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体系测量员基础培训教材

合集下载

测量员培训资料

测量员培训资料
测量员培训资料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3
目录
• 测量基础知识 • 测量工具与设备 • 测量技术与方法 • 工程测量实践 • 测量员职责与素养 • 测量工作流程与管理
01
测量基础知识
测量的基本概念
01
02
03
测量定义
测量是对某物理量进行量 化的过程,通常涉及使用 测量工具或设备对对象进 行度量和比较。
对测量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 ,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质量标准与规范
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的质量标准 和规范,制定符合要求的质量保 证体系和控制流程。
过程监控与记录
对测量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 ,确保测量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 的可追溯性。
质量审核与改进
定期进行质量审核和评估,发现 并改进测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 不足之处,持续提高测量工作的 质量水平。
精神,与其他人员密切配合。
测量员的安全须知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01
测量员在进行测量工作时,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安
全。
注意环境安全
02
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避免因环境因素导致
的意外事故。
配备必要的安全装备
03
在进行测量工作时,测量员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装备,如安全帽
、手套等,确保自身安全。
安生产。
矿山测量需要测量员具备专业的 知识和技能,如矿产资源开发、 矿山安全法规等,以实现高效、
准确的测量。
05
测量员职责与素养
测量员的基本职责
熟练掌握测量技术
测量员应具备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测量任 务。
遵守测量规范
测量员应遵守相关的测量规范和标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测量员培训资料

测量员培训资料

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与维护
基本操作 • 熟悉测量仪器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 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和参数设置。
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与维护
• 正确放置和稳定测量仪器,确保测量过程中的准确性和稳 定性。
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与维护
维护保养 • 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精度。
• 清洁仪器表面和内部,防止灰尘、污垢等影响测量结果。
测量员的职业道德
遵守法律法规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确保测 量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保密义务
对测量过程中获得的涉密信息,要履行保密 义务,确保国家安全和客户利益。
诚实守信
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不伪造、篡改测量数 据,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可靠。
敬业精神
热爱本职工作,认真负责,不断提高自身的 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地形测量案例
01
案例二:城市地形测量
• 城市环境测量技术。
02
03
• 城市地形测量需要面对高楼大厦、道路桥梁等复杂城市环境。利用激光扫描 、无人机航测等先进技术,可以高效、准确地获取城市地形数据,为城市规 划、市政建设等提供支持。
工程测量案例
案例一:高铁工程测量 • 高精度测量要求。 • 高铁工程测量对精度和稳定性有极高的要求。通过采用高精度
电子水准仪使用
了解电子水准仪的测量原理,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数据处理及误 差分析。
先进仪器在测量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学习先进仪器在实际测量工作中的应用,提高测量 效率和精度。
03
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软件介绍
常用软件概述
介绍在测量数据处理中常用的软件,如AutoCAD、Civil 3D、Excel等,及其 功能特点。

培训教材-测量基础

培训教材-测量基础

第一部分测量技术基础第一章 角度测量精确测定地面点的位置和高程是测绘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测定一定数量的角度和长度,按一定的计算方法得到。

测量角度的仪器主要是经纬仪,主要包括光学经纬仪和电子经纬仪两大类别,本章着重讨论角度测量的概念、电子经纬仪的测角原理。

§1-1 角度的概念一、水平角水平角是指两条空间相交直线在某一水平面上投影之间的夹角,通常用于确定地面点的平面位置。

如图1-1所示。

A 、P 、B 是三个不同高度的地面标志点,PA 、PB 两条空间直线在过P 点的水平面上投影后为pa 和pb ,它们之间的夹角∠apb 称为P 对A 、B 两点的水平角,常用字母β表示。

要测定水平角,可以设想将一个有顺时针角度分划的圆盘(度盘)置于测站点P 上,使其圆心与P 点重合或者位于同一铅垂线上,并安置水平。

在度盘的中心上方,设置一个既可以水平转动、又可以铅垂俯仰的望远镜照准装置,以及与其水平转动联动的位于度盘上的读数指标线,这样望远镜分别照准A 、B 点,即可得到度盘上指标线处的读数00b a 、,显然水平角为:00a b -=β00b a 、值称为P 对于A 、B 目标点的方向值。

图1-1 水平角的概念二、垂直角垂直角是指空间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通常用于确定地面点的高程。

测量中规定从水平面开始,向上量为正,也称为仰角;向下量为负,也称为俯角,通常用希腊字母α表示。

如图1-2中,照准方向线OA 与O 点的水平面A O '的夹角α,即为O 点对于A 点的垂直角.图1-2 垂直角的概念为了测定垂直角,原理上可以设想在前述望远镜照准装置赖以俯仰的水平轴的一端安置一个度盘, 1800-直径方向与铅垂线同向,盘面铅垂,圆心与水平轴重合,称为垂直度盘;再于垂直度盘上设置一个与望远镜方向同步的读数指标线。

这样,当望远镜照准目标A 时,依指标线在垂直度盘上读取读数δ,水平位置的读数0δ与δ之差,即为O 点对于A 点的垂直角α.实际仪器中是使读数指标固定于一不变位置,通常在铅垂线方向(或水平方向),而度盘与望远镜固连在一起,且 1800-直径方向与望远镜轴线平行,随望远镜的俯仰而旋转,照准目标后读取铅垂方向读数δ,按δα-= 90计算同样也可得到垂直角。

工程测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64张)PPT

工程测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64张)PPT
地貌:地面高低 起伏的形态
在地形图上通常 用等高线来表示 地貌
§ 1.3 地面点位的确定
地面点的空间位置由三维 坐标确定,包括
球面坐标(L,B,H)或(X, Y,Z)
平面坐标 (x, y)和高程H,可 写为(x, y,H)
起始大 地子午 面
E
N
• P(L B H)
H
•P
O
B
K
L
赤道

1、确定椭球的形状和大小 S 大地经度L 大地纬度B
Z Y
扁率 a b
a
数学模型
x2 y2 z2 1 a2 a2 b2
X
地球平均半径 R=6371km
R1(aab) 3
§ 1.2 地球椭球——参考椭球体
• 旋转椭球理论上是唯一 的数学球体
• 旋转椭球参数,难以全 球统一确定;各国自己 测定并采用的旋转椭球 称为参考椭球
• 同时顾及地球几何参数 和物理参数的旋转椭球 称为地球椭球体,又称 为参考椭球体
• 参考椭球面是测量计算 和制图的基准面
§ 1.3 地面点位的确定
地球表面所有地 理空间信息总称 为地形。
地形包括 地物和地貌两大部 分
§ 1.3 地面点位的确定
地物:地面上人造和天然 的固定物体
将地物特征点按比例缩小 在图纸上,并用一定的地 物符号绘制在地形图上。
§ 1.3 地面点位的确定
2、椭球的定位和定向 大地高H
§ 1.4 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
地面点位的坐标与选用的地球椭球和坐标系 统有关,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有:天文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独立平面直 角坐标系
一、天文坐标系
球面坐标,称为地理坐标

《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培训课件

《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培训课件
铅垂线——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测量工作基准面——大地水准面
测量计算基准面——参考椭球面
2 地面点位的参考系
(1)地面点的高程
• 高程定义 • A点高程——HA,A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 • 大地水准面的确定——在海边设验潮站,长期观测 • 求得海水面的平均高度作为高程零点 • 以通过该点的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
后者精度>前者
3) 允许误差
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定义ξ——任一正实数,事 件|Δ|<ξσ的概率为
结论——
真误差绝对值>σ的占31.731% 真误差绝对值>2σ的占4.55% 真误差绝对值>2σ的占0.27%
后两者属于小概率事件,小样本中不会发生观测次数有
限时
绝对值>2σ或>3σ的真误差不可能出现 测量规范常以2σ或3σ作为真误差的允许值 限差——|Δ限|=2σ=3m或 |Δ限|=3σ=3m
测设:将在地形图上设计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的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3 .测量的内容 地物: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如:河流、湖 泊、房屋、道路、桥梁等
地貌: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如:山地、丘陵、平原
4 .测绘学的分类:
普通测量学 摄影测量学 海洋测量学 工程测量学 地图制图学
5 .矿山测量
到 起始大地点——大地原点 该点大地经纬度与天文经纬度一致
b.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大地水准面虽是曲面, 但当测量区域﹙如半径 不大于10㎞的范围)较 小时,可用测区中心点
a的切平面来代替曲面,
地面点在投影面上的位 置就可以用平面直角坐 标来确定。
测量工作中采用的平面直 角坐标。南北方向为纵坐
标轴,并记为x轴,x轴
带号n与中央子午线经度L'0的关系——L'0=3n 已知经度L,计算所在3o带带号公式n=Int (L÷3+0.5)

基础测量培训材料

基础测量培训材料

工程测量理论知识1.工程测量的基本内容第四节测量坐标系的概念常用坐标系有:天文地理坐标系(经纬度坐标系);大地坐标系:1954年北京大地坐标系,1980西安大地坐标系,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

高程系统常用的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第六节高斯投影知识点: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子午线;投影分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变形观测的概念:变形是指变形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间域或空间域的变化。

变形监测又称为变形测量或变形观测,变形测量则是对设置在变形体上的观测点进行周期性地重复观测,求得观测点各周期相对于首期的点位或高程的变化量。

变形体用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位于变形体上的离散点(称监测点或目标点)来代表,监测点的变形可以描述变形体的变形。

变形分类:1)变形体自身的形变。

变形体自身的形变包括:伸缩、错动、弯曲和扭转四种变形,2)变形体的刚体位移。

刚体位移则含整体平移、整体升降、整体转动和整体倾斜。

变形监测分类:(1)静态变形监测,静态变形是时间的函数,观测结果只表示在某一期间内的变形,静态变形通过周期测量得到。

(2)动态变形监测,动态变形指在外力(如风、阳光)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它是以外力为函数表示的,动态变形需通过持续监测得到。

变形观测对象1)研究全球性变形,如监测全球板块运动、地极运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地潮等;2)区域性变形研究,如地壳形变监测、城市地面沉降;3)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研究,工程变形监测一般包括工程(构)建筑物及其设备以及其他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自然或人工对象,这是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工程变形的原因一、自然条件及其变化;二、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三、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工作做的不合理,也会引起建筑物额外的变形。

变形监测的内容1)垂直位移(沉降)监测2)水平位移监测3)倾斜监测4)裂缝监测5)挠度监测6)日照和风振监测等变形观测的意义(1)首先是实用上的意义,主要是掌握各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构造的稳定性,为安全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2)其次是科学上的意义,包括更好地理解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预报模型对于工程的安全来说:监测是基础,分析是手段,预报是目的。

测量体系培训资料

测量体系培训资料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设备使用前的检查
在使用前,检查测量设备的状态和精度。
设备校准
确保测量设备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进行校 准和维护。
设备使用记录
记录测量设备的使用情况,以便进行质量追 溯和数据分析。
测量操作的执行
操作人员培训
确保操作人员熟悉测量设备的操作和 维护。
操作过程控制
确保操作过程符合测量计划和质量要 求。
操作记录
结果反馈与改进
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或人员,并根据 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
04 测量体系标准与规范
国际测量标准与规范
国际计量局(BIPM)
国际计量局是负责制定国际测量标准与规范的权威机构,其制定的国 际计量法规和规范被全球广泛采用。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SO制定了一系列测量标准与规范,涉及长度、质量、时间、电流、 温度等领域。
将测量结果与预期结果、历史数据或其他相关数据进行比 较,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结果分析
对测量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点 。
改进措施实施
根据结果分析结果,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测 量体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持续监测改进措施的效 果,确保改进目标的实现。
06 测量体系案例分析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
各国标准化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涉及各个领域的测量技术 要求和操作规范。
行业测量标准与规范
行业协会和组织
各行业协会和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和发 展需要,制定适用于本行业的测量标 准与规范,以确保行业内的测量结果 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专业技术委员会
各专业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本领域的 测量标准与规范,如机械、电子、化 工等领域。

培训体系测量员基础培训教材

培训体系测量员基础培训教材

(培训体系)测量员基础培训教材塑胶制品测量原理一、 测量基准点选取及测量原则:1、 有拔模斜度时,以分模线位取相应最大最小值示例:如测量图壹(图纸)尺寸,产品实际形状如图二、图三时,按指示位取测量点。

2、 外测尺寸取最大值(点)示例:如图四测量(图纸)A 、B 尺寸,具体测量产品时,根据分模线(面)取最大点(图五、图六)3、 内测尺寸取最小值(点)示例:如图七测量(图纸)A 、B 尺寸,具体测量产品时,根据分模线(面)取最小点(图八、图九、图十)4、 按图纸尺寸指示点取测量点。

示例:如图十壹测量(图纸)A 尺寸,具体测量产品时,按照图面标示的位置测量。

(注:该尺寸标注及测量和抽出的斜线无关。

图十壹5、 取测量点,应满足产品的装配及功能的需要。

示例:如图十二测量(图纸)A 、B 尺寸,具体测量产品时,根据变形内凹情况,通图二 图七 图五 图八 图十常取收缩及变形不大的角位(如箭头指示位—外测尺寸取最大值),但若内侧C位影响产品装配及功能时,应对C位进行B尺寸的控制。

图十二6、除装配及功能特殊要求外,通常测量应取测量面的全域。

示例:如上图十二测量(图纸)A、B尺寸,具体测量产品时,通常,取尺寸A、B四个面全域进行测量,找出其中最大位,然后根据测量经验,于产品尺寸稳定状态取箭头所示之最大位进行测量。

若C处有装配及功能要求时且有加工情况的不稳定性,则B尺寸应每次进行全域测量。

之上原则于测量过程中应全盘考虑、综合运用,不可单单考虑其中的壹个因素。

且于测量过程中,要根据产品的具体情况选取最佳测量方法,以对产品进行准确而快速的测量。

之上原则是根据塑胶制品的特性选取的,因注塑品设计时,已考虑了其出模的斜度,但测量时要注意该产品是否为精密零件。

塑胶制品的拔模壹般按如原则进行:二、各种尺寸的测量(壹)长(宽、高)度尺寸测量。

(图十三)1.测量尺寸:A、B、C2.使用量具:卡尺、千分尺、高度尺、投影仪、三座标板规、卡规3.选取基准:尺身和尺寸线标注面平行示例:长(宽、高)度尺寸测量及卡尺使用1.使用前准备:①外观检查:卡尺的刻线和数字应清晰,端面、深度尺的表面不应有锈蚀,碰伤或其它影响使用性能的外观缺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训体系)测量员基础培训教材塑胶制品测量原理一、 测量基准点选取及测量原则:1、 有拔模斜度时,以分模线位取相应最大最小值示例:如测量图壹(图纸)尺寸,产品实际形状如图二、图三时,按指示位取测量点。

2、 外测尺寸取最大值(点)示例:如图四测量(图纸)A 、B 尺寸,具体测量产品时,根据分模线(面)取最大点(图五、图六)3、 内测尺寸取最小值(点)示例:如图七测量(图纸)A 、B 尺寸,具体测量产品时,根据分模线(面)取最小点(图八、图九、图十)4、 按图纸尺寸指示点取测量点。

示例:如图十壹测量(图纸)A 尺寸,具体测量产品时,按照图面标示的位置测量。

(注:该尺寸标注及测量和抽出的斜线无关。

图十壹5、 取测量点,应满足产品的装配及功能的需要。

示例:如图十二测量(图纸)A 、B 尺寸,具体测量产品时,根据变形内凹情况,通图二 图七 图五 图八 图十常取收缩及变形不大的角位(如箭头指示位—外测尺寸取最大值),但若内侧C位影响产品装配及功能时,应对C位进行B尺寸的控制。

图十二6、除装配及功能特殊要求外,通常测量应取测量面的全域。

示例:如上图十二测量(图纸)A、B尺寸,具体测量产品时,通常,取尺寸A、B四个面全域进行测量,找出其中最大位,然后根据测量经验,于产品尺寸稳定状态取箭头所示之最大位进行测量。

若C处有装配及功能要求时且有加工情况的不稳定性,则B尺寸应每次进行全域测量。

之上原则于测量过程中应全盘考虑、综合运用,不可单单考虑其中的壹个因素。

且于测量过程中,要根据产品的具体情况选取最佳测量方法,以对产品进行准确而快速的测量。

之上原则是根据塑胶制品的特性选取的,因注塑品设计时,已考虑了其出模的斜度,但测量时要注意该产品是否为精密零件。

塑胶制品的拔模壹般按如原则进行:二、各种尺寸的测量(壹)长(宽、高)度尺寸测量。

(图十三)1.测量尺寸:A、B、C2.使用量具:卡尺、千分尺、高度尺、投影仪、三座标板规、卡规3.选取基准:尺身和尺寸线标注面平行示例:长(宽、高)度尺寸测量及卡尺使用1.使用前准备:①外观检查:卡尺的刻线和数字应清晰,端面、深度尺的表面不应有锈蚀,碰伤或其它影响使用性能的外观缺陷等。

② 归零:擦拭测量面后归零,主尺和游标刻度的零位应重合,(即游标刻度上的零位和主尺上的零位重合),且游标的最未壹根线和主尺第九根线重合,其它刻线均不和尺身刻线重合,这种情况称为归零)。

③ 校准:使用前应用标准量块(壹般采用普通量块即可)进行校准,校准部位包括:卡尺外侧量爪根部、中部、尖部和整个测量面;④ 确认整个游标活动顺畅:即尺框沿尺身移动应平稳,不应有阻滞现象,尺身和尺框的配合无明显的晃动和间隙;紧固螺丝的作用应可靠,深度尺不允许窜动。

2.使用原则:① 卡尺夹持工件及读数过程中,测量和被测工件不得发生相对移动;② 待测要素可归为俩平行直线(平面)时,尽量用主尺整个测量面贴平壹边,用游标测量面贴平另壹边量之;③ 无法使用整个测量面测量时,0-150mm 及0-200mm 卡尺尽量用测量爪中部、根部测量,0-300mm 及0-500mm 卡尺尽量使用测量爪中部尖部测量(已补偿)。

④ 卡尺测量爪已磨损而仍于合用精度范围之内时,用标准块校正各位置后,测量尽量使用相对准确的测量面部分或给予补偿;⑤ 测量台阶尺寸,以卡尺的其中的壹个端面为基准,将它放于被测台阶的下平面,拉动尺框,使卡尺的另壹端面和台阶的上平面接触,当俩个端面接触稳定后,可从游标上读出被测台阶的尺寸。

如右图(端面1⑥ 尺端面和被测深度部位接触,如图十五: 图十四图十六⑧测量外尺寸时,首先要使俩个测量爪的测量面之间的距离比被测的尺寸大,然后把被测部位放入俩测量面之间,(注:要将俩个测量爪轻轻卡于被测部面接触紧密后即可读数)进行测量,如右图:⑨卡尺量程(测量范围)应大于待测尺寸;思考:测量图十三尺寸,若第壹次测量标注之尺寸,如何测量?应考虑哪些因素?选取哪些量具?(二)轴径尺寸测量。

(图十八)1.测量尺寸:φA2.使用量具:卡尺、千分尺、投影仪、三座标3.选取基准:轴中心线。

测量点位于和轴心垂直的面上示例:轴径尺寸测量及千分尺的使用A、测量值公差于0.2mm以下时:1.用千分尺测量。

例如:2.应测量整个圆柱全域(整个高度及整个圆周)3.圆周方向经测量多次,明确最大最小点后,于稳定状态至少应测量十字方向的俩个地方,如图十八。

B、测量值公差于0.2mm之上时:可用千分尺以外的量具测量。

(如卡尺等)例如:如图十九。

用卡尺测量圆柱外径,平行圆柱正切面,卡尺于测量点上寻最大值;C、轴中间部位下凹时,同样要对A部进行测量,测量时可用千分尺、数显卡尺等。

(如图二十)D、轴中间有分模线且前后偏移时,应测量A、B、C、D、E、F全部尺寸(如图二十壹)千分尺的使用:1.使用前准备:①清洁千分尺测量面,以适当测量力夹持壹张洁净的纸,然后轻轻拉动纸张,松开后观察俩测量面是否干净,重复直到干净为止;②归零:0-25mm千分尺直接归零,25-50mm千分尺使用25mm量块检定零点;③微分筒的转动和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住现象,锁紧装置应切实有效;④使用时夹持于千分尺固定座上(不能锁得太紧),适用于高精度外长、外径的测量。

全域测量后,根据经验找到最大最小点后,外径至少进行俩个方向之上(即“十”字或“米”方向)的测量;2.使用原则:①使用前先将千分尺擦干净,然后检查其各活动部分是否灵活可靠,于全行程内微分筒的转动要灵活,微分螺杆的移动要平稳,锁紧装置的作用要可靠;②归零:于俩测量面轻轻接触无漏光或间隙,这时微分筒上的零刻线应对准固定套筒上的纵刻线,微分筒锥面和端面应和套管零刻线相切;③于测量前须把工件的被测量面擦干净,不允许有粗糙及批锋的表面,以免划伤或磨损测微螺杆之测量面;④测量时,要使测微螺杆轴线和被测尺寸方向壹致,不能倾斜,转动微分筒,测量面和工作表面接触时改为转动棘轮,到发出“咔咔”<空转俩次>响声时即可读数,读数时最好直接于被测工件上直接读数,如果必须取下千分尺读数,应用锁紧装置把测微螺杆锁住,再轻轻滑出千分尺;⑤测量较大工件时,可把工件放于V形块或平台上,采用双手测量法左手拿住尺架的隔热装置,右手用俩指转动微分筒或棘轮;⑥测量中要注意温度的景响,防止手温或其它热源景响,使用大规格千分尺时,要严格进行等到温处理;3.千分尺的读数:螺旋测微量具通称千分尺,它是利用测微螺杆和固定套管组成的螺旋副配合,由回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且利用直线位移量L和旋转角θ之间的关系进行读数,即L=θ/2π*P式,P-测微螺纹的螺距<mm>,若和螺杆连成壹体的微分筒上整周分度数为N,测量具的分度值I=P/N,壹般P=0.5mm,N=50格,故I=0.5/50=0.01mm,即微分筒转壹个格的角度,测微螺杆轴向位移0.01mm,微分筒转过壹圈,测微螺杆轴向位移0.5mm,它可由固定套筒上和毫米刻度读出,如图A所示,由固定套筒读数了解,而由微分筒上读得28格,于见剩余部分于28格和29格之间占0.01的十分之几时,于是读数为:3mm+28*0.01mm+0.01mm*4/10=3.284mm同理:图B所示的读数为:3.5mm+28*0.01mm+0.01mm*4/10=3.784mm思考题:用数显卡尺测量图十九轴径时,适合测量轴的哪些尺寸,应如何测量?(三)孔径尺寸测量。

1.测量尺寸:孔内径2.使用量具:塞规、卡尺、内径千分尺、投影仪、三座标3.选取基准:孔的轴心示例:孔径的测量和塞规的使用1、通孔的测量:A、测量值公差于0.2mm以下时:例如:①用塞规测量,且应进行通和止俩个规格的测量②测量孔的全域,通规应以塞规的自重自然贯通③孔的俩头均要测量,且止规进入孔内(俩端或任壹端)不可超过孔全长的1/3B、测量值公差于0.2mm之上时:可用塞规以外的量具测量。

(如卡尺等)例如:用卡尺测量圆孔内径,孔俩端均需测量。

使用主尺测量面贴平壹基准为轴线,由游标测量拭爪寻最大值。

照此方法按孔轴线的旋转方向测量多个地方,取多次测量中的最小值。

(如右图)2、盲孔的测量:A 、测量值公差于0.2mm 以下时:例如:① 用塞规测量,且应进行通和止俩个规格的测量② 测量孔的全域,需施加100克力,通规应进入孔的2/3之上,且止规不能超过孔的1/3部位为OK ,超过1/3为NG ;③ 若图上标有适用范围,则只测量标示的范围。

如图二十三“*”尺寸。

B 、测量值公差于0.2mm 之上时:可用塞规以外的量具测量。

(如卡尺等)(方法同图二十二) 塞规的使用:先用通规测量,再用止规测量。

测量时,将塞规对准测量物的孔位,且正确地对准孔的轴线和塞规轴线,保持轴线和重力方向壹致,且必须确认是否进到里面,同时通规通和止规止方为OK 。

(四)螺纹尺寸测量。

1.测量尺寸:内外螺纹2.使用量具:螺纹牙规、螺纹环规3.选取基准:轴心螺纹塞规的使用:和使用塞规壹样,通面要对准测量物的孔位且对齐轴线,其次根据螺纹旋转方向旋转及确认是否通到里面。

测量时,应对螺纹的旋转方向进行确认。

(1)使用原则:同塞规,其通规要求对准测量物的孔位根据螺纹旋转,确认是否到里面,图二十三规格内的有效径应该止规进不了;(2)使用方法:螺纹规测量螺丝内径(带螺纹)时,通规必须全通,止规进俩圈以内为OK,俩圈之上为NG;(3)注意事项:使用者不可粗暴大力的拧进或扭出螺纹塞规;(五)变形尺寸测量。

1.测量尺寸:变形(弯曲度)2.使用量具:平台、塞尺、量块、投影仪、三座标3.变形的测量及塞尺的使用:时均由测定者的感觉为准,要谨慎确认;俩端靠齐平台后,A(六)U形槽尺寸测量。

1.测量尺寸:U形槽宽A,槽底半径b2.使用量具:量块、塞规、投影仪、三座标3.选取基准:槽中心线(面)或圆心(如图二十六上图)示例:U形槽的测量及块规的使用1. 槽宽使用块规进行测量。

2. 槽宽应测量U 形槽全域,且通规靠块规的自重自然贯通,(注意:如图二十五,测量U 形槽宽A 时,仅对H 所示范围进行测量。

)止规测量时,不可通过槽深H 的1/3。

3. 底部圆角半径用三座标测量。

4. 测量U 形槽(孔)中心时,(如图二十六下图)A 尺寸指的是槽宽W 的中心;B 尺寸指的是圆φD 的中心。

量块的使用:先用通规测量,再用止规测量。

测量时,将块规对准测量物的槽位,且正确地对齐槽的中性面和块规的中性面,保持中性面的平行方向和重力方向壹致,且必须确认是否进到里面,同时通规通和止规止方为OK 。

(七)形位误差的测量。

A 、形状误差的检测1.直线度误差的检测:2.平面度误差的检测3.圆度误差的检测:4.圆柱度误差的检测:5.线轮廓度误差的检测:6.面轮廓度误差的检测B 、位置误差的检测:1.平行度误差的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