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谢谢观赏!
2020/11/5
16
在现代生理营养科学上,中西已逐渐趋向双方之 融合,西方的餐桌上蔬菜的种类及份量明显在增 加,而中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和牛奶及 乳制品在饮食结构中的比重也在大大增加。
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以谷类即淀粉为主,西方人的
饮食结构则以肉类、蛋白质为主。根据中西方饮食对 象的这一明显差异,中国人被认为具有植物性格,而 西方人具有动物性格。反映在文化行为方面:西方人 喜欢冒险、开拓、冲突;而中国人则安土重迁、平和 闲静。的确,西方人如美国人在开发西部时,他们把 整个家产往车上一抛,就踏上了冒险的征程;而中国 人则时时刻刻记挂着“家”和“根”,这种叶落归根 的观念是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相联系的。
这里简要从下面三个方
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饮食餐具的差异
中西饮食上最为明显的差异表现在饮食 餐具的使用上,无论是平常的家庭用餐,还 是正式的宴会上都是如此,比如中国人用筷 子夹食物,西方人用刀叉切割食物。不同的 饮食方式显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在不同文 化引导下形成的。
中国人自古以来大部分以农耕为主,所谓
相反,西方人使用刀叉是又切又割,让人 感到一种残酷和暴虐,是毫不掩饰地蹂躏食 物。尽管中国人和西方人一样性喜吃肉,但 却表现得非常含蓄、婉转,丝毫感觉不到那 样血淋淋的“厮杀”和“搏斗”。
此外,中国人的
餐具以瓷器为主,品
种较少,主要是碗、
盘、筷子、勺子和酒 杯等 ,大大小小、各式 各样的宴会都适用。 西方人则不同 ,烹饪的方式
多种多样 ,有炒、炸、焖、 爆、煎、烩、煮、蒸、烤、 腌、冻、拔丝、糖醋等 , 做出的菜肴让人眼花缭乱。 在烹饪大师的眼中 ,做菜 和制作工艺品一样有着高 深的学问 ,即使是同一道 菜 ,不同的厨师会做出不 同的口味来。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跨文化研究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跨文化研究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跨文化研究
01 引言
03 跨文化研究 05 结论
目录
02 文化差异分析 04 案例分析 06 参考内容
引言
餐桌礼仪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传统和价值观。中国和西方国家在餐桌礼仪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不 仅仅体现在餐具使用、食物选择和用餐时间等方面,更深入到文化观念和价值观 的层面。本次演示将从跨文化的角度,对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及其影响进行深 入探讨。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积极并遵循正确的餐桌礼仪,以体现个人修养与尊重。 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跨文化交际中来,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学习,深入了解不同 文化的魅力与特点。让我们共同为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增进人类文明进步而 努力!
感谢观看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融合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餐桌礼仪的融合成为一种趋势。为了更好地促进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很多中餐馆开始尝试提供西式餐具和改良菜品,而 一些西餐厅也相继推出中式菜肴和就餐模式。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就餐选 择,还为跨文化交际搭建了桥梁。
此外,国际化的酒店和会议中心往往会在正式场合下提供中西合璧的餐桌礼 仪服务。宾客们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不同文化的特色美食和礼仪习俗,进一步加深 对世界各地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文化差异分析
1、餐具使用
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使用筷子和勺子是最常见的餐具,而西方国家则更倾 向于使用刀叉。筷子的使用需要技巧和练习,但它也表达了东方文化中的一种谦 逊和尊重。而在西方国家,刀叉的使用则被视为一种文明的象征。
2、食物选择
中西方在食物选择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中国菜系种类繁多,注重色香味俱 佳,而西方国家的食物则多以烤、炸、煮为主,更加强调食材的原味。此外,中 餐的用餐顺序通常为冷盘、热菜、主食、汤品、水果,而西餐的用餐顺序则为开 胃菜、主菜、甜点、咖啡或茶。

文化差异性谈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

文化差异性谈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

文化差异性谈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Value Engineering 0引言中国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所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中国受到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影响深远;而西方国家的思想基础都是源自欧洲文艺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

中西方在很多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而在餐饮方面更为突出。

1食材处理方法的不同中国千百年来由于人口压力、劳动力低下等原因,所以对吃的东西异常看重。

“民以食为天”便是一个很好的写照。

中国人把“吃”发挥得淋漓尽致。

中国对于烹饪的方法也是多大十几种。

“食以味为先”也充分的得到了说明。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

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

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西方对于饮食是一个理性的观念。

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

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

2使用器皿的不同筷子是中国餐具的代表。

中国人对吃得种类、样式、烹饪方法都非常在意,然而对盛放食物的器具就显得没那么看重了。

中国北方多木,南方多竹,祖先就地取材,瞩目均为中国最原始的筷子原料。

筷子虽只有两个杆,小巧简洁,却有很多功能:挑、夹、插、搅拌等。

现在,筷子已经不仅仅是作为餐具来使用了。

比如你可以买一双精致的筷子送给朋友。

据“筷子”发音谐音,中国人理解为“快点的子”,所以送给新婚的夫妇也是很乐意别接受的。

筷子的使用带来的必定是家庭成员共同进餐,而这种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在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中国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

中外饮食文化差异

中外饮食文化差异

总结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在它的英文名字上,就是一个快字,作得快不超过十秒钟,喝得也快,因为只有两三口。一般意大利人起床第一件事马上煮一杯咖啡,意大利人平均一天要喝上二十杯咖啡。温和理智中国式中国人喝咖啡不像意大利人那么热情如火,也不像法国人那么浪漫似水,中国人喝咖啡,喝得理智和温和,正像一板一眼的民族性格一样。中国人在家煮咖啡,大多使用简便的热咖啡,此外,咖啡在中国的普及率远不如西方国家。
(2)茶道篇
茶道,中国的国粹之一,在中国源远流长。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茶道被推广到西方各国,其中在英国最为风靡。茶道在英国英国人在生活上最大的享受,莫如在起床前倚枕喝上一杯热茶。英国人还别出心裁地把茶会作为聚会的重要形式之一。茶会不但比宴会节约,也实惠文雅的多。英国人请人赴茶会时会发出一张别致含蓄的贴子。英国茶会上有规矩:面包点心自取,但茶壶始终由女主人掌握。除了茶壶之外,还备有一罐开水,女主人给每个客人倒茶时,都会先问一下“是浓是淡”,如答后者,她就在倒茶时,兑上点开水,放糖之前,也先问一声“您要几块?”以显对客人的尊重,但切记英国茶会上没有埋头吃点心或捧杯牛奶饮。谈话是活动的中心。在茶会上,客人们既要表现机智风趣,又忌讳说教卖弄,主人们要使场上始终保持热烈融洽的气氛,因此,茶会也可算是最能使人觉得风流倜傥,又是训练外交官的极好场地。中国茶道中国人饮茶强调“清雅”,他们极少像英国人那样在茶内添加糖块,中国人特讲究茶与茶杯的搭配,喝茶时,有时用拳头大小的茶杯,有时则是瓶盖大小的,层出不穷。中国人极少办茶会,即使有,也是主人亲自给客人斟茶。但从不像英国人那样先满足客人的条件需求,他们大多只让客人品尝自己亲手泡的茶,以显示其茶道功底。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标志,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传统造就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味蕾体验。

中西方饮食文化具有显著的差异,体现在餐饮形式、食材搭配、饮食习惯等方面。

本文将着重介绍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以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下的饮食习惯。

一、餐饮形式的差异在餐饮形式上,中西方有着根本的区别。

中国以“主食+副食”为主要概念,即一餐必不可少的是米饭、面食等主食,再加上肉类、蔬菜等作为主食的陪衬。

西方则以“一道菜”为主要形式,即一餐专注于一种主材,如牛排、鱼肉等,搭配适量的蔬菜或配菜。

这种差异在食物搭配上有着明显的表现。

二、食材搭配的差异中西方在食材搭配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餐追求的是五味调和、色香味俱佳,尽量保留原材料的鲜美和营养成分。

中餐会根据不同菜品的特点搭配不同的食材,如炖鸡会搭配中草药,红烧肉会搭配豆腐。

而西餐则更加注重食材本身的口感和风味,以保持原材料的原汁原味。

西餐的食材搭配主要是为了突出主料的口感,如与鸡肉搭配的是土豆泥和煮熟的蔬菜等。

三、饮食习惯的差异中西方的饮食习惯也存在很大差异。

中国人重视粒食,崇尚饭食文化。

一日三餐里,米饭或面食是必不可少的主食,人们认为不吃饭就等于没有吃。

而西方国家则更加注重主菜的搭配,面对糖尿病等健康问题,西方国家提倡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

西方国家更加注重健康饮食的选择,多食用水果、蔬菜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四、用餐礼仪的差异中西方的用餐礼仪也有所区别。

中国人注重团圆,尤其强调与家人一起吃饭的重要性。

中国人在餐桌上会相互之间夹菜、敬酒等表示尊重和友好。

而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独立,用餐时更注重个人的舒适和享受,一般不会互相夹菜或敬酒。

西方人吃饭时会使用刀叉等餐具,而中国人习惯使用筷子,这也是文化差异的体现。

综上所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餐饮形式、食材搭配、饮食习惯等方面,还体现在用餐礼仪等细节上。

了解并尊重其他文化的饮食习惯是增进友谊和加深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一环,也有助于互相学习和借鉴。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在两个文化中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下面为你讲讲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有哪些。

1、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5000年的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在这种文化蕴藏中,使中国的饮食更加博大精深。

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辽阔国土的地域差异,四大菜系逐渐形成,四大菜系自成体系,各有特点,但共同点是用料复杂考究,制作方法复杂,口味、菜式多种多样,令人惊叹。

西方以欧美为代表,其文化同样源远流长。

到中世纪,欧洲文化已十分完善,在此期间,旧西方的饮食文化已经形成。

其主要特点为:主食以面粉为主,原料也较为丰富,制作方法较中国简单,但同时也十分注重口味。

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于饮食重科学。

重科学即讲求营养。

故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进食犹如为一生物的机器添加燃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热量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

这些问题都是烹调中的大学问,而菜肴的色、香、味如何,则是次一等的要求。

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饮食大国,法国,其饮食文化虽然在很多方面与我们近似,但一接触到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

中国五味调和的烹调术旨在追求美味,其加工过程中的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攻,都会使菜肴的营养成分被破坏。

法国烹调虽亦追求美味,但同时总不忘“营养”这一大前提,一味含营养而求美味是他们所不取的。

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现代烹调思想,特别强调养生、减肥,从而追求清淡少油,强调采用新鲜原料,强调烹调过程中保持原有的营养成分和原有的味道,所以蔬菜基本上都是生吃。

所以说西方饮食之重营养是带有普遍性的。

2、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一、食材选择与烹饪方式:西方饮食注重肉类和奶制品的摄入,尤其是牛肉、猪肉和鸡肉等。

西方餐桌上经常能看到烤肉、炸鸡和汉堡等快餐食品。

而中国饮食文化注重五谷杂粮和蔬果的摄入,以大米、小麦、豆类和蔬菜为主要食材。

中国菜肴烹饪方式丰富多样,如炒、炸、蒸、煮等,注重将食材的原汁原味保留下来。

二、餐桌礼仪与用餐方式:西方人用餐注重个体主义,一般用刀叉和盘子,用餐时主食独立摆放,每个人有自己的食物,注重个人私有权利。

而中国人用餐时通常采用共同进餐的方式,将主食放在共同的大碗里让所有人一起分享。

中国人传统上使用筷子,将食物夹到自己碗中,注重团体主义和集体意识。

三、饮食习惯与饮品选择:西方人饮食习惯午餐较重,晚餐较轻,一般不喜欢吃米饭,偏好吃面包等主食。

西方人饮食中常见的饮品有咖啡、红茶、果汁和饮料等。

而中国人则注重早餐的丰富,喜欢米饭和面食,晚餐一般较为丰盛。

中国人也喜欢喝茶,特别是绿茶,它有清热解毒、降脂减肥的作用。

四、礼仪与礼节:西方人在用餐时注重礼仪,如不用手抓取食物,避免发出声音等。

吃饭时西方人通常不谈论政治、宗教等敏感话题。

而中国人在用餐时注重家庭和睦,习惯一家人团聚共进餐,用餐时会有较多的交谈和互动。

五、餐饮文化氛围:西方人习惯在餐厅用餐,注重用餐环境和服务质量。

西方餐厅通常会附带音乐和装饰,让顾客有舒适的用餐体验。

而中国人则更喜欢在家中吃饭,有的家庭还会摆上几道精心准备的菜肴,表现主人的热情款待。

综上所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在食材选择、烹饪方式、用餐礼仪、饮品选择、礼仪与礼节以及餐饮文化氛围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对食物的看法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异。

中西方美食文化的异同与交流

中西方美食文化的异同与交流

中西方美食文化的异同与交流美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对食物的认知、态度和审美,同时也体现了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由于历史、地理、民族和宗教等原因,中西方美食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和特点,但同时也在不断地交流与融合中产生着新的创意和火花。

一、饮食文化的差异1. 菜品组合中餐食品通常按照五味、五色、五香、五形、五热的标准进行搭配,追求健康、营养和美味的平衡。

而西餐则讲究主食、汤品、甜点、酒水的搭配,因为其文化背景的不同,西餐以肉类和面包为主打,蔬菜水果等则是陪衬。

2. 食用方式中餐通常以家庭或者团体聚餐为主,无论是点菜还是共享,都强调着“人情味”的重要性。

对于用餐礼仪也是十分注重的,如筷子的使用、餐桌上的行为等。

而西餐则偏向于单独用餐,强调的是独立自主的个人意识和作为一个人的权利和责任,用餐礼仪则相对简洁。

3. 食材选择中餐通常以天然材料为主打,新鲜、趣味性、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为家常菜,比如川菜、粤菜等地方性口味。

而西餐则更加注重材料的稳定性和耐储存性,稀缺性的材质常常被加上高昂的价值,比如:法国鹅肝或是意大利干酪。

二、美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1. 中餐出海近些年来,中国美食在世界范围内的好评不断,如京酱肉丝、麻婆豆腐、火锅、炸酱面等等,成为了广受欢迎的全球美食文化icon,美国、英国、法国都已开了许多中国餐馆,开放式的烹饪流程和口感的变化让更多不同的人群了解和喜欢上了它。

2. 西餐适应中国西餐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说是呈井喷式的,咖啡厅、西餐厅、快餐店等等多种类型的餐厅在中国大陆铺天盖地的涌现,提出着创新和独特的餐饮理念。

比如:意式披萨、美式汉堡、法式酥饼等等,都已经被中国的消费者接受和喜爱,并且已慢慢地与以往的中西餐方式相融合。

3. 中西混搭中西混搭的菜品在现代餐饮业中也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的西餐厅开发了一些中西合并的菜肴,比如:中式火锅披萨、法式甜品上海黄鱼、香草茶味义大利面、双菇奶汁炖鱼羹等等,这些推陈出新的创意体现了中西方美食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新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组员分工
• 戚星伊——PPT的总体制作和社会 调查; • 金初蕾——社会调查和查找资料; • 朱韵白——PPT的后期修改、社会 调查和图片的查找; • 黄逸云——查找大部分资料。
我们研究的目的
1、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各地不同的餐饮文化。 2、为了更加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餐饮文化 。 3、为了扩大我们的知识面。 4、通过这一探究的过程,了解各地独特的民 族特色。

在每个位置前的餐桌上要放好一个盛 主菜的盘子,把盛小菜的盘子放在大盘里。 汤盘要放在女主人身边的茶几上。餐刀放 在盘子右边,刀刃对着盘子,餐叉放在左 边,叉齿向下。汤匙放在餐刀的右边。吃 小菜的餐碟及餐具应放在菜碟上,同时用 餐巾轻轻盖住。酒杯应摆在盘子右前方, 并把胡椒粉、盐等调料装在瓶子里,再配 一把小匙。吃水果时则另用其他餐具。
• 西方: • 刀叉的使用。右手持刀,左手持 叉,先用叉子把食物按住,然后 用刀切成小块,再用叉送入嘴内。 欧洲人使用时不换手,即从切割 到送食物入口均以左手持叉。美 国人则切割后,将刀放下换右手 持叉送食入口。
• 餐巾用法。进餐时,大餐巾可折起 (一般对折)折口向外平铺在腿上, 小餐巾可伸开直接铺在腿上。注意不 可将餐巾挂在胸前(但在空间不大的 地方,如飞机上可以如此)。拭嘴时 需用餐巾的上端,并用其内侧来擦嘴。 绝不可用来擦脸部或擦刀叉、碗碟等。
• 中国五味调和的烹调术旨在追 求美味,其加工过程中的热油 炸和长时间的文火攻,都会使 菜肴的营养成分被破坏。西方 烹调虽亦追求美味,但同时总 不忘“营养”这一大前提,一 味舍营养而求美味是他们所不 取的。
• 而西方烹调讲究营养而忽视味道,至少是不以味 觉享受为首要目的。他们以冷饮佐餐,冰镇的冷 酒还要再加冰块,而舌表面遍布的味觉神经一经 冰镇,便大大丧失品味的灵敏度,渐至不能辨味; 那带血的牛排与大白鱼、大白肉,生吃的蔬菜, 白水煮豆子、煮土豆,虽有“味”而不入“道”, 凡此种种都反映了西方人对味觉的忽视。他们拒 绝使用味精,更足以证明此辈皆属不知味之人, 非“知味观”之座上客也!
中西方文化的总体差异 中西方的餐饮礼仪历史 餐具的摆放 餐具的使用 饮食观念的不同 中西方的餐饮比较分析 社会调查 我们的观点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 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 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 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 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 化 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 文 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 中 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 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 本”。
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比较研究
组 员 : 黄 朱 金 逸 韵 初 云 白 蕾 组 长 : 戚 星 伊
•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 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 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 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 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 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 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 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 应。经过中世纪产生了现代科技 和文化。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 中方: • 筷子:筷子是中餐最主要的餐具。使用筷 子,通常必须成双使用。用筷子取菜、用 餐的时候,
• 勺子:它的主要作用是舀取菜肴、食物。 有时,用筷子取食时,也可以用勺子来辅 助。尽量不要单用勺子去取菜。用勺子取 食物时,不要过满,免得溢出来弄脏餐桌 或自己的衣服。在舀取食物后,可以在原 处“暂停”片刻,汤汁不会再往下流时, 再移回来享用。
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左上方,酒杯放 在右上方。筷子与汤匙可放在专用座子上或放在 纸套内。公用的筷子和汤匙最好放在专用的座子 上。要备好牙签和烟灰缸。中餐有别于西餐的餐 具主要是筷子。在中国几千年的饮食文化中,用 筷子形成了基本的规矩和礼仪,用餐完毕,筷子 应整齐地搁在靠碗右边的桌上,并应等众人都放 下筷子后,在主人示意散席时方可离座,不可自 己用餐完毕,便扔下筷子离席。
饮食观念的不同
• 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饮食注重 科学,重科学即讲求营养,故西方饮食以营 养为最高准则,进食有如为一生物的机器添 加燃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 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 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 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这些问题都是 烹调中的大学问,而菜肴的色、香、味如何, 则是次一等的要求。饮食文化虽然在很多方 面与我们近似,但一接触到营养问题,双方 便拉开了距离。
中西方的餐饮比较分析
• 中西餐在文化内涵、文化的表现形式上 都有着重大差别。中餐重视的是亲情、气 氛、营养、形式;西餐更多重视的是效率、 卫生、自由平等。中西餐文化的不同也是 中西民族文化区别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 国家、每个地区的人民都在自己的文化熏 陶下,在餐饮中自觉不自觉地透露着自身 的深刻的文化背景,同时,不同的文化背 景,对待餐饮的态度、要求也是不同的, 这种不同往往体现在不同文化习俗的人们 对待饮食形式的具体要求上。

• 盘子:稍小点的盘子就是碟子,主要用来 盛放食物,在使用方面和碗略同。盘子在 餐桌上一般要保持原位,而且不要堆放在 一起。 • 餐巾:中餐用餐前,比较讲究的话,会为 每位用餐者上一块湿毛巾。它只能用来擦 手。擦手后,应该放回盘子里,由服务员 拿走。有时候,在正式宴会结束前,会再 上一块湿毛巾。和前者不同的是,它只能 用来擦嘴,却不能擦脸、抹汗。
中国餐饮礼仪源远流长。据文 献记载,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 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 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 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 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 要内容。
西方的餐饮历史
• 而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 当时受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 致的礼仪。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 变而来。在12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 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得更为优雅精致, 教导礼仪的著作亦纷纷面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