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六种方法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及练习巩固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及练习巩固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及练习巩固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对、换、留、删、调、补。

1.“对”即对译,就是将文言文按词一个一个地译成现代汉语,对于实词,要译出词义;对于虚词要在译文中反映出它的用法。

例如:原文: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译文: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

对译的好处是逐字逐句落实,可以避免漏译——漏译是初学时经常出现的问题。

由于古今汉语句子结构的相同之处很多,所以凡是能够对译的地方都要对译。

对译有困难或对译后意思表达还不够清楚、句子不通顺的,才能用移位、增补等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2.“换”即换词,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去换古代汉语中的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使用的词。

看看下面的翻译是否正确例如: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

《西门豹治邺》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2、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3、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译成:我怎么会疼爱一头牛。

4、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和儿子;与世隔绝的地方。

)3.“留”即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不译而直接保留在译文中。

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特别是许多基本词汇,如人、牛、山、草等,当然可以保留不译;像一些表示已经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词语,诸如人名、地名、物名、国名、朝代名、历史地名、民族名以及官号、年号、帝号、谥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以至专业术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

例如:原文: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柳子厚墓志铭》)译文: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逝世,享年四十七岁。

4.“删”即删减。

与“增补”相反,删减是指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

文言文中某些表达方式和某些虚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等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虚词,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

还有偏义复词和同义连用的词,及个别虚词都删去不译。

文言文好多种翻译方法

文言文好多种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直译法,即逐字逐句翻译,力求忠实原文。

此法适用于字词简单、句式结构相似的文言文。

如: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直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也很愉快吗?”二、意译法意译法,即根据原文意思进行翻译,不求字字对应。

此法适用于句式复杂、意境深远、难以直译的文言文。

如: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意译:山不一定要很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有名气。

三、增译法增译法,即在翻译时添加一些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语,使译文更加流畅易懂。

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增译:青青的衣领,悠悠的思绪。

四、减译法减译法,即在翻译时省略一些古文中常见的虚词、重复的词语等,使译文更加简洁。

如:原文:朝三暮四,愚公移山。

减译:朝三暮四,愚公移山。

五、换译法换译法,即将古文中生僻的词语、成语等用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语、成语替换。

如:原文:君子之交淡如水。

换译:朋友之间的交往应该像水一样淡泊。

六、分译法分译法,即将长句或复杂句式拆分成若干短句,使译文更加清晰。

如:原文: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分译:天地最大的德性是生养万物,圣人的最大宝藏是地位。

七、合译法合译法,即将若干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使译文更加紧凑。

如: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合译:通过温习旧知识,获得新的认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总之,翻译文言文需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以达到准确、流畅、生动的效果。

然而,无论何种方法,都应以忠实原文为前提,力求让现代读者领略古文之美。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大全详解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大全详解

我们学习并学好的文言文(),学会如何翻译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其《天演论》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的观点,被奉为后世翻译的准则。

简单概括来说,“信”是准确性,需要忠实于文言文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句句落实;“达”是直观性,即通顺明白,表意明确,语句流畅;“雅”则是文学性,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文言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初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当中,要力求将“信”和“达”做好,对“雅”的要求相对低一些。

那么,翻译初中语文词句甚至段落,该从何下手呢?1.留:保留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等,原样呈现即保留原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如: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古今词义相同,表述相同,直接翻译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如: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省略词语、句子成分,适当补充即将文言文(初中语文文言文精品解题视频,尽在问酷)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如: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

(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语气词、判断词、辅助用助词,当删则删即删去文言中不译的词。

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古文翻译方法

古文翻译方法

古文翻译方法古文翻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对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词汇意义以及文化背景有深入的理解。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古文翻译方法:1. 结构化分析法:先对句子的结构进行分析,理清句子的主谓宾关系,然后再逐个翻译成现代汉语。

这种方法适用于句子结构相对简单的古文。

例如:「衣冠者莫称乡愿,朝父母而暮不至。

」分析结构可以得知,「衣冠者莫称乡愿」是一主句,「朝父母而暮不至」是一个并列的从句。

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为:穿着衣冠的人不要随口许愿,向父母表示早晨的问候,而晚上却不回家。

2. 逐句翻译法:按照句子的原文顺序,逐句进行翻译。

遇到词语的意义不清晰或有多种可能时,可以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推测。

例如:「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逐句翻译可以为:许多花卉凋零了,只有这一支还残留着妖娆的姿态,吹得这一片风景饶有风情。

3. 意译法: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面的表达。

适用于一些句子结构复杂,句意深奥的古文。

例如:「人之初,性本善」意译可以为:人的本性最初都是善良的。

4. 考据法:通过对古文词句的文字学研究和文献比较来确定词义。

这种方法适用于经典文献或古代注释的翻译。

例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通过考据可以知道「前不见古人」指的是作者无法和古人交流,「后不见来者」指的是作者无法预见未来的变化。

5. 翻译注释法:对于一些很难准确翻译的句子,可以在翻译后加上注释,用现代汉语进一步解释古文的含义。

例如:「战战栗栗」翻译为「非常害怕」,并在后面加上注释: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总之,古文翻译是一门复杂的技巧,需要翻译者有扎实的文化底蕴和语言功底。

熟悉古文的语法结构和词汇意义,并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才能准确地传达古文的含义。

文言文翻译实词方法总结

文言文翻译实词方法总结

古文者,华夏文明之瑰宝,传承千年,博大精深。

然文言文语言古朴,词汇丰富,实词翻译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点。

本文旨在总结文言文翻译实词的方法,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

一、字面意义法字面意义法,即根据实词的字面意义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意义与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近或相同的情况。

例如:原文:“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译文:“太阳即将落山,气息微弱。

”二、词性转换法文言文中,实词的词性往往比较灵活,可以通过词性转换法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词性与现代汉语中的词性不同的情况。

例如:原文:“山川秀美,风景如画。

”译文:“山川美丽,景色如画。

”三、语境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即根据实词在文言文中的上下文环境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意义与字面意义不符的情况。

例如: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般逝去,日夜不停。

’”四、对仗分析法对仗分析法,即根据文言文中的对仗句式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对仗句式中出现的情况。

例如: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译文:“太阳依傍山峦渐渐落下,黄河奔腾入海。

”五、比喻分析法比喻分析法,即根据文言文中的比喻句式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比喻意义出现的情况。

例如:原文:“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译文:“岁寒时,才能看出松柏的坚韧;患难时,才能看出真情的可贵。

”六、成语分析法成语分析法,即根据文言文中的成语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成语意义出现的情况。

例如: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学习并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七、综合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即结合以上几种方法,对实词进行综合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意义复杂,难以用单一方法进行翻译的情况。

例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译文:“青青的衣领,使我心情悠长。

”总之,文言文翻译实词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文言文翻译六字诀是:对、换、留、删、补、调。

1、留。

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如: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

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例如: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

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例如: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

(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

即删去不译的词。

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如:原句: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

“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选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译句: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

5、调。

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正确达意,必定依照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能够够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看作增补,特别句式的翻译也要依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畅达。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正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理解畅达,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饶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添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节余、负担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别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地址,更好地吻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出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矛盾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增添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利害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改变序次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驾轻就熟一、录“录”,就是把文言词句子中不用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用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又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用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 (《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用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说。

古文翻译技巧

古文翻译技巧

古文翻译技巧古文翻译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艺术。

在翻译古文时,我们需要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含义,并将其转化为现代读者易于理解的语言。

以下是几种古文翻译的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准确理解古文在进行古文翻译之前,首先要对原文进行准确的理解。

阅读并分析句子结构、词语意义和上下文信息是必要的步骤。

如果遇到难懂的词语或短语,可以通过查阅字典、注释或参考其他版本的译文来帮助理解。

二、把握句法结构古文的句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一些古文的句子可能包含倒装、省略或其他复杂的结构。

在翻译时,要注意重组句子结构,使其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

同时,还需要注意词序、主谓宾关系等语法要素的准确表达。

三、注重文化背景古文常常带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时代背景。

在翻译过程中,要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意义,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此外,还要考虑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习俗,以便准确翻译并传达古人的思想和情感。

四、准确传达情感古文中常常包含作者的情感表达,如激动、伤感、愤怒等。

在翻译时,要注意把握句子的情感色彩,并在翻译中传达给读者。

通过选择适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还原古人的情感态度。

五、避免字面翻译古文和现代汉语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字面翻译往往难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

因此,在翻译古文时,应该避免过于依赖字面翻译,而是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六、细致入微的校对与润色翻译完成后,需要进行仔细的校对和润色工作。

检查翻译是否准确、流畅,并修正可能存在的语法、拼写或标点错误。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以确保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总结:古文翻译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的技巧。

通过准确理解古文、把握句法结构、注重文化背景、准确传达情感、避免字面翻译以及仔细的校对与润色,我们可以更好地将古文的美与智慧传递给现代读者。

希望以上的古文翻译技巧对你有所启发,并能够在你的翻译实践中起到指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悉六种方法:
1、留——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词语,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冠名、地名、人名、器物明、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没有必要作变动。

例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08全国卷Ⅰ)译文: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
患难不如屯田。

2、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成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

对译时主要有下面两种情况:
(1)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者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语作为语素之一)。

例如: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

(04湖北卷)
译文:不能用阿附邪恶、
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

(2)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

例如: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

(07江西卷)
译文:我只要使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责职就尽到了,不能再考虑你们百姓了。

3、拆——文言中有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有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
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翻译,而不能用白话中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

例如:如古语里面的‘是非’应该翻译成:“这不是”,“设备”应该翻译成“设置防备”。

4、增——增补句子的省略成分和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1)句子的省略部分一定要补出来。

例如:游学青、徐、并、
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07上海卷)
译文: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2)词类发生活用时候,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例如:郭异之,持以白王。

(07广东卷)
译文:郭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5、删——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者为语气助词,或者表示停顿,或者是凑足音节,或者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候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例如:盖忠臣执义(07全国卷Ⅰ)
译文:忠臣坚持道义。

6、调——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子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语法的习惯。

例如:门前植槐一株,枝
叶扶疏,时作麋哺饿者于其下。

(07湖北卷)
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株槐树,枝叶繁茂,他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那些饥民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