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大学摄影测量期末考试知识点

合集下载

摄影测量考试整理复习资料

摄影测量考试整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1.摄影测量学的定义:从非接触成像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分析与表达等处理,获取iqiu 及其环境和其他物体的几何、属性等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与技术。

2.摄影测量学的任务:包括地形测量与非地形测量。

地形测量:测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以及城镇、农业、林业、地质、交通、工程、资源和规划等部门需要的各种专题图,尽力地形数据库,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三维的基础数据。

非地形测量:用于工业、建筑、考古、医学、生物、体育、变形观测、事故调查、公安侦破与军事调查等方面。

第二章 摄影测量学解析基础 1.共线方程:)()()()()()()()()()()()(333222333111s s s s s s s s s s s s Z Z c Y Y b X X a Z Z c Y Y b X X a fy Z Z c Y Y b X X a Z Z c Y Y b X X a f x -+-+--+-+--=-+-+--+-+--=各个参数的意义:x,y 为像点的像平面坐标; X0,y0,f 为影像的内方位元素;Xs ,Ys ,Zs 为摄站点的物方空间坐标; X ,Y ,Z 为物方点的物方空间坐标。

共线条件方程的应用:求像底点坐标,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和多像空间前方交会,摄影测量中的数字投影基础,航空影像模拟,光束法平差的基本数学模型,利用DEM 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利用DEM 进行单张像片测图。

2.影像内定向:根据量测的像片四角框标坐标和相应的摄影机检定植,恢复像片与摄影机的相关位置,即确定像点在像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

(重点是通过实习掌握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内定向的实质及所需要的参数信息) 3单像空间后方交会 定义:根据影像覆盖范围内一定数量的分布合理的地面控制点(已知其像点和地面点的坐标),利用共线条件方程求解像片外方位元素 1)共线方程的线性化:已知值 x 0 , y 0 , f , m, X, Y, Z 观测值 x ,y未知数 X s , Y s , Z s , ϕ, ω, κ , 泰勒级数展开2) 空间后方交会的计算过程:获取已知数据 m, x 0 , y 0 , f , X tp , Y tp , Z tp 量测控制点像点坐标 x ,y确定未知数初值 X s0, Y s0, Z s0, ϕ0, ω0, κ0 组成误差方程式并法化 解求外方位元素改正数 检查迭代是否收敛4.立体像对空间前方交会定义:由立体像对左右两影像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同名像点的影像坐标量测值来确定该点的物方空间坐标(某一暂定三位坐标系里的坐标或地面测量坐标系坐标)。

(完整word版)摄影测量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摄影测量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推荐文档

名词解释1.像主点:摄影主光轴到像平面的交点,记作“o”2.像片主距:摄影机的物镜后节点到像主点的垂距,记作“f”3.航高:摄影机的物镜到摄影水准面的垂距,记作“H”4.摄影比例尺:影像上的一段距离l与相对应的地面线段距离L的水平距的比5.重叠度:像片的重叠的部分占整副长的百分比6.航带弯曲:航带的两端点的两像片的像主点的两线距离与偏离这条直线最远的像主点到这条直线的垂距的比的倒数8.像片旋偏角:相邻两像片主点连线与像副沿航带飞行方向的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9.中心投影:投影射线相交于一点的投影10.中心投影构线方程:像点,投影中心,与相对应的地面点之间的数学关系公式11.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影中心与相对应的影像的位置关系的参数12.外方位元素:确定影像或光束投影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13.核面:摄影基线与地面一点所构成的平面14.同名光线:由地面同一点发出的两条光线15.摄影基线:相邻两射影站点的连线16.同名像点:同名光线在左右两影像上的构像17.同名核线:核面与左右两像片的交线18.内定向:通常称像点的量测坐标到像空间直角坐标的变换19.像片控制点:少量的直接为摄影测量加密或测图需要,在实地测定的控制点20.像片控制测量:实地测定像片控制点的工作21.像素:像片上一块可以看成是像点的极小的影像22.采样:对实际连续函数模型离散化的测量过程,被量测的点,称为“样点”,两样点之间的距离称为“采样间距”23.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矩阵点上的原始函数的数值时,需要内插,此时就叫做重采样24.数字影像:用像素灰度值的二维矩阵表示的像片影像填空题1.摄影测量学的分类:1)按成像距离分为:航天,航空,近景,显微摄影测量2)按对象分为:地形与非地形摄影测量2.摄影测量学的发展阶段:模拟,解析,数字摄影测量3.航空摄影机分类:光学和数码航空摄影机,数码的又分为单面阵,多面阵,三线阵数码航空摄影机4.立体影像的观察方法:互补色法,光闸法,光偏振法,液晶闪闭法5.重采样的方法:最邻近像元法,双线性插值法,双三元卷积法6.线特征提取算子:微分算子,二阶差分算子,特征分割法,hough 变换7.数字影像匹配基本算法:相关函数,协方差函数,相关系数,差平方和,差绝对值和问答题1.摄影测量学1)定义:是从非接触成像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分析,表达等处理,获取地球及其环境和其他物体的几何,属性等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和技术2)任务:是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及城镇,农业,林业,地质,交通,工程,资源和规划等部门所需要的各种专题图,建立地形图数据库,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三维的基础数据3)特点:a,对应项进行摄影量测与解释等处理时,无需接触物体本身b,从二维模型重建三维模型c,面采集数据方式d,同时提取几何和物理特性4)技术手段:模拟法,解析法,数字法5)发展阶段及特点:a,模拟摄影测量(利用像片,采用模拟投影方式,模拟测图仪,工作人员手工操作,产生模拟产品)b,解析摄影测量(利用像片,采用数字投影方式,解析测图仪,机助工作人员操作,产生模拟产品,数字产品)c,数字摄影测量(利用数字影像,数字化影像,采用数字投影方式,计算机,自动化操作加工作人员干预,产生模拟产品,数字产品)2.观察人造立体的条件:1)有两个不同摄站点摄取同一物体的一个立体像对2)分像条件,一只眼睛只能看到摄影像对中的一张像片3)两只眼睛各自观察左右像点的连线与双眼的眼基线近似平行4)左右两像片间的间距要与两眼的交会角相适应3.单向空间后方交会:1)定义:利用影像覆盖范围一定控制点的空间坐标和影像坐标,根据共线方程,来反求影像的外方位元素2)相关数据:未知数(6个外方位元素)已知数(控制点的空间坐标)量测值(影响坐标)数学模型(共线方程)所需控制点(至少3个)3)计算过程:获取已知数据,量测像点坐标,确定未知数的初值,列误差方程式并法化,解法方程式,求其改正数和新值,检验迭代是否收敛4.立体像对空间前方交会:1)定义:由立体像对中左右影像的内,外方位为元素和同名像点的影像坐标量测值来确定该点的物放空间坐标2)相关数据:未知数(物放空间坐标)已知数(左右影像的内外方位元素)量测值(同名像点的像点坐标)数学模型(点投影系数/共线方程)所需控制点(0个)3)计算过程:获取已知数据,量测同名像点的像点坐标,由摄影基线求Bx,By,Bz,求相空间辅助坐标,再求点投影系数,列误差方程式并法化,解法方程式,及其改正数和新值,检验迭代是否收敛5.立体像对的相对定向:1)定义:利用立体像对中摄影时存在的同名光线对应相交的几何关系,通过量测同名像点的像点坐标,以解析计算的方法,解求两张相片的相对方位元素的过程2)相关数据:未知数,量测值(同名像点的像点坐标)数学模型(共面条件方程)所需控制点(0个)所需同名像点(6对以上)3)计算过程:获取已知数据,量测同名像点的像点坐标,假设摄影基线,确定初值,计算像空间辅助坐标,点投影系数,列误差方程式并法化,解法方程式,求改正数及新值,检验迭代是否收敛4)分类:连续像对相对定向(以左影像为基准,右影像进行直线运动和角运动来实现相对定向),单独像对相对定向(以摄影基线为像空间辅助坐标的X轴,正方向为航线方向,两张影像进行角运动来实现相对定向)6.单元模型的绝对定向:1)定义:借助于物方空间坐标为已知的控制点来确定空间辅助坐标系到实际物方空间坐标系的变换关系2)相关数据:未知数(7个参数)量测值(地面摄测坐标)数学模型(三维空间坐标变换)所需控制点(至少3个)3)计算流程:获取控制点的两套坐标,确定初值,计算地面摄测坐标和空间辅助坐标系重心化,列误差方程式并法化,解法方程式,及改正数和新值,检验迭代是否收敛4)变换:像空间辅助坐标到地面摄影测量坐标5)重心化的目的:1,减少模型点在计算中的有效位数,保证了计算的精度2,使法方程式的系数简化,个别项数值为零,部分未知数可以分开求解,提高了计算的速度7.立体像对光束法:1)定义:用已知的少量控制点和待求的地面点,以共线方程为基础,在像对内同时解出两张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和待定点的坐标2)相关数据:未知数(两张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和待定点的坐标)测量值(同名像点的像点坐标)数学模型(共线方程)所需控制点(至少3个)3)相关计算:如果有n个控制点,m个待定点,未知数为12+3m,误差方程式为4n+4m8.双向解析摄影测量的方法及特点:1)空间后方—前方交会法(精度:依赖于空间后方交会的精度,不足:空间前方交会不能充分的利用多余条件平差,应用:已知外方位元素,求少量的待定点的坐标+相关数据)2)相对—绝对法(精度:取决于相对和绝对定向的精度,不足:不能严格表达外方位元素,有较多的计算公式,应用:航带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相关数据)3)光束法(精度:精度最高,优势:理论最严密,完全按照最小二乘法进行解算,应用:光束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相关数据)9.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定义,意义及目的与分类:1)定义:利用计算的方法,根据航摄像片所量测的像点坐标和少量的地面控制点来解算地面加密点的物方空间坐标2)意义:a,不触及被量测物体即可获得其位置与几何形状b,可快速的大方位内同时进行点位测定,节省野外测量的工作量c,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d,摄影测量平差时,区域内部精度均匀,不受区域大小限制3)目的:a,为测绘地形图模型提供定向控制点和像片定向参数b,测定大范围内界址点的统一坐标c,单元模型中大量地面坐标点的计算d,解析近景摄影测量和非地形摄影测量4)分类:a,按平差采用的数学模型分为:航带法,单独模型法,光束法b,按平差范围大小分为:单航带法,单模型法,区域网法10.航带法空中三角测量的基本思想与流程:1)定义:把许多立体像对构成的单个模型连接成航带模型,将航带模型视为单元模型进行解析处理,通过消除航带模型累计的系统误差,讲航带模型整体纳入测图坐标系中,从而确定地面加密点的坐标2)基本流程:a,像点坐标的量测和系统误差的预改正b,立体像对的相对定向c,连接模型构建自由航带网d,航带模型的绝对定向e,航带模型的非线性改正f,加密点的坐标计算。

摄影测量学__考前知识点整理

摄影测量学__考前知识点整理

摄影比例尺:摄影比例尺越大,像片地面的分辨率越高,有利于影像的解译与提高成图精度 摄影航高:相对航高:绝对航高:摄影测量生产对摄影资料的基本要求:影像的色调、像片倾角(摄影机主光轴与铅垂线的夹角,α= 0 时为最理想的情形)像片重叠:航向重叠:同一航线内相邻像片应有一定的影像重叠;旁向重叠:相邻航线也应有一定的重叠;航线弯曲:一条航线内各张像片的像主点连线不在一条直线上;像片旋角:相邻两像片的主点的连线与像片沿航线方向的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像片旋角过大会减小立体相对的有效观察范围中心投影:所有投射线或其延长线都通过一个固定点的投影阴位:投影中心位于物和像之间。

(距摄影中心f )阳位:投影中心位于物和像同侧。

(距摄影中心f )像方坐标系:像平面坐标系(像主点o 为原点)像空间坐标系(x 、y 、-f)像空间辅助坐标系S-uvw物方坐标系:地面测量坐标系T-XYZ (高斯平面坐标+高程)左手系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D-XYZ内方位元素: x 0,y 0,f 作用: 1、像点的框标坐标系向像空间坐标系的改化;2、确定摄影光束的形状;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线元素(X S ,Y S ,Z S )角元素(航向倾角ϕ、 旁向倾角ω、 像片旋角κ)共线条件方程(摄影中心、像点、地面点)像点位移: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同摄站同主距的倾斜像片和水平像片沿等比线重合时,地面点在倾斜像片上的像点与相应水平像片上像点之间的直线移位像点位于等比线上,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等比线上部的像点的像片倾斜误差方向向着等角点等比线下部的像点的像片倾斜误差方向背向等角点(1) 当 时, ,即等比线上的点不会因像片倾斜产生像点位移(2)当 ,像点位移朝向等角点(一、二像限)(3)当 ,像点位移背向等角点(三、四像限)(4)当 时,主纵线上点的位移最大像片纠正:因像片倾斜产生的影像变形改正因地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投影差):当地面有起伏时,高于或低于所选定的基准面的地面点的像点,与该地面点在基准面上的垂直投影点的像点之间的直线移位地形起伏像点位移的符号与该点的高差符号相同,像片上任何一点都存在像点位移 物镜畸变、大气折光、地球曲率及底片变形等一些因素均会导致像点位移航摄像片:中心投影,平均比例尺,影像有变形,方位发生变化地形图:正射投影,比例尺固定,图形形状与实地完全相似,方位保持不变在表示方法上:地形图是按成图比例尺,用各种规定的符号、注记和等高线表示地物地貌;航片则是通过影像的大小、形状和色调表示。

《摄影测量学》期末复习资料

《摄影测量学》期末复习资料

《摄影测量学》期末复习资料1.摄影测量学:是利用光学摄影机获取的相片,经过处理以获得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2.数字摄影测量:基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所获取的数字或数字化影像进行处理,自动或半自动提取被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信息与物理信息,从而获得各种形式的数字产品3.像片主距:摄影机物镜后节点到像片主点的垂距4.像主点:摄影机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5.航摄比例尺:航摄影像上一线段i与相应地面线段l的水平距之比6.航高:指摄影飞机在摄影瞬间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7.相对航高:摄影机物镜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8.绝对航高: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航高,指摄影机物镜在摄影瞬间的真实海拔高度9.航向重叠度:重叠部分与整个像幅长的百分比(航线相邻的两个像片的重叠度)10.旁向重叠度:旁向重叠部分与整个像幅长的百分比(相邻航线像片的重叠度)11.航线弯曲度:航线最大弯曲矢量与航线长度的百分比12.像片旋偏角:一张像片上相邻主点连线与同方向标框连线的夹角13.内方位元素:摄影物镜后节点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的参数14.外方位元素:确定影响或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15.共线方程:16.像点位移:像片倾斜、地形起伏时,地面点在航摄像片上构像相对于理想情况下的构像所产生的位置差异17.影像内定向:利用平面相思变换等公式,将所测量的影像架坐标或仪器坐标(像点坐标)变换为以影像上像主点为原点的像坐标系的坐标的变换方法18.单向空间后方交会:根据影像覆盖范围内一定数量的分布合理的地面控制点,利用共线条件方程求解像片外方位元素,从而确定摄影瞬间被摄物体和航摄像片的关系19.立体像对:同一航带内具有一定重叠度的相邻的两张像片20.摄影基线:立体像对两个摄影站之间的连线21.同名光线:同一地面点发出的两条光线22.同名像点:同一地面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左右摄影中心在左右像片上构成的像点23.核线:核面与像片面的交线24.同名核线:核面与左右像片面的交线为同名核线25.核面:摄影基线与同一地面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组成的面26.主核面:过像主点的核面27.垂核面:过左右像底点的核面28.空间前方交会:根据同名光线对应相交的关系,由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在物方空间坐标系中坐标的方法29.相对定向:利用立体像对中摄影时存在的同名光线对应相交的几何关系,通过测量像点坐标,解求两像片的相对方位元素的过程30.相对定向元素(相对方位元素):描述立体像对两张像片相对位置和姿态关系的参数31.绝对定向:借助于物空间坐标为已知的控制点来确定空间辅助坐标系与实际物空间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32.空中三角测量:使用摄影测量解析法和待定点坐标确定区域内所有影像的外方位元素33.像片纠正:为了清除像片和正射影像图的差异,需要将竖直摄影的像片消除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和限制或消除地形起伏引起的投影差,并将影像归化成图比例尺的过程1.摄影测量的技术手段:a.模拟法b.解析法c.数字法2.摄影测量学的三个发展阶段:a.模拟摄影测量b.解析摄影测量c.数字摄影测量3.摄影测量的分类:a.按距离远近:航天、航空、地面、近景、显微摄影测量b.按用途:地形摄影测量、非地形摄影测量c.按处理手段(三个发展阶段):模拟、解析、数字摄影测量4.摄影测量对航空摄影的要求:a.像片倾斜角度不大于3度b.航高国家规定不能超过5%,同一航带内的最大航高与最小航高之差不能大于30m,摄影区域内的实际航高与设计航高之差不能大于50mc.像片重叠度:航向重叠度不能小于60%,旁向重叠度不能小于30%d.航线弯曲度不能大于3%e.像片旋偏角:一般要求旋偏角小于6度,个别最大不能大于8度,且不能有连续三片超过6度5.摄影测量常用的坐标系:a.框标坐标系b.像平面直角坐标系c.像空间直角坐标系d.像空间辅助直角坐标系e.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f.摄影测量坐标系 j.地面测量坐标系6.共线方程的主要应用有:a.单向空间后方交会和多像空间前方交会b.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光束法平差中的基本数学模型c.构成数字投影的基础d.计算模拟影像数据e.利用数字高程模型与共线方程制作正射影像f.利用数字高程模型与共享方程进行单幅影像测图7.引起像点位移的因素(像点位移的分类):a.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b.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8.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的规律:a.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是地面点相对于所取基准面的高差引起的,数值不同,基准面上的点无地形起伏像点位移b.地形起伏像点位移以误差值表示,表现在像底点为辐射中心的方向线上c.地形起伏像点位移的符号与该点的高差符号相同,改正时相反d.摄影比例尺不变时,适当采用长焦距摄影机,可增大航高H,减少此变形e.水平像片上存在由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f.像底点引出的辐射线上不会存在地形起伏引起的方向偏差9.4D产品:DEM数字高程模型 DOM数字正射影像 DLG数字线划图 DRG数字栅格图10.空间后方交会流程:a.获取已知数据b.量测控制点像点坐标并进行必要的误差改正c.确定未知数初值d.计算旋转矩阵Re.逐点计算像点坐标近似值,利用未知数的近似值按照共线方程计算控制点像点坐标的近似值f.逐点计算误差方程式的系数和常数项,组成误差方程式g.计算法方程的系数阵与常数项,组成法方程式h.解求外方位元素改正数i.检查迭代是否收敛11.航摄像片上有没有统一的构像比例尺:构像比例尺处处不一致,像点位移同样引起像片比例尺的变化及图形的变形,且由于像底点不在等比线上,所以综合考虑像片倾斜和地形起伏的影响,像片上任意一点都存在像点位移且位移大小随点位的不同而不同,由此导致一张像片上不同点位的比例尺不相等12.求物点三维坐标的方法:a.单张像片的空间后方交会和立体像对的空间前方交会b.相对定向与绝对定向方法c.光束法13.连续相对定向和单独相对定向的异同:各自的定向元素不同、空间辅助坐标系不同a.单独相对定向:采用了两幅影像的角元素运动实现相对定向b.连续相对定向:以左影像为基础,采用右影像的直线运动和角运动实现相对定向在多个连续模型的处理过程中多采用连续相对定向元素14.光束法思想(一步定向法):以共线方程为基础,未知点、控制点同时列误差方程,将像片外方位元素和待定点坐标在平差过程中整体求解15.空中三角测量的分类:a.按数学模型分为:航带法、独立模型法、光束法b.按平差范围分为:单模型法、单航带法、区域网法16.引起像片误差的物理因素:摄影机物镜畸变、感光材料变形、大气折光、地球曲率17.航带法空中三角测量的主要工作流程:a.像点坐标的测量和系统误差的改正b.像对的相对定向c.模型连接以及航带网的的构成d.航带模型的绝对定向e.航带模型的非线性改正18.航带区域网法基本思想:按照单航带法构成自由航带网利用能航带的控制点及上一航带的公共点进行三维空间相似变换,将整区各航线纳入统一的坐标系中同时解求个航带非线性变形改正系数,计算各加密点坐标19.独立模型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基本思想:把一个单元模型视为刚体,利用各单元模型彼此间的公共点连成一个区域,在连接过程中,每个单元模型只能做平移、缩放、旋转,即空间相似变换在变换中要使模型间公共点的坐标尽可能一致,控制点的摄影坐标与地面摄影坐标尽可能一致,同时观测值改正数的平方和最小,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按最小二乘原理求待定点地面摄影坐标20.光束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基本思想:以一张像片组成的一束光线作为一个平差单元,以中心投影的共线方程作为平差的基础方程,通过各光线束在空间的旋转和平移,使模型之间的公共光线实现最佳交会,将整体区域最佳地纳入到控制点坐标系中,从而确定加密点的地面坐标及像片的外方位元素21.数字微分纠正的基本原理方法:正解法数字微分纠正、反解法数字微分纠正遥感: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受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被动遥感:通过传感器,接受来自目标地物发射的微波,而达到探测目的的遥感方式电磁波: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这就是电磁波。

摄影测量学复习重点

摄影测量学复习重点

摄影测量学复习重点摄影测量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5(3)1.摄影测量学:利用摄影机或其他传感器采集被测目标的图像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分析,获取有价值的可靠信息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2.内方位元素:把像片主距f和像主点在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x0,y0)称为摄影机的内方位元素。

像片主点:摄影机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像片主距:摄影机物镜后节点到像片主点的垂距3.摄影比例尺:指航射影像上一线段l与相应地面线段L的水平距之比1/m=l/L=f/ H4.相对航高:摄影机物镜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5.绝对航高: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航高,是指摄影物镜在摄影瞬间的真实海拔高度 H绝=H+H地6.影像的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像机的镜头中心相对于影像位置关系的参数7. 影像的外方位元素:确定影像或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参数.包括6个参数,其中3个是线元素,用于描述摄影中心S相对于物方空间坐标系的位置XS,YS,ZS;另外3个是角元素,用于描述摄影瞬间的空中姿态。

(1)以Y轴为主轴进行旋转的称为φ-ω-κ系统(2)以X轴为主轴进行旋转的称为φ′-ω′-κ′系统(3)以Z 轴为主轴进行旋转的称为A-α-κ系统8.像点位移:一个地面店在地面水平的水平像片上的构象与地面有起伏时或倾斜像片上构象的点位不同,这种点位差异称为像点位移。

9.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利用影像覆盖范围内一定数量的控制点的空间坐标和影像坐标,根据共线条件方程,反求该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10.相对定向:恢复摄影时相邻两影像摄影光束的相互关系,从而使同名光线对对相交。

11.通过摄影基线S1S2与任一物方点A所作的平面WA称为通过该点A的核面,核面与影像面的交线称为核线12.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13.立体模型的绝对定向:借助于物空间坐标为已知的控制点来确定空间辅助坐标系与实际物空间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14.空中三角测量:利用计算的方法,根据航摄像片上所测的像点坐标以及少量的地面控制点求出地面加密点的物方空间坐标15.采样:对实际连续函数模型离散化的量测过程被量测的点称为样点,样点之间的距离即采样间隔16.Shannon采样定理:当采样间隔能使函数g(x)中存在的最高频率中每周期取有两个样本时,则根据采样数据可以完全恢复原函数g(x).17.重采样:欲知不位于采样点上的原始函数g(x,y)的数值时需要进行内插,称为重采样18.通过零的点为边缘点,也称为零交叉点19.高斯-拉普拉斯算子:在提取边缘时,利用高斯函数先进行低通滤波,然后再利用拉普拉斯算子进行高通滤波,并提取零交叉点,这就是高斯-拉普拉斯算子或称为LOG 算子20.影像相关是利用互相关函数,评价两块影像的相似性以确定同名点。

《摄影测量学》期末复习资料

《摄影测量学》期末复习资料

《摄影测量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地核线:基于绝对定向生成的核线影像,生成速度慢,但很好解决了立体倾斜。

11.数字化:添加需要采集的立体模型12.视差模式:在视差模式下,数据采集过程使用的是XYP的坐标输入模式,即通过输入左右片的坐标和左右视差计算地面坐标。

13.高程模式:在高程模式下,数据采集过程使用的是XYZ坐标输入模式。

14.匀光:由于受外部光照条件以及其他内部因素的影响,导致获取的影像在色彩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后续数字正射影像的生产。

为了消除影像色彩上的差异,需要对影像进行色彩平衡处理,即匀光处理15.镶嵌:镶嵌线本质是单张正射影像重叠区域的镶嵌点+点构成的面之间的拓扑关系。

镶嵌线只与DOM相关,与图幅无关。

DEM步骤:一:传统核线匹配生成DEM1.定义核线范围2.全局显示视图3.定义最大核线范围4.生成核线影像5.核线匹配6.新建DEM7.设置间距8.生成DEM文件DEM编辑方式:1.dem编辑模块:主要基于点,线,面的方式对dem点进行编辑,工具较为丰富,适合对dem精度要求较高的项目。

2.采集模块编辑dem:主要利用了采集的编辑便捷性,较适合对采集较熟悉的作业员。

2.DEM编辑的对象:DEM编辑的实质就是修改DEM格网点的高程值,即将DEM文件中所有点(DEM编辑中初始为绿色的点)的高程严格按照地貌变化表示出来(去掉一切人为建筑,植被等不能代表真实的地表的高程部分),达到能够表达出真实的地貌变化的效果。

3.面编辑:以一个闭合区域为处理范围,对范围内部的DEM格网点重新内插或其他处理。

编辑方式:(1)量测点内插:以量测点的高程点为基点,在选取范围内用所量测的范围线节点构网对范围内的dem重新计算高程值,要求在量测时采集的高程节点均要严格贴于对面。

常用在dem错误较多,面积较大,无太多正确值可以利用的平缓区域。

(2)匹配点内插:利用软件匹配的dem格网点的高程,构网内插范围内部的其他的dem点来生成新的高程值。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全)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全)

一、名词解释1、解析相对定向:根据同名光线对对相交这一立体相对内在的几何关系,通过量测的像点坐标,用解析计算方法解求相对定向元素,建立与地面相似的立体模型,确定模型点的三维坐标。

2、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将基于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动态 GPS 定位技术获取的摄影中心曝光时刻的三维坐标作为带权观测值,引入光束法区域网平差中,整体求解影像外方位元素和加密点的地面坐标,并对其质量进行评定的理论和方法。

3、主合点:地面上一组平行于摄影方向线的光束在像片上的构像4、核线:立体像对中,同名光线与摄影基线所组成核面与左右像片的交线。

5、航向重叠:同一条航线上相邻两张像片的重叠度。

6、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的重叠。

7、影像匹配:利用互相关函数,评价两块影像的相似性以确定同名点8、影像的内方元素:是描述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

9、影像的外方元素:描述像片在物方坐标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10、景深: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11、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的方法,称为空间前方交会。

12、空间后方交会:利用一定数量的地面控制点,根据共线条件方程或反求像片的外方位元素这种方法称为单张像片的空间后方交会。

13、摄影基线:相邻两摄站点之间的连线。

14、像主点:像片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

15、立体像对:相邻摄站获取的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张影像。

16、数字影像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采样点上的像素值时,需进行灰度重采样。

17、核面:过摄影基线与物方任意一点组成的平面。

18、中心投影:所有投影光线均经过同一个投影中心。

19、单模型绝对定向:相对定向所构建的立体模型经平移、缩放、旋转后纳入到地面坐标系中的过程相对定向:根据立体像对内在的几何关系恢复两张像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使同名光线对对相交,建立与地面相似的立体模型。

即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两像片的相对位置。

20、数字影像内定向:同一像点的像平面坐标与其扫描坐标不相等,需要加以换算,这种换算称为数字影像内定向。

摄影测量考试重点

摄影测量考试重点

《摄影测量学》考试重点把摄影像片当作水平像片,地面取平均高程,航摄像片上的线段为l的影像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L的比值.当取摄区内的平均高程作为摄影基准面时,摄影瞬间摄影机物镜中心至该面的距离。

摄影瞬间摄影机物镜中心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航高。

摄影瞬间摄影机物镜中心相对于某一基准面或某一点的高度.航线方向相邻两个摄影站点间的空间距离.常用B表示同一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航线重叠一般要求P%=60%~65%,最小不得小于两相邻航带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旁向重叠要求q%=30%~40%,最小不得小于15%在摄影瞬间摄影机轴发生倾斜,摄影机轴与铅垂线方向的夹角.一般要求倾角不大于2度,最大不超过3度。

:把一条航线的航摄像片根据地物影像拼接起来,各张像片的主点连线不在一条直线上,而呈现为弯弯曲曲的折线。

: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间的夹角,用k表示。

一般要求k不超过6度,最大不超过8度。

:利用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被摄影物在航片上的成像规律(像片上得摄影与所摄影物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建立起像点与物点得坐标关系确定摄影瞬间摄影物镜与像片在地面设定的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与姿态的参数.内方位元素:描述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的参数.包括三个参数,即摄影中心S到像片的垂距f及像点在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x。

,y。

外方位元素:在恢复内方位元素的基础上,确定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参由于在实际航空摄影时,在中心投影的情况下,当航摄的飞机姿态出现较大倾斜或地面有起伏时,会导致地面点在航摄像片上的构象相对于理想情况下的构象所产生的位置差异.建立影像扫描坐标与像点坐标的转换关系,求取转换参数。

通过量取模型的同名像点,解算两相邻影像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量取地面控制点对应的像点坐标解算模型的外方位元素,将模型纳入大地坐标。

个立体模型中,地面任意一点与两摄站中心构成平面(核面)与左右影像面的线称左右核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摄影测量与遥感:从非接触成像和其他传感器系统,通过记录、测量、分析与表达等处理,获得地球及其环境和其他物体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与技术。

2摄影测量的特点:(1)无需解除物体本身获得被摄物体信息. (2)由二维影响重建三维目标. (3)面采集数据形式. (4)同时提取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性4.摄影测量的技术手段有模拟法、解析法与数字法;摄影测量也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与数字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1空中三角测量:利用航摄像片与所摄目标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根据少量像片控制点,计算待求点的平面位置、高程和像片外方位元素的测量方法。

2像点位移:由于在实际航空摄影时,在中心投影的情况下,当航摄的飞行姿态出现较大倾斜即像片有倾斜,地面有起伏时,便会导致地面点在航摄像片上构像相对于在理想情况下的构像,产生了位置的差异,这一差异称为像点位移。

3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个摄影站点间的空间距离。

4航向重叠:同一条航线上,相邻两张像片应有一定范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

5旁向重叠:相邻航线相邻两像片的重叠度6同名核线:同一核面与左右影像相交形成的两条核线,其中核面指物方点与摄影基线所确定的平面。

7像片的内方位元素:表示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的参数,f,x0,y08像片的外方位元素:表示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9相对定向:根据立体像对内在的几何关系恢复两张像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使同名光线对对相交,建立与地面相似的立体模型。

即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两像片的相对位置。

10绝对定向元素:描述立体像对在摄影瞬间的绝对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13同名像点:同名光线在左右相片上的构像填空1、4D产品是指 DEM、DLG、DRG、DOM。

2、摄影测量按用途可分为地形摄影测量、非地形摄影测量。

4、模拟摄影测量是利用光学/机械投影方法实现摄影过程的反转。

5、解析摄影测量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手段,通过对摄影像片的量测和解析计算方法的交会方式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并提供各种摄影测量产品的一门科学。

6、像点坐标的系统误差改正主要包括底片变形改正,摄影机物镜畸变差改正,大气折光改正和地球曲率改正。

7、共线方程表达的是像点、投影中心与地面点之间关系。

8、立体摄影测量基础是共面条件方程。

9、把一条航线的航摄像片根据地物影像拼接起来,各张像片的主点连线不在一条直线上,而呈现为弯弯曲曲的折线,称航线弯曲。

10、航摄像片为量测像片,有光学框标和机械框标。

11、地图是地面的正射投影,像片是地面的中心投影。

12、在像空间坐标系中,像点的z坐标值都为-f。

13、一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包括:三个直线元素(Xs、Ys、Zs ):描述摄影中心的空间坐标值;三个角元素(ϕ、ω、κ) ) :描述像片的空间姿态。

14、相对定向的理论基础、目的、标准是两像片上同名像点的投影光线对对相交。

15、双像解析摄影测量的任务是利用解析计算方法处理立体像对,获取地面点的三维空间信息。

16、在摄影测量中,一个立体像对的同名像点在各自的像平面坐标系的x、y坐标之差,分别称为左右视差、上下视差。

17、解析法相对定向的理论基础是同名光线对对相交于核面内。

18、解析绝对定向需要量测 2 个平高和 1 个高程以上的控制点,一般是在模型四个角布设四个控制点。

19、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按数学模型分为航带法、独立模型法、光束法。

20、像底点上不存在投影差,但存在倾斜误差。

倾斜航片上等比线上点的倾斜误差等于零。

21、立体模型空间相对定向时,连续像对的相对定向元素为 ,单独像对的相对定向元素为 。

22、某像点的像平面坐标为(x,y),摄影仪主距为f ,则该点在像空间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 ,y ,-f )。

24、恢复立体像对左右像片的相互位置关系依据的是共面条件方程。

26、过摄影中心且垂直于像平面的直线叫做摄影机轴,它与像平面的交点称为像主点。

27、相对定向的目的是确定相邻像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最少需要5对同名像点。

28、单元模型的绝对定向最少需要2个平高和1个高程地面控制点。

21、航摄像片为 中心 投影,地形图是 正射 投影。

特殊点线面:13、立体像对有哪些特殊的点、线、面?作图示之答:两投影中心的连线B 称为摄影基线,o 1、o 2为左、右像片的像主点。

a 1、a 2是地面上任一点A 在左、右像片上的构像,称为同名像点。

射线AS 1a 1和AS 2a 2称为同名射线。

基线延长线与左、右像片的交点k 1、k 2称为核点。

通过摄影基线S 1S 2与任一地面点A 所作的平面W A ,称为点A 的核面。

核面与像片的交线称为核线,对于同一核面的左右像片上的核线,如k 1a 1、k 2a 2称为同名核线。

像片上诸核线均会聚于核点。

通过像主点的核面称为主核面。

17、航片上有哪些特殊的点和线特殊点⎪⎩⎪⎨⎧c n o 点的平分等角点:片面的像底点:片面的像主点:α特殊线⎩⎨⎧c c h h vv 水平线等比线:过等角点的像面的交线主纵线:主垂面与像片内外方位元素:坐标系3、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哪些?各有何用?222 v w b b φωκ、、、、22211ωκϕκϕ、、、、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两大类。

一类是用于描述像点的位置,称为像方空间坐标系;另——类是用于描述地面点的位置.称为物方空间坐标系。

像方空间坐标系①像平面坐标系像平面坐标系用以表示像点在像平面上的位置,通常采用右手坐标系,y x ,轴的选择按需要而定.在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中,常根据框标来确定像平面坐标系,称为像框标坐标系。

②像空间坐标系为了便于进行空间坐标的变换,需要建立起描述像点在像空间位置的坐标系,即像空间坐标系。

以摄影中心S 为坐标原点,y x ,轴与像平面坐标系的y x ,轴平行,z 轴与主光轴重合,形成像空间右手直角坐标系xyz S -③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像点的像空间坐标可直接以像平面坐标求得,但这种坐标的待点是每张像片的像空间坐标系不统一,这给计算带来困难。

为此,需要建立一种相对统一的坐标系.称为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用XYZ S -表示。

此坐标系的原点仍选在摄影中心S 坐标轴系的选择视需要而定。

物方空间坐标系①摄影测量坐标系 将像空间辅助坐标系XYZ S -沿着Z 轴反方向平移至地面点P ,得到的坐标系p p p ZY X P -称为摄影测量坐标系②地面测量坐标系 地面测量坐标系通常指地图投影坐标系,也就是国家测图所采用的高斯—克吕格︒3带或︒6带投影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高程系,两者组成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是左手系,用t t t Z Y X T -表示。

③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由于摄影测量坐标系采用的是右手系,而地面测量坐标系采用的是左手系,这给由摄影测量坐标到地面测量坐标的转换带来了困难。

为此,在摄影测量坐标系与地面测量坐标系之间建立一种过渡性的坐标系,称为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用tp tp tp Z Y X D -表示,其坐标原点在测区内的其一地面点上。

18、什么是航片的内方位元素答:内方位元素:确定物镜后节点和像片面相对位置的数据。

包括像主点在像片框标坐标系中的x 0 坐标、y 0和像片主距f 。

19、什么是航片的外方位元元素?为什么有三种不同的外方位角元素答:外方位元素:确定像片摄影瞬间在地面直角坐标系中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叫像片(摄影机)的外方位元素,由像片(摄影机)的外方位元素就可恢复像片在空间的位置和姿态。

一张像片有六个外方位元素,其中3个表述摄影光束空间姿态的三个角元素,3个描述摄影中心空间位置的坐标值的三个直线元素;三直线元素:在曝光瞬间 在地面选定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常用Xs 、Ys 、Zs 表示。

三个角元素:ϕ、ω、κ它是描述像片在摄影瞬间空间姿态的要素,其中两个角元素用以确定主光轴在空间的方向,另一个确定像片在像片面内的方位。

实际摄影时,摄影机的主光轴不可能铅垂,像片也不可能水平,此时刻认为摄影时的姿态是由理想姿态绕空间三个轴(主轴、副轴、第三旋转轴)向依次旋转三个角值后所得到,这三个角值称为像片的三个外方位元素。

共线条件方程:2、写出共线条件方程,说明方程中各符号的意义,并简要叙述共线条件方程在摄影测量中的主要用途。

111333()()()()()()S S S S S S a X X b Y Y c Z Z x f a X X b Y Y c Z Z -+-+-=--+-+- 222333()()()()()()S S S S S S a X X b Y Y c Z Z y f a X X b Y Y c Z Z -+-+-=--+-+-上式中,321321321,,,,,,,,c c c b b b a a a 是由像片3个外方位角元素构组成的九个方向余弦;S S S Z Y X ,,是像片的3个外方位线元素。

00,y x 为像主点坐标,y x ,是像点在像片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Z Y X ,,是像点对应地面点的物空间坐标。

共线方程主要应用于:a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 b 、多像空间后方交会 c 、计算像片模拟数据d 、摄影测量中数字投影基础e 、光束法平差的基本数字模型f 、利用DEM 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g 、利用DEM 进行单张像片测图前、后方交会:11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利用至少三个已知地面控制点的坐标,与其影像上对应三个像点的影像坐标,根据共线条件方程,反求该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12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的方法,称为空间前方交会。

30.空间后方交会的解算过程答: ① 获取已知数据 ② 量测控制点的像点坐标 ③ 确定未知数的初始值 ④ 计算旋转矩阵R ⑤ 逐点计算像点坐标的近似值 ⑥ 组成误差方程式 ⑦ 组成法方程 ⑧ 解求外方位元素 ⑨ 检查计算是否收敛 、立体像对前方交会的目的是什么?应用单像空间后方交会求得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后,欲由单张像片上的像点坐标反求相应地面点的空间坐标仍不可能,只能确定其空间方向,而使用同名像点就能得到两条同名射线在空间的方向,这两条射线一定相交其相交处必定是该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所以空间前方交会是为了确定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

1、试述空间后方交会—前方交会计算地面点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的基本过程。

(1)野外像片控制测量。

在立体像对重叠部分的四角,找出四个明显地物点,作为四个控制点。

在野外判读出四个明显地物点的地面位置,做出地面标志,并在像片上准确刺出点怔,背面加注说明。

然后在野外用普通测量的方法测算出四个控制点的地面测量坐标t t t Z Y X ,,。

(2)用立体坐标量测仪量测像点的坐标。

像片在仪器上归心定向后,测出四个控制点的像片坐标),(11y x 与),(22y x ,然后 测出所有需要解求的地面点的像点坐标),(11y x 和),(22y 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