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案《无锡景》

合集下载

2024版《无锡景》教案

2024版《无锡景》教案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唱、模仿等多种方式,引导 学生感受江南民歌的独特魅力,提高 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课程安排与时间
第一阶段
介绍《无锡景》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引导 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风格和韵味(1课时)。
课程总计
5课时。
第二阶段
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分段进行演唱练 习(2课时)。
第四阶段
进行歌曲表演,展示学习成果(1课时)。
咬字吐字
强调咬字清晰、准确,注意归韵 收音,使歌声更加动听。
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内涵,把握歌 曲情感基调,通过歌声传达出对
无锡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伴奏乐器选择及演奏方法介绍
乐器选择
根据歌曲风格和特色,可选择琵琶、 二胡、扬琴等民族乐器作为伴奏乐器。
演奏方法
介绍所选乐器的演奏技巧和方法,如 琵琶的弹挑、轮指等技巧,二胡的运 弓、换把等技巧。
06
跨学科融合拓展活动设计
美术创作:描绘《无锡景》中的美景
素描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无锡景》中的自然和人文元素,运用素描技巧将 其表现出来。
水彩画创作
利用水彩画表现无锡的水乡风光,注意色彩的搭配和渲染。
版画制作
通过版画制作表现无锡的古老街巷和民居建筑,体验版画的独特 魅力。
文学创作
故事创作
鼓励学生以《无锡景》为背景,创作富有情节和 人物性格的故事。
伴奏编配
根据歌曲旋律和节奏特点,进行伴奏 编配,突出歌曲主旋律,烘托歌曲氛 围。
合作演奏
指导学生与伴奏乐器进行合作演奏,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05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策略
无锡市旅游资源概述及特点分析
无锡市旅游资源丰富, 包括自然景观、历史 文化、现代城市等多 个方面。

《无锡景》教学设计优质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无锡景》教学设计优质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无锡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江南民歌《无锡景》,欣赏并了解与之有关的音乐,增强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认识和喜爱。

2、知识和技能:(1)能跟琴、伴奏流畅的演唱《无锡景》。

(2)初步了解民族五声调式的音乐风格,能用歌声表现歌曲的基本风格和情感。

(3)尝试用无锡话演唱《无锡景》体会江南民歌温婉细腻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用歌声唱出《无锡景》亲切温柔、细腻秀美的风格;教学流程:一、课前导入1.师弹奏《茉莉花》的旋律,引出本课学习主题江苏民歌。

二.新课导入1.介绍无锡,聆听《无锡景》(第一遍)2.思考:(1)歌词中出现了哪些无锡的景点?用了哪些语气衬词?(“呀”“么”柔和的语调让听者倍感亲切)(2)本曲旋律有哪些音构成(引出五声音阶宫调式)三、学唱新歌《无锡景》1.再次聆听跟音乐小声哼唱《无锡景》(第二遍)2.歌曲介绍:《无锡景》3.学唱《无锡景》(1)视唱歌谱。

(击拍学唱,教师教唱)难点解决:曲谱当中的切分节奏、装饰音记号倚音的唱法(2)把歌词带入演唱难点解决:十六分音符一字多音的唱法、旋律中的模进。

(要求:歌唱状态;用轻柔的声音学唱,要有气息的支持;女生用轻假声,男生低八度,鼓励男生用假声唱。

)(3)用连贯的声音完整演唱《无锡景》3.品味《无锡景》(1)欣赏无锡方言演唱《无锡景》问:欣赏了方言演唱后,听觉上有什么不同感受?你认为这些音乐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2)试用无锡话演唱《无锡景》体验、感受江南小调的音乐特点。

(3)总结歌曲四、音乐拓展1.无锡名人:华彦钧(阿炳)代表作《二泉映月》(介绍)2. 观看演奏视频《二泉映月》提问:本曲让你想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旋律体现了怎样的情感?(小组讨论回答)3.总结陈述五、结语。

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小调集萃 歌曲《无锡景》教案

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小调集萃 歌曲《无锡景》教案

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小调集萃歌曲《无锡景》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

2、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学习江南民歌和民间音乐,增强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感悟江南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用甜美、自豪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装饰音和波音及出现的地方语言“呀”、“末”等衬词所表现出的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茉莉花》,学生聆听后回答问题:歌曲名字,哪个地区的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

一曲具有浓郁的江南民歌风格的歌曲,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笔下“日出江南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样的美景。

江南名城景致如画,江南小调如江南山水般秀丽,柔美、细腻.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江南民歌《无锡景》。

二、歌曲学习:1、聆听歌曲《无锡景》回答问题:歌曲的旋律是怎样的?(委婉抒情、清新秀丽)歌曲表达的意思?这是一首流传极为广泛的江苏民间小调。

全曲介绍了无锡的历史、风光与特产,为五声宫调式,节奏如轻打的鼓点一般,旋律细腻秀美,旋法曲折,特点鲜明,衬词亲切温柔,富有地方特色。

用吴语演唱,则乡土气息散发得益发浓重。

2、学唱歌曲:(1)听听《无锡景》A 关注歌词内容介绍了江苏名城无锡的哪些特色用了哪些语气衬词B 关注旋律特点歌曲的结构乐句旋律的走向怎样师生讨论旋律---“音串”曲折下行的模进。

“小桥流水”形象的音乐化身。

结构---四个乐句起承转合。

一曲多段词分节歌形式。

歌词---多语气衬词“呀”“末”。

柔和的语调让听者倍感亲切。

师总结《无锡景》歌词有很多版本大体都是生动地介绍无锡城的历史、风光、特产与城市发展新面貌的旋律细腻秀美富有江南特色。

( 2)唱唱《无锡景》A 视唱歌谱。

击拍学唱难点解决曲谱当中的装饰音记号倚音、波音以及切分节奏的唱法。

B 普通话学唱难点解决十六分音符一字多音的唱法。

音乐无锡景教学设计(通用7篇)

音乐无锡景教学设计(通用7篇)

音乐无锡景教学设计(通用7篇)音乐无锡景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无锡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无锡景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小调集萃》选自人音版教材七年级下册,本册教材按四个板块布局,第一板块以体现以美育人为指导思想组织内容;乐文化;第三板块围绕音乐相关姐妹艺术展开。

秀的传统音乐文化为主,是继《沂蒙山小调》为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他们对中华民族音乐有学习了解的欲望。

但通过以往的学习,对汉族民歌有了解。

三、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赏析、比较、讨论、演唱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体验感受小调的独特的韵味和魅力;(二)“知识与技能”目标1、欣赏《无锡景》、《沂蒙山小调》,初步了解小调的艺术特点;2、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无锡景》,学习用方言演唱片段,能够背唱一段歌曲;3、初步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知道方言和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验感受小调独特的韵味和魅力,了解小调的艺术特点。

难点:用亲切柔和、自然流畅的声音唱出《无锡景》的曲折婉转、清新秀丽。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可积累一些小调歌曲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涵盖感受与欣赏、表现等领域的音乐综合课,在内容的选择上我将《无锡景》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来赏析、演唱,同时让学生对比欣赏《沂蒙山小调》,自主发现总结小调的艺术魅力。

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遵循“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突出音乐特点、弘扬民族音乐”等课程理念,力求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具体来说,我认为本节课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一、以音乐要素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小调的音乐特点。

本节课把体验感受小调的独特魅力和韵味、了解小调的艺术特征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此,我在对两首歌曲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歌曲的语言、旋律、结构等方面去体验小调在叙事中抒情、曲调曲折细腻、分节歌的结构、格式固定等艺术特征;让学生发现、实践体验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巩固波音、倚音、一字多音的演唱;并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无锡景》细腻委婉的风格和吴侬软语的小调风味;《沂蒙山小调》热情豪放的风格及婉转悠扬的甩腔韵味。

《无锡景》教案.doc

《无锡景》教案.doc

《无锡景》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无锡景》引导学生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来演唱2、了解民歌的特点和江苏民歌小调的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学唱歌曲《无锡景》难点:歌曲的节奏、附点音符和装饰音的掌握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好,很高兴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上这节音乐课,都说我们初一(?)的同学们不但学习好而且多才多艺非常的热情,那今天就让我们在座的老师们见识一下怎么样?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师:首先老师带给大家一首歌,同学们要是觉得老师唱得还可以的请鼓鼓掌。

(教师演唱茉莉花)师:感谢大家的掌声,这首歌的旋律怎么样?(抒情优美)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哼唱《茉莉花》的旋律吧!用“吕”哼唱。

(吕的咬字)(出示多媒体茉莉花曲谱)师:同学们谱子唱得很好,但是不够优美。

怎样才能唱得打动人心呢?我们一起来说说唱歌要有哪些状态呢?(坐直,面带微笑,扬起眉毛,嘴巴里好像含着一口水,我们再来想象眼前看到一朵美丽的花,我们去闻它,我们一起吸气,同学们感到气进入了我们的小腹和胸腔,我们存着,然后慢慢的用吕来哼唱茉莉花旋律。

同学们我们感觉我们的声音是在额头发出来的,然后让声音往前走,我们再来哼唱一遍。

(二)新课教学1、听听无锡景师:同学们唱得真优美。

我们一起鼓鼓掌!这首歌的叫?(茉莉花)(大家齐声告诉我)它是哪里的民歌?(江苏)下面老师要和大家分享另外一首江苏民歌《无锡景》,请同学们帮老师解答一个问题(出示想一想)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是怎么样的?(出示多媒体)生(齐声回答):细腻委婉师:很好!我们听到的《茉莉花》和《无锡景》都是江苏民歌,同学们知道什么叫民歌吗?生(讨论)师出示多媒体,民歌的概念(学生念一念)和特点以及按体裁分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

那同学们根据你们以往的知识,你们知道《无锡景》是属于其中的哪一种吗?生:小调(出示小调的概念特点,学生一起念一念)2、唱唱无锡景师:这首《无锡景》的旋律细腻优美、婉转动听,似乎把我们带入了无锡的美景中。

《无锡景》小调集萃教案公开课

《无锡景》小调集萃教案公开课

《无锡景》小调集萃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介:《无锡景》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无锡地方小调,它生动描绘了无锡的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

1.2 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无锡的了解和印象。

1.3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无锡景》这首小调,使学生了解无锡的风土人情,提高他们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第二章:小调《无锡景》歌词解析2.1 教师讲解:分析《无锡景》的歌词,讲解其中描绘的无锡景点和历史文化。

2.2 学生讨论:请学生讨论歌词中的无锡景点,并分享他们对这些景点的了解。

2.3 教学目标:通过歌词解析,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无锡的旅游景点和文化背景。

第三章:学唱《无锡景》3.1 教师示范:教师演唱《无锡景》,让学生感受小调的旋律和节奏。

3.2 学生练习: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无锡景》,并在课堂上进行合唱练习。

3.3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无锡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唱能力。

第四章:创作与表演4.1 教师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无锡景》的旋律和歌词,创作自己的小调作品。

4.2 学生创作: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出具有无锡特色的小调作品。

4.3 学生表演: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表演,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4.4 教学目标:通过创作与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1 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他们在本次公开课中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第六章:无锡地方文化探究6.1 教师讲解:介绍无锡的历史背景、民俗风情以及与其他地区的文化差异。

6.2 学生研究:学生分组研究无锡的文化特色,如传统手工艺、地方美食等。

6.3 教学目标:通过文化探究,加深学生对无锡地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第七章:小调《无锡景》音乐分析7.1 教师讲解:分析《无锡景》的曲调结构、节奏特点和音乐风格。

7.2 学生实践:学生通过音乐软件或乐器,亲自尝试创作类似风格的短曲。

7.3 教学目标:通过音乐分析与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作技巧。

第八章:地方语言与小调的关系8.1 教师讲解:探讨无锡方言在《无锡景》小调中的运用,以及地方语言对音乐风格的影响。

音乐课教案:演唱《无锡景》歌曲

音乐课教案:演唱《无锡景》歌曲

音乐课教案:演唱《无锡景》歌曲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歌《无锡景》的歌曲基本知识,包括歌曲创作背景、演唱风格等方面。

2.感知歌曲特点,掌握歌曲节奏、旋律、歌词等基本要素。

3.培养学生欣赏和演唱民歌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4.通过本次教学,进一步发扬民族文化,让学生爱上音乐、爱上生活。

二、教学内容1.歌曲基本知识《无锡景》是一首现代民歌,由中国著名音乐人陈辉格作曲,陕西民歌歌手王丽清演唱。

歌曲以江南水乡无锡的美景为背景,歌颂了江南水乡无锡的美貌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2.歌曲分析歌曲旋律优美,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整体风格清新明快,显示出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歌曲主旋律简洁明了,音高适中,既容易记忆,又容易演唱,适合于青少年学生进行演唱。

3.音乐理解音乐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表达。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

通过学习和欣赏《无锡景》这首歌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了解传统文化,提高音乐素养。

4.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无锡的位置、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

引导学生了解无锡这个地方的特色和魅力,为学习《无锡景》打下基础。

(2)讲解歌曲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演唱风格、歌曲基本要素等。

给学生展示音乐优美的一面,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家们创作音乐的理念和方法。

(3)欣赏歌曲欣赏歌曲《无锡景》,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4)演唱歌曲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歌词,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带领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

通过演唱,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和文化。

(5)总结引导学生通过本次教学,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了解。

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生活的美好,进一步发扬民族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a.让学生掌握歌曲基本要素。

b.引导学生欣赏和演唱民歌。

c.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2.教学难点a.让学生理解民歌内容和文化内涵。

b.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c.引导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

初中音乐_无锡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无锡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无锡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通过学习江南民歌,增强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

2.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音乐的特点,用歌声表现歌曲的基本风格和特点。

体会装饰音、衬词、方言、下行的旋律进行对表现歌曲风格的作用。

3.过程与方法:从视觉、听觉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听唱法、对比法体验江南民歌的韵味,用娇柔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点:体验歌曲委婉、细腻、柔美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装饰音的演唱技巧、一字多音的演唱。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团扇。

五、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民歌,人民之歌,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口头传唱形成的,按体裁分为山歌、号子、小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调!大屏幕出示小调定义。

小调也叫小曲,旋律流畅细腻,常用衬词、衬句,我们小学六年级学过的歌曲《茉莉花》就是一首小调歌曲,还记得它是那个地区的民歌吗?答(江苏)。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首小调歌曲,江苏民歌《无锡景》。

(二)、新授:《无锡景》1.初听: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速度和情绪?(中速、抒情地)除了谱面上给的抒情地,用自己话来总结。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无锡被誉为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2.小声跟唱:边唱边思考,这样一座城市有哪些美景和特产?(梅园、惠泉山、太湖、第二泉等)真是美不胜收,曾迷倒过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

3.大声学唱: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调整坐姿,活动口腔)(表达了对无锡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学唱歌曲:(1)跟琴完整唱一遍第一段歌词。

(结合老师给出的换气记号。

)(2)放慢速度一句一句地教唱,先唱简谱后唱歌词。

(注意口型、抬笑肌、控制气息)(3)学生连起来唱第一段,注意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4)解决难点:装饰音上波音和前倚音的注意。

(5)跟原唱把2、3段歌词也唱一下,注意间奏。

5.处理歌曲:(1)歌词(一字多音、方言、衬词)使歌曲更加亲切、柔和的语调,突出了地方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音乐教案|《无锡景》
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

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即可查看)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歌曲《无锡景》的演唱,感受歌曲里江南民俗音乐的韵味美,初步培养起对江南音乐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识谱演唱的方式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细腻婉转,富有感情地演唱。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创编四至八小节富有江南特色的音乐旋律。

3.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识五声调式的结构。

能够用无锡方言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所蕴含的江南风情。

二、教学重点
能用无锡方言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五声调式的结构,用无锡方言正确的发音演唱。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歌曲《茉莉花》片段并思考:这首歌曲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是哪一个地区的民歌?(江苏民歌)
引导学生了解江苏民歌,以及其擅长运用曲折柔婉的旋律、中速稍慢的节奏来表达含蓄内在的感情。

(二)新课教授
1、简单介绍江苏无锡的民俗风情。

(历史人文、风光景色)
2、欣赏歌曲《无锡景》
(1)思考这首歌曲的音阶旋律特点是什么?(这首歌曲以级进为主,自然顺畅,渐进绵延,与含蓄内在的感情表达方式、柔婉优雅的风格特征相吻合。

)
(2)再听一遍,并根据乐谱找出所出现的音共有哪些(共出现do-re-mi-sol-la五个音)根据找出的五个音,分析讲解五声音阶的结构特点。

3、学唱歌曲
(1)跟随音频,用“啦”哼唱旋律。

第一次学唱时,学生跟随音频用“啦”轻声哼唱旋律,这一遍学唱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旋律有一个初步的把握,通过自己跟着旋律哼唱,掌握基本的旋律线条。

(2)学生跟随教师钢琴,加入歌词进行演唱。

第二次学唱,学生跟着教师钢琴伴奏,加入歌词进行演唱。

在演唱的过程中,学生把自己觉得唱的音准不到位、咬字不准的地方标注出来(注意唱词中自然加入的“呀”、“么”等语气衬词)
(3)收集学生反馈,进行细节调整。

第三次学唱,根据学生的反馈,将学生掌握的不太好的地方单句挑出来单独练唱。

并提出要求,注意模仿无锡语音风格(提示相关字节发音:“写意”的“写”发“xia”等)
(4)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感受歌曲情感。

第四次学唱,完整有感情地唱一遍,感受其中的所蕴含的细腻婉转的感情。

(三)创编环节
1.分小组创编4-8小节旋律
通过听赏、分析、学唱歌曲《无锡景》,我们了解到在江南音乐创作中所用到的一些音阶调式和旋律进行方式。

现在我们也来尝试着创作4至8小节的旋律短句。

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创作过程。

2.学生上台并展示
挑选一至两首学生习作进行展示并评价。

(四)小结与布置作业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不同地区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

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语言特点、思想感情、历史文化等等。

江苏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锦绣江南的风貌,表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让我们以后多去接近和了解江苏的民间歌曲,请同学们回家后搜集更多的江苏民歌与家人和同学分享。

查看更多教案,推荐您阅读: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