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教案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教案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教案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教案三篇篇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学习目标】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2.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3.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的讨论,加深对提纯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重点: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化学实验安全(一)、避免实验事故,进行实验应注意的问题1.遵守______________。

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2.了解____________。

了解危险化学药品在存放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着火、烫伤和化学灼伤的处理、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以及灭火器材、煤气、电闸、报警电话等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等。

3.掌握________________。

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答案:1.实验室规则2.安全措施3.正确的操作方法(二)、基本实验操作及应注意问题1.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用________取用;块状药品:用________取用。

(2)液体药品少量液体:用____________吸取;一定量液体:用________量取;较多量液体:可____________。

2.加热(1)给液体加热时,可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固体加热时,可使用________或________。

(3)加热时,容器外壁不能有水,底部不能与灯芯接触。

烧得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或直接放在冷桌上以防止骤冷炸裂。

3.收集气体的方法根据被收集气体的性质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的收集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初中安全实验教案范文5篇

化学初中安全实验教案范文5篇

化学初中安全实验教案范文5篇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初中安全实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化学初中安全实验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氨水的碱性以及氨与酸的反应;了解氨的水溶性;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氨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难点】氨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投影】①2007年10月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理由是他发现了哈伯—博施法合成氨的作用机理。

②191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因为发明合成氨方法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③1931年,卡尔·博施因为改进合成氨方法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教师】为什么关于合成氨的反应多次受到诺贝尔奖的垂青呢?氨对于我们生产生活又有哪些重大的意义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氨,了解氨的性质。

环节二:新课讲授1、物理性质【教师多媒体出示新闻】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

厂区内寒气逼人。

同学们能从材料中获取到哪些氨气的物理性质?【学生】刺激性气味,液氨易挥发,液氨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

【教师】那么氨气除了这些物理性质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性质呢?【演示】喷泉实验。

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结束后说一说你们都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学生】烧杯里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教师】为什么会形成喷泉?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较大量的氨气溶于少量的水中,使烧瓶内的气压明显小于瓶外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教师】没错,氨气的溶解度是非常大的,1体积水大约可以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氨气溶于水后,与水也可以发生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溶液叫做氨水。

中学化学实验教案

中学化学实验教案

中学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2. 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二、实验原理1. 掌握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2. 了解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3. 熟悉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规程。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试管、烧杯、量筒、滴定管、显微镜等。

2. 药品: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硫酸铜溶液的制备步骤:1) 取一个试管,加入适量硫酸铜固体。

2) 加入少量水,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溶液颜色。

3) 讨论实验现象和结论。

2.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步骤:1) 取一个烧杯,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2) 用滴定管滴加硫酸,观察实验现象。

3) 记录滴定数据,计算中和体积。

3. 实验三:氯化钠的溶解度步骤:1) 取一个试管,加入适量氯化钠固体。

2) 加入少量水,观察溶解现象。

3) 讨论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4. 实验四:氢氧化钙的制备步骤:1) 取一个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2) 用滴定管滴加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3) 记录滴定数据,计算氢氧化钙的浓度。

5. 实验五:显微镜观察步骤:1) 取一个载玻片,放置一滴待观察的液体。

2) 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3)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

五、实验报告与评价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给予批改和反馈。

3. 结合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实验六:气的溶解度1. 实验目的探讨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理解压力和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2. 实验原理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气体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3. 实验仪器与药品仪器:气压计、气球、烧瓶、试管、水。

药品:二氧化碳、氧气。

4. 实验内容与步骤步骤一:准备烧瓶和气球。

将一定量的水加入烧瓶中。

将气球充满气体(如二氧化碳或氧气)。

步骤二:观察气体溶解度。

化学教案(通用6篇)

化学教案(通用6篇)

化学教案(通用6篇)第一篇,化学的基本概念。

1. 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元素、化合物等。

2. 教学内容: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单位,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

化合物的概念,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具有新的化学性质。

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图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物质、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4.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物质、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些概念。

5. 教学过程,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物质、元素和化合物的存在,然后进行概念的引导和解释。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和练习,让学生巩固对物质、元素和化合物的理解。

第二篇,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1. 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等。

2.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的概念,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

反应类型的概念,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反应类型和编写化学方程式。

4.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类型,能够编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5. 教学过程,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然后进行概念的引导和解释。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第三篇,化学键的概念和类型。

1. 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2. 教学内容:化学键的概念,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或转移电子而形成的连接。

离子键的概念,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的概念,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教案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教案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掌握实验操作要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遵守实验纪律,注重实验安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要领的掌握和实验安全。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量筒、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NaOH、HCl、NaCl等。

3. 实验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操作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试管加热、液体取用、试剂称量等,并进行示范操作。

3.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实验总结:学生分享实验操作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

2. 学生对实验操作要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仪器识别和使用方法。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3.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要领。

2. 使用演示法,展示实验操作过程。

3. 利用练习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实验技能。

八、教学步骤1. 介绍实验仪器:讲解各种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2. 演示实验操作:示范实验操作步骤,强调操作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

3. 学生实验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九、教学活动与学生互动1.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和困惑。

2. 教师解答: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讨论: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实验心得和经验。

十、教学评价与反馈1. 学生实验操作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和正确性。

3. 学生反馈意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化学实验教案

化学实验教案

化学实验教案(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1.学习组装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并能制取和收集氧气;2.通过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认识氧气的性质。

实验用品1.高锰酸钾、水、木炭、细铁丝、蜡烛;2.酒精灯、试管、烧杯、集气瓶、单孔橡皮塞、导管、乳胶管、水槽、燃烧匙、火柴、毛玻璃片、棉花、坩埚钳、铁夹、铁架台、木块等。

实验过程1.制取氧气前,为什么要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置棉花?3.当加热试管后不久,导管口就有气泡冒出,此时是否要立即开始收集为什么当氧气收集完毕后,为什么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4.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内留有少量水?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1.学习组装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并能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2.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用品1.大理石、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蒸馏水、澄清石灰水;2.蜡烛、木条、烧杯、集气瓶、大试管、小试管、导管、乳胶管、单孔橡皮塞、试管夹、酒精灯、毛玻璃片、火柴等请试着从反应原理、反应条件、气体发生装置、气体收集装置等方面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异同点。

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所需的条件;2.通过实验和讨论,总结灭火的方法;3.逐步建立安全用火的意识,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

实验用品1.95%酒精、蒸馏水、棉花球、玻璃棒、小蜡烛、小木条、小煤块;2.坩埚钳、酒精灯、火柴、玻璃杯等。

1.结合你在上述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结论,试着总结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2.请例举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并试着说明其灭火原理。

3.为了更好地研究燃烧的条件,你觉得还可以进行什么实验?基础实验4 常见金属的性质实验目的1.认识生活中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2.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初步理解金属活动性强弱;实验用品1.镁条、铁丝、铜丝、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2.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镊子、试管、砂纸等实验过程1.金属的物理性质:打磨上述金属并观察其颜色、状态、硬度、延展性等物理性质。

化学实验教案全

化学实验教案全

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实验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实验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3: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量取2ml盐酸加入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精选7篇)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篇1)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教材分析: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化学方程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理解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为什么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H的“+”与“-”以及为什么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可以用分数等,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重视对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以及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技能的训练,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规范化。

二、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三、教学重点难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四、学情分析:热化学方程式是学习热化学的重要工具,教材从化学方程式只能表明反应物分子转化为生成物分子时原子重新组合的情况,而不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这个局限入手,说明介绍热化学方程式的必要性及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重点介绍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化学方程式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化学键知识联系紧密,通过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能。

五、教学方法: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上相关的知识,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是教学具有针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教学教案
化学实验教学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认识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

2.激发学生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
重点: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
难点: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讲述、演示。

实验准备:各种常用化学仪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自然学科为题,导入新课。

二.授新课:
1.结合课本P191内容,讲解、强调化学学生实验的要求。

2.结合实物,讲述一些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注意事项:
⑴试管⑵试管夹
⑶玻璃棒⑷酒精灯
⑸胶头滴管与滴瓶⑹铁架台
⑺烧杯⑻量筒
⑼集气瓶⑽漏斗
⑾长颈漏斗⑿锥形瓶
⒀蒸发皿⒁导气管
⒂其它仪器
三、简要进行课堂小结。

四、巩固练习:
对照课本图3、图4,说出这两个实验中所用到的各种仪器的名称。

第二课时
课题:药品的取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学会正确取用药品的基本操作.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重点: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难点:滴管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
实验准备:固体药品、液体药品、药匙、镊子、小纸槽、滴瓶、胶头滴管、
教学过程:
1.讲解要注意的事项;
三不原则;
节约药品原则;
用剩药品的处理方法。

2.操作原理(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取用粉末状固体的正确方法;
取用块状固体的正确方法;
取用液体药品的正确方法;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正确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