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8.1 日本教案1 湘教版

合集下载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 下册第 八章第一节日本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  下册第  八章第一节日本教案

日本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地形以及气候特点、发达的经济2.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不知道日出之国,樱花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这就是日本,樱花是这个国家的国花,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和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讲授新知一、东亚岛国(1)阅读图8-1,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1.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纬30-45度之间,南北跨度大。

2.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3. 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东部濒临太平洋,西北部隔日本海与中国、俄罗斯、中国、朝鲜以及韩国相望,首都为东京。

在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2)日本的领土范围?由哪些岛构成?日本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本洲岛为最大的岛屿,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日本是岛国,海岸线长约3万千米,沿海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在图8-1中找出东京湾(最大海湾)、濑户内海(最大内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等。

(3)日本的人口、语言和民族中国领土面积是日本领土面积的25倍,可见日本“地狭”,日本人口密度约为中国人口密度的2.5倍,可见“人稠”,所以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

日本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二、多山的地形(1)读图8—l,思考日本的地形特点?从图中看出,日本地势大部分在1000米以下,海拔超过1000米的地方分布非常得零散,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

可见日本的海拔不高,日本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板书)。

从图中找出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的山峰是富士山(图8-2),是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日本不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也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所以日本有“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之称。

(2)提问: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日本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亚欧和太平洋两大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隆起成山,而且地壳很不稳定,使日本多火山地震。

七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教案湘教版
3.信息化资源:
-与日本相关的视频资料(如纪录片、新闻报道等)
-日本文化、传统习俗的图片和图表
-如Google Scholar、CNKI等)
4.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
-问题解答
-课堂提问
-角色扮演
-互动式地图探索
-制作思维导图或概念图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点,掌握地理知识。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日本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日本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书籍推荐:
-《日本地理概说》:详细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以及人口、城市、经济等人文特征,适合进一步深入了解日本的学生阅读。
-《日本的环境问题》:分析了日本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有助于学生了解日本的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
答案:日本的地理环境对其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日本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这为其渔业发展和海上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其次,日本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虽然不利于农业发展,但为日本提供了丰富的水力资源。此外,日本还可以就近从亚洲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和能源,出口产品到世界各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由于日本地域狭小,自然资源有限,因此日本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高效利用资源,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模式。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八章第一节《日本》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八章第一节《日本》教案

教案:日本【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69-P75。

主要包含“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高度发达的经济”、“东西方融合的文化”、“人口与主要城市”等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主要城市和海港。

2.掌握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3.分析日本的经济特点,特别是工业布局及其成因。

4.举例说明日本与中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和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2.运用比较法和综合法,概括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3.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国际意识,增强学生对国家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同时理解尊重他国文化。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地形及气候特点、经济特点。

2.教学难点:日本工业布局的成因及其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的文化元素(如樱花、和服、寿司等)和地理位置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日出之国’和‘樱花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吗?”引出课题《日本》。

2.新课讲授(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展示日本政区图,让学生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和主要岛屿(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

引导学生量算北京至东京、上海至长崎的距离,了解日本与中国的相对位置。

(2)自然环境特征地形特点:1.展示日本地形图,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日本的地形特点(多山、多丘陵、平原少)。

2.指出富士山作为日本最高峰和著名活火山,以及关东平原作为日本最大平原。

气候特点:1.分析日本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强调其海洋性特征。

2.通过对比东京和北京的气候数据,让学生理解日本气候的温暖湿润特点。

多火山、地震:1.展示板块构造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七年级地理下册《8.1 日本》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1 日本》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1 日本》教学设计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1节《日本》的内容包括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概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日本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日本这一国家,大部分学生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全面了解日本的各个方面。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信息。

2.让学生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2.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等基本信息。

2.图片展示: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日本。

4.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日本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日本的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准备好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源,向学生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等基本信息。

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

同时,向学生介绍日本的气候、经济、文化等特点。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日本的地理、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讨论等方式回答。

检查学生对日本的基本了解程度。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信息。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的经济这么发达?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以及日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

七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 省一等奖教案新版湘教版1

七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  省一等奖教案新版湘教版1

《日本》本节教材,具体教学内容包括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发达的经济、主要城市。

学习本节知识,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同时让学生讲解,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得到进一步锻炼,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知识与能力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位置、领土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简单说明日本多山、多地震的主要原因。

3.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日本的气候特点和成因。

4.举例说明东西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5.联系日本的自然条件,说出日本是怎样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日本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日本的贸易特点;对我国发展经济的启示。

6.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的交通特点和主要城市。

【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学好这节对以后国家的学习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教材中设计了较多的活动题,或因图起、或因表生、或计算而得答案、或探讨而有结论,无不要求学生勉力亲为,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的分析,培养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在教师创设的一系列问题情境中体会并树立发展经济要保护世界环境的人地观;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方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所理解,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特征;日本的工业布局.【教学难点】日本的工业布局及其原因.教师准备1.对学生进行分组,布置查找有关日本的工业、农业和文化的有关知识。

2.查阅学生制作的课件。

3.进行部分课件的制作。

学生准备查阅日本相关资料。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播放日本相关的动画片中的主要人物,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视听环境,引入新课。

(板书第一节课题:第一节日本)一、东亚岛国【讲授新课】师:展示课件,指导读图:日本的位置?生:积极读图,上讲台指出日本所临海域:日本海、太平洋、濑户内海。

湘教版七下地理8.1日本教学设计1

湘教版七下地理8.1日本教学设计1

湘教版七下地理8.1日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8.1日本教学设计1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日本的基本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为以后学习日本的更深入内容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

但是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大部分学生了解不多,仅限于一些基本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来认识日本,同时教师需要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拓展对日本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概况;学生能够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注国际关系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基本概况。

2.难点: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经济、文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日本的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日本。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日本的地图、图表、案例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教学工具。

3.教学材料:准备学生的学习资料,如课本、练习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日本的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特点,使学生对日本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地理知识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8.1日本1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8.1日本1教案

课题日本(一)教学重点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难点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方法启发讨论讲授法直观教学法手段多媒体达标检测必做题幻灯片内的练习选做题完成新课堂P51-53教学过程课堂模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展示目标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知道本节课学习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导入:让学生猜谜语:日出之国;樱花之国。

放映歌曲《芭拉芭拉之浪漫樱花》,这是描述了一种什么景观?(樱花飞扬)樱花是哪个国家的国花?(日本)让学生了解一下日本的国旗、国徽及日本的概况。

二、讲授新课㈠东亚岛国学生看多媒体,思考两个问题:⑴通过读图,判断日本在世界上的位置位置。

日本东部濒临_______洋,西北部隔_______海与_______、______、_______及韩国相望。

首都为。

⑵日本的领土构成上有什么特点?其中有几个岛屿面积比较大?练习:根据2000年统计资料,算一算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密度。

并说说你对日本感性认识。

复习提问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自学指导⑴通过读图,判断日本在世界上的位置位置。

日本东部濒临_______洋,西北部隔_______海与_______、______、_______及韩国相望。

首都为。

⑵日本的领土构成上有什么特点?其中有几个岛屿面积比较大?P70人口(亿人)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日本 1.27 37.8中国12.95 960教师总结: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

观看《日本地形图》,并指导学生认识日本地形的特点。

(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没高的山峰是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教师讲授:日本不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也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

看富士山图]指定学生朗读图下的说明,并帮助学生分析富士火山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日本教案(详案2课时).docx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日本教案(详案2课时).docx

日本教案(1)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1、根据地形图,描述日本地形、地貌特点。

2、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气候特征教学过程:师:一提到日本,同学们头脑里蹦出来的词汇是什么呢?生: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从地理的角度去了解日本。

活动一:1、该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所处的温度带是?(通过读图回答以下问题,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该国的领土构成、首都是?3、日本的邻国有?活动二:小组合作:读图8-1,归纳出H本的地形特征?小结:日本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大多集中在岛屿的中部,主要沿海一带或较大河流的下游地区分布着狭小的平原,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师:从书上我们可以知道日本多火山地震,但为什么日本会多火山地震呢?同学们来看看ppt上的图片,日本位于什么板块和什么板块的边界?生:太平洋和亚欧板块小结:日本位于太平洋和亚欧板块的边界,所以地质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日本因此有“火山之国、地震之邦”的别称。

过渡: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

其中富士山不仅是日本最高的山峰,而且还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书本和PPT±的文字,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富士山顶为什么常年积雪?生:富士山的海拔有3776米高,海拔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摄氏度。

过渡: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春季,去观赏樱花,对于日本国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而且日本樱花,也是世界闻名,不少游客慕名而來。

请同学们看图8・3,樱花开花的时间是不是不太一样?活动三:小组合作读图8—3,说出日本樱花开花的时空变化规律。

北海道樱花开花的时间,比九州要迟1个多月,思考其中的原因。

(可从纬度位置的角度思考)小结:樱花开花吋间由南向北推迟,随纬度变化而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
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能简单说明日本多地震和火山的主要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日本经济的成功之处与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

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增强现代意识和发展意识。

重难点:
1、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日本的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人:
以南京大屠杀为导入,让学生以史为鉴。

一、东亚岛国
1、根据教材P.69活动题,学生通过读图掌握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屿组成,通过比较,了解到本州是最大的岛屿。

2、找出太平洋、日本海、东京湾、濑户内海、朝鲜海峡、津轻海峡、富士山和关东平原。

3、教师总结日本是一个群岛国家
二、多山的地形
1、在七年级上册的“六大板块示意图”上找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2、找出日本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的位置。

补充日本国的两个别称:“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

3、活动:你知道日本最近几年发生过哪些大地震吗?请简单的描述?
4、阅读:《富士山》说说山顶有什么特点?
三、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
1、可用纬度相近的东京和北京的气温、降水资料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东京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量较丰沛且季节分配较均匀。

因此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最后补充说明:
东京和北京分别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虽然两地纬度相差不大,但是冬季东京比北京温暖,夏季比北京凉爽,气温变化幅度差异大,且东京降水量比北京丰富,这说明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的特点,这种海洋性气候特点主要因为岛国位置受海洋影响大形成的。

3、讨论:
读图8-3,说一说日本樱花的时空变化规律。

北海道的樱花开花的时间,比九州要迟一个月,你了解其中的原因吗?
归纳:日本因领土狭长,南北所跨纬度较大,南北气候差异大。

三、小结
教学反思: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