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试卷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试卷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试卷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图1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描述的一个测定反应时间的小实验。

做一做

测定反应时间

日常工作中,有时需要人们反应灵敏,对于战士、驾驶员、运动员等更是如此。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所经过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这里介绍一种测定反应时间的简单方法。

请一位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图2.5-2),你用一只手在直尺下方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不能碰到直尺,记下这时手指在直尺上的位置当看到那位同学放开直尺时,你立即捏住直尺,测出直尺降落的高度,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可以算出你的反应时间。

图1

若测得直尺下落的高度为h ,重力加速度为g ,则反应时间为( )。 A .

g

h

2 B .

h

g

2 C .

g

h

2

D .gh 2

2.图2所示为学校实验室常见的三孔插座和三角插头。按照规范,插孔①、②和③分别连接( )。

A .地线、零线和火线

B .地线、火线和零线

C .零线、火线和地线

D .零线、地线和火线

3.某单摆做小角度摆动,其振动图像如图3所示,则关于摆球的速率v 和悬线对摆球的拉力F 说法正确的是( )。

A .t 1时刻v 最大,F 最小

B .t 2时刻v 最大,F 最大

C .t 3时刻v 为零,F 最大

D .t 4时刻v 为零,F 最小

4.如图4所示,半径为b 的圆环状导线均匀带电,在垂直于环平面的轴线上有两点P 1和P 2,P 1、P 2到环心的距离分别为b 和2b ;设无限远处电势为零,P 1、P 2的电势分别为1?和2?,则2

1

??为( )。

A .3

B .

2

5 C .2 D .

2

5 5.某同学做双缝干涉实验,开始两缝宽度相等,出现了清晰的干涉条纹;然后他将其中一缝的宽度略微调窄,且保持两缝的中心位置不变,则( )。

A.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B.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C.干涉条纹间距不变

D.不能发生干涉现象

6.某一密闭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起初处于状态甲,现设法降低气体的温度同时增大气体的压强,达到状态乙,则关于该气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状态甲的密度比状态乙的大

B.状态甲的内能比状态乙的大

C.状态甲的分子平均动能比状态乙的大

D.从状态甲变化到状态乙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多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

7.在极短的距离上,核力将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吸引在一起形成一个氘核,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氘核的能量大于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能量之和

B.氘核的能量等于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能量之和

C.氘核的能量小于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能量之和

D.氘核若分裂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一定要放出能量

8.《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高中物理课程由共同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构成。其中,选修模块涉及的内容,学生可根据兴趣和发展需要选择学习。若某同学希望学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他应选学的模块是()。

A.选修3-2 B.选修3-3

C.选修3-4 D.选修3-5

二、计算题(本大题1小题,20分)

9.一质点沿x轴正方向运动,其速度按v=k x的规律变化,式中k是正常数。当t=0时,质点位于原点O处。求该质点的速度及加速度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1题20分,第12题30分,共50分)

10.案例:

下面是某同学对一道作业题的解答过程:

题目:图5所示电路中,R 1=340Ω,R 2=230Ω,电源内电阻r=50Ω。当S 处于0状态时,电压表(可视为理想电压表)的示数为72V ;当S 与1接触时,电压表的示数为示数为U 1=63V ,电流表的示数为I 1=0.18A 。

求:当S 与2接触时,电流表的示数I 2和电压表的示数U 2各是多少。

解:设电源电动势为E ,当S 处于0状态时,电源处于开路状态,电压表的示数就是电源的电动势,所以E=72V 。

当S 与2接触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I 2=A V

r

R E 26.050230722≈Ω

+Ω=

+

由欧姆定律得

U 2=I 2R 2=0.26A ×230Ω=59.8V

答:当S 与2接触时,电流表示数是0.26A ,电压表的示数是59.8V 。 问题:

(1)指出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并给出正确解法。(10分)

(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正确解答此类问题。(10分)

11.案例:

下面是某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摩擦力问题的教学片段。

老师:同学们,大家先看屏幕(图6),谁能说说A、B间的摩擦力有多大?

图6

学生甲:不知道力F有没有把A和B拉动。

学生乙:对!如果A、B间没有相对滑动,A、B之间的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就是10牛。如果A、B之间有相对滑动,那摩擦力就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为6牛。

学生丙:没这么简单吧,老师给的好些数据都没用到。

老师:对啦!解物理题首先要认真读题,题中给出的数据都是有用的,哪个数据没用到,解答一定有问题,这是大家要掌握的。下面看老师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问题:(1)上述片段中教师的教学有什么不妥之处?(5分)

(2)学生甲、乙、丙的发言反映其物理学习分别存在什么问题?(15分)

(3)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相关问题。(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2题12分,第13题28分,共40分)

12.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图7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自感现象的应用”一节介绍的日光灯电路图。

任务: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向学生介绍日光灯的工作原理。

1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抛体运动”的内容要求为:“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拋体运动。”

材料二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实验:研究平抛运动”一节的部分内容。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学过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合成等知识。

任务:

(1)简述什么是物体的平抛运动。(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物体平抛运动轨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24分)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直尺在下落过程中可近似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其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根据运动学公式h =

2

2

1gt 可知g

h

t 2=,则A 正确。

2.【答案】B 。解析:三孔插座三个孔的接线特点是左零右火上接地,即左零线(N )右火线(L )上接地。

3.【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t 1时刻、t 3时刻位移最大,说明摆球在最大位移处,线速度为零,悬线拉力最小,选项A 、C 错误。在t 2时刻、t 4时刻位移为零,说明摆球处于平衡位置,摆球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选项B 正确,D 错误。故本题选B 。

4.【答案】D 。解析:建立如图坐标系,电荷元dQ 在x 处产生的电势为2

2

x

b kdQ r

kdQ

dU +==

则整个圆环在x 处的电势122

22

22

,,2P kdQ kQ kQ kQ

U U b

b x b x b b =

=

=

=

+++?

1

22

22

5,52

(2)P P P U kQ kQ U U b b b =

=

=+。

5.【答案】C 。解析: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由波长、双缝的间距以及双缝到屏的距离决定,本题只改变其中一个缝的宽度,并且双缝中心距离不变,则干涉条纹间距不变。

6.【答案】A 。解析:由

C T pV

=得p

TC V =,温度降低,压强增大,则体积一定减少,气体密度变大,选项A 错误;理想气体的内能只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则内能变大,选项B 正确;理想气体的温度降低则平均动能变小,选项C 正确;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Q+W ,气体内能减少,则放出的热量一定多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选项D 正确。

7.【答案】C 。解析: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发生核反应变成一个氘核时,要释放出核能,故选项C 正确。

8.【答案】C 。解析:选修3-2划分为三个二级主题:电磁感应,交变电流,传感器。选修3-3划分为四个二级主题: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选修3-4划分为四个二级主题: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相对论。选修3-5划分为四个二级主题: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二、计算题

9.【参考答案】 由v=k

x ,dt

dx

v =

可知: x k dt

dx

=, x

dx

=kdt 对该式进行积分

??

=

t

x

kdt dx x

1

初始位移和时间都为0

kt x =2

224

k x t =

x=x (t )

t k dt dx v 22

==

v=v (t )

2

2

k dt dv a =

= a=a (t )

三、案例分析题

10.【参考答案】

(1)学生错误之处在于计算I 2时没有考虑电流表的内阻;错误原因是学生在分析电路时存在惯性思维,想当然地认为电流表的内阻忽略不计,对电路图、题干的已知条件缺乏正确的分析,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分析不严谨。

正确的解法:

设电源电动势为E ,电流表内阻为r ',当S 在0处时,电路处于断路状态,此时E=72V 。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11

1r R U I +=

,带入数据,r '=10 Ω。

所以,22720.252301050E V

I A R r r =

=≈++Ω+Ω+Ω

' 根据欧姆定律得:U 2=I 2(R 2+r ')=0.25A ×240 Ω=60 V 。 所以,I 2=0.25 A ,U 2=60 V 。 (2)教学思路

教师:同学们,在大家做题的过程中我看了几位同学的解题过程,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犯了一个错误。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下这道题,这道题是典型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当我们在研究这类题型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会把电流表和电压表当做理想电表,但是大家再看一下这道题的题干,能不能把题中的电表当做理想电表呢?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老师,这道题没有说电流表是理想电表,只说了电压表可视为理想电表。 教师:嗯,这就是为什么好多人都犯了一个相同错误的原因,好多同学都把电压表和电流表当做理想电表,认为题干没有说明就默认为理想电表。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时刻有“需不需要考虑电表内阻”的意识。其实这道题是要考虑电流表的内阻的,大家分析下是为什么?

学生:老师,我发现了,因为Ω=÷==

35018.0632

1

实1A V U U R 大于340Ω,所以电流表的内阻是需要考虑的,其数值为10Ω。我们刚才都忽略了这点,所以我也感觉很奇怪为什么题干还有已知条件没用上。

教师:嗯,分析得很对,通过对已知条件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电流表是需要考虑内阻的。 学生:好的,老师,我们明白了!

教师:现在我们把题中电流表内阻这个陷阱解决后,后面就不难解决了。接下来大家继续求解这道题,要细心。

11.【参考答案】

(1)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并没有设置任何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达到成功学习的目的,不妥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问的引导启发方面:教师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帮助学生分析题目信息,而是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回答,没有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者的角色,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

②评价反馈方面: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答案,没有细致分析其出错原因,学生也不能通过教师

的反馈信息获得新的思考,导致学生学水平不高。

(2)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学会学习是每一位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以发展为本”是课堂的根本任务,每一位学生都要学会理解和思考,学会掌握和运用,学会分析和归纳,学会探索和发现,学会质疑和批判,学会合作和分享。三位同学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甲同学缺乏学习的自主性,是一种机械学习的表现。甲同学在题目出现之后,根据自身以往经验,依靠单纯模仿和记忆,不经过思考,直接得出结论“不知道拉力有没有拉动”,对于物理学习中的困难没有正确认识,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

乙同学没有理解静摩擦力的大小,在思考问题时存在思维定势,认为静摩擦力一定等于外力,并没有对于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细致的分析,缺乏对于运动过程的感性认识,对于知识应用不灵活。

丙同学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并没有深入思考,仅仅依靠老师的权威去判断学习的对错,仅仅从“好多数据都没用到”而判断出其他两位同学做法错误,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3)教学片段如下: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针对A 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分析出A 物体会受到摩擦力,只是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区別。

师:哪位同学能够将受力分析画在黑板上?

生1:BA

f ←?? F

??→

师:接下来哪位同学能对B 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生2: AB

f

??→

师:两位同学的受力分析都很准确,并且力的符号表示也很标准。 师:大家思考一下这里的两个摩擦力有什么关系呢? 生3:这里的两个摩擦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师:A 与B 之间会不会发生相对滑动呢?

生1:假设A 与B 之间发生相对滑动,那么A 、B 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μm A g =6 N ,经过计算得a A =2 m/s 2,a B =6 m/s 2。得出a A

师:回答正确,那么这个整体的合外力、加速度各是多少呢? 生2:整体的合外力是F ,加速度是

3

10

m/s 2。 师:两个物体都是以这个加速度运动,对于A 、B 间的摩擦力,应如何求得呢?

生3:通过牛顿第二定律,f AB =m B a =

3

10

N 。 师:通过这道题同学们要知道,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时候,首先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并且根据情况适当选取受力对象,特殊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来考虑。

四、教学设计题

12.【参考答案】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感现象,自感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日光灯,在学习之前,同学们先回顾下什么是自感现象?

生:由于线圈本身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师:本节课大家一起探讨日光灯是如何利用自感现象来工作的,哪位同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下日光灯的主要部件有什么?

生:灯管、镇流器、启动器。

师:非常好,说明上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很牢固,并且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下面我们就通过多媒体来学习日光灯的主要部件以及各部件的功能特点。

(1)灯管:日光灯管是一根玻璃管,内壁涂有一层荧光粉,不同的荧光粉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灯光。灯管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氩气),灯管两端有由钨丝制成的灯丝。

(2)镇流器:镇流器是一个带铁芯的线圈,自感系数很大。镇流器的主要作用有:限制灯管的电流,产生足够的自感电动势,使灯管容易放电起燃。

(3)启动器:启动器主要是一个充有氖气的小玻璃泡,里面装有两个电极,一个是静触片,一个是由两个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制成的U 型动触片,平常静触片与动触片不接触,有小缝隙,双金属片受热时两金属片膨胀程度不同,下层会膨胀大一些,使U 型动触片伸展一点与静触片接触。(在多媒体中播放动画使学生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师:观看完视频和图片,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将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图画出来。

师:这位同学画得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图非常标准,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当开关S 闭合,根据之前多媒体中的展示,哪位学生回答一下启动器会如何工作呢?

生甲:S 闭合时,电源将电压加在启动器的两电极之间,氖气会放电发出辉光,辉光会产生热

量使U型触动片膨胀伸长与静触片接触。

师:甲同学说得非常细致,S接通后会使两个触片接通,那么触片接通后会有发生什么呢?

生乙:动静触片接通后,灯管两端的灯丝和镇流器的线圈中会有电流流过,有电流通过后启动器的氖气会停止放电,动触片就会冷却恢复原状,两触片会分离,电路就会断开。

师:两名学生将电路中的电流是怎么产生的已经说得非常详细了,并且非常准确,之前我们说过日光灯中有一个部件叫镇流器,镇流器的特点是里面有带铁芯的线圈,并且自感系数很大,那么请同桌两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日光灯是如何利用自感现象来发光的呢?时间为5分钟。

师:(5分钟后)请1号小组来说下。

小组1:启动器动、静触片分离的瞬间,镇流器由于自感会产生一个瞬时高压并与电源电压一起加在灯管的灯丝间,使灯管中的氩气导电,气体导电会产生紫外线,就会使涂在灯管上的荧光粉发光。

师:1号小组的讨论很好,已经说出了可见光是如何产生的。那么接下来老师还有一点补充:日光灯点燃后,只允许通过不大的电流。由于灯管正常工作时是气体导电,电阻很小,所以加在灯管两端的电压不能过大(低于220V),日光灯用交变电源供电,正常工作时在镇流器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会阻碍电流的变化,此时镇流器就等效于一个大电阻并与灯管串联在电源电压两端,使灯管两端的电压较小也能正常工作。

师:结合我们上面所介绍的内容,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镇流器的作用?

生丙:(1)启动时,产生瞬间高压;(2)正常工作时,降压限流。

师:以上就是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自感现象的应用——日光灯的工作原理。

13.【参考答案】

(1)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如果物体仅受重力作用,这样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2)教学设计如下: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平抛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能够设计实验得到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能够对平抛运动轨迹进行研究得到结论。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探究,掌握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平抛运动的规律,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教学,并进行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以此渗透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的美德教育。

通过自己的设计和操作得出结论,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更好的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如何设计实验并操作实验得到平抛运动的抛物线轨迹。

难点:如何设计实验并操作实验得到平抛运动的抛物线轨迹。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图解法。

四、教学用具

斜槽轨道、小球、木板、白纸、图钉、铅垂线、直尺、三角板、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什么是平抛

运动,平抛运动的规律

是什么?进而提问平

抛运动的轨迹有什么

特点,如何判断平抛运

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

线?

平抛运动可以分解成

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

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

由落体运动。进一步思

考如何利用数学知识

来证明平抛运动的轨

迹曲线是否是一条抛

物线?

既能温故上一节

课平抛运动水平方向

和竖直方向上的特点,

又能思考老师所提问

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

习探究思考的兴趣。

新课教学

利用上节课的平

抛运动的知识:x=v0t,

y=gt2,启发学生探讨

x、y之间有什么样的关

系?之后展示一张平

抛运动的真实运动轨

迹曲线图,让同学们选

取其中几点并测量相

关数据验证该曲线是

否是抛物线?

分组实验,按照书本中

的参考案例指导组织

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描

1.通过代换t学生

能够得到y与x2成正

比,即y=ax2,即平抛

运动的轨迹一定是一

条抛物线。接着学生分

组讨论选取其中任意

一点坐标进而算出a的

值,之后再多取几点计

算验证得出老师所展

示的抛物线轨迹是一

条抛物线。

2.制定计划与设

计实验

问题1:如何确保

鼓励学生多动脑,

将数学与物理巧妙的

结合,能提高学生的分

析计算能力。

通过分组探究实

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能科学的描绘出平抛

运动物体的轨迹曲线

图。

绘出一个平抛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初速度水平

问题2:实验中需要多次描点,如何保证轨迹的一致性?

问题3:在实验中需要测哪些物理量?需要用到什么器材?小组讨论、阅读教材、交流,汇总设计的方案。

方案(1):利用斜面小槽等器材,让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冲过水平槽飞出后做平抛运动。

方案(2):用数码相机记录平抛运动的轨迹。

方案(3):将装满水的饮料瓶倒置,在瓶塞内插入两根细管,其中一根弯成水平向外喷水。由于器材有限,以方案(1)来做探究实验,方案(2)(3)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课后进行。

以小钢球为实验对象,使其从确定位置滑下获得初速度(思考斜槽的摩擦力对平拋运动有无影响),建立水平、竖直的直角坐标系,通

过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研究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位移时间关系,获得各分运动的确切情况。

巩固提高

提问:在大家所得到的

物体平抛运动的轨迹

中如何计算出该物体水平速度v 0?

学生思考得出可以选取一点坐标,利用y=

gt 2算得t 再利用x=v 0t 算出v 0。

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平抛运动轨迹的认识,加深他们的理解,并方便以后解题应用。

小结作业

总结本课所学,让同学们利用前面所提出的

方案2、方案3回家实验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对本节知识进行回顾,思考回答。

及时掌握课堂所学,并回家独立实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六、板书设计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一、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二、实验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七、教学反思(略)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学科知识点总结材料

第二部分语言教学知识与能力外语教学主要流派:

学习策略 简答题: 一.简述高中英语课程基本理念 1.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2.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3.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 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简述教师如何提高专业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1)转变教学观念,不仅看学习,整体素质也发展,把全面发展作为教学基本出发点 2)改变教学角色,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还是(学习)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合作者。 3)能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教学。 4)开放的工作方式,教师间合作研究,共同反思,相互支持,提高素质。 5)终身学习 语音教学

高中生应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 教学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共同基础--持续的学习动机,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2.鼓励学生选修,加强选修课的指导 1)提供多样化选择,发展个性 2)设计以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为依据,充分调查学生学习兴趣、水平、需求3)教学内容多样性、目的性、拓展性、可行性、地方特色、跨文化特性 3.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形成自主学习 5.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英语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原则: 1)明确目的 2)真实意义 3)涉及接收、处理、传递等过程 4)过程中使用英语 5)通过做事情完成任务 6)任务结束有具体成果 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7.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教学活动类型: 1.调查和采访活动 2.探究活动 3.合作学习 4.即兴发言与讨论 5.反思活动

(完整版)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专业知识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学科专业知识模拟试题(二)及答案解析 1.某市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 A. 输导组织 B. 机械组织 C. 保护组织 D. 分生组织 2.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路旁杨树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后不能增粗,这是因为破坏了( )。 A. 韧皮部 B. 形成层 C. 木质部 D. 髓 3.在果树的“坐果”时期,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即“环剥”),这样可以增加果实产量,其原理是( )。 A. 促进果树生根 B. 防止了害虫的侵害 C. 限制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 D. 限制了水和无机盐向茎叶运输 4.移栽植物时,人们常常去掉几片叶子,这样做是为了( )。 A. 方便操作 B. 降低呼吸作用 C. 降低光合作用 D. 降低蒸腾作用 5.人患急性炎症时,数量会急剧增加的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红蛋白 6.如图所示的血管,只能表示静脉的是( )。 7.健康的人血液流经肾脏时不会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 废物由多变少 B. 氧气由多变少 C. 蛋白质由多变少 D. 营养物质由多变少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考点: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 分析: 植物的组织是按功能来划分的有保护作用的保护组织、有分裂作用的分生组织、有营养作用的营养组织、有输导作用的输导组织,有支撑、保护功能,分布在茎等处是机械组织。 解答: 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所以,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输导组织。 故选:A 2.【答案】B 【解析】考点:木质茎的生长和年轮的形成。 分析:

2016年下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证统一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科目代码:302) 考试时间:2016年11月5日下午13:00-15:00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提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2、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做出系统阐述 的教育著作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3、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史实,断言教育起源于儿童 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 A.交往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里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4、教育是新生一代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现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了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需, 并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生产性 5、孔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 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段话表明孔子的施教内容

A.具有灵活性 B.脱离社会生产 C.具有全面性 D.结合社会生产 6、一般来说,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形态 7、在我国近现代学制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 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8、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属于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9、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张老师 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练习法 C.作业法 D.演示法 10、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判定其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 其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11、某中学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建国大业》等爱国主义影片。该 校采用的这种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 B.情感陶冶法 C.说服教育法 D.个人修养法 12、小华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为维护社会公正,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 利和义务;但同时他又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大众权益。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华的道德判断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13、小林诚实、内向、谦虚、勤劳,且具有亲和力。这些描述是 A.性格特征 B.能力特征 C.气质特征 D.认知特征 14、在思维训练课中,老师让大家列举纽扣的用途,小丽只想到了纽扣可以钉在衣服钱面用 来扣衣服,却想不到纽扣可以制作成装饰品、点缀衣服等其他用途。这种现象属于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真题-优质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下面是小张同学列举的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2.小球m用长为L的悬线固定在O点,在O点正下方处有一个光滑钉子C,如图所示,今把小球拉到悬线成水平后无初速度地释放.当悬线成竖直状态且与钉子相碰时()。

A.开关S断开时.a,b两点电势相等 B.开关S闭合后.a,b两点间的电流是3A C.开关S断开时,C1带的电荷量比开关S闭合后C1带的电荷量大 D.不论开关S断开还是闭合,C1带的电荷量总比C2带的电荷量大

5.如图所示,均匀带正电的绝缘圆环a与金属圆环b同心共面放置,当a绕O点在其所在平面内旋转时,b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且具有收缩趋势,由此可知,圆环a()。 A.顺时针加速旋转 B.顺时针减速旋转 C.逆时针加速旋转 D.逆时针减速旋转 6.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0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①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②当F=5 /2μmg时,A的加速度为1/3μg。③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④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中,正确的选项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④ 7.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由下至上移动时()。

2015年天津市津南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考题及解析

2015年天津市津南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考题及解析 2015年天津市津南区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考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女工(gōng) 安土重(zh?ng)迁商埠(fù) 花团锦簇(cù) B.莅(lì)临大放厥(juè)词挟(xié)制焉(yān)头耸脑 C.懦(nu?)弱年高德劭(shào) 两栖(qī) 沁(qìn)人心脾 D.遽(jù)然精神抖擞(sǒu) 坍(tā)陷一柱擎(qíng)天 1.【答案】C。解析:A.商埠(bù),B.大放厥(jué)词,D.坍(tān)陷。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字音。 【难度】本题考查难度为简单。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辩论双方唇枪舌箭,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后来正方二辩出其不意地抛出三个有力论据,令反方措手不及,只好甘拜下风。 B.这位专家关于城镇化建设要防止落入“五大陷井”的说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认同,不少人对他的真知灼见竖起了大拇指。 C.在“中国情结”绘画大奖赛中,作品《瑞雪兆丰年》创造性地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最终拔得头筹。 D.每次登陆电子邮箱、微博或使用银行卡、会员卡时都须输入密码,而不同的密码容易混淆,这给人们平添了许多烦恼。 2.【答案】C。解析:A.唇枪舌箭(剑),B.陷井(阱),D.登陆(录)。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的能力,主要考查音同形异字。 【难度】本题考查的难度为简单。 3.下文是一份请柬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 )。 (甲)我校文学社定于本月18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民俗文化报告会”。(乙)您是著名民俗专家,对民俗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丙)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名俗文化的开展做出认真地指导。(丁)敬请届时光临。 A.(甲) B.(乙) C.(丙) D.(丁) 3.【答案】C。解析:“作出认真地指导”不得体,不宜对邀请的对象提这样的要求。 【考点】本题考查言语表达技巧。 【难度】本题考查的难度为简单。 4.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得体的一项是( )。 A.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不? B.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 C.不喝,不喝。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 D.谢谢,谢谢!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4.【答案】D。解析:A.言外之意是中学生可以喝酒,只是今天情况特殊,不符合中学生身份,且语言不礼貌;B.“足下”“家父”过于书面,比较文雅,不合适使用有父母的朋友参与的饭桌上;C.语言生硬,没有礼貌。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运用是否得体。注意对象、场合;注意谦敬词的使用,注意“足下”等蕴含古文化意义的词语的运用。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中学综合素质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 一、单选题 1.某校的校训是“卓越立于全面,广博产生精专”这体现的教育理念是() A ?开拓创新 B ?全面发展 C,自主发展D ?因材施教 2 ?图1中某些学校的做法()。 A?抑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B ?阻碍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C ?提高了学生的竞争能力 D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初一学生小武想做一名科学家,班主任说:“你现在学数学那么吃力.以后学物理、化学肯定也学不好,一定不能把当科学家作为人生目标”。班主任的说法()。 A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B ?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C ?忽视了学生创造性 D ?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4 ?邱老师在工作日志中写道:“在今天的校研会上,我说做教研跟写论文的方法是一样的,居然没有得到认可。是我错了?还是大家不理解我?我得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这表明邱老师()。 A ?善于自我反思B.缺乏探索精神

C缺乏问题意识D ?辫于自我暗示 5.中学生王某上课玩手机,被班主任李某当场没收。王某课后向李某承认错误并要求归还其手机,被李某以王某违反校规为由拒绝。李某的做法( )。 A,正确,学校规章应该人人遵守 B ?正确,教师有惩成学生的权利 C.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D.不正确,应上交学校销毁 6、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下列情形中,学校不能给予教师行政 处分或者解聘的是( ) A ?故意旷课,损害教学的 B ?体罚学生,屡犯不改的 C.穿戴不整,影响仪表的 D .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7、某中学上课时,高年级学生李某到教室外喊赵某,说有事让其出去一趟, 班主任张某默 许了。赵某走出教室后被李某殴打,导致右眼失明。对赵某所受伤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主 体是( ) A.李某 B.张某 C.学校D .李某和学校 8、下列关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B .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C.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D .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9、初中生钱某屡次在学校偷盗其他同学的财务。学校对钱某的正确处理方 法是( )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16 下半年教师资格国考笔试真题估分 ——小学综合素质—— (科目代码:201 ) 注意事项: 1. 考试时间为0 120 分钟,满分为0 150 分。 2. 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 29 小题。每小题2 2 分,共8 58 分) 1 、筱筱喜欢唱歌跳舞。孙老师对她说:“成天蹦蹦跳跳的,没有学生样。学生 得老老实实学习才行!”孙老师的说法忽视了() A 学生的心理发展 B 学生的全面发展 C 学生的主动发展 D 学生的主题发展 【参考答案】B B 孙老师只注重学习,没有注意学生 兴趣爱好特长等全面发展。 2 、图 1 1 中,该老师的做法()。 A 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B 违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C 适应了社会竞争的要求 D 体现了学科教学的重要 【参考答案】A 违背了素质教育廉洁从教 3 、沈老师收集废旧轮胎、破篮球、废纸箱、 塑料绳等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将之改造成各种合适的教具、学具。这表明沈老 师具有() A 教学资源开发能力 B 课程组织实施能力 C 教学程序设计能力 D 教育启发引导能力 【参考答案】】A 将废旧轮胎篮球等废物改造,变成新的课程教具,属于资源开发。 4 、郑老师在指导新教师时说,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心理等,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极为重要。郑老师的体会表明,教师不可忽视() ) A 政治理论知识 B 文化基础知识 C 学科专业知识 D 教育科学知识 【参考答案】D 孙老师的话中包含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知识,属于教学科学 知识。 5 、小学教师梁某因上班迟到被罚款,她对学校的决定不服,提出申诉,申诉的(受理机关是() A 教师共代表大会 B 信访机关 C 教育行政部门 D 检查机关 【参考答案】C 法律规定教师申诉的部门是主管学校的教育行政部门。 6 6 、小学生陈某十分调皮,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班主任周某让其缴纳“违约金”,(宣称再犯错误则从中扣充作班费。周某的做法()

教师资格证《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科学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方法和实验技能,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以及环境的相互关系,具备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熟悉《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掌握科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科学课程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制、选择作业。 (三)科学课程教学实施能力 能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征,恰当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适时地根据学生反馈优化教学。 (四)科学课程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科学学科与教学知识 1.科学专业知识 (1)掌握与初中科学课程密切相关的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大学物理中的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和原子与原子核物理知识的基础知识;大学化学中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大学生物学中的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进化论的基础知识;大学自然地理和天文学方面相关的基础知识。

2020年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多套)

2020年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语文试卷一(小学) 第一部分课标与语文素养(26分) 1、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填空。(每空1分,共4分) ①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②课程目标根据()、( ) 、()三个维度设计。 2、根据诗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5分)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 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每小题2分,共8分) ①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可以联想到范仲淹《》中的两句话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仁人志士往往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感到疲惫时,不妨用孟子《》中的名句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来激励自己。 ③请你从积累的诗文中,写出一句与“生死”有关的完整语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④请你从《论语》或《学记》中写出一句有关教学的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4、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4分) ①请把十二地支补充完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②中国书法所谓的“颜筋柳骨”是指(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特色。 ③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著系列魔幻小说《》近年风靡全球。 5、成语填空。(每空1分,共5分) ()马行空()猿意马()马齐暗()马厉兵()崖勒马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5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也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用也?由是则生而又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又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本文的作者是(孟子)。(1分) 7、将此段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横线上。(2分)

2016年下半年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答案:A孔子 2.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做出系统阐述的著作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赫尔巴特的《教育学》 答案:C夸美纽斯 3.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的史实,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 A.交往起源论 B.生物起源 C.心理 D.劳动起源论答案:C 心理起源 4.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的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须,并与人类社会始终,它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段性 D.生产性答案:A永恒性 5.孔子曰:“上好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是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段话表明孔子施教内容()。 A.责任性 B.脱离社会生产 C.具有全面性 D.结合社会生产答案:B脱离社会生产 6.一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A.生产力发转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形态答案:A生产力发展水平 7.在我国近现代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王寅学制 B.葵卯 C.壬子癸丑 D.壬戌学制答案:C壬子癸丑学制 8.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个属于()。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答案:B经验课程 9.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柱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A.实验法 B.练习法 C.作业法 D.演文法答案:D演示法 10.根据学生个人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判定其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其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诊断性 B.绝对性 C.总结性 D.相对性答案:D相对性 11.某中学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建国大业》等爱国主义影片,该校采用的教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 B.情感陶冶法 C.说服教育法 D.个人修养法答案:B情感陶冶法 12.小华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华的道德判断属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答案:C后习俗水平 13.小林诚实内向,谦虚勤奋,且具有亲和力,这些描述说明 A.性格特征 B.能力 C.气质 D.认知答案:A性格特征 14.在思维训练课中,老师让大家列举纽扣的用处,小丽只想到扣衣服,却想不到...其他用途,这种现象说明()。 A.功能迁移 B.功能固着 C.功能转换 D.功能变面答案:B功能固着 15.小刚利用改变物体接触面积大小或光滑程度的方法,来增强或减弱滑板的摩擦力这主要说明小刚能够运用()。 A.元认知 B.描绘性知识 C.情境性 D.程序性答案:D程序性知识 16 如果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结构化程度很高,又必须在短时间内加以掌握,他们最宜采用的学习形式是()。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合作学习 D.互动学习答案:B接受学习 17.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利用图示方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促进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学生采用的这种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监控策略 D.组织策略答案:D组织策略 18.在一次心理知识测试中,关于短时记忆的容量单位,学生们的答案涉及下列四种,其中正确的是()。 A.比特 B.组块 C.字节 D.词组答案:B组块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小学)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小学)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9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写,多选或未选均五分。 1、悠悠喜欢唱歌跳舞,隋老师对她说:“整天蹦蹦跳跳,没有一个学生样,学生的老老实实的学习才行!”孙老师的说法忽视了() A.学生的心理发展 B。学生的全面发展 C.学生的主动发展 D。学生的主体发展 答案:B学生的全面发展 2、图1中,该老师的做法() A.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B违反了因材施教的原创 C.适应了社会竞争的要求 C。体现了学科教学的重要 答案:A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观念 3、沈老师收集废旧轮胎、破篮球、废纸箱、塑料绳等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将之改造成各种合适的教具、学具,这表明老师具有() A.教学资源开发能力 B.课程组织实施能力 C.教学程序设计能力 D.教育科学知识

答案:A教学资源开发能力 4、郑老师子啊指导新教师时说,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心理等,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极为重要。郑老师的体会表明,教师不可忽视() A.政治理论知识 B。文化基础知识 C.学科专业知识 D.教育科学知识 答案:D教育科学知识 5、小学教师梁某因上班迟到被罚款,她对学习的决定不服,提出申诉,申诉的受理机关应是() A.教职工代表大会 B.信访机关 C.教育行政部门 D.检察机关 答案:C教育行政部门 6、小学生陈某十分调皮,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班主任周某让其缴纳“违反金”,宣称再犯错误则从中扣取充作班费。周某的做法() A正确。有利于维护课程纪律 B正确。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C.不正确。教师没有罚款的权利 D.不正确。批判无效后才能交罚款 答案:C不正确教师没有 7、就读于农村某校的亮亮小学未毕业,父母让其辍学帮忙照顾店里生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给予小英父母批评教育并责令明期改正的机构是() A.村受会 B.学校 C.乡级人民政府 D.县级人民政府 答案:C乡级人民政府

2019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案例分析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案例分析 一、分析教师 1.教师行为角度: (1)提问:有效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我们考察案例中教师提问是否体现提问技能,提问是否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有效性原则:课堂中有些教师比较热衷于热烈场面提问:“是不是”“对不对”,然而学生齐声回答并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效果,这样的提问往往是无效的。无效的提问表现为:提问目标不明确,问题零碎而不具体,教师提问用语不准、意思不明。 启发性原则:问题具有启发性是对提问的基本要求。然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经常忽略启发的重要性,比如常见的“灌输式”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知识直接讲授给学生,或者提问后学生不假思索的将答案脱口而出,又或者出现课堂冷场,问而不答,启而不发,都是所提问题缺乏启发性的表现。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 (2)评价方面:反馈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违背教学评价原则,在这里主要常见的是激励性原则和反馈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要求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具有鼓励,激励的性质,引导学生更加自信的学习,而不是打击教育。针对这一点常见的错误行为是教师在发现学生有错误的时候,严厉苛责,或者批评其不认真等。对学生的回答要有多样性的评价,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 反馈性原则: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求对学生做出的评价具有适当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针对教师的反馈信息进行新一轮的思考,而不是只说“对”“错”这样的单一的评价。忽略了使同学们通过反馈的方式取得进步的方法。没有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动脑思考。 2.教学内容的处理 教学中是否出现教学内容的错误,例如将所讲授的知识点讲错,这一点通常要求考试也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的能力。 教学策略上是否突出对学习方式的指导,学习水平的提高,学习效果的提升。 3.教师角色的把握 在教学片段中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的地位。教师是否关注主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模拟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模拟试题 《语文课程标准部分》20分 一、填空:(10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 二、简答题(4分) 简要说说语文课程的几个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三、简述题(6分)看下面这段实录并回答问题。 四、(一位老师在执教《春的颂歌》时,请一位学生评价另一位学生的读书情况。)师:你说说他刚才读得怎样?生: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都读得很准,但是,没有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师:你的评价很到位,那你能不能读一读呢?生(很肯定地说)我不行!师(略迟疑)那好,你推荐一位同学读读。请结合新课程理念,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你遇到这种情况,将如何处理?答:位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稍显呆板缺少感情,学生的第一次回答是十分精彩的,作为教师应给以高度一点的表扬,这样可能会增强学生对于回答好下一问题的自信心;对学生很肯定自己不行的回答,老师没有及时鼓励他试一试,而是略迟疑后直接采取了下下策——让他推荐一位同学读读新课程理念第一点内容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为位学生在之前展示了自己具有一定的理解、评析能力,老师更应鼓励他培养朗读、表现自我的能力。 五、教材教法部分(20分) 从下面提供的两个文章片断中任选一段,设计一份教学方案,并简要阐述设计理念。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的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看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节选自人教大纲版第九册教材《可爱的草塘》,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专业知识与能力部分(50分) ㈠基础积累。14分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2分) 2、论(lún lùn)语呱呱(guā gū)坠地大模(múmó)大样句读(dúdòu) 2、下面的词语中如有错别字,请做上记号并改正在“()”里。(2分)耄耋之年世外桃园林荫道永保青春(源、葆) 3、照样子写词语。2分“花潮”曾是一篇课文的题目,这个词很美,花像层层浪潮的意思。这样在名词之后缀一个它的喻体而构成的词在汉语中还有不少,请你写两个。花潮:人潮心潮 4、把下面的诗句填充完整。(5分) 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向孩子推荐儿童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作家与相应作品之间连线。(3分)《草房子》曹文轩皮皮鲁系列郑渊洁马小跳系列杨红缨《明天要秋游》方素珍㈡古诗词阅读。5分 阅读下面的曲,并回答后面的问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答:"断肠人在天涯"这句是直接抒情,抒发了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之下的思乡之情。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分) 答:小桥流水——一种温馨的感觉,这是一幅非常温馨非常美丽的一幅画面,这个画面是不是属于我的?不是!这是眼见之景,眼见别人家的美景,眼见别人家的温馨。你看,人家屋顶炊烟袅袅,在做饭,在团圆,而我呢,

2016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写,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筱筱喜欢唱歌跳舞,孙老师对她说:“成天蹦蹦跳跳的,没有学生样,学生得老老实实学习才行!”孙老师的说法忽视了() A.学生的心理发展 B.学生的全面发展 C.学生的主动发展 D.学生的主体发展 答案:B 2、图1中,该老师的做法() A.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B.违反了因材施教的原创 C.适应了社会竞争的要求 D.体现了学科教学的重要

答案:A 3、沈老师收集废旧轮胎、破篮球、废纸箱、塑料绳等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将之改造成各种合适的教具、学具,这表明老师具有() A.教学资源开发能力 B.课程组织实施能力 C.教学程序设计能力 D.教育科学知识 答案:A 4、郑老师在指导新教师时说,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心理等,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极为重要。郑老师的体会表明,教师不可忽视() A.政治理论知识 B.文化基础知识 C.学科专业知识 D.教育科学知识 答案:D 5、小学教师梁某因上班迟到被罚款,她对学习的决定不服,提出申诉,申诉的受理机关应是() A.教职工代表大会 B.信访机关 C.教育行政部门 D.检察机关 答案:C 解析:《教师法》第三十九条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6、小学生陈某十分调皮,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班主任周某让其缴纳“违反金”,宣称再犯错误则从中扣取充作班费。周某的做法()

2016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宝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項选择 (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基本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邱老师经常梳理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字知识分析问题的成因.导找解决策略.邱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是 A.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B.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C.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D.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答案】A. 2.康老师经常在班上开展“成语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营造运用语文知识的情景,康老师的做法有利于 A.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B.发展学生的互补性 C.促逬教师专业发展. D.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答案】A 3.期末考试要到了.数学老师请综合实线活动课的吴老师把课时让给他上数学课.吴老师欣然同意.他们的做法 A.合理.体现了教师双方的意愿 B.不合理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C.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D.不合理 .违背了团结协作的要求 【答案】B. 4.学校派骨干教师王老师外出参加培训。王老师说,我经常给别人做讲座.哪里还需要去接受培训?还是让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去吧!关于此事的下列说法中,正治的是 A.王老师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 B.王老师具有专业发展的意识 C王老师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 D.王老师缺乏课程建设的意识 【答案】C. 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某地拟设立一所新学校.下列不属于该学校设立必备条件是 A.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有充足的生源

2015年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

2015年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学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时,教师要求学生归纳一下“中外不同作家的‘三部曲”’,以下不合适的是()。 A.巴金“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B.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C.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 D.巴尔扎克“幻灭”三部曲:《两个诗人》《外省大人物在巴黎》《发明家的苦难》 2.教学盛唐时期两大诗歌流派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其代表人物,下列不合适的是()。A.王维 B.孟浩然 C.韦应物 D.高适 3.教学曹禺笔下的陈白露时,教师说她“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新女性’形象”,要求学生列举出其他“新女性”形象,探究她们在女性解放道路上的求生情结,下列不合适的是()。 A.鲁迅笔下的子君 B.丁玲笔下的莎菲 C.茅盾笔下的静女士 D.巴金笔下的瑞钰 4.学习完《木兰辞》后,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认识,以下各位同学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A.《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千里马”喻人才,借“伯乐”喻慧眼识人才的领导。《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借“秋霜”喻白发 B.《出师表》:“臣本布衣”借“布衣”代老百姓。《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借“庙堂”代朝廷,借“江湖”代被贬往的地方 C.《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孟子二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是顶针 D.《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把“愁”比喻成“头发”,“满面尘灰烟火色”用“烟火色”比喻像烟火一样的脸色 5.学习《伤仲永》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中“利”字的用法特点,并从文中找出同类字词用法。几位学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邑人奇之 B.父异焉 C.稍稍宾客其父 D.并自为其名 6.学习完初二下册最后一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实词“通假”现象。下列语句中没有包含“通假字”的是()。 A.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7.学生们学完《威尼斯商人》后,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请教师补充相关知识。教师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20201101142948)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基础知识复习题(一) 、古诗名句积累 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 镂。 、文学名著积累 1、《皇帝的新装》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丑小鸭》都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 品。 2、《林海》、《草原》都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 3、《海上日出》 、《鸟的天堂》都是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 4、《凡卡》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 《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5、向命运挑战的伟大科学家是霍金。 6、 《长征》、《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的作者是毛泽东。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9、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9、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2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7、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3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7、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49、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51、姑苏尘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名言名句积累 1、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3、与有胆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7、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0、山重水复疑无路, 12、粉身碎骨浑不怕、 14、独在异乡为异客, 16、不知细叶谁裁出, 18、天苍苍,野茫茫, 20、横看成岭侧成峰, 22、等闲识得东风面, 24、竹外桃花三两枝, 26、三万里河东入海, 28、山外青山楼外楼, 30、咬定青山不放松, 32、两个黄鹂鸣翠柳, 34、故人西辞黄鹤楼, 36、但使龙城飞将在, 38、劝君更尽一杯酒, 40、春潮带雨晚来急, 42、日照香炉生紫烟, 44、天门中断楚江开, 46、死去元知万事空, 48、朝辞白帝彩云间, 50、不要人夸好颜色, 52、羌笛何须怨杨柳, 54、落红不是无情物, 2、虚心竹有低头叶, 4、删繁就简三秋树, 6、 问渠那得清如许, 8、千淘万漉虽辛苦, 柳暗花明又一村。 要留清白在人间。 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月春风似剪刀。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江水暖鸭先知。 五千仞岳上摩天。 西湖歌舞几时休。 立根原在破岩中。 一行白鹭上青天。 烟花三月下扬州。 不教胡马度阴山。 西出阳关无故人。 野渡无人舟自横。 遥看瀑布挂前川。 碧水东流至此回。 但悲不见九州同。 千里江陵一日还。 只留清气满乾坤。 春风不度玉门关。 化作春泥更护 花。 傲骨梅无仰面花。 领异标新二月花。 为有源头活水来。 吹尽狂沙始到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