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教学计划
视唱练耳工作计划中的具体举措

视唱练耳工作计划中的具体举措1. 制定系统的练习计划:
- 每天固定时间进行视唱练耳练习
- 根据自身水平制定合理的进度安排
- 定期评估并调整练习计划
2.准备多样化的练习材料:
- 收集不同风格、难度的乐谱
- 利用视唱练耳软件或在线资源
- 尝试不同类型的视唱练习,如旋律、和声、节奏等
3.采用有效的练习方法:
- 先听后唱,培养音准和节奏感
- 分析乐曲结构,掌握音程、和声关系
- 反复练习,加强记忆力和反应能力
4.寻求专业指导:
- 参加视唱练耳培训班或找专业老师指导
- 与同伴互相学习,交流心得体会
- 观摩演奏会或音乐会,积累听觉经验
5.坚持长期练习:
- 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持之以恒
- 设立阶段性目标,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 适当休息,保持热情和专注力
6.多方位锻炼音乐素养:
- 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 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开阔音乐视野
- 参与合唱或器乐演奏,培养整体音乐感知能力
通过系统的视唱练耳训练,不仅能提高音乐技能,还能培养专注力、记忆力和审美力,对于音乐学习和欣赏都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视唱练耳的教案

幼儿园视唱练耳的教案教案标题:幼儿园视唱练耳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视唱练习,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音乐节奏的把握能力。
2. 培养幼儿的音乐记忆和音乐表达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听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二、教学准备:1. 音乐教材:选择适合幼儿的简单歌曲或儿歌。
2. 音乐播放设备。
3. 教具:简单的打击乐器或节奏器材。
4. 教室环境: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以便幼儿集中注意力。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通过教师的引导,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2. 引导唱歌: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简单的歌曲或儿歌,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视唱练习:播放音乐,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进行视唱练习,教师可以使用手势或简单的音乐符号辅助幼儿理解音乐。
4. 练耳训练:教师可以使用简单的音乐节奏器材或打击乐器,让幼儿模仿音乐的节奏,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5. 表演展示:鼓励幼儿在音乐结束后,进行小规模的表演展示,让幼儿展现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视唱练习和练耳训练中的表现,包括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把握能力。
2. 鼓励幼儿进行表演展示,评价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记忆能力。
3.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表现,对幼儿的音乐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延伸:1. 在日常活动中,鼓励幼儿参与唱歌和跟唱的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
2. 创设多样化的音乐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完善教学方案,以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
视唱练耳一学期完整教案

视唱练耳一学期完整教案视唱练耳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和音乐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本学期完整教案将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视唱能力的提高。
以下是一学期的教学安排:第1-2周:音乐音高的感知和练习-引导学生听辨不同的音高,如高音、低音等;-教授简单的数字音高记号,并与声音对应练习;-安排学生进行基础的音阶练习,包括上行和下行。
第3-4周:音乐节奏的感知和练习-教授音乐的基本节奏形式,如2/4拍、3/4拍、4/4拍等;-引导学生通过体验音乐的节奏感,感知不同节奏形式;-安排学生模仿敲打乐器,练习简单的节奏。
第5-6周:视唱练耳的基础训练-教授音乐的基本记号符号和休止符号;-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视唱练习,感知并模仿乐谱上的音高和节奏;-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视唱练习,如简单的乐曲或练习曲。
第7-8周:音乐节奏的练习和变化-教授更复杂的节奏形式,如8分音符、16分音符等;-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节奏练习,如边敲打鼓边唱等;-安排学生练习较为复杂的视唱练习,如短小的歌曲或乐段。
第9-10周:音程的感知和练习-教授音程的概念和不同的音程类型,如纯一度、纯五度等;-引导学生通过听辨和模仿,感知和练习不同音程的高低差异;-安排学生进行音程练习,如简单的上行和下行音程练习。
第11-12周:视唱练耳的进阶练习-教授更为复杂的音高记号和休止符号,如变调符号、附点符号等;-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视唱练习,如带有变调和附点的乐曲或练习曲;-安排学生进行乐曲的小组合唱,综合运用视唱和练耳的能力。
第13-14周:节奏和音程的综合练习-安排学生进行综合的节奏和音程练习,如将不同的音程按照给定的节奏进行演唱;-引导学生按照节奏和音高的要求进行视唱练习,如较长的乐曲段落;-安排学生进行合唱练习,练习合唱团队中的视唱和练耳能力。
第15-16周:乐曲学习和表演准备-安排学生学习并准备一首较为复杂的乐曲,学习乐曲的音高、节奏和歌词;-指导学生进行乐曲的合唱练习,综合运用视唱和练耳能力;-指导学生进行乐曲的表演准备,包括舞台表演、声音的连贯和效果的呈现等。
视唱练耳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视唱技巧,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增强音乐记忆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视唱基本技巧:音阶、和弦、节奏、旋律等。
2. 音乐听觉训练:音高、音程、节奏、和声等。
3. 音乐记忆力训练:旋律、和声、节奏等。
4. 音乐表现力训练:音色、力度、速度、情感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首简单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视唱基本技巧(1)音阶:讲解音阶的构成,让学生熟悉音阶的唱法。
(2)和弦:讲解和弦的构成,让学生掌握和弦的唱法。
(3)节奏:讲解节奏的构成,让学生掌握节奏的唱法。
(4)旋律:讲解旋律的构成,让学生掌握旋律的唱法。
3. 视唱练习(1)音阶练习:教师带领学生唱音阶,纠正学生的音准问题。
(2)和弦练习:教师带领学生唱和弦,让学生熟悉和弦的唱法。
(3)节奏练习:教师带领学生唱节奏,让学生掌握节奏的唱法。
(4)旋律练习:教师带领学生唱旋律,让学生熟悉旋律的唱法。
4. 音乐听觉训练(1)音高训练:让学生听辨不同音高的音,提高音准感知能力。
(2)音程训练:让学生听辨不同音程的音,提高音程感知能力。
(3)节奏训练:让学生听辨不同节奏的音,提高节奏感知能力。
(4)和声训练:让学生听辨不同和声的音,提高和声感知能力。
5. 音乐记忆力训练(1)旋律记忆:让学生听一首歌曲,然后尝试唱出旋律。
(2)和声记忆:让学生听一段和声,然后尝试写出和声。
(3)节奏记忆:让学生听一段节奏,然后尝试打出节奏。
6. 音乐表现力训练(1)音色训练: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音色唱同一首歌曲。
(2)力度训练: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力度唱同一首歌曲。
(3)速度训练: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速度唱同一首歌曲。
(4)情感训练: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情感唱同一首歌曲。
7.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音乐生视唱练耳学习计划

音乐生视唱练耳学习计划序言音乐生是音乐产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音乐制作过程中,音乐生需要具备丰富的音乐素养和专业技能。
而视唱练耳作为音乐生的基本能力之一,对于提高音乐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结合音乐生的实际需求,制定一份视唱练耳学习计划,帮助音乐生在这方面取得更好的进步。
一、学习目标1.了解视唱练耳的重要性,掌握其基本概念和学习方法;2.提高视唱练耳的能力,能够准确快速地听准节奏和音高;3.掌握常见的音程、节奏和曲式,能够准确演奏、演唱;4.培养音乐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音乐创作和制作提供更好的素材。
二、学习内容1.视唱练耳的基本概念(1)视唱:指根据乐谱或者乐曲,不依赖于乐器,通过目视或者内听的方式,能够准确地演唱出来的能力。
(2)练耳:指通过多次的听觉训练,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从而能够准确地辨别音高、音程、节奏等。
2.视唱练耳的学习方法(1)反复听辨:通过多次的听辨乐曲或者乐段,慢慢加深对乐曲节奏和音高的理解。
(2)唱和弹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口中吼唱和手指弹奏的方式,边听辨音乐,边唱和弹奏。
3.音程、节奏和曲式的学习(1)音程:指两个音之间的关系,包括纯音程、大调音程、小调音程等。
学习音程是视唱练耳的重要基础。
(2)节奏:指音乐中的时间关系,包括拍子、节拍等。
在视唱练耳中,准确把握节奏是非常重要的。
(3)曲式:指音乐中的结构形式,包括A、B、A’等。
在学习视唱练耳时,需要掌握常见的曲式结构。
4.通过练习提高视唱练耳的能力(1)练习音程:通过听辨不同音程的方式,来加深对音程的理解。
(2)练习节奏:通过各种节奏练习曲,来提高对节奏的把握能力。
(3)练习曲目:通过唱歌和演奏乐曲的方式,来提高对曲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学习计划1.了解视唱练耳的基本概念和学习方法第1周: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书籍,了解视唱练耳的基本概念,并初步了解学习方法和技巧。
2.提高视唱练耳的能力第2周-第6周:每天定时进行视唱练习,包括反复听辨乐曲节奏和音高,口中吼唱和手指弹奏等方式。
视唱练耳教学大纲(推荐5篇)

视唱练耳教学大纲(推荐5篇)第一篇:视唱练耳教学大纲《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412006 学分:2分总学时:132学时,其中,试唱学时:66学时;练耳学时:66学时适应专业:音乐学本科专业先修课程:基础乐理知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视唱练耳》课是音乐院校各专业的一门具有较强训练特点的基础课,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与实践性,因而现已成为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师范)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有三点:1、提高音乐素质一个是“音乐感知力,”一个是“音乐鉴赏力”。
音乐感知力包括“音高感”(或称“音准感”)、“音长感”(或称“节奏感”)、“音强感”(或称“力度感”、“节拍感”)、“音色感”包括:a、由于不同乐器、不同人声、不同音区的差异,演奏场所的变动,以及演奏方法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的“音的自然色彩”。
b、由于不同音程,不同和弦所发出的相异的“音的艺术色彩”,“调性感”(乐曲的调式和调高),“多声思维感”(和声、复调、织体),“结构感”(乐曲的句式、段式和曲式)和“音乐表现力。
”音乐鉴赏力包括音乐形式和题裁、风格和审美情趣等。
2、发展音乐记忆音乐记忆力的发展,对每一个音乐学习者都是很重要的。
无论是表演、创作、教学、理论研究,没有良好的音乐记忆力是很难进行工作的。
3、培养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音乐在促进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展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方面,是有其独特功能的。
培养创造意识,也是把教学方法从填鸭式往启发式转轨的良方。
教材的丰富性,教法的多样化,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思考讨论评议相结合,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造开拓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学期包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24学时)要求熟悉掌握音乐内容的基本要求。
(包括曲调、调、调式、拍子、节奏、音准、和弦、力度、速度等)1、调式调性:C大调a自然小调C宫系统五声调式G大调e小调G宫系统五声调式2、节拍节奏:2/4拍的常规节奏3/4拍与附点型节奏4/4拍与常规节奏附点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非常规节奏(切分节奏)3/8拍常规节奏型的识别与应用切分音的变化与组合3、音程:大小二度音程大小三度音程纯四、纯五度音程,纯一、纯八度音程4、和弦:大、小、减三和弦原位及转位5、曲式:音乐作品中的模进、重复和通节歌形式,旋律发展的方法6、视唱:音长感和音强感练习,音高感和音色感练习1、音程练习2、音阶练习3、和弦练习第二学期包括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36学时)要求采用首调和固定调两种唱法同时进行训练1、调式调性:F自然大调、d小调的三种形式、F宫系统民族调式、D自然大调、b小调的三种形式、D宫系统民族调式2、拍子与节奏:a、常规与非常规节奏综合练习b、弱起拍及其应用c、十六分音符的变化与组合d、三连音节奏e、6/8拍子f、含延音线时值的复拍子及其节奏识别3、音程:大小六度音程、增四度、减五度旋律及和声音程4、和弦:三和弦的第一、第二转位即六和弦、四六和弦、减三和弦的原转位5、曲式与织体:一般式听觉分析与主调织体6、视唱:调性感练习各种谱表的练习第三学期包括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1、调式调性a、bB自然小调g小调三种形式以五声为基础的七声调式bB宫系统的七声调式 b、A自然大调#f小调的三种形式A宫系统各调式二部曲调2、拍子与节奏:混合拍子变换拍子3、音程:a、大小七度旋律音程及和声音程b、增二、减七度旋律音程、和声音程4、和弦:属七和弦属五六和弦属三四和弦属二和弦5、曲式二段式听辨分析(带有再现)二段式听辨分析(不带再现)6、织体复调织体—对比式a、以和声为基础的主调音乐b、以对位法为基础的复调音乐7、视唱:调性变化练习A 调式交替练习B 转调练习8、结构练习A大小调式的段式练习分清大小调 B、民族音乐的段式练习:36学时)(单句式、一段式、多段式、三段式(ABA型A A∕B A型 ABC型)第四学期包括第七单元和第八单元(36学时)1、调式调性:a、bE自然大调(c)小调的三种形式bE宫系统各调式b、变化助音、变化经过音、同音列调式交替同主音调式交替、转调2、拍子与节奏:交错节奏、固定节奏型伴奏3、音程:a、增五度、减四度、旋律音程及和声音程b、复音程4、和弦:Ⅱ7Ⅱ56Ⅱ34Ⅱ2(下属)5、曲式:a、三段式听觉分析(完全再现)b、三段式听觉分析(变化再现)6、织体:复调织体—二声部模仿复调7、视唱:a、五声调式和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七声调式、非五声基础的七声调式练习b、多声思维感练习(1)、和音式主调乐曲的辨析(2)、模仿式复调乐曲的辨析(3)、对比式复调乐曲的辨析c、看谱唱词训练(1)、简谱歌曲训练(2)、线谱歌曲训练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音高辨别能力。
视唱练耳教师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1. 提高学生对音乐基本理论的认知,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
2. 增强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4. 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各类音乐考试和选拔。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音乐基本理论:音高、节奏、和声、曲式等。
(2)视唱:简单旋律视唱、节奏视唱、和弦视唱等。
(3)练耳:音程辨别、和弦辨别、节奏模仿等。
2. 教学方法:(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音乐理论知识与实际演奏、演唱相结合。
(3)分组教学: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进行针对性辅导。
(4)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4周):(1)讲解音乐基本理论,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
(2)进行简单旋律视唱练习,培养学生的音准感。
2. 第二阶段(5-8周):(1)继续讲解音乐基本理论,深入剖析和声、曲式等知识。
(2)进行节奏视唱练习,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3. 第三阶段(9-12周):(1)进行和弦视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和声感。
(2)进行音程、和弦辨别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辨识能力。
4. 第四阶段(13-16周):(1)总结前三个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练习。
(2)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辅导。
四、教学评价及反馈1. 定期进行视唱、练耳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2. 课后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
3.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及设施1. 教学资源:音乐教材、乐谱、教学软件等。
2. 教学设施:音响设备、钢琴、音乐教室等。
六、工作总结1. 定期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3. 关注学生成长,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以上工作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大学生视唱练耳学习计划

大学生视唱练耳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视唱练耳是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视唱练耳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悟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和表现力。
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对于学习视唱练耳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学习内容1. 视唱训练在视唱训练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视唱的基本技能,包括准确地读准乐谱、准确的音高、节奏、速度等等。
视唱的曲目应当包括多种难度的曲目,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难度。
2. 练耳训练练耳训练是提高音乐听感和听辨音高的重要训练。
学生需要学会听准音高,辨别不同的和声、旋律、韵律等音乐元素,同时还需要进行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的训练。
3. 知识和理论学习学习视唱练耳不能只是停留在实践层面,还需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包括音乐和声学、音乐分析等,同时还需要了解一定的乐理知识。
三、学习方法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学生需要根据课程的难度和自己的学习能力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明确目标,有计划地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2. 多维度学习学习视唱练耳需要多维度的学习方法,譬如说除了每天的视唱练习之外,还需要多听音乐,提高音乐的敏感度,不断丰富音乐知识。
3. 结合实践学习视唱练耳还需要结合实际的演唱练习,通过不断的演唱和弹奏,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多维度的评估学生需要设立多维度的学习评估指标,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注意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度。
四、学习环境1. 音乐资料的积累学生需要积极收集各种音乐资料,包括音乐书籍、音乐录像、音乐作品等等,丰富音乐知识。
2. 合理的学习空间学生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学习空间,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 多买乐器学生需要有足够的乐器,如钢琴、吉他等,提供对应的声源。
五、关于考试1. 重视导师的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导师的指导和建议,通过导师的指导巩固学习成果。
2. 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需要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对待考试严肃认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唱练耳教学计划
视唱练耳教学计划范文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视唱练耳是我校的主要课程之一。
视唱练耳、乐理属于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基本能力训练范畴,一向得到各院校的充分重视。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教学原则
教师在教学准备中,经过一系列程序的安排,可以使学生从音乐的作品或由传统音乐作品中,扎实地掌握综合音乐感觉和音乐技能。
从而做到针对音乐技术理论教学改革、必须要考虑的通过怎样的结构安排与教学手段,使知识传授获得最大的效果。
(二)教学方式与考核
本课程为2学年,每周一课时,每学期共16周,讲授14周,复习1周,考试1周。
三、教学内容与进度
第一学年
第1周第一讲绪论音乐的听觉范畴与音乐的听觉训练范畴
1、音乐传统教育中的听觉训练范畴
2、传统音乐作品中的听觉训练范畴
3、多元化音乐作品中的听觉训练范畴
4、音乐听觉训练的最终目的--实用
第一讲掌握要点:使您的听觉走进音乐
第2——4周第二讲关于音程在作品中的.特性
1、二度旋律音程
2、节奏
3、旋律
4、调式
第二讲掌握要点:二度音程与作品
第5——6周第三讲关于音程在作品中的特性
1、三度旋律音程
2、节奏
3、旋律
4、调式
第三讲掌握要点:三度音程与作品。
第7——8周第四讲关于音程在作品中的特性
1、四度旋律音程
2、节奏
3、弦律
4、调式
第四讲掌握要点:四度音程与作品
第9——10周第五讲关于音程在作品中的特性
1、五度旋律音程
2、节奏
3、旋律
4、调式
第五讲掌握要点:五度音程与作品
第11——12周第六讲关于音程在作品中的特性
1、六、度旋律音程
2、节奏
3、旋律
4、调式
第六讲掌握要点:六、度音程与作品
第13——14周第六讲关于音程在作品中的特性
1、七度旋律音程
2、节奏
3、旋律
4、调式
第六讲掌握要点:七度音程与作品
第15周期末复习
第16周期末考试
第二学期
第1——4周第七讲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多声部练习
2、和声音程
3、和声性旋律
4、调式中的稳定与不稳定音级
第七讲掌握要点:和声音程、调式中的稳定与不稳定音级第5——8周第八讲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多声部练习
2、和声音程、和弦
3、和声性旋律
4、大调式中的正三和弦
第八讲掌握要点:和声音程、大调式中的正三和弦
第9——12周第九讲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正三和弦的运用
2、和声性旋律
3、大调式中的终止式
第九讲掌握要点:大调式中的终止式
第13——15周期末复习
第16周期末考试
第三学期
第1——4周第十讲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四声部练习
2、和声音程、和弦
3、四重奏式的和声性旋律
4、大调式中的vi级副三和弦、阻碍终止
第十讲掌握要点:大调式中的vi级副三和弦、阻碍终止
第5——8周第十一讲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大调式中的ii级、vi级副三和弦的运用
2、和声性旋律
3、节奏
第十一讲掌握要点:大调式中的ii级、vi级副三和弦的运用第9——12周第十二讲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3、大调式中的属7及其它副三和弦的运用
4、和声性旋律
5、节奏
第十二讲掌握要点:大调式中的属7及其它副三和弦的运用第13——15周期末复习
第16周期末考试
第四学期
第1——4周第十三讲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多声部练习
2、和声音程、和弦
3、和声性旋律
4、小调式中的正三和弦
第十三讲掌握要点:小调式中的正三和弦
第5——8周第十四讲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正三和弦的运用
2、和声性旋律
3、小调式中的终止式
第十四讲掌握要点:小调式中的终止式
第9——12周第十五讲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多声部练习
2、和声音程、和弦
3、重奏式的和声性旋律
4、小调式中的vi级副三和弦、阻碍终止
第十五讲掌握要点:小调式中的vi级副三和弦、阻碍终止第13——14周第十六讲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小调式中的属7及其它副三和弦的运用
2、和声性旋律
3、节奏
第十六讲掌握要点:小调式中的属7及其它副三和弦的运用第15周期末复习
第16周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