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政策分析的学科范式
陈振明 政策科学 第十一章 政策分析过程各步中常用的方法

巴顿和沙维奇在《政策分析和计划的基本方法》一书中提 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所谓简便计算方法(Back-of- the envelope Calculation)。简便计算方法的基本步骤是:第一,使用参考 来源。检查数字推导的细节,使用各种来源,少使用或不使用 那些没有提供操作定义的来源。第二,运用相关调查数据。分 析者通常没有时间去作一个新的、正式的调查,但有许多全国 性或地方的调查材料可以提供有关的数据。第三,猜测。有各 种猜测方法,如那些不因时间地点变化的比率可以用来猜测一 个绝对数;可以应用某些学科已建立起来的姆指规则;一个已 知的变项可以用来猜测另一个变项(假如两者的关系为已知的 话);从相似的现象中借用比率进行测量;因素累加得出估计 总数等。第四,使用专家。向专家请教,但必须保证他们是真 正的专家。有各种由专家使用的估计方法可以用来减少估计所 产生的可能错误。
(3)个人透视(Personal Perspective)。个人透视根据 的是个人的感知、需要和价值来看待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它 的主要特征是强调以直觉、魅力、领导和自利作为控制政策 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 多面透视分析与在公共政策制定、公司战略规划、区 域发展等领域发现的社会技术问题都是相关的。为了使用好 多面透视方法,林思顿(Linston)等人提出了如下指导规则: 第一,跨范式的混合;第二,各种透视之间的平衡;第三, 不平衡的可重复性;第四,适当的交流;第五,综合的推迟。 多面透视分析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技术评估领域及政策 分析领域。在对外政策和知识系统设计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这 种多面透视分析是处理如下复杂性的有效的方法——它们产 生于社会技术系统的具有高科技内容的缺乏定义的问题。
如下几条规则可以用来保证分类系统既与问题情境相关, 又具有逻辑的一致性:一是实质相关性——应根据分析者的 目的和问题情境的性质提出分类的基础; 二是穷尽性——分 类系统中的子项必须穷尽,也就是说所有分析者感兴趣的主 题或情境必须被包涵无遗; 三是排他性——子项必须相互排 斥; 四是一致性——每个子项应根据同一分类原则,违反这 一规则就会导致子项交叉,出现所谓的“交叉划分”谬误; 五是层次区别性——分类系统中的层次(子项、次子项和次 次子项)的意义必须加以认真区别。 分类分析的一个最有用的途径是集合论思维。集合论思 维包括了各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集和子集之间的关系。在这 里,“集”被定义为一个明确地划定了的事物或因素的集合。 集和子集等于分类系统中的类和子类,并可借助凡恩图来直 观地加以表示。
公共管理学-导论考点总结

公共管理学-导论考点总结●1.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公共行政:●1.组织主体: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2.个人主体:行政官员或人员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3.关注焦点:过程、程序、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4.定向:内部定向,关心机构、人员、办公室的管理●(2)公共管理:●1.主体:公共组织●2.客体:公共物品和服务●3.关注:不是过程、程序、遵照指示办事、内部取向,而更多是取得结果、对结果获得负个人责任●(3)公共部门:●1.公共事务管理者、公共服务提供者●2.广义:政府、两公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各种不同组织公共层面●3.狭义:政府、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纯粹的公共部门●(4)第三部门纳入公共部门的原因:●第三部门:“准公共部门“组织、非营利组织:两事业、非政府机构等●1.目标一致:主要从事公益事业,为公共利益服务●2.关系密切:生产和活动由政府控制或必要行政管制,甚至被当作政府用来实现其目标的一个重要工具●3.提供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4.投资、提供资源主体:政府●(5)公共物品:●1.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2.谁提供:上述特征、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私人企业、市场不愿、难以提供、难以有效益,一般由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提供●(6)公共物品分类:●1.纯公共物品:严格满足消费非排他性等●准公共物品:不能严格满足●2.有形的(硬公共物品):看得见,摸得着●无形的(软公共物品):●3.全国性的:国家或中央政府●地方性的:地方政府●(7)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1.相同点:●(1)who:合作团体的活动●(2)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不同点:●(1)使命(根本):公共管理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
●(2)效率意识: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责任意识: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政策科学期末复习

《政策科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政策科学的两种基本范式1.拉斯韦尔-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传统把政策研究看作一门全新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领域。
它强调以理论为方向,强调政策的历史脉络,强调对变化、创新和革命的研究。
它主要关注全社会的指导系统,研究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宏观层次,并不直接关注具体政策问题。
2. 林德布洛姆、邓恩和奎德的政策分析传统把政策研究看作一门注重分析方法和技术研究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
(即政策分析主要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根据掌握的事实或数据,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二)政策科学的研究途径1.政策科学定义一个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科学,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决策质量。
2.政治学研究途径(1)系统途径它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政策问题,将公共政策看作对周围环境所提出要求的反映,即将公共政策看作政治系统的输出。
系统途径提醒人们注意公共政策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政策系统如何影响政策内容。
(2)过程途径它把政策看作是一种政治行为或政治行动,这是行为主义政治学观点在公共政策研究上的反映。
政策过程被视为由一系列政治活动构成,根据每一步骤的特点,对政策加以分析,从而发现政策如何形成及决策如何作出。
(3)团体途径将公共政策看作是利益团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及彼此协商、订约和妥协的产物。
团体理论是美国政治学的主导理论。
团体理论的主旨是将所有重大的政治活动都描述为利益集团及政治组织之间的相互争斗。
政策制定被视为一种处理来自各利益团体的压力的活动,政策则是这些利益团体之间的斗争、妥协的结果。
团体途径认为,如何时候公共政策都是占主导支配地位的团体的利益的反映。
团体途径还注意到政策形成中的重要能动因素,注意到政策反映着不同政治团体的利益,使人们清楚看到西方公共决策为利益团体操纵的事实。
(4)精英途径认为公共政策使那些居统治地位的领袖人物的偏好和价值观的反映。
公共政策学 导论

公共政策学导论
公共政策学导论是一门介绍公共政策学基本概念和原则的课程。
公共政策学是研究政府或公共机构如何制定和实施政策,以及如何评估和影响政策效果的学科。
这门导论课程通常涵盖以下内容:
1. 公共政策的定义和范围:介绍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研究领域和范围。
2. 政策制定过程:介绍政策制定的各个阶段,包括问题识别、议程设置、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等。
3. 政策分析方法:介绍和讨论政策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包括成本收益分析、影响评估、利益相关者分析等。
4. 政策评估:介绍如何评估政策的效果和成果,包括定性和定量评估方法。
5. 政策实施:讨论政策实施的挑战和问题,包括资源分配、协调和合作等。
6. 政策影响:介绍政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以及政策的社会公正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学习这门导论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政策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将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公共政策提供坚实的基础。
公共政策导论第2章

第三节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 三、方案搜寻的方法(1)
备选方案产生的步骤与方法 1、搜寻与发现
在备选方案产生的这个阶段中,应尽可能地在上述的 来源中弄清备选方案的可能范围和种类,通过大胆的 搜寻、调查与发现,尽量产生出广泛而实际的解决办 法或方案。有各种查明潜在备选方案的方法,这些方 法包括:头脑风暴法、文献评论法、快速的调查、与 理想的比较、无所作为的分析、实践经验的比较、被 动的收集与分类、类型学的发展、类比等等。
(4)为明晰目标而作价值分析,通过这一途径主 要解决的是目标反映谁的价值观,目标受众 的利益等问题。
(5)价值观是非理性的。
第三节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 二、目标确立的方法(2)
澄清和确定政策目标的途径与方法 2、政治分析 影响政策目标的政治因素包括决策者的政治 立场和政治需要以及各种利益团体的政治诉 求。 此外,利益集团对政策目标的影响力也不容 忽视。
第三节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 三、方案搜寻的方法(2)
备选方案产生的步骤与方法 2、设计和创造
政策方案轮廓的设想是指运用创造性思维,从不同的角 度和途径,勾勒出多种实现政策目标的思路和方案轮廓。 在设想方案轮廓时,要重视创造性的发挥,敢于大胆设
想,突破观念和思想的束缚,充分发挥自己的远见和魄 力,提供多种多样的、富有创见的新思路、新设想。
(3)社会学在评估研究上对政策科学的发展也做出 了贡献,尽管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也同样在这 方面所贡献,但社会学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评 估方法或模式,他们的日常评估工作是在自然 的社会状况下来进行的,而且他们更重视政策 或项目失败的组织原因的分析。 (4)社会学领域中出现了“社会政策(学)”的专 门领域,它既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政策 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公共政策学导论

公共政策学导论
公共政策学导论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科领域,旨在介绍公共政策的概念、理论、方法和实践。
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或公共机构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而采取的行动和决策。
公共政策学导论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研究:
1. 公共政策的概念和特征:介绍公共政策的定义、范围和特点,明确公共政策与其他政策领域的区别。
2. 公共政策的理论:介绍公共政策研究的理论框架,如制度理论、利益群体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等,以及这些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3.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探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包括政策议程设置、政策决策、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等环节,以及政策制定者、利益群体和公众的角色。
4. 公共政策的分析方法:介绍公共政策的分析方法,包括政策评估、成本效益分析、影响评估等,以及如何利用数据和统计方法进行政策研究。
5. 公共政策的实践案例:通过具体的政策案例,分析和讨论公共政策在现实中的运作和影响,探讨政策设计和实施中的挑战和问题。
公共政策学导论旨在培养学生对公共政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公共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为将来从事政策分析、决策和实施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该课程也对政府官员、公共管理人员和社会活动组织等从事公共事务的人士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公共政策导论

公共政策导论1.The Policy Cycle:(政策周期)Agenda Setting(议程设置)——Policy Formulation(政策制定)——Policy Implementation(政策实施)——Policy Evaluation(政策评估)——Policy Change(政策变化)——Policy Termination(政策终止)2.The issue has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议程设置中问题具有的特征)specificity(明确性),social significance(社会意义),temporal relevance(时间相关性),complexity(复杂性),categorical precedence(绝对重要性)3.Policy Solutions :(政策解)inducements(激励),rules(规章制度),facts(事实),rights(权利),powers(权力)4.Types of Policy Changes :(政策变化的类型)linear(线性的),consolidation(合并),splitting(拆分),nonlinear(非线性的)简答题:1、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政策的价值与区别:自由主义:是广泛利用政府来进行社会变革、尤其是确保更高水平的社会平等政策。
主张在较高层的政府里实行集权。
保守主义:反对利用政府来进行社会变革,不过也会允许政府采取行动来维持现状,或者推动他们赞同的利益。
赞同放权和权威。
2、多元主义的内容:多元主义的政府理论主张:权力的基础是群体。
多元化模型:(1)权力是决策过程中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个人属性。
(2)权力关系不一定会持久;相反,权力关系是因为某项决策而形成的。
决策一旦形成,关系便会消失,在制定下一项决策时,被一套不同的权力关系所取代。
(3)“精英”与“平民大众”之间,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区别。
教育政策分析的方法论

教育政策分析的方法論壹、教育政策分析的比較原理(袁振國,2001).教育政策分析的實質作法,就是在充分論證方案的基礎上,對各種備選方案進行比較與鑑別,從中選出最佳方案,因此,比較的思想是教育政策分析法的基本指導思想是。
.實施教育政策方案的比較,必須考慮兩個基本問題:1.比較的標準,亦即政策評估的準則;2.比較的方法,一般認為政策分析應包括定性的分析方法,如專家判斷法、腳本寫作法、運籌博奕法、德爾菲法等,以及定量的分析方法,如馬爾可夫預測法、貼現率法、排隊理論法、線性規劃法、數值分析法、決策樹法、成本-收益法等。
貳、教育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袁振國,2001).根據教育政策的特殊性,選擇介紹以下三種基本分析方法:一、司法式分析方法.20世紀70年代初期,由R.L.Wolf提出。
.司法式分析方法產生的原因,一方面由於教育決策者希望對一項複雜的政策方案能夠聽到兩種截然相反的解釋,以便使決策建立在更加可靠的基礎之上,並能夠反映出顯然對立的兩種觀點,於是借用法律領域中的訴訟程序和行政聽證的方法(作了些修改)。
另一方面,是出於分析的政治考慮,通過司法式分析程序,使得出的證據在形式上更加規範化,並且激發公眾參與教育政策制定的熱情,使其制定的教育政策更加民主化。
.司法式分析方法將現場深入調查的嚴格性與廣泛分析證據的公開展開結合在一起,常用在教育政策方案的預測中,並在相當多的形成性評估、政策的回顧與分析中得到應用。
.實施步驟:1.問題的提出(Issue Generation)。
2.問題的選擇(Issue Selection)。
3.辯論的準備(Preparation of Arguments)。
4.聽證討論會(Clarification Forum)。
.關鍵角色(Key Roles):1.調查小組(Investigative Teams)。
2.案件分析者(Case Analyst)。
3.案件提出者(Case Presente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政府失败及其表现 如同市场本身有缺陷、市场会失灵一样,政府同样有缺 陷,会失灵;市场解决不好的问题,政府未必能解决得好, 而且政府失灵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损害。与市场决策相比, 公共决策或公共选择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存在着种种困难、 障碍和制约性因素,使得政府难以制定并执行好的或合理的 公共政策,导致政府失败。政府失败的基本原因有: 1. 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公共政策追求目标的所 谓公共利益 2. 现有的各种公共决策体制及方式因其各自的缺陷而难 以达到最优化或理想的政策 3. 信息的不完全、公共决策议程的偏差、投票人的"近 视效应"、沉积成本、先例等对合理决策的制约 4. 政策执行上的障碍
3. 政策分析涉及的是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过 程 政策分析既是解决问题的艺术,也是提出问题的艺术。问题 发现本质上是一种概念和理论的活动,它所关心的主要是问题 的性质,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行动;问题的解决主要关心的是行 动过程的选择以及这种行动过程是否被恰当地执行,而不是问 题的性质。 4. 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而且也是规范的 政策分析不仅关心事实,而且也关心价值。说它是描述的, 是因为它同样追求对事实的说明或解释,即追求有关公共政策 的性质、原因和结果的知识;说它是规范的,是因为它重视价 值评价或分析,它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创造和批评有关公共政策 价值的知识主张或推荐行动的过程。
3. 各自的理论前提 纯粹的理性模式的特征是,以认同系统分析作为元理论, 以统计经验主义作为方法论和以价值的最大化作决策标准; 而非理性途径的特征是,以认同多元主义作为元理论,脉络 背景和案例分析作为方法论和以社会合理性(利益的整合)作 为决策标准。非理性的观点迅速在一般政治科学领域取得支
配地位,而理性传统在公共行政学领域更有活力。
3. 先导 到了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来临和经验研究的成长,政策研究 或政策相关知识的产生逐步变成一种相对自主的、由它自己的特 殊程序所指导的活动,并逐步建立在系统的经验数据的基础上。 进入20世纪,政策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即主要的 社会科学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及行政学的职业化,在 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期,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社会学、政治 学领域已经积累起相当丰富的政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二、政策科学运动
1. 拉斯韦尔的“政策方向” 拉斯韦尔被誉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创立者”。他在《政策科学》 中的“政策方向”一文,首次对政策的对象、性质和发展方向 做出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的基础。在拉斯韦尔看来,政策科 学具有以下六个基本特征: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理论构成政策 科学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指明了社会科学中的政策科学方向, 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美国的“政策科学运动”。
“政策分析”(Policy Analysis) 、“政策科学”(Policy Sciences) 和“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是几个经常用来表示政策研究领域 的术语;“政策科学”概念是美国政治科学家拉斯韦尔(Harold D ·Lasswell)首先提出的。“政策分析”一词则是美国经济学家 林德布洛姆(Charles E · Lindblom)首先使用的。
二、政策分析的学科性质 1. 政策分析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研究领域 作为一个应用性学科,政策分析不仅借助于社会科学及行为科 学尤其是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且也借助于 哲学,数学和系统分析及运筹学等的理论和方法。它的主要目的 不是对政策过程的精确的了解,而是要更好地操纵现实世界。 2. 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 政策分析主要是方法论的研究和应用。在这里方法论是指创造、 评估和交流政策相关知识的标准、规则和程序的体系。既要有定 量的方法,也要有定性的方法;既要有理性的方法,也必须有超理 性的方法,特别是必须依赖直觉、灵感和判断的创造思维活动。
2.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关于政治学的研究途径,托马斯· 戴伊在《理解公共政策》 这一论著中概括了八种模型或途径,即制度模型、过程模型、 集团模型、精英模型、渐进模型、对策模型、系统模型和理 性模型。安德森在《公共决策》一书中则将西方政策分析的 研究方法或观点归分为五种理论,即政治系统论、团体理论、 杰出人物(精英)理论、功能过程理论、制度化理论。
2. 经典定义
●奈格尔(Stuart S ·Nagel)和戴伊(Thomas Dye)的定义对政策分析 作了最广义的理解,将它等同于政策科学,他们的定义明显地反映 拉斯韦尔和德洛尔(Yehezke Dror)所提倡的政策科学传统; ●奎德(Edward S · Quade)和邓恩(William N · Dunn)等人对政策 分析作了次广义的理解,将政策分析看作一种应用性的(社会科学) 学科,强调使用科学研究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产生政策相关知识 或信息,其范围涉及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
导 论 政策分析的学科范式
本章要点:
●政策分析的学科性质 ●政策科学及政策分析的兴起 ●政策分析的多样化研究途径 ●中国政策分析学科的研究任务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败(政策分析的理论基础)
●政策分析的职业化发展 ●政策分析产生的必然性
●政策分析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政策分析的对象、性质和类型 一、什么是政策分析 1. 学科术语
§2. 政策分析的历史发展
一、 政策研究溯源 1. 渊源 政策研究源远流长,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样古老。当人类文明进 化到这样的阶段,即人类开始自觉地反思知识与行动的关系,追 求政策相关知识的时候,政策科学及政策分析就发端了。 2. 演化 中世纪的城市文明的分化和扩展产生了一种方便于专门知识发 展的职业化结构,政策相关知识及这种知识的产生者的角色在缓 慢地发生演化,封建统治者召集各种专家来提供公共领域的政策 建议,特别是那些统治者自己难以做出决策的领域。根据韦伯的 说法,这些领域主要是财政、战争和法律。
三、从政策科学到政策分析 1. 政策分析范式的出现 这导致了许多学者离开拉斯韦尔—德洛尔的传统,转而 提倡作为一个应用社会科学学科的独立的政策分析。其实, 如果这种朝着政策分析的新方向只是给政策科学传统加上对 检验备选方案的严格程序的话,那么,这种转变也可以看作 对已经确立起来的政策科学传统的一种一致的和潜在的有用 补充。 2. 理性途径与非理性途径之争 在20世纪50、60年代乃至整个70年代的政策科学运动中, 政策分析的成长最引人注目,尤其突出的是政策分析的途径 或方法的争论。按照一些西方学者的看法,这种争论是围绕 理性的途径与非理性的途径而展开的。理性途径即全面理性 模式,它以系统分析为缩影;非理性途径则是强调全面理性 的局限性或不可能性。这两种观点提供了当代政策分析不同 途径的鲜明对照,特别是它们构成政策分析的经验——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向和新多元主义方向的区别。
§ 4. 政策分析学科的建构 一、政策分析的研究途径 1.政策分析研究途径的多样化 政策分析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它可以有 不同的研究途径、方法或观点。首先,政策分析可以从不同 的社会科学学科的框架中来加以研究,在西方(美国)政策 分析的发展中,形成了几种较有影响的学科途径,即政治学 途径、经济学途径和社会心理学途径。 其次,可以从某些社会科学的理论、假设或模型出发来 研究公共政策及其过程,由此形成的研究途径更是多种多样。 研究途径、方法的不同,导致对公共政策的性质、原因和结 果以及公共决策系统及其运行做出不同的描述或解释,从而 形成不同的政策分析理论。
三、政策分析的三种基本类型 1. 未来的政策分析 也称为事前(pre hoc)分析或期待(anticipatory)分析。顾名思义, 这种分析是在政策发起和执行之前进行的,它要期待或预言政策 结果,产生和转变有关信息,目的主要是对备选方案的选择。 2. 回溯的政策分析 又称事后(post hoc )分析或描述的(descriptive)分析,它是在政 策执行后进行的,既可以表示对过去政策的历史分析,也可以表 示一项被执行的新政策的评估。 3. 整合的政策分析 未来的政策分析与回溯的政策分析常常被结合起来使用,这就 产生了第三种政策分析类型——整合的政策分析。它将实践者对 事前信息的产生和转变的关心与对事后信息的产生和转变的关心 结合起来。
(1)系统理论。这种途径是由大卫· 伊斯顿等人所提出的。 它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政策问题,将公共政策看作对周 围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的反应。或者说,将公共政策看作是政治 系统的输出。系统途径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 反映。 (2)过程理论。这种途径的要点是将政策看作一种政治行 为或政治行动,通过政治与政策的关系对政策的政治行为进行 阶段性或程序化研究,这是行为主义政治学观点在公共政策研 究上的反映。政策过程被视为是一系列的政治活动所构成。根 据政策过程的每一步骤的特点,对政策加以分析,从而发现政 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决策应当如何做出。
(3)团体理论。这种途径将公共政策看作利益集团之间相 互作用、相互斗争以及彼此协商、定约和妥协的产物。团体理论 是美国政治学的主导理论。它认为,利益团体的相互作用和争斗 是政治生活的主要行为,政治系统通过各种手段来处理各种利益 集团之间的关系;政策制定被视为一种处理来自各利益集团压力 的活动,政策则是这些利益团体之间的斗争、妥协的结果。 (4)精英理论。这是由戴伊和汤姆逊等人提出的一种途径。 公共政策研究的精英途径从政治学精英理论出发,认为政策反映 的是精英的偏好、价值观和利益,而不是群众的要求;政策的变 化或完善实际上是精英们的价值观变化的结果。因此,政策实际 上变成领袖的按自己的偏好作选择,而政府不过是执行领袖们做 出选择的机构;政策是自上而下由领袖提出并加以执行,而不是 自下而上产生于群众的要求。
三、政府失败与政策分析
政策分析通过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选择、执行分
析和效果评估及反馈等功能活动环节,来产生对政府的政策 制定与执行有用的知识或信息。政策分析有助于政府做出正 确、合理的决策,至少可以避免出现重大的决策失误,端正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方向。因此,政策分析是政府做
出合理决策,避免政策失败的一种十分有用的知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