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原理
理疗拔火罐与推拿的联合治疗效果

理疗拔火罐与推拿的联合治疗效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并寻求各种方法来缓解疲劳、改善健康状况。
在这其中,理疗拔火罐和推拿被认为是两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
而将这两种方式联合使用,更能够发挥出协同效应,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理疗拔火罐与推拿的联合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原理和应用。
一、理疗拔火罐的治疗原理及效果理疗拔火罐是一种源自中医理论的传统疗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刺激皮肤和肌肉组织,增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康复。
在治疗中,按摩油被涂抹在患者的身体表面,并将玻璃或塑料罐用吸气的方式附着在患者的皮肤上,产生一种负压效应。
这种负压效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舒缓疲劳,调理身体健康。
理疗拔火罐的治疗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血液循环:理疗拔火罐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液流量和氧气供应,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和废物,从而改善身体内环境,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
2.缓解疼痛:理疗拔火罐刺激皮肤和肌肉组织,通过改变局部神经兴奋性、减少痛觉传导,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对于一些慢性疼痛患者来说,理疗拔火罐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缓解方法。
3.舒缓疲劳:理疗拔火罐能够促进肌肉的松弛和恢复,舒缓疲劳,缓解身体的紧张感。
特别适用于长时间坐姿或者长期疲劳、劳累的人群。
二、推拿的治疗原理及效果推拿是中医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的手法疗法,主要通过按摩和刺激体表的穴位,调整和平衡气血流通,达到治疗身体疾病及提高健康状况的目的。
推拿的治疗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气血:推拿按摩穴位可以刺激自体经络系统,调整气血的流动,排除体内淤积的湿气和瘀血,改善体内环境,促进健康。
2.舒缓筋骨:推拿针对不同的穴位和技法可以舒缓和调整骨骼关节,改善肌肉僵硬、关节活动度不足等问题,有效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3.安神助眠:推拿的按摩手法可以刺激自体神经系统,促进神经肌肉的放松,帮助人们恢复身心的平衡,缓解焦虑、失眠等问题。
三、联合治疗效果及应用理疗拔火罐与推拿的联合治疗效果,通过两种疗法的相互作用,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拔火罐的原理物理原理

拔火罐的原理物理原理
拔火罐的原理是通过在人体表面创建低气压,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的流动,达到舒筋活血、通经活络、疏通经络的功效。
具体的物理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真空原理:拔火罐主要是通过制造真空环境来创建低气压。
在罐体内部加热后,空气会膨胀,当迅速将拔火罐置于皮肤表面后,罐体内的气体会迅速冷却收缩,形成真空,从而吸附在皮肤表面形成的负压。
2. 负压作用:负压会使皮肤组织被吸起,并对局部组织产生拉力和挤压作用。
这种负压将表皮、真皮和肌肉层拉离,并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
3. 血液循环促进:负压作用可以扩张血管,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液循环。
拔火罐还可以刺激皮肤上的一些感受器,通过传递刺激信号到中枢神经系统,激活神经、体液和体液免疫系统,进而促进血液循环。
总的来说,拔火罐的原理是通过创建真空环境,形成负压作用,从而实现对皮肤组织的挤压和拉力作用,进而促进血液循环,达到舒筋活血的效果。
拔罐疗法 PPT课件

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主穴;
大椎、膏肓俞、肾俞、风市,及其麻痹部位。
面神经痉挛。主穴:下关、印堂、颊车,用
小型罐,只能留罐6秒钟,起罐,再连续拔10次到
20次。
隔肌痉挛。主穴:膈俞、京门。
操作方法
(1)准备材料:玻璃火罐、竹罐、真空罐若干,根据部位,选
择号型,镊子一把,95%酒精一小瓶(大口的),棉花球一瓶
拔罐疗法
邛崃市中医医院针灸科
拔罐疗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
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 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 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拔罐疗法治病原理
(1)机械刺激作用 (2)负压效应 (3)温热作用
常用罐的种类
(1)玻璃火罐 (2)竹筒火罐 (3)抽气罐 (4)陶瓷火罐
[循环系统适应症]
高血压。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 山、足三里。重点多取背部及下肢部.
[运动系统适应症]
颈肩腰腿痛、关节痛。主穴:根据疼痛部位及其关节
周围拔罐。
[神经系统适应症]
肋间神经痛。主穴:章门、期门、及肋间痛
区拔罐。
坐骨神经痛。主穴:秩边、环跳、委中。
(7)间隔时间;可根据病情来决定。一般讲来,慢性病或病情
缓和的,可隔日一次。病情急的可每日一次,例如发高烧,急性类风
湿,或急性胃肠炎等病,每日一次、二次,甚至三次,皆不为过,但
留罐时间却不可过长。
(8)疗程。一般以10~12次为一疗程,如病情需要,可再继续几
个疗程。
(9)部位:肩端、胸、背、腰、臀、肋窝以及颈椎)贮药罐
拔火罐原理物理解释

拔火罐原理物理解释拔火罐,又称为拔罐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在患者体表上运用刺激,产生负压效应来改善身体状况。
拔火罐的主要原理是利用了大气压力和热胀冷缩原理。
拔火罐的形状一般为圆柱形,如玻璃杯、竹筒或铁罐等,选择在患者的皮肤上放置,然后由一些方法在罐中产生负压,使罐与皮肤紧密贴合。
下面我将从大气压力和热胀冷缩两个方面来解释拔火罐原理。
1.大气压力:拔火罐利用了大气压力的原理。
在放置罐子前,通常先在罐口上点火,待罐内产生一定的热气后,将罐口紧贴在患者皮肤上。
罐内的空气被加热后迅速冷却,导致罐内产生负压,罐与皮肤之间形成一种吸力。
这种吸力有助于扩张皮下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排除体内湿气、毒素和废物等。
2.热胀冷缩:拔火罐利用了物体在受热时膨胀,在受冷时收缩的热胀冷缩原理。
在点燃罐内的火后,火热使罐内空气温度上升,罐的整体体积因此发生膨胀。
然后,快速封住罐口,使罐内温度迅速下降,空气冷却,使罐内产生负压。
这个负压效应可以刺激患者体内的经络和穴位,增强局部气血的运行,有助于调理身体。
总结起来,拔火罐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大气压力和热胀冷缩原理来产生负压效应。
这种负压效应能够扩张皮下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排毒养颜、消肿止痛。
需要注意的是,拔火罐疗法不适用于所有人群,例如:孕妇、有血液疾病、心脏病患者等不适合进行拔火罐。
此外,应该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并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与伤害。
拔火罐作为一种传统疗法,有其独特的原理和效应。
虽然科学家对其确切的疗效还有较多争议,但拔火罐在民间被广泛使用,且有许多人声称从中受益。
无论其具体原理如何,我们应该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既了解其原理,又能结合个人的身体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使用。
拔罐作用与功效用

拔罐作用与功效用拔罐,又称为拔火罐、拔拔罐,是一种中医疗法的一种,可以迅速帮助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拔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传统疗法中。
拔罐的原理是利用负压的原理,通过将罐子贴在身体的表面,使罐子内部产生负压,进而吸附住皮肤表面的肌肉和组织,形成皮下的一种虚拟空腔。
通过引导和调节皮下气体、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达到祛病保健的目的。
拔罐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与经络,加速血液流动,促进能量的循环,调整人体内外的平衡,从而起到治疗疾病、减轻痛感和保健的作用。
拔罐的作用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物理作用、疏通经络和调整身体气血平衡。
首先,拔罐的物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皮肤、肌肉和筋膜的刺激和拉伸。
在拔罐的过程中,罐子负压吸附在皮肤表面,对皮肤产生一定的压力刺激,通过刺激皮肤内的神经末梢和反射区域,产生一种舒适的感觉,促进淋巴液、血液循环,加速代谢物的排除。
此外,由于负压的作用,拔罐可以产生局部的牵拉和拉伸作用,使得筋膜和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缓解肌肉疼痛和僵硬感,起到舒筋活络、缓解疲劳、改善体力劳动者的作用。
其次,拔罐可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经络是人体内部的运行通道,负责气血运行和营养物质的输送。
如果经络受阻,气血无法畅通,就会导致疼痛、疾病和不适感的产生。
拔罐通过刺激和拉伸皮肤,可以改善局部气血循环,加速血液循环,疏通经络,从而改善各器官的运行状态。
特别是对于一些经络病痛,如肩周炎、腰腿疼痛等疾病,拔罐具有明显的疗效。
拔罐还可以通过调整经络,改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最后,拔罐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提高身体的免疫机能。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气和血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任何疾病都与气血的不顺畅有关。
拔罐可以有效地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促进气血的运行,提升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人体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力。
此外,拔罐还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改善内脏功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拔火罐压强原理

拔火罐压强原理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拔火罐这个事儿里的压强原理,可有意思啦。
咱先说说啥是拔火罐哈。
你看,那一个个小罐罐往身上一放,一会儿就紧紧吸在皮肤上了。
这就像是小罐罐突然对皮肤来了个热情的拥抱,而且还抱得特别紧,不容易分开呢。
那为啥会这样呢?这就涉及到压强的魔法啦。
咱都知道,大气可是无处不在的,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到处跑来跑去。
平时啊,我们身体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是平衡的,就像大家互相扯着,谁也不让谁占上风。
当我们把火罐里面的空气弄出去一部分的时候,火罐里的小世界就变啦。
就好比一个热闹的房间,突然走了好多人,变得空荡荡的。
这时候呢,火罐里面的空气变少了,压强就变小了。
可是外面的大气压强可没变化呀,还是那么大。
大气压强就像一群强壮的小力士,看到火罐里面压强变小了,就一股脑地使劲儿往火罐里面挤。
这一挤呀,就把火罐紧紧地压在皮肤上了。
你想啊,这就像是在拔河比赛,外面的大气压强那队人多力量大,火罐里面压强小就像是人少的那队。
人多的队肯定就把绳子往自己这边拽啦,在拔火罐里,就是把火罐紧紧按在皮肤上喽。
而且呀,这个吸附的力度还和很多东西有关呢。
比如说火罐的大小,如果火罐大一点,那它的表面积就大,大气压强能作用的地方就多,就会吸得更牢。
就像一个大吸盘和一个小吸盘,大吸盘能吸起更重的东西,因为它有更大的面积让大气压强发挥作用。
还有啊,拔火罐的时候,如果把火罐里面的空气抽得更干净,那里面的压强就更小,吸附得也就更紧。
这就好比把房间里的人赶得更干净,外面的人就更容易挤进来一样的道理。
宝子们,你要是去拔火罐的时候就可以想象这个有趣的过程啦。
当火罐紧紧吸在你身上的时候,你就想啊,这是大气压强在和火罐里面的压强打架呢,而且大气压强总是赢的那一方。
拔火罐能让我们的身体感觉舒服,除了有中医上说的那些气血之类的作用,从这个压强的角度来看,它对皮肤和肌肉也有一定的刺激。
就像有一双无形的手,通过大气压强的力量在给皮肤和肌肉做按摩。
拔罐技术实训报告

拔罐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中的一种常用外治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为了提高我个人的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我有幸参加了拔罐技术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拔罐疗法的原理、操作方法、适应症和禁忌症,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运用拔罐疗法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内容1. 拔罐疗法的原理拔罐疗法是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2. 拔罐疗法的操作方法(1)常用器具:玻璃罐、竹罐、陶瓷罐、抽气罐等。
(2)拔罐方法:①火罐法:包括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等。
②抽气罐法:使用抽气泵或负压泵抽取罐内空气,使罐吸附于皮肤。
③煮罐法:适用于竹罐,将竹罐放入沸水中煮热,然后迅速扣在皮肤上。
3. 拔罐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感冒、头痛、肩周炎、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哮喘、失眠、胃肠功能紊乱等。
(2)禁忌症:孕妇、皮肤过敏、出血倾向、局部皮肤破损、肿瘤、心脏病等。
4. 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1)拔罐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拔罐部位和方法。
(2)拔罐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拔罐。
(3)拔罐后,嘱患者休息片刻,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4)拔罐疗法不宜频繁进行,一般每周1-2次为宜。
通过本次拔罐技术实训,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方面:1. 拔罐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中医疗法,具有广泛的适应症。
2. 掌握拔罐疗法的操作方法、适应症和禁忌症,对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3.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患者的安全。
4. 拔罐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
四、总结本次拔罐技术实训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还增强了我对中医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拔罐的方法、作用和禁忌

拔罐的方法、作用和禁忌拔火罐的作用和拔火罐的原理: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一种较强的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可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使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人体气机升降失常,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致。
当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后,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物,如淤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这些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通过经络和腧穴走窜机体,逆乱气机,滞留脏腑;淤阻经脉,最终导致种种病症。
中医认为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
经络有“行气血,营阴阳,儒筋骨,利关节”的生理功能,如经络不通则经气不畅,经血滞行,可出现皮、肉、筋、脉及关节失养而萎缩、不利,或血脉不荣、六腑不运等。
通过拔罐对皮肤、毛孔、经络、穴位的吸拔作用,可以引导营卫之气始行输布,鼓动经脉气血,儒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虚衰的脏腑机能得以振奋,畅通经络,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得以调整,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疗疾的目的。
如何拔火罐和拔罐疗法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
可按病变的或压痛的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
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冈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等。
多罐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
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量吸拔数个乃至拾数个。
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的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火罐,称为“排罐法”。
治疗某些内脏或器官的淤血时,可按脏器的解剖部位的范围在相应的体表部位纵横并列吸拔几个罐子。
闪罐罐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病例。
留罐拔罐后,留置一定的时间,一般留置5-15分钟。
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推罐又称走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须选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拔火罐原理1、机械刺激作用。
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负压效应。
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现象。
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双向调节,同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其次,负压的强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是使体内的毒素、废物得以加速排出。
3。
温热作用。
拔罐局部的温热作用不仅使血管扩张、血流两量增加,而且可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能力。
拔罐处血管紧张度及黏膜渗透性的改变,淋巴循环加速,吞噬作用加强,对感染性病灶,无疑形成了一个抗生物性病因的良好环境。
另外,溶血现象的慢性刺激对人体起到了保健功能。
※※哪些病适合拔罐拔火罐常用于治疗腰背痛、颈肩痛、风湿痛、落枕、感冒、消化不良、失眠和更年期综合征等。
在家里拔火罐只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病情比较严重的最好还是到医院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几种家庭拔火罐治疗常见病的方法。
腰痛:在腰部痛处和委中穴(腿弯正中)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肩周炎:在肩部疼痛的地方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落枕:在患侧脖子和背部,寻找压痛点,拔罐10分钟左右。
※※拔火罐:弄清痛因再下手患者在自己家里使用拔罐器,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弄清疼痛的原因,如果是一些慢性病所带来的疼痛如腰脊劳损,或是扭伤,在患者明确病因并有医嘱的情况下是可以自己使用的,这样也有利于治疗。
但疼痛的原因有时是非常复杂的,所以,白教授不提倡人们在不清楚病因时就使用拔罐来自我诊疗,因为不对症的拔罐虽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却会贻误病情,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另外皮肤有破损,或患有易出血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紫癜等)的人也不适合使用拔罐疗法。
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使用拔罐器呢?如果需要拔罐的部位是后背等大块肌肉上,最好使用稍大的罐,在人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吸力大,效果好。
在拔罐的手法上,无论大罐小罐都不能用蛮力去拔,正确的手法是用手指把罐边缘的皮肤下压,待空气进入后轻轻拿下。
拔罐的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最多不超过30分钟。
同一部位的拔罐间隔要视皮肤恢复情况而定,一般两三天即可。
拔火罐时,还要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孕妇的腰腹部不能拔罐,心脏部位、毛发部位、患有皮肤病的地方也不宜使用。
※※用火罐:三个误区要明白拔火罐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来说,确实有很多方便,但在日常使用中,有很多人还是对拔火罐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人们对拔罐疗法理解上和使用上的三个误区:第一,拔火罐虽然对多种疼痛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其作为一种中医辅助治疗方法也不是包治百病的。
对于拔罐器产品说明上的功能介绍,没有经过医学临床实验的,无法证实其效果,患者对待这个问题要理性。
第二,针对市场上一些有磁疗功能的拔罐器,有人认为,人体自身带有非常微弱的磁场,附在罐内的磁铁磁力很强,会对人体自身磁场产生干扰。
如果使用过多的磁化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害大于利的。
他认为,对“磁疗”的宣传和追捧更像是一种“时尚”,因为在传统中医学理论中对“磁”的功能只有零星记载,并未真正形成体系。
第三,一些非医疗机构的场所如洗浴中心等也会提供拔罐、刮痧等服务,虽然方便,但建议最好不要去,因为某些场所没有严格的消毒,可能会造成交叉感染。
一、什么是中药拔罐疗法中药拔罐疗法是指将拔罐与中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治疗中不仅能起到拔罐时的温热刺激和机器刺激作用,而且又可发挥中药的药理作用,提高拔罐的治疗效果。
二、中药拔罐疗法医疗保健机制(一)中医学的认识拔罐疗法之所以能取得其他疗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因为它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形成一套独立的治疗手段。
它虽然只是在局部或经络腧穴穴位上刺激,然而可循经传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引起局部乃至全身反应,从而调整机体功能,达到同其经脉、调整气血、平衡阴阳、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逐寒,祛病健身的目的。
1、平衡阴阳,扶正祛邪,调节功能阴阳是贯穿中医理论体系多个方面,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病规律,指导临床诊断、治疗。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有机的协调,即阴阳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当由于某种因素破坏,则致阴阳失调,产生种种疾病。
《内经》中提到“阴性则阳病,阳性则阴病;阳性则热,阴胜则寒。
”而拔罐疗法则能调整某些脏器功能,促进阴阳转化、消长,从而达到阴阳平衡,扶正祛邪的目的。
2、调整气血,疏通经络,增强体质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通过经络、血脉对人体起濡养、推动、温煦作用,气血的偏盛偏衰导致体内阴阳失横。
经络是营卫气血运行机体的通路,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则邪正相搏,运行不畅。
拔罐疗法则从其穴前导之,或在对应之穴启之,使所闭之穴感受到刺激,循经传导,则所滞之气血亦缓缓通过其穴,而复流行,从而营卫调和,经络疏通,增强体质。
3、达抑遏,活血化瘀,托毒排脓,促进血循经络是沟通上下,联系内外,运行气血的网络和通道,它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和筋骨皮肉等有机联成一体,而整体功能的维持则五脏为中心,通过脏腑、气血、经络并行调节。
经络通畅,气血运行如常,脏腑功能正常,则生命活动正常,脉络瘀阻、气滞血瘀、气血亏虚可致种种病变,拔罐疗法则通过对经络、穴位局部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组织产生充血、淤血等变化,改善血液循环,使经络气血畅通,五脏六腑得到营养,开达抑遏,活血散瘀,促进血循环。
对于疥疮脓疡之类未成脓者则可在负压吸引作用下,使毒血吸出,气血疏通,瘀阻消散,已成脓者则托毒排脓,症状迅速减轻。
4、消肿止痛,除湿逐寒,通利关节所谓“不通则痛”风、湿、寒等邪侵袭人体,痹阻于筋脉,致使关节发生红、肿、热、痛等病理变化,进而致机体活动障碍。
其主要病机就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
拔罐疗法则通过其温热,机器刺激及负压作用,吸出筋肉血脉中的风寒,逐其湿气,从而使脉络之邪祛除,气血通畅,筋脉关节得以濡养、通利,即所谓“通则不痛”、“荣则不痛”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称为火气罐,用以治疗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腰痛等症而不必服药。
反映病候,协助诊断外邪侵袭人体,气血失调,冰鞋可以由表入里,由浅入深转变。
内脏出现病变时,邪气亦可能经过经络的流柱,气血的盛衰而由里及表,在相关经络、局部及内脏相联系部位出现不同症状或体征。
因此通过拔罐部位皮肤变化可以推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与内脏的关系。
如肩井穴出现紫斑、瘀点多位颈椎病气血瘀滞型的表现。
拔罐后色深伴局部发热者为热毒炽盛或阴虚火旺,局部不发热者为寒凝、阳虚、气虚;局部微痒或出现皮纹为受风等。
此外也可以测知疾病的预后。
通过数次拔罐后,灌区皮肤颜色变淡、瘀斑或点稀少,说明病变减轻,向良性方向发展。
否则病变加重或无明显改善,此即所谓“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二)现代医学的研究和认识科学的发展及医学的研究模式改变,使人们对非药物疗法加以认可和接受,从而对拔罐疗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现分别叙述如下:1、刺激作用拔罐疗法是一种遵循经络穴位的中医外治法,亦属于刺激疗法,亦属于刺激疗法。
通过罐内的负压,使局部组织充血、水肿,产生刺激作用和生物学作用。
罐内的负压,吸引力极强,据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朱观煦、马璋瑶报道:“用投火法和闪火法拔罐,无论陶罐、玻璃罐、大号罐或小号罐,都能获得相近似的负压强极限值,其值高达50.65千帕,就吸拔力而言,大口罐大于小口罐的吸拔力,临床上实际应用的负压值一般多在42.65千帕。
机械拔罐器为42.65千帕,而30分钟内负压值基本不变。
”这样大的负压吸引力也可使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而产生组织淤血、放血,发生溶血现象,而红细胞的破坏,血红蛋白的释放,使机体产生了良性刺激作用,这种刺激又称为溶血刺激。
负压的形成同时牵拉神经、肌肉以及皮下腺体,引起一系列内分泌反应,如释放组织胺、5-羟色胺等,神经介质,然后通过神经体液机制,调整整个机体的功能,由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质,再由大脑皮质发生反射作用,使机体增强抗病能力。
通常负压吸引拔力愈大,这种刺激的量和强度就愈大。
在临床试验中轻而缓的拔罐,可使神经受到抑制;强而急的拔罐则使神经兴奋;过强过重的吸拔,又可使神经抑制。
身体处于兴奋状态时拔罐可使其镇静,身体处于抑郁状态时,拔罐可使其兴奋。
总之,通过调整负压吸引力大小的机械刺激作用,可使机体功能趋于平衡。
2、热刺激作用拔罐疗法对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
此种刺激能使局部的前曾组织发生被动充血,促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血液循环加速,从而改善皮肤的血液供应;增强皮肤深层细胞的活力;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及细胞吞噬能力,使局部温度升高;同时增加局部耐受性及机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力,促进疾病好转。
据有关文献报告,进行过拔罐的地方,血红蛋白和白细胞都比全身有显著增加,其中血红蛋白增加20%,红细胞增加100万以上,白细胞增加8000左右,所以拔罐后促进新陈代谢,使病情好转,恢复健康。
皮肤内的汗腺和皮脂腺都有分泌和排泄的作用,拔罐的此种作用可加速新陈代谢,从而汗腺和皮脂腺功能加强;同时可使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局部皮肤组织气体交换加强,使体内的废物、毒素加速排除,起到解毒作用。
3、药物作用拔罐疗法与药物疗法相结合,可提高疗效,充分发挥药物作用。
此作用亦是建立在温热刺激作用基础上,拔罐后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新陈代谢旺盛,因而有利于药物吸收,直达病所,发挥其治疗作用。
孟氏活血通络液经临床实验研究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祛除风湿、运行气血、散寒止痛功效,在负压吸拔作用下,更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对穴位、经络的作用。
4、消炎,缓解机体疼痛作用任何刺激,只要达到一定强度都可以成为伤害性刺激,当传入神经末梢接受了刺激以后,机体内便产生致痛物质,从而导致疼痛。
同时局部的组织在刺激下也发生炎症反应,产生炎性渗出物,和一系列红肿、痛等病理变化。
拔罐疗法的负压、吸吮、牵拉、挤压皮肤和浅层肌肉的良性刺激,可引起血液重新分配,改善神经调节,从而改善局部内环境,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病变部位组织细胞的恢复和再生。
吸拔后引起的血液循环的改善,可迅速带走炎性渗出物及致痛因子,减少或消除对神经末梢的刺激,消除肿胀,缓解疼痛。
同时局部白细胞的轻微增多和吞噬功能的增强,可以吞掉细菌和病毒,所以又有消炎作用。
5、其他作用拔罐拔罐疗法对心率、血压、呼吸、神经、内分泌等系统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