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复习运动和力单元复习-常考题型

初中物理复习运动和力单元复习-常考题型
初中物理复习运动和力单元复习-常考题型

初中物理复习运动和力单元复习-常考题型

运动和力单元复习—常考题型模块一惯性的应用例题精讲【例1】★ 在校春季田径运动会上,同学们奋勇拼搏.下列情景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

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B.

跳远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C.

投掷铅球,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 D.

短跑运动员在起跑时,都用脚向后用力蹬地考点:

惯性.

解析:

A、短跑过程中,运动员具有较大的速度,当到达终点时,由于惯性,运动员还要保持原来较大的速度向前运动;

B、助跑是为了使自己处于运动状态,当起跳时,由于惯性,运动员会跳的更远;

C、铅球在离手前就处于运动状态,当离开手后,由于惯性,铅球会继续向前运动;

D、短跑运动员在起跑时,都用脚向后用力蹬地,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与惯性无关.答案:

D 【测试题】物体的惯性有利有弊,下面四种现象中有弊的是(

) A.

把松了锤头的锤柄在硬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 B.

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会向前倾倒 C.

用铲子将沙抛到运沙车上 D.

抓住衣服用力上下甩几下,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考点:惯性.

解析:

A、把松了锤头的锤柄在硬地面上撞击几下,是因为锤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向前的运动状态,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本选项是利用惯性的,故不符合题意;

B、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由于惯性会向前倾倒,容易撞到汽车内壁上,本选项是惯性带来的危害,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用铲子将沙抛到运沙车上,是利用了惯性,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抓住衣服用力上下甩几下,是利用了惯性,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例2】★★ (多选)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

列车突然向右启动 B.

列车突然向左启动 C.

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D.

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考点:

惯性现象.

解析:

A、列车突然向右启动,水杯由于受到摩擦力会随列车一起向左运动,而水杯中的水由于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此时水面会向左倾斜,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列车突然向左运动,水杯由于受到摩擦力会随列车一起向左运动,而水杯中的水由于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此时水面会向右倾斜,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列车突然向右刹车,水杯由于受到摩擦力会随列车一起向右减速运动,而水杯中的水由于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速度运动,此时水面会向右倾斜,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列车突然向左刹车,水杯由于受到摩擦力会随列车一起向左减速运动,而水杯中的水由于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速度运动,此时水面会向左倾斜,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C 【测试题】生活中惯性现象无处不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时具有惯性,静止后惯性消失 B.

司机驾驶要系安全带,是为了利用惯性 C.

汽车突然开动时,由于惯性人会前倾 D.

“车未停稳,请勿上下”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考点:惯性现象.

解析:

A、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都有惯性,A错误;

B、司机驾驶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B错误;

C、汽车突然开动时,由于惯性人会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向后倒,C错误;

D、“车未停稳,请勿上下”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D 正确.

答案:

D 模块二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判别

一、知识点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相互作用力平衡力相同点大小大小相等方向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

作用对象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作用时间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没有时间关系

作用效果一般产生不同的效果使物体保持平衡例如,物体放在桌子上,物体对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物体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例如,物体放在桌子上,物体所受重力和桌子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二、例题精讲

【例3】★★

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地面对牛的支持力和牛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

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考点:

平衡力的辨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解析:

A、绳拉牛的力和牛拉绳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符合题意.

B、绳拉牛的力和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符合题意.

C、地面对牛的支持力和牛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符合题意.

D、绳拉牛的力和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测试题】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物体B上,然后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对桌面的压力等于B的重力 B.

B对地面的压力和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A和B的重力之和 D.

A受到B的摩擦力和B受到A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考点: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解析:

A、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A和B的重力之和,故A错误;

B、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B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B错误;

C、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A和B的重力之和,故C正确.

D、因为物体A和物体B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静止,它们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A物体与B物体之间没有摩擦力,故D 错误.

答案:

C

模块三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分析例题精讲【例4】★★ 如图为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示意图,关于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球不受力 B.

小球受平衡力 C.

小球受非平衡力 D.

小球只受重力考点:

平衡状态的判断;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解析: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没有不受力作用的,因此空中的小球,一定受到重力的作用,由于小球在绳子的拉力作用下做圆周运动,所以还受到绳子的拉力作用;

小球在水平面内做的圆周运动,它的运动方向时刻在发生改变,即它的运动状态在时刻改变,所以小球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答案:

C 【测试题】甲、乙两队人在拔河比赛时,甲队将乙队匀速拉了过来,则( )

A.

甲队拉绳子的力较大 B.

乙队拉绳子的力较大 C.

两队拉绳子的力合力为零 D.

以上都不对考点:

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

甲、乙两队人在拔河比赛时,甲队将乙队匀速拉了过来,说明此时绳子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两队拉绳子的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故只有选项C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

C 【例5】★★ 观察如图中四个具体情景,四个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a)小车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

(b)小车一定是在突然起动 C.

(c)小车有可能处于静止状态 D.

(d)小车有可能正在以5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考点:

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

A、图(a)所描述的情况,小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所以只能说小车“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不能说“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误.

B、图(b)所描述的情况,也有可能是小车受到牵引向右运动

时突然减速,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向右

的运动状态,所以也会向右侧倾倒.所以说(b)小车“一定”是在突然起动的说法是错误的.

C、图(c)所描述的情况,小车有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有可

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正确.

D、如果(d)小车正在以5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此图所示杯内的液面应该保持水平状态.故D错误.

答案:

C 【测试题】甲乙两伞兵在空中匀速下降,两人(包括装备)的总质量相等.甲下降的速度是3m/s,乙的速度是5m/s,所受阻力F甲、F乙之比是( )

A.

3:5 B.

2:5 C.

5:3 D.

1:1 考点:

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

两人(包括装备)的总质量相等,根据G=mg可知,两人(包括装备)的重力相等.

甲以3m/s匀速下降时,阻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阻力等于重力.

乙以5m/s匀速下降时,阻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阻力等于重力.

故甲乙受到的阻力之比是:F甲:F乙=1:1.

答案:

D 【例6】★★ 小车受到向东的600N拉力作用在水平道路上匀速向东前进,当拉力减小200N时,小车会( ) A.向西运动 B.

仍向东运动,但速度减小 C.

停下来 D.

向东加速行驶考点:

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

小车受到水平向东600牛的拉力在水平道路上匀速向东前进,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等于拉力等于600N,方向向西;

当拉力减小200牛时,合力向西,由于惯性,小车仍向东运动,但做减速运动.

答案:

B 【测试题】如图所示,箱体内有一弹簧,下端挂有一物体,若整个箱体由向下匀速运动变为向下减速运动时,弹簧的长度将( ) A.

变长 B.

变短 C.

不变 D.

无法确定考点:

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

开始,匀速运动,弹簧拉力等于物体重力向下减速运动时,加速度向上,合力向上,弹簧拉力大于物体重力,所以弹簧长度变长.

答案:

A 模块四

受力分析提高例题精讲【例7】★★ 如图,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时,物体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当水平力F减小为0时,物体所受的墙面对物体的阻力大小( )

A.

减小为原来的 B.

和原来的一样 C.

增大为原来的2倍 D.等于0

考点:

二力平衡条的应用.

解析:

当水平力F减小为0时,物体和墙之间没有压力,所以不存在摩擦力.

答案:

D 【测试题】用绳子分别系住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让它们在竖直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一个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绳子对它的拉力为F1,另一个以2米/秒的速度匀速下降,绳子对它的拉力为F2,则( )

A.

F1=0.5F2 B.

F1=F2 C.

F1=2F2 D.

无法比较考点:

二力平衡条的应用.

解析:

当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平衡,即拉力和重力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拉力F1=G;

当物体以2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仍然处于平衡状态,即拉力和重力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拉力F2=G.

因为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所以两个物体的重力也相等,即F1=F2.

答案:

B 【例8】★★ 如图在水平地面上用甲、乙两个弹簧秤分别向左、右两边拉物体M,使M匀速向右运动,如果甲的示数为

12N,乙的示数为13N,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物体M受到的合力为零 B.

M受到的摩擦力为1N,方向是水平向左 C.

拉力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D.

物体M的重力不做功考点:

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

A、因为物体M作用匀速直线运动,则M受到的合力为零,故A正确;

B、物体M受到的合力:F=F乙-F甲=13N-12N=1N,方向水平向右,根据二力平衡的条可知,物体M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也为1N,故B正确;

C、拉力F1与F2的大小不相等,则拉力F1与F2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因为物体M在竖直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因此重力没有做功,故D正确.

答案:

C 【测试题】小强的左、右两手分别竖直握着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只瓶子,甲瓶表面较为光滑,乙瓶表面较为粗糙,甲瓶与手的摩擦力是F1,乙瓶与手的摩擦力是F2,若两只瓶子都处于静止状态,则F1与F2的大小关系是( )

A.

F1>F2 B.

F1=F2 C.

F1<F2 D.

无法确定考点:

二力平衡条的应用.

解析:

瓶子保持静止,受力平衡,对瓶子受力分析,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静摩擦力,二力平衡,因而静摩擦力等于重力;

故本题中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只瓶子,所受重力相等,它们受到的静摩擦力等于重力;故B正确,ACD错误.

答案:

B 【例9】★★ 在图中,不考虑绳子的重力,物体重40牛,滑轮重2牛,钩子1、钩子2和钩子3承受的拉力分别是( )

A.

20牛、20牛、40牛

B.21牛、21牛、20牛

C.

21牛、21牛、40牛

D.42牛、40牛、40牛

考点:

二力平衡条的应用;力的合成与应用.

解析:

由图知,此为动滑轮,由2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F1=F2=(G物+G动)=×(40N+2N)=21N;

物体静止,拉力F3与物体的重力平衡,所以F3=G=40N.答案:

C 【测试题】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重为G的物块,分别在力F1、F2作用下的运动路程S和时间t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力F1、F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Fl可能大于F2 B.

Fl一定大于F2 C.

Fl可能等于F2 D.

Fl一定等于F2 考点:

二力平衡条的应用.

解析:

由图象可知:1、物块在F1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物体受重力G与拉力F1,则F1=G.

2、物块在F2作用下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物体受重力G 与拉力F2,则F2=G.

由以上分析可知:F1=F2.

答案:

D 【例10】★★★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夹在两块木板之间匀速竖直下滑,若将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它竖直匀速向上运动,则F为( ) A.

mg B.

2mg C.

0 D.

无法判断考点:

二力平衡条的应用.

解析:

质量为m的物体夹在两块木板之间匀速竖直下滑,此时所受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则摩擦力与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mg.

若力F使物体匀速上升,此时物体所受摩擦力竖直向下,但摩擦力的大小不变,所以F=f+mg=2mg.

答案:

B 【测试题】如图所示,物体重G=10N,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40N,且F与墙壁垂直,这时墙壁受到的压力大小是( ) A.

10N B.

40N C.

30N D.

50N 考点:

二力平衡条的应用.

解析: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以知道,竖直方向上的重力和摩擦力

是一对平衡力,水平方向的压力与重力无关,墙受到的压力物体

把由物体传过来的,等于物体受到的压力,等于40N.答案:B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