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板模板验算
高支模板模板验算

高支模板模板验算一、参数信息1.模板支架参数横向间距或排距(m):0.80;纵距(m):0.80;步距(m):1.5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1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7.30;采用的钢管(mm):Φ48×3.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双扣件,考虑扣件的保养情况,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2.荷载参数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35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25.00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00;3.材料参数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8mm;板底支撑采用方木;面板弹性模量E(N/mm2):4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1.5;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2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250.000;木方弹性模量E(N/mm2):90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1.000;木方的截面宽度(mm):5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100.00;4.楼板参数楼板的计算厚度(mm):140.00;图2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二、模板面板计算模板面板为受弯构件,按三跨连续梁对面板进行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 80×1.82/6 = 43.2 cm3;I = 80×1.83/12 = 38.88 cm4;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1、荷载计算(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q1 = 25×0.14×0.8+0.35×0.8 = 3.08 kN/m;(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q2 = 2.5×0.8= 2 kN/m;2、强度计算计算公式如下:M=0.1ql2其中:q=1.2×3.08+1.4×2= 6.496kN/m最大弯矩 M=0.1×6.496×2502= 40600 N·m;面板最大应力计算值σ =M/W= 40600/43200 = 0.94 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1.5 N/mm2;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0.94 N/mm2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1.5 N/mm2,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挠度计算公式为ν=0.677ql4/(100EI)≤[ν]=l/250其中q =q1=3.08kN/m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ν = 0.677×3.08×2504/(100×4000×38.88×104)=0.052 mm;面板最大允许挠度 [ν]=250/ 250=1 mm;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052 mm 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 1 mm,满足要求!三、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方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b×h2/6=5×10×10/6 = 83.33 cm3;I=b×h3/12=5×10×10×10/12 = 416.67 cm4;方木楞计算简图1.荷载的计算(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q1= 25×0.25×0.14+0.35×0.25 = 0.962 kN/m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q2 = 2.5×0.25 = 0.625 kN/m;2.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M=0.1ql2均布荷载 q = 1.2 × q1 + 1.4 ×q2 = 1.2×0.962+1.4×0.625 = 2.03 kN/m;最大弯矩 M = 0.1ql2 = 0.1×2.03×0.82 = 0.13 kN·m;方木最大应力计算值σ= M /W = 0.13×106/83333.33 = 1.559 N/mm2;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1.000 N/mm2;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1.559 N/mm2小于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1 N/mm2,满足要求!3.抗剪验算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τ = 3V/2bh n < [τ]其中最大剪力: V = 0.6×2.03×0.8 = 0.974 kN;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τ = 3 ×0.974×103/(2 ×50×100) = 0.292 N/mm2;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τ] = 1.2 N/mm2;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 0.292 N/mm2小于方木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1.2 N/mm2,满足要求!4.挠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ν=0.677ql4/(100EI)≤[ν]=l/250均布荷载 q = q1 = 0.962 kN/m;最大挠度计算值ν= 0.677×0.962×8004 /(100×9000×4166666.667)= 0.071 mm;最大允许挠度 [ν]=800/ 250=3.2 mm;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071 mm 小于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3.2 mm,满足要求!四、木方支撑钢管计算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1.949kN;支撑钢管计算简图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m)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mm)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 M max = 0.524 kN·m ;最大变形 V max = 1.012 mm ;最大支座力 Q max = 6.915 kN ;最大应力σ= 524120.625/4490 = 116.731 N/mm2;支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116.731 N/mm2小于支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满足要求!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为 1.012mm 小于 8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五、扣件抗滑移的计算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P96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80kN 。
模板支撑验算

模板支撑验算一、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二、荷载设计1、模板体系设计设计简图如下:面板验算取单位宽度1000mm,按三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强度验算满足要求。
挠度验算满足要求。
支座反力计算设计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标准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小梁验算为简化计算,按三等跨连续梁和悬臂梁分别计算,如下图:抗弯验算满足要求抗剪验算满足要求挠度验算满足要求支座反力计算梁头处(即梁底支撑主梁悬挑段根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R4=3.167KN,R2=R3=4.296K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R4=2.827KN,R2=R3=3.363KN主梁验算主梁自重忽略不计,计算简图如下:抗弯验算满足要求抗剪验算满足要求挠度验算满足要求支座反力计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支座反力依次为R1=0.545KN,R2=13.826KN,R3=0.545KN可调托座验算可调托座最大受力N=MAX(R1,R2,R3)=13.836KN≤(N)=30KN 满足要求立柱验算长细比验算风荷载计算稳定性计算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荷载设计值q1有所不同;1)面板验算32)小梁验算同上四-六计算过程,可得:R1=0.517KN,R2=12.82KN,R3=0.517KN满足要求立柱地基基础计算立柱底垫板的地面平均压力P=N/(MfA)=14.296/(0.19x0.15)=105.895kp≤fak=140pka满足要求300x1200梁侧模板计算书梁侧模板基本参数计算断面宽度300mm,高度1200mm,两侧楼板厚度120mm。
模板面板采用普通胶合板。
模板支撑稳定性验算

附页模板支撑稳定性验算主要验算基础平台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计算时对模板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验算简化为局部立杆稳定性验算。
鉴于整个模板支撑体系仅高1.0m ,此次验算忽略立杆竖向荷载偏心影响及忽略风荷载。
立杆采用φ48⨯3.0mm ,A3号的钢管。
(1)立管稳定承载力设计值计算λ=kL/i=1.155⨯1.0/15.95=72.4据λ=72.4,查表得ϕ=0.35Nd=ϕ⨯fc ⨯An=0.35⨯0.205⨯424.11=30.43(kN )(2)单支立管总承载力计算:立杆纵向、横向间距为0.40m 。
验算时取1支立杆做为计算对象,进行荷载验算。
单支立管受荷面积A1=0.40⨯0.40=0.16m 2;(3)运算面积内恒荷载:木模板自重G1=0.3kN/m 2⨯0.16m 2=0.048kN ;枋木及钢管支撑支撑体系自重G2=0.5kN/m2⨯0.16㎡=0.08kN ;钢筋混凝土自重G3=25 kN/m 3⨯0.16m 2⨯0.9m =3.38kN ;恒荷载分项系数γ1=1.2(4)运算面积内活荷载: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Q1=0.49kN/m 2⨯0.16m 2=0.08kN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为Q2=2.0kN/m 2⨯0.16m 2=0.32kN ;活荷载分项系数γ2=1.4(5)运算面积范围内的总荷载: =1.2⨯(0.048+0.08+3.38)+1.4⨯(0.08+0.32)=5.3(kN )∑∑==⨯+⨯=n i ni QiGi N 1121γγ< Nd=30.43(kN)该模板支撑体系满足强度、钢度、稳定性要求。
底模支撑稳定性验算(1)主楞强度验算q1=N/3=5.3×103/3=1.8×103(N)Mg=q1•λ/3=1.8×103×400/3=0.24×106(N•mm)ƒg= Mg/Wg=0.24×106/1840=130.43(N/mm2)﹤[ƒg]=268(N/mm2)主楞强度合格。
高支模脚手架整体稳定验算

高支模脚手架整体稳定验算以高支模脚手架整体稳定验算为题,我们将介绍高支模脚手架的结构和验算方法。
高支模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支撑工具,用于支撑梁板结构的施工过程。
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高支模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进行验算是非常重要的。
高支模脚手架主要由立杆、水平杆、斜杆、连接件和底座等组成。
立杆是承受垂直荷载的主要构件,水平杆和斜杆则起到稳定和支撑的作用。
连接件用于连接各个构件,底座则用于支撑整个脚手架。
在进行整体稳定验算时,需要考虑脚手架的自重、施工荷载以及地震荷载等因素。
我们需要计算脚手架的自重。
根据立杆、水平杆、斜杆和连接件的材料和尺寸,可以计算出各个构件的重量,并将其叠加得到整个脚手架的自重。
同时,还需要考虑底座的重量和支撑地面的情况,以确定底座的尺寸和材料。
我们需要计算施工荷载。
施工过程中,脚手架需要承受来自混凝土、砖块和施工人员等的荷载。
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可以确定脚手架所需承受的最大施工荷载,并根据荷载的作用位置和方向,计算出各个构件所受的荷载。
我们需要考虑地震荷载。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地震烈度和设计要求,可以确定脚手架所需承受的地震荷载,并根据地震作用的方向和大小,计算出各个构件所受的地震荷载。
在进行整体稳定验算时,需要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结合高支模脚手架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一般来说,脚手架的稳定性应满足以下要求:立杆的弯曲和屈曲不超过允许值,水平杆和斜杆的拉压应力不超过允许值,连接件的承载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底座的稳定性应满足要求。
为了确保整体稳定性的验算结果准确可靠,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对脚手架的结构和材料进行充分了解,确保计算输入的参数准确无误;其次,要选择适当的验算方法和工具,确保计算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最后,要及时跟踪和了解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更新和改变,确保验算结果符合最新的要求。
高支模模板检查、验收标准

高支模模板检查、验收标准
1、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2、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受能力,加设支架时上、下支架的立杆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3、模板接缝不能漏浆;在浇筑混凝土时,模板浇水湿润,模板内不得有积水。
4、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5、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模板及模板支撑设计验算

5.1.1模板及模板支撑设计验算:a)荷载计算及荷载组合①新浇混凝侧压力:F 1=0.22γctoβ1β2V1/2=0.22×24×5×1.2×1.15×1.51/2=44.6KN/m2F 2=γcH=24×4.5=108KN/m2其中:C30混凝土重力γc 密度取24KN/m3;混凝土初凝时间to取5h;混凝土上升速度V根据现场条件及前期施工数据取1.5m/h;加减水剂时,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β1取 1.2;混凝土泵送时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β2取1.15;混凝土浇筑高度H=4.5m。
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取两式中的较小值,则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F=F1×分项系数×折减系数=44.6×1.2×1.0=53.5 KN/m2②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查手册取4KN/m2,则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设计值4×1.4×1.0=5.6KN/m2③荷载组合:F‘=53.5+5.6=59.1 KN/m2b)模板验算根据模板,取1m高模板作为计算单元,柱宽0.5m,模板厚度15mm。
背枋间距150mm,按跨距150mm的三等跨连续梁验算模板。
①化面荷载为线荷载:q1=F‘×1=59.1KN/m=59.1N/mm(用于验算承载力)q2=F×1=53.5KN/m=53.5N/mm(用于验算挠度)②抗弯验算:Mmax =0.100q1l2=1.33×105N/mm。
Wn=bh2/6=1000×152/6=3.75×104mm3σ=M max/W n=5.12N/mm2<f m=30N/mm2(可)其中:松木胶合板抗弯强度指标fm=30N/mm2③挠度验算:I=bh3/12=1000×153/12=2.81×105mm4ω= 0.677×q2l4/100EI=0.677×53.5×1504/100×4000×2.81×105=0.236mm<[ω]=200/250=0.8mm(可)其中:松木胶合板弹性模量E=4000N/mm2④抗剪验算:Vmax =0.600q2l=0.600×53.5×150=4815NΓmax=3V max/2bh=3×4815/2×1000×15=0.48<fv=1.4N/mm2(可)其中:松木抗剪强度设计值fv=1.4N/mm2c)背枋验算背枋采用50×100松木,钢管包箍间距500mm,同样的方法按跨距500mm的四等跨连续梁验算背枋,验算结果满足施工要求。
(整理)高支模强度验算

目录1 编制依 (1)2 材料的力学性能 (1)3 侧墙模板支架检算 (1)3.1 侧墙模板体系构造设置 (1)3.2 侧墙模板体系验算 (3)3.2.1 设计荷载 (3)3.2.2 150cm×150cm钢模板 (5)3.2.3 6m高钢模板支架 (8)4 顶(中)板支架检算 (13)4.1 顶(中)板模板体系构造设置 (13)4.2 顶板模板体系计算 (15)4.2.1 设计荷载 (16)4.2.2 顶板模板验算 (16)4.2.3 次楞验算 (17)4.2.4 主楞验算 (17)4.2.5 支架验算 (18)5 立柱模板支架检算 (19)5.1 柱混凝土侧压力 (20)5.2 柱模板验算 (21)5.2.1 P1015柱组合钢模板验算 (21)5.2.2 P2015柱组合钢模板验算 (22)5.2.3 P3015柱组合钢模板验算 (23)5.2.4柱钢楞验算 (23)5.2.5 柱拉杆验算 (25)6 梁模板支撑系统计算 (25)6.1 顶板纵梁侧模板验算 (26)6.1.1 顶板纵梁侧混凝土侧压力 (26)6.1.2 顶板纵梁侧模竹胶板验算 (27)6.1.3 顶板纵梁侧模板次楞木验算 (27)6.1.4 顶板纵梁侧模板主楞验算 (28)6.1.5 顶板纵梁侧模板穿梁螺栓的计算 (29)6.2 顶板纵梁底模板验算 (29)6.2.1 顶板纵梁设计荷载 (29)6.2.2 顶板纵梁底板模竹胶板验算 (30)6.2.3 顶板纵梁底次楞木验算 (30)6.2.4 顶板纵梁底主楞木验算 (31)6.2.5 顶板横梁底支架验算 (32)老关村站主体结构模板支架体系验算书1 编制依据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建筑施工碗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6)《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模板专项施工验算方案

一、编制依据1. 施工组织设计;2. 项目工程设计图纸;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4.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6.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规范》JGJ59-2019。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某住宅楼工程;2. 工程地点:某市某区;3. 工程规模:地上15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4. 建筑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三、模板专项施工验算1. 模板面板强度验算(1)计算模板面板承受的最大弯矩和剪力;(2)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模板面板材料;(3)验算模板面板的强度,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2. 模板支撑体系强度验算(1)计算模板支撑体系承受的最大弯矩和剪力;(2)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支撑材料;(3)验算模板支撑体系的强度,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3. 模板变形验算(1)计算模板在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2)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模板材料;(3)验算模板的变形,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4. 活荷载验算(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2)计算活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弯矩和剪力;(3)验算模板及支撑体系在活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
5. 高大模板验算(1)计算高大模板在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弯矩和剪力;(2)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模板材料;(3)验算高大模板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四、验算结果及结论1. 模板面板强度满足设计要求;2. 模板支撑体系强度满足设计要求;3. 模板变形满足设计要求;4. 活荷载作用下,模板及支撑体系安全性满足设计要求;5. 高大模板强度和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五、施工注意事项1. 模板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施工方案编制,明确施工流程、材料选用、人员安排等;2. 模板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行,确保施工质量;3.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4.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模板拆除,并做好清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支模板模板验算一、参数信息1.模板支架参数横向间距或排距(m):0.80;纵距(m):0.80;步距(m):1.5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1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7.30;采用的钢管(mm):Φ48×3.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双扣件,考虑扣件的保养情况,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2.荷载参数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35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25.00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00;3.材料参数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8mm;板底支撑采用方木;面板弹性模量E(N/mm2):4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1.5;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2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250.000;木方弹性模量E(N/mm2):90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1.000;木方的截面宽度(mm):5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100.00;4.楼板参数楼板的计算厚度(mm):140.00;图2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二、模板面板计算模板面板为受弯构件,按三跨连续梁对面板进行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 80×1.82/6 = 43.2 cm3;I = 80×1.83/12 = 38.88 cm4;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1、荷载计算(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q1 = 25×0.14×0.8+0.35×0.8 = 3.08 kN/m;(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q2 = 2.5×0.8= 2 kN/m;2、强度计算计算公式如下:M=0.1ql2其中:q=1.2×3.08+1.4×2= 6.496kN/m最大弯矩 M=0.1×6.496×2502= 40600 N·m;面板最大应力计算值σ =M/W= 40600/43200 = 0.94 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1.5 N/mm2;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0.94 N/mm2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1.5 N/mm2,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挠度计算公式为ν=0.677ql4/(100EI)≤[ν]=l/250其中q =q1=3.08kN/m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ν = 0.677×3.08×2504/(100×4000×38.88×104)=0.052 mm;面板最大允许挠度 [ν]=250/ 250=1 mm;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052 mm 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 1 mm,满足要求!三、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方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b×h2/6=5×10×10/6 = 83.33 cm3;I=b×h3/12=5×10×10×10/12 = 416.67 cm4;方木楞计算简图1.荷载的计算(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q1= 25×0.25×0.14+0.35×0.25 = 0.962 kN/m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q2 = 2.5×0.25 = 0.625 kN/m;2.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M=0.1ql2均布荷载 q = 1.2 × q1 + 1.4 ×q2 = 1.2×0.962+1.4×0.625 = 2.03 kN/m;最大弯矩 M = 0.1ql2 = 0.1×2.03×0.82 = 0.13 kN·m;方木最大应力计算值σ= M /W = 0.13×106/83333.33 = 1.559 N/mm2;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1.000 N/mm2;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1.559 N/mm2小于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1 N/mm2,满足要求!3.抗剪验算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τ = 3V/2bh n < [τ]其中最大剪力: V = 0.6×2.03×0.8 = 0.974 kN;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τ = 3 ×0.974×103/(2 ×50×100) = 0.292 N/mm2;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τ] = 1.2 N/mm2;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 0.292 N/mm2小于方木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1.2 N/mm2,满足要求!4.挠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ν=0.677ql4/(100EI)≤[ν]=l/250均布荷载 q = q1 = 0.962 kN/m;最大挠度计算值ν= 0.677×0.962×8004 /(100×9000×4166666.667)= 0.071 mm;最大允许挠度 [ν]=800/ 250=3.2 mm;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071 mm 小于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3.2 mm,满足要求!四、木方支撑钢管计算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1.949kN;支撑钢管计算简图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m)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mm)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 M max = 0.524 kN·m ;最大变形 V max = 1.012 mm ;最大支座力 Q max = 6.915 kN ;最大应力σ= 524120.625/4490 = 116.731 N/mm2;支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116.731 N/mm2小于支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满足要求!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为 1.012mm 小于 8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五、扣件抗滑移的计算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P96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80kN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R= 6.915 kN;R < 12.80 kN,所以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六、模板支架立杆荷载设计值(轴力)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和活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1)脚手架的自重(kN):N G1 = 0.138×7.3 = 1.01 kN;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
(2)模板的自重(kN):N G2 = 0.35×0.8×0.8 = 0.224 kN;(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N G3 = 25×0.14×0.8×0.8 = 2.24 kN;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 G = N G1+N G2+N G3 = 3.474 kN;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 Q = (2.5+2 ) ×0.8×0.8 = 2.88 kN;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N = 1.2N G + 1.4N Q = 8.201 kN;七、立杆的稳定性计算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σ =N/(φA)≤[f]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 = 8.201 kN;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 = 1.59 cm;A ---- 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 = 4.24 cm2;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4.49 cm3;σ-------- 钢管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 (N/mm2);[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 N/mm2;L0---- 计算长度 (m);按下式计算:l0 = h+2a = 1.5+0.1×2 = 1.7 m;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1 m;l0/i = 1700 / 15.9 = 107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0.537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8201.184/(0.537×424) = 36.019 N/mm2;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 36.019 N/mm2小于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建议按下式计算l0 = k1k2(h+2a)= 1.167×1.012×(1.5+0.1×2) = 2.008 m;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167;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1.7 按照表2取值1.012 ;L o/i = 2007.707 / 15.9 = 126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417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8201.184/(0.417×424) = 46.385 N/mm2;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 46.385 N/mm2小于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以上表参照杜荣军: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八、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p ≤ f g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 g = f gk×k c = 120×1=120 kpa;其中,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 gk= 120 kpa ;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 c = 1 ;(主框架梁下浇筑15cm 砼带)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 = N/A =8.201/0.25=32.805 kpa ;其中,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N = 8.201 kN;基础底面面积:A = 0.25 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