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拔罐法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_朱力
针刺加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

针刺加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作者:高扣宝王威来源:《云南中医药杂志》2009年第05期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火罐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5-0048-0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非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主要的有效方法。
2006年12月~2008年10月间,笔者采用针刺加火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均经腰椎X线拍片、CT扫描以及临床体征症状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35岁~65岁,平均45岁;病程1周~4年,2例有外伤史,4例有手术史。
CT检查报告病变部位b~L428例,L4~k525例,L5~S19例,其中左侧31例,右侧25例,中央6例。
2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结合临床拟定。
全部患者均有腰痛、腰部活动受限或腰痛向一侧或双侧沿大腿外侧放射至小腿后外侧或足背外侧之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病变腰椎间盘棘突旁有压痛,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伴有明显神经根压迫症;腰椎x线拍片、CT检查报告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之诊断。
3治疗方法3.1针灸治疗①取穴:主穴取肾俞、大肠俞,配穴取患侧环跳、委中、承山、阿是穴。
②针刺方法:取健侧向下、患侧向上的健侧侧卧位,如为双侧发病的中央型则取俯卧位。
常规消毒后直刺进针进入皮层后,调整针刺方向,使针体与皮肤呈75°斜向脊柱中轴方向缓慢进针,当达到一定深度(随患者胖瘦不同而不同,一般为2~3寸)后,如患者局部有“针感”(麻胀、触电感)扩散并向同侧下肢远端放射,此为“得气”的标准;如不“得气”,多为针尖未达病所,此时稍继续进针,当针下有触及硬物(骨膜)的阻力感,提示针尖可能触及横突或椎弓根,即应稍退针,于上下左右调整针尖方向,以探求上下椎体之椎间隙近椎弓根部的脊神经根处直至“得气”。
浅析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浅析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性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述。
接着通过分析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临床病例分析、具体方法、治疗效果评估和注意事项,全面展示了针灸在治疗该病症中的应用和效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中医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中医针灸、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治疗原理、病例分析、治疗方法、效果评估、注意事项、治疗效果、展望1. 引言1.1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性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缓解疼痛,还可以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平衡,提升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变组织修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非仅仅是简单的疗效,更是对患者整体健康的关注和维护。
通过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于减轻疼痛、改善神经功能、促进康复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
重视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让患者能够更好地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出或椎间盘外周纤维环破裂,致使椎间盘内核向脊髓、神经根或神经根旁移位,刺激或压迫神经结构而引起的症状。
该病症好发于中青年人,尤其是以坐姿为主的白领族群。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主要包括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麻木感、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脊柱畸形、脊柱损伤、久坐不动、劳累过度等。
这些因素导致椎间盘减少弹性和稳定性,易受外力损伤,进而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
2. 正文2.1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是基于中医学的理论和经验,采用针灸手段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恢复脊柱周围组织的正常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蒙医拔罐放血疗法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蒙医拔罐放血疗法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编:028041摘要:目的:探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蒙医拔罐放血疗法联合针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3例。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采用针刺,配合蒙医拔罐放血疗法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为期2周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实验组各项治疗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蒙医拔罐放血疗法联合针刺疗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效果良好,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关键词:蒙医拔罐放血疗法联合针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管理方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患者在发病后腰部的活动功能会受到极大的损伤,在日常生活中久站或者久坐患者,都有可能出现明显的腰部疼痛[12]。
故而本次研究中,探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蒙医拔罐放血疗法联合针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做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3例。
在对照组中,患者男女性别比为(男:女=16:17),年龄区间值为48-74(66.52±7.14)岁。
在实验组中,患者男女性别比为(男:女=15:18,年龄区间值为47-33(68.68±8.03)岁。
患者基本资料录入我院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由医务人员作出记录并按照要求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药治疗,洛索洛芬钠片(第一三共制药(上海)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769,规格:60mg*20片),每次服用1片,每天服用3次。
实验组内患者在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应用蒙医拔罐放血联合针刺治疗。
蒙医放血疗法结合针刺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者数)、占77.1%,有效者13例(治疗后症状上有缓解者数)、占18.6%,无效者3例(治疗后症状没有改变的患者数)、占4.2%。
3讨论3.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咸味黏液质,黑胆液质,石膏状黏液质,无味黏液质的异常体液在椎体内部组织中导致沉积,造成骨质增生。
咸味黏液质型是咸味黏液质经过滤及沉积,阻滞血液的正常运行致机体气质异常.影响锥体骨的营养力,摄之力,生长力。
黑胆液质是异常的黑胆液质体液作用到椎体刺激局部的组织,造成局部的炎症,对于异常体液使用相应的成熟剂和清除剂,使体内的异常体液被排除,调节气质,恢复局部代谢,促使病情好转。
3.2我们治疗的70例患者中,咸味黏液质型,黑胆液质型,石膏状黏液质临床上多见,无味黏液质型在临床上少见。
3.3配合采取成熟剂,清除剂和主治药物,外用药物,局部推拿、针灸、蜡疗、拔罐、热灯照射(TDP)、局部蒸汽、下肢气压、下肢皮肤牵引等疗法,按时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并治疗期间未见任何毒副作用,可靠,可以推广。
参考文献[1]戚艳,崔荣荣,等.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84-87.[2]茹光普.推拿配合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4):352-353 2017年9月10日收稿蒙医放血疗法结合针刺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包春龙(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内蒙古锡林浩特026000)摘要:目的:探讨蒙医放血疗法结合针刺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收集90例腰间盘突出患者,分为治疗组(蒙医放血疗法结合蒙医针刺疗法)、对照组1(蒙医放血疗法)和对照组2(蒙医针刺疗法)。
结果:蒙医放血疗法结合针灸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后2个星期、3个月疗效优于单纯蒙医针刺疗法和单纯蒙医放血疗法治疗。
结论:蒙医放血疗法结合针刺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愈合疗效可靠,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值得临床推广。
小针刀术后拔罐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小针刀术后拔罐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背景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痛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原因包括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长期低头使用电脑等,引起硬膜外压迫和炎症刺激。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但这些方法有时效果不佳,疾病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随着中医的逐渐进入主流医学,小针刀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小针刀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科手术,具有微创性、安全性和无痛性的特点,可以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的情况下达到治疗的效果。
本文试图探讨小针刀术后拔罐放血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为医生提供一些可行的治疗方法。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观察小针刀术后拔罐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0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男性129名,女性71名。
年龄在26岁到65岁之间,均经过核磁共振(MRI)确认诊断。
研究方法将20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名。
治疗组接受小针刀术后拔罐放血治疗,对照组接受保守医疗治疗,两组同时接受物理治疗。
小针刀术后拔罐放血治疗:在针刺治疗后,使用负压吸引的方法,在特定的区域实现拔浊和放血,以达到刺激患处的目的。
保守医疗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肌松剂等药物配合物理治疗。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腰背部功能恢复情况、疗效分析和治疗安全性评估。
数据收集和统计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结果,将所有数据记录到专用电子病历中。
统计学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分析和t检验。
结果治疗效果治疗组中92名患者在治疗后疼痛程度显著减轻,功能恢复明显;对照组中70名患者在治疗后疼痛程度有所改善,但功能恢复较差。
疗效分析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安全性分析小针刀术后拔罐放血治疗在本次研究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讨论小针刀术后拔罐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针刺夹脊穴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 3 ] 孙燕 , 周际 昌. 临床肿瘤内科手册 [ M] . 3版. 北京 : 人 民卫 生出版
社, 1 9 9 6: 2 4—2 5
e n s e n MP, Ka r o l y P, B r a v e r S . T h e me a s u r e me n t o f c l i n i c p a i n i n t e n s i - [ 4 ] J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o o b s e r v e a c u p u n c t u r e a t J i a j i p o i n t s c o mb i n e d w i t h b l o o d—l e t t i n g p u n c t u r e a n d c u p —
a n d Cu pp i ng o n Lu m ba r I nt e r v e r t e b r a l Di s c He r n i a t i o n
S ON G S h u—c h a n g , BO Xi n g—h a o n g 2
,
L U Z h i , C H E N H u a , Z H A N G Q i n a
2 . S a n a t o r i u mf o r R e t i r e d C a d r e s o fMi l i t a r y R e g i o n i n C a n g z h o u , C a n g z h o u 0 6 1 0 0 1 , C h i n a )
的压迫 , 同时可实现神经根触及的作用 , 并能改善局部 微循环 , 消除无菌性炎症 , 从而可以明显改善腰椎的血 液循 环供 应 , 缓解病 变 对神 经 的压迫 , 减轻 肺癌 骨转 移
针刺配合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针刺配合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放血治疗,两组针刺治疗均隔日1次,治疗组放血视情况而定,1个月为1疗程。
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腰部功能状况。
结果:治疗组40例,痊愈32例,有效8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痊愈率80%。
对照组40例,痊愈2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有效率90%,痊愈率60%。
结论: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关键词:针刺放血腰椎间盘突出症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443【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85-0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患,好发于30-50岁青壮年,目前发病日趋年轻化,此病疼痛剧烈,病程长,影响工作,生活,严重的甚至影响患者日常活动,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
笔者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采用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与单纯针刺治疗该症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单纯针刺(对照组)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最小46,最大70,平均56岁;针刺配合放血(治疗组)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最小40,最大72,平均53岁。
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达10年;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检查和ct确诊。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 治疗方法2.1 针刺方法。
对照组:针刺主穴取肾俞、大肠俞、局部阿是穴,环跳、秩边、承山,昆仑穴等,根据病情取双侧或单侧俞穴,患者取俯卧位,俞穴局部常规消毒后,采用适当长度的不锈钢毫针垂直进针,待患者产生向下放射感时停止进针,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期间行针1次,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6-7天。
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针刺结合梅花针 叩刺拔罐治疗的临床分析 _

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针刺结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的临床分析作者:许科成来源:《特别健康·下半月》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针刺结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梅花针治疗,治疗组40例患者接受针刺结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显著改善33例,改善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显著改善20例,改善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8.4%,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针刺结合梅花针叩刺拔罐;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 R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031-02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病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病原因通常为腰椎间盘各个部分,特别是髓核出现退行性转变之后,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之下,患者椎间盘出现纤维坏破裂,髓核组织则突出于破裂之处,同时脱出于后方或者椎管之内,从而造成相邻组织比如脊神经根与脊髓等受到刺激与压迫,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腰部疼痛现象。
最近几年来,国内发病率逐渐增长,引起了临床医学的重视。
为了解针刺结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笔者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回顾其临床资料,现将具体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52例,女28例,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36.5岁。
病程0.5-4.6年。
所有患者入院均接受MRI或者CT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
其中双节段脱出26例,L4-5、L5-S1段椎间盘突出31例,L3-4、L4-5段腰椎间盘突出3例;单节段脱出例,L4-5 短腰椎间盘突出14例,L5-S1段椎间盘突出6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血拔罐法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朱 力,杨东红,谭远飞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摘要 目的:观察刺血拔罐法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配合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刺血拔罐治疗,常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叩刺阿是穴,至皮肤出血,再拔火罐。
配合针刺病变部位所对应的夹脊穴、肾腧、肠腧、
次
、环跳穴位等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相应穴位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腰
椎间盘突出症改善程度,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85.00%。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刺血拔罐法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单纯针刺治疗疗效更显著。
关键词 刺血拔罐;痹证/针灸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穴,夹脊;穴,肾腧;穴,
次
中图分类号R24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699(2011)12-1214-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是由于外伤、退变等原因而造成。
相当于中医的“腰腿痛”“痹证”范畴。
《内经》中“肾主骨”阐明了骨病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
《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腿痛”“刺血拔罐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刺血配合针刺)37例,其中男12例,女33例;年龄22~76岁。
对照组(单纯针刺)37例,男19例,女20例;年龄24~79岁。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3 临床分型 按发病部位可分为:腰4~5椎间盘突出,占70%;腰5骶1椎间盘突出,占20%;腰3~4椎间盘突出,占10%。
按突出部位可分为:中央型和边缘型。
腰椎间盘突出大多为单侧发病,只压迫1条神经根,产生单侧症状,有时突出物甚大或突出于椎管前方中部(中央型突出),压迫马尾神经,甚至同时压迫两侧神经根,则出现马鞍区疼痛、感觉变化和双下肢坐骨神经疼痛及感觉、腱反射改变。
1.4 试验病例标准 经西医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在25~60岁之间,病程在1个月~3年之
间。
能配合坚持治疗以及配本课题研究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刺血拔罐:主穴:阿是穴。
操作方法:穴位在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叩刺阿是穴,至皮肤出血,再拔火罐,2~3d 治疗1次,5~10次为1个疗程。
针刺:主穴:以病变部位所对应的夹脊穴、肾腧、肠腧、次
、环跳为主,随证取穴,如下肢放射痛取承扶、
殷门、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等。
操作方法:穴位在常规消毒后,取1至3寸毫针进行治疗,留针30min ,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2.2 对照组 单纯针刺组:主穴;以病变部位所对应的夹脊穴、肾腧、肠腧、次
、环跳为主,随证取穴,如
下肢放射痛取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等。
操作方法:穴位在常规消毒后,取1~3寸毫针进行治疗,留针30min ,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2.3 观察指标 1)观察针刺治疗后患者腰腿痛症状改善程度。
2)观察针刺后患者身体活动轻度受限改善程度。
3)观察治疗组及对照组不良反应。
2.4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开展进行诊断研究和其治疗方案以及疗效评定:治愈:腰腿痛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功能恢复正常。
显效: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接近70°,基本恢复工作。
有效:症状部分消失,活动度受限,可做较轻的工作。
无效:经1个疗程治疗无效者,症状、体征无改善,不能担任工作。
·1214· 2011年12月第31卷第12期 Jil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1Vol .
31No .12 D OI :10.13463/j .cn ki .jlz y y .2011.12.036
·医案医话·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小梁炎继发青光眼
徐 莉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关键词 带状疱疹;病毒性小梁炎;青光眼/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5699(2011)12-1215-02
青光眼是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以眼压升高、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
与中医眼科的“绿风内障”“黑风内障”等相类似。
临床上主要采取抗青光眼的药物、激光、手术治疗;中医则多以活血利水、通络开窍之中药汤剂口服,配合针刺治疗。
笔者临床接治了3例因眼部带状疱疹引起病毒性小梁炎而继发青光眼患者,常规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眼压无明显下降,后经笔者改用抗病毒联合皮质类固醇药物,配合中药汤剂和针刺治疗而痊愈。
1 病案举例
高某,男,37岁。
因左眼红痛胀,视物不清,伴左侧偏头痛、呕恶近5个月,于2009年1月16日来我院就诊。
既往:于半年前患左侧眼部带状疱疹、继发虹睫炎,经相应的抗病毒、散瞳等药物治疗约2月余,出现上诉诸症,诊为继发性青光眼,曾就诊于多家医院,静滴甘露醇,口服乙酰唑胺、甘油,局部点噻马洛尔、酒石酸溴莫尼定、布林佐胺等,眼压无明显下降,后转诊我院。
查视力:右0.8,左0.1。
左眼刺激症状明显,
3 结果与分析
2组疗效的比较,见表1。
表1所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1.55%)、治愈率(43.24%)、显效率(32.43%)分别优于对照组中相对应的(86.48%)、(29.72%)、(21.62%),经χ2,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不同时期面瘫治疗疗效比较
组 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716(43.24)12(32.43)6(16.21)3(8.10)91.88
对照组3711(29.72)8(21.62)13(35.14)5(13.51)86.48
4 讨论
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具有很好的止痛效果,通过毫针刺激腧穴,可以通过神经传导抑制痛觉中枢,提高机体的痛阈,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发挥镇痛效应。
使腰部各经经气通畅,气血和顺,阴阳和调。
刺络放血可调节小血管壁舒缩功能,改善神经根周围的微循环,促使化学免疫炎性反应物的代谢,促进炎症、水肿消退,恢复神经生理功能。
[4]如腰椎4~5节突出,其下肢神经受压迫区域为外侧面,相当于足少阳胆经的位置,因而取穴主要在腰椎4~5节临近的大肠俞以及足少阳胆经的环跳、阳陵泉等。
[5]刺血拔罐可起疏通气血,活血化瘀之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增强神经组织的营养,从而有消炎止痛松解组织,改善微循环和免疫机制等作用。
[6]
采用临床观察的方法将“刺血拔罐配合针刺”治疗与单纯针刺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进一步为刺血拔罐配合针刺提供依据,从而丰富和发展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理论,课题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临床实用性。
参考文献:
[1]中药新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
案)[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5,3(5):52.
[2]侯树勋.脊柱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
754.
[3]杨明军,谈建新,李文建.手法配合牵引、针刺治疗腰椎间
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1,26(8):1629-1631.
[4]许广喜.刺络放血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当代
医学,2011,17(17):158-159.
[5]马立新.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6例疗效观察[J].临
床医学,2010(4):33.
[6]惠秀杰,侯利.委中放血拔罐治疗急性腰扭伤[J].中国社
区医师,2011,13(8):139.
作者简介:朱 力(1958-),男,副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中医外科。
(收稿日期:2011-09-03)
·
1215
·
2011年12月第31卷第12期 Jil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1Vol.31No.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