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流与径流量

合集下载

(word完整版)径流量与径流系数

(word完整版)径流量与径流系数

径流量与径流系数径流系数径流系数,一定地区任意时段内径流量(或得流总量)与同时段内相应的降水量之比值。

以小数或百分数计。

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一定地区任意时段内径流量(或径流总量)与同时段内相应的降水量之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计. 即:径流系数=径流量/降水量在干旱地区,径流系数小,甚至趋近于零;在湿润地区较大,径流系数同所取时段不同分别称为次径流系数、洪峰径流系数、月径流系数、年径流系数和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是一定汇水面积地面径流量(毫米)与降雨量(毫米)的比值,是任意时段内的径流深度y(或径流总量W)与同时段内的降水深度x(或降水总量)的比值.径流系数说明在降水量中有多少水变成了径流,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径流的影响。

其计算公式为a=y/x。

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降水量(P)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以小数或百分数计,表示降水量中形成径流的比例,其余部分水量则损耗于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

径流系数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计算式为:α=R/P,式中α为径流系数,R为径流深度,P为降水深度。

α值变化于0~1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

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年平均径流系数和洪水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径流量中文名称:径流量英文名称:runoff定义:为时段流量,可分地面径流、地下径流两种。

表示径流大小的方式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径流模数等。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水文学(二级学科)径流量在水文上有时指流量,有时指径流总量。

即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计算公式为: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单位为:立方米/秒将瞬时流量按时间平均,可求得某时段(如一日、一月、一年等)的平均流量,如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年平均流量等。

水库浸没宽度的计算

水库浸没宽度的计算

水库浸没宽度的计算
1.洪水径流量:洪水径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经过特定断面的流量,通常以立方米每秒(m³/s)为单位。

洪水径流量可以通过水文计算或统计数据获取。

2.水库库容:水库库容是指水库所能容纳的最大水量。

通常以立方米(m³)为单位。

水库库容可以通过水文计算或工程测量获取。

3.水库水位-面积曲线:水库水位-面积曲线是指水库水位与对应的水面面积之间的关系曲线。

通过水库水位-面积曲线可以得到特定水位下的水面面积。

4.水库地形:水库地形包括水库堤坝的布置、河道的走向、河床的形状等。

水库地形对水库浸没范围的影响很大。

1.确定洪水径流量:根据历史洪水数据、水文模型或统计方法,确定设计洪水的径流量。

2.利用水库水位-面积曲线计算相应水位下的水面面积:根据设计洪水的径流量,通过水库水位-面积曲线得到相应水位下的水面面积。

3.估算水库浸没区域的长度:由于水库堤坝多为弯曲形状,需要通过地形测量或地图分析估算水库浸没区域的长度。

4.计算水库浸没宽度:根据水库浸没区域的长度和相应水位下的水面面积,计算水库浸没宽度。

一般来说,水库浸没宽度可以通过水面面积与水库浸没区域长度的比值来估算。

需要注意的是,水库浸没宽度的计算结果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水库地形、河道宽度、洪水频率等。

因此,水库浸没宽度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总之,水库浸没宽度的计算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准确计算水库浸没宽度可以有效指导水库设计和洪水防控工作,提高水库的安全性和抗洪能力。

2020年径流量与径流系数

2020年径流量与径流系数

作者:旧在几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时间:2020.12.13径流量与径流系数径流系数径流系数,一定地区任意时段内径流量(或得流总量)与同时段内相应的降水量之比值。

以小数或百分数计。

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一定地区任意时段内径流量(或径流总量)与同时段内相应的降水量之比值。

以小数或百分数计。

即:径流系数=径流量/降水量在干旱地区,径流系数小,甚至趋近于零;在湿润地区较大,径流系数同所取时段不同分别称为次径流系数、洪峰径流系数、月径流系数、年径流系数和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是一定汇水面积地面径流量(毫米)与降雨量(毫米)的比值,是任意时段内的径流深度y(或径流总量W)与同时段内的降水深度x(或降水总量)的比值。

径流系数说明在降水量中有多少水变成了径流,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径流的影响。

其计算公式为a=y/x。

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降水量(P)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以小数或百分数计,表示降水量中形成径流的比例,其余部分水量则损耗于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

径流系数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计算式为:α=R/P,式中α为径流系数,R为径流深度,P为降水深度。

α值变化于0~1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

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年平均径流系数和洪水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径流量中文名称:径流量英文名称:runoff定义:为时段流量,可分地面径流、地下径流两种。

表示径流大小的方式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径流模数等。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水文学(二级学科)径流量在水文上有时指流量,有时指径流总量。

水文学原理(第七章 径流)

水文学原理(第七章  径流)

的水面面积 F水 = 400km2 多年平均年降水 , 量
P =1300.0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
量 E水 =1100.00mm,多年平均的陆面蒸发 量 E陆 = 700.00mm 拟围湖造田 200km2 ,计算 , 围湖造田后的多年平均流量为多少? 围湖造田后的多年平均流量为多少?
解:计算围湖造田后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 计算围湖造田后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
3.地下径流(基流): 地下径流(基流) 降水下渗到达地下水面后, 降水下渗到达地下水面后 , 再注入 河网,这部分水量称为基流。 河网 ,这部分水量称为基流。 地下水流 动慢,可长期补给河流 , 无降水时河网 动慢 ,可长期补给河流, 得到的补给绝大部分来自基流。 得到的补给绝大部分来自基流。
2 河网汇流过程 各种径流成分经坡地汇流注入河网, 各种径流成分经坡地汇流注入河网,在 河网内沿河槽作纵向流动和汇集的过程称为 河网汇流。(支流-干流、上游-下游、最 河网汇流。 支流-干流、上游-下游、 后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过程) 后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过程)。
(3)计算多年平均年蒸发量: 计算多年平均年蒸发量:
E= F 陆 F E陆 + F水 F F 陆 E水
F E水 = ( − E E陆) F F 水 100 900 = ( 927 ×852 ) 1000 1000 =1602.00m m
例题4 例题
某 合 域 流 面 F =1000km2, 中 面 积 F =100km2, 年 闭 流 , 域 积 其 水 面 为水 多 m 年 均 平 流 Q =15m3 / s, 域 年 均 面 发 为 陆 = 852m ,多 平 均 量 流 多 平 陆 蒸 量 E 水 蒸 量 E水 =1600mm 求 流 多 平 降 量 面 发 为 , 该 域 年 均 雨 。

水文学原理(第七章 径流).

水文学原理(第七章  径流).

解:计算围湖造田后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
E ' F陆' E 陆 F水' E 水
F
F
1500 400 200 700 200 1100
1500
1500
753.3mm
计算围湖造田后多年平均径流深:
R' P E' 1300.0 753.3 546.7mm
计算围湖造田后流域多年平均流量:
(二)汇流过程
净雨沿坡面从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 然后再沿河网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这一 完成过程称为流域汇流过程,(坡地汇流 和河网汇流);
坡地汇流过程就是净雨汇入河网的过程,分为三 部分: 1.坡面漫流:
超渗雨水在坡面上以片流或时分时合的细沟 流运动的现象称为坡面漫流。降水经坡面漫流注 入河道,形成地表径流;
Q' R'F T
546.7 1500 10002 26.0m3 / s 1000 365 86400
2 河网汇流过程
各种径流成分经坡地汇流注入河网,在 河网内沿河槽作纵向流动和汇集的过程称为 河网汇流。(支流-干流、上游-下游、最 后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过程)。
涨水阶段: 河槽水量增加、水位升高,河槽出口断
面流量小于汇流流量。洪水形成过程。 退水阶段:
随着降雨和坡面漫流量的减少直至完全 停止,河槽水量减小,水位下降。
Q
—计算时段平均流量,(m3/s)
3.径流深:将径流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 上所得的水层深度,记为: R,单位:mm;
R W QT 1000F 1000F
4 径流模数: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之 比称为径流模数,单位:L/(s.km2)
M 1000Q F
5 径流系数:某一时段的径流深 R 与相应时段

水文名词解释

水文名词解释

水文名词(一)(一)流域和水系流域是地表水与地下水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或汇水区,因地下水分水线不易确定,习惯上将地表水的集水区称为流域。

河道干流的流域是由所属各级支流的流域所组成。

流域面积的确定,可根据地形图勾出流域分水线,然后求出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

河流的流域面积可以计算到河流的任一河段,如水文站控制断面,水库坝址或任一支流的汇合口处。

流域里大大小小的河流,构成脉络相通的系统,称为河系或水系。

(二)河流的分段及其特点每条河流一般都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等五个分段。

(1)河源。

河流开始的地方,可以是溪涧、泉水、冰川、沼泽或湖泊等。

(2)上游。

直接连着河源,在河流的上段,它的特点是落差大,水流急,下切力强,河谷狭,流量小,河床中经常出现急滩和瀑布。

(3)中游。

中游一般特点是河道比降变缓,河床比较稳定,下切力量减弱而旁蚀力量增强,因此河槽逐渐拓宽和曲折,两岸有滩地出现。

(4)下游。

下游的特点是河床宽,纵比降小,流速慢,河道中淤积作用较显著,浅滩到处可见,河曲 发育。

(5)河口。

河口是河流的终点,也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它河流的入口,泥沙淤积比较严重。

(三)河流的断面河流的断面分为纵断面及横断面。

(1)纵断面。

沿河流中线(也有取沿程各横断面上的河床最低点)的剖面,测出中线上(或河床最低点)地形变化转折点的高程,以河长为横座标,高程为纵座标,即可绘出河流的纵断面图。

纵断面图可以表示河流的纵坡及落差的沿程分布。

(2)横断面。

河槽中某处垂直于流向的断面,称为在该处河流的横断面。

它的下界为河底,上界为水面线,两侧为河槽边坡,有时还包括两岸的堤防。

横断面也称为过水断面,它是计算流量的重要参素。

(四)水尺与水位水尺是直接观读江河、湖泊、水库、灌渠水位的标尺。

水尺的历史悠久,直至现代仍在广泛使用。

河流或者其它水体的自由水面离某一基面零点以上的高程称为水位。

水位的单位是米,一般要求记至小数2位,即0.01m。

径流量通俗理解

径流量通俗理解

径流量通俗理解一、什么是径流量?径流量是指在地表上由降雨所产生的、不被土地吸收和蒸发的水流,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向下游流动的水的数量。

简单来说,径流量就是地表上流动的雨水。

通常情况下,当地面的降雨超过土壤的蓄水能力时,多余的雨水无法被土壤吸收,就会形成径流,流入河流、湖泊或海洋。

二、径流的形成过程1. 水分入渗当降雨发生时,一部分雨水会直接滞留在地表上,形成表面径流,而另一部分则会渗入土壤中,形成地下径流。

2. 表面径流表面径流是指降雨水滞留在地表上无法渗透进入土壤的部分,由于地表的坡度和不透水的障碍物,这些雨水会沿着地面流动,最终汇集到河流或其他低洼地带。

表面径流的形成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降雨的强度、地表的渗透能力、土壤类型和地形等。

3. 地下径流地下径流是指降雨水渗透至地表下方,通过土壤孔隙或裂缝进入地下水体的过程。

这部分降雨水在地下水中储存和流动,最终与地表水系统相连。

地下径流的形成主要受土壤的渗透能力、土壤湿度和地下水位等因素的影响。

三、径流量的影响因素1. 降雨特征降雨的强度、持续时间和分布对径流量有重要影响。

降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径流量也会相应增加。

2. 地形和土壤类型地形的坡度、高程和河流网状结构等因素会影响水流的速度和方向,进而影响径流量的大小。

此外,土壤的质地和渗透能力也会对径流量产生影响。

3. 植被覆盖植被覆盖可以减少地表水的蒸发和渗透,增加地表径流量。

植被还可以起到固土保持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进而影响径流量。

4. 人为活动人类的活动,如城市建设、道路铺设和农田排水等,都会改变地表和地下水的流动路径,从而影响径流量的生成和流向。

四、径流量的重要性径流量在水资源管理和自然灾害防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 水资源管理径流量的测算和预测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水源地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准确测算径流量,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科学的水资源调度安排,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自然灾害防治当降雨超过地表和地下的水容量时,径流量会急剧增加,可能导致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工程水文学_年径流分析计算

工程水文学_年径流分析计算

需求矛盾
丰水期,来水Q1>用水QR 枯水期,来水Q1<用水QR 必须对天然来水进行人为调水。
缺水量:V=(QR-Q2) × T2 Q2为平均流量,T2为枯水期长。
每年V不一样。 完全调节-无弃水。
不完全调节-
年调节-仅蓄积年内洪水的水量。
多年调节-
完全无弃水不可能。1984年刘家峡弃掉电能8亿多千瓦时。中央领导视察 指示将弃水电能送到兰州和干旱县用于电炊,每千瓦时4分,后发现弃水 电能大部分属于洪水,少部分后夜低谷电能。
10
第五章 年径流分析计算
Hydrology for Engineering
每年缺水量:V=(QR-Q2)× T2
QR基本上每年变化不大 各年V不同,有v1、v2、v3、……vn
因此提出设计保证率的概念。
11
Hydrology for Engineering
第五章 年径流分析计算
Hydrology for Engineering
的现象极为常见;
有的甚至超过10年以上这种连续丰水段或连续枯水
段的交替出现,会形成从十几年到几十年的较长周期。
7
第五章 年径流分析计算
Hydrology for Engineering
Hydrology for Engineering
例:广西1916~1998年共82年,年均降水量1530mm。
1916 ~1953 1954 ~1992 1993~1998
2005,全国水电装机11738万千瓦,占总装机22.7%。
四川、云南、广西三省区均超过60%。
2005,南宁水电装机为49.1万千瓦(包括统配西津、百龙滩
43.4万千瓦)。占73.56%
Hydrology for Engineeri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径流与径流量
流域地表面的降水,如雨、雪等,沿流域的不同路径向河流、湖泊和海洋汇集的水流叫径流。

在某一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称为该断面的径流量。

径流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径流量是陆地上最重要的水文要素之一,是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

径流量的表示方法及其度量单位:
(1) 流量Q 。

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

常用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3/s)。

各个时刻的流量是指该时刻的瞬时流量,此外还有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年平均流量和多年平均流量等。

(2) 径流总量W。

时段Δt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以所计算时段的时间乘以该时段内的平均流量,就得径流总量W,即W=QΔt。

它的单位是立方米(m3)。

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流量为纵坐标点绘出来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就是流量过程线。

流量过程线和横座标所包围的面积即为径流量。

(3) 径流深R。

指计算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水层深度。

它的常用单位为毫米(mm)。

若时段为Δt(s),平均流量为Q(m3/s),流域面积为A(km2),则径流深R(mm)由下式计算:
R=Q Δt / (1000A)
(4) 径流模数M。

一定时段内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平均流量称为径流模数M。

它的常用单位为m3/(skm2),计算公式为:
M=Q/A
(5)径流系数α。

为一定时段内降水所产生的径流量与该时段降水量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计。

径流的形成过程
从降雨到达地面至水流汇集、流经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

径流的形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为了在概念上有一定的认识,可把它概化为两个阶段,即产流阶段和汇流阶段。

1.产流阶段。

当降雨满足了植物截留、洼地蓄水和表层土壤储存后,后续降雨强度又超过下渗强度,其超过下渗强度的雨量,降到地面以后,开始沿地表坡面流动,称为坡面漫流,是产流的开始。

如果雨量继续增大,漫流的范围也就增大,形成全面漫流,这种超渗雨沿坡面流动注入河槽,称为坡面径流。

地面漫流的过程,即为产流阶段。

2汇流阶段。

降雨产生的径流,汇集到附近河网后,又从上游流向下游,最后全部流经流域出口断面,叫做河网汇流,这种河网汇流过程,即为汇流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