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与北方公开课ppt课件
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位置与方向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知识关键 点
2、识别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方法:①用指南针识别;② 借助身边事物识别,只要知道东、南、西、北一个方向,其余七个方向 便可确认。 3、描述行走路线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先确定要抵达地方所处方向, 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标地,最终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
第8页
知识梳理
知识点1: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例 1:看图填空。
刚才我们说了四面,那知道八方指是哪八方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八个方向是哪八个。
第3页
教学新知
例1:请同学们想一想,学校多功效厅、餐厅分别在操场 什么方向?
【答案】餐厅在校园西北角,多功效厅 在校园东北角
第4页
教学新知
【解析】 正东和正北之间方向是东北方向,正东和正南之间方向是东南方向,正西 和正北之间方向是西北方向,正西和正南之间方向是西南方向。
小明家在学校东北方向200米处,请你用圆圈标出来;小冬家在学校西南 方向300米处,请用三角形把它标出来;小林家在西北方向300米处,请 你用正方形标出来。
第15页
课后习题
2.拓展提升。
下面是10路公交车一段行车路线。10路公交车从图书馆行至红兴路后,向 ( 东)北方向行驶到商场,再从商场向( )东方向抵达( 人民医)院,接着 从( 人民医)院向( 东)南行驶到涪江大桥,最终,从涪江大桥向( 东)北行 驶到人民公园。
4.1班
二 三 班
5.2班
6.3班
第13页
课堂练习
2.看图填空。
小狗要到小猴家去,它先从家里出发向( 南 )抵达小丛林,再向(西 )抵达小山, 再向(西北)抵达小树林,再向(西南)草地,再从草地向(西 )抵达小河,最 终再从小河向(西北)抵达小猴家。
《活动课_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导学案》

《活动课_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导学案《活动课_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别》导学案一、导入1. 讲师简要介绍今天的主题:“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别”,并引导学生思考南方和北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 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播放一段介绍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对两个地区有更直观的认识。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别。
2. 探讨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差别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地域差别的尊重和包容认识。
三、进修过程1. 导入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印象,并汇报讨论结果。
2. 知识讲解:介绍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别,引导学生了解两个地区的特点。
3. 案例分析:以南方和北方某个城市为例,比较两地的气候、饮食、建筑等方面的差别,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地域差别带来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差别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进行分享。
5.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扮演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居民,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感受两地的生活差别,增强对地域差别的理解和尊重。
6.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今天的进修内容,思考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差别是多样性的体现,应该怎样尊重和包容不同地域的文化。
四、教室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两地的文化特色。
2.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或观看纪录片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历史和人文地理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南方和北方地区的美食品尝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域的美食文化。
五、教室反馈1. 组织学生进行南方和北方地区的知识竞争,检验学生对地域差别的理解水平。
2. 让学生撰写感想或心得体会,分享自己对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认识和感受。
六、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整理今天进修的内容,写一份关于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差别的小结。
5.2.1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第1课时北方地区)-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件(湘教版)

历史文化名城,著名景 点有兵马俑、大雁塔、 秦始皇陵等。
鼓楼
北京
历史文化名城,著名景 点有故宫、长城、清东 陵、清西陵等。
天坛
洛阳、开封、天水等均为历史名城,旅游资源丰富
活动二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资料:在北方地区,为了让老百姓住 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房屋建筑应注
得温暖,一些城市通过对老旧楼房贴 意防寒、保暖。因而,实施“暖房子” 改造工程,意义重大,是一项民生工程。
保温层、改造供热管网、淘汰小锅炉、
推广节能门窗等“暖房子”改造工程, 让老旧楼房穿上新的“保暖衣”,冬 季室内温度普遍提高了3~5℃。
为什么说“暖房子”改造工程能推 动当地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北方地区实施“暖房子”改造工程, 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看,是否具有 重要意义?谈一谈你的看法。
可以提高煤炭燃烧效率,减少热量传输 过程中的损耗,显著地提高供热效率,减 少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推动当 地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春小麦 高粱
甜菜 马铃薯
长城以南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主要农作物:冬小麦、玉米、谷子等
在图中找出春小麦与冬小麦分布区。 冬小麦 棉花
荞麦
甘薯
农业生产特征 经济作物
大豆
甜菜
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经济作物。
农产品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棉花
花生
农业生产特征 水果
苹果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杏
葡萄
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水果作物。
花江、黑龙江
特征:有结冰期、凌汛,径流量
季节变化明显,含沙量大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自然地理环境 土壤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土壤类型。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5.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2课时 课件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

5.省区及其行政中心
南方地区的省区及其行政中心主要有包括云南省(昆明)、贵州省(贵阳)、四川省 (成都)、重庆市(重庆)、湖北省(武汉)、湖南省(长沙)、安徽省(合肥)、江西省 (南昌)、江苏省(南京)、浙江省(杭州)、上海市(上海)、福建省(福州)、广东省 (广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门)、台湾省(台北)、海南省(海口),甘肃省(兰州)、陕西省(西安)、河南省(郑 州)。
修建水坝可能 会影响所在流域 的生态环境。
梳理展示
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
比较 项目
地形
北方地区
以平原、高原为主
气候 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河流
流量小、汛期短
植被 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分界线
秦 岭
淮 河 一 线
南方地区
复杂多样,西部高原、盆 地,东部平原、丘陵等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流量大、汛期长
房顶坡度大、墙体高 游泳、赛龙舟
课堂检测
1.外地人到南方地区,让他品尝南方特色水果,最可能是(A )
A. 柑桔、香蕉、荔枝 B. 苹果、杏、梨、桃等 C. 西瓜、葡萄、石榴等 D. 无花果、哈密瓜、榴莲等
2.小云和她的同学寒假期间到我国不同地区观光旅游,下面的照片,
你认为不是在南方地区拍摄的是( B )
3、全国最大作物产地: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 淡水鱼等水产品和热带作物产区
开阔视野
南方地区水果
开阔视野
南方经济作物
慧眼视图
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阅读地图和材料)
矿产资源:
有色金属 矿产资源相当丰富, 云南东川和江西德兴的 铜 ;
广西平果的铝土 , 江西大余的 钨 , 贵州铜仁的 汞 ,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课件公开课教学课件

南方地区
1.运用地图,正确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图和文字等资料,归纳南方地区的自然 环境(地形、气候、土壤)特征。 3.举例说明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农业、农 作物)、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精彩 展 示
位置
1、青藏高原、秦岭、淮河、东海、南海
2、指图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
合作 议 惑
从地形影响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1、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温暖,为什么? 四川盆地北面高山(秦岭、大巴山)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潮 2、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能受到影响 ,为什么? 西双版纳北部的高山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潮。
西双版纳
广州
西双版纳
广 州
寒潮路径
自主 思 考 1、说出秦岭淮河南北的气温(一月)、降水地理差异。 2、找出南方地区所属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温度带:亚热带、热带 干湿地区:湿润区
粮食作物 水稻
喜高温喜湿
水田农业区
自主 思 考
找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巫山、雪峰山、武夷山脉、台湾山脉、南岭、横断山脉、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在地图上标出。
填图竞赛
地形区:A、B、C、D 、 E 山脉:F、G、H、I
F A C I B D
E H
G
高原
盆地 丘陵 平原
自主 思 考 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暖湿润。
精彩 展 示 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成为水田农业 水 区的条件 ? 田 1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 农 2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 业 集中连片 区
【公开课课件】6.1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共32张PPT)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秦岭—淮河线 南北两侧的地
理差异
秦岭-淮河以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秦岭-淮河以北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水田
旱地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
柑
橘
苹果
秦
秦
岭
岭
淮
淮
河
河
以 南
茶叶
柿子
以 北
油桐
暖温带、中温带 <400毫米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草原、荒漠
高寒气候 高寒植被
本节知识小结
秦岭-淮河线
我
国 四
1.秦岭、淮河的概况
大
2.秦岭—淮河线的地理位置
地 理
3.秦岭—淮河线南北的地理差异
区
域
的
四大地理区域:
划
分
1.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
2.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比较
课堂练 习
WPS
1.考考你:下列几幅图各是哪个地区的景观?
WPS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看一看:是怎么划分的呢?
西北地区
C
青藏地区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A
观察:中国400毫米年 等降水量与北方地区、西 北地区分界线的关系。
A
观察:界线A与右图中哪条界线有相似性?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夏季风
B
观察:
0 界线B大致与1月
℃
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大
致与 800 毫米等降水
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ppt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教育体系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例如,南方和北方的文化传统和教育方式就有很大的不 同。
中国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
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中国地形地貌、气候和水资源的多样性是导致地理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这些自然条件在 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的活动和分布。
历史与文化因素
中国历史悠久,各地区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这些文化因素对 地理差异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
中国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是导致地理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经 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具有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发展条件,从而吸引了更多的人口和资 源。
02
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01
02
03
气候特点
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 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炎热多雨。
气候差异
中国气候多样,从北到南、从东到西 ,有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 多种气候类型。这使得各地的生物和 农业活动都有所不同。
中国的人文地理差异
人口分布与民族多样性
中国人口众多,且分布不均。各民族在历史、文化、语言 、风俗等方面都有其独特性,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景观。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在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 较为发达,而西部内陆地区相对滞后。这种差异影响了各 地的城市化进程和生活水平。
南方地区工业发达,以轻工业、制造业为主,如纺织、电子、机 械等。
交通网络
南方地区的交通网络发达,有京沪、沪昆等高速公路和铁路干线贯 穿全境,还有密集的航空和水运网络。
对外开放
南方地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许多经济特区和开发区都设 立在此,如深圳、珠海、汕头等。
【公开课课件】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4.1.2全球环境问题 课件共50张PPT)

政府和社会 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 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 ; 采用新能源)
②保护植被、植树造林 ③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等 ④发展温室气体固化技 术
现在的我们 ①选择自行车或公交 车出行 ②减少电器、燃气的 使用,节约能源 ③尽量不使用一次性 塑料、木材制品 ④垃圾分类 ⑤保护植物、积极参 与植树活动
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北方的华北、东北也有部分酸 分布
雨分布区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比较
①地形平坦,风力强 ①工业发达,燃煤多;②多丘陵、盆地、
劲,易于酸性气体扩 谷地,风速小于北方,不利于酸性气体扩
散;②降水较少;③ 散;③降水多;④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灰
土壤呈碱性,大气中 尘颗粒和雨水中形成的酸缺少足够的中和;
– 增加皮肤癌、损害眼睛、削弱免疫力。
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农产品减产品质下降、渔业减产、破坏森林。
③温室效应 氟氯烃为温室气体
臭氧层空洞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还会破坏地球生 态平衡。臭氧层的减薄也会使动物产生白内障。在南 美洲的南端已经发现许多全盲或接近全盲的动物,例 如兔子、羊、牧羊犬等,在河里能捕到盲鱼,野生鸟 类会自己飞到居民院内或房屋内,成为主人饭桌上的 美味佳肴。野生动物没有自我保护能力且又常在野外, 视力不仅易于丧失,而且丧失的结果意味着丧失生存 能力。强烈的紫外线还会使农作物和植物受到损害。 通过对300种农作物和其他植物的温室实验证实,其 中65%的作物对紫外线敏感,尤以豆类、甜瓜、芥菜、 白菜、土豆、西红柿和甜菜最为敏感。因为紫外线增 加,它们的产量和质量都会下降。
大气污染与酸雨 空中死神
北京大气污染可吸入颗粒物 里有23.3%都来自汽车尾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1)辽中南工业区
----重工业基地
A有利条件:
位置优越; 资源丰富(煤.石油.铁.森林资源); 交通便利; 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 更新设备和提高产品质量;
B调 产水不整 业资工 和利源业 高条结科短件构技缺:,工,发业工展;业第三 适产当品限老制耗化能,大环和境本污地缺 乏 加染原 大严料 环重资 境源整的治工力业度发,展改;善
中国分区地理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1
学习目标
❖ (1)南北方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地形等自 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 (2)北方地区的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 (3)南方有色金属工业和轻纺工业 ❖ (4)南北方的主要交通线和城市 ❖ (5)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2
思 考
冬小麦、棉花、花生
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玉 米、高粱、甜菜
水土流失、旱涝灾害、 春旱、夏涝、盐碱、风 黑土流失、热量不
水源短缺等
沙等
足、低温冻害等
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温带水果
农耕区畜牧业
渔业
环渤海养殖带
5
评价北方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①有利 地形: 平原平坦广阔
武汉
芝加哥、匹兹堡
C: 十堰
底特律
24
课后作业 ❖ 列表对比南北方的人文地理特征
25
26
土壤: 土层深厚;东北有肥沃的黑土; 华北平原土壤土质疏松
②不利
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 华北地区:
华北平原:旱涝、盐碱、风沙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6
课后思考1 评价华北平原棉花生长自然条件:
有利: 气候: 地形: 土壤:
不利:
7
2.稠密的铁路网
满洲里
绥芬河
8
3.两大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
19
思考:秦岭——淮河一线还有何地理意义?
气温方面:一月0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河流有无冰期的分界线 降水方面: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的分界线 植被方面: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小麦、玉米等杂粮与水稻的分界线 水系方面: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运输方式:公路、铁路与公路、铁路、水运的分界线
人
现代—暖气;黄土高原—窑洞
民 的
交通:传统—骡马;现代—铁路、公路
生 活
娱乐项目:溜冰、滑雪
北方民居屋顶坡度
小,甚至没有坡度,房
檐开较窗北短,方, 比旱墙 较地体 封厚 闭,单面
小麦 花生
北面 12
1、农业
种植业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东南丘陵
土地景观
水稻土
紫色土
红壤
耕地类型 耕作制度
以水田为主 一年两熟至一年三熟
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
14
课后思考2
如何评价南方农业生产条件:
❖ 有利条件: ❖ 不利条件:
15
2.交通
❖ 长江沿岸工业地 带
——沪宁杭工业基 地
❖ 南方南部外向型 工业地带
——珠江三角洲工 业基地
16
3.工业
1
1.工业中心:
2.特点:
3.发展条件:
水陆空交通方便, 工业基础雄厚, 市场广,科技发达, 统一电网 但能源、矿产缺乏
和发优展化方环向境:。
10
(2)京津唐工业区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A有利条件: 位置优越; 资源丰富(煤.石油.铁.海盐)
交通便利;统一电网
有科技、人才优势 历史悠久,基础雄厚; 农业基础好
B不利条件: 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
11
4、 食品:面食为主北方以陆路运输为主
北 方
房屋:注意防寒、保暖;传统—火炕;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哪一线?
区
西北 青藏地区
区地地方北秦岭——淮河一线南方地区
3
三、人文地理特征 1、农业 2、交通 3、工业 4、生活
4
1、农业 种植业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
土地景观 耕地类型 熟制 农作物 主要问题
林业
畜牧业
黄土地
黄土地 旱地
黑土地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冬小麦、谷子
17
8 7
2
5
1.工业中心:
2.特点:
3.发展条件:
9
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
,多侨乡便于引进外资
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6
A
水陆空交通方便, 农业基础好;市场广,
科技发达;劳动力资源
丰富;
但能源、矿产缺乏
18
4.南方人们的生活 食—— 大米为主食 住—— 注重通风散热,竹楼、高脚楼 行—— 水陆运输发达 玩—— 游泳、龙舟竞赛。
主要农作物
林业
水稻、油菜、棉花、甘蔗。 热带、亚热带经济林木和水果
畜牧业
农耕区畜牧业
渔业
水产业发达
13
东南丘陵---利用和改造红壤的方法
❖ 有机质少——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的有机物; 呈酸性——补充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程度; 粘性——增施沙子,降低粘度
❖ 种植适宜在红壤中生成的茶树、油茶、杉木和马尾 松等经济林木;
20
21
22
23
湖泊名称 气候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矿产资源 主要工业部门 水陆交通枢纽 钢铁工业中心
汽车工业中心
长江中游地区 五大湖地区
A: 鄱阳湖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稻种植业
铁、铜、锑 钢铁、汽车、纺织 B: 武汉
A′: 苏必利尔湖 温带大陆性气候
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煤、铁
钢铁、汽车 B′: 芝加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