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资源跨区域调配(含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夯基手册(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__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含解析

第一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等级考内容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西气东输的线路(1)一期工程线路:由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后到达上海。
(2)二期工程线路:主干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
2.西气东输的原因(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①西部地区:受经济水平限制,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供大于需。
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供小于需。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①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
②北煤南运给我国的交通运输带来很大的压力。
③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①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②陆上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和陕甘宁。
③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知其因]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分布区与消耗区的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紧缺的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
如下图所示:(二)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1)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1)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2)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3.区域协调效应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1)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2)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何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1.从调入区与调出区两方面进行分析(1)对于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6.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资源调配及相关工程的建设情况。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影响。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及影响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2.西气东输工程概况(1)西气东输的原因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相对贫乏,但需求量大;西部地区受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我国能源构成中以煤炭为主,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北煤南运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③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2)西气东输的线路①一期工程线路:由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经甘、宁、陕、晋、豫、皖、苏最后到达上海。
②二期工程线路:主干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②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①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代替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②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易错提醒】1.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但并非没有污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煤的40%左右,相对于煤炭、石油等能源来说,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
但天然气并非没有污染,只是污染较轻。
2.城市分布并非是影响西气东输管线走向的唯一因素城市分布决定了天然气市场消费量,是最重要的经济因素,但地形、地质、河流、补充气源等也影响管线的走向。
【鲁教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课件:11.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含答案)

C目录 ONTENTS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单元检测(十一)
[考纲展示]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单元检测(十一)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单元检测(十一)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单元检测(十一)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图文拓展] 1.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单元检测(十一)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态环境的改变
①节水优先,治污为本; ②农业用本地水,工业用调 来水; ③先保证生态,后满足用 水;丰水期多调,枯水期少 调; ④引(长)江济汉(江)工程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单元检测(十一)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问题
对策
①影响生物,给江淮沿 ①节水优先,治污为本;
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生长 ②农业用本地水,工业用
带来不利的影响;②沿 调来水;
东线 线地势低洼,排水条件 ③先保证生态,后满足用
差,地下水位升高,加 水;丰水期多调,枯水期
上蒸发强烈,易导致土 少调;
壤次生盐碱化
④引(长)江济汉(江)工程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单元检测(十一)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三线方案的差异比较项目东线工程中线工程西线工程水源区长江下游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库区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调入区淮河下游山东黄河下游海河流域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西北干旱地区首页上页下页课堂巩固跟踪检测主干知识自主排查核心考点分层突破单元检测十一比较项目东线工程中线工程西线工程引水线路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京天津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首页上页下页课堂巩固跟踪检测主干知识自主排查核心考点分层突破单元检测十一比较项目东线工程中线工程西线工程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黄河以南需动河后可顺地势北流虽地形较复杂但可自行流向北方地形复杂工程量大可调水量较大较小水源地水较差较好最好首页上页下页课堂巩固跟踪检测主干知识自主排查核心考点分层突破单元检测十一比较项目东线工程中线工程西线工程现有可用的配套设好有京杭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首页上页下页课堂巩固跟踪检测主干知识自主排查核心考点分层突破单元检测十一3
资源跨区域调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2019)

(2020·1月浙江卷)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完成
(1)~(2)题。
(1)工程Ⅰ、Ⅱ分别是( D )
A.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B.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D.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2)工程Ⅰ、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有( A )
①减轻大气污染 ②缓解能源短缺
1.影响川气东送工程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
A.经济因素
B.地形
C.自然资源
D.政策
2.川气东送工程对乙地的生态意义有( B )
A.缓解能源紧张
B.减轻大气污染
C.完善基础设施
D.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备考技巧
1.为什么调?——供需矛盾 (1)对比资源分布区与消耗区的差异,要明确该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 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紧缺的原因有:本地少,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 人口密集);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2)举例:我国东部经济发达而能源资 源缺乏,西部地区经济落后而能源资 源丰富→西电东送、西气东输。
备考技巧
2.怎么调?——输出和输入地点选择、线路选择 (1)输出地、输入地选择:输出地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输入地要有稳 定的市场消费能力;两地距离相对较近(节省运费和建设成本)。 (2)线路选择:针对不同的方案对比其优点和缺点,权衡利弊,思路如下:
一般选择线路短、施工难 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 系数高、对沿线自然环境 影响小的方案。
(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 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禁止沿湖地区发展污水排放量较大的工业; 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 加强对沿岸工业监督检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 度;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2019版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冲关第1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对 区 域 发 展 的 影 响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1)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 。 能源消费结构 (2)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 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 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
4.对环境的影响: (1)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替代 煤炭 , 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2)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
出结论
(1)优势:气源充足;覆盖面积大,受益地区广;输送能力强。
不足:所经地区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投资多; 西段所经地区人口稀少 , 经
济欠发达,发挥作用小。 (2)天然气储量大;两国是我国的建交国家,有政治基础;陆上邻国适于建设 管道并且不经过第三方国家 , 能源安全有保障 ; 与海上运输相比 ,可以不间 断运输。
(1)指出与一线管线相比,西气东输三线的优势和不足?
(2)在我国能源战略中,与哈萨克斯坦及俄罗斯合作是重点之一,试分析其优势。
◇金牌导思◇ 如何考
考查角度 1.西气东输三条线路 优缺点的对比。
核心素养落实 区域认知:线路沿线地形、 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判
2.我国与哈萨克斯坦
、俄罗斯能源合作的 优势。
的影响
2015·广东卷,41
2014· 浙 江 卷 ,1 ~2
查区域差异、调
配的原因及调配
对区域地理环境
的影响。
课时任务通关
知识任务 1.知西气东输的原因和线路的分布。 2.知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能力任务 1.能对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进行分析。
2.能以西气东输为例分析我国和世界其他区域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的分布
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回答 (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三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

考纲呈现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思维导图
考点一 西气东输 考点二 其他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考点一 西气东输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西气东输的线路 (1)一期工程线路:由新疆塔里木盆地的④ 轮南 油气田,经甘肃、宁 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后到达⑤ 上海 。 (2)二期工程线路:主干线由新疆⑥ 霍尔果斯 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 气管道相连,南至⑦ 广州 。
经济发展
经济 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 加经济收入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
生态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方法技巧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
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 气东输等,而这些问题亦成为地理学科中较重要的问题。要掌握此类问 题,需按以下思路进行分析:
命题视角二 西气东输的线路及影响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供气源来自中亚三国。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 ( D )
A.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B.阴山、秦岭、南岭地形区 C.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区 D.黄河、长江、珠江流域 答案 D 从图中可以判断,“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不经过第一级阶 梯、阴山山脉和寒带气候区,经过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D正确。
2.东、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图说明 ( C )
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耗能量就越大 B.经济发展水平越低,耗能量就越小 C.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有很大影响 D.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 答案 C 从图中信息可知,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高,说明经 济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效率低下。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章第31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课后达标检测.docx

第31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课后达标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也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大项目,管道干线起于黑龙江省黑河市,2016年6月,黑河段穿江工程动工。
下图为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A.绕过冻土区域,便于施工B.缓解该地区能源紧缺状况C.北部天然气产量大,气源充足D.保护贝加尔湖地区的生态环境2.图示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对中俄两国的影响,正确的是()A.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有利于能源结构调整B.减轻俄罗斯就业压力,可优化产业结构C.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消除大气环境污染D.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解析:笫1题,俄罗斯境内天然气管道向北弯曲段,途经恰扬金气出,利于补充气源。
第2题,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可以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但是对俄罗斯的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影响不大;可以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但是不可能消除我国的大气污染。
答案:l.C 2.D读我国各省(区、市)电力供应示意图(港澳台数据暂缺),回答3〜4题。
冃前,我国建设了许多大型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
从 图中可以直接看出,我国建设许多大型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原因是()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知,甲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应为水电丰富区;乙位于内 蒙古、山西和陕西,应为火电丰富区;丙主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应为电力短缺区。
第 4题,能源地区分布不均是我国建设大型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重要原因。
答案:3.C 4.B(2018・温州模拟)与南水北调中线配套的“引江济汉”工程每年向汉江输送31亿代的 水量,江汉油R1地处江汉平原,本部设在湖北省潜江市广华镇。
据此完成5〜6题。
5. “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利于()3. A. B. C.D. 甲、乙、丙依次是() 火电丰富区、 电力短缺区、 水电丰富区、 电力短缺区、 电力短缺区、水电丰富区火电丰富区、水电丰富区火电丰富区、电力短缺区水电丰富区、火电丰富区4. A.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C.人均能源不足 B. 能源地区分布不均D.西部能源总量大匚二]电力自给区① 缓解因调水后汉江流呈减小而导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② 缩短天门至武汉段的水运里程,提高运输效率③ 增大汉江下游流量,减少汉江下游“水华”现象的发生④ 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确保中线供水稳定A.①②C. ②④ 6. 对“引江济汉”工稈选线影响不大的是()A. 取水是否对生态造成不利影响B. 绕开江汉油田,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C. 无需依靠泵站提水,节省能源消耗D. 利用原有湖泊,减少土石方开采量解析:笫5题,“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利于缓解因调水后汉江流量减少而导致的饮水安 全问题;利于增大汉江下游流量,减少汉江下游“水华”现彖的发生。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第3部分 第17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1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2.解决该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 “开源”和“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 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 (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2)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3)安全系数高。 (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东部地区雾霾天气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单纯靠转移 天然气生产不能解决问题;对西部荒漠化影响较小。 答案:(1)B (2)B
截至 2017 年 6 月 9 日,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 性基础工程—南水北调东、 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调水 达 100 亿立方米,受水区覆盖京津冀豫苏鲁等省级行政 区。完成 1~2 题。
第十七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1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1. 掌握我国主要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消费分布规 律。 2.理解区域资源调配的作用和意义。 3.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带来的影响。
考点 1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与影响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分析
不均
流动性 不平衡
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具体分析如下:
意义 资源 经济 对调入地区 短缺问题 缓解资源____ 消费 结 促进资源_____ 构的调整 对调出地区 促进资源开发 形成资源相关产业 链,增加经济收入
社会
生态环 境
带动相关产业和基 础设施的完善 改善生态环境,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
带动地区_______ 城市化 发 展,提高生活水平 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考向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一般分析思路
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 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对此类问题的考查一直 是地理学科中较重要的考查点。要掌握此类问题,需按 以下思路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6 资源跨区域调配(含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2019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
活动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
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
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难度
系数
中低难度
建议学习方法背诵法!以我国区域资源图为主
重点
关注
侧重我国各区域有啥自然资源+社会文化资源!尤其是科技输出、人才输出!
坦白来说,本课没有什么重点,只有一个影响(意义)是共同的,其他“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晋煤南运”“南水北调”等,都是一个地方有这种资源,另一个地方缺这种资源,于是就跨区域调配了。
但可考察的方向实在是太多太多太多了,但都是基于课本而来,所以本课内容,诸位还是要阅读课本。
因为根据历年小高考试卷来看,我们会直接考课本上的原区域,或者大家熟悉的、与课本高度相似的区域,不会很大的变动。
因此,你务必本章要阅读课本,特别注意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
一、资源调配对于调入地、调出地的影响(意义)
调出地调入地
1、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定要有!!!】
2、带来投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3、增加就业机会
4、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5、减少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助你理解这一条,解释段无需写上考卷:因为①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环境保护的要求;②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1、缓解调入地XXX(能源、资源)紧缺的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2、优化调入地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
3、带动XXX相关产业的发展
4、完善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将调出地资源优势与调入地经济、技术优势对接,促进调入、调出地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资源调配分析
一、我国的南水北调
1.中国水资源的特点:①数量上:“总量多,人均少”;②空间分布上:“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③时间分配上:“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变率大”。
2.华北缺水的原因是:自然原因:①华北降水量偏少,河流径流量小。
②降水季节分配和年际分配不均;
人为原因:①人口多,经济发达,需水量大;②水资源浪费严重;③水污染严重。
缺水的解决措施:“加水”:①兴建水库;②跨流域调水;③防治水污染;④合理开采地下水
【还记不记得“+&-”原则】≧◇≦
“减少用水”:①节约用水②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③发展节水农业
3.从长江流域调水的原因:①长江水量全国最大;②长江流量全年较稳定;③地理位置上与华北西北接近。
4.南水北调
(1)三个路线评价
西线方案中线方案东线方案
路线从长江上游引
水到黄河上游从长江三峡水库引
水,出丹江口水库,
再沿伏牛山、太行山
东麓送水到北京、天
津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水,
沿京杭大运河输水到华
北地区
调出区:长江上游金沙
江及其支流雅
砻江、通天河长江中游三峡水库,
汉江上游丹江水
库
长江下游
调入区黄河上中游的
干旱和半干
旱地区
华北平原大部
分地区
淮河下游地区,山东黄
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
三大线路优
点
青藏高原地势高
于华北、西北,可
可自流供水,
水质较好
水量大,可利用
京杭运河,工程量
比较自流供水。
水质
好小;前期投资少,工期短。
缺点:水量有限,只能
为黄河中上游的
西北和华北部分
地区供水,工程量
大。
需挖河道,工程量
大。
占用农田多,迁移人
口多
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
南低,需抽水北
送,耗能多。
水质差。
总评最具生态意义现实意义大最具现实意义
(2)南水北调的意义:
1.积极意义:
(1)社会效益:①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资金;②缓解争水的矛盾,利于社会安定
(2)经济效益:大大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
(3)生态效益:①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②改善北方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控制地面沉降;③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调水区为例):(就是消极意义)
(1)长江径流量减少,特别是枯水期,海水将会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下游水质
(2)还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3)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物带来不利影响
(4)由于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盐渍化(5)由于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二、我国的西气东输
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1)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②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限制,使丰富的能源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2.为了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天然气的比重。
3.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重点在西部 (2)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调出地
调入地
将西部资源优势与东部经济、技术优势对接,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下面的西电东送、晋煤外运等,都是和西气东输一样的,你能掌握的就是调出地、调入地,及其影响。
因此这里不再详细列出。
5、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定要有!!!】
6、 带来投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7、 增加就业机会
8、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5、减少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1、缓解东部能源紧缺的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2、优化东部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
3、带动XXX 相关产业的发展
4、完善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2015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与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对比图(简图)
说明:本部分将从“命题视角”剖析题目成型的过程,希望同学们可以在此过程中掌握知识点,熟悉套路。
这一考点在高考试题中近年来很少单独出现,一般其会与区域产业专业、协调发展联系到一起。
9.继“南水北调”之后,国家正在筹划引渤海水入新疆的“海水西调”工程。
该项目设想,通过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和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从而镇压沙漠,在地势落差大的区域还可设发电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引渤入新”工程沿途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治理沿途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措
施有哪些?
(2)渤海海水调到新疆以后,生态环境效应有哪些?
(3)该工程对沿途地区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有哪些?
【答案】(1)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建立人工草场;途
经地解决农牧区的生活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
护林体系;合理利用水资源。
(2)增加蒸发量和降水量,调节周边气候;减轻沙漠化、沙尘暴及其威胁。
(3)带动沿线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带动沿线基础设施建设。
试题评价中高难度。
请同学们谨记这一试题给出的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