 24 步兵系+10
蒙古骑兵的装备与武器

蒙古骑兵的装备与武器蒙古骑兵在世界历史上享有盛誉,他们以出色的骑术和战术而闻名。
然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蒙古骑兵,仅仅骑术和战术是不够的,适合的装备与武器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蒙古骑兵所使用的装备与武器,探讨其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一、头盔和盔甲在战斗中,蒙古骑兵的头部是最常受到攻击的部位之一。
为了保护头部免受敌人的攻击,蒙古骑兵通常会佩戴头盔。
蒙古骑兵头盔常采用金属制造,盔顶上还装饰有骨和羽毛,既能提供保护作用,又能展现出骑兵的威严和壮观。
蒙古骑兵的盔甲主要由铁和皮革制成。
对于精英骑兵来说,他们会选择厚重的铁甲来提供更好的防护。
而对于一般的骑兵来说,皮革盔甲则更为轻便且具备较好的柔韧性,使他们在战斗中更加灵活。
二、弓箭蒙古骑兵是以骑射为主要战术的,弓箭是他们最主要的远程武器。
蒙古骑兵所使用的弓箭一般为复合弓,相比普通弓更为坚固,拉力更大且射程更远。
这种弓具备出色的穿透力和精确度,能够对敌人造成致命的伤害。
在战斗中,蒙古骑兵经常利用他们出色的骑术,采用奇袭、伏击等战术,迅速接近敌人并展开骑射。
他们能够在高速奔驰的同时,准确地射击敌人,给予敌军以毁灭性打击,堪称战场上的利器。
三、兵器除了弓箭,蒙古骑兵还配备了各种近战兵器,如短剑、长枪和长矛等。
这些兵器不仅可以在近战中发挥威力,也可以在紧要关头作为自卫工具使用。
蒙古骑兵的短剑一般长度在30厘米左右,便于在骑乘状态下挥舞和使用。
而长枪和长矛则更适合在近距离战斗中使用,能够有效地冲击和刺穿敌人。
这些兵器的存在,提供了蒙古骑兵在近战中和步兵展开搏斗的能力,并增强了他们在战斗中的生存能力和战斗力。
总结蒙古骑兵的装备与武器在他们的战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头盔和盔甲保护了他们的身体,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抵御敌人的攻击;弓箭使他们能够在远距离射击中具备优势,并且在奇袭和伏击中发挥威力;而各种近战兵器则提供了他们在近战中的防御和攻击能力。
蒙古骑兵凭借优秀的装备与武器,配合高超的骑术和战术,成为了历史上最为强大和可怕的骑兵部队之一。
拿破伦战争时代的军队装备和战术之骑兵篇

拿破伦战争时代的军队装备和战术之骑兵篇(一)骑兵的组成和类型随着拿破仑时代军队的规模越来越大,骑兵的比例是呈下降趋势的。
马尔伯勒公爵(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英军将领)的军队里骑兵的比率在20%到40%之间。
威廉大帝的骑兵也占到总兵力的23%到42%。
相比之下,在拿破仑的大军团中,高峰时的骑兵只占总兵力的23%。
远征俄国后期,由于缺乏补给,骑兵只有可怜的5.2%。
在西班牙的历次战役中,惠灵顿的英军骑兵只保持在平均12%的水平。
当时的骑兵可以粗略的分为:轻骑兵和重骑兵两大类。
进一步细分则包括:胸甲骑兵(Cuirassier);火枪骑兵(Carabinier:这个词直译应该是“卡宾枪手”,早期骑兵中只有此类骑兵装备火枪,因此得名。
可是,到了拿破仑时期,骑兵基本都有火枪,并非此类骑兵独有。
);龙骑兵(Dragoon);骠骑兵(Hussar);猎骑兵(Chasseur);枪骑兵(Lancer);俄国哥萨克(Cossack)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下面让我们逐一看看这些类型的骑兵。
重骑兵:顾名思义重骑兵的骑手和马匹较之于轻骑兵都要高大强壮一些。
早期的拿破仑胸甲骑兵甚至要求身高在1.8米之上,而其所用马匹只限于诺曼第地区的某一强壮品种(具体情况不祥)!重骑兵是战场上的重要突击力量,用于突破敌方阵线弱点;给已经动摇的敌方以毁灭性打击。
有鉴于此,当时各国军队都很少委派重骑兵从事战场冲杀以外的任务。
重骑兵包括:胸甲骑兵、火枪骑兵,以及英军的龙骑兵。
胸甲骑兵:明显特征是骑手配有胸甲。
胸甲由前后两片甲板组成,主要材料是铁,搭扣和铆钉为黄铜(法军),由皮带连接,表面抛光。
胸甲重量约为8公斤。
当时欧洲大陆各国都有胸甲骑兵的建制,只有英国直到滑铁卢战役之后才引入胸甲骑兵。
关于是否使用胸甲,一直存在争议。
毫无疑问,胸甲的主要优点是对于步枪枪弹有一定的防护作用,提高了骑兵的生存能力。
此外,抛光的胸甲可以起到一定的心里震慑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军队组织与编制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军队组织与编制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军事制度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诸侯国纷争不断,各国军队组织与编制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从军队组织、编制的演变以及作战策略等方面,来详细介绍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军队的特点和特色。
一、组织机构1. 君主权力下放在春秋战国时期,君主权力的下放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君主将军国大权下放给有实际权力的官员,这些官员被称为“上大夫”或“卿”。
各国的军队组织中,最高指挥权通常由君主掌握,但实际上很多国家的国家机器已经由这些权力下放的官员来掌握。
2. 君主的亲自统帅君主在军队组织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一些重要的战争中,君主亲自统帅军队,展示其威望和领导能力。
君主的亲自统帅不仅能够提高军队的士气,也能够稳定君主的地位和国家的统一。
3. 分封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将领土分封给功臣或有实际控制力的官员。
这些领土被称为封地,由封君统治并且提供军事支持。
在各国军队组织中,封君有权统帅自己的封地军队,但仍需听从君主的调遣。
二、编制形式1. 人数与规模春秋战国时期的军队规模相对较小。
一般情况下,军队的规模不超过数千人。
这是由于当时军队的招兵制度相对较为简单,且各诸侯国的实际人口和资源有限。
2. 抽调兵源春秋战国时期的军队编制采取的是抽调兵源的方式。
一般来说,军队的士兵并不是常年服役的职业军人,而是各个国家根据具体战争需要,从自己国家的士兵中抽调出来组成。
3. 抵御敌人的攻击在军队组织中,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军队通常以城邦为单位。
在战争爆发时,城邦内的居民会被要求参军,以抵御敌人的攻击。
这种组织方式大大提高了战争的规模和效力。
三、作战策略1. 以方阵为主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军队编制中,方阵是一种重要的战术组织形式。
方阵一般由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组成,统一行动,既能稳定阵势,又能保障军队的作战效率。
2. 以骑兵为主力骑兵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代骑兵详解

近代骑兵详解从17世纪后期一直到20世纪前期,西方列强利用其军事优势逐渐瓜分了世界,西方军队的组织、训练、装备、战术改变了全球的军事形态。
某些沦为殖民地的地区,本有着优秀的骑兵传统,在被欧洲人打败后也很快接受了欧式的骑兵改组,甚至连波斯这样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骑兵强国都在19世纪主动模仿欧洲,建立了胸甲骑兵团和哥萨克骑兵卫队等。
这说明,如同步兵和炮兵一样,近代的军制给骑兵这一兵种也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使得世界各地的骑兵传统往往不再适用,西方的骑兵体系在近代成为了骑兵发展的主导。
以下是部分近代欧洲骑兵击败世界其他地区传统骑兵的战例:1.18世纪前期的奥地利-土耳其战争中,曾经以骑兵优势称霸西方的奥斯曼土耳其在近代西方军队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俄国的观察家记载到,在奥地利-土耳其战争中,优势体现的最明显的就是奥地利的胸甲骑兵,土耳其人无法抵挡胸甲骑兵的密集冲锋。
这场战争后,俄国将胸甲骑兵这一兵种引入。
2.18世纪后期的俄土战争中,由于俄国的步兵拥有巨大的优势,土耳其人总是希望用自己的骑兵迂回并从侧翼打击俄军,但这种行动每次都被由胸甲骑兵和龙骑兵组成的俄国骑兵预备队打败。
3.18世纪末拿破仑入侵埃及时,法军不仅在步兵和炮兵,也在骑兵方面显示了对东方军队的优势。
拿破仑精辟的指出:“一个法国骑兵肯定打不过一个马木鲁克骑兵,但三个法国骑兵可以和三个马木鲁克骑兵打平手,一百个法国骑兵完全可以将一百个马木鲁克骑兵打败,而一千个法国骑兵完全可以将二千个马木鲁克骑兵一举击溃”。
这充分显示了近代骑兵在集体协作方面的强大。
4.1799年阿布基尔湾战役,拿破仑的法国步兵同数量庞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大军陷入了胜负难料的胶着的缠斗,此时骁勇的缪拉将军率领法国骑兵预备队全线冲锋,土军崩溃,缪拉的骑兵挥舞着马刀把土耳其的步骑大军赶入了大海。
5.1803年9月23日,阿瑟耶之战,英军训练有素的步兵用整齐的排枪火力在阵地中央粉碎了庞大的印度马拉塔军队,但在随后的冒进追击中,英军步兵的侧翼遭到了大群马拉塔骑兵的混乱攻击,在这危机时刻,惠灵顿公爵亲率英国轻龙骑兵团抽出马刀进行反冲锋,击溃了数倍于己的马拉塔骑兵,奠定了胜局。
世界各时期骑兵装束

骑兵,顾名思义,就是骑马作战的军队或士兵。
也指骑士。
骑兵是陆军中乘马执行任务的部队、分队。
既能乘马作战,又能徒步作战。
通常担负正面突击、迂回包围、追击、奔袭等任务。
其行动轻捷,受地形、气象影响较小。
历史上骑兵曾经是陆军的主要作战兵种。
在外国,17世纪30年代战争时,参战国军队中一般都有40%一50%的人员是骑兵。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法、俄国均编有骑兵集团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军曾有17个骑兵军,八十多个骑兵师。
中国历史上骑兵的极盛时期是元朝,骑兵部队主要装备有弓箭、马刀、标枪、战斧等。
中华民国时期,骑兵最多时达二十多个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自1928年4月建立第一支骑兵分队起到解放战争后期,全军发展至12个骑兵师,目前,只在边防部队中保留少量骑兵分队。
来看看世界各国古代骑兵——公元前七世纪的亚述骑兵亚述骑兵3000年前,还没有马鞍和马镫,只用缰绳控制马是件很高深的技巧,那时的骑手坐在光屁股的马背上。
他们的脚高高蜷起,这是个极不舒服的位置,所以当时的缰绳很短很硬,不仅用来控制马还当成把手,马嚼子很长很宽,即使骑手用力拉缰绳,也不会将之拖出来。
长时间的使用这种缰绳毫无疑问的会损伤坐骑的牙口。
图中的亚述弓骑兵出现于帝国晚期,马的高度用当时的标准说是14手长,大概就是150公分左右。
马的颜色是典型的阿克汗-特克马,今天在土库曼一代还有这样的品种,也是伊朗马的近亲。
公元前五世纪的弗里吉亚重骑兵弗里吉亚重骑兵亚洲与欧洲通过一座大陆桥相连,小亚细亚。
土耳其人称之为安纳托利亚,这块土地肥沃而动荡。
大概在公元前八世纪的时候,一群北方来的少数民族进入了这块土地,建立了他们的王国,他们自称为佛里吉亚(Phrygia)。
关于当时骑兵的数量、战术都已不可考据,可以肯定的是,骑兵由贵族组成,步兵多为希腊人。
公元前四世纪的斯基台骑兵斯基台骑兵考古学家在斯基泰人的墓穴中找到了大量波斯战利品∶复合弓、长矛、标枪、斧、剑、匕首,以及许多铁片青铜片,可用来制成鳞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最早的骑兵----亚述骑兵马在战争中的应用应归功于游牧民族。
早在公元前两千年赫梯人就用双驾轻型战车横扫腓尼基,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
而最早的正规骑兵则是公元前9世纪出现的亚述骑兵。
那时候的骑兵个个都是马术高手。
三千年前,还没有马鞍和马镫,只用缰绳控制马需要很高深的技巧。
那时的骑手坐在光屁股的马背上,他们的脚高高蜷起,这是个极不舒服的位置,所以当时的缰绳很短很硬,不仅用来控制马还当成把手。
马嚼子很长很宽,即使骑手用力拉缰绳,也不会将之拖出来。
亚述军队中有三种骑兵:轻骑兵,由亚述帝国统治下的游牧民族组成,装备弓箭和标枪;骑弓手,身穿硬皮甲;重骑兵,装备长矛和剑,负责近战接敌。
后来,骑兵逐渐取代战车的地位,而后者变得越加笨重,四匹马拉的战车最后成了步兵的运载工具。
亚述弓箭手出现于帝国晚期,马的高度用当时的标准说是14手长,大概就是150公分左右。
马的颜色是典型的阿克汗-特克马,今天在土库曼一代还有这样的品种,也是伊朗马的近亲。
最具重量级的骑兵部队--拜占庭重骑兵10世纪时,拜占庭重骑兵是当时身价最高的雇佣兵,拥有最好的装备和最高的作战技巧。
重骑兵的骑手们,身上披着铠甲,使用长矛和弓箭,同时兼有机动的“射击力”和“冲击力”。
他们使用的长矛在四米左右,枪尖上长三角形矛旗的颜色根据所属部队各有不同;佩剑的刃长90公分上下;马鞍旁悬挂的革囊可以放上几支标枪。
拜占庭重骑兵穿着多层铠甲,最里面的是锁子甲,中间是鳞甲,再外层用薄铁片穿编成板块装甲。
最后罩上一件短袖的长袍,袍子两公分厚,内衬一般是棉花,也有皮革或者毛毡。
小腿上包着铁制的胫甲,前臂上裹着同样铁制的护臂。
马铠也用薄铁片,层层遮盖。
果然有资格称为超重装,厚重到牙齿。
拜占庭重骑兵战功累累,唯一的败绩也是最后的一次,1071年拜占庭帝国在曼兹科特大败于土耳其塞尔柱王朝轻骑兵之手,超重装骑兵从此退场,再没有出现。
冲锋中的圣殿骑士团的骑士在蒙吉萨战役中,圣殿骑士团骑士在当时耶路撒冷鲍德温四世的带领下大败萨拉丁最富有的骑兵部队--圣殿骑士团圣殿骑士团拥有的财富之巨大只能用富可敌国来形容。
12世纪末时,骑士团在欧洲拥有9000多处产业,其中包括一些很有名的教堂和城堡,如伦敦的圣殿教堂、柏林的圣殿宫。
有一段时间骑士团甚至拥有整个塞浦路斯岛。
他们的富有使他们能够维持一支强大的职业军队,即便在战场上损失巨大,他们也能迅速恢复,但这财富最终也使他们走向毁灭。
圣殿骑士团创立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1099)之后,主要由法国骑士组成。
其首领最初驻扎在阿克萨清真寺的一角,该寺位于耶路撒冷圣殿山,传说是建在所罗门王的神殿之上,因此得其团名。
1129年,圣殿骑士团得到罗马教廷正式支持,拥有诸多特权,遂迅速增长其规模、势力和财富,甚至发展出最早的银行业。
圣殿骑士团和十字军的命运密切相关。
1291年,圣地陷落,他们失去根据地,最终沦为法王腓力四世为解决财务问题的牺牲品。
1307年,其众多成员在法国被捕,残酷审讯后以异端罪名处以火刑。
1312年,教宗克雷芒五世在腓力四世的压力下,宣布解散圣殿骑士团。
此一活跃将近两世纪的宗教军事组织,从此在欧洲主要地区销声匿迹,其悲剧性结局则催生许多相关的传说和文学作品。
纪律最严格的骑兵部队--蒙古骑兵蒙古骑兵是中世纪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术灵活、智勇兼备、令人生畏的旋风部队,建立了世界上规模空前的宏伟帝国。
他们体格强壮,能适应战斗的需要;他们能在快速撤退时回头射击跟在其后的敌人;能够吃苦和忍耐严酷的气候条件,不贪图安逸舒适和美味佳肴。
不容忽视的是:训练过程中形成的那种严格的纪律制度,使他们个个都服从命令,严谨不怠,这在中世纪的其它军队中是闻所未闻的。
这支军队的建立应归功于怀有雄才大略的铁木真。
正是他把一个许多部落的民族,建成为一个无往不胜的军事组织。
打了败仗的敌人始终无法相信,自己竟会被一支游牧部族所征服,他们一直错误地坚持认为,蒙古军队是一群声势浩大却又缺乏纪律的乌合之众,他们之所以取胜完全是依靠兵力上的优势。
事实上,蒙古军队取胜的秘诀恰恰在于成吉思汗拥有一支前所未有的组织严密,训练有素而且军纪极其严格的军队。
蒙古骑兵对战马的训练也极其严格。
与欧洲马匹不同,蒙古马不论严冬酷暑都生活在野外,具有极强的忍耐力,必要时可以连行数日而不进粮草,甚至能在相当短时间在最险恶的地形上越过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距离,这同时也使蒙古军队的机动性大大增强。
蒙古军队取得作战胜利的基础不是数量而是质量。
通常,蒙古军队比它主要敌手的军队规模要小。
成吉思汗组建的最大一支军队是他用来征服波斯的那支部队,人数也不过24万。
后来他们用来征服俄罗斯和整个东欧及中欧地区的军队也从没超过15万。
最早大规模列装火器的骑兵部队--黑衫骑士16世纪中期,施瓦兹堡的图林根领主冈特建立了他的骑兵队,叫做Schwarzern Reitern,即黑衫骑士。
他们几乎就是近代骑兵的原型,强调火力和机动性。
在德语中,Ritter(Reiter)是骑者的意思,但很快就成了骑兵雇佣军的代名词。
16世纪初,随着燧发枪的诞生,骑兵终于拥有了能够在飞驰的马背上射击的火器。
转轮枪诞生之初,并不是作为军队的制式装备,只是一些贵族骑士用作防身武器,最先大量列装转轮枪的骑兵,可能正是这些黑衫骑士。
黑衫骑士的盔甲没有统一标准,个人按习惯装备。
即有披一件简单锁甲的,也有穿全身甲的,但他们几乎都配备有多把转轮枪,少则四五把,多则七八把,俨然一座火药库。
黑衫骑士的作战单位通常是300-400人的中队,排成紧密队形,保持20-30的横列。
前排的骑兵开火后,向两侧分开,退到阵列后方重新装填弹药。
这种行进间射击战术本来是西班牙步兵的发明,以此保证不间断的火力。
等到对方的阵形被轰击松动后,骑兵中队一拥而上,用佩剑和枪柄驱散敌人。
波兰枪骑兵,作为枪骑兵他们却经常以马刀示人,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枪骑兵战士是很困难的,要接受刀,枪,火器等55种训练。
也正是如此严格的训练才能获得一次次惊人的战果。
半岛战役中英军步兵旅被波兰枪骑兵歼灭后英军开始模仿法国枪骑兵组建自己的枪骑兵军团,甚至连四角帽都一模一样。
法国皇家近卫猎骑兵,拿破仑贴身护卫,拿破仑对于这支部队爱护有加,甚至热衷于穿着这支部队的军装出入公共场合。
这支骑在马上的轻骑兵无疑是法军最独特的战斗力,他们是整个时代猎骑兵的象征,勇敢脆弱和极端化。
拿破仑时代后期连骠骑兵部队都开始装备,大部分猎骑兵“全能即全都不能”的弱点也一再暴露,但是枪法娴熟刀法精炼的猎骑兵部队也变得极端强悍。
俄罗斯龙骑兵,博罗季诺会战中被命令与5000哥萨克骑兵汇合冲击法军左翼的火炮阵地,击退了意大利和巴伐利亚骑兵军后又与前来救援的法国胸甲骑兵军正面作战,最后掩护哥萨克骑兵后撤。
也正是左翼的一再牵制使拿破仑迟迟不敢把近卫军投入战场,为全军撤退争取了时间。
俄罗斯人并不习惯把龙骑兵当作机动步兵使用,战役中往往与轻骑兵部队一起活动意大利荣誉卫队,拿破仑占领意大利后为了拉拢意大利贵族而在都灵和罗马招募精锐部队,当时能加入这支部队便是时尚的象征,意大利贵族争先恐后的参加。
但是拿破仑很快为自己的决定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这支由富二代尤其是意大利富二代组起的部队根本没有足够的战斗力,拿破仑不得不将这批少爷兵安排在安稳的地区做驻防。
乌兰枪骑兵,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瓜分波兰后迫不及待的组建起了自己的波兰枪骑兵,也就是现在为人熟知的乌兰枪骑兵。
乌兰枪骑兵的长枪是精锐步兵方阵的克星,一般通过胸甲骑兵的掩护到阵前然后胸甲骑兵左右散开枪骑兵直接冲击步兵方阵,胸甲骑兵左右绕击。
也正是有累累战功,即使到了现代乌兰枪骑兵团的番号在德国仍然存在。
荷兰近卫枪骑兵,著名的“红色枪骑兵”。
拿破仑最早对于枪骑兵的印象来源于荷兰。
而不是波兰,并且一见钟情,使这个在拿破仑时代已经没落的兵种重新焕发光芒。
与荷兰侧卫步兵一样,荷兰近卫枪骑兵更擅长于突袭和绕击,但是在跟更凶猛的哥萨克骑兵对决中却明显不敌,最后余部被编进波兰近卫枪骑兵二团。
最有意思的是当时的副指挥官后来转投英国,并且组建了另一支红色枪骑兵,上演了红色枪骑兵对垒红色枪骑兵的悲剧。
奥斯曼帝国亲卫骑兵,欧洲骑兵视其为最可怕的对手,他们从小接受军事训练,一切为苏丹而战,单兵能力冠绝各军,但是旧式的训练方法使他对付欧洲部队力不从心,也是胜少败多。
而这支部队最为传奇的是他控制了一个时代的土耳其帝国,成为了守旧派的堡垒。
最后内战4000多近卫军被杀尸体扔进海峡,近卫军军制也被废除,从此消失。
法国近卫骠骑兵,拿破仑有两支部队做保卫工作,一支是近卫猎骑兵,另一支便是近卫骠骑兵。
骠骑王拉萨勒战死后,拿破仑对骠骑兵最后的好感也随之而去,但是近卫骠骑兵却得以保存,高超的战法,以及敏锐的直觉使拿破仑在数次战役中在他们的保护下全身而退,而他们鲜艳复杂的装扮也让人记忆深刻。
法国近卫掷弹骑兵从1676年正式进入路易十五的卫队开始就是绝对的精英部队。
帝国早期定的关于成为近卫掷弹骑兵的门槛中的几条,比如"十年及以上役龄,四场及以上战役经验及足够勇猛表现"就注定这不可能是只充门面的骑兵部队。
近卫掷弹骑兵以他们高大的身材而被称为“高鞋跟”("the high heels”),又以卓越的战功而被称为“众神”(“The Gods”),是拿破仑的骑兵团中资历最老的部队之一。
1795年第21猎兵团和第3龙骑兵团的步骑兵在巴黎附近驻防,在王党暴乱中他们对国民大会保持了忠心。
王党暴乱被镇压之后波拿巴将军走上前台,成为了巴黎卫戍司令。
一支部队被组建起来以保护他的个人安全,而来自第3龙骑兵团的100名忠心耿耿的士兵就组成了其中的骑兵部队。
1796年这些卫队被正式组织起来,这就是日后近卫掷弹骑兵团的雏形,1800年,该团就负责过第一执政的警卫工作。
这些掷弹骑兵向来以高傲而严峻的风度闻名。
他们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同时还是高大英俊的骑士。
近卫掷弹骑兵和近卫波兰枪骑兵是拿破仑的所有骑兵部队中仅有的从来没有被敌方骑兵击败过的两个团,其他团或多或少都有过败绩。
埃劳战役法国近卫骑兵冲锋,勒比克带着30多个掷弹骑兵直接杀到了第三层战线,四面都是敌人。
面对俄军的劝降,他开玩笑的说:“看看我身边这些嘴脸,请您告诉我他们是否愿意投降?”然后竟又冲杀回法军阵地,拿破仑亲自赶来拥抱勒比克,并对他说:“你身陷敌阵,我得不到任何消息,以为你们已经投降。
”勒比克回答:“你永远只会得到我们战死的消息而不是投降敌人的消息。
”普鲁士胸甲骑兵,虽然被称为胸甲骑兵,却没有装备胸甲,作为用来冲击正规步兵的胸甲骑兵,没有胸甲的保护他们不得不用去迎接敌人的刺刀和。
有些普鲁士胸甲骑兵甚至去捡死人身上被射穿的胸甲来保护自己,也正是在战斗中惨烈的表现导致后来的油画在描绘他们时往往富有悲壮色彩,而在很多游戏中也成为了最鸡肋的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