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见的清华精神_朱自清散文集
关于《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精选23篇)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关于《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精选23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精选2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篇1这几天一直在看《朱自清散文集》,觉得有着很大收获,对于读书技巧方面,也有了新的感悟。
散文集不似小说,传记,因此它的读后感,我只能从大致的角度来说。
朱自清的文笔,我一向认为很好。
他的文章,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有很独特的风格,通俗易懂,读来颇有清秀之气。
《春》与《荷塘月色》即使如此,文中没有太多的华丽之词,而大多用的是拟人、比喻等普通常见的修辞手法,却能将眼前一排景色描写得如诗如画,栩栩如生,由此,朱自清的写作手法,也便可见一斑了。
我本人的写景作文写得并不是特别好,但读了他的文后,便有很大收获。
他的文章平淡质朴,有很浓烈的生活气息。
而在他的所有文章相比,文笔风格也有很强的转变。
朱自清早年的文章与后期的相比,其中早年文章的笔锋就颇有些文言文的味道,读来并不顺畅,大都让我半知半解,而后期的作品则有了许多白话文,更加贴近现代了。
前言中说“语言风格是一个年代的特定产物”,此语不假,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追求,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改变。
相声大家马季先生,的早、晚期作品相比较,其变化,不难看出来。
人皆是随时代而变化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烙印,任何人都是如此。
文章是一个人思想方面的表达,有着独特思想、处事性格的人定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读一本书,从而读出一个人来,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式,从表面现象,折射出更深一层的内涵,这才是真正用意。
从朱自清的文字来看,他一定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他的文章,每一篇每一字,都喊着自己的真正思想,他平生视人平等,为人正直,被誉为“有骨气的爱国文人”,想必,他做人处事之品质,一定高尚。
关于朱自清的散文集有哪些

朱自清的散文集有哪些关于朱自清的散文集有哪些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都有接触过许多的散文吧,那么你知道朱自清的散文集有哪些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朱自清的散文集如下歌声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春晖的一冠航船中的文明旅行杂记女人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飘零背影阿河执政府大屠杀记哀韦杰三君海行杂记白采荷塘月色一封信怀魏握青君儿女白马湖扬州的夏日看花我所见的叶圣陶给亡妇哀互生春冬天择偶记说扬州买书初到清华记蒙自杂记北平沦陷那一天这一天重庆一瞥外东消夏录我是扬州人重庆行记回来杂记中国学术的大损失——悼闻一多先生教育家的夏丐尊先生刘云波女医师松堂游记潭柘寺戒坛寺南京盛尼斯佛多伦司罗马滂卑故城瑞士荷兰柏林德瑞司登莱茵河巴黎伦敦杂记论诚意论无话可说论说话的多少论东西论自己论别人论做作论青年拓展阅读:朱自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江苏扬州人。
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伦敦杂志》《国文教学》《经典常谈》《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语文拾零》《论雅俗共赏》。
作为一位散文学家,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人物背景作为一位散文作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
朱自清是一位文化多面手,他给后人留下了近200万字的文学遗产。
然而,他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的突出贡献,无疑则是他所擅长的散文小品。
他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朱自清作品创作特点散文主题朱自清散文的主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言志表意;其二,览胜记游;其三,书怀抒情;其四,感悟觉世;其五,指摘时弊。
首先,言志表意散文。
言志表意类散文在朱自清散文创作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这类散文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价值选择。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尤其是读了《匆匆》这篇,更使我牢牢记在心中,《匆匆》主要讲的是: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侯,杨柳枯了,有再生的时候,但是,时间去了,为什么不复返呢?是啊!时间一但去了,就无法复返,时间只有三天“今天”、“明天”和“昨天”。
无论你在干哪件事情,时间都会慢慢地流过,可见时间多么宝贵,想想自己,平时在学校里嬉戏的时候,在和同学玩闹的时候,时间不知不觉地就过去,终于我明白了,要做时间的小主人,利用好每一分钟,那么生活就变得更有意义了。
同学们,好好利用时间吧!还有《背影》这篇,它讲的是:父亲送儿子去车站,看见有买橘子的,就去买橘子,此时,儿子看到父亲的背影,儿子一下子感觉到父亲的伟大。
散文集还有许多感人的,如《春》、《威尼斯》……从一件小事中,能够悟出一个大道理,这些都是靠平时积累的呀!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涩的,美酒是辛辣的,它们虽然味道不同,但都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
《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
《背影》这篇散文通过描写父亲送儿子远行的一幕,表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匆匆》讲述了时间流逝之快,并且时间不能倒流。
告诉我们: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未发行的债务,只有今天才是黄金。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住今天;而《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衬托荷花,描写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
而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春》。
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为一个刚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着眼。
风,不再像冬天那样寒冷,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万物。
在温暖的春风中,孩子们高兴得放着风筝。
我眼中的清华

我眼中的清华——让梦想扬帆起航的地方
心系清华,缘起于朱自清的那篇《荷塘月色》,那时刚上高中的我,心里便有了一个深深的梦想:我要进清华园。
而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那荷塘月色,那西山紫气,那三秋红叶,不再是美丽的神话。
清华的韵影在我来到清华的一天天中越来越清晰。
清华是清新俊逸的。
古色古香的清华学堂匾额诉说着往日尘封的历史,美轮美奂的欧式古典大礼堂透露出辉煌的过去,绿荫满窗的图书馆是求职与真理的殿堂,而那青砖白壁的二校门则是梦想腾飞的地方。
然而,正如老校长梅贻琦所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百年来的清华,俊彦大家之多,堪用灿若星辰作比;人文科技之盛,可为中外举世瞩目。
虽然我仅仅来到清华二十多天,但清华园中由大师非凡气质汇聚而成的清华精神和清华传统却早已让我深深感受到它的厚重,它的内涵,它的独韵。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传统,无一例外是清华人的真实写照。
就像这座清华园一样,清华人惯于厚积薄发,默默前行。
严谨务实高效是清华学子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强烈的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则是每个清华人必备的素质。
扎实的学风,强健的体魄让每位清华人都能骄傲的喊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薪火相传人文日新的精神则让一代代清华学子的名字享誉全球,响彻宇宙!
清华,你永远充满了活力,永远阔步向前,历经百年沧桑却依然以无限的青春活力巍然立于世界名校之林,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增光添彩!。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1朱自清是一位我很喜爱的作家,在他的这本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那篇《匆匆》。
谁匆匆的走了,谁又匆匆的来,来去匆匆,而带走一切。
是时间,是我们宝贵的时间!它逝去时是那么的悄无声息,不知不觉。
它一去而不返。
说话时,它从你的一言一语中逃走;吃饭时,它从你的饭勺中溜走;洗手时,它从你的手指尖中流走……是让人多么的无奈!感到惋惜。
作者所描写的一切,都深深打动了我。
我不禁汗泪如流。
为何时间走的这么快,为何又不复返。
它们到哪里去了呢。
其实时间,是有痕迹的。
一张张稚气的脸上,经过时间的洗礼,会变得皱纹满颊;年少时的健步如飞,如今却蹒跚;铿锵有力的声音,让时间造化的苍老。
对于它的匆匆,我们怎能坐视不管。
让它扬长而去。
这样的话以后懊悔也来不及。
应该让我们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变得有价值。
比如说,读一本书,拾取书中的精彩段落,学以致用;做一件好事,不留名也会被人默默称赞;解一个难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将障碍物消灭,也是一种成长……还有好多好多,我们值得去做的事情,我们又何尝不做呢。
就像我读了《匆匆》,知道了时间的贵重,懂得了去珍惜它,使我不再虚度我的时光。
这可能会改变我人生的路向,你说,我是不是突然间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呢。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2时间它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却又实实在在地在人们身边无情而匆匆地流逝。
朱自清以他丰富的想象力,形象地捕捉住时光逝去的踪迹。
作者描绘了燕子去了来,杨柳枯了青,桃花谢了开的画面,以自然物的荣枯现象、时序的变迁作渲染,暗示时光流逝的痕迹。
由此想起自己二十四年共八千多个日子像“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无影无踪,“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
朱自清散文集有感大全

朱自清散文集有感大全朱自清散文集有感1有一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作业,要摘抄5段写景*。
当我抄完后,惊奇地发现:5段文字中,有三段是朱自清的*。
这让我对朱自清产生了好奇,朱自清有这么强的写景能力!我赶忙拿起了《朱自清散文集》读了起来。
朱自清的许多散文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春》、《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之绿》等等佳作名篇数不胜数。
每读到朱自清的*,都会有一种清新典雅,柔顺细腻之情,让人从久违的城市的混沌的空气里摆脱出来,从而让人有一种乡村感,又好像有一种原始的,清新的感觉,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春天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季节,但往往又会给人带来焕然一新惊喜的。
在描写春天的*长廊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朱自清写的《春》了。
他那栩栩如生、独一无二的语句,像小河的流水般灌溉进我的心里,虽然现在是冬天,但我似乎感觉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
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鸟语花香的春景图。
“吹面不寒杨柳风。
”从中,我能感觉到,风是多么地温柔呀!像是母亲的手在抚摸着一样,而且在空气中还夹着清新的土味、酝酿着淡淡的花香。
要是能漫步在这种仙境般的美好春光里,一定是舒服极了,惬意极了!此时此刻我真是希望能穿越时空,到达这么美、还充满了诗意的春天去啊!朱自清给春天的鸟,“恩赐”了一个美妙的嗓子。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唤友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着轻风流水应和着。
”这样的境界,就像在奇妙的童话世界里似的。
但是,即使鸟儿的天赖之音再好、再美,也比不上那新春的雨水呀!俗话说“春雨贵如油”。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美好的季节,是最适合放风筝了。
朱自清在春天看到了一个热闹的场面,在“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人们都以欢笑和努力,满心欢喜地迎接着春天,迎接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一直为现在的美好生活而奋斗……春天,是希望的种子、是生命的开始、是美丽的象征。
我从朱自清写的《春》中,看到了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
2024年《朱自清散文》读后感范本(6篇)

2024年《朱自清散文》读后感范本《朱自清散文》是中国散文的经典之作,由我国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所写。
在2024年这个时代背景下,我有幸阅读了《朱自清散文》这本书,并深受其感动和启发。
朱自清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以其清新深邃的笔调和细腻入微的描写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朱自清散文》这本书是他多年来的散文创作的总结,收录了他的经典之作,每篇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朱自清散文》期间,我深深被朱自清先生优美的文字所吸引。
他的文字雄浑大气,却又不失温润细腻,使人读来如沐春风。
他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深邃的思考,让读者在文字中找到共鸣和启迪。
朱自清先生的文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更加热爱汉语文学,并深深被他的文学才华所折服。
在《朱自清散文》这本书中,我特别被《背影》这篇作品所打动。
这是一篇以亲情为主题的散文,通过朱自清先生与自己的父亲的故事,深情地描绘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爱。
朱自清先生在文章中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他父亲为他家庭奉献的一切,他的父爱是无私的、深沉的,让人动容。
这篇文章使我思考到亲情的珍贵和父辈的伟大,也让我更加懂得要感恩和珍惜身边的人。
除了对亲情的感悟,《朱自清散文》中的许多作品也展现了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朱自清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描摹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使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奇妙。
例如《荷塘月色》这篇作品,通过对荷塘的描绘,朱自清先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他用简洁而充满情感的语言,描绘出了荷塘月色的美丽和宁静,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这样的作品使我更加热爱生活,也更加珍视大自然的美好。
此外,在《朱自清散文》中,我还读到了一些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朱自清先生通过对自己经历的反思,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例如《背影》中,他通过回忆自己年轻时追求学问的故事,揭示了现实社会对学术追求的冷漠和可悲。
这篇文章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不仅仅是追逐功名和地位,更重要的是拥有一颗纯净而热爱的心。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500字【6篇】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500字【6篇】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500字精选篇1一篇散文,能够点醒几代人,让读过的人明白了血浓于水的父爱之情;一篇散文,让我们永远记住了清华园的朦胧、忧伤之美;一篇散文,让我们仅通过文字就能感受到春天的萌发和勃勃生机。
这些散文的作者便是朱自清。
他的散文被称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的散文开创了前程似锦的未来。
朱自清先生的语言如同珍珠落入我的心盘,我记忆最深的是《轮雅俗共赏》。
在这篇*中,朱自清表露了自己对中国文化发展史的见解,分析了雅和俗的特质,指出中国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俗到雅,在到雅俗共赏的变化。
*纵向梳理了文学的发展过程;以史带论,史论结合。
全文捡平实,但又充满了趣味性。
朱自清在北平生活了多年,对北平人的语言和说话方法都很熟悉,这一篇《人话》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篇*仅选取了北平话中的“人话”一次铺开介绍了北平人讲究规矩的特点。
在介绍人话时,还不忘和讲理一词作比较,虽然意思相近,但前者明显在表达上更鲜明。
朱自清在晚年患了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购买三袋面粉。
一家十二口人吃的都不够,更无钱治病。
在这种情况下,朱自清还是抵抗住了面粉的诱惑,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美援“面粉”宣告书上签了名,并说“宁可在贫困中死去,也不接收这耻辱的面粉”他珍珠般的语言中又不失自己的爱国心。
字里行间又能看出他对帝国主义者的愤慨。
《动乱时刻》深深打动了我,我明白帝国主义可恶的同时,还明白了当时生命的低贱。
一个小孩子只值七毛钱,这行字就如针一般扎入了我的眼睛。
朱自清先生不顾自己安危,用自己的民魂抨击了旧社会。
这见义勇为的精神实在让人敬佩。
那些颓废者,投靠帝国主义的颓废者,是多么可恶,令人咬牙切齿,他们的生命才是最低贱的!就因为有了这些英勇无畏,不向反动派低头的作家、政治家。
我们的未来才会充满希望,现在生活才会那么美好。
他们是七月的星火,是民族的救星,唤醒了沉睡的巨龙!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500字精选篇2很多人都明白朱自清,他的散文集也十分地有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所见的清华精神_朱自清散文集
这半年来同事们和同学们常常谈到"清华精神";。
自己虽然不是清华人,但是在校服务多年,对这个问题也感到很大的兴趣。
有一回和一位同学谈话,曾经假定清华精神是"服务";。
后来和钱伟长先生谈起,他似乎觉得清华精神是"独立的、批评的";,例如清华人到一个机关服务,往往喜欢表示自己的意见,不甘心苟同。
我承认钱先生的看法,连带着他的例子,是有理由的。
但是关于"服务";,我还请申说一下。
提到"服务";,很容易想到青年会。
青年会的服务精神有它的好处和缺点,这里不想讨论。
我所假定的清华的服务精神,跟青年会的不同。
为清楚起见,我现在想改为"实干";。
清华毕业生不论旧制新制,在社会的各部门里做中级干部的最多。
顾樵先生十多年前说过这样的话,现在看来大体似乎还是如此。
顾先生说这些中级干部是平实的工作者,他们的贡献虽然是点滴的,然而总起来看也够重大的。
钱先生的看法是指出他们的不重世故。
这正是为了重事,要实干,要认真的干。
青年人讨厌世故,重实干,虽然程度不同,原是一般的趋向。
不过清华跟都市隔得远些,旧制生出洋五年,更跟中国隔得远些,加上清华学生入学时一般年岁也许小些,因此这种现象就特别显著。
有些人谈清华精神,强调在学时期的爱清洁守秩序等。
乍看这些似乎是小事,可是实在是跟毕业后服务时期的按部就班的实干精神密切的联系着的。
有人也许觉得这种实干的精神固然很好,不过太强调了这种精神,有时会使人只见树而不见林。
然而这是春秋责备贤者的话,能够一棵树一棵树的修整着,究竟是对林子有帮助的。
1947年4月21日作。
(原载1947年4月27日《清华周刊》复刊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