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学考试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摄影测量学考试资料

摄影测量学考试资料

1.摄影测量学: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想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面加于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的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2.像片解析:利用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被摄景物在航片上的影像与所摄物体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建立起像点与物点的坐标关系式。

3.航向重叠:为了满足测图的需要,在同一条航线上,相邻两像片应有一定范围的影像重叠,称之为航向冲向重叠4.旁向重叠:相邻航线也应有足够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

5.航向重叠一般要求为p%=60%——65%,最小不得小于53%;旁向重叠要求为p%=30%——40%,最小不得小于156.航向重叠度与旁向重叠度是进行立体观察,立体量测及像片连接的必须条件7.摄影基线B:摄影瞬间相邻两摄站的空间距离8.引起像片上影像产生误差的因素包括:物镜畸变,感光材料变形,大气折射,地球曲率。

9.空中航摄质量评定:1)空中航摄质量评定:空中摄影摄影质量评定:**负片上的影像是否清晰,框标影像是否齐全,像符四周指示器是否清晰2)**由于太阳的高度角,地物的阴影长度是否超过规范3)**航摄负片上是否存在云影、划痕、折伤和乳剂脱落现象4)负片的反差5)航带的直线性、航带间的平行性、像片间的重叠度、航高差、摄影比例尺等指标的评定10.像片的方位元素:描述航空摄影瞬间摄影中心与像片在地面设定的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与姿态的参数称为像片的方位元素。

11.内方位元素:表示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称为内方位元素12.外方位元素:表示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称为外方位元素13.中心投影的构像方程式14.中心摄影的构像方程式的应用:1)单像空间后方交会2)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的基本公式3)解析测图仪的数字摄影的基础4)利用DEM进行单张像片测图15.人造立体视觉必须符合自然界立体观察的四个条件:1)两张像片必须是在两个不同位置对同一景物摄取的立体像对2)每只眼睛必须只能观察像对的一张像片3)两像片上相同景物(同名像点)的连线与眼睛基线应大致平行4)两像片的比例尺相近(差别<15%)否者需用ZOOM系统等进行调节16.双像解析摄影测量:按照立体像对与被摄物体的几何关系,以数学计算方式,通过计算机解求被摄物体的三维空间坐标,称之为双像解析摄影测量17.解析法处理立体像对的常用方法:1)利用像片的空间后方交会与前方交会求解地面目标的空间坐标2)利用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求解地面目标的空间坐标3)利用光束法双像解析摄影测量求解地面目标的空间坐标18.解析相对定向:用于描述两张像片相对位置和姿态的参数称相对定向元素,用解析计算的方法解求相对定向元素的过程称为解析相对定向。

摄影测量学总复习

摄影测量学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1)摄影测量:摄影测量是利用摄影所获得的影像来测定目标物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2)摄影比例尺:摄影像片水平、地面取平均高程时,像片上的线段l与地面上相应的水平距L之比。

(3)地面采样间隔(Ground Sample Distance, GSD):指的是数字影像上一个像素所对应的地面尺寸。

(4)航向重叠度:相邻像片在航线上的重叠度。

(5)旁向重叠度:相邻航线之间像片的重叠度。

(6)像片倾斜角:摄影瞬间摄影机主光轴与铅垂线的夹角。

(7)摄影基线:航向相邻的两个摄站之间的距离。

(8)航线间隔:相邻航线之间的距离。

(9)像片旋偏角:相邻像片的像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的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

(10)中心投影:所有投射线或其延长线都通过一个固定点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11)透视变换:两个平面之间的中心投影变换,称为透视变换。

(12)相对航高:指摄影飞机在摄影瞬间相对于所测区域的平均高程面的高度。

(13)像片内方位元素:确定投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对位置的参数。

(14)像片外方位元素:确定像空系在地面辅助坐标系中位置和方向所需要的元素。

(15)像片倾斜误差:同摄站同主距的倾斜像片和水平像片沿等比线重合时,地面点在倾斜像片上的像点与相应水平像片上像点之间的直线移位。

(16)像片投影误差:当地面有起伏时,高于或低于所选定的基准面的地面点的像点,与该地面点在基准面上的垂直投影点的像点之间的直线移位。

(17)单像空间后方交:根据影像覆盖范围内一定数量的分布合理的地面控制点(已知其像点和地面点的坐标),利用共线条件方程求解像片外方位元素。

(18)立体像对:由不同摄站获取的,具有一定影像重叠的两张像片。

(19)同名像点:物方任意一点分别在左右两张影像上的构像点。

(20)左右视差: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横坐标之差。

(21)上下视差: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纵坐标之差。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中心投影:投影射线会聚于一点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2、外方位元素:表示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3、同名核线:核面与两像片面的交线为同名核线。

4、绝对定向:借助已知的地面控制点,对相对定向建立的模型进行旋转、平移与缩放,使其纳入到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中。

5、像片纠正:将原始的航摄像片经过投影变换,使变换后得到的影像相当于水平像片的构像,并改化至图比例尺;或应用数学关系式进行解算从原始非正射的数字影像获取数字正射影像。

6、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摄站点间的空间距离称为摄影基线。

7、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像机的镜头中心相对于影像位置关系的参数。

8、相对定向: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两像片之间相对位置。

9、核线相关:利用立体像对左、右核线上的灰度序列进行的影像相关。

二、填空题1、摄影测量的发展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三个阶段。

2、美国快鸟(Quick bird)卫星影像的全色分辨率为61cm。

3、航向重叠度一般要求的取值范围为30%~40%,旁向重叠度一般要求的取值范围为30%~40%。

4、摄影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有:像平面直角坐标系、像空间直角坐标系、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地面测量坐标系。

5、模拟法立体测图,解析法立体测图,数字化立体测图包含的基本过程都是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和测图。

6、相对定向建立的标志是:同名光线对对相交。

7、绝对定向元素有7个, 求解它至少需要2个平高控制点和1个高程控制点。

8、数字影像内定向的目的是:确定扫描坐标系与像平面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9、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的的平差单元是:单个光束。

三、判断题1、航摄像片上任何一点都存在像点位移。

(√)2、航摄像片上的影像比例尺处处相等。

( × )3、主垂线与像片面的交点称为像底点。

( √ )4、地面测量坐标系是左手系。

( √ )5、立体像对的相对定向元素有5个。

( √ )6、利用单张像片能求出地面点坐标。

摄影测量学复习

摄影测量学复习

1.掌握像点位移概念,分析引起像点位移的因素地面点在像片上构像的点位偏移了应有的正确位置,产生了像点位移像片倾斜、地面起伏2.掌握把像空间坐标变换为像空间辅助坐标的原因及常用的坐标公式由于将像平面坐标求像点的像空间坐标时,每张相片的像空间坐标系不统一,给计算带来困难。

因此建立相对统一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

像空间坐标系和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坐标之间的变换关系为3.什么是核线相关?为什么要进行核线相关?核面和像面的交线由于基本的影像相关方法。

无论是目标区,还是搜索区,都是一个二维的影像窗口,在这样的二维影像窗口里进行相关计算,其计算量是相当大的,而由核线的几何关系确定了同名点必然位于同名核线上4.掌握空间后方交会的目的、解求中未知数数目、所需控制点点位及结算方法5.掌握绝对定向的目的、定向元素有哪些所需控制点个数及解算方法6.掌握相对定向的目的、有哪两种相对定向及每个方法有哪几个定向元素用于描述两张像片相对位置和姿态关系的参数,称为相对定向元素。

用解析计算的方法解求相对定向元素的过程,称为解析法相对定向。

有连续像对相对定向和单独像对相对定向。

连续像对相对定向单独像对相对定向7.掌握航带法空中三角测量的概念及步骤首先对航带中每个像对进行连续法相对定向,建立立体模型。

然后,用航带内四个已知控制点或相邻航带公共点,进行航带模型的绝对定向.将各航带模型连接成区域网,并得到所有模型点在统一的地面摄影则量坐标系中的坐标。

最后,进行航带或区域网的非线性改正。

改正的方法是,认为每条航带有各自的一组多项式系数值。

然后以控制点的计算坐标与实测坐标应相等以及相邻航带公共点坐标应相等为条件,在误差平方和为最小条件下,求出各航带的多项式系数。

进行坐标改正,最终求出加密点的地面坐标。

8.掌握光束法空中三角测量的概念及步骤该方法以每张像片为单元,以共线方程为依据,建立全区域的统-误差方程式和法方程式,整体解求区域内每张像片的六个外方位元素以及所有待求点的地面坐标,其原理就是光束法双像解析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学重点

摄影测量学重点
1.什么是航高,什么是相对航高?
答:1)航高是指航摄飞机在摄影瞬间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从该基准面起算向上为正号。2)相对航高是飞机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
2.引起点位移的原因是什么?
答:当航摄像片有倾角或者地面有高差时,所摄的像片与上述理想情况有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为一个地面点在地面水平的水平像片上构像与地面有起伏时或倾斜像片上构像的点位不同,叫像点位移。包括像片倾斜和地形起伏引起的位移,结果是时像片的几何图形和地面的几何图形产生形变以及像片上影像比例尺处处不相等。其原因是在中心投影的情况下,当像片有倾斜或地面起伏时导致了地面点在航摄影像上构像相对于在理想情况下的构像产生了位移的差异。1)倾斜:进行影像纠正。2)地形起伏:对其进行改正。
8.航摄影像和地形图的区别(4—5条)?
答:1)投影方式不同:航摄像片是中心投影,存在地形起伏和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使得像片影像有变形。地形图是正射投影,因此地形图上地物地貌与实地完全相似。2)航片存在亮相误差:像片因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3)比例尺不同:地形图有同一的比例尺,航片由于存在地形起伏和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所以比例尺处处不一致。没有统一的比例尺。4)标示方法不同:地图为线划图像,航片为影图像。5)表示内容不同:地图需要综合考虑,需要文字数字等注记。像片为全部影像。6)几何上存在不同。
13.像片纠正的概念?
答:利用中心投影的航摄像片编制像片平面图或正射影像图,是将中心投影转变为正摄投影的问题。当像片水平且地面为水平的情况下,航摄像片就相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该地区比例尺1:M的平面图,由于航空摄影时,不能保持像片严格水平,而且地面也不能是水平面,致使像片上的构像产生像点位移、图形变形以及比例尺不一致,将竖直摄影的航摄像片通过投影变换获得相当于航摄机物镜主光轴在铅垂位置摄影的水平像片,同时改化规定的比例尺,这过程~

摄影测量学复习

摄影测量学复习

摄影测量学复习1. 摄影测量学:利用光学摄影机获取的像片,经过处理以获取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2. 模拟摄影测量:利用光学/机械投影方法实现摄影过程的反转,用两个/多个投影器模拟摄影机摄影时的位置和姿态构成与实际地形表面成比例的几何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量测得到地形图和各种专题图.3. 解析摄影测量: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手段,通过对摄影像片的量测和解析计算方法的交会方式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并提供各种摄影测量产品的一门科学4. 数字摄影测量:基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所获取的数字/数字化影像进行处理,自动(半自动)提取被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从而获得各种形式的数字产品和目视化产品.5. 航摄仪焦距:物镜节点到焦点的距离6. 像片主距:物镜后节点到像平面的距离7. 像场:物镜焦面上中央成像清晰的范围8. 像场角:像场直径对物镜后节点的夹角9. 像片倾角:摄影瞬间摄影机的主光轴近似与地面垂直,偏离铅垂线的夹角,一般小于3°10. 摄影比例尺:视摄影像片水平、地面取平均高程时,像片上的线段l 与地面上相应的水平距L 之比为摄影比例尺11. 航线弯曲度:航线最大弯曲矢量与航线长度之比的百分数。

要求航线弯曲度<3%12. 像片旋偏角:相邻两相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带飞行方向的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

13. 投影:用一组假想的直线将物体向几何面投射14. 平行投影:投影射线平行于某一固定方向的投影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15. 正射投影:投影射线与投影平面正交16. 航摄像片为中心投影,地形图为正射投影17. 地形图的特点:1、图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与相应地面点的水平距离之比为一常数,等于图比例尺2、图上任意一点引画的两条方向线间的夹角等于地面上对应的水平角18. 地图与航片的区别:1、比例尺:地图有统一比例尺,航片无统一比例尺2、表示方法:地图为线划图,航片为影像图3、表示内容:地图需要综合取舍4、几何差异:航摄像片可组成像对立体观察19. 透视变换:将空间点、线作中心投影,在投影平面P上得到一一对应的点、线,这种经中心投影取得的一一对应的投影关系称为透视变换20. 航摄像片的方位元素:确定摄影时摄影中心、像片与地面三者之间相关位置关系的参数21. 像片的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物镜后节点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参数22. 像片的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像片在地面直角坐标系中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23. 正交变换:由高等数学知道,一个坐标系按三个角元素顺次地绕坐标轴旋转即可变换为一个同原点的坐标系,这种变换为正交变换24. 单片空间后方交会:根据影像覆盖范围内一定数量的分布合理的地面控制点(已知其像点和地面点的坐标),利用共线条件方程求解像片外方位元素25. 像点位移:当像片倾斜、地面起伏时,地面点在航摄像片上构像相对于理想情况下的构像所产生的位置差异称像点位移26. 方向偏差:从像片上某点作出的方向线与地面对应点画出的方向线的方位角不等,这种差异称为方向偏差27. 当地面不水平,像片有倾斜时,从任何点作出的方向线均存在方向偏差28. 零立体:起伏的视模型变平(正立体效应基础上左右像片旋转90°)29. 像片系统误差源:摄影机的系统误差、底片变形、航摄飞机带来的系统误差、大气折光误差、地球曲率的影响、摄影处理与底片复制中的系统误差、观测系统误差30. 共线条件方程在摄影测量中的主要应用如下:1、单片后方交会和立体模型的空间前方交会;3、光束法平差中的基本方程;4、构成数字投影的急促;5、计算模拟影像数据;6、利用数字高程模型与共线方程制作正射影像;7、利用DEM和共线方程进行单幅影像测图。

摄影测量学基础知识点

摄影测量学基础知识点

摄影测量学基础知识点一、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1. 摄影测量学定义。

- 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像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的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摄影像片来测定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位置的学科。

2. 摄影测量的分类。

- 按距离远近分。

- 航天摄影测量:利用航天器(卫星、航天飞机等)上的摄影机对地球表面进行摄影,获取大面积的影像数据,主要用于地形测绘、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全球性或大区域的项目。

- 航空摄影测量:通过飞机等航空飞行器上的航空摄影机对地面进行摄影,是地形测绘、城市规划等中常用的测量手段,它可以获取较高分辨率的影像,覆盖范围相对航天摄影测量小,但精度较高。

- 地面摄影测量:将摄影机安置在地面上,对目标物进行摄影测量。

常用于近景摄影测量,如建筑变形监测、文物保护中的三维建模等。

- 按用途分。

- 地形摄影测量:主要目的是测绘地形图,获取地面的地形地貌信息,包括等高线、地物位置等。

- 非地形摄影测量:用于测定物体的外形、大小和运动状态等,在工业制造(如汽车外形检测)、生物医学(如人体骨骼测量)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3. 摄影测量的发展历程。

- 早期的摄影测量主要基于模拟摄影测量仪器,如立体测图仪等。

通过光学机械的方法,将摄影像片进行模拟处理,实现地形测绘等功能。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入解析摄影测量阶段。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解算像片上像点的坐标,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 现在,数字摄影测量成为主流。

它以数字影像为基础,利用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等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摄影测量处理,如数字高程模型(DEM)生成、正射影像图制作等。

二、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

1. 中心投影原理。

- 摄影测量中,摄影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中心投影的投影中心。

地面上的点在像片上的成像过程是中心投影。

- 设地面点A,摄影中心S,像点a,在中心投影下,A点发出的光线通过镜头S 后,在像平面上成像为a点。

摄影测量学 考前知识点整理

摄影测量学  考前知识点整理

摄影比例尺:摄影比例尺越大,像片地面的分辨率越高,有利于影像的解译与提高成图精度摄影航高:相对航高:绝对航高:摄影测量生产对摄影资料的基本要求:影像的色调、像片倾角(摄影机主光轴与铅垂线的夹角,α= 0 时为最理想的情形)像片重叠:航向重叠:同一航线内相邻像片应有一定的影像重叠;旁向重叠:相邻航线也应有一定的重叠;航线弯曲:一条航线内各张像片的像主点连线不在一条直线上;像片旋角:相邻两像片的主点的连线与像片沿航线方向的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像片旋角过大会减小立体相对的有效观察范围中心投影:所有投射线或其延长线都通过一个固定点的投影阴位:投影中心位于物和像之间。

(距摄影中心f )阳位:投影中心位于物和像同侧。

(距摄影中心f )像方坐标系:像平面坐标系(像主点o 为原点)像空间坐标系(x 、y 、-f)像空间辅助坐标系S-uvw物方坐标系:地面测量坐标系T-XYZ (高斯平面坐标+高程)左手系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D-XYZ内方位元素: x 0,y 0,f 作用: 1、像点的框标坐标系向像空间坐标系的改化;2、确定摄影光束的形状;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线元素(X S ,Y S ,Z S )角元素(航向倾角ϕ、 旁向倾角ω、 像片旋角κ)共线条件方程(摄影中心、像点、地面点)像点位移: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同摄站同主距的倾斜像片和水平像片沿等比线重合时,地面点在倾斜像片上的像点与相应水平像片上像点之间的直线移位像点位于等比线上,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等比线上部的像点的像片倾斜误差方向向着等角点等比线下部的像点的像片倾斜误差方向背向等角点(1) 当 时, ,即等比线上的点不会因像片倾斜产生像点位移(2)当 ,像点位移朝向等角点(一、二像限)(3)当 ,像点位移背向等角点(三、四像限)(4)当 时,主纵线上点的位移最大像片纠正:因像片倾斜产生的影像变形改正因地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投影差):当地面有起伏时,高于或低于所选定的基准面的地面点的像点,与该地面点在基准面上的垂直投影点的像点之间的直线移位地形起伏像点位移的符号与该点的高差符号相同,像片上任何一点都存在像点位移物镜畸变、大气折光、地球曲率及底片变形等一些因素均会导致像点位移航摄像片:中心投影,平均比例尺,影像有变形,方位发生变化地形图:正射投影,比例尺固定,图形形状与实地完全相似,方位保持不变在表示方法上:地形图是按成图比例尺,用各种规定的符号、注记和等高线表示地物地貌;航片则是通过影像的大小、形状和色调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测量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像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的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2、光圈号数 :相对孔径的倒数3、景深 :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4、超焦点距离:当物镜向无限远物体对光时,不仅远处的物体构象清晰,而且在离开物镜不小于某一距离H 的所有物体,其构象都很清晰,这个距离H 就称为超焦点距离或称为无限远起点 5、视场: 将物镜对光于无穷远,在焦面上会看到一个照度不均匀的明亮圆。

这个直径为ab 的明亮圆的范围称为视场6、视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视场直径所张的角2α。

7、像场 :在视场面积内能获得清晰影像的区域8、像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像场直径所张的角2β。

像主点:摄影机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

11、航向重叠 :沿飞行方向上相邻像片所摄地面的重叠区。

12、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的重叠主光轴 :通过诸透镜光轴的轴主点: 主平面与光轴的交点13、摄影基线 :相邻像片摄影站(投影中心)之间的空间连线。

15、内方位元素 确定物镜后节点和像片面相对位置的数据。

16、外方位元素 确定摄影摄影机或像片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焦点 平行光轴的投射光线经物镜后产生折射,该折射线与光轴的交点。

17、像片倾角 航摄仪光轴与通过物镜中心的铅垂线所夹的角称为像片的倾斜角19、像片旋角 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像片的旋偏角20、倾斜误差 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节点 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角u 和u ′相等时,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点。

21、投影差 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22、摄影比例尺 航摄相片上某一线段构成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水平距离之比。

23、像片控制点 为联系地面与相片而测定地面坐标的像点。

相对孔径 物镜焦距与有效孔径之比25、左右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x 坐标之差26、上下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Y 坐标之差27、核点 基线延长线与左、右像片的交点k 1、k 2称为核点28、核线 核面与像片的交线称为核线29、核面 通过摄影基线S 1S 2与任一地面点A 所作的平面W A30、投影基线 两摄站的连线31、像片基线 指相邻两张像片主点的连线3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即在一条航带几十条像对覆盖的区域或由几条航带几百哥像对构成的区域内,仅仅由外业实测几个少量的控制点,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平差解算出摄影测量作业过程中所需的全部控制点及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33、空间后方交会 就是利用地面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值反求像片外方位元素 ()()()()(){}23322332133222323321[]Z X Y X Y Y Y X X X Z Y X X Y Z X Y Y X Z X Y X Y =-+-+-+-+--34、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像片对的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像点坐标来确定该点的物方坐标的方法。

摄影机轴物镜后节点作框标平面的垂线摄影机主距物镜后节点到像主点之间的垂距。

航空摄影机的焦距是物镜主(节)点到焦点间的距离感光度:感光材料对光化作用的敏感程度景物反差景物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比。

影像反差影像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之差。

摄影航高相对于摄影分区平均高程基准面的设计航高。

真实航高相对于某地面点的相对航高航线弯曲度航线弯曲度是航线长度L与最大弯曲矢距δ之比航迹是航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主垂面包含摄影机轴oSO的铅垂面W主纵线主垂面与像片面的交线称vv采样像片上的像点是连续分布的,但在数字化过程中不可能将每一个连续的像点全部数字化,而只能是每隔一个间隔Δ,读取一个点的灰度值,这个过程称为采样量化每个点的灰度值一般不是整数,应将各点的灰度值取为整数,这一过程称为影像灰度的量化二、问答题:1,摄影测量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摄影测量按研究对象,可分为哪几种?将中心投影的像片转换为正射投影的地形图。

按研究对象分:地形摄影测量,非地形摄影测量2,航空摄影测量绘制地形图有哪几种方法?航空摄影测量有哪几个作业阶段?综合法分工发全能法航空摄影航测外业(控制调绘)航测内业3,摄影测量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单透镜包含哪些像差?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包括球面像差、慧形像差、像散、像场弯曲、畸变和色差。

4,摄影机物镜的焦距和摄影机主距有什么不同?试证明物镜成像的高斯公式和牛顿公式是等效的。

焦距主点到焦点的距离是光学概念,主距:物镜后节点到想主距之间的距离这是几何概念。

高斯1/D+1/d=1/f D为物点A到物方主平面H的距离,称为物距;d为像点a 到像方主平面H′的距离,称为像距;f为物镜的焦距牛顿xx‘=f2 x和x′分别为物点到物方焦点和像点到像方焦点的距离所以:D= x+f d=x′+f4景深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它们是怎样的关系?1.景深与物距有关。

物距越大,景深越大;物距越小,景深越小。

与D成正比。

2.景深与光圈号数有关。

光圈号数越大,景深越大。

与k成正比。

3.景深与焦距有关。

短焦距摄影机比长焦距摄影机所得的景深大。

与f 成反比5、量测用摄影机较之普通摄影机有何特征?这类摄影机的物镜应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要求畸变差小、分辨率高和透光力强;且它的机械结构要稳定可靠;应具备摄影过程的高度自动化。

相对于非量测摄影机,量测摄影机应具备二个特征:内方位元素已知,承片框上具有框标。

摄影机按使用目的可分为哪几种摄影机?量测摄影机和非量测摄影机航空摄影机按像场角可分为哪几种航空摄影机?常角窄角宽角特宽角航空摄影机航空摄影机按摄影机主距可分为哪几种航空摄影机?航空摄影时,为何要进行摄影分区划分?当航空摄影测量的区域较大和测区内地形较为复杂,需要将测区划分为若干个摄影分区。

摄区的原则应照顾到空中摄影领航技术的水平,航线不宜过长;同一摄区内地形要大致类同,可采用同一航空摄影机以相同航高进行摄影,以利于用同一种航测制图方法成图。

6、航摄像片上有哪些特殊点、线?试作图示之。

7、摄影测量中常采用的坐标系有哪几种?像平面坐标系 像空间坐标系 像空间辅助坐标系 物方空间坐标系 地面坐标系航片外方位角元素中,以v 轴为主轴的角元素是哪些?φ、ω、κ请写出旋转φ角的旋转矩阵。

请写出共线条件方程式,式中各符号的含义是什么? 像点坐标x 、y ,相应地面点坐标X 、Y 、Z ,投影中心在所取物方空间坐标系中的坐标X S 、Y S 、Z S ,摄影机主距f 和旋转矩阵中的三个独立参数(如φ、ω、κ)。

解释等角点的含义。

在倾斜像片上从等角点出发,引向任意两个像点的方向线,他们之间的夹角与水平像片上相同方向之间,亦即水平地平面上相应方向之间的夹角恒等解释等比线的含义。

在等比线上倾斜航片的构象比例尺等于在同一摄影站摄取的水平像片的构象比例尺 8、航摄像片上一般有哪几种像点位移?并列出有关公式加以分析。

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像片水平时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9、航测生产的作业工序有哪些?10、构建航带时,为什么要进行模型连接?如何计算模型连接系数?自然观察时,是什么原因使我们有立体视觉?人造立体效能时,是什么原因使我们有立体视觉?人造立体效能时,是影响信息中记录的左右视差教ΔP 导致生理误差11、人造立体效能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1)由两个摄影站点摄取同一景物面组成立体像对;2)每只眼睛必须分别观察像对的一张像3)两条同名像点的视线与眼基线应在一个平面内。

单测标法和双测标法各取得哪些成果?单侧标法得到的结果是模型点的空间坐标,而双测标法得到的结果是同名像点各自的像平面坐标12、双像投影测图的基本思想是什么?立体摄影测量,也称双像测图,是由两相邻摄影站所摄取的、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一对像 片为量测单元。

这样的两张像片称为立体像对(简称像对)。

在立体摄影测量中,利用立体像对的两张像片进行投影,有可能建立按比例缩小的地面 几何模型。

量测几何模型,可直接测绘出符合规定比例尺的地形原图。

通过立体观察,可直接量测几何模型并绘出比例尺为 1/m 的地形原图。

这种方法的基 本思想是模拟空中摄影过程,或者说是摄影过程的几何反转模拟法 解析法 影像数字化立体测图13、立体像对间有哪些特殊的点、线和面?试作图示之。

⎪⎩⎪⎨⎧c n o 点的平分线与像片面的交等角点:倾角片面的交点像底点:铅垂射线与像片面的交点像主点:摄影机轴与像α⎩⎨⎧c c h h vv 水平线等比线:过等角点的像面的交线主纵线:主垂面与像片⎥⎥⎥⎦⎤⎢⎢⎢⎣⎡=⎥⎥⎥⎦⎤⎢⎢⎢⎣⎡⎥⎥⎥⎦⎤⎢⎢⎢⎣⎡-=⎥⎥⎥⎦⎤⎢⎢⎢⎣⎡ϕϕϕϕϕϕϕϕϕϕϕz y x R z y x w v u cos 0sin 010sin 0cos ⎪⎪⎭⎪⎪⎬⎫-+-+--+-+--=-+-+--+-+--=)()()()()()()()()()()()(333222333111SS S S S S S S S S S S Z Z c Y Y b X X a Z Z c Y Y b X X a f y Z Z c Y Y b X X a Z Z c Y Y b X X a f x n h r h Hδ=相对定向有几种方式?为何会有不同的相对定向方式?独立像对相对定向系统和连续像对相对定向系统 采用不同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14、像对相对定向的目的是什么?是恢复两张像片的相对位置,达到同名射线对对相交,建立起与地面相似的几何模型。

15、单独像对的相对定向时,其像空间辅助坐标系是如何确定的?其相对定向元素有哪些?16、连续像对的相对定向时,其像空间辅助坐标系是如何确定的?其相对定向元素有哪些? 相对定向至少需要几个定向点?所谓标准相对定向点的分布如何?这些点是否必须是像控点?作图示之。

5个 不一定 相对定向元素: φ1、κ1、φ2、κ2、ω2定向点的分布位置:如下图 :图中点1、2是左、右像片的像主点,对左像 片而言,点3、5是X1 = 0,|Y |最大的两点; 而点4、6是X1 = b ,|Y |最大的两点17、绝对定向的目的是什么?绝对定向元素有哪些?绝对定向需要几个已知点?它们的分布如何?它们是否必须是像控点?目的:调整投影基线,使模型符合一定的比例尺以及将倾斜的模型置平,并使 模型坐标纳入地面坐标系中。

绝对定向所需已知点:至少3个(2点知平面坐标和高程,另一点知高程) 4、他们的分布:不位于一条直线上,都在模型中可辨认,并在土地上展会出来 绝对定向元素:XS 、YS 、ZS 、Φ、Ω、Κ和b (比例尺)DEM 常用的形式有哪两种?各自的特点如何?规则矩形格网和不规则三角网 地面点按一定矩形格网形式排列,存储量小,便于使用,又易于管理,有时候不能准确地表示地形的结构和细部 按地形特征采集的点按一定规则连成覆盖整个区域、互不重叠的三角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