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精粹达标练习7.《杜甫诗四首》 登高 (语文版必修2)
《登高》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8.2《登高》检测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杜甫〔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楼①杜甫〔唐〕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②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③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④。
【注】①这首诗写于成都,时在代宗广德二年(764)春,诗人客居已是第五个年头。
②玉垒,山名,在今茂汶羌族自治县。
③西山寇盗:指吐蕃。
④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喜欢吟诵乐赋诗篇《梁甫吟》。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有登临所见之景,《登高》所见的是阔远悲凉的秋景,《登楼》所见的是生机盎然的春景。
B.两首诗都交代诗人登临时的境遇,《登高》是“常作客,多病、孤独”,《登楼》是“万方多难”。
C.两首诗都融自然景象、国难家愁、个人年老多病的情思为一体,都体现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两首诗都是七言律诗,格律严谨,中间两联,对仗工稳,且都是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怀。
2.杜甫两次登临抒怀,所见之景不同,所抒之情又有何异同呢?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病,潦倒新停浊酒杯。
3.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
B.颔联“萧萧”“滚滚” 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悲秋”二字是诗眼,前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后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
4.这首诗的首联用了什么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请作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登高》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登高》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高远B.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洲C.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象声词,草木摇落的声音D.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一百年2.下列对《登高》一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急/ 天高/ 猿/ 啸哀B.无边/ 落木/ 萧萧/ 下C.百年/ 多病/ 独登/ 台D.潦倒/ 新停/ 浊酒/ 杯3.以下选项不属于《登高》中诗人“苦恨"原因的一项是( )A.常年客居他乡B.浊酒难以解忧C.国家动荡不安D.自身困苦多病4.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是(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___B.①④C.②③___D.②④5.杜甫的《登高》一诗,被人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请选出对其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 )A.首句“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感。
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6.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①杜甫的“自谓颇挺出”是一句充满自信心的自我评价,它有着历史和现实的依据。
②杜甫对自己的政治器识和文学才华也是十分自信的,而这两点,也恰好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两项重要考试内容。
③历史的是家庭的影响,现实的是个人的禀赋。
④所以,他在最早的行卷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才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的自负诗句。
2《登高》课时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登高》课时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时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面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万里”指诗人为生活所迫,漂泊异乡,离家很远。
B.“百年"指诗人离家时间很长,表达了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C.“多病”指诗人疾病缠身,身体衰弱。
D.“独"是形容诗人独自一人登台,孤独寂寞的境况。
2.有人将《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压缩为“落叶萧萧下,长江滚滚来"。
你觉得压缩好不好?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有何特点?它可能引发诗人怎样的情思?4.《登高》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颔联“灯火”“星河",颈联“风吹古木”“月照平沙"都是“夕”中之景。
B.诗歌的颔联,下写江城万家灯火四面闪烁,上写天际星斗在银河两边闪烁,同首联所写海天茫茫、山高水阔,相互辉映。
C.诗中用寻常景物组合出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面,就像一幅疏朗悠远的山水画,最后以人的心情作结,使整幅画更增加了人情之美。
D.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二练习:2.5杜甫诗四首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车辚.辚 (l ní) 干.云霄 ( ɡà) n 点行频.(p ín)B .陇.亩(l ǒn)ɡ 尘埃.( ài) 声啾.啾( ji ū)C .涕.泗.(t )ì(s ) ì 渚.清(zh ǔ) 戎.马(r ón ɡ)D .潦倒 (li ǎ) o 猿啸.(xi oà) 危樯.(qi náɡ)解析: 选 C 。
A .“干 ”读“ɡān”;B .“埃”读“ā”i ;D .“潦”读“ li oá”。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 盘桓 跌宕生姿 讫今 追本溯源B .戊戌 珠联璧合 震慑 针砭时弊C 瓦砾 责无旁贷 联络 风餐路D . 乾坤 煞有介事 霜鬓 壮志难筹解析: 选 B 。
A .讫-迄; C .路-露; D .筹-酬。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 .行.人.弓箭各在腰B .耶娘妻.子.走相送C .或从十五北防河.D .禾生陇亩无东西..解析: 选 D 。
A .古义:出征之人;今义:在路上走的人。
B .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C .古义:专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
4. 下列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 .役夫敢申恨. 恨:遗憾B .无边落.木.萧萧下 落木:落叶C .吴楚东南坼. 坼:裂开D .危.樯独夜舟 危:高解析: 选 A 。
恨:怨恨。
5. 下列句子中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 .恰当的一项是 ( )A .夙遭闵.凶闵:通“悯”,指可忧伤的事,多指疾病死丧B .边庭.流血成海水 庭:通“廷”,屋前空地。
C .所守或匪.亲 匪:同“非”,不,不是。
D.禾生陇.亩无东西陇:通“垄”,田埂。
解析:选B 。
B 项,无通假字。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 题。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 杜甫诗四首课时跟踪检测 语

杜甫诗四首(时间:40分钟满分:58分)一、文言基础专练(选择题每小题3分,默写题6分,共15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役夫敢.申恨敢:岂敢B.凭.轩涕泗流凭:靠着C.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D.名岂文章著.著:著作解析:选D D项,著,显扬。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或从十五北.防河A.便至四十西.营田B.今上.岳阳楼C.百年多.病独登台D.月.涌大江流解析:选A 例句中的“北”和A项中的“西”都是名词作状语,在北方、在西方。
其余三项没有名词作状语的现象。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登高》是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写其长年漂泊、老病孤愁之感。
B.《登岳阳楼》写于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由湖北漂泊到湖南岳州,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C.《旅夜书怀》写于作者颠沛流离的途中,并且是夜里,心情可想而知是孤独伤感的。
D.“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
杜甫的《兵车行》沿用古题,缘事而发,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解析:选D D项,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题目是作者自拟。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两句借写落叶飘落、江水奔逝之景表达了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伤感之情。
(2)杜甫《登高》一诗中写诗人飘泊异乡、老病孤愁的诗句是“,”。
(3)杜甫《旅夜书怀》中“,”两句借用反语手法,表达了诗人饱受压抑、政治上失意的愤慨之情。
答案:(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二、阅读理解专练(33分)(一)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5~6题。
(11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5.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情景,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语文版-语文-高一-课堂设计每课一练2.5_杜甫诗四首语文版必修2

第5课杜甫诗四首每课一练(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沙渚.(zhǔ)煞.有介事(shà) 稽.查(jī) 不着.边际(zháo) B.潦.倒(liáo) 长吁.短叹(yū) 尺牍.(dú) 否.极泰来(pǐ) C.啾.啾(jiū) 惊魂甫.定(fǔ) 浓.烈(nónɡ) 厉兵秣.马(mò) D.戍.边(shù) 溘.然长逝(hè) 沧.桑(cānɡ) 多财善贾.(ɡǔ)2.下列诗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车辚辚,马潇潇,行人弓箭各在腰。
B.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C.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D.新鬼繁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3.对诗句修辞手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比喻、设问B.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反语、对偶C.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对比、对偶D.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对偶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著:显扬。
B.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应:认为是、是。
C.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作客:去人家赴宴。
D.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涕泗:眼泪,鼻涕。
5.下列诗句的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B.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二、文本阅读(17分)(一)阅读《兵车行》选段,完成6~9题。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2《登高》课时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登高》课时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时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白居易的诗歌影响广泛而深远,晚唐张为称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白氏获得这样的称号,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坚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一原则回应了当时文艺创作遇到的挑战,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获得了后世广泛共鸣。
我国在魏晋时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对文体、内容等的研究使文艺开拓出新的天地。
但过犹不及,片面重视形式、忽视内容的倾向一直存在。
如六朝骄文讲求对偶、声律,脱离生活;中唐“大历十才子”追求丽辞、精于雕琢,反映的生活较为狭隘。
而唐自安史之乱后,进入藩镇割据、民不聊生的阶段,文人们罔顾现实而空玩文字,背离了士人的责任,也扭曲了文艺的主要功用。
于是韩愈、柳宗元等发起“古文运动",务求恢复文章质朴自由、言之有物的传统;白居易、元镇等发起“新乐府运动”,倡导诗歌承续《诗经》和汉魏乐府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功能。
除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还提出一些相关的主张,如诗歌应“救济人病、禅补时阙”,诗人应“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白居易的诗文创作忠实地践行了他的上述理念。
不论他在入仕初期,还是在朝为左拾遗,抑或被贬地方,都有许多作品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如《新制布袭》言:“安得万里裘,盖襄周四。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悲悯情怀与杜甫一脉相承。
白居易的讽谕诗是他现实主义精神的杰出代表,其中《观刈麦》《卖炭翁》等,都是广为人知的名篇。
而其讽谕之作中却绝无怨毒,只是“愿得天子知”,以达到辅助君王革新天下的目的。
与“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原则相关,他在诗歌创作中力避艰涩,追求平易,形成了朴素的美学风格。
关注现实、语言平易并不意味着艺术性减弱,他认为“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他非常重视以和谐的韵律连缀诗章,《琵琶行》《长恨歌》等作品皆为平易而美的佳作。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2练习:2.5 杜甫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docx

5杜甫诗四首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辚.辚/嶙.峋荆杞./坍圮.靠拢./禾生陇.亩B.啾.啾/泥鳅.乾坤./绅.士金柝./东南坼.C.涕泗./驷.马渚.清/赭.黄干.涉/干.云霄D.危樯./稼穑.戎.马/戍.边崤.山/淆.乱视听解析:A项,lín,qǐ/pǐ,lǒng;B项,jiū/qiū,kūn/shēn,tuò/chè;C项,sì,zhǔ/zhě,gān;D项,qiáng/sè,róng/shù,xiáo。
答案:B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哭声直上干.云霄干:冲B.行人但.云点行频但:只C.艰难苦.恨繁霜鬓苦:痛苦D.危.樯独夜舟危:高高的解析:C项,苦:甚,极。
答案:C3.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B.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C.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D.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解析:A项,“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只指夫妻女方。
B项,“行人”,古义,当兵出征的人;今义,在路上行走的人。
C项,“县官”,古义,这里指官府;今义,县一级的官员。
D项,“文章”,古今同义。
答案:D4.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高》是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写其长年漂泊、老病孤愁之感。
B.《登岳阳楼》是作者大历三年(768)冬十二月由湖北漂泊到湖南岳州,登岳阳楼时所作。
C.《旅夜书怀》写于作者颠沛流离的途中,并且是夜里,心情可想而知是孤独伤感的。
D.“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
杜甫的《兵车行》沿用古题,缘事而发,即事成篇,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解析:D项,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是自创新题。
答案:D5.下列对诗句意思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春朝()重阳()分外()胜似()秋风劲()
3、下列句子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①晴空一鹤牌云上。
()
②寥阔江天万里霜。
()
③风疾天高远声哀。
()
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 坐井观天()
停车坐爱枫林晚()
② 于无声处听惊雷()
霜叶红于二月花()
③ 我言秋日胜春朝()
坐北朝南()
④ 追旅思()
化作相思泪()
5、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的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写在文后方格内。
“5、4、3、2、1……点火!”
“神舟”五号仿佛被一双巨手擎着,在hàn天动地的轰鸣声中,拔地而起,直指苍穹,终于圆了中国人áo游太空的“飞天”梦。
【语言表达训练】
6、《秋词》中诗人表现“秋日胜春朝”,不写秋天如何秋高气爽,秋色如何迷人,而写万里晴空孤单的一鹤排云冲霄的景象,这与“悲寂寥”有何根本的不
同?
7、《采桑子重阳》这首词描写重阳节的战地风光,里面有许多写景的成分,这有何作用?
8、有人将《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压缩为“落叶萧萧下,长江滚滚来”,你觉得压缩好不好?
9、中国古代关于清明、七夕、重阳的诗词很多,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节日,写出相关的诗句或词句。
10、根据画线句子进行仿写。
学会宽容,宽容是容纳大树小草的田野,是接受阳光暴雨的天空,是________ ;宽容是吹开闭锁保守的清风,是选涤狭隘自私的雨水,是________。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列两首诗词,回答11-18题。
(一)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11、词的第一句有何哲理?
12、诗人为什么会觉得“战地黄花”分外香?
13、词的下阕应如何理解?
14、末句为什么用“万里霜”而不用“万里秋”?
(二)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5、首联写了哪些景?景的特点如何,给人怎样的感受?
16、应如何理解颔联写的“木”“ 江”这两种景物?
17、颈联中“作客”怎么理解?等同于现代汉语的意思吗?
18、杜甫为何“新停浊酒杯”?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列两首诗词,完成19-24题。
(一)秋词二首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19、你认为这两首诗最可贵的是什么?
20、你是如何理解第一首诗中的“鹤”的?
21、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写作的侧重点不同,你怎么认识这个问题?(二)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题解】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
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注释】
钟山:莽莽南京中山门外紫金山,这里代表南京。
苍黄:同仓皇。
本义是慌忙、匆忙之意,这里是突然的意思。
雄师:强有力的军队,指英勇的人民解放军。
大江:长江。
慨而慷:而是虚词,连接慨和慷,就是慷慨。
这里是意气激昂的意思,指人民为之欢欣鼓舞。
剩勇:等于说余勇,富余的勇气。
穷寇:穷途末路的敌人。
沽:买。
沽名:就是有意做作来赚取好的名声,有意要人赞扬。
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
人间:人世间,也即人类社会。
人间正道:人类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
比喻世事发生巨大的变化。
22、解释诗中加点的词语。
①风雨:
③天翻地覆:
④宜:
23、“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4、你能试着说说“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诗的意思吗?
【语言基础知识】
1、略
2、zhāo chóng fân sì jìng
3、① “牌” 应为“排”
② “阔” 应为“廓”
③ “疾”应为“急”
4、①动词“坐”;因为
② 在,从;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③早晨;面对着
④心绪、思绪,这里指愁思;想念
5、撼遨
【语言表达训练】
6、万里晴空展现出一幅开阔景象,更显出“一鹤”矫健凌厉、奋发向上的气势。
显然,这只鹤是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使人精神为之抖擞。
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便引诗情到碧霄”。
7、正像毛主席的其他诗词一样,写景只是手段,主要目的则在于透过写景来抒写心情。
从全词来看,它是表现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革命前途的乐观。
8、这两句诗从大处着眼。
“无边”“不尽”写出景象的壮阔,又可见秋意正深,其肃杀之气已经遍临天下了。
这两句写得境界阔大,意境深远,气象寥廓肃杀,于苍茫之中又增添了悲壮意味。
压缩后这种感觉就消失了。
9、相关材料供参考: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枚《清明》)
②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张继《闾门即事》)
七夕:
③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波生?(杜甫《银河诗》)
④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古诗十九首》)
⑤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
⑥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少游《鹊桥仙》)
重阳:
⑦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⑧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略
点拨:注意前句和后句的区别。
⑴中心词有别。
前一处所填内容的中心词应与田野、天空等相类的,如大海(海洋)、沙漠、草原、高山等,后一处所填内容的中心词应与清风、雨水等相类,如雪、雾、露、宿、冰雹等。
⑵修饰语有别。
前一处应与“容纳大树小萆”、“接受阳光暴雨”等相类,后一处应与“吹开闭锁保守”、“洗涤狭隘自私”等相类。
【课内同步阅读】
(一)11、这是一句带有大彻大悟意味的警句,使接下来的内容平添一般渺远苍凉之气,以自然万物的永恒写人生的短暂。
12、乐观的精神,对革命前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13、“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讲的是一般的自然规律,通常人们也都能具备这样的感受和境界,但是“寥廓江天万里霜”却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体味到的。
这里的霜,不仅仅是“霜白”的意思,还是五彩斑斓,包括了黄花,叶红和各式草树,还包括了各种秋实和天高气爽的寥廓景象。
14、①押韵。
②既响亮又含义丰富,再现诗人炼字之精当。
(二)15、①风急——冷
②天高——人渺小、孤独
③猿啸哀
④鸟飞回--孤独
16、木:由木及人、生命短暂;江:时间无穷,更显人之渺小、生命之短。
17、此处的“作客”是飘零、流浪在外,客居他乡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完全不同。
18、多病,潦倒,愁苦无法排解,只能抑郁在心头。
【课外拓展阅读】
(一)19、这两首诗最可贵的是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20、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
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
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
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
点拨:人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
通过“鹤”这一形象,体会试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21、第一首诗侧重赞美秋天的本质,第二首侧重歌咏秋天景色。
(二)22、①风雨:指革命的暴风骤雨。
②踞:蹲的意思。
③天翻地覆:这里是形容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的意思。
④宜:应该。
23、表达了诗人痛打国民但残余势力,决不心慈手软的革命家的心胸抱负。
24、蒋介石统治了二十二年,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天要是有感情的话,也不能忍受这样的痛苦,而要感到衰老。
人类社会的正常规律是不断地变化,因此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把革命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