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对外贸易依存度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

贸易与流通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对外贸易依存度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段芸尧摘要:就业形势长期以来都是我国政策制定和战略规划的重要导向,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提高,我们日渐关注对外贸易的规模对就业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2002-2018年中国部分宏观指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进出口贸易与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对外贸易依存度;失业率;回归分析一、引言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众多,就业形势向来严峻。
而失业率是衡量我国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如何使该指数稳中有降、保障经济增长一直处于我国政策的战略性地位。
本文通过收集全国2002-2018年各季度经济总量、劳动年龄人口数、进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财政预算完成额等时间序列数据,从进出口导向、劳动力结构、资本投入等不同经济角度影响就业的路径出发,借助量化模型来研究对外贸易依存度与失业率的联动关系,以期为理解外贸开放程度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增加一些新的认识。
二、实证研究设计(一)数据来源本文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于同花顺iFinD 金融数据库和中国产业信息网季度报告,从中国宏观经济板块提取并导出,保证稳健性和可靠性。
样本区间为2002-2018年3季度,经过整合处理共选取13个指标871个数据。
(二)模型设定基于以上设定,本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1,包含2个解释变量和10个控制变量。
模型如下:URUR=β0+β1ED+β2ID+β3BCI+β4PCDI+β5PWAP+β6URB+β7CSPC+β8M0ED+β9FI+β10T IFI+β11RGDP+β12GBE+ε三、实证分析(一)描述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得出:第一,从2002到2018年第三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平均值为4.08%,最小值为3.6%,最大值为4.3%,说明我国就业情况总体较为稳定,但小幅度的波动也可能造成很大影响。
进口与出口贸易对国内就业的影响实证研究

进口与出口贸易对国内就业的影响实证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
进口与出口贸易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内就业产生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进口与出口贸易对国内就业的具体影响。
一、进口对国内就业的影响1.进口的就业冲击进口产品的增加,增加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这对国内企业的发展和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一方面,进口产品的价格可能更具竞争力,国内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可能会减少,进而导致国内企业减少生产,裁员甚至关停。
另一方面,进口的增加也对国内产业结构产生影响,某些传统产业可能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
2.进口的劳动力转移随着进口的增加,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能会遭受冲击,导致劳动力的转移。
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可能会面临困境,不得不减少劳动力规模,而一些其他行业可能会因此获得更多的劳动力。
虽然进口带来了某些领域的就业压力,但也为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二、出口对国内就业的影响1.出口刺激出口型企业的发展出口对于国内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
出口型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可以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还可以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更多的就业机会。
出口带动了部分企业的发展壮大,扩大了就业机会,尤其是在一些高端制造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领域。
2.出口促进供应链的形成出口不仅带动自身发展,也推动了供应链的形成,进而促进了国内相关行业的扩张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以电子产品出口为例,国内的电子元器件和原材料供应商也会因为出口市场的需求的增加而受益,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为国内各个环节提供了就业契机。
三、进口与出口贸易带来的挑战与机遇1.挑战:劳动力结构调整进口和出口贸易的增加,对国内劳动力结构产生了挑战。
一方面,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能会受到冲击,劳动力面临重新就业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出口型企业而言,国内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培训和提升劳动力素质。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9:& ;<" =7-81 & ;<" =7-81 #9 #: !>?@9->?@:
根据上面的分析和相关的统计数据 " 我们不难看出 "
其中 " !9: 表示 7 ) 8 的相关系数 . >?@9" >?@: 分别表
!"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示 ! ! " 的方差 " !# # !$ 分别表示 ! ! " 的标准差 $ 这里 % 我们设 ! 为进出口总额 % " 为 %&’ 值 % 根据附表中的数据可求得 "#$()*+,+ $ 可见 %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与 %&’ 总量之间有很 强的相关性 $ 仅从相关系数还不足以量化进出口总额对 %&’ 的促 进作用% 下面我们用最小二乘法作进一步的回归分析% 因为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 %&’ 总量与进出口总额 之间呈线性关系 % 用 - 表示进出口总额 % 从而有 &
2253
$*56
$((+
235+
$456
$((2
2+5*
$652
$((3
3254
+$52
$((*
3,5+
$)5(
$((4
2*54
$65,
$((6
24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
$(()
2352
$35)
$(((
2453
$456
+,,,
325(
+,5)
我国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_以外资企业为例_蒋荷新

我国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以外资企业为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蒋荷新摘要: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表明,对外贸易对我国就业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分阶段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趋于下降,而外资企业的就业效应趋于上升,其中外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出口发挥了主要作用。
文章最后就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促进就业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外资企业;就业效应;加工贸易我国是典型的劳动力充裕国家,对外贸易规模持续增长。
按照自由贸易理论,对外贸易将对我国充裕要素-劳动就业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我国受到的来自发达国家的压力也从反面印证了这一点———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损害了发达国家低技术劳动者的就业。
然而,与贸易自由化相伴随的却是我国不断增加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失业队伍。
那么,对外贸易对就业是否有推动作用,这一作用有多大?本文将以外资企业为例,通过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回答上述问题。
一、文献回顾及本文的分析思路根据新古典贸易理论①,自由贸易后,一国将出口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如果该国某一要素禀赋增加,则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生产将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要素的产品生产将下降(莱布辛斯基定理)。
在新古典充分就业假定下,要素禀赋变动前后,全部要素都可实现充分就业。
但实际上极少会出现新古典充分就业的理想状态,而劳动者是否实现就业对一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深刻,因而当代经济学家们更多着眼于对外贸易如何影响一国的就业变动。
广泛引用的一种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增长(Kruger,1995);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会导致发达国家就业下降(Ana.Revenga,1990);芬斯特和汉森(Feenstra&Hanson,2001)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低技术中间品贸易是美国制造业非熟练工人就业和工资下降的主要原因。
中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增长的实证分析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提供了支持与保护。例如,加大了对西部地区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降低了企业的进出口成本;鼓励西部地区企业参加国际展览,提升品牌知名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了西部地区企业的创新成果。
二、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增长的原因
1.资源优势的发挥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包括矿产资源、农业资源等,这为西部地区开展对外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西部地区的矿产品、农产品等资源品种繁多,质量优良,具有竞争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户。同时,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加工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为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2.区位优势的发挥
三、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增长的影响因素
1.国家政策因素
国家政策对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政府对西部地区的扶持政策以及对外开放政策,为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经济因素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实力不断增强,这为对外贸易的增长提供了支撑。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生产力的提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中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增长的实证分析
西部地区是中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地方,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对外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在西部地区取得了显著的增长。本文将对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增长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一、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增长的背景
3.地理因素
西部地区的地理位置与中亚、欧洲等地的便捷交通联系,使得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有利条件更加明显。西部地区通过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交通工具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实现了紧密的联系。
我国对外贸易就业影响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就业影响分析作者:宁强来源:《商情》2015年第50期【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我国国内的就业形势严峻,在此背景下研究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对外贸易不仅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它在影响就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本文着重探讨对外贸易从哪些方面影响了就业,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完善其不足的方面。
【关键词】贸易影响就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愈发紧密,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尤其是加入世贸以后,我国的对外贸易更是进入一个加速增长阶段,2010年对外贸易总额为2.9万亿美元,占GDP 的50%左右,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外贸易中的各个行业也一直都是吸纳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领域。
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国内就业究竟造成了多大影响?从哪些方面影响就业?本文尝试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
一、对外贸易影响就业的途径分析(一)提高社会需求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因而要想扩大有效需求,就必须提升消费需求或者投资需求。
社会的消费需求大小取决于经济社会中每个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而个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比较稳定的,因而,在短期内扩大有效需求的唯一途径就是着手于扩大投资需求,一国的总投资需求又由国内投资需求和国外投资需求所构成,前者主要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的投资收益预期一即取决于边际资本效率与投资成本(利率)的差额;后者主要取决于贸易顺差的大小,如果一国的贸易顺差增加,该国就会获得增加的货币收入,这一方面会增加国内的货币供应量,从而降低利率促进了国内投资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增加的货币本身就可以变成投资,.按照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理解,贸易顺差形成的投资将通过乘数效应最终使国民收入和就业得到倍增。
(二)国际分工的细化对外贸易会促使各个国家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使各国充分利用本国丰裕的生产要素,深化专业化分工,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优化,扩大市场需求,增加了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最终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外贸就业分析报告

外贸就业分析报告外贸就业分析报告一、引言外贸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跨国经济活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外贸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日益凸显。
外贸行业相关的就业机会也随之增多。
本报告旨在对外贸就业进行全面分析,并展望外贸就业的发展前景。
二、外贸就业概况外贸行业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就业市场的重要领域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外贸行业就业人数超过5000万人。
外贸企业的员工占比相当大,包括国际贸易公司、外资企业、外贸供应链企业等。
三、外贸就业趋势分析1. 出口贸易增长带动就业增加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出口贸易规模不断增长。
这不仅促进了国内企业发展,还推动了外贸行业就业的增长。
外贸企业为了满足出口需求,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来从事外贸业务,包括贸易执行、贸易协调、海关事务等。
因此,出口贸易的增长将带动外贸就业的增加。
2. 跨境电商行业崛起带动就业增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全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商行业成为外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跨境电商平台和电商服务商的崛起,为跨境贸易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渠道和服务。
同时,跨境电商的兴起也推动了物流、支付、金融等领域的发展,为外贸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3. 外贸服务业需求增加推动就业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外贸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增加。
外贸服务业包括国际贸易咨询、法律服务、物流服务等。
外贸服务业是外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外贸企业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因此,外贸服务业的发展将对外贸就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外贸就业面临的挑战1.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崛起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不断增强。
各国对贸易伙伴的进口商品实行限制措施,出口贸易面临的市场壁垒增多等,这都给外贸就业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2. 外贸行业转型升级问题外贸行业面临技术更新、产品升级等问题,需要更加高技能人才。
然而,目前我国外贸行业普遍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就业效应分析

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就业效应分析摘要: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及中国对外贸易、利用外资的国情,研究出口和fdi对就业的联动效应显得意义重大。
为此,本文从我国的出口状况及fdi发展情况入手,利用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分析出口和fdi对就业总量的影响。
分析发现出口对就业有显著的正效应,fdi对我国就业的拉动作用较小,就业增长主要靠国内投资推动。
关键词: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迅速成为世界工厂,与这创造过程始终相伴的是中国不断对外开放以及外资的源源流入。
1980年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额为271.2亿元,到2009年出口贸易总额增长到了82029.7亿元。
1985至1991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平均额为29.93亿美元,到2009年则增长为900.33亿美元。
出口贸易的不断壮大及fdi的日益增多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但面对中国产出高度依赖出口和fdi的现状,我国的就业问题仍然日益严峻。
2008年以来,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出口和fdi的流入规模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态势,就业压力随之陡增。
这也引起了我们对如何发展出口贸易,有效利用外资以进一步解决就业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一、理论思考出口与就业的关系可用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来解释。
该理论认为一国在既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作用下,由于对外贸易收入的增加,该部门的消费也将增加,相关生产部门的收入和消费也随之增加,最终国民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将加倍增长。
也就是说,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对就业和国民收入有倍增作用。
当商品和服务出口增加时,相应地出口产业部门的就业人数将上涨,与此同时由于出口产业部门从国外获得的收入增加,其消费也将增加,从而引起其他产业部门扩大生产、收入增加,就业也随之增加。
一般来说,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就业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一是创造效应,二是挤出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利用1995-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整体上考察我国29个省、市和自治区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
结果证实:出口对国内就业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进口的就业效应并不明显。
因此建议,要做大我国经济总量这个“大盘子”,充分发挥贸易在整个经济当中的重要作用;适时平衡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比例结构;立足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加大贸易投资,发挥贸易对就业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对外贸易;就业效应;实证分析;对策建议一、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飞速发展,货物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355亿元发展为2011年的236402.0亿元,格局地位由第32位发展为稳居世界第2。
作为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贸易)之一,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经济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失业。
在2001年我国入世之后,各项政策和开放程度逐步提高,也对以贸易发展来缓解国内就业压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政策导向。
因此,我国应充分发挥自身在这方面的比较优势,这样对内、对外都十分有利。
今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为建国以来之最,更有业内人士将2013年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要在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情况下解决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不能局部地依赖国内投资与消费等传统模式来缓解这一现状,而应该采取多元化途径与方式。
在经济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和世界贸易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深化贸易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进而带动就业的作用愈加明显(罗良文,2003),也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关于贸易与就业关系的理论研究,可追溯到亚当·斯密提出的“剩余产品出口”,其模型就体现了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思想,也为二者之间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纪30年代,马克洛普(f·machlup)在乘数理论与国际贸易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外贸乘数理论”,认为一国的出口贸易就业状况具有倍增的乘数效应。
基于欧洲共同体6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对其就业的影响,schumacher(1984)发现进出口的综合就业效应为正。
kilpatrick、naisbitt(1986)和wood(1995)也分别从平衡贸易增长、北南贸易要素需求角度研究了英国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状况。
国内学者中,俞会新、薛敬孝(2002),王传荣(2005),周申、李春梅(2006),胡昭玲、刘旭(2007)结合国内实际也都从贸易的不同角度,从理论和实证分析了其对就业的影响。
而近年来我国贸易对就业的整体影响有怎样变化?关系又如何?这也正是本文的出发点,并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二、模型设定及数据来源1、计量模型由于研究对外贸易与就业关系的学者较多,建立的相关模型也各不相同。
本文则借鉴xiaolan fu和v.n.balaaubramaayam(2005),以传统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基础,即:yt=akta lbt 0其中,y表示实际产出, k、l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的投入量,a表示其他因素(除资本和劳动外),a、b分别代表相应的弹性系数。
假设工资和利率分别为w和r,分别等于均衡条件下劳动与资本的边际产出,即ln(l/k)。
对模型(1)两边同时取对数,开放条件下再引入贸易和fdi,变换模型为:(2)其中,μ0t和εt分别表示时间趋势和随机误差项。
公式(3)即为需要估计的就业模型基础。
本文主要采用29个省、市和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论证和估计,主要是利用了面板数据可以适当控制不可观测因素对就业影响的特点,增强指标衡量的准确性。
根据面板数据分析常用的三种方法,下面在模型(2)的基础上分别建立混合数据ols、固定影响和随机影响模型(random effect),从不同模型进行分析论证。
具体回归方程如下:混合数据ols:固定影响模型:随机影响模型:模型中,变量下标i和t分别代表不同的地区和年份,сi和μi 分别表示没有观测到的其他因素影响,сi为仅与地区相关一个常数,μi服从随机分布,εit为相应残差项。
2、数据来源选取我国29个省、市和自治区1995-2011年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
其中以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l(单位:万人)代表就业量,为被解释变量,以各地区支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y来衡量实际产出,以各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w来衡量工资水平(单位:元),以各地区按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分货物出口总值ex和进口总值im来分别衡量出口量和进口量(单位:亿元),以各地区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来衡量fdi(单位:亿元),并根据各年度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进行调整。
所有原始数据均源于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和省、市、自治区相应年鉴。
下表为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三、实证结果分析本文采用stata10.0软件,基于模型(3)-(5),对所选数据均采取自然对数形式,并进行线性化处理,所得面板回归结果如下:注:括号内为t统计量就三个模型而言,混合模型假定各地区都是同质,不考虑地区间差异。
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考虑到了这一点,二者区别在于前者假定其差异性不变,通过一系列常数来衡量,后者则假定这一差异服从某一随机分布,通过随机变量来衡量。
因此,为了进一步分析,须对三种模型回归结果进行取舍。
首先,在混合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之间,固定效应模型下的f检验,原假设为几个固定效应都相同,拒绝则选择固定效应,反之为混合最小二乘。
从表2可以看出,f统计量为27.54,相应的p值概率为0.0000,则接受固定效应模型。
其次,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之间,通过hausman 检验,统计量结果为23.38,相应的p值概率为0.0003,则拒绝原假设(原假设为随机),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所以,本文最终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进行分析。
从表2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五个变量中,进口总值和实际外商投资的结果虽然对就业有正相关作用,但是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实际产出和出口总值对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平均工资对就业具有显著的反相关作用。
具体而言,实际产出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带动就业人数平均增加0.6199355个百分点,且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符合通常的经济学理论。
平均工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引起就业人数平均降低0.8418021个百分点,且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实际产出。
对于本文考察的重点指标,出口总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带动就业人数平均增加0.0552807个百分点,且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进口总值和实际外商投资对就业具有带动作用,而影响效果并不明显。
可见,大力发展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有利于缓解我国现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1、结论从以上简要分析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就全国整体回归结果来看,平均工资对于就业的影响程度最大,且具有反相关作用。
实际产出的影响程度次之,对就业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
重点考察的指标中,出口总值对就业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且明显高于进口总值和实际外商投资对就业的影响,但后二者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2、政策建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依据上述所得结论,我们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做大我国经济总量这个“大盘子”,充分发挥贸易在整个经济当中的重要作用。
因为整体经济的发展,不仅直接对就业有明显的带动作用,而且能够拉动对外贸易,进而间接促进就业的提升。
第二,适时平衡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比例结构,特别是贸易结构形态的比例。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逐年降低,但相比于世界发达国家而言,仍然处于高位。
如何调整对外贸易在我国整体经济中的比例情况,发展更有利于我国实际情况的进出口贸易形态,特别是对就业具有更大带动作用的形态结构尤为必要。
第三,充分发挥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加大贸易投资,特别是具有较大就业弹性的贸易形态产业投资。
当然,防范汇率和外来经济等因素对就业的负面影响也十分必要,这也在不同程度上保障了贸易对就业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1]罗良文.中国贸易深化的就业效应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2]d.sehumaeher.1984, north-south trade and shifts inemployment: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ix european communitycountries. international labor may-june123(3):333-348.1984.[3]driver,c.kilpatrick, a.and naisbitt, b.1986, the employment effects of uk manufacturing.trade expansion with the eec and the newly industrializing countries. european economicreview30(2):427-438.1986. [4]a.wood.1991,the factor content of north-south trade in manufactures reconsidered.wcltwirtschaftliches archly,127:719-743.1991.[5]俞会新,薛敬孝.中国贸易自由化对工业就业的影响[j].世界经济,2002.[6]王传荣.经济全球化影响劳动就业的机理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5.[7]周申,李春梅.工业贸易结构变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8]胡昭玲,刘旭.中国工业品贸易的就业效应——基于32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7.【作者简介】杨维英(1969-)女,山东临沂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