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力学考研真题-考研真题资料
华南理工大学2000-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题

华南理工大学200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题一、填空选择题1.流体在半径为R 的圆形之管中作层流流动,则平均速度发生在距管中心 r= R。
2.在长为L(m),高为H(m)的降尘室中,颗粒的沉降速度为,气体通过降沉室的水平速度为,则颗粒能在降尘是分离的必要条件为。
3.空气在内径一定的圆管中稳定流动,当气体质量流量一定,气体温度升高时,Re值将。
4.流量一定,当吸入管径增加,离心泵的安装高度将。
5.有一板框过滤机,以恒压过滤一种悬浮液,滤饼为不可压缩,过滤介质阻力忽略不计。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过滤时间缩短一半,所得的滤液是原来滤液的倍。
6.某水平管式换热器,管间为饱和水蒸气冷凝,若饱和水蒸气与壁温之差增加一倍时,冷凝传热速率将增加为原来的。
A. B. C. D.7.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是。
A.上升的气速过大会引起漏液`;B.上升的气速过小会引起液泛;C.上升的气速过大会造成过量的液沫夹带;D.上升的气速过大会造成过量的气泡夹带;E.上升气速过大会使板效率降低。
8.在以下几个吸收过程中,那个改为化学吸收将会最显著的提高吸收速率。
A. 水吸收氨;B.水吸收HCl气体;C. 水吸收SO2; D. 水吸收CO29.在精镏操作中,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越大,则表示分离该体系越。
A. 困难;B.完全;C. 容易;D. 不完全10.减压(真空)干燥器主要用于的物料,但它的设备费和能量消耗费都。
二、某常压连续干燥器,已知操作条件如下:干燥气的生产能力为200kg/h(按干燥产品计),空气的状况为:进预热器前的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60%,湿含量为0.01kg水/kg干空气,离开干燥气的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60%,湿含量为0.03 kg水/kg干空气,进干燥器前的温度为90℃,物料的状况:进干燥器前的温度为20℃,干基含水量为0.25kg水/kg 干料,出干燥器式的温度为35℃,干基含水量为0.01kg/kg干料。
华东理工大学 807 材料力学

第一本书《材料力学I》
我根据从2009年真题到2013年的真题分析,梳理 了各章的题型和分值期望,供复习参考。
本书包括十一个章节,占考试总分的80%以上。重点难点:
第一本书《材料力学I》
第七章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 应力状态、主应力、主平面;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和图解法),三向应力圆,最大切向应力,平面应力状态 下应变分析,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弹性比能,体积改变比能, 形状改变比能;四中古典强度理论。 第八章:组合变形 斜弯曲时应力和强度计算,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组合时应力 和强度计算:扭转和弯曲组合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第二本书《材料力学II》
本书需掌握用能量法解静不定问题,占考试总分的20%,本 章节包括如下几个知识点,应变能、余能的概念、卡式第一定 理、卡式第二定理、用能量法解超静定问题。 能量方法和超静定结构 杆件变性能的计算;变性能的普遍表达式,用能量法计算 杆件的变形,互等定理;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难点。是考材料 力学的必考章节。
第五部分真题Βιβλιοθήκη 析第五部分真题分析2013年相对于2012选这题增加了10分,大题的方向和难度还是没有变化!还是处 在那几章中!综合来说, 材料力学专业课这几年的题型变化不大,主要有选择题 计算题题型,难度基本持平,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在 复习时,对于了解的知识点,复习的时候,定要紧扣课本,以课本为依据,反复练 习课后习题,一般选择题和计算题的选题都是会在课后习题中出现,有一定难度, 但是也不是无法理解,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涵盖了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公式 的理解、简单计算和重要结论等内容;计算题则需在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之 上熟练地对给定的轴、梁和杆等进行分析。答题时应注意步骤简练、层次清楚;对 于熟悉的知识点,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找相关知识点的习题,来练习,如果觉得没 有问题,可以稍微少用点时间,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自己不太熟悉的地方,但是,不 能一知半解,如会做这个考点的一道习题,就说自己掌握了,不要掉以轻心,如果 老师换一个说法,同一个知识点你能否做得出来,真正的掌握要达到万变归一的境 界;对于掌握的知识点,复习的时候,可以忽略,但必须要完全掌握,看看历年真 题中对此知识点的考察频率,对照真题,自己先完成,如果能做出,则可以认为你 对此知识点已经完全掌握,不要再花过多的时间来复习。如果此知识点在历年真题 中出现的频率比较低,则可以只看真题上的相似题。
华东理工大学97-02历年研究生入学试题解答

华东理⼯⼤学97-02历年研究⽣⼊学试题解答三、(1) ?S = 59.98J ?K -1。
(2) 压⼒增⼤135.76kPa 。
四、(1)1600 1400 t /℃ 1200 t /℃ 1000 800 600 400 0 x CaCl 2 1.0 τ (时间) CaF 2 CaCl 2(2) γ K,I = 0.656,a K = 0.328。
γ Hg,I = 0.0203,a Hg = 0.0101。
五、(1) K 298o= 6.603×10-6; (2) p = 8174Pa 。
六、q t = 6.77×1028;U t = 3.72kJ ?mol -1。
七、(1)c ’A = 5.26×10-3mol ?dm -3;(2)t 1/2 = 2.2s ;(3)E a=10.0×103J ?mol-1。
⼋、(1) 负极 2Ag(s) + 2Cl —→ 2AgCl(s) + 2e —正极 Cl 2(g) + 2e —→ 2Cl —电池反应 2Ag(s) + Cl 2(g)→2AgCl(s) ; (2) E o = 1.1372V; (3) ??E T p=-6.019×10-4V ?K -1; (4) p Cl 2= 3.45×10-34Pa 。
九、(1) k p =7.87×10-7Pa -1?s -1;(2) t 1/2 = 25.4s ; (3) k c = 2.49dm 3?mol -1?s -1。
⼗、?rG m =-196.5kJ ?mol -1;?rH m =-199.4kJ ?mol -1。
- - a- -- -⼆、(1)质量百分数:2.81%。
(2) p总 = 85.50kPa,V O2= 59.70cm3。
三、?r o mH,1000=-21.73kJ?mol-1。
四、V2 = 2.80dm3;T2 = 134.7K;?U = -1.68kJ;?H = -2.80kJ;S = -20.17JK-1;W = 2240J。
华东理工大学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说史试题及答案详解

华东理工大学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说史试题及答案详解 考试科目号码及名称:516 经济学说史(含当代经济学流派)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32分)1.净产品2.萨伊三分法3.戈森的三大类财货4.维克塞尔的“自然利率”与“货币利率”5.买方垄断6.流动陷阱7.加尔布雷思的二元经济8.经济起飞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1.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学”这个名词的是_________。
A.色诺芬 B.亚里斯多德 C.孟克列钦 D.托马斯·孟2.西斯蒙第的经济思想反映了________的经济观点。
A.小资产阶级 B.资产阶级 C.地主阶级 D.空想社会主义 3.《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的作者是_________。
A.李斯特 B.缪勒 C.罗雪尔 D.凡勃仑4.计量经济学的创始者是___________。
A.卡塞尔和维克塞尔 B.弗瑞希和丁伯根C.缪尔达尔和林达尔 D.张伯仑和罗宾逊5.经济周期理论最早的观点是十九世纪前半期的__________。
A.创新说和货币说 B.消费不足说和生产过剩说C.投资过多说和心理说 D.乘数加速说6.福利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__________。
A.帕累托 B.埃奇沃思C.皮古 D.霍布森7.首先将“组织”列为生产要素的是___________。
A.瓦尔拉 B.庞巴维克C.凯恩斯 D.马歇尔8.________概念是新制度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A.组织创新 B.技术结构C.抗衡力量 D.混合经济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述魁奈的“经济表”。
2.简述庞巴维克的“边际对偶”。
3.简评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思想。
4.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绝对利益说、比较利益说和生产要素禀赋说。
2.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和经济周期。
参考答案华东理工大学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号码及名称:516 经济学说史(含当代经济学流派)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32分)1.净产品:是指农产品价值扣除生产耗费后的余额。
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年考研真题考研试题

华东理工大学
说明:以下2007年试卷单科每年10元,其他年份的试卷单科每年5元。
化工学院
物理化学1991——1992,1996——2007(1998——2003有答案)
化工原理1993——2007
化工原理(综)1999
网络与数据库2003——2006
自动控制原理1998
控制原理2000——2007
运筹学2001——2006
高分子化学和物理1998——2007
有机化学(含试验)1998——2006
硅酸盐物理化学(含试验)1998——2007
细胞生物学(含细胞遗传学)2000——2005
化学制药与工艺学1999
精细化学品化学及精细有机单元反应2000——2002
分析化学1998,2000——2002,2007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物理化学1991——1992,1996——2007(1998——2003有答案)
综合化学1998——2006
有机化学(含试验)1998——2007
化工原理1993——2007
化工原理(综)1999
普通生物化学1999——2004
生物化学1998——2002,2005——2007
化学制药与工艺学1999
精细化学品化学及精细有机单元反应2000——2002
分析化学1998,2000——2002,2007
无机化学2000——2002,2007
生物工程学院
微生物学1998——2007
普通生物化学1999——2004
生物化学1998——2002,2005——2007
综合化学1998——2006
化工原理1993——2007
化工原理(综)1999。
华东理工大学821管理学原理2000年(回忆版含答案)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考研真题及答案年华东理工大学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及答案2000年华东理工大学管理学原理
考试科目代码:472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某公司下属成员中,谁不属管理人员。
()
A.财务出纳
B.生产班长
C.主任工程师
D.膳食科长
2.《圣经》、《出埃及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摩西的岳父注意到摩西花了太多的时间去监督太多的人,于是向他建议:“你做的事情效果不好。
你和跟随你的百姓都会累垮的,因为这些工作对你来说负担太重,你不可能单独一人完成这些工作。
现在请听我说,你应该从百姓中挑出有能力的人来,然后千人一长,百人十长,五十人一长和十人一长分别安排在百姓中间,让他们协助你审理百姓的事情,那就是,所有的大事提交给你,所有的小事他们都审理了。
这样你自己可以轻松一些,而他们又分担了你的负担。
只要你这样做的话,你就能坚持到底,而百姓也会平安地达到目的地。
”摩西立刻遵从了他岳父的建议。
该故事讲述了什么样的管理问题:()
A.管理跨度
B.部门划分
C.分权
D.上述都是
3.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
华东理工大学二00五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doc

华东理工大学二○○五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474 材料科学基础一、名称解释 (30分)(每个2分)钢的淬透性、离异渗碳体、比重偏析、滑移系、晶体各向异性、伪共晶、成分起伏、共晶转变、二次固溶体、金属显微组织、变质处理、孪生、变形织构、奥氏体热稳定化、三次渗碳体二、填空题(30分 每题6分)1.Fe -3Fe C 相图的组元是 ,基本相有_个,他们是 、 、 。
2.钢具有多晶型,δ-Fe →γ-Fe 转变温度为 ℃,符号为 ;γ-Fe →α-Fe 转变温度为 ,符号为 ;α-Fe 的居里点为 ℃,符号为 .3.影响再结晶晶粒大小的主要因素为: 、 、 、 、 .4.淬火钢回火时,随回火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相应发生以下几种转变 、 、 、 、 .5.密排六方金属的滑移面为 ,滑移方向为 ,滑移面上共有 个滑移方向, 密排六方金属的滑移系有 个,密排六方金属的塑性 .三、选择题(20分 每个4分)1. 珠光体的基体是( )A 铁素体B 渗碳体C 来氏体D 奥氏体2.能使单晶体金属产生塑性变形的应力是( )A 压应力B 切应力C 张应力3.采用区域熔炼技术提纯金属时,若Ko <1时,则( )提纯效果好。
A Ko 值小,液相无搅拌B Ko 值小,液相搅拌剧烈C Ko 值大,液相无搅拌D Ko 值大,液相搅拌剧烈4.在碳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可能发生贝氏体转变的是( )A 亚共析钢钢B 共析钢C 过共析钢5.珠光体形成的机制是( )A 成片形成机制B 分支形成机制C 成片形成机制与分支形成机制四、判断题(20分 每个4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在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过程中,碳质量分数为2%的铁碳合金可发生共晶转变。
( )2.金属结晶形成临界晶核时,体积自由能的减少只能补偿表面能的2/3。
( )3.碳可以通过过渡族金属形成间隙相,也可以形成间隙化合物,( )4.淬火钢回火时,随回火温度提高,淬火钢的硬度均下降。
2000年华东理工大学管理学原理(代码472)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00年华东理工大学管理学原理(代码472)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华东理工大学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472管理学原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略)二、简述题(每题6分、共30分)1.管理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的涵义是什么?答:管理是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下,通过对组织的资源有效地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就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或发挥的各种作用。
管理具体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种基本职能。
它们的涵义各自如下:(1)计划。
计划是指对行动的预先设计,它是在决策目标的指导下,以预测工作为基础,对实现目标的途径做出具体安排的一项活动。
计划具有两重含义:其一是指计划管理工作。
其二是指以规划、预算等为主体的具体的计划形式。
计划工作和计划形式是密切相关的。
计划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就是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
形成计划不仅是计划工作要完成的任务,也是计划执行的指南。
(2)组织。
组织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集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结合起来协调行动的有机整体或通过设计和维持组织内部的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有效地协调工作的过程。
组织包括如下几点含义:①组织是一个职务结构或职权结构;②组织是一个责任系统,反映着上下级关系和横向沟通网络;③组织可分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3)领导。
领导是指影响个人或群体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向目标迈进的行为或力量,即领导是一种行为或影响。
从领导的定义可以看出,领导也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由以下要素构成:①领导行为的主体。
②领导对象。
③领导目的及实现目的手段。
④领导力量。
(4)控制。
指为实现组织目标,以计划为标准,由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行为、活动进行的检查、监督、调整等的管理活动。
管理控制具有如下特点:①具有整体性;②具有动态性;③是提高职工能力的重要手段。
控制的作用表现在:①控制是完成计划的重要保障;②控制是提高组织效率的有效手段;③控制是管理创新的催化剂;④控制是使组织适应环境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