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呼吸囊的操作流程
简易呼吸气囊操作流程1

1
5、使用时注意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并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发绀情况。
1
6、定时检查、测试、维修和保养。使用过程中观察活瓣有无漏气、鸭嘴阀是否正常,氧气管道衔接是否牢固。
4.
2
4.评估患者的意识、气道通畅状况、有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微弱、体重
5.
2
5.简易呼吸气囊装置状态是否完好
6.
2
准备
5分
1. 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态度严肃、反应敏捷
1
2. 用物准备:完好合适的面罩及呼吸囊、氧气、吸引器及急救设备
2
3. 病人:去除活动义齿
1
流程
60分
1、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解释,去枕平卧
1
3、球囊用清水擦拭,如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后再用清水擦拭备用
1
4、储氧袋用清水擦拭,如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后再用清水擦拭备用,禁浸泡
1
5、特殊感染者,应一次性使用或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环氧乙烷灭菌。
1
6、消毒后的部件应完全干燥,检查无损坏后,将部件依顺序组装好备用
5
2、连接面罩、呼吸囊及氧气,调节氧气流量10~12升/分(有氧源情况下)
5
3、松解病人衣领,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若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应先将痰液洗净
5
4、开放气道:操作者站于病人头侧,采用仰头抬颏法,使患者头后仰,托起下颌(如口腔有可见异物,及时清除)。
5
5、将面罩罩住病人口鼻,按紧不漏气。
小孩简易呼吸气囊的操作流程

小孩简易呼吸气囊的操作流程如下:
确认儿童呼吸暂停或呼吸困难→将呼吸气囊与面罩连接牢固→在每次通气前,按下吸入通气口,使气囊膨胀→将面罩放在儿童的口鼻部位,确保面罩与面部紧密贴合→用手指按住儿童的下颌,将下颌向上抬起→用另一只手握住气囊的吸入通气口,按下气囊,将空气注入面罩→每次通气时间约为1-2秒钟,通气频率大约为每分钟10-12次→在每次通气之间,松开气囊上的压力以便让儿童呼出→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和心跳情况,及时调整通气频率和力度→尽快寻求医疗救助。
简易呼吸气囊操作流程

简易呼吸气囊操作流程评估→1.病人意识和呼吸情况2.病人缺氧程度,监护状态下看SPO2↓准备→1.护士准备:着装整齐2.物品准备:简易呼吸囊、面罩、储氧袋、连接管、吸氧装置或氧气袋、纱布、记录单3.病人准备:摆放体位(取平卧位)↓连接氧气→1.将呼吸囊、面罩、储氧袋正确连接2.将连接管与氧气装置或氧气袋连接3.调节氧流量5-10L∕分,充氧↓摆放体位→去枕平卧位,解开衣领↓开放气道→1.单人法:操作者站在床头,用抬颌压额法开放气道2.双人法:操作者站在床头,双手固定病人脸部两侧开放气道↓清除异物→1.清除口腔内任何可见的分泌物↓固定面罩→EC手法把面罩固定于患者嘴巴与鼻子(采用单手或双手法),并以手掌压住面罩以使其贴紧患者面部↓人工呼吸→待储氧袋氧气充满,操作者用单手捏皮球1∕3,相当于400-600ml气体进入气道内,有规则的压缩提供足够的呼气∕吸气时间,挤压球囊与放松球囊之比为1:1.5↓观察记录→观察患者胸部是否随挤压球囊而起伏,经由面罩透明部分,检查患者嘴唇与脸部的颜色变化;如呼吸功能恢复正常,遵医嘱停用。
并记录人工呼吸的时间与效果↓整理→1.用物处理符合要求2.病人取舒适体位简易人工呼吸器:又称加压给氧气囊(AMBU),它是进行人工通气的简易工具。
与口对口呼吸比较,供氧浓度高,且操作简便。
尤其是病情危急,来不及气管插管时,可利用加压面罩直接给氧,使病人得到充分氧气供应,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正确挤压气囊的方法:1.单手挤压呼吸囊的方法:右手EC手法固定面罩,左手挤压球囊,右手臂相对固定球囊与左手一起挤压,待呼吸囊重新膨起后开始下一次挤压,应尽量在病人吸气时挤压呼吸囊2.双手挤压呼吸囊的方法:两手捏住呼吸囊中间部分,两拇指相对朝内,四指并拢或略分开,两手用力均匀挤压呼吸囊,待呼吸囊重新膨起后开始下一次挤压,应尽量在病人吸气时挤压呼吸囊使用简易呼吸气囊的适应症:1.心肺复苏2.各种中毒所致的呼吸抑制3.神经肌肉疾病所致呼吸麻痹4.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呼吸抑制5.各种大型手术6.呼吸机使用前或停用呼吸机时简易呼吸气囊的禁忌症1.中等以上活动性咯血2.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竭3.肺大泡4.张力性气胸5.大量胸腔积液6.活动性肺结核等简易呼吸气囊使用时注意事项:1.根据病人选择合适的面罩,面罩固定时不可漏气,同时避免损伤病人皮肤黏膜2.通过挤压和释放呼吸囊中的气体来维持病人的呼吸,要确认病人胸部因此而起伏3.如果在呼吸过程中阻力太大,应当清除口腔和咽喉的分泌物或异物,并确认气道是否充分开放。
简易人工呼吸囊操作流程

简易人工呼吸囊操作流程
病人饱和度突然降低,低于90%,自主呼吸不能满足机体氧需甚至呼吸骤停时,应紧急给与人工呼吸囊给氧,保证机体氧供。
方法:
1.将患者平卧,
2.清楚口中及喉部任何异物,
3.根据情况插入导气管,防止咬伤舌头,
4.急救者位于病人头部的后方将头部向后仰并拖住,下颌朝上使呼吸道通畅,
5.面罩盖住嘴巴与鼻子,拇指与食指紧握面罩,保持与脸部密合,其它手指上抬下颌,
6.另一只手挤压呼吸囊,将空气送入肺中,呼吸频率成人:12~15次/分;小孩:14~20
次/分;婴儿:35~40次/分,
7.观察患者胸部起伏规律,脸部与嘴唇颜色是否转红润,
8.非受过CPR合格者请勿操作本器材。
注意事项:
1.面罩大小合适,
2.未接氧气前,请将储气袋卸下,以免阻碍进气,
3.面罩、球体勿接触油、润滑液或其它化学品,以免损坏或老化,
4.污染后及时消毒处理,
5.勿清洗弹簧,以免造成压力误差增大,
6.洗涤后应按照要求测试后再使用。
简易呼吸器的应用操作考核标准
中心静脉压的监测评分标准
自我介绍
评估病人
报告痰的部位,决定吸痰
预冲氧,连接吸引管
体位放平床头
翻身拍背至2分钟
消毒
湿化
吸痰
纯氧----冲洗吸引管
体位整理床单位
心肺复苏(成人)(A、B角)。
简易呼吸气囊操作流程

简易呼吸气囊操作流程呼吸气囊是一种常见的急救设备,它在急救现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确操作呼吸气囊可以有效地帮助呼吸困难的患者恢复呼吸,是急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下面将介绍简易的呼吸气囊操作流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急救现场更加得心应手。
1. 确认患者状况。
在进行呼吸气囊操作之前,首先要确认患者的状况。
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或呼吸停止的情况,同时检查患者的呼吸道是否有阻塞物。
只有在确认患者需要呼吸支持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呼吸气囊操作。
2. 准备呼吸气囊。
在确认患者需要呼吸支持后,需要准备好呼吸气囊。
首先要检查呼吸气囊是否完好,是否有漏气的情况。
同时要检查呼吸气囊的连接管是否畅通无阻,确保呼吸气囊可以正常使用。
3. 定位患者。
将患者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头部稍微仰起,以便于呼吸气囊操作。
同时要确保患者的颈部处于自然状态,不要扭曲或过度伸展。
4. 插入呼吸气囊。
将呼吸气囊的口部插入患者口腔内,紧贴上颚。
同时用手指按住患者的下颚,使之闭合。
这样可以防止呼吸气囊在通气时漏气,确保通气的效果。
5. 通气。
在确认呼吸气囊已经正确插入后,可以开始进行通气操作。
用双手握住呼吸气囊,一手握住呼吸气囊的底部,另一手握住呼吸气囊的顶部。
用力挤压呼吸气囊,使之充满空气,然后松开。
重复这个过程,保持每次通气的时间和频率稳定。
6. 观察反应。
在进行呼吸气囊操作的同时,要不断观察患者的反应。
观察患者的胸部是否有明显的起伏,确认通气是否有效。
同时要观察患者的面色是否有改善,以及呼吸是否逐渐恢复正常。
7. 持续操作。
在确认患者的呼吸已经恢复正常后,要继续持续操作呼吸气囊,直到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同时要继续观察患者的状况,确保患者的呼吸一直保持正常。
以上就是简易的呼吸气囊操作流程,希望大家在急救现场能够根据这个流程正确操作呼吸气囊,帮助呼吸困难的患者恢复呼吸。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应对,确保急救过程顺利进行。
简易呼吸气囊的检测及使用操作流程

简易呼吸气囊的检测及使用操作流程检测呼吸气囊:1.检查呼吸气囊的外观,确保没有破损、变形或裂缝。
2.检查气囊和面罩之间连接的管道,确保没有松脱或破损。
使用操作流程:1.将患者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保持头部稍微仰起。
2.呼叫急救人员或医生,并准备好其他急救设备。
3.打开呼吸气囊的包装,并取下面罩。
4.将面罩放在患者的脸上,确保能够完全覆盖口和鼻。
5.用一只手将面罩紧紧贴合患者的脸,用另一只手按住气囊,防止气体漏出。
6.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子,确保通气时只有空气从面罩进入患者的气道。
7.用另一只手将气囊轻轻地挤压,使气体进入患者的气道。
8.注意观察患者的胸部是否有起伏,表示成功通气。
9.每次通气应持续约1-2秒,每分钟通气次数应约为10-12次。
10.继续观察患者的状况,直到医生或急救人员抵达现场。
呼吸气囊的使用注意事项:1.在使用呼吸气囊之前,应尽可能清除患者口腔和鼻腔中的异物。
2.在通气过程中,应注意掌握好气囊的挤压力度,避免给患者的气道带来过多的压力。
3.在通气时,应注意避免过度通气,以免造成胸腔内压力过高,损伤患者的肺组织。
4.如果患者有颈椎损伤或怀疑存在颈椎损伤的情况下,应小心翼翼地将患者头部维持在中立位置,避免过度扭转或曲伸颈部。
5.如果有医护人员在场,应及时与其沟通,并根据医护人员的指导进行操作。
6.使用完呼吸气囊后,应将其清洁消毒,并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总之,简易呼吸气囊的检测及使用操作流程是一个相对简单但非常重要的急救步骤。
在使用前要确保呼吸气囊没有任何损坏,并严格按照正确的步骤操作,以保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通气救助。
简易呼吸气囊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概述】呼吸气囊是急救中常用的器械,正确操作呼吸气囊对于救治患者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呼吸气囊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希望能为急救人员提供帮助。
【一、呼吸气囊的基本概念】呼吸气囊是一种用于急救的装备,也称为手动呼吸器。
其主要作用是辅助患者进行呼吸,尤其是当患者无法自主呼吸或呼吸困难时,呼吸气囊能够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呼吸气囊的操作流程】1. 确认患者情况:在使用呼吸气囊之前,首先要确认患者的呼吸情况,包括是否停止呼吸、呼吸频率和深度等情况。
2. 准备呼吸气囊:将呼吸气囊取出,检查是否有损坏或污染。
清洁呼吸气囊并连接好呼吸面罩或喉罩。
3. 调整姿势:将患者放置在平稳的位置上,并保持头部处于正常的位置。
如果患者已经活动困难,需要辅助保持呼吸道通畅。
4. 连接氧气瓶:如有条件,可以连接氧气瓶以提供氧气辅助呼吸。
5. 实施呼吸:按照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使用呼吸气囊进行辅助呼吸。
在实施呼吸时,要确保呼吸气囊与面罩或喉罩完全贴合患者的面部,避免漏气或通气不充分。
6. 监测呼吸:在实施呼吸的过程中,要随时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以及呼吸气囊的使用效果。
7. 持续操作:根据患者的情况,持续使用呼吸气囊或调整呼吸频率和深度,直到患者呼吸恢复或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三、呼吸气囊的评分标准】在实施呼吸气囊辅助呼吸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和气囊的使用情况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如下:1. 患者的呼吸情况:正常呼吸、停止呼吸或呼吸困难的情况。
2. 气囊的使用效果:是否与面部完全贴合、漏气情况、通气是否充分等。
3. 患者的反应:如面部颜色变化、呼吸频率和深度的改变等情况。
【四、呼吸气囊操作注意事项】1. 熟练掌握呼吸气囊的操作技巧,避免不当操作导致伤害或不良后果。
2. 注意呼吸气囊和配件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 在操作呼吸气囊时,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避免造成患者的恐慌和不适。
4. 在实施呼吸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口腔和呼吸道是否通畅,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堵塞情况。
简易呼吸气囊的操作流程

简易呼吸气囊的操作流程
操作结束后,将所有使用过的器材进行消毒和清洁,以备下次使用。
同时,记录患者的情况和操作过程,以便后续跟进和评估。
操作简易呼吸气囊的流程如下:
首先,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
如果患者无意识或呼吸微弱,需要呼叫医生并进行简易呼吸气囊加压给氧。
接下来,连接面罩、气囊、储氧袋和吸氧管,并调节氧流量。
然后,操作者要立在患者头侧,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并将面罩紧扣病人的口鼻处,挤压气囊以维持呼吸。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观察患者的胸廓起伏情况、面色、口唇是否红润、透明面罩是否有气雾以及SPO2是否好转。
当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可以安置病人并进行后续治疗。
最后,将使用过的器材进行消毒和清洁,并记录患者情况和操作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易呼吸囊操作流程
【评估】
1.患者:年龄、体位、意识状态、脉搏、呼吸情况(频率、节律、深浅度)、呼吸道是
否通畅、皮肤粘膜颜色等。
2.周围环境:是否安全、适合抢救
3.物品:性能良好
4.操作者:着装整洁。
【计划与实施】
简易呼吸囊操作流程图
简易呼吸囊一套(面罩、呼吸囊、储氧袋、接管、四头带)弯盆、方纱2、氧气、
必要时备开口器、舌钳、口咽通气管。
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
取仰卧位,头后仰
轻拍患者双肩大声呼叫:“你怎么啦?”
救:大声呼叫其他医护人员协助抢救
:躯体成一直线仰卧于坚硬平坦的平面上,手臂放于身体两侧,头偏一侧
(清理呼吸道异物,松衣领、裤带,戴手套挖出或吸引异物,脱手套)
采取压额举颌法或下颚推前法
脉搏判断:耳朵贴近患者口鼻,视:是否胸廓起伏;听:是否有气流声音;感觉:
5~10秒,不超过10秒(无呼吸有颈动脉搏动)
操作者转至患者头顶位,右手挤压呼吸囊2次,检查其性能
面罩盖住患者口鼻,左手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勾起患者下颌角上提,拇指、食
挤压呼吸囊同时请其他医护人员迅速接上氧气,以10~12L/min 流量供氧 有规律地挤压球囊1/3~2/3,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通气频率:成人10~12
/min ,儿童、婴儿12~20次/min ;每次送气时间1秒
呼吸囊辅助呼吸无效立即准备气管插管用物 (口述)
患者胸廓起伏,面色、口唇、甲床转红润,在呼气时,观察面罩内是否呈雾气94%
病人病情变化,采取的急救措施及取得的效果
擦净患者颜面、口鼻周围分泌物,根据病情取合适体位,注意保暖,给予鼻导管 6~8L/min
整理
妥善处理,归还原位
洗手
门诊护理教学组
201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