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试卷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专著是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学过程》D.《轮教学过程最优化》【答案】C。

解析强调发现学习人物是布旨纳,其著作是《教育过程》。

2.如果让六个月婴儿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

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

这说明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D.遗传素质决定人发展的最终结果【答案】A。

3.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素质教育理论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C.创新教育理论D.生活教育理论【答案】B。

4.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待原有的专为自从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

这种学制属于A.双轨学制B.单轨学制C.中间型学制D.分支型学制【答案】A。

解析:英国典型学制类型是双轨制。

5.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

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特性?A.生产性B.永恒性C.相对独立性D.工具性【答案】C.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D.初中—年级至高中【答案】B。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

7.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答案】D。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下列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D、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2、关于“能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B、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C、能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物理过程D、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3、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力就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核心概念,这主要体现了物理学中的哪种观点?A、落体定律B、惯性定律C、牛顿第二定律D、能量守恒定律4、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时,下列哪一个知识点是解决电路分析问题的基础?A、电场强度B、欧姆定律C、光的折射定律D、牛顿运动定律5、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关于牛顿第三定律,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以作用在不同性质的物体上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但不一定同时消失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不一定在同一平面内6、在高中物理课堂上讲解“光的折射”时,以下哪种实验最能直观展示光的折射现象?A、将一束光垂直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平面部分B、将一束光斜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平面部分C、将一束光垂直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弧面部分D、将一束光斜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弧面部分7、在一个完全弹性碰撞过程中,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小球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碰撞前的速度分别是(v1)和(v2),碰撞后速度分别变为(v′1)和(v′2)。

若(m1=m2)且(v1=−v2),则碰撞后的速度关系为:•A)(v′1=v1),(v′2=v2)•B)(v′1=v2),(v′2=v1)•C)(v′1=−v2),(v′2=−v1)•D)(v′1=−v1),(v′2=−v2)8、对于一个理想变压器,如果初级线圈匝数(N1)为1000匝,次级线圈匝数(N2)为500匝,当初级电压(V1)为220伏特时,次级电压(V2)是多少?•A) 110伏特•B) 220伏特•C) 440伏特•D) 550伏特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简述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探究能力。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预测试卷二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预测试卷二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预测试卷二[单选题]1.如图所示为某一皮(江南博哥)带传动装置。

主动轮的半径为r1,从动轮的半径为r2。

已知主动轮做顺时针转动,转速为n,转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动轮做顺时针转动B.从动轮做逆时针转动C.从动轮的转速为D.从动轮的转速为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加长]根据传动装置的特点可知:从动轮应做逆时针转动,故选项B 正确,皮带轮边缘上各点线速度大小相等即:r1·2πn=r2·2πn',所以从动轮的转速为:,选项C.D均不正确。

[单选题]2.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中,有不计重力的甲.乙两个带电粒子.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和轨迹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粒子所带电荷种类不同B.若甲.乙两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则甲粒子所带电荷量较大C.若甲.乙两粒子所带电荷量及运动的速率均相等,则甲粒子的质量较大D.该磁场方向一定是垂直纸面向里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由图知,两粒子均沿逆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两粒子均带正电;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两粒子均带负电。

故甲.乙两粒子所带电荷种类相同,磁场方向可能垂直纸面[单选题]3.下列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和内能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C.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

水的内能不断增加D.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A项错误。

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压力.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B项错误。

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热量,水的内能不断增加,C项正确。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故物体内能的增加不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还有可能是外界对其做功,D项错误。

2016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016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016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简答题 3. 案例分析题 4. 教学设计题单项选择题1.图1所示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声音的特性”一节的实验示意图。

实验时,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可用于演示()。

A.响度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B.音调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C.音品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D.音色与物体振动振幅的关系正确答案:B解析:齿轮转速相同,而齿数不同,则说明相同时间内打击纸片次数不同,齿数越多,打击次数越多,则纸片振动频率就会越大,而频率影响的是声音的音调,频率越大则音调越高。

频率越小则音调越低。

2.图2所示为学校实验室常见的三孔插座和三角插头。

按照规范,插孔①、②和③分别连接()。

A.地线、零线和火线B.地线、火线和零线C.零线、火线和地线D.零线、地线和火线正确答案:B解析:三孔插座三个孔的接线特点是左零右火上接地,即左零线(N)右火线(L)上接地。

3.一物体从某一高度以v0的速率水平抛出,已知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t,那么它运动的时间是()。

A.B.C.D.正确答案:C解析:由题目可知,物体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可知,水平速度不变,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vt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可以分解为v0、vy,则vt=[*],因为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故vy=gt,联立方程可得t=[*]。

4.比赛中运动员将铅球沿斜上方投掷出去,铅球离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动能Ek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最接近的是()。

A.B.C.D.正确答案:A解析:铅球斜抛之后,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达到最高点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所以动能先减小,后增大,由于铅球水平方向具有速度,故其动能不会减小为零。

5.某单摆做小角度摆动,其振动图像如图3所示,则关于摆球的速率v和悬线对摆球的拉力F说法正确的是()。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36_真题-无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36_真题-无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36(总分34,考试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1.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右侧气体内有一电热丝,气缸壁和隔板均绝热。

初始时隔板静止,左右两边气体温度相等。

现给电热丝提供一微弱电流,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

当缸内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与初始状态相比( )。

A. 右边气体温度升高,左边气体温度不变B. 左右两边气体温度都升高C. 左边气体压强降低D. 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电热丝放出的热量2. 如图所示,在绝缘水平面上固定两个等量同种电荷P、Q,在PQ连线上的M点由静止释放一带电滑块,则滑块会由静止开始一直向右运动到PQ连线上的另一点Ⅳ而停下,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块受到的电场力一定是先减小后增大B. PM间距可能等于ON间距C. PM间距一定小于ON间距D. 滑块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可能保持不变3. 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波阵面为S,则S的前方某点P的光强决定于波阵面S上所有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P点的( )。

A. 振动振幅之和B. 光强之和C. 振动振幅之和的平方D. 振动的相干叠加4. 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v、位移为x。

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物体C和D的初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

A. B.C. D.5.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木块A、B,水平推力F作用在A上,用FAB 代表A、B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地面是光滑的,则FAB=FB. 若地面是光滑的,则FAB=C. 若地面是粗糙的,且A、B被推动,则FAB=D. 若地面是粗糙的,且A、B未被推动,FAB可能为6. 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矩形线圈的周期为T,转轴O1O2垂直于磁场方向,线圈电阻为2Ω。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题干:在下列哪个选项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A. 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B. 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两者相互配合C. 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D. 教师是知识的创造者,学生是知识的复制品2、题干:关于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B.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C. 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但可以忽略教师的认识规律D. 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师的教学规律,但可以忽略学生的教学规律3、在以下哪个选项中,描述了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A.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B. 强调教师的权威性,严格控制课堂纪律C. 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D. 追求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4、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提问,以激发学生的思考?A. 提问要简单明了,避免过于复杂的问题B. 提问要频繁,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C. 提问后立即给出答案,以免学生思考D. 提问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5、关于简谐振动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振动能量在平衡位置时最大,在最大位移处最小。

B. 振动能量在平衡位置时最小,在最大位移处最大。

C. 振动能量在整个振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D. 振动能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无规律可循。

6、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水面上,若水的折射率为(n),则光线进入水中后的速度为:A.(c/n),其中(c)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B.(c⋅n),其中(c)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C.(c),与介质无关。

D. 不确定,因为还需要知道水的具体类型。

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B. 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C. 力的单位是牛顿(N)D. 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8、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A.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B. 电流在导体中产生磁场C. 磁场变化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D. 磁场变化在绝缘材料中产生感应电流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题目:在物理学中,简谐运动是一种常见的周期性运动形式。

2016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2016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2016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一.单选题1.在教育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过程》D.《论教学过程最优化》2.如果让6个月婴儿学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同理,让4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

说明()。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D.遗传素质决定了人发展的最终结果3.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理论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C.创新教育理论D.生活教育理论4.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专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

这种学制属于()。

A.双轨学制B.单轨学制C.中间型学制D.分支型学制5.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做为政治、经济的附庸。

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一特性?()。

A.生产性B.永恒性C.相对独立性D.工具性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D.初中一年级至高中7.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8.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镭”元素时,向学生们介绍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

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C.启发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9.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测评反馈。

这种教学评价被称为()。

A.诊断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10.班主任李老师接手一个新班后,针对该班纪律散漫、学风懈怠的情况,首先运用板报、墙壁等媒介做好舆论宣传,建立良好的班风,同时以真诚的爱感化学生,促使学生积极进取。

2016年上教师资格证初级物理真题

2016年上教师资格证初级物理真题
学生甲:老师,我们小组的电路接好了(连接的电路如图 8 所示,注:三块电流表最左侧为负 接线柱)。
老师:哦,那就接通电源开始实验吧。 学生甲:(闭合开关,记录教据)老师,并联电路支路电流表 A1、A2 的读数相等。
老师:你换个灯泡看看。 学生甲:老师,灯泡换了,电流表 A1、A2 的读数还是相等。 老师:我看看,哦,你们的电路接错了。(老师边说边把接错的导线连接到正确的位置) 老师:好了,你们接着实验,把数据记录下来。 学生甲:(读出并记录三个电流表的示数)老师,根据实验数据,我们组发现了并联电路中干路 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问题: (1)本案例中老师的教学有什么不妥之处?(5 分) (2)指出图 8 中连接错误的导线(用序号表示),同时说明正确的连接方法。(10 分) (3)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正确连接、检查电路。(15 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12 分,第 14 题 28 分,共 40 分)
1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图 9 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物体的浮与沉”一节中“浮沉条件的应用”的一个演示实验:
任务: (1)说明教科书中演示实验“盐水选种”的设计意图。(4 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交流方案。(8 分)
A.a 和 b 同时靠拢螺线管 C.a 靠拢螺线管,b 远离螺线管
B.a 和 b 同时远离螺线管 D.a 远离螺线管,b 靠拢螺线管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9.《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 教学方式。”请结合“探究浮力的大小”这一教学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16 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图1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描述的一个测定反应时间的小实验。

测定反应时间日常工作中,有时需要人们反应灵敏,对于战士、驾驶员、运动员等更是如此。

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所经过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

这里介绍一种测定反应时间的简单方法。

请一位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图2.5-2),你用一只手在直尺下方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不能碰到直尺,记下这时手指在直尺上的位置当看到那位同学放开直尺时,你立即捏住直尺,测出直尺降落的高度,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可以算出你的反应时间。

图1若测得直尺下落的高度为h ,重力加速度为g ,则反应时间为( )。

A .gh2 B .hg2 C .gh2D .gh 22.图2所示为学校实验室常见的三孔插座和三角插头。

按照规范,插孔①、②和③分别连接( )。

A .地线、零线和火线B .地线、火线和零线C .零线、火线和地线D .零线、地线和火线3.某单摆做小角度摆动,其振动图像如图3所示,则关于摆球的速率v 和悬线对摆球的拉力F 说法正确的是( )。

A .t 1时刻v 最大,F 最小B .t 2时刻v 最大,F 最大C .t 3时刻v 为零,F 最大D .t 4时刻v 为零,F 最小4.如图4所示,半径为b 的圆环状导线均匀带电,在垂直于环平面的轴线上有两点P 1和P 2,P 1、P 2到环心的距离分别为b 和2b ;设无限远处电势为零,P 1、P 2的电势分别为1ϕ和2ϕ,则21ϕϕ为( )。

A .3B .25 C .2 D .25 5.某同学做双缝干涉实验,开始两缝宽度相等,出现了清晰的干涉条纹;然后他将其中一缝的宽度略微调窄,且保持两缝的中心位置不变,则( )。

A .干涉条纹间距变宽B .干涉条纹间距变窄C .干涉条纹间距不变D .不能发生干涉现象6.某一密闭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起初处于状态甲,现设法降低气体的温度同时增大气体的压强,达到状态乙,则关于该气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状态甲的密度比状态乙的大B.状态甲的内能比状态乙的大C.状态甲的分子平均动能比状态乙的大D.从状态甲变化到状态乙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多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7.在极短的距离上,核力将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吸引在一起形成一个氘核,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氘核的能量大于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能量之和B.氘核的能量等于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能量之和C.氘核的能量小于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能量之和D.氘核若分裂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一定要放出能量8.《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高中物理课程由共同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构成。

其中,选修模块涉及的内容,学生可根据兴趣和发展需要选择学习。

若某同学希望学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他应选学的模块是()。

A.选修3-2B.选修3-3C.选修3-4D.选修3-5二、计算题(本大题1小题,20分)9.一质点沿x轴正方向运动,其速度按v=k x的规律变化,式中k是正常数。

当t=0时,质点位于原点O处。

求该质点的速度及加速度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1题20分,第12题30分,共50分)10.案例:下面是某同学对一道作业题的解答过程:题目:图5所示电路中,R1=340Ω,R2=230Ω,电源内电阻r=50Ω。

当S处于0状态时,电压表(可视为理想电压表)的示数为72V;当S与1接触时,电压表的示数为示数为U1=63V,电流表的示数为I1=0.18A。

求:当S与2接触时,电流表的示数I2和电压表的示数U2各是多少。

解:设电源电动势为E ,当S 处于0状态时,电源处于开路状态,电压表的示数就是电源的电动势,所以E=72V 。

当S 与2接触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I 2=A VrR E 26.050230722≈Ω+Ω=+由欧姆定律得U 2=I 2R 2=0.26A ×230Ω=59.8V答:当S 与2接触时,电流表示数是0.26A ,电压表的示数是59.8V 。

问题:(1)指出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并给出正确解法。

(10分)(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正确解答此类问题。

(10分)11.案例:下面是某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摩擦力问题的教学片段。

老师:同学们,大家先看屏幕(图6),谁能说说A 、B 间的摩擦力有多大?图6学生甲:不知道力F有没有把A和B拉动。

学生乙:对!如果A、B间没有相对滑动,A、B之间的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就是10牛。

如果A、B之间有相对滑动,那摩擦力就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为6牛。

学生丙:没这么简单吧,老师给的好些数据都没用到。

老师:对啦!解物理题首先要认真读题,题中给出的数据都是有用的,哪个数据没用到,解答一定有问题,这是大家要掌握的。

下面看老师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问题:(1)上述片段中教师的教学有什么不妥之处?(5分)(2)学生甲、乙、丙的发言反映其物理学习分别存在什么问题?(15分)(3)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相关问题。

(10分)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2题12分,第13题28分,共40分)12.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图7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自感现象的应用”一节介绍的日光灯电路图。

任务: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向学生介绍日光灯的工作原理。

1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抛体运动”的内容要求为:“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拋体运动。

”材料二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实验:研究平抛运动”一节的部分内容。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学过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合成等知识。

任务:(1)简述什么是物体的平抛运动。

(4分)(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物体平抛运动轨迹”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24分)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 。

解析:直尺在下落过程中可近似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其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根据运动学公式h =221gt 可知ght 2=,则A 正确。

2.【答案】B 。

解析:三孔插座三个孔的接线特点是左零右火上接地,即左零线(N )右火线(L )上接地。

3.【答案】B 。

解析:由图可知t 1时刻、t 3时刻位移最大,说明摆球在最大位移处,线速度为零,悬线拉力最小,选项A 、C 错误。

在t 2时刻、t 4时刻位移为零,说明摆球处于平衡位置,摆球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选项B 正确,D 错误。

故本题选B 。

4.【答案】D 。

解析:建立如图坐标系,电荷元dQ 在x 处产生的电势为22xb kdQ rkdQdU +==,则整个圆环在x处的电势1P kQ U U ====122P P P U U U ===5.【答案】C 。

解析: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由波长、双缝的间距以及双缝到屏的距离决定,本题只改变其中一个缝的宽度,并且双缝中心距离不变,则干涉条纹间距不变。

6.【答案】A 。

解析:由C TpV=得p TC V =,温度降低,压强增大,则体积一定减少,气体密度变大,选项A 错误;理想气体的内能只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则内能变大,选项B 正确;理想气体的温度降低则平均动能变小,选项C 正确;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Q+W ,气体内能减少,则放出的热量一定多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选项D 正确。

7.【答案】C 。

解析: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发生核反应变成一个氘核时,要释放出核能,故选项C 正确。

8.【答案】C 。

解析:选修3-2划分为三个二级主题:电磁感应,交变电流,传感器。

选修3-3划分为四个二级主题: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选修3-4划分为四个二级主题: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相对论。

选修3-5划分为四个二级主题: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二、计算题9.【参考答案】 由v=k x ,dtdxv =可知: x k dtdx=, xdx=kdt对该式进行积分⎰⎰=txkdt dx x1初始位移和时间都为0kt x =2224k x t =x=x (t )t k dt dx v 22==v=v (t )22k dt dv a == a=a (t )三、案例分析题10.【参考答案】(1)学生错误之处在于计算I 2时没有考虑电流表的内阻;错误原因是学生在分析电路时存在惯性思维,想当然地认为电流表的内阻忽略不计,对电路图、题干的已知条件缺乏正确的分析,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分析不严谨。

正确的解法:设电源电动势为E ,电流表内阻为r ',当S 在0处时,电路处于断路状态,此时E=72V 。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111r R U I +=,带入数据,r '=10Ω。

所以,22720.252301050E VI A R r r ==≈++Ω+Ω+Ω。

'根据欧姆定律得:U 2=I 2(R 2+r ')=0.25A ×240 Ω=60 V 。

所以,I 2=0.25 A ,U 2=60 V 。

(2)教学思路教师:同学们,在大家做题的过程中我看了几位同学的解题过程,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犯了一个错误。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下这道题,这道题是典型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

当我们在研究这类题型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会把电流表和电压表当做理想电表,但是大家再看一下这道题的题干,能不能把题中的电表当做理想电表呢?为什么?学生:(思考后)老师,这道题没有说电流表是理想电表,只说了电压表可视为理想电表。

教师:嗯,这就是为什么好多人都犯了一个相同错误的原因,好多同学都把电压表和电流表当做理想电表,认为题干没有说明就默认为理想电表。

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时刻有“需不需要考虑电表内阻”的意识。

其实这道题是要考虑电流表的内阻的,大家分析下是为什么?学生:老师,我发现了,因为Ω=÷==35018.06321实1A V U U R 大于340Ω,所以电流表的内阻是需要考虑的,其数值为10Ω。

我们刚才都忽略了这点,所以我也感觉很奇怪为什么题干还有已知条件没用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