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本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2-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日常居住的地方。
生产区:位于外围,是农业生产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土地。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类型由于集聚效应产生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的基本形式有: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阅读课本P26,分组讨论并填表: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特点比较中央商务区现代意义上的商务中心区是指集中大量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拥有大量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具备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便于现代商务活动的场所。
商务中心区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实力的象征,而且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
读香港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示意图图:分析香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学生做好相关笔记或者提出疑问。
学生分组讨论书中有关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特点的内容,完成表格。
学生听课并做相应笔记。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梳理这部分内容。
教师的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过程。
锻炼学生的自学及分组合作的能力,在合作中学习到新的知识。
讲解中央商务区,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商业区的区位及特点。
当堂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
商业区:香港中心地带原因: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客货流量大。
高级住宅区:混合带外侧。
环境优美,远离闹市低级住宅区:城市外缘。
交通、就业、配套设施等环节较薄弱。
工业区:位于港口附近,位于城郊。
原因:交通便利,对城市环境影响小。
交通(海运)便利(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讨论: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受什么因素影响?(参照课本28-29页)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归纳影响因素如下:1.经济因素: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地租,而影响地租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归纳交通通达度对地租的影响?(1)通达度越好,地租越高;通达度越低,地租越低(2)市中心—地租最高峰;道路交汇处—地租次高峰;公路两侧—地租较高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归纳。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课件

五、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模式
结构模式 特点
成因
同心圆模式 集中紧凑,各功能区围绕城镇中心呈同心圆状 扇形模式 城镇各功能区呈扇形向外扩展
平原地形,城镇各功能区经过不断发展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 向外扩展
交通(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延伸)
多核心模式 城镇围绕着几个核心形成中央商务区、市政区 随着城镇不断扩展,原有城镇中心出现地价高、交通拥堵和居住 、居住区、工业区和郊区,以及相对独立的卫星 条件变差等现象,导致在远离城镇中心的郊区出现新核心。新核 城镇等多种功能区,并由它们共同组成城镇地域 心的出现同时也受河流、地形等因素影响
3.乡村的土地利用 (1)乡村以⑤ 农业用地 和⑥ 居住 为主。 (2)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分化: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内部土地利用会 出现简单分化,以⑦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1.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⑧ 非农业 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城镇土地利用的专业化 (1)主要功能区:⑨ 居住区 、商业区、 工业区 等。有些大城市因为功能复 杂,还会形成 行政区、文化区、 旅游休闲区 、生态区等。
区域认知
3.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该区域盛行西南风,该地计划建设一座别墅。据此, 完成下列问题。
(1)A功能区为
,试说明判断理由。
(2)B功能区为
,试说明判断理由。
(3)判断C、D两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
(4)E、F两个规划功能区中,
处适合建设别墅,试说明判断
理由。
答案 (1)商业区 A功能区位于城镇中心,接近最大消费人群;位于多条放射 状公路的交会处,交通便利。 (2)居住区 B功能区占地面积大,是城镇主要功能区。 (3)C地以农业用地为主,D地以居住用地为主。 (4)E E处位于河流上游和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优美,水质好。 解析 第(1)(2)题,结合城镇各功能区的位置、面积、形态特征确定。第(3) 题,从图例可知,D地为村庄,因此以居住用地为主,其周围的C地主要为农业用 地。第(4)题,由材料和图可知,E处位于河流上游和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优 美,水质好,符合高级居住区(建设别墅)的选址要求。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2-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案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2.1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核心知识1.乡村的土地利用;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4.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教学目标设计1.结合实例,说明乡村土地利用的类型和分布。
2.运用实例或资料,说明城镇内部主要功能区的特点和分布。
3.结合实例,说明合理规划城乡土地利用对人地协调发展的意义。
教学方法建议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结合实例,分析城镇的内部空间结构。
难点:运用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相关原理,分析现实城镇功能分区的现状。
教学导入播放浙江兰溪诸葛村的一段短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你家乡所在的地方,是城市镇,还是乡村?根据你的观察,城市、镇和乡村的景观各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教学精讲◆任务一乡村的土地利用◆活动1:认识乡村教师:同学们对于本地的乡村景观都有一定的认识。
请一小组派代表简单介绍你对本地乡村的初步认识,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教师总结:乡村有各种各样的土地类型,也有各式各样的景观形态,那么,到底什么是乡村,乡村又有哪些具体的土地类型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24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乡村的概念及土地利用1.什么是乡村?2.乡村的农业用地类型有哪些?3.农业用地和村落布局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教师总结: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农业活动,农业用地类型多种多样。
【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乡村的概念及土地利用1.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
3.为了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活动2:以浙江兰溪诸葛村为例探究乡村的内部空间结构教师:展示一张浙江兰溪诸葛村的景观图和一张平面图,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25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浙江兰溪诸葛村1.居住区和钟池、大公堂等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2.商业街分布在哪里?教师总结:居住区分布在钟池、大公堂的周围,说明村落内部住宅以公共服务为中心,住宅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2019(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2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创新设计》
5.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 地区的过程。
6.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区域的发展相互促进。 7.世界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紧密相关,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特点:发达国家城镇
25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创新设计》
2.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的方法 (1)协调主要功能区和交通用地的相对位置:既要保证各功能区都有便捷的交通, 又要在各功能区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各功能之间的联系。商业区除考 虑交通因素外,还要考虑消费人群因素。 (2)合理布局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的相对位置,可减少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住宅区尤其是高级住宅区一般布局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河流流经城市的 上游环境优美位置;工业区则应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河流流经城市的下 游。
27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创新设计》
二、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差异
收入阶层 建筑质量 布局区位
中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高收入阶层
低收入阶层
面积狭小,质量低,拥挤、 面积大,质量高,有些是独立庭院
密集
城市的外缘
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环境质量
优美
配套公共设 齐全(如学校、医院、商店和绿地等)
施
较差 不齐全
28
26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创新设计》
(3)卫生防护带的设置:卫生防护带主要指设置在工业用地与住宅用地之间的城市 绿地,带内可以植树造林,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等,也可安排一些少数 人使用、非长期停留的建筑物,如仓库和停车场等。这样既可起到防护作用,又 可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环境。 (4)占地面积大的功能区(尤其是工业区)要有充足的土地,土地租金低。 (5) 留 有 发 展 余 地 : 目 的 是 针 对 一 些 预 想 不 到 的 情 况 , 使 各 功 能 区 有 足 够 的 “ 弹 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二章 2.1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一) (2)

4.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1)居住区 A.形态:占地面积最广 B.高级居住区 城镇外缘,环境优美、 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
C.低级居住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 环境较差,与低地、 工业区相联系
高级居住区
低级居住区
4.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2)商业区 A.形态:点状、条带状 B.位置:城镇中心、交通干线两侧、 街角路口
东市靠近行政区, 西市靠近居住区,消费量大;且靠近西侧城门, 有大量来自西域和其他地域的客商,就近接受来 自丝绸之路的商贸,成为国际化的商贸市场。
了解唐代长安城的内部空间结构
y
3.讨论东市和西市的布局特点,领悟唐代长安城
规划的思想
分别位于东、西城区的中部。商业区位 于居住区的中心,方便交易。
城市是十字形街道,而东市、西市是井 字形街道,更多区域临街,更便于交易。
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主干街道上的两个公交站台(甲、乙)分布示意图”和 “上下车人数随时间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5.关于街道M、N方向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
A.M方向近郊区 B.M方向近商业区 C.N方向近文化区 D.N方向近工业区
答案 5.B 解析 甲站台7:00上车的人应为进城工作人员,故M为进城方向,N为下班后出城 方向,故选B。
下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金融、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 设施的分布密度。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虚线圈内区域最可能的城市功能是
A.商业和居住
B.工业和行政
C.旅游和休闲
D.仓储和物流
答案 6. A 解析 读图可知,虚线圈内交通设施和金融设 施的密度较大,交通便利,金融服务设施完善, 最可能为商业区和居住区,休闲旅游区可能性 小,A正确,C错;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 市中心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密度,即表明 该图整个区域均为该城市中心城区,工业区和 仓储物流区占地面积较大,位于城市中心区的 可能性较小,BD错。故选A。
第二章 乡村与城镇(核心知识梳理)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思维导图】(一)土地利用1.聚落:人类的居住地及生活环境的总称叫聚落2.乡村: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3.城镇: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4.乡村土地利用:乡村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
5.乡村内部结构的形成:①分布:为了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①形成: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出现了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的公共设施,以提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①结果:这样,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1.形成: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在空间上发生集聚,土地利用空间分化,形成不同的功能区,从而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2.功能区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主要有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有些大城市还会形成行政区、文化区、旅游休闲区、生态区等。
3.不同功能区特点: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4.城市功能区5.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6.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①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地租水平,而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城镇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
在单一的距离城镇中心远近因素影响下,地租的模型呈现出同心圆的结构。
在交通因素的影响下,同心圆会发生变形,在市中心之外的城市公路干线与环线的交汇处形成地租次高峰。
①政策因素①文化因素①历史因素①环境因素7.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①初期地域范围狭小,它的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并在中心区域自然集中①工业不断发展和服务业的兴起,城镇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①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纷纷向外搬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①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三)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1.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2.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3.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
2-1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利。 • 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
遗产得以永续相传。
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乡村和城镇 空间结构
乡村的土地利用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小结
农业用地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土地利用方式 集聚 效应 主要功能区 分布 组合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2.城镇主要功能区
(3)工业区
多分布在靠近河流、铁路、公路 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通常距 离城镇中心较远
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每一种功能区,都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组合,就形 成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居住区
城镇土地 集聚 城镇功能 利用方式 效应 分区
城镇空间结构
合理利用城乡空间 的意义
形成 影响因素
变化
经济因素 政策因素 文化因素 历史因素
读图,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 的用途,画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范围。
高
①定距离(距市中心距离OM)
②看租金高低
低
③OM段商业用地付租能力较高,为商
业区
以此类推,画出商业区、住宅区、工
M
业区的范围
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经济因素——地租水平 ①距市中心远近
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经济因素——地租水平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的主要因素。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 捷程度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
2.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寻求低成本、 大空间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类型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多核心模式
城市各功能区不断侵入和 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 向外扩展。同心圆模式由 5个同心圆组成。
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 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 越大,原市中心由于地价高、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城镇内部空间结 构的形成和变化
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建立城市卫星城
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城市历史文化传承
课后练习
某平原地区的自然村落历史悠久,布局分散,规模一般不大,少则几户、多则 不过百余户,竹木繁茂、小巧如盘,房屋朝向自由,讲究通风,集生产、生活、 生态于一体。下图为该类村落的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 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
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 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
案例·巴西案利例亚分的析城:市巴功西能分利区亚的城市功能分区
巴西于1958年开始建造新首都巴西利亚。 巴西利亚规划布局的基础是两条正交的轴线,由 此形成的“十”字标志是它的象征。
上海陆家嘴 CBD
广州天河区 CBD
•中心商务区的基本特征: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 •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
重庆江北嘴 CBD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工业区
选位原因: 减轻对市区的污染; 交通便利,降低成本。
类型 工业区
分布
形态
靠近河流、铁路、公路 集聚成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农业用地 (4)住宅用地
(5)政府机关用地 (6)交通用地
(7)休憩及绿化用地 -------
2、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 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
导致同一类活动在 城市空间上的聚集
城市功能分区
通过集聚效应
无棣县步行街的形成?
“首批中国著名商业街”
北京王府井
上海南京路
南京新街口
苏州观前街
会议、经营管理、旅游机构及设施、公寓及配套的商业文化、市政、交通、 服务设施等于一体的功能区。
中心商务区特点: 1.经济活动最繁忙; 2.人口密度昼夜差别大; 3.建筑物高大稠密; 4.内部有明显分区
美国纽约曼哈顿区
城镇功能分区的判断
课堂篇探究学习
根据图例判断a、b、c分别是哪一类功能区,并说出判断理由。
主要功能区及特点
位置
功能区特征
形态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市中心或交通 干线两侧、街 角路口处
经济活动频繁、建筑 物高大密集、人口数 量昼夜差别大
占地面积小,呈 点状或条状
高级住宅区与城 质量上,中高级和低 市外缘、高坡、 级住宅区分化、位置 文化区联系、低 上,高级和低级住宅 级住宅区与低地、 区背向发展 工业区联系
工业 区
工业城市尤其重工业城 市的工业区占地面积较 大,旅游城市或历史文 化城市的工业区占地面 积较小,集聚性强,成 片分布
生产的专业化、企 业之间的协作和竞 争、共用基础设施
区位特点
①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高级住宅区 和低级住宅区;②高级住宅区与低级 住宅区在空间上背向发展,高级住宅 区与文化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与工 业区相联系。③大城市郊区兴建了卫 星城
广东省佛山市松塘村
乡村公共空间
重新规划建设的村子
集聚性乡村
散漫型乡村
乡村是由房屋、院落、道路、树木、广场、水井、池塘 和农田等组成的。
按照功能划分,乡村内部功能区主要有公共空间、居住 区和生产区等,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构成了乡村内 部空间结构。
乡村土地利用特点:
乡村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 生产用地比例大,村庄点缀其间。 农业用地分布在村落周围
一、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合理规划和利用乡村的空间结构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重要任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 和人文特色; 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提升传统农 业价值; 逐步完善公共服务系统。
“画里乡村”安徽最美古村镇——宏村
02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土地利用的分类:
(1)商业用地 (2)工业用地
• 团块状村一般位于平坦地区,众多房屋、院落集聚而成。 带状村多沿河流、山谷和交通线形成。山区沿山麓以及湖 塘沿岸的村落常呈环状分布,环状村实际上也是带状村的 一种形式。
• 散漫型乡村,房屋和院落零星分布,其间距大小因地而异。
一、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山东省广饶县重新规划建设的乌河村
新建的乡村居住区经过 重新规划建设,多呈现 整齐划一的格局。 在规划乡村内部空间结 构的过程中,应注意对 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 还要注意突出乡村特色
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 乡村和城镇
CONTENTS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
内部的空间
结构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 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 空间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乡村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及内部空间结
构的特点。2.了解城镇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理解城镇功能区的分布及特点。3.运用实例,
分析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和变化的原因。4.
兼有其他功能
4、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的特点
功能区
面积、形状
形成原因
住宅 区
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 土地利用方式(40%~
60%)
①工业革命后,居住 区与工厂分离,形成 住宅区;②随着工业 化和交通的发展,住 宅区出现了进一步的 分化
商业 只占城市用地总面积的 区 一小部分,大多呈点状
或条状
便捷的交通 和大量的消 费人口
大连天津街
乌鲁木齐中山路
天津和平路
沈阳中街
长沙黄兴南路
芜湖中山路
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功能区
无棣县有没有 工业区 独立的文化区?
商业区
城镇主要功能区包括:
宅区
()、()、()、
其他如行政区、文化区、
生态区、旅游休闲区等
功能区的特点: (1)区域内呈现连片分布 (2)各功能区间无明确界线 (3)每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
结合实例,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01 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CONTENTS
第一节 02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乡村和城镇 内部的空间 结构
03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 形成和变化
04 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结 构的意义
01
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了解乡村和城镇的概念
第一产业
乡村一般是以从事农业活动的农业人口为主的 聚落,规模较小;城镇一般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的聚落,规模较大,其中城市是城镇的主体,是 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多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 侧或街角路口处。中心商务区的 特征:①它是城市经济活动最为 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 差别很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 ④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 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寻求低成本、大空间的 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中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收入阶层 建筑质量 位置 公共设施 环境质量
中高级 高收入 住宅区 阶层
面积大, 有些有独 立庭院
多在城市外 缘,多与高 坡、文化区 相联系
完善,生 活方便
优美
低级住 低收入 宅区 阶层
面积小, 拥挤密集
多在内城, 多与低地、 工业区相联 系
缺乏,生 活不方便
较差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功能区——商业区特点
中央商务区(CBD)是大城市中心集金融、贸易、信息、展览、
城镇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
第二、三 产业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浐河 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 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范围为不规则圆形。 居住区在中央,分南北两片,每片有一座 供公共活动用的大房屋,还有若干小房子, 其间分布着窖穴和牲畜圈栏。居住区有濠 沟环绕,沟北是公共墓地,沟东有陶窑场。
一、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相对简单; 组成要素(功能区)少;
浙江省兰溪市诸葛村钟池景观
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村落内部土地出现 了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 住宅区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 集聚型乡村,多数房屋和院落集聚在一起,其规模可能相 差很大,但内部空间结构相对清晰。根据乡村的形状,又 可分为团块状村、带状村和环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