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2021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练习题
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专题练习(2021-2022学年)

2017文学常识【典型试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A.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我的叔叔于勒》。
B.诗仙李白是盛唐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C.保尔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他崇高的革命理想、忘我的献身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们解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的精髓。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A.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端午日吃粽子、赛龙舟相传是纪念屈原,清明节扫墓为了祭奠祖先,元旦各家以新桃换旧符寄寓了对新一年的期盼。
B.古代用地名称人,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以官职称人,所以杜甫称杜少府;也用字称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就是刘禹锡阔别多年的诗友白居易.C.对联从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成。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此联的上联概写岳阳楼自然景观,下联暗引《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两两相对,整齐优美。
欣赏这样的对联,可以陶冶情操,学到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D.“无情未必真豪杰",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记录了他对家人、朋友、师长的真挚情感,这里有迷信却善良的长妈妈、质朴而率真的双喜阿发、严谨且正直的藤野先生……3。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人物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C )A。
曹操在正史的记载中颇受赞誉,而在《三国演义》中则被塑造成难以捉摸、复杂多面的形象。
B。
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他们是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
C.香菱学诗体现了贵族女子附庸风雅的特点,更体现了一个诗性女子对诗性情怀和诗性人格的执着追求。
D。
简·爱的人生理想体现在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4.请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谦称。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文学文化常识练习题(三)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文学文化常识练习题(三)1. 下列对有关课文内容或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萧红是现代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B.《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前面写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后面写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文章衔接紧密、条理清楚。
C.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
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D.《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迁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文中的孙权对吕蒙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可能性,然后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必要性,使吕蒙没有办法推辞。
2. 文化积累——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社戏》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桃花源是一个与当时生活现实相对立的真实存在的社会,这里的生活使作者很是向往。
C.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仍然是感情的主调。
D.吴伯箫,当代散文家、教育家,《灯笼》选自《吴伯箫散文选》。
3.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都选自《战国策》,这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刘向编辑整理。
B.《狼》选择《聊斋志异》,作者是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
这是一部文言小说集,郭沫若评价它“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C.《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
D.《海燕》的作者是苏联的高尔基,他写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母亲》。
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土地的誓言》是作家光未然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论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B.《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精练篇)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及其弟子,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B.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号青莲居土,自称“诗魔”。
C.《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被称为巴金的“激流三部”。
D.《堂吉诃德》是中世纪葡萄牙著名作家、小说家塞万提斯的作品。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给马生所写的赠别诗前的序言。
B.古代把水的南面叫作“阴”,如“河阴”便是黄河南。
C.《风筝》和《故乡》都是我国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作品D.《钦差大臣》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讽刺性戏剧作品。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作者是张养浩。
B.《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
C.《三峡》《醉翁亭记》、《小石潭记》都是山水游记散文。
D.“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是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B.萧红,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生死场》。
C.闻一多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
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春》——朱自清——散文家、语文教育家B.《济南的冬天》——老舍——文学家、戏剧家C.《白鹅》——丰子恺——画家、文学家D.《海燕》——高尔基——作家、文学史家6.(2019黄冈卷)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从内心深处里他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电视节目。
”这个句子中的“从内心深处里”充当状语。
B.“阳光明媚”“差得很远”“除恶扫黑”“敬畏生命”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C.《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中考语文专题五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选择题)

专题五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选择题)1.(2023·潍坊中考)下面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平缓舒展”“古代文明”“万物生灵”三个短语的结构都是相同的。
B. “失润”与“湿润”读音相同而意义相反,用在句中令人耳目一新。
C. “这真可谓‘不废江河万古流’”中的指示代词“这”指“水的大循环”。
D. “一切生命之水,都在这恒量的水体中流转。
”这句话的主干是:水在流转。
2.(2023·潍坊中考)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多呈现出儿童、成人双重视角。
《父亲的病》《琐记》中少年鲁迅认为衍太太品行恶劣,成年后才消除对她的误解。
B. 《儒林外史》通过描写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形象,对当时丑恶的科举、腐败的吏治、虚伪的礼教等进行了深刻揭露与批判。
C. 《世说新语》是志人笔记小说,或精炼含蓄记录人物的一句话,或售永传神描写生活中的一件事,塑造出社会各行各业人物的鲜活形象。
D.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通过叙述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寄托了作者对理想女性的美好想象,富有神异色彩。
3.(2022·潍坊中考)下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刺绣作品”和“依靠手工来刺绣”中的两个”刺绣”词性相同。
B.“镇馆之宝”“费时耗力”“笑意盈盈”三个短语的结构互不相同。
C.第二段中序号①前面的冒号,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面,引起下文的分说。
D.“刺绣其实是一种可以让时光慢下来的艺术”的句子主干是“刺绣是艺术”。
4.(2022·潍坊中考)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一个革命理想无限忠诚、战斗精神百折不挠、人生态度积极乐观的人。
B.《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四次航海,均遭遇意外,先后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
在飞岛国,他以巨人般的神通,击溃了敌国舰队。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练习题:文化文学常识(二)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练习题:文化文学常识(二)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文中的迅哥儿并不是鲁迅本人。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从西周到春秋时期诗歌305篇。
C.《回延安》的作者是现当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贺敬之,这首诗采用山西民歌的形式,使用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山西风情。
D.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他在被贬永州期间寄情山水,所写游记统称为《永州八记》。
2.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D.臧克家,山东诸城人,以一首《老马》成名,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3. 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臧克家,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B.《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黄河学习的决心。
C.《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D.《骆驼祥子》一文围绕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社戏》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
B.《回延安》是贺敬之以陕北“信天游”的形式写的一首抒情诗。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D.“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刚刚整理】2021年河南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名师资料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文化常识专题1、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
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B.《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四篇文言诗文标题中的“书”、“记”、“说”、“序”都属于古代文体。
C.《隆中对》一文选自宋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一书。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战国策》《左传》都是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D.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答案】B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生”“旦”“丑”是中国戏曲里的人物角色行当,其中“生”是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旦”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体。
B、鲁迅被国人誉为“民族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故乡》《藤野先生》均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论语》,儒家经典著作。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礼记》《孟子》合称为“四书”。
【解答】A.有误,“生”是扮演男性的角色,“旦”是扮演女性角色的;B.有误,《故乡》出自《呐喊》;C.正确;D.有误,“四书”不包括《礼记》;故选:C。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A.谦辞:家君、在下、愚见、寒舍B.法国: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都德C.小说:《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D.律诗:《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答案】A【解析】B项,普希金:俄国;C项,《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2021中考文学常识题库及答案_写作技巧

2021中考文学常识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20xx·山东省聊城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戏曲四行当”是指生、旦、净、丑。
B.“三”在古汉语中往往泛指多次。
“吾日三省吾身”“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三”都是这个意思。
C.诗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演化出许多不同的形式。
诗、词、曲,从文学角度看,都是诗歌。
D.“狼来了”“大人国”“智取生辰纲”“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分别出自《伊索寓言》《格列佛游记》《水浒》《西游记》。
2.(20xx·山东省烟台市)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说的“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桑梓”指的是故乡,“鸿雁”常用来喻指书信。
B.下面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完全正确:花市上,牡丹、牵牛、梅花、菊花等等……四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C.“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此句的主干是,桥恢复青春。
D.“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感人事迹,经过媒体的大事渲染,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
”句中加点运用不够恰当。
3.(20xx·山东省泰安市)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颂公德的文字,叫作“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不用韵的。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
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C.王羲之是东晋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的巨匠,代表作品有《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
4.(20xx·贵州省安顺市)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变色龙》──法国──契诃夫B.《背影》──现代──朱自清C.《饮酒》──东晋──陶渊明D.《陋室铭》──唐代──刘禹锡5.(20xx·山东省德州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有重章叠句的特点。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3文学文化常识(原卷版)

文学文化常识过关测试一、选择题1.(2021·西藏·中考真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征蓬”指远行之人,“大雁”指信使。
B.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如“陛下”“君”等;谦称,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寡人”“愚”等。
C.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后生马生的临别赠言。
D.李清照是宋代豪放派女词人,其《渔家傲》充满浪漫幻想的气息,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
2.(2021·四川资阳·中考真题)下列有关文化及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先生同在桑梓”的“桑梓”本指住宅旁的桑树梓树,后人用来指代家乡。
B.杜甫《望岳》里“阴阳割昏晓”中的“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C.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故乡》中,都提及到了“长妈妈”。
D.《昆明的雨》未用大量笔墨直接写雨,表达汪曾祺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3.(2021·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女词人。
其《渔家傲》一词中的“九万里风鹏正举”“蓬舟吹取三山去”都运用了典故。
B.汪曾祺,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其散文多写琐细事物,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
C.古代书信又称“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写景抒情,如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D.称谓有尊称和谦称之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是对对方的尊称,《范进中举》中的“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
4.(2021·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是传说中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B.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到谦辞和敬辞,“令堂”是谦辞,“高见”是敬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练习题1.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是语录体,《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
B.“垂髫”指童年,“加冠”表示男子年已十八,“花甲”指人七十岁。
C.鲁迅说过,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
小说《孔乙己》《故乡》和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让我们领略了对比艺术的高妙。
D.契诃夫的《变色龙》以辛辣的笔调刻画了奥楚蔑洛夫的奴才嘴脸。
2.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作者是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奖司马迁。
B.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都侧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
C.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都是我国传统节日。
重阳节有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的习俗。
D.俗语“里外不是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打不相识”“自叹命薄”出处分别与《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有关。
3.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闰月,农历中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2020年“闰四月”。
“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B.《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
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位人物,长坂坡桥头一声大吼,吓得百万大军魂飞魄散,他就是粗中有细、勇而有谋的李逵。
D.《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的作者分别是莫泊桑、契诃夫。
4.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曾被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B.《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范进中举》中的胡屠夫,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钱塘湖春行》《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之为“苏东坡”。
D.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
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中途先走叫“失陪”。
5.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公历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只有清明。
B.《巴黎圣母院》《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分别是雨果、高尔基。
C.《简爱》这一部作品,夏洛蒂•勃朗特以第一人称叙述,用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成功地塑造了简爱这一相貌平平、身份低微却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
D.“风烟望五津”“后遂无问津者”两句中的“津”的本义都是指渡口。
6.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第一部国别体通史。
宋神宗认为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
B.《桃花源记》借虚构的故事寄托社会理想,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
C.我们日常读书、看报,有时会见到“子曰诗云”这样的字眼,其中“子”指孔子,“诗”指《诗经》。
D.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今天的“江”“河”则泛指河流。
7.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古人有名有字。
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
字是男子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举行笄礼时取字。
名与字有的含义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有的含义相反,如韩愈字退之;有的由此及彼,于联想中识雅趣。
如关羽,字云长。
B.世界三大三篇小说巨匠是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三曹”是曹操、曹丕、曹植。
C.《岳阳楼记》《我用残损的手掌》《皇帝的新装》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戴望舒、安徒生。
D.《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演义》合称“前四史”。
8.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书法学习中经常提到的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
“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B.“门庭若市”“水落石出”“舍生取义”分别出自《送东阳马生序》《醉翁亭记》《鱼我所欲也》。
C.《曹刿论战》《醉翁亭记》《济南的冬天》的作者分别是左丘明、欧阳修、老舍。
D.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王羲之、杜甫。
9.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B.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C.《爱莲说》《呐喊》《变色龙》作者分别是周敦颐、鲁迅、契诃夫。
D.“记”“表”“说”“铭”“ 序”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其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10.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三秦”“岁寒三友”“三教九流”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B.“丝竹”指音乐;“桑麻”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社稷是国家的别称;令尊、令堂、老朽都是对别人的尊称。
C.“铭”“说”“记”“表”“书”“叙”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D.周敦颐《爱莲说》中写道“莲,花之君子者也。
”但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11.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汉字七体”,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B.成语“高山流水”“入木三分”“专心致志”“八面玲珑”其本义分别与绘画、书法、音乐、建筑有关。
C.生旦净末丑是戏曲的主要行当.昆剧称为“中国戏曲之母”,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
D.《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12.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①周敦颐《爱莲说》中写到“莲,花之君子者也。
”但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②古代有“月相纪日法”,如“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中的,“既望”指农历十五日。
()13.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①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②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
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14.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①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
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②古代平民通常都穿麻布衣服,所以称为“布衣”。
()15.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战争,“桃李”代学生。
B.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古代“书”“铭”“说”“记”“序”“表”“传”等多种文体,它们体现了古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方式。
C.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意义相关等特征,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代描写杭州风情的著名作品,作者别是张岱,他是明代的作家。
16.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十二生肖作为独特的民俗现象,不仅被我们的祖先拿来纪年,而且还拿来纪月、纪日、纪时。
所以说,“猴年马月”是有固定的日期的。
B.根据朝代的先后顺序我们学过以下名家的优秀诗篇,他们分别是:曹操、陶渊明、李贺、辛弃疾、张养浩、龚自珍。
C.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人物,他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后被封为“金身罗汉”,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D.《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
17.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的人往往都有名、字、号。
幼年时取的是名,成年后取的是字,名和字均由父亲或长辈取定;号,又称别号、表号,往往由自己选取,通常是表示自己的某种志趣。
B.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尚书》。
C.《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D.《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
18.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B.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
乡试中举,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亚元”。
C.《简爱》这一部作品,夏洛蒂•勃朗特以第一人称叙述,用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成功地塑造了简爱这一相貌平平、身份低微却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
D.古文中以“说”篇名的,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看法,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颐的《爱莲说》等。
19.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我们学过他的作品《福楼拜的星期天》《我的叔叔于勒》。
B.“范进中举”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张乡绅等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众生相。
C.“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这是《傅雷家书》中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
D.《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出师表》分别出自《史记》《战国策》《三国志》。
这几部书既是史学著作,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20.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括300首古诗。
()②孟子说过,君子有“三乐”,一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二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三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2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①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飞将”指的是李广。
()②在古代,人们将乐器分为“丝”与“竹”,分别指弦乐器,其中“竹”指的是弹乐器。
()22.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①“八百里”是千里马的名字;“五十弦”泛指各种乐器;社稷是国家的别称;寡人、足下、愚都是谦称。
()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参考答案1.B(B.“花甲”指人六十岁。
)2.B(B.杜甫的《春望》侧重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3.C(C.在长坂坡吓退敌兵的是张飞,李逵是《水浒传》中的人物。
)4.C(C.《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白居易。
)5.B(《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羊脂球》。
)6.A(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7.D(D.《三国演义》是章回体小说,应为《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