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背景,把握文章情感,了解主题思想。
2.学习生词和词组,提高词汇量。
3.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探究作者用雾凇景象寄托出人物思想的表现方式,理解最后呈现的主题思想。
2.学生通过阅读短文,熟悉生词和词组的意思,提升自己的词汇量。
3.能够理解课文文化背景知识。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的写作方式和意图,深入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感情表达。
2.熟练掌握生词和词组,活用语言。
3.理解课文背景知识的同时,学习如何在阅读中获取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自主阅读法:让学生先通读一遍全文,掌握大意,然后逐段分析阅读。
结合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
2.词汇习得法:提前把生词和词组列出来,在学生阅读时,对生词认真解释和讲解。
配合例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3.逻辑分析法: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明白故事情节,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充分挖掘文章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内容(一)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活动1.初步介绍作者、作品的背景和故事大意,使学生对文章有一定的预期和了解。
2.来一个语文小测验,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及时复习。
例如,填空、选择等题目。
Step 2自主阅读1.让学生各自阅读一遍全文,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大意和情感。
2.讨论课文中不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确保学生阅读准确无误。
Step 3生词学习1.教师设计相关的词汇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词。
2.讲解并练习一个个生词和词组,例如,“枯黄”、“漫天飞舞”、“凝结”等词汇。
Step 4逻辑分析1.按照文章的顺序,分段解读课文,让学生逐段理解文章表面内容和感受。
2.教师在逐段分析过程中,针对文化内涵展开讲解和解读。
Step 5总结反思在内容分析结束后,把握主题与情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意义和价值,达到全方位的理解与体悟。
(二)任务要求1.各自完成一篇读后感,通过语文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收获。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1.2掌握雾凇与雾的区别。
1.3了解我国雾凇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2.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雾凇的形成原理、特点及与雾的区别。
2.教学难点:雾凇形成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雾凇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雾凇的美。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它有什么特点?”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教师提问:“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它与雾有什么区别?”第三环节:课堂讨论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第四环节: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我国雾凇分布图,让学生分析雾凇分布的原因。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六环节:作业布置1.请学生课下收集关于雾凇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雾凇景区,实地观察雾凇现象。
2.开展雾凇主题的手抄报、绘画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培养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望,增强环保意识。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雾凇的形成原理教师展示动画模型,解释水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成雾凇的过程。
对话:“同学们,你们知道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吗?它其实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接触到冷空气时,迅速凝结在树枝、草叶等物体上形成的。
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个动画,看看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雾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雾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相关知识;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雾凇并进行描述;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体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相关知识;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雾凇并进行描述。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
3.1 教学内容
1.复习前一课所学雾凇知识;
2.讲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形态特征;
3.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雾凇景观,进行分析和描述;
4.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校内的雾凇景观并进行描述。
3.2 教学过程
1.复习前一课所学雾凇知识
–让学生回答雾凇的形成条件、主要成分和常见形态;
–让学生回顾前一堂课中展示的雾凇景观图片,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
2.讲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形态特征
–让学生观察一张粘满雾凇的枯树,介绍雾凇形成的原理;
–利用幻灯片或视频播放,展示不同形态的雾凇景观,并进行分析和描述。
3.小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
–让每个小组在校园内寻找雾凇景观,并记录所发现的雾凇景观的形态、特征和感受;
–活动结束后,让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所记录下来的雾凇景观。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讨论、观察和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的感性体验和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五、教学评价
1.学生的参与度:考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投入程度和合作精神;
2.观察分析能力:考察学生观察分析雾凇景观的能力和描述能力;
3.自主学习能力:考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自主学习、探究和创新能力。
《23 雾凇》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雾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5个只识不写的字,学会10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欣赏雾凇美景的图片,了解吉林雾凇的奇异景象和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关键词语,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字词认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齐声朗读课文。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师根据学生背诵情况给予鼓励性评价)3.理解“奇观”。
(观:在这里是景象或样子的意思。
)4.说说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板书:奇观、形成、赞叹)二、精读感悟(一)奇观1.请大家边看边想,这些美景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剔透、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2.三九严寒,北国大地万木萧条,可当你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见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
松树和柳树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银菊,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3.看了视频,你想说什么?(奇观)(板书:奇观)[设计意图: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感知雾凇美景,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4.那吉林雾凇究竟“奇”在哪?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词语。
(1)多①“十里长堤”(大约5000米,都是雾凇,真多啊)还有哪个词可看出雾凇多?(缀满)②“缀满”它可以换成“挂满”或者“盛开”吗?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
③指名读,读出雾凇的多。
(评:这么多的雾凇,真是壮观!)④小结:雾凇的奇观在于它的多,再读读,你还会有新的发现。
(板书:多)(2)美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雾凇的美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等。
(相机板书:美)这么美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3)小结:雾凇真是一幅美丽而奇妙的画卷啊,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雾凇》第二课时教案1教学要求:1、引导同学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描述之精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同学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雾凇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读课题。
2、读准以下词语,留意带点字的读音。
凝聚雪白晶莹银光闪耀俗称最初摄氏度3、读好句子: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4、导入:通过初读,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景观。
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映示〕这就是著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①齐读句子。
②理解“奇观”:“观”在字典上有三种说明:这里应选哪一种?〔映示〕观:看;景象或样子;对事物的观点,看法。
那么,“奇观”是什么意思呢?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课文中哪些描写表达了雾凇景象之奇怪的。
〔在关键词下面加圆点〕2、争论沟通:读了这段话,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景象之奇怪的?卡片出示:雪白晶莹银光闪耀〔指导朗读〕映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雪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射下,银光闪耀,漂亮动人。
指名读,齐读。
3、除了从色调、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漂亮动人之外,最末一段还用一个词写了它的姿态呢。
快速读一读,找出是哪个词?卡片出示:千姿百态〔指导朗读〕“千姿百态”形容什么?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众多的`姿态,边看边想像。
看完后说一说。
〔录像显示几组雾凇的画面〕沟通: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说话训练: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4、小结:吉林雾凇真是著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板书:奇观5、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索: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沟通,映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寒冷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聚而成。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摘要:(课件)(如学生汇报偏离重老师就可以提问、出示)()当年月至二年月是上讲到三九严寒是从冬至开始以九天段分九、二九、、、、、、直到九九而三九和四九是年冷候正是雾凇形成,(要清楚地)()用非但、、、、、、而且、、、、、、把松花江流市区两特写出了,(每当严寒这雾气、、、、、、十里长堤教学目【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课、背诵课了吉林雾凇奇观形成原因【情感态与价值观】感受雾凇景观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思想感情和探然奥兴趣【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主学习体会作者描述精妙带领学生起领悟课语言通课件图片起领略雾凇美教学重雾凇形成程和景观美教学难主学习热爱然、探然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程、激情导入你们知道(还记得)李老师乡哪吗?告诉你们吧我乡是冰雪世界是银色黑龙江如你现我乡就会看见屋顶上、街道上、田野上、树枝上都是洁白洁白雪记得候有天早晨当我打开门看见门前那棵树我下子呆住了那圣洁白把整棵树拥抱住了朵朵、条条雪白霜花象工艺品样挂满了树枝我走近看真象是雕刻精雕细刻出那么匀那么美丽我跑回问妈妈雪怎么会把树装饰得那么漂亮啊?妈妈笑着对我说这是数挂我赶紧戴上手套拿出笔坐树下画可是直到我手冻得没有感觉了还是画不出眼美画不出然杰作今天我打开课看雾凇多美名啊这就是妈妈说树挂呀是谁这么给乡树挂起了这么听名我想请和李老师起地这美妙名感谢起名人把它得很美很美吗?生(齐课题)二、学习课然段师想看李老师说那棵树吗?生想师下面我请欣赏下这美丽动人雾凇(看前李老师有要看完用句话夸夸我乡雾凇可以是比喻句、拟人句、也可以是句赞美话)(课件出示图片)()欣赏图片让学生把看到雾凇夸赞下可以说比喻句、拟人句或者句赞美话生真美啊像是珊蝴娇生真像童话世界啊(如冷场老师说可以用这样句式我象看到了)()这么美雾凇然段出描写雾凇句子划出体会它美(由然段)谁说说你划句子这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洁白晶莹霜花缀满了枝头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美丽动人我这句话仿佛看到了片白色世界(棵美丽树)师霜花是白色白色前面加了洁可见白怎么样白可爱、白透明而且还晶莹剔透呢那该怎么样这词?(让组学生从前往依次这词再全班适当鼓励)师老师觉得洁白晶莹这词你们真你们能把整段吗?生能师那就用我们喜爱情把这段美美地出吗?不要齐己己出己感情开始吧(生由)师你们得认真呀我们组看哪组、美(这组这组)(3)让我们起出雾凇美丽奇特出闻名全国豪心情配上音乐喜欢吗?(配乐)(师生齐)(谢谢得真李老师仿佛又回到了日思夜想乡)三、学习课三然段()到这儿我们又仿佛看到了那树霜花是不是就这种呢?你能到词形容雾凇那不姿态吗?快速浏览三段看谁得到生千姿态师是种姿态吗?让我们再欣赏下雾凇姿态再说句话吗?生师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说话训练(课件)吉林雾凇有像()有像()还有像()真是千姿态师学们刻假如你也松花江畔观赏着这美丽雾凇奇观你想说是什么?(学生谈感想)那么松花江畔人们是怎样赞叹呢?由朗三然段板忽如夜春风千树万树梨花开①你们见梨花吗?什么颜色?系课想想这里梨花比喻什么呢?②刻那棵棵、行行松枝、柳树夜披上了洁白晶莹霜花就像雪白梨花那般美丽人们看到这美丽奇特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忽如夜春风千树万树梨花开让我们饱含赞美情和作者、和诗人起段吧师雾凇美美壮观美奇绝观赏雾凇讲究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以如有机会可以亲身体会下我代表乡人们热烈地欢迎四、精二然段、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上节课学问我这么美丽、奇特雾凇是怎么形成呢?什么我们这冬天看不见呢?就让我们带着这问题仔细地二然段边由边划划你懂词语和句子等下告诉雾凇是怎么形成吗?(生由)、课件出示句话()指名思考形成雾凇要哪些条件?()师板水汽遇冷凝结这就是雾凇形成条件所以我们朗候要得清清楚楚下面我们就各下面练习把这句话清楚地出给桌听听(3)谁清楚地这句话给听3、了这句话学们可能还有些疑问那我们就认真地面七句话边边用笔划划己不了可以和组学交流等下把你这七句话学到、知道说给听吗?(很多老师处理这样段都是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再再我想胆尝试下完全放手)(生由、学七句话)、学生交流汇报师重指导理品下面句子(课件)(如学生汇报偏离重老师就可以提问、出示)()当年月至二年月是上讲到三九严寒是从冬至开始以九天段分九、二九、、、、、、直到九九而三九和四九是年冷候正是雾凇形成(要清楚地)()用非但、、、、、、而且、、、、、、把松花江流市区两特写出了(也是雾气)(3)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这雾气有何变化?(每当严寒这雾气、、、、、、十里长堤)(边边体会雾气浓)()这蒸腾雾气慢慢地轻轻地层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形象地描绘了雾凇逐步形成镀生动地写了雾气凝结程)(5)雾气慢慢地、轻轻地、层层地镀松针、柳枝上而松针、柳枝又有何变化呢?填写初像逐渐变成十里长堤上全是、指名填写B、该怎么作者观察得多细致、多有耐心啊那是多美程啊雾气慢慢飘人们梦乡温柔、婀娜地走给人们缀美明天那美景、那姿态真是巧夺天工啊我们用欣喜、神语气把这句话美美吗?谁试试(如冷场老师试试欢迎吗?)5、渡三九严寒夜幕降临寒风吹拂着迷雾涌向两岸夜深人静万物入梦只有雾气不知疲倦地粘住松针、柳枝把奇特而动人雾凇奇观带给清晨学们假如你就住那里就是清晨你推开门只见洁白晶莹霜花缀满枝头真像朵朵、串串白银花、水晶花这么瑰丽景观你眼前你如何赞叹呢?五、拓展学习(看课件)、李老师也了些知道现代诗人了赞美雾凇写了值得我们品诗句这里李老师选了其两首以朗诵方式和交流下也抒发对乡爱学生和李老师配合吗?谁愿?、李老师有我国四景观你们体味祖国山河美丽壮观课上不完可以课做作业面写、两句感受吗?可以边看边和老师交流你疑问和感受李老师相信你们今天和上了节快乐课感谢感谢座老师们3、李老师希望更多人欣赏乡雾凇你们老师设计段导游词吧六、板设计、雾凇水汽遇冷凝结春风(雾气)白梨花(雾凇)奇观。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直观演示、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让孩子们在观察、体验、互动的过程中,深入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孩子们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特点及观赏价值。
2. 技能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特点及观赏价值。
难点:引导孩子们观察、体验、互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PPT、雾凇标本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导入:以一幅美丽的雾凇图片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谈谈对雾凇的认知和印象。
2. 基本概念:通过视频和PPT,简要介绍雾凇的形成原因、特点及观赏价值。
3. 观察与思考:让孩子们观察雾凇标本,分析雾凇的形成过程,讨论雾凇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孩子们扮演雾凇的形成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如水汽、温度、风力等,通过互动、讨论,深入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
5. 创作展示:让孩子们用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创作一幅关于雾凇的画,展示他们对雾凇的理解和感悟。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特点及观赏价值。
难点:引导孩子们观察、体验、互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对雾凇的形成原因、特点及观赏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观察、思考、创作等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但在团队协作方面,部分孩子表现得较为内向,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如雾、露、霜等,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

雾凇第二课时教案·课时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一、检复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千姿百态)2、这么美丽的雾凇,同学们想欣赏一番吗?(想)(点击课件)(1)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2)出示文字,是啊,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此时,你心中又有了什么疑问?二、自主探究。
1、看来大家都十分爱动脑,上完了今天这一堂课你会知道问题的答案的。
现在请同学们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读到你最欣赏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到你体会到雾凇奇特时,读到你想和同学交流时,请举起你的手。
(学生自主读文感悟)2、交流自主学习情况。
刚才同学们自学得非常认真投入,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把自己最棒的研究成果汇报给大家,谁来说?(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相机引导)(1)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自由读、指名读、欣赏美丽的雾凇)你看到了什么?此时你想说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2)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收获?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读读这句话,看看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中最吸引你的词语句子有哪些?它们为什么吸引你?汇报自主探究情况:“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写出了雾凇是逐步形成的。
“一层又一层”、“最初……逐渐……最后”写出了雾凇的形成过程。
再读读这句话,看你又产生了什么问题?真会读书,这些问题都很值得研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到松花江畔去看看,好吗?(点击课件)(3)想研究一下雾凇神奇的形成过程吗?下面我们就以“雾凇的自述”为题,以小组为单位,再仔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从书中找出充分的理由,把自己当作雾凇,告诉大家为什么你不出现在别的地方,只出现在松花江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雾凇》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如何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雾凇形成的过程;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
一、齐读课题,指导写字。
“雾”是我们这课的生字,这个地方的横撇、捺要舒展,横折钩的收笔与雨头一竖要中心对齐;“凇”字的部首是-—两点水旁。
二、听写词语,白板出示互批。
弥漫笼罩淹没凝结洁白晶莹琼枝玉树
1、指名三学生板书,下面同学全写、
2、小结谁是优胜者,表扬书写正确而且工整或有笔锋的同学。
三、出示:写了什么?如何写的?什么缘故写?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伙儿讲讲课文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谁能用一、两句话来形容一下您所读到的或想象到的雾凇奇观?能够用上刚才听写的词。
2、想不想亲眼看看这神奇的景象呀?老师今天就带您们到画中游去!(图片欣赏,师用一、三段课文解讲、)假如此时您也站在了松花江边,您会如何赞叹呢?
3、出示江泽民诗句、瞧:江泽民总书记欣赏过吉林雾凇后,也欣然写下了如此的诗句—-(生读: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师过渡:瞧,与本课作者一样,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4。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第三个问题。
课文是如何将这奇异的景象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呢?来,看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指读探究任务
四、探究: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呢?默读第二自然段,圈画出相关词句,在书上空白处简要写写您的理解、
1、您从课文中读明白了什么呢?
2、同桌相互讨论一下第二自然段的哪句话最能概括一下雾凇的形成缘故?板书:概括(依照学生回答,课件出
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与的
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
3、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讲讲您会从中发现什么?如何理解?(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板书:水汽--遇冷--凝结4、老师想请同学们接着自由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我们还能够从哪些词句的具体描写中看出吉林具备这些条
件呢?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具体从哪些词感受
到的?)(相机点板书,这符合了第一个条件……)
5、具备了这些条件,松花江畔就一下子形成这么美的景观了不?那您认为是如何形成的?您从哪些词、句中能够看出来呢?
(1)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关注哪个词谈体会。
主要抓此句:
慢慢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课件出示句子:
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相机用增加词造句,重点比较“慢慢地”与“慢慢地”不同、(慢慢写一个字,掌声慢慢变大,帮助学生区不)
(3)比较句子。
谈谈感受、
(4)指读,读出感受(读出轻柔,读出缓慢,读出变化,读出一层又一层)
(5)小结:这个过程就叫“凝结”,指板书:凝结
(6)小结:这两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凝结而成,需要一个特不长的过程。
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讲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_______,逐渐_______,最后______。
)
体会,指读,读出越来越厚的变化。
配幻灯片演示,教师引
读:最初-—逐渐—-最后十里长堤上--、
6。
看雾凇还有讲究呢,当地有句话讲:“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看视频、让我们来看一看雾凇的形成过程、(视频)
7。
再来读这句话,是不是有更深刻的感受?
8、小组合作学习:作者是如何把雾凇形成的过程写清楚的呢?(如何写的)
(1)分句出示,并揭示:第一句先概括解释雾凇形成的主要缘故;第二、三句写饱与的水汽是如何来的;第四到八句写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时,雾汽涌向两岸,笼罩长堤,淹没树木,逐渐形成了雾凇、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这一段是特不典型的从概括到具体写法。
板书:具体、小结板书学写作方法、 9。
晶莹夺目的雾凇就如此在松花江畔形成了,它是多么神奇啊,难怪吉林的雾凇能闻名全国、
让我们再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雾凇独特的形成过程、齐读第二自然段、
10、填空引背。
(1)练(2)出示填空准备(3)指名填空。
五、拓展练习:业余小导游。
同学们,吉林雾凇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后面这些老师就是慕名而来的游客,她们对雾凇充满了好奇,谁情愿
做小导游,陪老师们一边游览一边介绍吉林的雾凇呢?
1、提醒注意点:礼貌用语,态度大方,吐字清楚、
2、明确内容:欢迎,介绍雾凇形成缘故及过程
3、小组内练习
4、自告奋勇当导游
5、游客太多,导游小分队出动,其她同学观察,评选最佳导游(一起指向表现最好的一位)。
6。
激情:我们祖国风景优美,名山大川数不胜数,大伙儿有机会多了解一些,多长些见识,以后也能给亲朋好友当个优秀的业余导游好不?
六、总结板书,点明本课收获,并总结谈话:同学们,吉林雾凇洁白晶莹,千姿百态,而您们的聪明好学,也让我看到了教室里千树万树梨花开、我希望不久的以后,这么多花能把我们祖国装扮得象吉林雾凇那样美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