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学第三章(3)
(完整版)摄影测量知识点整理(完整精华版)

摄影测量学第一章绪论1摄影测量是从非接触成像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分析与表达等处理,获取地球及其环境和其他物体的几何、属性等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与技术。
2、摄影测量学的三个发展阶段: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第二章单幅影像解析基础1像主点:摄影机主光轴(摄影方向)与像平面的交点,称为像片主点。
像主距:摄影机物镜后节点到像片主点的垂距称为摄影机主距,也叫像片主距(f)。
2、航空摄影:利用安装在航摄飞机上的航摄仪,在空中以预定的飞行高度度沿着事先制定好的航线飞行,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曝光摄影,获取整个测区的航摄像片。
空中摄影采用竖直摄影方式,即摄影瞬间摄影机物镜主光轴近似与地面垂直。
丄丄fm L H(m—像片比例尺分母,f—摄影机主距,H —平均高程面的摄影高度H=m • f)3、相对航高是指摄影机物镜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称为摄影航高。
绝对航高是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航高,是指摄影机物镜在摄影瞬间的真实海拔高。
通过相对航高H与摄影地区地面平均高度H地计算得到:H绝=H+H地5、航向重叠: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重叠度一般要求在60%以上;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重叠度要求在30%左右。
6、中心投影:当投影会聚于一点时,称为中心投影;正射投影:投影射线与投影平面成正交。
r中心投影:投影射线会聚于一点(投影射线的会聚点称投影中心)r斜投影:投影射线与投影平面成斜交投影i正射投影:投影射线与投影平面成正交7、 透视变换中的重要的点线面:① 由投影中心作像片平面的垂线,交像面于 0,称为像主点;像主点在地面上的对应点以O 表示,称为地主点。
② 由摄影中心作铅垂线交像片平面于点 n ,称为像底点;此铅垂线交地面于点 N ,称为地底点。
③ 过铅垂线SnN 和摄影方向SoO 的铅垂面称为主垂面(W ),主垂面即垂直于像平面 P ,又垂直于地平面 E ,也垂直于两平面的交线透视轴 TT 。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总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摄影测量的定义、任务定义:摄影测量与遥感是从非接触成像和其他传感器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分析与表达等处理,获取地球及其环境和其他物体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与技术。
其中摄影测量侧重于提取几何信息,遥感侧重于物理信息。
任务:(1)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形图。
(2)建立数字地面模型(地形数据库)。
2、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得的构象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的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3、解决的基本问题:几何定位和影像解译。
4、摄影测量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了解)5、摄影测量的分类方法及其分类(了解):(1)按距离远近可分为航天摄影测、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和显微摄影测量;(2)按用途可分为地形摄影测量和非地形摄影测量;(3)按处理手段可分为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4)根据摄影机平台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和水下摄影测量。
第二章影像的获取1、航空影像和遥感影像的获取方式航空影像:飞机等航空平台搭乘航摄仪(或数码相机)摄影成像;一般航空影像分为专业航摄仪(航空摄影机)获取的标准航片和非量测摄影机(普通摄影机)获取的非标准航片。
遥感影像:卫星等航天平台利用各类传感器(阵列扫描、推扫)获取遥感影像。
例如SPOT、QB、TM、IKONOS、World View等影像。
2、量测摄影机与非量测摄影机的区别(1)量测摄影机的主距是一个固定的已知值(2)量测摄影机的承片框上具有框标,即固定不变的承片框上,四个边的中点各安置一个机械标志;框标,其目的是建立像片的直角,框标坐标系。
(3)量测摄影机的内方位元素是已知值。
3、航向重叠:摄影时飞机沿相邻影像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重叠度。
摄影测量学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摄影测量学部分课后习题答案精⼼整理第⼀章1.摄影测量学:摄影测量是从⾮接触成像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分析与表达等处理,获取地球及其环境和其他物体的⼏何、属性等可靠信息的⼯艺、科学与技术。
1.2摄影测量学的任务:地形测量领域:各种⽐例尺的地形图、专题图、特种地图、正射影像地图、景观图;建⽴各种数据库;提供地理信息系统和⼟地信息系统所需要的基础数据。
⾮地形测量领域:⽣物医学、公安侦破、古⽂物、古建筑、建筑物变形监测2.摄影测量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模拟摄影测量阶段:(1)使⽤的影像资料为硬拷贝像⽚。
(2)利⽤光学机械模拟装置,实现了复杂的摄影测量解算。
(3)得到的是(或说主要是)模拟产品。
(4)摄影测量科技的发展可以说6)(44)它是3.1.3.答:1.左右的⾯。
4.L 于4.对于8.1.9.因素:13. 答:摄影测量中常⽤的坐标系有两⼤类。
⼀类是⽤于描述像点的位置,称为像⽅空间坐标系;另—类是⽤于描述地⾯点的位置.称为物⽅空间坐标系。
(1).像⽅空间坐标系①像平⾯坐标系像平⾯坐标系⽤以表⽰像点在像平⾯上的位置,通常采⽤右⼿坐标系,y x ,轴的选择按需要⽽定.在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中,常根据框标来确定像平⾯坐标系,称为像框标坐标系。
②像空间坐标系,为了便于进⾏空间坐标的变换,需要建⽴起描述像点在像空间位置的坐标系,即像空间坐标系。
以摄影中⼼S 为坐标原点,y x ,轴与像平⾯坐标系的y x ,轴平⾏,z 轴与主光轴重合,形成像空间右⼿直⾓坐标系xyz S -③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像点的像空间坐标可直接以像平⾯坐标求得,但这种坐标的待点是每张像⽚的像空间坐标系不统⼀,这给计算带来困难。
为此,需要建⽴⼀种相对统⼀的坐标系.称为像空间辅助坐标系,⽤XYZ S -表⽰。
此坐标系的原点仍选在摄影中⼼S 坐标轴系的选择视需要⽽定。
(2)物⽅空间坐标系①摄影测量坐标系,将像空间辅助坐标系XYZ S -沿着Z 轴反⽅向平移⾄地⾯点P ,得到的坐标系p p p Z Y X P -称为摄影测量坐标系②地⾯测量坐标系,地⾯测量坐标系通常指地图投影坐标系,也就是国家测图所采⽤的⾼斯—克吕格?3带或?6带投影的平⾯直⾓坐标系和⾼程系,两者组成的空间直⾓坐标系是左⼿系,⽤t t t Z Y X T -表⽰。
第三章摄影测量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一、航空摄影 二、中心投影的基础知识 三、航摄像片上特殊的点、线、面 四、摄影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 五、航摄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 六、像点的空间直角坐标变换与中心投影构象方程 七、航摄像片上的像点位移 八、单幅影像解析基础
§3-1 航空摄影
一、摄影比例尺与摄影航高
摄影比例尺又称为像片比例尺,其定义:航摄像片上一线段
为l 的影像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L之比,即 1 l mL
我们所说的摄影比例尺,是指平均比例尺,当取摄区内的平 均高程面作为摄影基准面时,摄影机的物镜中心至该面的距离称
为摄影航高,一般用H表示,摄影比例尺表示为 1 f mH
f为摄影机主距。
摄影比例尺越大,像片地面分辨率越高。
§3-1 航空摄影
成图比例尺 1:500 1:1000 1:2000 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3-1 航空摄影
一、摄影比例尺与摄影航高
航高是指摄影飞机在摄影瞬间相对某一水准面的高度。根 据基准面的不同,航高可分为相对航高和绝对航高。相对航高 是指摄影瞬间摄影物镜相对于被摄区域内地面平均高程基准面 的高度;绝对航高是摄影瞬间摄影物镜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高 度,是摄影瞬间摄影物镜的真实海拔高度。
投影的几何面正射投影投影射线与投影平面正交斜投影投影射投影射线平行于某一固定方向的投影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投影射线平行于某一固定方向的投影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投影射线会聚于一点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投影射线会聚于一点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投影中心投影平面投影点投影射线1图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与相应地面点的水平距离之比为一常数等于图比2图上任意一点引画的两条方向线间的夹角等于地面上对应的水平角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当像片倾斜地面起伏时地面点在航摄像片上构像相对于理想情况下的构像所产生的位臵差异称像点位移尺
第3章--摄影测量基础知识讲课讲稿

在小比例尺测图的地形图中,地物的表现已经出现了地图综 合,某些地物的表现已经不能用符号表示,只能用点线面的形 式表示,如果再继续把摄影比例尺也缩小的话影像就非常难于 解译和判读,所以就采用扩大比例尺的摄影模式。
除了1:2.5万、1:5万,还有一些1;10万、1;25万、1:50万、 1:500万的地形图成图都是在大比例尺的基础上缩编制成的。 把地物进行综合,把重要的地物表示出来,这时候就不用采用 严格测绘地物的方式。
一般情况下,要求航向重叠度最好为60%-65%,最小不 能少于53%;旁向重叠要求30%-40%,最小不少于15%。
思考:如果像幅是23cm*23cm,摄影比例尺是 1:10000,那么这个像幅所覆盖的实地面积是多大?
如果是1:50000的比例尺,面积又是多少?
23cm*10000* 23cm*10000=2.3km*2.3km 11.5km*11.5km的面积
为相对航高。)
3、摄影比例尺的选择
摄影比例尺越大,像片地面的分辨率越 高,有利于影像的解译与提高成图精度, 但摄影比例尺过大,增加工作量及费用, 所以,摄影比例尺要根据测绘地形图的精 度要求与获取地面信息的需要来确定。
考虑因素:成图比例尺、测图方法、成 图精度、经济性等因素,以及经济性和航 摄像片以后的使用可能性。
第3章--摄影测量基础知识
❖ 综合法测图
【planimetric photo】指的是航空摄 影和普通测量相结合的测图方法,地物平 面位置用航空摄影方法求得,地面高程或 等高线用普通测量方法求得 。只用在平坦 地区。
❖ 全能法测图
【universal photo】指的是在航空摄影 测量作业中,用同一种仪器对地物、地貌 测绘成地形图的方法。
测绘学3章摄影测量

➢ 摄影测量学
摄影测量学是利用摄影机或其它传感器采集被测对 象的图像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和分析,获取有价值的可 靠信息的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学科。
➢ 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是利用摄影机或其他的遥感器采集被测对 象的图像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和分析,获取有价值的可 靠信息的理论和技术。
目标
图像 信息
一、绪论
一、绪论
3、摄影测量的主要阶段与特点
(2)解析摄影测量 (1950~1980) •定义
解析摄影测量是依据像点与相应地面点间的数学关系,用计算 机解算像点与相应地面点的坐标并进行测图解算的技术。
在解析摄影测量中利用少量的 野外控制点加密测图用的控制点 或其它用途的更加密集的控制点 的工作,叫做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也称电算加密。
[一] 航摄像片的投影关系及其特征
2、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Central Projection & Parallel Projection ]
投射线互相平行 的投影,叫做平行 投影。
正射投影(垂直投影)
二、航摄像片的投影关系与方位元素
[一] 航摄像片的投影关系及其特征 2、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地形图是地面的什么投影?
重叠的两张像片。
o1 a1
ao22
S1
S2
A
立体像对的基本概念
1、立体像对的定义(Stereo Pair)
立体像对的基本概念
2、立体像对的点、线、面
同名光线(AS1,AS2) 同名像点(a1,a2)
P1
a1o1 n1
o2
P2
n2 a2
摄影基线(S1S2) J1
B S1
S2
J2
核面(垂核面、主核面)
第3章 摄影测量基础知识汇总

相邻像片间具有一定的重叠。
以测图为目的进行的航空摄影多取用竖直摄影 方式 。
三、摄影测量生产对摄影资料的基本要求
1.影像色调的要求 像片清晰、色调一致、反差适中
2. 对像片倾斜角的要求
航空摄影时,一般要求倾角不大于2度,最大不超过3度。
3.对像片重叠的要求
• 航向重叠与旁向重叠
航向重叠:同一航线内 相邻像片应有一定范围 的影像重叠
三、中心投影的正片位置与负片位置
负片位置(阴位):投影平面与物点在投影中 心的两侧 正片位置(阳位):投影平面与物点在投影中 心的同侧
S
S
阳位与阴位之间 的关系及转换
b' a'
f S
f
主距 Principal distance
ab A
B
无论正片位置还是负片位置,像点与物点的几何 关系不变,数学表达式不变
1:500 1:1000
1:8000—1:12000 1:2000
中比例尺 小比例尺
1:15000—1:20000 (23cm×23cm)
1:10000—1:25000 1:25000—1:35000 (23cm×23cm) 1:20000—1:30000
1:35000—1:55000
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3.3 航摄像片上特殊的点、线、面
透视变换定义 (Definition of the Perspective Transform)
P S
两个平面之间 的中心投影变换, 称为透视变换。
在透视变换的 情况下,投影中心 称为透视中心。
T
1.航摄像片上的重要点、线、面
ES S
摄影测量学第三版课后题

摄影测量学第三版课后题摄影测量学是现代测量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摄影测量方法可以获得高精度的地物三维坐标信息。
本文将结合《摄影测量学第三版》的课后题,探讨摄影测量学的相关内容。
第一章:摄影测量学概述摄影测量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光学、几何、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利用光学相机,通过摄影测量方法可以获取地物影像,进而计算出地物的三维坐标。
第二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像片的内方位元素指的是相机内部的参数,例如焦距、主点位置等。
而外方位元素是指摄影测量时相机位置和姿态的参数,通常包括相机的位置坐标、姿态角等。
第三章: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地物在影像中的像点位置与地物在现实世界中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测量和计算。
摄影测量的过程包括影像的获取、像点的测量、像片的定向和坐标的计算等步骤。
第四章:摄影测量的精度评定摄影测量的精度评定是衡量测量结果准确程度的指标。
影响摄影测量精度的因素包括像片质量、测量仪器精度、地物形状和分布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估可以确定摄影测量的精度。
第五章:航空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是利用航空相机从飞机上获取影像,并进行测量和计算的一种方法。
航空摄影测量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地理测绘、城市规划等。
第六章:空间摄影测量空间摄影测量是在三维空间中进行摄影测量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获取更加准确的地物三维坐标信息,适用于需要高精度定位和测量的领域,例如建筑测量和环境监测等。
结语:摄影测量学是一门重要的测量学科,它在地理信息系统、测绘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摄影测量方法可以获取高精度的地物三维坐标信息,为人类认识和改造地球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通过课后题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摄影测量学的相关知识,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航摄像片与地形图的区别
1.像片与地形图表示方法和内容不同 在表示方法上, 在表示方法上,地形图上是按成图比例尺所规定 的各种符号、注记和等高线来表示地物、地貌的, 的各种符号、注记和等高线来表示地物、地貌的, 而航摄像片则表示为影像的大小、形状和色调。 而航摄像片则表示为影像的大小、形状和色调。 在表示内容上,在地形图上用相应的符号和文字、 在表示内容上,在地形图上用相应的符号和文字、 数字注记表示,这些在像片上是表示不出来的。 数字注记表示,这些在像片上是表示不出来的。另 一方面,在地形图上必须经过综合取舍, 一方面,在地形图上必须经过综合取舍,只表示那 些经选择的有意义的地物,而在像片上有所摄地物 些经选择的有意义的地物, 的全部影像。 的全部影像。
7
一、与倾斜像片相应像点之间的坐标关系
如果取主纵线为y 主横线为x 如果取主纵线为y轴,主横线为x轴,上式各方 向余弦用A 转角系统表示,则有A=κ=0, A=κ=0 向余弦用A-α-κ转角系统表示,则有A=κ=0,则:
8
二、地面水平时,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地面水平时,
取等比线为x 取等比线为x轴、主纵线为y轴建立像平面坐标系, 主纵线为y轴建立像平面坐标系, 有:
12
二、地面水平时,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地面水平时,
所以当地面水平时, 所以当地面水平时, 倾斜像片上水平地面上 一个正方形, 一个正方形,在水平像 片上构象仍为正方形, 片上构象仍为正方形, 而在倾斜像片上构象为 任意四边形(梯形)。 任意四边形(梯形)。 摄影测量中, 摄影测量中,对这种形 变的改正称为像片纠正。 变的改正称为像片纠正。
四、航摄像片与地形图的区别
2.像片与地形图的投影方法不同 地形图是正射投影,比例尺处处一致,常以1/m 地形图是正射投影,比例尺处处一致,常以1/m 表示。 表示。地形图上所有的图形不仅与实际形状完全相 而且其相关方位也保持不变。 似,而且其相关方位也保持不变。 航摄像片是中心投影。 航摄像片是中心投影。由于存在像片倾斜和地形 起伏两种误差的影响, 起伏两种误差的影响,致使航摄像片上的影像有变 各处比例尺也不一致,相关方位也发生变化。 形,各处比例尺也不一致,相关方位也发生变化。 若利用航摄像片制作正射影像图时, 若利用航摄像片制作正射影像图时,必须消除倾斜 误差和投影误差,统一像片上各处比例尺, 误差和投影误差,统一像片上各处比例尺,使中心 投影的航摄像片转化为正射投影的影像。 投影的航摄像片转化为正射投影的影像。
三、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除了上述两种几何因素引起像点位移外,物镜畸变、 除了上述两种几何因素引起像点位移外,物镜畸变、 大气折光、地球曲率及底片形变等一切物理因素也会 大气折光、地球曲率及底片形变等一切物理因素也会 导致像点为位移。 导致像点为位移。 它们在每张像片上的影响都有相同的规律, 它们在每张像片上的影响都有相同的规律,属于一 种系统误差,可用相应的数学模型来表示。 种系统误差,可用相应的数学模型来表示。 在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加密控制点时, 在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加密控制点时,可对原始数据 中的像点坐标按一定的数学模型改正。此外, 中的像点坐标按一定的数学模型改正。此外,在解析 测图仪系统中, 测图仪系统中,一般也具有对这种系统误差改正的功 能。
4
3.7 航摄像片上的像点位移
若一个图形的像点有位移,其结果影像发生几何 若一个图形的像点有位移, 变形,反映为影像比例尺有不同的变化。 变形,反映为影像比例尺有不同的变化。
一、与倾斜像片相应像点之间的坐标关系
6
一、与倾斜像片相应像点之间的坐标关系
若是把水平像片视为是航高为f的水平地面, 若是把水平像片视为是航高为f的水平地面, 则由投影变换公式可得水平像片与倾斜像片相应 像点之间的坐标关系为: 像点之间的坐标关系为:
yc sin α δ a = −rc f − yc sin α yc = rc sin ϕ r sin ϕ sin α δa = − f − rc sin ϕ sin α
2 c
11
二、地面水平时,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地面水平时,
rc2 sin ϕ sin α δα = − f 0 0 当φ=0、180°时, δ α = , rc = r,等比线上的点没有 、 ° c 位移,所以当地面水平时, 位移,所以当地面水平时,倾斜像片上等比线上的像点 具有水平像片的性质; 具有水平像片的性质; 当φ<180°时,δ α < 0 ,则 rc0 > r,像点朝向等角点位 ° c 移; 0 像点背向等角点位移; 当φ>180°时,δ α > 0 则 rc < rc,像点背向等角点位移; ° , 像点背向等角点位移 当φ=90°、270°时,sinφ=±l,即在向径相等的情况 ° ° ±, 主纵线上│δα│为最大值。 为最大值。 下,主纵线上 为最大值
摄影测量学
测绘工程系:杜子涛 测绘工程系:
1
第三章 摄影测量基本知识
3.1 航空摄影 3.2 中心投影的基本知识 3.3 航摄像片上特殊的点、线、面 航摄像片上特殊的点、 3.4 摄影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 3.5 航摄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 航摄像片的内、 3.6 像点的空间直角坐标变换与中心投影构像方程 3.7 航摄像片上的像点位移
思考题
什么是中心投影?什么是正射投影? 什么是中心投影?什么是正射投影? 摄影测量常用哪些坐标系统? 摄影测量常用哪些坐标系统?各坐标系又是如何定义 的? 什么是航摄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 什么是航摄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 为什么外方位角元素有三种不同的选择? 为什么外方位角元素有三种不同的选择? 在像点的空间坐标变换中, 在像点的空间坐标变换中,为什么用外方位角元素 表示方向余弦? 表示方向余弦? 什么是共线方程?它在摄影测量中有何应用? 什么是共线方程?它在摄影测量中有何应用? 什么是像点位移?像点位移有什么规律? 什么是像点位移?像点位移有什么规律?
13
三、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P0
rn
E
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也称投影差。 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也称投影差。
三、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δ 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h在以像底点为中心的辐 射线上。 射线上。 h为正时 为正时, 为正,即像点背离像底点方向位移; 当h为正时,δh为正,即像点背离像底点方向位移; 为负时, 为负,即像点朝向像底点方向位移; 当h为负时,δh为负,即像点朝向像底点方向位移; 为负时 rn=0 时,δh=0,说明位于像底点处的像点不存在因 , 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9
二、地面水平时,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地面水平时,
在倾斜像片上从等角点出发, 在倾斜像片上从等角点出发,引向任意像点 的方向线, 的方向线,其方向角与水平像片上相应方向线的 方向角恒等(等角点名称的由来)。 方向角恒等(等角点名称的由来)。
10
二、地面水平时,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地面水平时,
2
3.7 航摄像片上的像点位移
与倾斜像片相应像点之间的坐标关系 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航摄像片与地形图的区别
3.7 航摄像片上的像点位移
当地面水平、 像片水平时( 理想情况) 当地面水平 、 像片水平时 ( 理想情况 ) , 像 片影像在几何形态上与地面景物相似。 片影像在几何形态上与地面景物相似。 像点位移: 当像片倾斜或地面有起伏时 , 所 像点位移 : 当像片倾斜或地面有起伏时, 摄取的影像均与理想情况有所差异, 摄取的影像均与理想情况有所差异 , 也就是 地面点在像片上构像的点位偏离了应有的正 确位置,产生了像点位移。 确位置,产生了像点位移。
三、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也同样会引起像片比 例尺及图形的变化; 例尺及图形的变化; 由于像底点不在等比线上,因此,综合考虑像 由于像底点不在等比线上,因此, 片倾斜和地形起伏的影响, 片倾斜和地形起伏的影响,像片上任何一点都存 在像点位移,且位移的大小随点位的不同而不同, 在像点位移,且位移的大小随点位的不同而不同, 由此导致一张像片上不同点位的比例尺不相等。 由此导致一张像片上不同点位的比例尺不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