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发泡配方

合集下载

聚氨酯软泡配方

聚氨酯软泡配方

聚氨酯软泡的配方因所需硬度、密度和弹性等特性而异,以下提供了三种不同配方的聚氨酯软泡:
1、密度为8kg/立方米的软泡配方:
聚醚:100份
水:7份
硅油:2.8份
辛酸亚锡:0.7份
胺催化剂:0.17份
二氯甲烷:30份
TDI指数:117(即79.7+8.7=76.61.17=89.6)
2、密度为12kg/立方米的软泡配方:
聚醚:100份
水:6份
硅油:1.5份
辛酸亚锡:0.3份
胺催化剂:0.14份
二氯甲烷:15份
TDI指数:120
3、密度为16kg/立方米的软泡配方:
聚醚:100份
水:4.9份
硅油(l-580):1.3份
辛酸亚锡:0.3份
a33催化剂:0.12份
二氯甲烷:9.3份
填料:8份
TDI指数:62
这些配方仅供参考,实际生产中可能因材料品牌、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有所调整。

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操作。

硬质聚氨酯泡沫

硬质聚氨酯泡沫
发泡剂:发泡剂增加,自由泡密度降低,流动性增加,填充密度 降低,但泡沫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变差。
催化剂:催化剂增加可加快反应速度,使体系的反应热聚在泡沫 内部,可能会造成泡沫开裂,另外反应速度增加,模压时间也要 相应加长。
原料的温度
原料的温度将直接影响反应速度,对系统的流动性和填充效果产 生很大的影响
其它助剂
脱模剂
作为脱模剂的物质通常是蜡、脂肪酸金属盐类和硅烷类聚合物。 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是硅烷类聚合物。
外用脱模剂基本分为溶剂型和水基型脱模剂。因前者含大量有机 溶剂且存在火灾隐患,所以后者作为迅速发展起来的环保型脱模剂, 已形成完整的产品系列,取代溶剂型脱模剂。
四、连续板材生产工艺参数对板材的 影响
若面材温度过高,会导致反应速度加快,流动性差,体系的反应热 聚在泡沫内部可能会导致泡沫开裂;
若面材温度过低,泡沫与其接触面的脆性增加,影响粘结性,同时 泡沫的整体密度与芯密度的差值会增加。
双履带温度
双履带温度过高会造成表面不平整,气孔变大,易收缩,但粘结性 会好。一般PUR要求温度35-45℃,PIR要求温度45-60℃。
发泡指数(异氰酸根指数)
指数(Index)体现了异氰酸根基团和羟基的一种关系 指数=异氰酸根的量/羟基的量 Index>100可确保羟基能完全反应掉。硬泡系统是典型的
异氰酸根过量的系统(Index>100),系统指数低于100, 泡沫会收缩 指数和比例的关系:比例一般为异氰酸酯和多元醇混合物 的体积比。 如果泡沫在高指数下加工,并用了正确的催化剂,就会形 成异氰脲酸酯,相应的泡沫叫做异氰脲酸酯(PIR)泡沫。 通常PIR泡沫是在180~350的指数下加工的。
现在我们用的催化剂为PC-8,其主要作用为50%凝胶,50%发泡 三聚催化剂主要用于PIR的生产,以促进异氰酸酯聚合生成异氰脲酸 酯

聚氨酯发泡工艺

聚氨酯发泡工艺

聚氨酯发泡工艺聚氨酯发泡工艺分为如下三种:一、预聚体法预聚体法发泡工艺是将(白料)和(黑料)先制成预聚体,然后在预聚体中加入水、催化剂、表面活性剂、其他添加剂等在高速搅拌下混合进行发泡,固化后在一定温度下熟化即可。

二、半预聚体法半预聚体法的发泡工艺是将部分聚醚多元醇(白料)和二异氰酸酯(黑料)先制成预聚体,然后将另一部分的聚醚或聚酯多元醇和二异氰酸酯、水、催化剂、表面活性剂、其他添加剂等加入,在高速搅拌下混合进行发泡。

上述两种方法工艺流程框图如下:OCUME~1chenLOCALS~1Tempmsohtml11clip_image001.wmz">三、一步发泡工艺将聚醚或聚酯多元醇(白料)和多异氰酸酯(黑料)、水、催化剂、表面活性剂、发泡剂、其他添加剂等原料一步加入,在高速搅拌下混合后进行发泡。

一步发泡工艺流程框图如下:OCUME~1chenLOCALS~1Tempmsohtml11clip_image003.wmz">一步发泡工艺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工艺。

另外还有手工发泡法,那是最简便的方法,将所有原料准确称量后,置于一个容器中,然后立即将这些原料混合均匀,注入模具或需要充填泡沫塑料的空间中即可。

注意:称量时一定要将多异氰酸酯(黑料)最后称入。

PVC人造革压延发泡工艺行业:箱包礼盒信息来源:中国人造革合成革网打印转发关闭发泡剂是影响人造革制品性能最重要的因素,其分散性、分解温度、分解速率、发气量及分解时的热效应都对制品的质量与产量产生很大影响。

为适应不同产品要求,需对配方进行调整,由此会引起塑化和发泡温度的相应变化,如要得到较硬的发泡人造革,需减少增塑剂用量,此时发泡剂的起始分解温度应同步提高,以适应加工的需要。

另外,产品的厚度、发泡倍率及生产效率都与发泡时间有关,发泡时间主要由发泡剂的分解特性决定。

发泡剂分解温度过低,即在混炼时分解,发泡分解的气体外逸;分解温度过高,发泡剂在烘箱内不分解或分解不充分,使发泡剂利用率低造成发泡倍率不足,若继续升高烘箱温度或延长发泡时间,容易造成熔体强度过低,出现并泡或串泡现象。

pu发泡工艺

pu发泡工艺

发泡基本知识一、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基本配方及各组分的作用原料名称白料主要作用聚醚、聚酯或其它多元醇主要反应原料水链增长剂、同时也是发生CO气泡原料来源2催化剂(胺或有机锡)催化发泡及凝胶反应泡沫稳定剂使泡沫稳定、控制孔的大小及结构阻燃剂提高阻燃性防老剂抗老化链增长剂改善和调节聚氨酯的性能发泡剂汽化后作为气泡来源并移去反应热,避免泡沫中心因高温而产生“烧焦”颜料制造色彩鲜艳的制品黑料多异氰酸酯主要反应原料二、目前常用发泡料的种类发泡料的种类划分主要是针对白料而言。

目前,白料主要有全氟系列、141b系列及环(/异)戊烷系列,历史上还曾经使用过减氟系列。

这些种类的划分是按照聚醚中混入的发泡剂的特性来分类的。

全氟系列对大气层的破坏最为严重,而环/异戊烷及环戊烷对环境的破坏几乎为零。

根据蒙特利尔协议,到2005年将全面停止全氟、减氟、141b的使用。

三、白料的预混目前使用的白料以前为自配,现改为组合料,由供应商直接提供。

组合料的预混流程如下:环戊烷组合料静态混合器过缸备用环异戊烷发泡剂预混的控制关键:温度、搅拌时间、配比环戊烷/组合料=11-14/100 ≥25min 22±5℃四、手工检测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检测所配制的白料是否合格。

每缸必检并要求记录。

检测的内容包括:乳白时间、凝胶时间、失粘时间、密度及泡沫的外观。

具体操作方法:分别取一定量的黑白料并调节到要求的温度,按照要求的比例在台钻上搅拌一定的时间,用秒表记录三个反应时间,用排水法测试自由泡芯部密度。

参数: (黑料/白料) 25±2℃ 10s 12±2s/68±6s/95±20s 25±1 Kg/m3五、常见问题及处理1、反应时间太慢原因:组合料催化剂不够;处理:加大催化剂的用量;料温偏低;提高料温;黑料加多;使用合理比例;环境温度太低;适当控制环温;2、反应时间太快原因:组合料催化剂过多;处理:减少催化剂的用量;料温偏高;降低料温;黑料过少;使用合理比例;环境温度太高;适当控制环温;3、泡沫发不起原因:组合料出现问题;处理:停止使用;未加发泡剂;按照比例添加;未搅拌;按照规定时间搅拌均匀;4、泡孔粗大原因:组合料出现问题;处理:停止使用;六、安全注意事项环戊烷属于碳氢化合物,沸点49℃,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蒸气比空气重,是一级易燃液体,闪点是-25℃,在空气中爆炸极限是~%(占空气中的体积的百分数),遇明火易爆炸。

聚氨酯(PU)组合料硬泡技术完全详解分析

聚氨酯(PU)组合料硬泡技术完全详解分析

聚氨酯(PU)组合料硬泡技术完全详解分析 之三
4.1.1.2 特 殊聚醚多元醇
1. 阻燃聚醚多元醇
采用含磷、卤素、锑、氮等阻燃元素的起始剂与氧化烯烃开环聚合, 可得到一类特殊的
聚醚多元醇, 由这些聚醚制成的聚氨酯泡沫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提出将这类聚醚称为“ 阻
燃聚醚”。在聚醚多元醇中引入具有阻燃作用的元素而制得的阻燃聚醚也可归入为反应型阻
二 乙 烯三胺基聚醚多元醇结构中具有叔胺, 所以可用于硬泡、半硬泡的具催化作用的交联剂,与三羟基或四羟基等低官能度聚醚混合使用,可制得尺寸稳定、压缩强度较高的硬泡,且特别适宜于现场喷涂发泡配方。木糖醇一般是通过农副产品玉米芯等经水解、加氢, 结晶提纯后所得, 资源丰富,价廉。
聚醚五醇制得的硬泡具有比甘油、季戊四醇聚醚为基硬泡更高的耐温性和尺寸稳定性。
PO/EO
400~ 800 硬 泡 、半硬泡、软泡
5 木 糖醇、二乙烯三胺等
PO
PO/EO
500~ 800 硬 泡
6
山 梨 醇、甘露醇、a-甲基
葡萄糖甙
PO
PO/EO
1000 以下硬 泡
8 蔗 糖
PO
PO/EO
500~ 15000 硬 泡 、高负荷软泡
聚醚多元醇的性能与起始剂关系密切, 也与分子中氧化烯烃链长度及排列结构有关。聚醚多元醇的官能度取决于合成时所选择的起始剂的种类及其活泼氢的数目。作为聚醚多元醇合成的起始剂, 种类较多, 品种繁杂, 但按起始剂的活性基团性质区分, 用于聚醚多元醇合成的起始剂主要有含羟基化合物及含胺基化合物二大类。最常用的起始剂有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丙三醇、甘露醇、山梨醇、季戊四醇、蔗糖、木糖醇、乙二胺、三乙醇胺、甲苯二胺等。为了得到合适的官能度及粘度等性质的聚醚多元醇, 有时采用混合起始剂生产聚醚。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配方设计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配方设计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配方设计1,建筑用PU夹芯发泡板材配方组成(质量分)聚醚9506 30 AC发泡剂 0.5 聚酯P3152 60 添加型/反应型复合 17泡沫稳定剂 2.5 HCFC-141b 25-27复配催化剂 3.2 PAPI(44V20) 230加工条件:1,环境温度:24-25℃2,搅拌速度:2900r/min3,搅拌时间:9-10s4,模具温度:40-45℃5,熟化温度:90-100℃相关性能:泡沫密度0.038g/cm3;压缩强度235MPa;拉伸强度255MPa;热导率0.019W/M .K;粘接强度312MPa。

2,冰箱用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配方组成(质量份)聚醚HBL-06 90-96 泡沫稳定剂 1.5-2.5聚酯HBL-16 4-10 水 1.5-2.5二甲基环己胺 2-4 HFC-245fa 30-40六氢化三奈 1-2 PAPI 150相关性能:泡沫密度0.0346g/cm3,热导率20.2mW/m.K3,开孔型微孔泡沫芯材配方配方组成(质量份)聚醚多元醇 100 复合催化剂 3-6泡沫稳定剂 0.5-1.0 发泡剂 7-10开孔机 0.5-1.04,环戊烷发泡的组合聚醚配方组成(质量份)聚醚多元醇 100 水 1.8-2.4匀泡剂 2 环戊烷 12-14催化剂 1.2-2.0 PAPI 1.05-1.105,组合聚醚WF101配方配方组成(质量份)硬泡聚醚NH-4201 100 交联剂 2-4泡沫稳定剂 1.5-3 水 1-3乳化剂 1-2 异戊烷 6-16催化剂 1-26,复合面料泡沫垫配方组成(质量份)聚醚三元醇(MN=6000) 100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0.5山梨醇聚醚多元醇 1 水 3.2胺催化剂NIAX-1 0.18 MDI 52胺催化剂NIAX-4 0.45 异氰酸酯 1007,软质PU泡沫塑料配方组成(质量份)1# 2# 3# 4# 5# 6#聚醚多元醇 100 100 100 100 100 100异氰酸酯 37.5 51.1 51.1 53.5 51.1 64.6水 2.7 4.0 4.0 4.2 4.0 5.0F11硅油表面活性剂 0.8 0.9 0.9 1.1 1.1 1.3胺催化剂 0.1 0.12 0.1 0.12 0.15 0.15锡催化剂 0.2 0.24 0.24 0.21 0.25 0.25相对密度 0.034 0.028 0.026 0.024 0.020 0.020拉伸强度 0.11 0.10 0.10 0.09 0.08 0.05伸长率 130 120 140 145 160 75压缩变形 3.5 5.0 5.5 4.8 6.9 5.88,聚醚型块状PU软质泡沫塑料配方组成(质量份)聚醚三元醇 100 泡沫稳定剂 0.1TDI80/20 45-47 水 3-4有机锡 0.3-0.5 F-11 0-15叔胺 0.2-0.3相关性能:相对密度0.02-0.025;拉伸强度0.09-0.1MPa;撕裂强度0.3-0.4KN/m;伸长率200%-500%;50$%压缩强度0.006MPa;落球回弹率35-40%9,PU硬质泡沫塑料(配方组成)质量份喷涂配方浇注配方喷涂配方浇注配方2型阻燃醚 100 100 F11 80 -403聚醚70 18 TCEP(发泡剂) 80 6泡沫稳剂 5 5 水-6有机锡0.8 0.1 PAPI 290 1 97三乙烯二胺/乙二醇 8 --10,聚氨酯泡沫塑料配方组成(质量份)聚醚100;硅油1-4; PAPI 140-180;三乙醇胺0.7-1.5;蒸馏水0.4-1.5。

冰箱聚氨酯发泡培训资料

冰箱聚氨酯发泡培训资料

冰箱聚氨酯发泡培训资料一、冰箱聚氨酯发泡的基本原理冰箱聚氨酯发泡是一种利用聚氨酯材料进行发泡制作冰箱内部隔热层的工艺。

通过在合适的条件下混合聚氨酯原料,利用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进行发泡,并形成均匀的泡孔结构,从而达到隔热保温的效果。

二、冰箱聚氨酯发泡的主要原料及配比1. 聚醛聚酯(也称为脲醛树脂):作为主要的基础原料,参与聚合反应形成聚氨酯材料的骨架结构。

2. 聚酯多元醇:作为辅助原料,用于改善聚氨酯材料的弹性、耐候性、粘接性等性能。

3. 有机化合物:作为起泡剂,用于产生气泡并促进发泡反应的进行。

4. 硅油、稳定剂等:用于控制发泡反应的速率和稳定性。

5. 染色剂、防腐剂等:用于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添加。

三、冰箱聚氨酯发泡的工艺流程1. 原料配比:根据配方要求,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各种原料进行混合。

2. 搅拌混合:在搅拌设备中进行原料的充分混合,以确保原料充分均匀。

3. 放入模具:将混合好的原料放入冰箱隔热层的模具中。

4. 发泡反应: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触发发泡反应,气体产生并形成均匀的泡孔结构。

5. 固化成型:待发泡反应结束后,进行一定时间的固化,使得冰箱聚氨酯隔热层形成。

四、冰箱聚氨酯发泡的质量控制要点1. 原料质量: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包括外观、纯度、密度、酸值等指标。

2. 混合均匀:确保原料在混合过程中充分均匀,避免发生局部混合不均导致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3. 温度控制:确保发泡反应的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发泡反应异常。

4. 模具设计:合理设计冰箱隔热层的模具,确保发泡材料能够充分填充并形成理想的结构。

5. 工艺控制:严格按照标准工艺流程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质量问题。

五、冰箱聚氨酯发泡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冰箱聚氨酯发泡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热隔热性能和优异的耐候性,目前在冰箱制造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节能环保的重视和冰箱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冰箱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未来发展可期。

聚氨酯实用配方(详细含硅油小料配比)

聚氨酯实用配方(详细含硅油小料配比)

聚氨酯硬泡配方计算方法(实用)一:硬泡组合料里最需要计算的东西是黑白料比例(重量比)是不是合理,另一个正规的说法好像叫“异氰酸指数”是否合理,翻译成土话就是“按重量比例混合的白料和黑料要完全反应完”。

因此,白料里所有参和跟-NCO反应的东西都应该考虑在内。

理论各组分消耗的-NCO摩尔量计算如下㈠主料:聚醚、聚酯、硅油(普通硬泡硅油都有羟值,因为加了二甘醇之类的稀释,部分泡沫稳定剂型硅油还含有氨基)配方数乘以各自的羟值,然后相加得数Q,S1 = Q÷56100㈡水:水的配方量W S2 = W÷9㈢参和消耗-NCO的小分子物:配方量为K,其分子量为M,官能度为N S3 =K× N/M(用了两种以上小分子的需要各自计算再相加) S = S1+S2+S3 基础配方所需粗MDI份量[(S×42)÷0.30 ] ×1.05 (所谓异氰酸指数1.05)其实以上计算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消耗量,由于黑白料反应过程复杂,实际-NCO消耗量肯定不止这个数,比如有三聚催化剂的情况,到底额外消耗了多少-NCO,这个没人说得清楚。

另外,聚醚里有水分,偏高0.1%就很严重;聚醚羟值也是看人家宣传单的,我见过有聚醚羟值范围跨度90mgKOH/g,那个计算数出来后只能参考,不能认真![试验设计]之“冰箱、冷柜”类本组合料体系重要要求及说明1、流动性要好,密度分布“尽量”均匀。

首先要考虑粘度,只有体系粘度小了,初期流动性才会好(主份平均粘度6000mPa.S以下,组合料350mPa.S以下),其次体系中的钾、钠杂离子要控制在一个低限(20ppm以内),从而可控制避免三聚反应提前,即:体系粘度过早变大。

如果流动性欠佳,发泡料行进至注料口远端就会出现拉丝痕致使泡孔结构橄榄球化,这个位置一定抗不住低温收缩。

2、泡孔细密,导热系数要低。

不难理解泡孔细密是导热系数低的第一前提,此时首先考虑加有403或某些芳香胺醚进入体系(它们所起的作用是首先和-NCO反应,其生成物和其它组份互溶、乳化稳定性提升,并保证发泡体系初期成核稳定,也就是避免迸泡,从而使泡孔细密)其次聚醚本身单独发泡其泡孔结构要好(例如以山梨醇为起始的635SA比蔗糖为起始的1050泡孔要细密均匀得多,还有含有甘油为起始剂的835比1050细密,即便是所谓的4110牌号的聚醚,含丙二醇起始的比二甘醇的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