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_某地区地块的拓扑关系建立_实验报告
ArcGIS_某地区地块的拓扑关系建立_实验报告

《Arcgis 某地区地块的拓扑关系建立》实验报告学期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任课教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空间信息与测绘工程系1.实验背景拓扑关系对于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拓扑关系经常应用于地块查询、土地利用类型更新等。
2.实验目的通过练习,掌握创建拓扑关系的具体操作流程,包括拓扑创建、拓扑错误检测、拓扑错误修改、拓扑编辑等基本操作。
3.实验要求在Topology数据集中导入两个Shapefile,建立该要素数据集拓扑关系、进行拓扑检验、修改拓扑错误,并进行拓扑编辑。
4.实验数据Blocks.shp、Parcels.shp,分别为某地区的总体规划和细节规划的地块矢量数据。
5.实验操作(1)建立个人地理数据库(2)新建要素数据集(3)向要素数据集导入数据(4)添加子类型(5)新建拓扑(6)添加规则(7)在ArcMap中显示拓扑错误的地方(8)修改拓扑错误修改后:(9)拓扑编辑共享结点的移动共享边的变形6.实验体会本次实验主要是练习某地区地块的拓扑关系建立的过程,在练习过程中,有几点体会。
一,要修改地理数据库的名称,可以直接在建好的地理数据库上双击原名称,当名称变成可编辑状态时,即可输入要命名的名字;二,通过import 选择要与之具有相同坐标系统的数据集时要注意,有投影坐标一定有地理坐标,有地理坐标一定没有投影坐标,先有地理坐标,再有投影坐标;三,拓扑编辑时,单击画一条草图线与选边两次相交,共享边就会发生变形,此处画的草线一定要和所选边相交,若不相交,则编辑失败。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软件版本的不同,还遇到的其它问题,通过思考也都一一解决,学习就应该在思考中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
ArcGis在拓扑关系的修改、编辑等应用上非常方便。
MapGIS拓扑区生成及处理实验报告

MapGIS拓扑区生成及处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基本了解MapGis6.7软件的简单操作步骤;
2.学会矢量化过程中的线的画法;
3.基本描绘出“某地区街道与建筑图”这幅光栅数据图中的线性数据
二.实验过程
1.首先打开点文件, 再在“G工作区”选择“A添加文件”, 再选择“添加线文件L”。
2.生产图如下:
3.在“T其它”中选择“清除坐标及自相交”的“清除重叠坐标及自相交”。
并对错误类型进行修改。
4.在“T其它”中选择“清除微短线”。
对错误类型进行逐一处理。
5.在“T其它”中选择“拓扑错误检查”的“线拓扑错误检查”。
然后逐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线上移点”或“删除线”等操作进行修改。
6.在“T其它”中选择“自动剪断线”。
7.对点文件, 线文件进行保存。
8.在“T其它”中选择“线转弧段”
9.打开“区文件”, 在“T其它”中选择“拓扑重建”。
10.在“G工作区”中选择“A添加文件”的“添加点文件”。
三. 实验结果
1.处理了矢量化实验遗留的矢量化数据;
2.通过线转弧段造区得到了相应的拓扑区数据, 如下图:
以上即完成操作。
arcmap实习报告4篇

arcmap实习报告4篇arcmap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熟悉GIS软件——ArcGIS的体这种系结构,掌握ArcMap用于地图数据的编辑、显示、查询和分析等功能,了解ArcCatalog对数据的管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GIS软件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2、掌握地图扫描矢量化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并通过图像配准,进一步理解坐标变换的原理与方法。
3、掌握利用ArcMap对数据的获取及存储,熟悉ArcMap的空间查询、叠加、缓冲区分析等常用的地图分析功能,能有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掌握地图渲染方法及制图输出。
5、根据野外采集的离散点数据集,建立DEM,并进行三维可视化,了解虚拟现实的构建过程。
二、实习任务(1)完成给定区域的地图矢量化,建立数据库。
数据共分10层,分别为:高程点(点:高程)、电力线(点)、散坟(点)、桥(点)、道路(线:类别)、陡坎(线)、地类线(多边形:类别)、地类界(多边形:类别)、村组界(多边形:村名)、池塘(多边形)、建筑物(多边形:类别、拆迁指标)等注:地类分为:农用地(耕地、园地、其它)、建设用地(庄台、道路)、未利用土地。
如图上绿色线所示。
(2)统计图幅内,各类用地面积,各村组内各类用地面积所占的比例。
(3)进行地图编制,制作专题地图并进行渲染输出。
(4)以卫星遥感影像地图为纹理,建立研究区域的三维可视化地图,并以楼层为高度构建虚拟村组。
三、实习内容(附实习具体操作步骤)1、shp文件的创建2、图像配准及矢量化3、空间查询4、缓冲区分析5、地图渲染6、制图输出7、构建TIN8、在TIN的基础上,粘贴卫星遥感影像地图,建立三维可视化地图。
四、实习时间.1.6——.1.17五、实习地点及时间安排实习地点:2#实验楼第2层图像信息处理机房实习时间:上午(1~4节课)、下午(5~8节课)六、实习要求(1)纪律要求按时参加各项实习工作,请病假要有医生证明,一般不批准请事假的情况。
ArcGIS拓扑关系的建立

Thank You!
行拓扑关系的建立,则先 建立地理数据库,因为 shapefile数据不能存储拓 扑关系。(注意使用同一 个空间参考) 使用ArcCatalog工具 首先创建一个要素集,然 后要创建要素类或将其它 数据作为要素类导入到该 要素集下。
创建要素集
• •
建立拓扑关系的过程
创建拓扑
设置聚类误差
设置拓扑等级
建立st not overlap,在同一层要素类中(同一层之间的关 •
系),线与线不能相互重叠,修正的办法是将不需要的线段截断,再 删除。 规则二:Must not intersect,同一层要素中,线与线不能重叠和相交 (同一层之间的关系)。修正方法:重合处合并,相交处打断。 规则三:Must be covered by feature class of,同一层中某个要素类 中的线段必须被另一要素类中的线段覆盖(同一层之间的关系)。修 正方法:将错误线段删除,再重新输入正确的。 规则四:Must not overlap with,两个线要素类中的线段不能重叠。 (不同图层中线对线的关系) 规则五:Must be covered by boundary of,线要素必须被多边形要素 的边界覆盖(线与多边形之间的拓扑关系)。修正方法:删除错误的 线,或编辑多边形。 规则六:Must not have dangles,不允许线要素有悬结点,即每一条 线段的端点都不能孤立,必须和本要素中其他要素或和自身相接触 (同一线层之间的拓扑关系)。修正方法:将有悬点的线段延伸到其 他要素上,或者将长出的部分截断后删除。
•
• •
查找拓扑错误
• 在arcmap中打开由拓扑规则产生的文件,
利用topolopy工具条中错误记录信息进行修 改
ArcGIS实验操作(十)---拓扑关系建立及检查

ArcGIS实验操作(十)拓扑关系建立及检查数据:在data/Ex10/文件下Clip1.shp为等高线数据,但是无投影信息要求:在Topology数据集汇总导入clip1,进行投影变换,建立该要素数据集的拓扑关系,进行拓扑拓扑检验,修改拓扑错误,并进行拓扑编辑。
操作步骤:1.在ArcMap打开地图数据:2.选择投影系统参数(Beijing_1954_3_Degree_GK_CM_117E):3.导出数据:4.重新打开ARCMAP窗口,导入clip数据:5.打开ArcCatalog,创建Geodatabase:可根据需要对新建的Geodatabase重新命名:框,创建要素数据集:新建Feature Dataset,命名为gaocheng:点击edit,并点击import,选择clip数据,进行投影转换:6.右击已新建的gaocheng,向数据集中导入数据:7.右击新建的要素数据集gaocheng,创建拓扑:点击“add rule”设置拓扑规则:根据自己实际需要,添加拓扑检查规则:本操作由于演示需要仅添加两个常用规则:选择“是”,进行拓扑检验;拓扑检查完毕,创建的拓扑出现在Catalog树中:8.打开地图窗口,查看拓扑错误:打开topology工具条:使gaochengtp图层处于可编辑状态,可发现topology工具条处于可用状态。
点击,单击:1)修改自相交错误:点击edit tool,并在出现拓扑错误的线上双击:选择出错的节点,右击,选择delete vetex:将鼠标在地图视图窗口任一位置单击,可发现错误的节点已被删除:同上,修改其他错误的节点或线:单击按钮,可以在当前可见图面进行拓扑检验;或者单击单击,在图面的指定区域进行拓扑检验;或单击可以在整个区域进行拓扑检验。
2)修改线与线重叠的错误:同上修改错误,并点击检查拓扑错误是否已经修改,修改后如下:10.检查并修改完拓扑错误,保存或导出数据。
GIS实验第二回_拓扑关系建立和地理坐标导入

第二回 拓扑关系建立 地理坐标导入
一、拓扑关系建立
基本原理: 建立拓扑关系就是将原本无拓扑关系的Polyline图 层,转变为有拓扑关系的Polygon图层,将杂乱的 “线”织成“网”。
基本步骤: a.下载并解压缩已经完成的shapefile打包文件 b.转shapefile为coverage c.对coverage进行clean操作
注意点: 1.Coverage文件名长度不能超过13个字符 2.Clean操作时,Fuzzy值需要根据情况进行 调整。通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况,采用默认值。 3.如果发现Clean操作后,出现了区域的丢失, 那是因为前一次实验不够细致,导致线段接 头部分未闭合,需重新修改完善。
补充: Dangle 定义了出头弧段(overshots)的最 小长度,长度小于等于该值的弧段将被删除。 缺省的悬挂弧长度容限为0,所有悬挂的弧 都将被保留 Fuzzy 定义了小于坐标容限值的两个坐标点之 间的最小距离值,它是数据库的分辨率,对 弧的结点和中间点起作用
基本步骤
b.根据你所数字化的区县,在上海城建坐标图(Chenjian.shp)中挑选 该区县边界上的4个点,记录其坐标,作为Destination坐标。
注意: 1.从Chenjian.shp中选取的点具有真实的地理坐标 2.选取的点需要比较显著,通常在尖角上,方便记忆,并且尽量做到均 匀分散 3.记录的时候需要记住顺序,图层要放大,以减小误差 4.可以用Identify按钮来帮助记录坐标
二、导入地理坐标
基本原理: 分别在具有真实地理坐标的地图和你数字化的地图中,找到相对 应的点,将它们配对,并进行Spacial adjustment。
基本步骤: a. 将建立好拓扑关系的Coverage中的Polygon转换成shapefile
GIS拓扑关系编程报告

编程报告编程名称:拓扑生成班级:测绘学院学号:姓名:一.题目:根据结点_弧表,和弧_结点表,求出多边形_弧表,和弧面表。
如图所示:二.程序设计1.流程图2.拓扑生成算法算法步骤:(1)得到第一条弧段A,并设置为当前弧段;(2)判断PL(A)和PR(A)是否为空。
如果都非空,转到第一步,当所有弧段处理完毕后,算法结束;(3)如果左多边形为空,则创建一个新的多边形P,多边形的第一条弧段为当前弧段,并设置PL(A)=P,设置搜寻起始节点为N0=Ns(A),搜寻当前节点为NC=NE(A)。
如果右多边形为空,则创建一个新的多边形P,多边形的第一条弧段为当前弧段,并设置PR(A)=P,设置搜寻起始节点N0=NE(A),搜寻当前节点NC=NS(A)。
(4)判断N0和NC是否相等,如果是,则多边形所有弧段都已经找到,转到第一步。
(5)检查与当前节点相连接的、已经排列好的弧段序列,将当前弧段的下一条弧段A'作为多边形的第二条弧段。
(6)如果NC=NS(A '),设置PL(A ')=P,令NC=NE(A');如果NC= NE(A'),设置PR(A ')=P,令NC=NS(A'),转到第四步。
三.主要代码1.文件读取void CTuopuDlg::GetherData()//读取文件{UpdateData();int i;ifstream if1(m_sPathName1);point=new Point[4];for(i=0;i<4;i++){if1>>point[i].p>>point[i].po1>>point[i].po2>>point[i].po3;}ifstream if2(m_sPathName2);arc=new arArc[6];for(i=0;i<6;i++){if2>>arc[i].a>>arc[i].Ns>>arc[i].Ne;arc[i].Pl=arc[i].Pr=0;}}2.拓扑生成void CTuopuDlg::OnButtonRun(){//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UpdateData();GetherData();int i,j,Sc,S;CString datas1[1],datas2[1];CString str;char No[20];char Nc[20];stp=new structp[6];int num=0;for(S=1;S<=6;S++){Sc=S;if(arc[Sc-1].Pl!=0&&arc[Sc-1].Pr!=0) continue;if(arc[Sc-1].Pl==0){num++;stp[S-1].arP.RemoveAll();stp[S-1].arP.Add(Sc);arc[Sc-1].Pl=num;strcpy(No,arc[Sc-1].Ns);strcpy(Nc,arc[Sc-1].Ne);step1:if(!strcmp(No,Nc)) continue;else{i=0;while(i<4){if(!strcmp(Nc,point[i].p)){if(Sc==point[i].po3) Sc=point[i].po1;else if (Sc==point[i].po1) Sc=point[i].po2;else Sc=point[i].po3;i=4;}i++;}stp[S-1].arP.Add(Sc);i=0;if(!strcmp(Nc,arc[Sc-1].Ns)){arc[Sc-1].Pl=num;strcpy(Nc,arc[Sc-1].Ne);i=1;} if(i==0&&(!strcmp(Nc,arc[Sc-1].Ne))) {arc[Sc-1].Pr=num;strcpy(Nc,arc[Sc-1].Ns);}goto step1;}}else{if(arc[Sc-1].Pr==0){num++;stp[S-1].arP.RemoveAll();stp[S-1].arP.Add(Sc);arc[Sc-1].Pr=num;strcpy(No,arc[Sc-1].Ne);strcpy(Nc,arc[Sc-1].Ns);step2:if(!strcmp(No,Nc)){continue;}else{i=0;while(i<4){if(!strcmp(Nc,point[i].p)){if(Sc==point[i].po3) Sc=point[i].po1;else if (Sc==point[i].po1) Sc=point[i].po2;else Sc=point[i].po3;i=4;}i++;}stp[S-1].arP.Add(Sc);i=0;if(!strcmp(Nc,arc[Sc-1].Ns)){arc[Sc-1].Pl=num;strcpy(Nc,arc[Sc-1].Ne);i=1;} if(i==0&&(!strcmp(Nc,arc[Sc-1].Ne))){arc[Sc-1].Pr=num;strcpy(Nc,arc[Sc-1].Ns);}goto step2;}}}}stp[0].num=num;MessageBox("运算完毕,请输出文件!");}3.文件输出void CTuopuDlg::OnPutout(){//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int i,j;CString savePath;char szFilters[]="Data Files (*.txt)|*.txt|All Files(*.*)|*.*||";CFileDialog dlgFileSave(FALSE,0,0, //参数给为false即为save as OFN_FILEMUSTEXIST | OFN_PATHMUSTEXIST, (CString)szFilters, this);if(IDOK==dlgFileSave.DoModal()){savePath = dlgFileSave.GetPathName()+".txt";//路径加文件名再加后缀UpdateData(FALSE);fstream outfile;outfile.open(savePath,ios::out|ios::app);outfile<<"----------面_弧拓扑------------"<<endl;outfile<<"面弧数弧号"<<endl;for(i=0;i<stp[0].num;i++){int size=stp[i].arP.GetSize();outfile<<" "<<i+1<<" "<<size;for(j=0;j<size;j++) {outfile<<" "<<stp[i].arP.GetAt(j);}outfile<<endl;}outfile<<endl;outfile<<"----------弧_多边形拓扑--------"<<endl;outfile<<"弧段左右"<<endl;for(i=0;i<6;i++){outfile<<i+1<<" "<<arc[i].Pl<<" "<<arc[i].Pr<<endl;} }UpdateData(false);}四.结果1,界面2.文件输出。
ArcGIS拓扑关系建立

目前ESRI 提供的数据存储方式中,Coverage和GeoDatabase能够建立拓扑,Shape格式的数据不能建立拓扑拓扑<Topology)是在同一个要素集<FeatureDataset)下的要素类<Feature Class)之间的拓扑关系的集合。
所以要参与一个拓扑的所有要素类,必须在同一个要素集内<也就是具有同一的空间参考),这样进行的拓扑检查才是精确的。
一个要素集可以有多个拓扑,但每个要素类最多只能参与一个拓扑,一个拓扑中可以定义多个规则。
进行拓扑分析的过程:一、建立拓扑<添加拓扑规则);二、验证拓扑;三、编辑过程中保证拓扑的正确;四、查询系统中存在的拓扑;ArcGIS 拓扑由拓扑名称<Name),拓扑容差<Tolerance)、级别<Rank)、要素类<Featureclass)、拓扑规则<Rule)组成。
b5E2RGbCAP在ArcGIS里面操作步骤:1.在ArcCatalog里面建立GeoDatabase数据库test.gdb.2.在test里面建立要素数据集railways,按照向导提示步骤来做。
3.向数据集railways导入数据railways4.右击新建的要素数据集railways,建立拓扑设置拓扑级别:在拓扑验证的过程中,有自动捕捉的过程,要素会移动。
在ArcGIS 拓扑关系中每一个要素类是根据 Rank 值的大小来控制移动程度的。
Rank 等级越高的要素移动程度越小。
ArcGIS 10.2提供的Rank范围在<1-50),Rank 值等于1 的为最高等级。
p1EanqFDPw设置拓扑规则:定义地理数据库中一个给定要素内两个或不同要素类之间所许可的要素关系指令。
通俗称 ArcGIS 定义了不同图形类型要素的空间关系。
拓扑规则可以定义在要素类的不同要素之间,也可以定义在两个或多个要素类之间。
DXDiTa9E3d检查拓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cgis 某地区地块的拓扑关系建立》
实验报告
学期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空间信息与测绘工程系
1.实验背景
拓扑关系对于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拓扑关系经常应用于地块查询、土地利用类型更新等。
2.实验目的
通过练习,掌握创建拓扑关系的具体操作流程,包括拓扑创建、拓扑错误检测、拓扑错误修改、拓扑编辑等基本操作。
3.实验要求
在Topology数据集中导入两个Shapefile,建立该要素数据集拓扑关系、进行拓扑检验、修改拓扑错误,并进行拓扑编辑。
4.实验数据
Blocks.shp、Parcels.shp,分别为某地区的总体规划和细节规划的地块矢量数据。
5.实验操作
(1)建立个人地理数据库
(2)新建要素数据集
(3)向要素数据集导入数据(4)添加子类型
(5)新建拓扑
(6)添加规则
(7)在ArcMap中显示拓扑错误的地方(8)修改拓扑错误
修改后:
(9)拓扑编辑
共享结点的移动
共享边的变形
6.实验体会
本次实验主要是练习某地区地块的拓扑关系建立的过程,在练习过程中,有几点体会。
一,要修改地理数据库的名称,可以直接在建好的地理数据库上双击原名称,当名称变成可编辑状态时,即可输入要命名的名字;二,通过import 选择要与之具有相同坐标系统的数据集时要注意,有投影坐标一定有地理坐标,有地理坐标一定没有投影坐标,先有地理坐标,再有投影坐标;三,拓扑编辑时,单击画一条草图线与选边两次相交,共享边就会发生变形,此处画的草线一定要和所选边相交,若不相交,则编辑失败。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软件版本的不同,还遇到的其它问题,通过思考也都一一解决,学习就应该在思考中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
ArcGis在拓扑关系的修改、编辑等应用上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