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提升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幼教启蒙今天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提升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邹小娟(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如城光华幼儿园 江苏 如皋 226500)摘要:游戏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活动,同伴交往是指儿童与同一年龄阶段的伙伴之间的交往。
在自由宽松的氛围,幼儿可以充分表现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心理感受积极而愉悦,对幼儿来说,那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社会。
这种同伴交往,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增加,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游戏;同伴;交往能力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917(2021)08-0263-01 1.在区角游戏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同伴间交往能力的意义区角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
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以其独特的“自由、自主、宽松、愉快”的活动形式深受幼儿的欢迎,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的表现机会,同时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间交往的能力也是一条重要途径。
当今社会,孩子们都是家中的独苗苗,他们往往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大多缺乏合作的意识,不会与同伴交流,不会分工协商,由此同伴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小班幼儿是刚刚接触集体生活的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他们自己玩自己的,没有和别人交流的意识,经常的就会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
经常有家长反应有的幼儿平时在家时与家人会滔滔不绝,可来到幼儿后,却一言不发,不玩玩具,也不和小朋友交流;有的幼儿胆小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知怎样和同伴进行沟通,经常独自一人游戏。
2.通过区角游戏活动培养小班幼儿同伴间交往能力的目标通过活动区活动,使小班幼儿具有初步交往的意识,掌握初步交往的技能。
天天属于我们班一个非常聪明但又很好动男孩,看见同伴们在一起拉兔灯玩得很开心,就毫不顾忌的前去一把抓了过来。
问他为什么要抢同伴的玩具,他很委屈的说:“老师,我不是抢的,我也想和他们一起玩的。
小班幼儿在角色区游戏中语言交往能力的观察与研究

小班幼儿在角色区游戏中语言交往能力的观察与研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和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的社会交往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幼儿多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强,社会交往的技能差,容易与同伴产生矛盾;有的幼儿喜欢一个人画画、看书或玩,限制了社会交往的范围,导致社会交往机会少;有的幼儿个性腼腆,只能被动地等待而不敢主动邀请同伴;有的幼儿受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阻碍了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一、观察背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均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角色游戏是培养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幼儿学习同伴友好相处。
在角色游戏中,语言不仅是幼儿的交际工具,还是游戏的必要组成部分。
幼儿能否能用合适的语言与同伴交往相处,是衡量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和语言发展的重要标志。
角色游戏既能够让幼儿快乐地扮演角色,又能够让幼儿沉浸在角色中发展语言,学习正确地与同伴相处。
本学期,笔者将以角色游戏“娃娃家”为载体,通过多次的观察和指导,分析小班幼儿在角色区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情况,并助推幼儿在角色区游戏中运用语言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的水平。
二、问题的提出(一)角色区对于小班幼儿的重要性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
入园适应期对幼儿来说,不仅是心理断乳,同时也是锻炼幼儿自身适应能力的重要阶段。
创设“娃娃家”活动区,张贴幼儿与父母的照片,投放幼儿熟悉的物品以及相应的玩具等,引导幼儿扮演爸爸、妈妈、宝宝等不同角色,在“家庭”中做饭、吃饭、睡觉、玩耍,在忙碌中寻找快乐,在熟悉中顺利适应。
角色区的游戏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发展,还能够帮助新入园的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幼儿园小班游戏区域教案: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情商

幼儿园小班游戏区域教案: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情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交能力和情商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能力之一,而这些能力的基础则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
在此之中,幼儿期是人们社交和情商发展的重点时期之一。
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通过特定的游戏区域来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游戏构思在设计幼儿园小班游戏区域时,必须充分考虑儿童心理特征。
设计一个适合小朋友的游戏空间,可以让他们在探索中产生兴趣、开心和有创意。
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合作意识和探索能力,进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游戏内容上,可以组合设计游戏设计素材,比如在这个游戏区域中加入沙坑、积木、游戏具等等元素,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在游戏中发挥不同的功能,辅助小朋友探索世界,激发好奇心,提高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二、游戏规则在游戏规则设计上,必须考虑到每位孩子的不同性格和特点,以及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在小班游戏中,家长和老师应该尽量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是对他们进行过多的限制或者教条化的教育,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真正享受游戏的过程,从而产生快乐和成就感。
正如大多数去参加派对的孩子们都在游戏中得到了乐趣和回报的一样,我们也可以在幼儿园游戏中增加一些竞争性的元素,比如设置游戏任务和目标,与队友共同完成任务等等。
通过这些游戏内容,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提高孩子们对生活和困境的洞察力和应变能力。
三、游戏益处幼儿园游戏区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游戏中的交往活动,培养小朋友的社交能力和情商。
在游戏交往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不同性格、不同风格的小伙伴和朋友,他们需要在交往过程中逐渐懂得如何去体谅别人、理解别人、欣赏别人和尊重别人,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社交能力。
在游戏交往中,孩子们会不断地与其他小伙伴互动和做出共识,比如说做决策或遵守约定。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需要逐渐发现如何针对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来表达自己,同时也要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并接受他人的看待。
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文理导航Liberal Arts GuidanceNo.33,2023Serial No.5012023年第33期(总第501期)■思路方法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温金华(武夷山市百花幼儿园福建武夷山354300)【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度推进,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以往的幼儿教学中,授课教师主要作为活动的主体,幼儿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思维进行思考,这就导致幼儿好奇的天性受到压制。
我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学者曾经说过“儿童喜欢玩游戏是他的天性”。
因此,本研究认为幼儿教师可以在日常活动中为幼儿安排适当的游戏环节,鼓励幼儿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游戏中发掘内涵、了解社会。
角色游戏能够满足幼儿的模仿天性,使幼儿在活动中形成更加完善的社会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
因此,本研究将角色游戏作为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突破口,详细阐述了角色游戏的教学优势、基本路径与实践思考,以期能够促进我国幼儿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社会交往;能力培养;角色游戏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能够发现,在幼儿的五大核心教育领域中,社会教育模块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早在2012年我国教育部门就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程度制定了详细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该文件明确指出教师在培养幼儿的社会学习能力时需要对两个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分别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由此看来,三至六岁的儿童正在处于社会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只有不断加强这一阶段的教育,才能够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与社会情感。
通过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角色扮演的游戏模式,能够帮助幼儿在学习与模仿社会行为的过程中建立基本的社会认知,从而达到提升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目的。
一、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教学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虽然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意识到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并未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是其采用了错误的教育方式。
小班教学实践中的游戏化乐趣:以游戏促进孩子社交技能的提升

小班教学实践中的游戏化乐趣:以游戏促进孩子社交技能的
提升
摘要
在小班教学中,利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
社交技能。
本文将探讨在小班教学中如何通过各种游戏促进孩子的社交技能的提升,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介绍
在小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游戏化教学在小班教学中的应用
1.团队合作游戏:通过团队合作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和合
作能力。
例如,设计一些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游戏,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角色扮演游戏: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可以让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
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社交技能。
例如,让孩子模拟不同职业的人物,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3.沟通技巧游戏:设计一些强调沟通技巧的游戏,让孩子学会如何表
达自己的想法和倾听他人的观点。
通过这些游戏,可以提升孩子的交流能力和社交技能。
游戏化教学的效果
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游戏化教学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沟通,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论
在小班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孩子的社交技能
的提升。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各种游戏,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社交技能,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一
、
榜 样示 范 , 激 发 交往 的兴 趣
1 . 教师 的榜样作用 教师在幼儿心 目中有很高的威信, 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
地影响着幼儿。在交往能力培养的活动中,教师 的每一句
文, 当 然应 该指 出 问题 , 并 帮助他 们 找 出原 因, 但是, 最重 要
的还 是 发现 、 发掘 学 生在作 文 中所 表现 的语 言表 达 、 思想感
使得 作文 教 学收 到事 半功 倍 的效 果 。
如果作文评改都 由老师在唱独角戏, 那么不仅老师不堪
重负, 结 果也 收效甚 微 , 没 有起 到真正 的指 导和 激励 作用 。 新 课 标注 重作 文评 价 的多元 与互动 , 加强 学生 的 自我评价 和相 互评价, 促 进 学生主 动 学 习, 自我 反 思 。这 种评 价 方式更 加 具 有 科学 性 、 灵活 性 、 民主 性 、 广泛 性 、 导 向性和 鼓励 性 。具 体 方法如 下 : 1 . 自 评 自改 : 学 生根据列 出 的的评改 标准对 自己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小班游戏活动教学案例

知识文库 第08期82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小班游戏活动教学案例李 姝1 案例背景:我们小(一)班的小朋友倾城,她性格比较内向孤僻,不喜欢和别人说话,尤其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
她很少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她喜欢独自一个人玩玩具,偶尔会和别的小朋友抢玩具。
她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游戏。
这样她没有朋友,也不会交朋友。
2 案例主题: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幼儿与周围同伴的交往是否顺利,与同伴的关系如何,在同伴中的地位如何,往往与该幼儿交往技能的掌握成正比关系。
许多幼儿不愿意与人交往,对人没有礼貌,不喜欢与他人分享,甚至会去抢别人的玩具等等,这些都是实际存在的并且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次案例选取了我们班一名典型的人际交往困难的幼儿进行观察,并且分析导致交往困难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待改变幼儿的交往态度,提高她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她交朋友,并学习与朋友友好相处。
3 案例实录:事件一:上午集体教学后是区角游戏的时间,倾城独自一人抱着娃娃坐在娃娃家的小凳子上给宝宝喂水。
有其他幼儿过来跟她说话,她看了人家一眼,没吱声,继续低头做自己的事情。
事件二:体育活动,玩赶小猪游戏,我将幼儿分成三组,让每一组幼儿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比赛。
其他幼儿都在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只有倾城一个人在玩滑滑梯,我问她为什么没有参加这个游戏,她嘴巴动了动,没有说话。
我主动邀请她一起加入游戏,她看了看其他的幼儿,低下头,轻轻地说了一声:好。
事件三:同伴瑶瑶带了个芭比娃娃到班上,很多女生都跟瑶瑶借着玩一下。
倾城盯着芭比娃娃看了半天,看看瑶瑶,又看看芭比娃娃,没有说话。
我就问她:“你是不是想玩这个芭比娃娃啊?”她看看我,点点头。
我让她跟瑶瑶借着玩一下,她转身跑到瑶瑶那一把抢过玩具。
4 案例分析:4.1遗传和环境影响通过与倾城妈妈的谈话,了解到倾城爸爸的性格比较内向,倾城性格有一部分遗传爸爸;而且父母平常工作繁忙,与孩子的交流少,奶奶又总是让倾城一个人在家里玩,渐渐的倾城不喜欢与人交往。
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2019摘要: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
”幼儿游戏是真实生活的情景和虚拟假想世界的融合,其中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有特色、最典型的一种游戏,是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有创造地反映个人生活的一种游戏。
它最具有游戏的典型特征:社会性、主动性、趣味性等,幼儿游戏适合幼儿身心特点入心智发育情况,合理开展角色游戏能很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角色游戏促进社会交往能力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每个幼儿都会表现出各种不同形态,幼儿由于社会交往经验缺乏,在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主要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和同伴发生矛盾:有的幼儿喜欢独处,不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喜欢自己一个人看书、画画、自己和自己玩;有的幼儿渴望和伙伴一起游戏,但是不会主动邀请或不敢主动寻找朋友,被动的等着同伴来找自己。
一、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意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直接强化、模仿和观察学习是个体社会角色获得的基础。
模仿学习是个体习得并内化社会规则的重要途径,角色游戏主要通过各种场景模拟社会生活实际,让幼儿扮演角色身份,发展游戏情节,并在游戏中学会文明有序的社会生活方式、学会同伴交往和社会活动规则,从而从游戏中学会内化成生活中的良好行为规范和行为品质,促进其自身社会性的发展。
因此,角色游戏适合作为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媒介。
二、在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策略1.选择适合幼儿的角色游戏主题,激发幼儿交往兴趣。
(1)创设开展幼儿熟悉的角色主题。
首先要选择与幼儿生活关系密切相关的角色主题:如:医院、娃娃家、茶馆、公共汽车等,这些主题是幼儿从小就接触的,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玩起来得心应手。
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下,幼儿才会主动、大胆,有意识去活动,交往、交流。
(2)创设适合幼儿的人物角色作为主题。
如:胆大好动的男孩喜欢的警察角色、文静细心的女孩喜欢的妈妈角色、能歌善舞的幼儿喜欢的演员角色、内向羞涩的幼儿喜欢的蛋糕师角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安安小朋友进幼儿园小班已经有五个月了,她最喜欢一个人玩玩具,不愿和别的孩子说话。
有时候她看到别的孩子跟老师撒娇,她很羡慕地看着,自己则站在一边。
老师提问时,老师也常常请她,但她站起来半天说不出话来。
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来源于娴熟的交往技巧和合作意识。
”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他们出生起,无论他们想要的东西、想要做的事,大人们都已经帮他们做好了。
不会分享,不会交往,安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对于这样一群孩子,我觉得,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社会交往能力是当今社会竞争力之一,因而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至关重要。
幼儿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知识和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而且还要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孩子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人格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何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呢?对于像安安这样小班的孩子,角色游戏是最合适的了。
因为角色游戏是装扮性游戏,是一种通过扮演角色,以假想现实生活或文学作品中的各种人物形象的动作、语言、表情和事件,来满足儿童的一种模仿的需要,获得一种想成为大人的心理满足。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显示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
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使用材料都与社会生活有关。
幼儿根据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种种印象,对游戏的情节进行安排和设计。
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和能力来进行。
因此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针对小班幼儿的比较好的方法。
一、构建生活化的游戏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儿童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儿童与儿童之间、儿童与成人之间、儿童与物之间互动的中介因素,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有利于幼儿形成主动交往和探究的态度和倾向。
对于刚进入幼儿园小班的像安安这样的小班幼儿,到了一个陌生的新环境,总免不了有些胆怯。
“家”是他们主要的生活场所和最熟悉的地方,也是幼儿觉得安全的地方,教师就要为幼儿打造一个温馨的“家”,让幼儿一眼就喜欢上新“家”。
同时还为幼儿的家里配备了许多家用的厨具、家具等等,有了这么多的玩具,幼儿往往会被这样的地方吸引住,就愿意去玩了。
安安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能够更安心地搬弄玩具,通过玩具的摆弄过程中就会与同伴有了互动。
二、提供情景化的语言环境
角色游戏过程本身就是儿童交往的过程,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自己假想一
个身份,没有精神负担、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为,愉快地与同伴交往、合作。
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必须他人沟通的游戏。
如:小吃店——我们选择了一个幼儿喜欢的卡通形象取名《懒羊羊美林阁》。
对于小班的孩子,可爱的卡通动物形象更能快速地获得孩子的心,我们在《美林阁》里安排了一名收银员、一名服务员两个角色,小吃店开张就会有“顾客”来光临,于是鼓励安安去小吃店里买东西吃,通过和服务员、收银员的交流,安安顺利地买了她需要的的“薯条”和“汉堡包”,就这样这几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互相之间就有了交往。
比如有一天:童童和涛涛做《美林阁》的服务员和收银员,可是没有客人来店里买东西吃,于是,他们俩个一起宣传起来了:“谁要喝好喝的奶茶?快来买呀!”不一会儿,安安就来到了店里:“我要喝奶茶。
”童童问:“你要什么口味的?”安安说:“我要咖啡味道的。
”童童又问:“我们还有巧克力味的,你再要一杯吧?”安安忙摇头说:“两杯我喝不掉的。
”童童接着又问:“我们这里还有很多好吃的东西,你要吗?”安安就说:“那我再要一个汉堡包和一包薯条吧。
”于是童童很快地收了安安的钱,请安安到餐桌那边用餐。
三、创设合作化游戏情景
同伴间的互相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之间需要协调、合作,知道互相之间怎么合作了,那么同伴之间的交往也就开始发展了。
幼儿在一起玩,难免会有冲突发生,这也是培养幼儿社会发展能力的契机之一。
当争执出现这类现象时,老师在保障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在旁观察孩子的语言、行为,努力等待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比如有一天,安安在美容院里面做发型师,灵儿也想做发型师,当“顾客”上门以后安安和灵儿抢着给客人做头发,还一起抢一个吹风机。
看见她们两个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老师适时地说:美容院里面要是有一个发型师还有一个美容师,那这个美容院就太好了。
灵儿一听,马上跟安安说,我来做美容是,你做发型师吧,于是两个人一起合作非常高兴地把“顾客”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并且是连续的过程,是在环境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必须经过不断的循环往复之后形成。
安安在经过一个学期与同伴之间的融合后,她已经能大胆地同伴面前回答问题,能够比较好地和其他孩子一起做游戏,已经有了很到的进步了。
因此,我们应让孩子与各种不同人相互交流和沟通,通过生生、师生间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交往,在自然、真实、直观的冲突交往情景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存、共同发展,养成待人处事的良好态度,获得社会交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