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预防、发生内瘘血肿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血液透析室护士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内瘘维持的影响

PDCA循环在血液透析室护士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内瘘维持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血液透析室护士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内瘘维持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血透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两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PDCA循环护理,均干预3个月。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
结果:干预后,相比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更高,均差异显著(均P<0.05)。
结论:PDCA循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内瘘管理质量,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PDCA循环;血液透析;护理质量;内瘘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患者常需建立动静脉瘘。
反复穿刺内瘘易引起穿刺点出血、局部皮肤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治疗效果[1]。
研究表明,良好的动静脉瘘是决定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关键[2]。
近年来,PDCA循环管理逐渐被引入临床实践,但其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报道较少。
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液透析室护士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内瘘维持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血透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规律在我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且坚持半年以上;年龄18~80岁;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感染性疾病;精神或认知疾患。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
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较,见表1。
1.2研究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内瘘质量,记录基本体征变化,确保治疗过程中无菌状态;注意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保持安静适宜的科室环境,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出院后给予系统指导。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PDCA循环管理:组建护理团队并学习PDCA循环管理的理论知识及护理要点。
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维护中应用效果分析

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维护中应用效果分析目的研究对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内瘘维护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的影响。
方法将该院于2016年1—9月间收治78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39例与干预组39例,护士为对照组患者提供一般内瘘护理模式,为干预组患者提供PDCA循环管理模式,评估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20.51%,干预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 5.13%,干预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护士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动静脉内瘘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
标签:PDCA循环管理;血液透;内瘘;并发症[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effect of PDCA circulation management in the internal fistula maintenance of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Methods 7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Sept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9 cases in each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order,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general internal fistula nursing model,whil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dopted the PDCA circulation management model,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internal fistula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internal fistula complication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5.13% vs 20.51%)(P<0.05). Conclusion The arteriovenous circulation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for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arteriovenous internal fistula complications.[Key words] PDCA circulation management;Hemodialysis;Internal fistula;Complications血液透析是臨床针对急性、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急性药物中毒等患者主要治疗方式,患者需建立血管通路完成透析治疗,临床首选动静脉内瘘方式,自体动静脉内瘘优势包括创伤小、安全性高,但血液透析治疗过程较长,患者需反复进行内瘘穿刺,导致并发症出现可能性较大;常见并发症包括穿刺点渗血、局部皮肤血肿、失功、感染等,影响患者治疗效果,而如何通过护理措施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维护动静脉内瘘寿命是临床护士及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1-2]。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降低内瘘穿刺维护并发症中的应用_吴凤金

·护理园地·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降低内瘘穿刺维护并发症中的应用吴凤金林小茜李全颖卓少贤【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原理管理模式在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维护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对内瘘血管进行管理,分别对导致内瘘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统计、分析,制定对策,采取措施,进行持续改进。
结果观察组(PDCA循环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采用PDCA循环原理能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PDCA;动静脉内瘘;并发症PDCA循环法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分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目前广泛应用于护理管理当中,动静脉内瘘(AVF)是维持新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但是AVF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穿刺失败致多次回针及二次穿刺、皮下血肿、透析中渗血等给患者造成痛苦和心理负担[1],影响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和技术质量,我科将PDCA循环应用于内瘘血管穿刺维护管理中,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间行维持性透析患者120人,其中男86人,女34人,年龄15 79岁,平均年龄(52ʃ10.3)岁,透析时间大于3个月,每周透析2-3次,每次4小时,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PDCA模式管理前:2014年8-10月),观察组(实施PDCA模式管理组: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
2.实施方法:对入选患者内瘘血管于2014年8—10月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对照组),遵循内瘘的相关护理内容实施临床护理。
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观察组),除实施常规护理外,将PDCA循环管理法贯穿于内瘘血管的护理全程,包括:(1)计划阶段(P):科室成立由科主任、护士长、组长、质控护士组成的质量管理小组,收集总结自2014年8月至2014年10月在我科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内瘘穿刺6000针次,出现内瘘穿刺维护并发症共404次(见表1),绘制柏拉图(见图1),按二八原则,占到并发症例次80%的问题为改善的重点。
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 : [ 目的 ] 探讨 P D C A 循 环 管 理 在 血 液 透 析 动 静 脉 内瘘 病人 护 理 中的 应 用 效 果 。 [ 方法] 将 1 0 0例 采 用 动 静 脉 内瘘 的血 液 透 析 病
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 O例 ,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 观察组采 用 P DC A循 环护理管理模 式 , 比较 两 组 病 人 的 自护 能 力 、 并 发
中 医食 疗 是 以 中 医理 论 为指 导 , 根 据 药 食 同源 、 医养 同理 的
作者简介
吴李花 , 副 主任 护 师 , 本科 , 单位 : 0 3 3 0 0 0 , 山 西 省 吕梁 市 人 民
医院 ; 吴江、 姚景霞单位 : 0 3 2 3 0 0 。 山西省孝义市人民医院。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一O 2—2 7 )
文章编号 : 1 6 7 4 — 4 7 4 8 ( 2 0 1 4 ) 1 4 — 1 2 7 1 — 0 2
血 液 通 路 是 血 液 透 析 病 人 赖 以生 存 的 生 命 线 , 是 血 液 透 析 病 人 得 以有 效 透 析 、 长 期 存 活 的 基 本 条 件 。动 静 脉 内 瘘 是 比 较
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 O例 , 两 组 病 人 一 般 资
料 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P >O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1 . 2 方 法 1 . 2 . 1 干 预 方 法 两 组 血 液 透 析 模 式 相 同 , 对 照 组 采 用 常 规 护
液 透 析 动 静 脉 内瘘 病 人 的 自护 能 力 , 减 少 并发 症 。
关键词 : P D C A循 环 ; 血液透析 ; 动静 脉 内瘘 ; 自护 能 力 ; 并发 症
PDCA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内瘘失功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论著·管理实践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34卷第18期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保障,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血管通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存与质量[1]。
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内瘘失功将威胁透析患者的生命。
内瘘失功是指内瘘因血栓形成、管腔狭窄及堵塞等原因,引起内瘘血流量显著减少或缺失,从而不能给患者提供足够的血流量进行充分的血液透析。
内瘘失功的原因有患者自身原发疾病造成血管条件差、内瘘维护不当、内瘘穿刺技术及内瘘发育成熟不良形成血栓和血管管腔狭窄等[2]。
内瘘失功造成患者不能正常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必须重新留置透析导管、再次内瘘手术等,费用可能在500~50000元,再次留置血液透析导管和内瘘重建手术,会引起血栓的形成和血管的狭窄,全身感染严重会导致脓毒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者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内瘘失功的发生率至关重要。
PDCA 循环管理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按照策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处理(action,A)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每次循环都将起点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3],可以应用于降低内瘘失功率的护理质量管理。
我科从2016年6月起针对内瘘失功问题运用PDCA 循环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现将运用过程及成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1-10月选取行规律血液透析并使用内瘘的透析总例次3244次的透析相关资料,将2016年1-5月常规管理的1460次透析作对照组,2016年6-10月运用PDCA 循环管理的1784次透析作研究组。
两组患者年龄、病情、透析频次等基线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常规管理,每个月进行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
PDCA循环管理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价值分析

龙源期刊网 PDCA循环管理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价值分析作者:顾梨静马燕婷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效果。
方法我院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取60例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30)与PDCA循环管理(观察组,n=30)对护理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相对于对照组较高,并发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预防;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影响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224-02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病的主要方法,通过治疗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还可纠正其电解质紊乱以及代谢性中毒现象,由于治疗时间较长,患者极易产生不良情绪,对其生活质量的提高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出现较多并发症,所以需要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预来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不断提高生活质量[1]。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时间范围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对象为60例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组别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8:12;年龄最小20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48.5±8.5)岁。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0:10;年龄最小21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49.5±8.5)岁。
两组患者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研究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操作程序以及相关规范对其进行护理。
1.2.2 观察组实行PDCA循环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PDCA循环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PDCA循环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发布时间:2022-09-20T08:07:15.94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2期作者:黄慧婷[导读] 目的:分析PDCA循环对于血液透析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效用黄慧婷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530012,【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对于血液透析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效用。
方法:选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间入院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72例,随机数字表分组,A组36例在护理动静脉内瘘时予以PDCA循环法,B组36例在护理动静脉内瘘时予以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后A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更高,A组的并发症率更低,较比有差异(P<0.05)。
结论:为血液透析患者实行动静脉内瘘PDCA循环护理的效果佳,可优化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治疗并发症。
【关键词】PDCA循环;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血液透析患者需要长期留置血管通路,以维持正常的透析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1]。
动静脉内瘘是应用率比较高的血管通路,其使用时间较长,不易导致感染情况,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
但动静脉内瘘在留置期间的并发症较多,如内瘘狭窄或者硬化等,需要联用护理法[2]。
为此,本研究选取72例血液透析患者,在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案中选择PDCA循环法,用于分析其护理效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间血液透析患者72例,随机数字表分组,A组36例,男患对比于女患为22:14;年龄介于40岁至79岁,均值(55.02±1.36)岁;透析6个月至5年,均值(1.02±0.55)年。
B组36例,男患对比于女患为21:15;年龄介于39岁至77岁,均值(55.14±1.30)岁;透析7个月至5年,均值(1.10±0.51)年。
经假设检验并无差异(P>0.05)。
1.2 方法B组予以常规护理,则心理疏导、肢体功能训练与健康宣教等。
PDCA循环护理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保护效果的影响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分析

PDCA循环护理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保护效果的影响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中PDCA循环护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共取样74例,收治时间2022年04月至2023年04月,每组37例,试验组接受PDCA循环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并发症率、ESCA得分。
结果:护理后,试验组并发症率2.70%,比对照组16.22%低,ESCA总分(138.68±9.40),比对照组(127.40±9.27)分高,P<0.05。
结论:应用PDCA循环护理能够增强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自护意识,降低并发症率。
关键词:并发症率;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干预血液透析可代替肾脏完成代谢功能[1],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方法,但在长期治疗期间,患者因自护意识不足,易出现皮下血肿、瘘管感染、内瘘闭塞等并发症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率,研究共取74例相关患者资料,分析观察了PDCA循环护理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共取样74例,收治时间2022年04月至2023年04月。
纳入标准:慢性肾衰竭合并营养不良、难以纠正贫血;影像学检查确诊;签订同意书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
排除标准:难治性心力衰竭,严重心肌病;精神系统疾病者。
试验组57至88岁,计算均值(68.24±2.30)岁,男女比例20:17,对照组57至87岁,计算均值(68.05±2.26)岁,男女比例19:18,P>0.05。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PDCA循环护理:①P(计划):由护理人员、护士长共同组建PDCA 质量控制小组并定期参加循环管理培训,依据患者实际病况,总结并发症影响因素,制定完整护理计划。
②D(执行)总结各类护理计划,划分工作内容,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说明护理要点以及相关健康知识,使其明白保护血管通路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加强心理疏导,定期巩固讲解掌握薄弱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DCA循环在预防、发生内瘘血肿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6-03-29T10:31:55.480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作者:易秀萍杨敏胡素容吴英[导读]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运用PDCA管理手段能有效的防止内瘘发生不良事件、特别是内瘘失功,有效的保护患者的生命线。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 614000摘要:目的:本文对PDCA循环应用在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内瘘血肿处理过程中,预防发生不良事件的效果进行探讨。
通过在血液透析患者在发生内瘘血肿处理过程中全程运用PDCA管理方法对发生内瘘血肿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实施,检查,处理,查找新的问题,并应用于下一个PDCA循环作为重点。
发现通过PDCA有效的管理手段后能明确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内瘘血管得到有效的保护。
结果观察组(PDCA循环管理)在严重血肿发生、失功、感染、血栓明显低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运用PDCA管理手段能有效的防止内瘘发生不良事件、特别是内瘘失功,有效的保护患者的生命线,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运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内瘘血肿;护理;对策良好的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使透析治疗能得到良好效果先决条件,而在发生内瘘血肿后处理不当使内瘘失功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发生内瘘血肿时应用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PDCA管理循环对于预防内瘘不良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PDCA循环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应用于内瘘血肿护理中,先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在我血透中心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9470 例,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内瘘穿刺血肿病人49例。
分析内瘘血肿发生的原因后,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运用PDCA循环管理,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总透析例次有10214 例,发生内瘘血肿有 17例。
2 方法运用前后对照法将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在我血透中心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发生的内瘘血肿运用PDCA循环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运用PDCA管理后内瘘血肿的发生例数的例数想比较。
2.1 计划阶段(P)成立血液透析内瘘质量管理小组,组长:血透科护士长;副组长:专业组长;推动者:护理部;组员:血透科全体护理人员。
采用头脑风暴法回顾性分析常规组发生内瘘不良事件的原因(采用鱼骨头图),护理方面存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2.1.1管理方面:①没有制定内瘘管理小组;动静脉新内瘘使用时;评估内瘘成熟度不到位,导致过早使用内瘘;新瘘穿刺时未由穿刺技术好的护士穿刺,只按照护士分管机位来安排,导致穿刺失败。
②护士对内瘘的解剖结构,内瘘血管的吻合术,新瘘、低位瘘、高位瘘的护理和发生血肿的处理流程不清楚,科室缺乏监管体制。
③病人未在医院观察是否已止血或回家后未随访血肿有无增大。
2.1.2护理方面:①护士上班过程中责任心不够,对于发烧、老年人、尿毒症脑病、认知能力差的患者在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时未使用约束带;发生低血压、高血压、肌肉痉挛等情况时未注意内瘘手的保护,导致内瘘侧手活动导致血肿.②发生内瘘血肿时未及时停机处理,导致皮下血肿加大.③内瘘压迫止血带太松,导致棉球移位④压迫压力不够,未能止血.⑤健康宣教不到位,未落实.2.1.3患者自身的原因:①患者透析过程中遵医行为差,内瘘侧活动时导致内瘘血肿。
②老年患者皮肤松弛,动脉硬化,血管壁脆性增加。
③内瘘血肿发生后因使用肝素,不易止血。
④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动脉硬化,血管壁脆性增加,血管修复能力差。
⑤高血压患者血管动脉硬化,压力大,不易止血。
⑥病人回家后没有按要求护理,内瘘侧手负重。
2.2实施阶段针对以上原因制定内瘘护理对策应用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下面从管理,护理,病人方面来阐述我们采取的护理措施。
2.2.1 管理方面:2.2.1.1首先科室组织学习内瘘动静脉血管的解剖位置,制作内瘘的常用血管及部位,内瘘血管的吻合术;2.2.1.2建立以下内瘘护理流程:新瘘的使用:内瘘成熟至少需要4 周,我中心8-12 周才使用,开始几次穿刺时,很容易形成皮下血肿而影响下次穿刺。
因此前三次应由责任组长穿刺,要仔细摸清内瘘血管走行后再穿刺,以确保一针见血。
动脉穿刺点应离开瘘吻合口3cm以上,静脉穿刺点要尽量离开动脉穿刺点8~10cm以上,最好勿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以减少血管通路再循环,提高透析效果。
采用绳梯式穿刺,与上次穿刺点间隔1cm。
透析后,前三次透析后在透析室留观,由护士指压20-30分钟,再用止血带稍微包扎,内瘘压力大的可以长一点,由责任组长松止血带后,观察局部无肿胀,渗血,完全止血后方能离开透析室;并告诉透析当天不能洗澡,内瘘穿刺点处如有渗血、肿胀需间歇冰敷,冰敷10-20分钟要停10分钟,防止冻伤。
透析后第二天可以在内瘘周围擦喜尿妥软化内瘘血管和疤痕;可以用马铃薯片贴在血肿处,间隔24小时后再热敷,锻炼。
高位动静脉内瘘:建立后8-12周,触摸动脉有搏动或震颤,可直接穿刺。
尽量保护血管,每次穿刺点用易洗掉的记号笔做上记号,新穿刺进针点错开上次进针点,且距离上次至少1 cm 以上。
开始几次穿刺时,很容易形成皮下血肿而影响下次穿刺。
故应由责任组长或护士长穿刺,要仔细摸清血管走行后再穿刺,以确保一针见血。
透析中应加强内瘘穿刺处的观察,有无血肿,渗血。
血液透析结束后,由于肱动脉压力较大,各组须由责任组长亲自拔针,首先在旁指压20~30 分钟,在指压时应询问患者有无手指发麻和肿胀等不适症状,根据止血状况随时调整指压的松紧度,然后用弹力绷带包扎,松紧适宜,嘱患者在观察室留观,直到完全松绑后才能回家。
2.2.1.3成立内瘘管理小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不断地查找原因,分析原因,采取应对措施,持续质量改进。
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将成功预防内瘘血肿发生不良事件的病例经验,作为依据来指导以后的工作。
提出新的问题作为下一轮PDCA的目标。
2.2.2护理方面:2.2.2.1 护士加强工作责任心,对病人的病情了如指掌,病情较重的患者,不能配合的患者需使用约束带,并留陪护,加强内瘘手的观察。
发烧、老年人、尿毒症脑病、认知能力差的患者在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时,使用约束带;发生低血压、高血压、肌肉痉挛等情况时注意内瘘手的保护,预防内瘘侧手活动导致血肿。
2.2.2.2内瘘穿刺时发生血肿:①在动脉端发生的血肿:如果上机血流量能达到200ml以上可以采取用笔标记血肿范围,局部冰敷观察,如果血肿未进一步扩大,可以继续透析。
②在静脉侧发生的血肿:如果静脉压在升高,局部血肿在加大,应采取拔针加压止血,用笔标记血肿范围,更换穿刺点,血肿处予以冰敷处理,并加强观察是否已压迫妥当;肿胀处应由责任组长指压止血,并观察血肿是否继续增大,是否已止血。
2.2.2.3 透析过程中发生内瘘血肿:立即停机,夹闭动静脉针,通知医生,标记血肿范围,如果静脉压继续升高,血肿继续扩大,遵医嘱予以下机,下机时用未发生血肿端内瘘回血,加压止血后留血透科观察,止血带压迫止血1小时后放开止血带再指压20分钟,由责任组长或护士长确认已止血。
血肿整个手臂肿胀的,要测臂围并登记,行血管超声检查,并住院观察,由责任护士随访患者情况。
2.3患者健康教育:2.3.1造瘘前:向患者讲解内瘘透析的好处,造瘘后洗澡、洗头等生活中的安全方便,避免使用导管导致的感染、血栓。
对病人血管及心功能的储备能力的评估,对于血管本身较差的,教其锻炼,每天有空时进行握拳运动,可以买握力器锻炼,每天数次,每次3-5分钟,加强身体锻炼,增加心功能的储备。
造瘘后:嘱病人回家后勤监测血压,高压不要低于120mmgh,抬高患肢,减轻静脉回流,睡觉时避免被压迫,患肢不能提过重的东西,不要在患肢输液,每天触摸瘘口附近有没有震颤感,听有没有杂音,有为正常;腹泻时及时到医院就医;换药时包扎不要紧,切忌环形包;每天保持伤口干燥卫生;术后不要穿袖子过紧的衣服;造瘘后一周可以做握拳运动,术后2周可在上臂扎止血带或血压表袖套,术侧手做握拳或握力器锻炼,每次1-2分钟,每天可重复10-20次,内瘘成熟至少4周。
最好在8-12周使用。
2.3 检查阶段(C)①制定质量检查考核标准:采用三级监控制度,确保护理工作的落实。
②考核内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操作技能;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是否按流程处理;病人透析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内瘘侧手的观察。
③检查方法质量考核组长定期或不定期考核对护理质量尤其是内瘘血管的护理重点环节及个人重点追踪并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争求病人的意见。
每月汇总,并提出新的问题及要求,再进一步完善。
2.4 处理阶段(A)①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将成功预防内瘘血肿发生不良事件的病例经验,作为依据来指导以后的工作。
②提出新的问题作为下一轮PDCA的目标。
3观察指标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在我血透中心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发生的内瘘血肿作为观察组,将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运用PDCA管理后发生内瘘血肿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内瘘血肿发生的列数,比较两组差异性。
4 统计学方法1.本文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在发生内瘘血肿处理过程中,观察组严重血肿、内瘘失功、感染、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PDCA管理是确切、有效的。
5.讨论 PDCA循环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通过在预防、内瘘血肿护理过程中运用PDCA管理手段能有效的防止内瘘血肿的发生、对已发生的血肿能大大减少严重血肿的发生特别是避免了内瘘失功,有效的保护患者的生命线,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运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让每个护士参与到管理中,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护理病人有着规范化流程,使护理质量有了监督,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1]叶朝阳.《血管透析血管通路技术与临床应用》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2]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0年1月.[3]孟秀云姜立平等。
PDCA循环管理在防治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中国血液净化,2009年11月第 8卷第11期。
[4]舒曼.硫酸镁湿治疗动静脉内瘘处血肿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学.医学专业,2012,19:119.[5]李颖,孙宝华,邹薇红.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在低分子肝素钙致皮下血肿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13.33.5:408.[6]程菲亚,等.马铃薯贴片与湿热敷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及皮下血肿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09,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