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重要知识点串讲复习第八章
2015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第八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最全的纲要复习资料,涵盖本科目所有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1、[单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单选]在新解放区,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剿匪作战,共消灭国民党土匪武装200多万。
3、[单选]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完成全国大陆的解放。
4、[单选]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单选]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政策是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6、[单选]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没收官僚资本。
7、[单选]1950年5月,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
8、[单选]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任务。
9、[单选]到1953年3月,我国建立了县级以上的民族自治区达47个。
10、[单选]1951年至1952年“五反”运动开展的领域是私营工商业。
11、[单选]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重工业。
12、[单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是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
13、[单选]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彭德怀。
14、[单选]1949年10月2日,第一个照会中国政府,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苏联。
15、[单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起止时间是1949年——1956年。
16、[多选]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交历史性巨大变化是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7、[多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奈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8、[多选]建国初期进行的运动主要有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五反运动、抗美援朝运动。
大一历史纲要第八章知识点

大一历史纲要第八章知识点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这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割地,社会也经历了巨大的动荡和变迁。
而大一历史纲要第八章主要讲述了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变革和社会进步。
在这个时期,西方列强如英国、法国、德国等先进国家开始向中国输出商品,并通过条约割让中国的领土,这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为了对抗这种侵略,中国开始了自强运动,旨在通过改革现代化来增强自身实力。
在经济层面,中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庚子赔款的返还和导致该赔款的《辛丑条约》的废除。
这些举措解放了中国的财政压力,为中国提供了资金进行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中国逐步废除了传统的封建农业税收制度,推行新的税收制度,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
改革还涉及到企业,在中国设立了一些现代工厂,引进了西方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为中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社会领域,中国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封建主义和腐败现象。
为了推动社会进步,中国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是废除科举制度,这个在中国存在了千年的制度近乎一蹶不振。
科举制度的废除意味着中国开始实行了一种更为公正的选拔制度,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和参与国家事务。
此外,中国还开始推行近代教育制度。
传统的私塾教育逐渐被现代学校所取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受到了更广泛的启蒙和教育。
这对中国的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中国的改革和进步也面临了许多困难和阻碍。
尽管废除了科举制度,但新的选拔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家族和政治势力仍然存在,并试图通过关系和金钱来获取权力和地位。
此外,西方列强仍然对中国进行着各种形式的压力和侵略,导致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受到了阻碍。
综上所述,大一历史纲要第八章所讲述的中国近代史的经济变革和社会进步展示了中国在这个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努力。
尽管改革和现代化的道路并不平坦,但中国仍然在不断努力推动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建设。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整理

-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过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巩固-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七章: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1945)- 解放战争(1946-1949):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与南京解放- 新中国的成立(1949):背景、过程、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整理
章节/主题
重点内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鸦片战争(1840-1842):背景、过程、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去大片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背景、过程、影响(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背景、过程、影响(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事变、《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洋务运动(1861-1895):背景、目的、内容(自强、求富)、影响(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第三章:辛亥革命
-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过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影响: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改革开放的决策与启动- 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与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新时代的背景与特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基本方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与展望
第四章过程、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背景、过程、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第八章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1、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
这是一项历史任务。1952年底基本完成。 这是一项历史任务。1952年底基本完成。 年底基本完成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 双重性质 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的买办资 中国的买办资 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 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 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他又具 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2、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加工、 订货、统购、包销。 私营经济在数量上的明显上升与在国民 经济中的比重下降
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改后逐步走上 互助合作道路
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 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
第
二
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社会主义道路: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领导人 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决定在民主革命 遗留任务彻底完成、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遗留任务彻底完成、 之前, 之前,先不急于明确提出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任务。 渡的任务。 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 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对 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 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中共中 央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央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 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中 国近现代历史的两个根本任务之一。
中国工业的落后: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钢产量 美国 印度 中国
中国工业的落后
全国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2015年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笔记
近代史
社会主义
中国
建设
考生
国家
版
教材
纲要 习题
探索
纲要
笔记
道路
复习
中华民族
中国
现代化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全国自考的考生。《中国近代史纲要》(李捷、王顺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是我国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阶段公共必考课的指定教材。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我们根据教材和最新考 试大纲精心编写了《中国近代史纲要》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知 识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 华。(2)详解课后习题,巩固重点难点。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后思考题进行 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读书笔记
本书近代史纲要重要事件时间表1640年 -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839年-林则徐组织翻译编成《四洲志》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即近代史开端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1843年魏源-编纂《海国图志》1843年-洪秀全读《劝世良言》1847年-洪秀全订《十款天条》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 金田村起义,建号天平天国1853年3月-天平军攻下南京,改为天京为天平天国首都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 事务衙门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天平天国运动失败1867年-美国海军入侵台湾1874年-日军陆军入侵台湾1884 年-中法战争时期1894年-孙中山-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喊出振兴中华1895年-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驱除鞑虏, 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誓词1895年-《马关条约》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喊出救亡口号1895年6月至 10月-台湾军民抗击日军1895年10月-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败1898年2月-长江流域成英国势力范围1898年3月德国强租胶州湾,占山东1898年4月-福建成日本势力范围1898年4月-康有为疾呼“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 囚”1898年6月-英国强租深圳以南、九龙半岛等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宣布“百日维新”变法1898年7月英国强租威海卫1898年9月21日-守旧派发动政变,慈禧太后重新“训政”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被杀 1899年11月-法国强租广州湾1900年-义和团运动1900年10月-孙中山惠州起义,败1901年4月-清王朝设立督办政 务处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建“中华民国”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东京建同盟会,“驱除 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11月-孙中山《民报》提出“三民主义”1906年-废除科举考试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5年-1907年孙中山革命派、康有为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 为阵地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孙中山广州起义 (黄花岗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打响 武昌起义第一枪,成立湖北军政府1912年1
全国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2015年版)章节题库-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圣才出品)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
[2014年10月、2010年10月真题]A.社会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至此,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2.新中国建立初期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
[2013年4月、2012年10月、2011年4月、2009年10月真题]A.合作社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答案】C【解析】到1949年底1950年初,人民政府共没收官僚资本所属的金融机构2400多家、工矿企业2858个以及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业和商业贸易公司。
至此,全国大陆地区的官僚资本企业都已由人民政府接管,归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所有,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3.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2009年10月真题]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B.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C.反贪污、反受贿、反自由主义D.反浪费、反行贿、反形式主义【答案】A【解析】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的严重发展,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这次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犯错误的同志,清除了党的队伍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分子,有力地抵制了旧社会恶习和资产阶级的腐蚀,对于在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促进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廉政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而召开的会议是()。
[2015年4月、2013年4月、2011年4月、2009年10月真题] A.七届二中全会B.七届三中全会C.最高国务会议D.中共八大【答案】B【解析】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的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A4、B5、B6、D7、C8、A9、B10、A11、D12、D二、多项选择题1、ACD2、ABCDE3、ADE4、ABD5、ABCD6、ABCE7、ABC8、ABCDE9、ABCE10、BCD三、简答题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有哪些主要经验?中国在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方针政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这些经验主要是:第一,改造的和平(自愿)的方式。
不仅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是以和平的方式完成改造的,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也成功实现了列宁曾经设想过但未能在苏联得到实现的“和平赎买”的政策。
第二,采取了逐步(稳妥)过渡的形式。
三大改造均采取了循序渐进,逐步过渡的形式。
如对个体农业的改造遵循了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经历了由互助组到初级社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经历了由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逐步过渡。
从而,保证了改造和和平平稳进行。
第三,把对所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同时进行。
把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同时,把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生产者,在把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同时,把资本家由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第四,所有制的改造和发展生产力同时并举,发生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
2、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现实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第一,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考纲8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⑴识记: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答: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三反”运动答: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③“五反”运动答: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⑵领会:①西藏和平解放答: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②没收官僚资本答: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⑶简单应用: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民主改革答:(1)在已经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中,建立工厂民主管理制度,工人阶级成为企业的主人。
(2)按照对私营工商业(原民族资本)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了全面调整。
(3)颁布新婚姻法,妇女解放和移风易俗。
人民政府于1950年5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对新婚姻法的宣传和实施,引起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与家庭生活的深刻变革,推动了社会上移风易俗的改革。
(4)有步骤地开展了对旧教育制度和电影、戏剧等文化事业的改革,确定了思想宣传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制定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针。
1951年9月,在全国开展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②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条件答: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1)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
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要获得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要知识点串讲复习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3、新中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4、“三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5、“五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6、“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7、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1952年6月,在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议。
8、工业化的两条道路:欧美及日本所走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苏联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9、“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对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的形象表述,。
“一体”“一化”:指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两翼”“三改”:指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种过渡性组织形式: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性质。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将土地及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11、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2、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变的情况下,在企业外部与国营经济建立联系。
其形式有:在工业中有收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商业中有经销、代销、代购代销、公私联营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着重发展的是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13、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又称公私合营)分作两种:
○1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
)
○2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955年后,开始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国家核定私营资本的价值和私股股额;在合营期间,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即定股定息。
)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原来的私人资本企业基本上已经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除资本家领取定息外,同国营企业已经没有原则的区别。
实行公私合营以后,在生产领域和所有权领域中社会主义经济在企业中已经具有决定性作用了。
1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基本形式:实行赎买政策和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15、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其实施标志着中国开始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五计划的特点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主要成就:鞍山、包头、武汉三大钢铁基地建成,多个第一。
文章来源:/p/zk.html 更多自考资源资料下载完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