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增长与分配

合集下载

经济学基础第六章分配理论

经济学基础第六章分配理论

长期效果
政府宏观干预的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政策 持续时间、政策调整时机、政策实施方式等,因 此长期效果难以预测。
政策协调
政府宏观干预需要与其他政策进行协调,例如货 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 效果。
05
分配理论的应用
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
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在收入分配过程中,公平和效率是一对矛盾的概念。过于强调公平可能会导致效率低下, 而过分追求效率则可能导致不公平。因此,需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间找到平衡点。
经济学基础第六章分配理论

CONTENCT

• 分配理论概述 • 生产要素与分配 • 市场分配机制 • 政府宏观干预下的分配 • 分配理论的应用
01
分配理论概述
分配理论的基本概念
分配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生产要素的收入 分配问题。它探讨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机制,以及生产要素价 格如何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生产技术、政策法规等因素的影响。
04
政府宏观干预下的分配
政府宏观干预的必要性
促进社会公平
01
政府通过宏观干预,可以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
社会公平。
稳定经济
02
政府可以通过宏观干预来稳定经济,例如在经济衰退时采取扩
张性政策,增加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03
政府可以通过宏观干预来推动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例如发展
消费者福利较高
竞争性市场能够促使厂商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更低的价 格,从而提高消费者福利。
垄断市场分配
价格由垄断厂商决定
在垄断市场中,价格由垄断厂商决定,不受市场供 求关系的影响。
厂商获得超额利润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1. 结构主义:狭义结构主义把世界经济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发达国家属于中心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属于外围国家,二者的生产结构有很大差别。

国际贸易的收益更多由中心国家获得。

外围发展中国家会陷入失业、外部不均衡和贸易条件的恶化的恶性循环。

广义的结构主义认为这个世界不像新古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可以灵活调整的,价格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变迁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国家干预是有必要的.2. 新古典主义:是与结构主义相对的一种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灵活的,市场总是趋于均衡,价格机制可以良好地发挥作用。

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最好机制.3。

贫困性循环:在供给方面,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

4. “大推进"理论:认为,资本的供给是不可分的,交通、通讯、供水、电力、学校、医院等等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而且配套才能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投资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同时建成这些基础设施,工业化也因缺少基础设施条件而难以实现。

同时,企业规模过小,企业间彼此提供的外部效应较小,企业的获利能力很低。

因此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应该采取整体“推进”的投资政策。

5。

“起飞”理论:罗斯托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即传统社会、为起飞创建前提、起飞、成熟、高额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这六个阶段.其中起飞阶段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起始阶段。

发展经济学 知识点

发展经济学 知识点

第一章一.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1.收入水平低下2.生产效率低下3.就业率低4.分配不公5.技术落后6.二元机构二.什么是经济增长,什么事经济发展,简述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

经济发展: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结构优化,社会文明进步和制度更加完善。

联系与区别:1.经济发展内涵较广,既包括数量增长,又包含质量变化,突出表现在结构优化 2.经济增长是经济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3.有增长不一定有发展。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4.经济发展的目标是要考虑经济增长成果的所有社会成员的意义三.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用一岁时的预期寿命,婴儿的死亡率,识字率等三项指标组成的综合指数1为最坏,100为最好四.人类发展指数HDI代表人类发展三个指标的平均成就包括寿命(出生时的预期寿命)、知识(承认识字率和平均受教育年限)、收入(购买力评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0为最坏,1为最好第三章一.简述亚当斯密的发展思想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经济运行。

1.国民财富增长是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积累的函数原因:1.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进,2.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3.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才可能。

2.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增加工人数量,增加国民财富。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地租和利润。

斯密认为经济增长的状态不会被打破。

二.简述大卫李嘉图的发展思想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

他在1817年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严谨的理论体系。

他强调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财富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的规律,认为全部价值都是由劳动生产的,工资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额。

由此,他阐明了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对立。

此外,李嘉图还论述了货币流通量的规律、对外贸易的比较成本学说等等。

发展经济学重点知识汇总

发展经济学重点知识汇总

发展经济学重点知识汇总第一章1、现代经济增长是指从18世纪末开始,以工业革命为起点,以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为范围的一个特殊的时代。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1)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于人口增长迅速增加;(2)生产率快速增长;(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变化;(5)发达国家瓜分世界完毕;(6)现代经济的增长扩散范围有限。

2、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特征1. 低下的生活水平2. 低下的生产率水平3. 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 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5. 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 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 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本质特征3、衡量发展的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系列指标4、千年发展目标首先,根除极端贫困和饥饿。

其次,普及初等教育。

第三,促进男女平等并赋予女性权利。

第四,降低儿童死亡率。

第五,改善母亲健康。

第六,与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

第七,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

第八,建立全球性的发展伙伴关系。

第三章1、什么是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2、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1. 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资源,即生产要素,通常包括:资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可以用两个指标衡量:部分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2. 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间接因素是指那些既影响资源的数量也影响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中有些是经济因素,有些是非经济因素,另外一些则兼有二者的性质。

在间接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有两类:一是技术,二是制度。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经济发展的根源在于二者的相互作用。

结构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

结构变迁涵盖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

对经济增长最为直接的影响表现在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这无疑会使总体经济的增长加快。

3、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类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

不同的增长方式反映着不同的增长源泉以及由增长源泉所制约的增长结果。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1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1
– – – – – 1990-2008年间, 全世界人口增长率为1.3%。 低收入国家为2.2%, 高收入国家为 0.7%, 高收入的欧元区国家只有0.4%。
• 发展中国家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 高人口增长率的结果就是15岁以下的儿童数目占总人口的比重 高。
赡养率(dependency ratio) :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人属于被赡养人口,这部 分非劳动人口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叫做赡养率。 问题:虽然发达国家老人负担比重比发展中国家大一些,但把儿童和老人加起 来,发展中国家的赡养率就比发达国家重得多。 低收入国家和欧元区国家的赡养率分别为72%、50%。 优点:人口年轻化也有优势,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一)收入水平低下 (二)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
(三)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 (四)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 (六)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 (八)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 (九)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 中心 郭熙保教授 10
(五)失业严重,隐蔽性失业显著 (七)生态环境恶化
发展经济学
Development Economics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1
总目录
第一篇 导论 1 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第二章 经济发展的含义与度量 5 6 7 8 第五章 资本形成 第六章 人口与发展 第七章 人力资源 第八章 技术进步 第九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然而,这些新生国家经济上仍然贫穷落后。如何加速经济发展、 摆脱贫困就成了主要目标。 发达国家的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和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 自1940年代末以来,各种发展理论相继问世。 到50年代达到高潮,蔚然形成独立的学科--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课件第四章收入分配

发展经济学课件第四章收入分配

库兹涅茨指数:最富有的20%人口的收入 份额,最低值是0.2
阿鲁瓦利亚指数:40%最穷人口的份额, 最高0.4
收入不良指数:最高收入20%人口的收入 份额与最低收入20%人口收入份额之比
各国收入分配案例
韩国 巴西 斯里兰卡 印度
三、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分析
教育-生育决策机制 社会稳定性机制 市场规模机制
不关注功能分配的原因?
没有考虑决定要素价格的非市场力量 需要了解收入为什么以及怎样向某些人群
聚集的,个人收入不仅包括个人劳动所得, 还包括来自财产的收入 开展中国家处于经济构造的转型期,现代 部门和传统部门并存,落后地区和先进地 区并存,收入分配倾向现代部门和兴旺地 区,造成收入分配在一段时期越来越严重
2、社会稳定性机制
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一方面使得大量 低收入者在面对少数非常富有的人时,会对 社会经济现状产生不满,要求进展重大社会 变革,进而带来政治体制的不稳定,导致法 律和相关法规的短期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对 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不平等促使低收入者去从事犯罪、 暴力及其他破坏性活动,威胁到产权,使投 资下降,不利于经济增长
时间 基尼系数 1980 年 0.23 1985 年 0.341 1990 年 0.348 1995 年 0.389 2000 年 0.417 2005 年 0.4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亚行揭露:中国基尼系数扩大到0.473
己到达拉美平均水平,勇夺亚洲冠军2007年8月8日,亚洲开发银 行发表了?减少不平等,中国需要具有包容性的增长?的新闻稿并公 布了?亚洲的分配不均?的研究报告,在22个纳入亚行研究范围的 国家中,中国勇夺贫富差距之冠,
经济增长最终导致收入分配的改善,纵向的“涓 流效应〞和横向的“扩散效应〞,增长之前就进 展再分配难行得通,会严重抑制经济主体的活力, 阻碍经济增长;

发展经济学pdf

发展经济学pdf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途径。

这门学科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理论:这部分主要研究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模型,包括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战略等。

2.经济发展政策:这部分主要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投资政策等。

3.经济发展问题:这部分主要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贫困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

4.经济发展经验:这部分主要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及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5.经济发展方法:这部分主要研究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发展的方法和手段,包括规划方法、项目评估方法、政策分析方法等。

发展经济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地理学、历史学等。

因此,发展经济学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多样。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实证研究、
案例研究等。

其中,理论分析是最基础的研究方法,它主要是通过构建经济模型来研究经济现象;实证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理论模型的有效性;案例研究是通过对特定国家或地区进行深入研究来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

总的来说,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经济发展的学科,它涉及到经济发展理论、政策、问题、经验和方法等多个方面,是一门非常综合和实用的学科。

第八章--增长和分配战略

第八章--增长和分配战略

3.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3.1 改革前的平均分配主义战略
改革开放前,理论上主张个人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实际上是平均主义泛滥。 主要表现:单一的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工资由国家 统一规定;“大锅饭”、平均主义严重。 以按劳分配为名实则推行平均主义的个人分配战略, 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中国的改革是从改革分配制度开始的。这种改革率先 从农村入手,1984年以后,推进到城市国有企业和事 业单位。
国别(年份)
印 度(1949-50) 斯里兰卡(1950) 波多黎各(1948) 美 国(1950) 英 国(1949)
收入份额(%)
60%最穷 20%最富
的人
的人
28
55
30
50
24
56
34
44
36
45
20%最富比 60%最穷
1.96 1.67 2.33 1.29 1.25
2.增长与分配战略
2.1 先增长后分配战略
年份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城镇 0.1494 0.1464 0.1949 0.1627 0.2259 0.2425 0.2724 0.2880
农村 0.2256 0.2554 0.2785 0.2798 0.3126 0.3074 0.3181 0.3407
3.4 应对措施
国内市场的一体化和灵活性——明确政府的作用和定 位,完善应对WTO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实施体制改革, 促进劳动力流动;推进银行体系的商业化。 创造更好的条件,实现公平的经济增长——加大人力 资本投资;加快技术扩散;发展服务业;推进城镇化; 提高农民收入。 应对可能危及未来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风险因素— —提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政府的公共服 务能力,均衡地方公共品供给能力;保持宏观经济稳 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经济学:增长与分配
Development Economics
总目录
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第二章 经济发展的含义与度量 5 6 7 8 第五章 资本形成 第六章 人口与发展 第七章 人力资源 第八章 技术进步 第九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篇 导论
1
2
第三篇 发展要 素
第二篇 增长与 分配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 世界上有些特殊政治实体不是独立国家,为避免政治敏感性,学术界 和国际机构常常用“发展中经济”或“发展中经济体”(developing economies)概念。 “economy”在这里指一个独立经济实体。
发展经济学 的研究对象是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developing countries)与发 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ies)相对应, 前者指经济比较落后但正在发展中,后者包 含经济已发展起来了的意思。 这两个术语自1970年代以来使用普遍。
2009年按照购买力平价方法估算,中国的人均 GNI达到了6890美元,排在第119位,比按汇率位 次上升了6位。
2009年按汇率计算,中国人均GNI是3650美元,属于下 中等收入经济体,排在213个经济体中的125位。
二、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呈现出更大的多样性,在国土、人口、自 然资源、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结构、土地制度和发 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鲜明的差异。 既然称为是发展中国家,就必定有一些共同基本特征。贫困和落后: (一)收入水平低下 (二)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
第一篇 导论12来自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第二章 经济发展的含义与度量
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背景: 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土崩瓦解。 亚非拉地区的殖民地或附属国相继脱离殖民统治,成为独立国家。 然而,这些新生国家经济上仍然贫穷落后。如何加速经济发展、摆脱 贫困就成了主要目标。 发达国家的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和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 自1940年代末以来,各种发展理论相继问世。 到50年代达到高潮,蔚然形成独立的学科--发展经济学
(三)按收入水平和地区分类 地区分布:发展中国家主要集中在非洲、南亚和拉丁美洲。 通常把低收入国家称为最不发达国家。 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 其次是南亚。 富裕地区是拉美和加勒比。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大部分属于中低收入,但一些国家发展很快。
地区
世界 东亚与太平洋 欧洲与中亚 拉美与加勒比 中东与北非 南亚 撒哈拉以南非洲 低收入 经济体 40 5 2 1 0 3 29 下中等收 入经济体 56 15 7 9 9 5 11 上中等收 入经济体 48 4 13 20 4 0 7 高收入 经济体 69 15 38 6 9 0 1 合计
其中:OECD 成员国
30 6 23 0 1 0 0 213 39 60 36 22 8 48
(四)中国的情况 中国经历30年高速增长,从低收入组进入下中等收入组,又开始进入 上中等收入组。 在这么短时间里,连续跨上两个收入台阶,创造了经济发展史中国奇 迹。 2010年按汇率折算,中国人均GNI大 约相当于4500美元以上。 开始跨入上中等收入经济体的门槛。
欠发达国家(less developed 文献中常常出现其他相 countries) 近或相同的名词 第三世界(third world)
一、发展中国家的分类 (一)分类依据 发展中国家的根本特征是收入水平较低。 对其分类,一般是按照收入水平。 最常用的是世界银行的标准: 世界银行把213个经济体按照2009年人均GNI (gross national income,国民总收入) 分为四组。
高收入国家不等于就是发达国家
通常把30个OECD成员国称为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东亚太平洋地区。 其中,欧洲大部分国家是OECD成员。 有些国家收入很高,如中东产油国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等收入水平很高,但不 能说是发达国家。其结构和体制既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别,与一般不发达国 家也有很大不同,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研究范畴。
序号 4 3 2 1
经济组别 高收入 上中等收入 下中等收入 低收入
人均GNI 美元 12196以上 3946-12195 996-3945 995以下
经济体个数 个 69 48 56 40
人均GNI 美元 37970 7495 2316 512
(二)大体分为两大类 1.发展中经济体: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经济体。 世界上有144个发展中经济体, 占世界国家和地区总数的67.6%, 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属于发展中经济体。 2.高收入经济体:区分为 OECD成员国,有30个国家 非OECD经济体,有39个国家和地区。
3 4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贫困 第五篇 外贸与 外资
9
13 第十三章 国际贸易 14 第十四章 外资利用
10 第十章 农业的发展 第四篇 结构转 变
11 第十一章 工业化与信息化
12 第十二章 人口流动与城市化 第六篇 制度与 政府 15 第十五章 制度与发展 16 第十六章 市场与政府
(三)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 (四)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 (五)失业严重,隐蔽性失业显著 (七)生态环境恶化
(六)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
(八)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
(九)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一)收入水平低下 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是发展中国家最显著、最基本的特征。 2009年,发展中国家人均GNI是2963美元,而高收入经济体是 37970美元,后者是前者的12.8倍。 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也可叫最不发达国家),前者人均收入 (37970美元)是后者(512美元)的74倍,或者说,低收入国家人均 收入只相当于高收入国家的1.35%。收入悬殊! 按汇率换算的人均收入低估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收入水平。 按购买力平价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