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脱壳 教案

合集下载

金蝉脱壳优秀教学设计2篇

金蝉脱壳优秀教学设计2篇

金蝉脱壳优秀教学设计4【教学设想】教学课型:教读课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紧扣“金蝉脱壳”的过程,通过探究研读、观看画面、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文本,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之处。

在深入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跳出文本,学会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4、5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蝉脱壳的全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之处。

3、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4、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精读课文,剖析细节,通过读、观、议等方式品味金蝉脱壳的神奇。

2、拓展延伸,在讨论中领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具体,引导学生尝试将其运用到生活和写作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认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去向。

【教学重点及突破】重难点:1、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突破: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演示,突破难点。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作细致分析,从而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金蝉脱壳的资料。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竞猜谜语,激趣导入1、猜有关昆虫的谜语。

2、齐读课文1、2自然段,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蝉脱壳》这一课的第一部分,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1)学生交流感受(2)师出示幻灯,自然过渡到学习第二部分。

3、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揭示金蝉脱壳这一神奇的秘密的!二、合作探究,展开研读,学习第二部分。

(一)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2、交流(师板书)板书: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3、师:蝉脱壳前是什么样子呢?(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画出第3自然段中描写蝉脱壳前样子的语句。

金蝉脱壳教案教学设计5篇

金蝉脱壳教案教学设计5篇

金蝉脱壳教案教学设计精品5篇金蝉脱壳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2、透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理清表达顺序,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能准确地背诵4、5两个自然段。

3、透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4、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潜力。

[由整理]二、教学重难点:透过品读脱壳的过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课时安排:共2课时第2课时四、教学流程:第一板块:复习导入PPT出示:1、金蝉脱壳()2、本文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如果用文中的话来解答金蝉脱壳的意思,就应是第1节中的。

3、全文写金蝉脱壳全过程的特点是扣住这两个词语:、。

4、金蝉脱壳的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5、为了奖励大家的精彩表现,此刻给同学们看一幅十分漂亮的图片,(PPT出示蝉幼虫的图片),仔细观察并说说这幅图上的小动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PPT出示: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

大家必须个性想明白,蝉儿究竟是怎样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的吧。

让我们边读边想象,一齐来感受金蝉脱壳中,那神奇搞笑的情景吧!第二板块:合作探究,展开研读:1、请大家默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蝉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脱壳的?找一找,把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圈出来。

蝉脱壳时的顺序是怎样的呢?我们一齐来看。

相机板书:背―头―脚―尾2、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奇特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相信大家最喜欢蝉尾出壳这一部分。

PPT出示:最搞笑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

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

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

《金蝉脱壳》优秀教案(优秀6篇)

《金蝉脱壳》优秀教案(优秀6篇)

《金蝉脱壳》优秀教案(优秀6篇)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九册第七课《金蝉脱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划出陌生字词,能结合课文自学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划分出课文层次教学重难点:1、结合课文自学陌生字词2、能初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引入诗文,揭示课题1、同学们,前不久我们学习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所见》,内容谁记得?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我们还一路高歌的牧童忽然闭口立了呢?说明这蝉一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你会发现蝉何止是具有吸引力!板书课题2、读题(指名读、齐读,相机强调“金蝉脱壳”这个词语中的“壳”应读“qiao”,而课文中的“壳”应读“ke”)介绍成语:这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通常用来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

二、初读课文,理解生词,理清脉络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要求读通读顺课文。

2、出示第三自然段的生词“柿子、枝繁叶茂、搜索、枝丫”a、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b、这些词语中有哪些你们不理解?找出并朗读词语所在的句子,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联想法、图画法、构词法、联系上下文法等。

c、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要求其他同学听的时候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用符号画出轻重音。

师生评议3、出示“抽搐、颜色、花椒籽、配合、协调、依依不舍”等词语,教法同上。

4、指名读第一、二、三、六、七自然段,相机评议。

5、这篇课文哪几自然段具体写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将课文分成几部分?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

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指导写字,掌握生字1、学生抄写生字词,拼音一遍,生字四遍,生词两遍,要求书写工整、字体规范。

2、检查抄写结果《金蝉脱壳》教学案例篇二小学教案苏教国标9册-《金蝉脱壳》教学后记刚上完《金蝉脱壳》,上课喜欢发言的小严就“哒哒哒”地来到讲台边,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苏老师,我知道这个金蝉是害虫。

五年级上册《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附反思

五年级上册《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附反思

五年级上册《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金蝉脱壳》这个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对正直诚实的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介绍。

2.阅读理解相关练习。

3.小组合作进行角色扮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呈现故事题目和封面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利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金蝉为什么要脱壳?2. 阅读故事(15分钟)•教师讲解寓言故事的定义,并简单介绍《金蝉脱壳》的故事情节。

•学生独立阅读故事,同时教师进行适当辅助。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行为。

4. 组内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5. 阅读理解练习(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学生独立回答并检查答案。

6. 角色扮演(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或多个角色进行扮演,自由表达故事情节。

•教师提供必要的辅助和指导。

7.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总结故事的寓意和教育意义。

•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价值观和人物行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资源1.《金蝉脱壳》寓言故事文本。

2.教师准备的故事封面图片。

3.阅读理解练习题。

五、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

2.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反思能力。

4.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小组讨论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对寓言故事《金蝉脱壳》的阅读理解和价值观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生通过阅读故事、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不仅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故事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行为表达自己的观点。

然而,教师在角色扮演环节的组织和指导方面还需加强,以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得到充分的表达机会。

小学语文《金蝉脱壳》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金蝉脱壳》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金蝉脱壳》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金蝉脱壳》的故事背景,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故事中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金蝉脱壳》的故事背景,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蝉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简介《金蝉脱壳》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2)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学生进行故事复述,检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流利程度。

2. 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金蝉脱壳》。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3. 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

4. 课堂练习题。

六、教学延伸:1. 小组讨论:邀请学生分组讨论蝉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金蝉脱壳的生物学意义。

五年级语文金蝉脱壳教案(优秀5篇)

五年级语文金蝉脱壳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整编的五年级语文金蝉脱壳教案(优秀5篇),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金蝉脱壳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初秋季节蝉的叫声仍不绝于耳,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这样的鸣叫实在是司空见惯,但极少有同学对“金蝉脱壳”的过程进行仔细观察,教学时教师要通过探究研读、观看画面、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文本,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之处。

在深入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跳出文本,学会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认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2.学习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明白“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是课文重点段的浓缩,与下文形成对应关系。

通过抓重点句“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把握重点段的学习。

4.通过对重点段的学习,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每一过程的特点。

5.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训练,边读边思,边读边想象。

6.学会在领悟课文内容,了解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掌握关键词句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熟读成诵。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陌生字词,能结合课文自学。

3、初步感知文本的结构,理解课文的内容。

4、指导学生写字,完成习字作业。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引入诗文,揭示课题:1、同学们,前不久我们学习了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所见》,内容谁记得?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我们原本还一路高歌的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呢,哈哈,没想到那只蝉竟有这样大的吸引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你会发现蝉何止是有吸引力!板书课题2、读题谁能把读题目念准确?(提醒:“壳”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课题中读qiao,在课文其他句子中读ke。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精品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精品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精品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精品,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精品1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学意图:本单元的习作是写一种小动物,在第一遍草稿后,我发现学生不能够把动物的动作写具体。

这篇文章写蝉儿脱壳很具体,是一篇很好的教材。

教学中,想透过分析教材,学习写法。

金蝉脱壳的情景很神奇,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亲眼看过,透过对教材词句品析,体会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理解课文资料,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3、学习写作方法,练习写一种小动物。

第二课时一、复习谈话: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成语,人们常用它来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三国时,诸葛亮还曾用这个计谋使蜀军避开了魏军的追击,安全撤回汉中。

这个成语就是――齐读课题。

2、文学和音乐是相通的。

如果把第7课看作是一部完整的曲子,那么曲名就是――齐读课题。

课文的第一大段就像曲子的引子,(指板书)3、4、5自然段分别是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

那第三大段呢,当然就是尾声了。

还记得引子部分哪一句给我们印象最深吗?[出示“夜幕降临”一句。

]这句把后边三个乐章的资料都概括进去了,分别写了金蝉脱壳的三个步骤,就是(板书:爬脱换)。

如果把里边的字词看作一个个音符,那么加点的这些音符用得是恰到好处,我们能够把他们珍藏到记忆库里。

我们一齐来读读吧。

二、学习课文。

1、过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后边的三个乐章就是小作者观察到的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

其中哪些情景“奇特动人”呢?自己读一读,划一划,并写写批注。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第一乐章:爬(第3自然段)(1)蝉脱壳前先得爬上树。

课文《金蝉脱壳》教案

课文《金蝉脱壳》教案

课文《金蝉脱壳》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金蝉脱壳》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3)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讨论、小组分享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运用想象力进行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3)培养学生勇敢、机智、坚韧不拔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金蝉脱壳》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3)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运用想象力进行创作,将课文内容进行拓展。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金蝉脱壳》的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金蝉脱壳的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金蝉脱壳的意义和价值。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金蝉脱壳》。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语言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学生进行口头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 拓展创作:(1)教师提出创作任务,要求学生以课文《金蝉脱壳》为素材进行创作。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分享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进行分享。

(2)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金蝉脱壳》,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词语和句型,并进行创作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导学,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
1.课文记录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呢?(一双慧眼善于观察)
2.对,靠的是仔细的观察。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在“观察”呢?
幻灯出示: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3.前苏联著名的生物学家巴浦洛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观察,观察,再观察。”由此可见,观察是一切发现的基础。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导学,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读。
பைடு நூலகம்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
4.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竞猜谜语,复习导入
1、猜有关昆虫的谜语。
2.交流蝉的资料。
3、齐读课文1、2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蝉脱壳》这一课的第一部分,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4.处处留心皆学问,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观察的重要性,当我们进行观察时应注意什么?
(1)有顺序
(2)有重点
(3)有感情
五、练学,学以致用.
我们生活在农村,可以观察到许多动物,比如说公鸡打鸣,母鸡生蛋,小羊吃草,猫捉老鼠等等,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学会了观察的方法,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描述,配上图片,制成动物明星卡。
课题
7.金蝉脱壳
课时
2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演示过程,直观感受:
1.如果你亲眼观察到蝉出壳的完整过程,你的感受会怎样?想不想看一看?
2.仔细观察每一张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蝉脱壳时的变化。(幻灯演示金蝉脱壳的完整过程,加深学生对金蝉脱壳过程的理解。)
3.齐读:这真是奇特动人的情景!(板书:奇特动人)
四、思学,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脱壳前
7.金蝉脱壳脱壳中
脱壳后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生字卡片,小黑板。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尝试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2、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奇特动人”?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
3、课文是怎么写出金蝉脱壳的过程的?。
教学过程
旁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1)学生交流感受。
(2)师出示幻灯,自然过渡到学习第二部分。
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揭示金蝉脱壳这一神奇的秘密的!
二、导学,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查学,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检查预习情况
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三、导学,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