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二单元第4课《蜡染和扎染》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蜡染与扎染扎染工艺技法与欣赏

新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蜡染与扎染扎染工艺技法与欣赏
一、扎染前期的处理
1、退浆:目的是除支浆料,可用碱液、氧化剂或淀 粉酶等药剂加水沸煮布料退浆。用量:药剂为布重的 3%,水为布重的30倍左右。
2、精炼:目的是除去纤维上的天然杂质及残留浆料, 右用烧碱加水沸煮。用量:烧碱为布重的3%,水为布 重的30倍左右。
3、漂白:用于除去色素及残留杂质,常用次氯酸钠 或氧化氢加水沸煮。用量:漂白剂为布重的3%,水为 布重的30倍左右。另外,丝绸的染前处理是用皂液加碳 酸钠加水煮精炼。
3、扎染的现状: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追 求自然清新的风格。作为一种对现代化的逆反心态,也在 自己的衣食住行上反映出来。扎染这种古老的方式和纹样, 作为一种时尚,又翻新流行起来。
但是,当前产业化的趋势使部分传统扎染技艺走向消 亡,原有的民间特色开始退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市场 经营滋生了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植物染料板兰根供不 应求。在此情势下,扎染技艺的传承受到困扰。只有认真 解决上述问题,才能促进织染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扎染工艺技法与欣赏
第一章 扎染的概述
第一节 扎染的简介和发展历史
一、扎染的发展历史
扎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该工艺始于秦 汉,兴于魏晋、南北朝,风盛唐代。东晋时,此 种工艺已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北朝时期,出现了 历史上有名的"鹿胎紫缬"和"鱼子缬"图案。到了 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 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 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
4、熨平待用:用电熨斗将漂洗过的布熨平以备描绘 图案及捆扎用。
二、扎结的技法
(1)捆扎法:捆扎法是将织物按照预先的设 想,或揪起一点,或顺成长条,或做各种折叠 处理后,用棉线或麻绳捆扎。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 《蜡染与扎染》教学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  《蜡染与扎染》教学课件
绳捆扎。
新课讲授
扎染的方法
2. 折叠扎法 是扎染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法, 对折后的织物捆扎染色后成为 对称的单独图案纹样;一反一 正多次折叠后可制成二次连续
图案纹样。
新课讲授
蜡染是怎么做出来了?
1.把白布平稳的放在桌面上, 把蜡放在一个小型的电锅里加
热,使蜡融化。
2.在布上用蜡 画出你喜欢 的图案。
5 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
选择其中一个方法,制作一件 作品。
交流展示
作品展示
6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扎染也运用到了我们的服饰中
拓展延伸
谢谢观看
新课讲授
蜡染是怎么做出来了?
3.把画好的布放到准备的颜料 里浸泡。
4.晒干完成。
4 尝试探究
尝试探究
想一想蜡染和扎染有什么区别?
尝试探究
蜡染和扎染都是传统印染方式。虽然,两者的原理相似,但还有一些区别。蜡染 的原理比较接近照相,首先用蜡附着在部分布匹上,然后将其放入染料中,没有 被蜡附着的面料就染上了染料的颜色,被蜡附着的面料仍然保持原来的颜色。在 蜡附着的边缘,由于蜡的渗透,被染的颜色形成了渗透的样子,从而产生了一种 从无到有的过渡效果。扎染与蜡染的染料可以一样,但扎染的方法更加生动,面 料不是靠蜡来工附着,而是靠绳子来裹扎一部分面料,被扎住的面料不会被染料 染色,而其他部分则被染料染上颜色。同时,捆扎部分也由于液体的浸透形成了 颜色的过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
新课导入 名画欣赏 新课讲授 尝试探究 交流展示
拓展延伸
1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蜡染与扎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 的生产与生活实验中发明创造的染色技 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并远 传国外,被称为“中国术”。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美术9级上册第2单元第4课《蜡染与扎染》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美术9级上册第2单元第4课《蜡染与扎染》精品课件
蜡染的冰裂纹,类似瓷釉之开片,极具艺术效果。
1.2裂之大小走向可以由人掌握,可以恰到好处的表现描 绘对象,特色鲜明。
2.审美价值: 苗族蜡染是苗家人的生活、生产、战争、迁移等场景,按
照自然的规律和心理活动逻辑进行简体、变形、夸张和抽象而 成的人化自然的心灵符号,组成一种理想化的完型关系,这种 人化作用沟通了人们心灵的联系,架起一座人类共同审美经验 的桥梁。它像一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 化氛围中的人从深层意识中连结起来,这种沟通作用,使不同 的人处于不同的目标与角度,从积淀下来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 层次的内容。
3.文化价值: 3.1蜡染艺术在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历史
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 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一抹民族艺术之花。
3.2那人图案一血,实为基础,艺术语言质朴,天真粗犷 而有力,特别是它的造型不受自然形象细节的约束,进行了 大胆的变化和夸张,这种变化和夸张出自天真的想象,还有 无穷的魅力,图案纹样十分丰富,有几何型,有自然形象, 一般都来自生活或优美的传说故事,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 明显的民族风格。
二.历史源流
2.1秦汉
简介:少数民族利用蜂蜡 作为防染的原料,利用天 然植物矿物等作为染料, 对毛织、棉麻织物进行织 物印染。
颜色:青、黄、赤、白、 黑、紫、红
纹样:植物纹、花纹、云 气纹
2.2南北朝
简介:可以染出十几种蜡染产品, 纹样光洁清晰,古朴典雅。
颜色:深蓝色的现白花、大红、粉 红、绛红、淡黄、浅粟、宝蓝、翠 蓝、淡蓝、叶绿、白、紫等多种。
三.传说故事

在苗族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流行《蜡染歌》,代代传唱,叙述着蜡
染的起源故事,有一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

《扎染和蜡染艺术》教案范文

《扎染和蜡染艺术》教案范文

《扎染和蜡染艺术》教案范文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扎染和蜡染艺术》教案一学习目标: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原理,体会扎染和蜡染特有的艺术魅力,掌握其基本技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扎染、蜡染工艺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以此传达自身的审美意识,发挥艺术创造个性。

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传统工艺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认知。

感受扎染、蜡染之美,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制作工艺教学难点: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方法:欣赏、讲授、观摩制作过程教学用具:课件、录像教学过程:扎染工艺在大理,扎染制品主要用于服饰和各种家庭装饰用品。

大理的扎染图案多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和花卉。

染制的图案形象生动,晕纹自然,蓝地白花,青里带翠,呈现素雅凝重之感。

特别是大理古城,大街小巷摆满了色彩艳丽的各种各样扎染装饰品,以及服装、鞋帽等制品,为风景如画的高原小城平添了几分美丽的色彩。

扎染在中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

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保留这一古老的技艺。

现在扎染普遍应用在壁挂、家居用品、以及服饰上面。

其色彩艳丽,古朴、新颖,有一种田园的质朴,回归自然的感觉。

深受国内外友人的欢迎和喜爱。

一、扎染简述扎染又称绞缬,是一种古老的采用结扎染色的工艺,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染在染色前将织物或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在染色过程中由于织物受到轻重、松紧不同的压力,色浆浸渗于织物纹理中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可产生深浅虚实、变化多端的色晕。

二、扎染的艺术风格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所构成的宁静平和世界,即用青白二色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且青白二色的结合往往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而平和与宽容更体现在扎染的天空中。

染成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且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

体现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整体美,更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光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蜡染和扎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蜡染和扎染》

《蜡染和扎染》一、课题:蜡染和扎染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蜡染与扎染的艺术特色,掌握扎染、蜡染的制作方法并创作设计一幅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演示、实践体验等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设计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蜡染与扎染的艺术特色,掌握扎染的制作方法并创作设计一幅扎染作品。

教学难点:设计有个性、有创意的扎染作品。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欣赏法、讨论法。

七、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颜料、皮筋、白布、清水。

学生准备:颜料、皮筋、白布、清水。

八、教学过程:一、实物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请大家来当一当点评家,评一评,老师的这一身装扮如何呢?师:最前面的这位同学你来说。

师:哦,你说老师身上的衣服花纹很独特,平时没有见过这样的衣服款式。

师:谢谢你的夸奖,请坐。

师:后边的同学,你也来说说看。

师:你说老师这身装扮和微博红人李子柒的蜡染很相似,你感觉老师的衣物也是自己用颜料制作的。

师:很好,观察的很细致,请坐。

师:同学们,老师的衣物确实是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老师这一身打扮灵感,就来自于今天所要学的这节课,《蜡染和扎染》。

二、讲授新知(一)初步感知师:现在,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中的这个关于扎染、蜡染的视频,边看边思考,你了解到了多少有关扎染、蜡染的知识。

师:好,视频看完了,谁来跟我们分享一下。

师:那边戴眼镜的男生,你来说、师:你说你知道了扎染是通过绳子、线去捆扎布料,然后浸染形成的一种技艺。

师:很好,你知道了扎染的使用材料,请坐。

师:右边扎马尾的女孩,请你说说看。

师:你说蜡染就是用蜡去做防染剂,将蜡融化后绘制在不需要染的地方,然后再浸染,蜡绘制的地方就是图案了。

师:不错,你已经看明白了蜡染的特征,请坐。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蜡染主要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然后以植物性染料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第二单元情趣浓郁+能工巧匠第4课蜡染与扎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第二单元情趣浓郁+能工巧匠第4课蜡染与扎染

扎染制作工具与材料准备
橡皮筋
用于扎结布料。
固色剂
用于固定颜色。
布料
与蜡染相同,一般采用天然纤 维布料。
染料
同样可以使用矿物颜料或植物 颜料。
橡皮锤
用于敲打布料,使颜色更均匀 渗透。
扎染制作步骤与方法
1. 浸湿布料
01 将布料完全浸湿,为染色做好
准备。
2. 扎结
02 使用橡皮筋将布料扎成不同的
结,扎结的部分染料无法渗入 ,形成白色图案。
著名扎染艺术家及作品欣赏
艺术家一
张三,当代著名扎染艺术家,其代表作品《蓝天之下》以深蓝色为主色调,通过巧妙的扎结技术展现出天空的层 次感和云朵的立体感,作品充满浪漫与诗意。
艺术家二
李四,对传统扎染技术进行创新,融合现代审美理念。代表作品《花海》运用多种色彩的搭配,呈现出绚丽多彩 的花海景象,展现出扎染艺术的无限可能。
用蜡笔在布上绘制出预设的图案 。
2. 上蜡
将蜡笔在火上加热,待蜡融化后 ,按照设计好的图案上蜡。
3. 染色
将上好蜡的布放入染料中浸泡, 染料无法渗入蜡的部分,形成图
案。
6. 晾干与熨平
将布晾干后,用熨斗熨平。
5. 固色
用固色剂浸泡布料,增加颜色的 牢度。
4. 去蜡
用热水将布上的蜡煮掉,显现出 图案。
02
CATALOGUE
蜡染艺术欣赏与了解
蜡染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起源
蜡染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一种古老的纺织印染技术,被称为“东方印染艺术 的明珠”。
历史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蜡染技术逐渐传播到亚洲其他地区以及非洲、欧洲等地。不同 地区的蜡染风格各异,融合了本地文化元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蜡染艺术。

第4课 蜡染与扎染-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4课 蜡染与扎染-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4课蜡染与扎染-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蜡染和扎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学习蜡染和扎染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1.蜡染和扎染的技巧和方法。

2.对图案进行创作和设计。

教学难点1.如何进行创作和设计。

2.如何运用颜色和材料进行表现。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单介绍蜡染和扎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2.展示蜡染和扎染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美感。

2. 学习蜡染技巧1.教师简要讲解蜡染的准备工作和步骤。

2.学生进行蜡染实践,教师进行指导。

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进行自由设计和创作。

4.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3. 学习扎染技巧1.教师简要讲解扎染的准备工作和步骤。

2.学生进行扎染实践,教师进行指导。

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进行自由设计和创作。

4.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4. 综合实践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结合蜡染和扎染技巧,进行综合实践。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课后作业1.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2.设计一个图案,结合蜡染和扎染技巧,进行实践。

3.精心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蜡染和扎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学习了蜡染和扎染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并进行了实践和创作。

同时,通过分享作品和评价,增强了学生的交流和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精品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蜡染与扎染教案新人教

精品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蜡染与扎染教案新人教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蜡染与扎染教案新人教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蜡染扎染作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工艺美术和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了解蜡染技术的应用。

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在欣赏蜡染扎染视频过程中逐步提高欣赏中国工艺美术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对祖国工艺美术的热爱。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染织技术,理解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难点:染织技术过程教学过程导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几幅作品(教材)是什么艺术形式?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通过学习工艺美术中的染织——蜡染扎染来一起走进工艺美术的世界。

导入新课(一)蜡染扎染简介蜡染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美丽的花纹。

这是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很悠久。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

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

(二)工艺过程:1、蜡染:画蜡前的处理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

2、点蜡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

3、染色侵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

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

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

4、去蜡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蓝白分明的花纹来。

(三)蜡染的表现手法蜡染的冰纹就是它让人们为之赞美不绝的性格特征。

冰纹的形成,是蜡画胚布在不断的翻卷侵染中,蜡迹破裂,染液便随着裂缝侵透在白布上,留下了人工难以摹绘的天然花纹,象冰花,象龟纹,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蜡染和扎染》
开场语: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蜡染和扎染》(板书:蜡染和扎染)。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蜡染和扎染》属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的意图是了解蜡染与扎染的艺术特色,掌握扎染的制作方法并创作设计一幅扎染作品。

提高学生的动手表达和设计创新能力。

二、说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美术造型基础和审美体验,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和制作的基本技能,而且乐于动手动脑,敢于尝试,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方便条件,本节课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心理,教学中多运用实物教具、学生自主体验等方式带给学生直观的视觉认识,活跃学生的视觉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扎染的兴趣,同时感受民间工艺的独特魅力,体会设计的乐趣。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再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我想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蜡染与扎染的艺术特色,掌握扎染、蜡染的制作方法并创作设计一幅扎染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演示、实践体验等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设计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了解蜡染与扎染的艺术特色,掌握扎染的制作方法并创作设计一幅扎染作品。

教学难点:设计有个性、有创意的扎染作品。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课前的准备必不可少,因此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我的教学,同时采用讲授法、情景法、欣赏法、讨论法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活跃美术课堂氛围。

在学法上,将自主学习与实践探究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做中玩,玩中学,学中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授的知识需要引起学生的注意,符合他们的需要,从而才能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发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针对学生的这一主要特点,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实物导入
在导入环节,我将采用实物导入的方式,我会身穿自制的扎染裙子、背上蜡染布包,引导学生欣赏,鼓励学生对我的装扮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发现独特之处,从而导入本课《蜡染和扎染》。

利用视觉的感受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本课。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两个活动来进行新课的学习。

1、初步感知
在初步感知环节,我将采用讲授法与欣赏法相结合的形式,首先我会引导学生观看扎染、蜡染的视频,在视频结束后,师生相互交流了解到的扎染、蜡染知识,感受蜡染与扎染的制作工艺。

之后我会展示一些扎染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制作工艺的区别。

(板书:工艺)
2、深入探究
在深入探究这一环节里,我将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的方式,我将出示一段扎染制作视频,引导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深入扎染的制作方法。

我将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发言,相互交流,通过这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习,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后,我会带领学生总结出:扎染通过捆、结、叠、折、缝等方法,形成色彩过渡自然、渐变等特殊效果,给人质朴、自然、独特的美感(板书:方法)
之后,我会展示几幅蜡染作品,引导学生说说蜡染作品的特征,我和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出:蜡染题材丰富,图案造型生动夸张,纹样内涵丰富,这些传统技艺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纺织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板书:特征)
(三)教师示范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的学生对扎染与蜡染的知识已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了引导学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在教师示范这个环节,我将以折扎法与缝扎法相结合运用,来进行详细讲解演示扎染步骤。

通过教师细致的示范,学生边观察,边学习,在这样一举双得的教学环境中,增加学生学习趣味性,为独立创作解决难点。

(四)学生练习
在学生学会了设计方法后,就到了他们动手设计的环节了,我会引导同学们设计一幅扎染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我也会播放舒缓的轻音乐,并在教室里巡视指导。

学生在充满愉快的艺术氛围中创作,既活跃了思维,也激发了创造力。

(五)展示评价
在学生创作完成后,我将请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上台来讲解他们的创作过程,同时我会对学生的作品采取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学会运用美术语言去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我会对学生的作品采取激励性评价以及总结,肯定他们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小结拓展
最后我将带领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装扮我们的生活。

寓教于美,美中育人,我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本次教学,以上就是我的整个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在我的板书设计中,我的板书用于罗列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在巡视过程中对于生成性问题的讲解和示范。

我本着清晰,明了的原则进行了板书设计。

结束语:以上就是我的整个说课过程,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鞠躬、等待提问及评委指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