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7_1 东南亚(第1课时)教学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 下学期 地理 商务星球版《东南亚》参考教案(第1课时)

《东南亚》参考教案(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的范围,记住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说明东南亚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重点)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中南半岛地势变化及地势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重点)3、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重难点)【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问题导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往事重提:2012年4月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春令营活动,我校作为接待方,190多位缅甸、泰国、菲律宾等国的华裔孩子与在座的各位成为好朋友。
我们班参与活动的有哪些同学?(请举手)提起往事很多同学举起了手,畅所欲言:生1:我和泰国的一位朋友交换了礼物,她给我一个小象和一枚10铢的泰国硬币;生2:我负责接待的是泰国一位小姑娘,她长得有点黑,会说汉语,我们交换了礼物。
生3:我们这个年级接待的都是通过往事重提,再现学生的亲身经历,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激发学生强烈的学请说说当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提问:知道泰国在哪个地区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东南亚,学习东南亚。
泰国小孩,我给他一元人民币,他给我500泰铢;……学生回忆与华裔孩子共度的美好时光,气氛非常热烈。
东南亚。
习意愿,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学案导学教师要求学生以《地理助学》上“学习过程”栏目为依据,先自学本课知识,并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1)在书上标注知识点;(2)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3)标记疑难问题。
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自学教材,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做到:(1)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在课本上标出;(2)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栏目;(3)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做标记,以待解决。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3. 了解东南亚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地形、河流、动植物等,能够描述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
4. 了解东南亚的人文特点,包括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文化等,能够分析东南亚的人文风情。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东南亚:地理、历史与文化的交融》一书,深入了解东南亚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
(2)视频资源:推荐学生观看《东南亚地理与文化》纪录片,通过视频了解东南亚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网络资源:鼓励学生访问地理学习网站,如“地理空间”等,浏览东南亚的相关地理信息和知识。
2. 资料搜集:要求学生搜集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整理成报告,以加深对东南亚人文特点的理解。
3. 思考题:提供一些关于东南亚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关于东南亚的实践活动,如制作东南亚手工艺品、模拟东南亚旅游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能力。
2. 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搜集、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基本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再次,在互动探究环节,我发现学生在讨论东南亚问题时,往往局限于表面,无法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用地理的视角看待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下册地理《 7.1东南亚》 教案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7.1东南亚》教学设计【课题】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各具特色的地区——第一节东南亚——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课程标准】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东南亚政区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说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特点和重要性。
(2)运用中南半岛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中南半岛的地形和地势特点。
(3)运用“中南半岛地形、河流与城市分布图”,说明在中南半岛上城市分布的特点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中南半岛河流对城市分布影响的探究,提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初步学会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南半岛地形与河流的了解,感受东南亚国家与我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关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特点(2)中南半岛的地形和地势特点2、教学难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中南半岛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课本、学案、多媒体【板书设计】范围: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纬度位置:热带地区 海陆位置:“十字路口”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平原较少东南亚位置地形。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第一课时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各具特色的地区第一节东南亚(第一课时)【课题】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各具特色的地区第一节东南亚(第一课时位置和地形)【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平面图,归纳东南亚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并说出其东方“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特点。
2、运用地图说明马六甲海峡处于咽喉要道。
3、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范围及其主要国家和首都。
4、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南亚地形地势特点。
5、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模式】五环节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合作探究、精当点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教材分析】东南亚是亚洲的一个地理分区,是学生学习世界地区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地区。
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以前面的“亚洲”知识为依托,是“亚洲”地理的深入;另一方面又对后面“地区”部分的学习进行引领,作为“各具特色的地区”的开篇,关系到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因此,东南亚一节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方法的指导。
当堂达标,达标测试一、(目标4) 读上图填空: 1、中南半岛地势北 南 。
山河 , 分布。
河流上游流速 ,下游流速 。
冒死也愿意在这里居住?【总结】东南亚地形特征肥沃,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谈一谈对东南亚地形的认识。
南亚地形的整体认识。
迁 移 运 用 训 练 内 化通过本节课对东南亚位置、地形的学习,谈一谈你在知识和方法方面的收获?梳理本节课知识体系,回顾方法、途径。
培养学生总结整合知识的能力。
AB东南亚范围组成“十字路口” 位置 地形特点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11个国家马六甲海峡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读图分析法2、马来群岛岛屿众多,地势 ,河流 , 多 和 (地质作用),是因为这里位于 板 板块、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 。
七年级地理下册 7.1 东南亚(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2)

《东南亚》(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归纳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和范围;(2)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地形的特点与城市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观察地图并从图中提取信息,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1)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2)东南亚的地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课前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共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学生诗朗诵:《赠缅甸友人》——陈毅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我汲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
教师:老革命家陈毅的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的景象?学生:东南亚。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东南亚相关的内容。
环节二:新知学习学习任务一:走近东南亚位置教师:展示东南亚位置图,提出问题:如何来描述东南亚的位置?学生:纬度位置:大体上位于北回归线和10°S纬线之间,被赤道穿过,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位于亚洲大陆东南部,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教师点拨:东方“十字路口”。
教师:出示马六甲海峡位置图,提出问题。
找出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太平洋、印度洋,描述马六甲海峡的位置。
学生: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
活动在图中分别找出下列货物运输的最短航线,看看它们经过哪个海峡。
(1)波斯湾沿岸的石油运往中国青岛。
(2)日本大阪的钢材出口到达累斯萨拉姆。
(3)印度的铁矿石由加尔各答运往中国湛江。
学生:描图回答。
教师点拨:马六甲海峡是“十字路口的咽喉”。
拓展延伸: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呈东南-西北走向。
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
【商务星球版】7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1 东南亚

第七章各具特色的地区
第一节东南亚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理念】课堂开放、面向全体、多媒体、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程标准】
●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图,说出东南亚的范围并归纳位置特点。
(重点)
2.通过阅读图,说明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重点)
3.运用地图能找出东南亚主要的国家和首都。
4.通过读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地形地势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并通过此图分析归
纳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即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重点)
【教学模式】三段式有效课堂导学模式。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具准备】东南亚政区图、地形图、《地理助学》等
【教学过程】
(板书)一东方“十字路口”
从哪几个方面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东南亚是比亚洲低一级的区域,请你用学习
亚洲的方法描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态度。
追问:1.十字路口的咽喉在哪里?
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连接了哪些地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及通过的主要航线马六甲海峡位于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是沟通______洋和______洋的咽喉要道。
东南亚主要有哪些国家?哪些是我们的邻居?。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经济发展、主要国家、民族和文化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东南亚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关地理知识,并培养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概念的理解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往往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对于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仍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实际材料,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掌握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主要国家。
3.了解东南亚的民族和文化。
4.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主要国家。
3.东南亚的民族和文化。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实际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地理知识。
2.讲解法:对于较为抽象和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4.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地图:东南亚地图。
3.图片:东南亚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
4.案例: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情况的案例。
5.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东南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对东南亚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东南亚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同时,介绍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主要国家。
七年级地理下册7.1东南亚(第1课时)教学案1(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问题探究(一)东方︻十字路口︼活动一:认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地图展示:指导学生读“东南亚政区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说出东南亚的两个主要部分(2)东南亚主要有哪些国家?它们的首都分别是哪个城市?(3)从纬度位置看,东南亚主要位于五带中的那个带?对该地区气候会有怎样的影响?(4)指导学生读课本P19页【东方“十字路口”】说一说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5)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探究,认识“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提问:它被中国、韩国和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你能说说原因吗?(6)让学生通过以上的学习过程,合作探究并归纳认识地区的方法(1)在P18“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图上,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2)找出东南亚主要的国家及其首都:中南5国:越老柬泰缅马来6国:印尼马莱新,菲律和东帝(3)根据地图说出东南亚所跨的大致纬度范围、并简述纬度位置对东南亚地区气候的影响(4)找出亚洲、大洋洲、印度洋、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在图上用笔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体会东南亚处于东方“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5)学生自主探究,完成P19页“活动”课题,认识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及其重要性(6)学生思考并归纳学习地区位置的方法1.让学生通过读图,观察了解东南亚的整体地理位置。
2.锻炼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学会从地图上读出隐含信息并获取有用信息。
3.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促进学生养成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形成交流共享的学习理念。
衔接过度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对东南亚有了大致的印象和认知,这片神秘而多彩的区域又有着怎样的地形环境与河流分布呢?这里的地形与河流对当地的城市分布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当地的地形:问题探究(二)多山的地形活动二:分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特点;认识地形、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地图展示:(1)指导学生读“东南亚地形图”和中南半岛地形剖面图,推测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并推断中南半岛河流的流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亚(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的范围,记住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说明东南亚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中南半岛地势变化及地势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重点)
3.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重难点)
【教学模式】“二、五、三”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问题导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图片欣赏
观察大屏幕景观图片:思
考、讨论、探究。
1、了解这些美丽的景观
每时每刻都吸引着无数
的游客。
2、这些美丽的景观来自
东南亚。
它大概位于中国
的东南方,跨过中国的南
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
水相连的东南亚。
3. 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
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
十字路口。
他沟通亚洲和
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
洋。
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
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
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
字路口。
我国自古以来就
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
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
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
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
让学生感受
东南亚浓厚
的宗教氛围
及美丽的海
滨城市。
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调
动学生学习
积极性。
衔接过渡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吴哥窟、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花园城市”新加坡每时每刻都吸引着无数的游客。
你想去这些地方旅游吗?你知道这些地区位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单元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拂光掠影”、“景观各异”的东南亚。
自主学习读图探究多媒体出示:
●东方的“十字路口”
讲述:东南亚在中国的南部,自古
以来就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必经之
地,其中马六甲海峡是西方国家与
东南亚、东亚互通有无的重要的海
运通道。
提问:东南亚被称为海上“十字路
口”,请同学们把十字路口的四个
方向通向哪里写出来。
读图、自主学习
1、纬度位置:东南亚位
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
半岛和群岛两
部分。
北回归线穿过东南
亚的部,赤道穿过它
的部。
所以东南亚
大部分位于带。
海陆位置:东南亚位于亚
洲大陆的部,西临
洋、东临洋。
2、从图中找出亚洲、大
洋洲、印度洋、太平洋、
马六甲海峡。
3、探讨:东南亚位于“十
字路口”的地理位置的
重要性并板演。
学生仔细观察理解“十
字路口”的含义。
并回答
问题:
“一” 画沟通了印度洋
和太平洋;“|”画联系
了亚洲和大洋洲
根据学习的
描述大洲的
地理位置的
方法来描述
东南亚的地
理位置。
培养
学生的运用
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
做
到学以致用。
通过比划,让
学生领悟东
南亚位于
“十字路
口”的位置。
培养学生的
动手能力。
衔接过渡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已经十分重要了,马六甲海峡则是这个“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
读图探究合作交流多媒体出示:
探究通过活动探究马六甲海峡为什
么被日本视为“海上生
命线”?
点拨: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
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
西亚、北非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
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
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
道。
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
亚、北非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
途径该海峡,因此日本才会把马六
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观察大屏幕:分别找出下
列货物运输的最短航线,
看看它们经过哪个海峡:
(1)波斯湾沿岸的石油
运往中国青岛。
(2)日本大阪的钢材出
口北非。
(3)印度的铁矿由加尔
各答运往中国湛江。
讨论交流得出:
日本原料输入和产品输
出大部分必须要经过马
六甲海峡。
培养学生的
合作交流的
能力、探究能
力、分析问题
的能力。
衔接过渡
东南亚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全球航运中的重要性。
那么东南亚的地形地势如何呢?结合课文的插图和投影展示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多媒体出示:
结合东南亚的地形图和
课文图7-1-3中南半岛沿
20N°地形剖面图。
观察中南半岛河流的分
布和山脉的走向。
讨论交流
1、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是、。
北部
山区,水流,
培养学生读
图、用图分析
问题的能力。
读图探究
合作交流
点拨: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点拨:蓝色代表河流,黄色代表山
地和高原。
这些河流的流向是从北
向南,山脉走向是南北纵列。
所以
中南半岛的地形的特点是:南北纵
列,山河相间。
地势是北高南低。
马来群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可
想而知它的岛屿数量非常多所以地
形崎岖,平原较少。
,南部地势渐低,
水流趋缓,分布着一系列
沿岸和,是工农
业发达、人口稠密的富庶
之地。
2、是世界上最大的
群岛,是由散布在太平洋
和印度洋之间的2万多个
岛屿的总称。
这里地形崎
岖,平原较少,由于位于
板块交界地带多,
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
家,有“火山国”之称。
培养学生理
解能力。
培养学生应
用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
能力。
衔接过渡
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陈毅元帅曾作诗《赠缅甸朋友》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这首诗说明了
什么?
多媒体出示:
探究:中南半岛的城市为什么多分
布在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点拨:聚落的形成一般都在河流中
下游平原地区。
这样的位置有哪些
有利条件。
读图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1、找出中南半岛的主要
河流,看看它们分布注入
哪个大洋。
2、结合图中的信息,完
成下列表格。
项
目
城市
河流国家注
入
大
洋
河内
金边
万象
培养学生读
图能力。
利用学过的
知识、方法解
决问题的能
力。
曼谷
3、中南半岛的城市多分
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知识梳理
1.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和两部分。
2.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
3. 中南半岛地形特征是、。
4. 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5. 读“东南亚图”,完成下列要求:
①将下列地理事物的字母代号填写在图中适当的位置.
A.洋 B.洋 C.半岛D.岛 E.群岛 F.(国家)G.海峡 H.(国家)
②读图可知,东南亚地处洲和洲、洋和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教学反思】
东南亚作为“各具特色的地区”的开篇,是学生学习世界地区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地区,本节教学成功与否,对后面各地区的学习会有很大影响。
鉴于此,在认真专研教材,研读课标的基础上,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并精心完成了教学设计。
经过实践——修改——再实践——再修改的锤炼,最终完成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教学设计,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行之有效。
1.导入新课部分通过往事重提学生的亲身经历,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新课标中利用学生已有体验的理念。
2.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包括课本插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补充的地图,还有其他板图。
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读图,感知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避免了简单、机械地将结论强加给学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活学生的潜能,凸显了地理学科的特色。
不足:由于课堂容量大,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写”的训练没有很好地进行。
格。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