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昆山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法律法规案例分析昆山(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8年8月27日,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一家金属制品厂发生一起严重的粉尘爆炸事故,造成14人死亡,多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组成调查组,对事故进行了调查处理。
本案例以昆山“8·27”粉尘爆炸事故为背景,分析相关法律法规在事故处理中的作用。
二、事故原因分析1. 违规生产:该金属制品厂在生产过程中,未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严重违规生产行为。
2. 设备老化:事故现场设备老化严重,未能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导致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3. 安全意识淡薄:企业负责人及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未能充分认识到粉尘爆炸的危害性。
4. 环保措施不到位:企业环保措施不到位,未能有效控制粉尘排放,导致环境污染。
三、法律法规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根本大法,明确了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监督管理体制、事故调查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本案中,金属制品厂未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严重违规行为。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明确了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本案中,金属制品厂未能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违反了《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制度、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的规定。
本案中,金属制品厂环保措施不到位,违反了《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法》规定了行政处罚的种类、程序、执行等方面的规定。
本案中,相关部门依法对金属制品厂进行了行政处罚,包括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
四、事故处理结果1. 事故调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组成调查组,对事故进行了全面调查,查明了事故原因。
2. 行政处罚:根据调查结果,相关部门依法对金属制品厂进行了行政处罚,包括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
江苏昆山2014·8·2粉尘爆炸事故-安全经验分享

管理原因:
1.中荣公司无视国家法律,违法违规组织项目建设和生产,厂房设计 与生产工艺布局违法违规,除尘系统设计、制造、安装、改造违规,车 间铝粉尘集聚严重,安全生产管理混乱,安全防护措施不落实,是事故 发生的主要原因。
2.苏州市、昆山市和昆山开发区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不强、对安全生产 工作重视不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3. 昆山市安全监管部门、公安消防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住房城乡建 设部门等,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有关部门未认真履行职责,审 批把关不严,监督检查不到位,专项治理工作不深入、不落实,是事故 发生的重要原因。
4.江苏省淮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江苏莱博环境检测 技术有限公司和昆山菱正机电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违法违规进行 建筑设计、安全评价、粉尘检测、除尘系统改造,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 责任。
经调查询问、现场勘查和物证鉴定,初步查明事故直接原因是工人大量 使用稀释剂清洗车轴总装线设备和地面过程中,流入车轴总装线地沟内的 稀释剂挥发产生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现场违规电 焊作业火花引发爆炸。
事故现场图片:
选择=结果
汇报结束 谢谢观看! 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9时28分许,梁某某(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等人在车轴总装B线正上 方离地面约5米、第17号钢柱正对的工字梁上,使用电焊机烧焊、安装卷 管器时B线区域发生爆炸,随后车轴总装A线区域也发生爆炸。
事故当天,已造成17人死亡 ,33人受伤(其中3人有生命危险,16人重 伤,其余14人为中轻度伤 )
事故初步原因:Biblioteka 事故经过:2014年8月2日7时,事故车间员工上班。7时10分,除尘风机开启,员 工开始作业。7时34分,1号除尘器发生爆炸。爆炸冲击波沿除尘管道向 车间传播,扬起的除尘系统内和车间集聚的铝粉尘发生系列爆炸。当场造 成47人死亡、当天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28人,185人受伤,事故车间 和车间内的生产设备被损毁。
“8.2”昆山粉尘爆炸致死特大事故调查报告

“8.2”昆山粉尘爆炸致死特大事故调查报告 8.2昆山粉尘爆炸致死特大事故调查报告。
自查报告。
尊敬的领导:根据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要求,我们对公司生产车间进行了安全自查,并就8.2昆山粉尘爆炸致死特大事故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一、事故原因分析。
1. 粉尘积累,在生产过程中,粉尘长期未得到及时清理,导致大量粉尘积累,成为爆炸的隐患。
2. 安全管理不到位,公司对生产车间的安全管理不够严格,缺乏有效的安全培训和监督,导致操作人员对安全意识不强。
3. 设备维护不及时,部分生产设备长期未进行维护保养,存在安全隐患,成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自查情况。
1. 粉尘清理,我们立即对生产车间内的粉尘进行了清理,确保生产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2. 安全培训,加强了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设备维护,对生产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三、改进措施。
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生产车间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
2. 加强安全培训,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3. 设备维护保养,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台账,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总结。
通过此次自查和调查报告,我们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生产车间的安全管理,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人身安全。
特此自查报告,供领导参考。
谨上。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单位,XXXX公司。
签字,XXX。
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关于粉尘爆炸事件及安全分析事故概况:8月2日,江苏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车间发生粉尘爆炸特别重大事故,目前已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
1、粉尘爆炸概念?粉尘爆炸,指粉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热源(明火或温度),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粉尘空间,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同时释放大量的热,形成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系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功以及光和热的辐射,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2、粉尘爆炸产生的条件?粉尘爆炸条件一般有三个:(1)可燃性粉尘以适当的浓度在空气中悬浮,形成人们常说的粉尘云;凡是呈细粉状态的固体物质均称为粉尘。
能燃烧和爆炸的粉尘叫做可燃粉尘;浮在空气中的粉尘叫悬浮粉尘;具有爆炸性粉尘有:金属(如镁粉、铝粉);煤炭;粮食(如小麦、淀粉);饲料(如血粉、鱼粉);农副产品(如棉花、烟草);林产品(如纸粉、木粉);合成材料(如塑料、染料)。
某些厂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特别是一些有机物加工中产生的粉尘,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2)有充足的空气和氧化剂;(3)有火源或者强烈振动与摩擦。
3、粉尘爆炸的爆炸原理?一般比较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的粉尘大致有铝粉、锌粉、硅铁粉、镁粉、铁粉、铝材加工研磨粉、各种塑料粉末、有机合成药品的中间体、小麦粉、糖、木屑、染料、胶木灰、奶粉、茶叶粉末、烟草粉末、煤尘、植物纤维尘等。
这些物料的粉尘易发生爆炸燃烧的原因是都有较强的还原剂H、C、N、S等元素存在,当它们与过氧化物和易爆粉尘共存时,便发生分解,由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或者气体量虽小,但释放出大量的燃烧热。
一般认为燃烧热越大的物质越容易爆炸,如煤尘、碳、硫黄等。
氧化速度快的物质容易爆炸,如果这类粉尘产生在油雾以及CO、CH4、煤气之类可燃气体中,也容易发生爆炸。
粉尘的爆炸可视为由以下三步发展形成的:第一步是悬浮的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第二步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第三步是粉尘燃烧放出的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的方式传给附近悬浮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汽化后使燃烧循环地进行下去。
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关于粉尘爆炸事件及安全分析事故概况:8月2日,江苏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车间发生粉尘爆炸特别重大事故,目前已造成75 人死亡,185 人受伤。
1、粉尘爆炸概念?粉尘爆炸,指粉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热源(明火或温度),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粉尘空间,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同时释放大量的热,形成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系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功以及光和热的辐射,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2、粉尘爆炸产生的条件?粉尘爆炸条件一般有三个:(1)可燃性粉尘以适当的浓度在空气中悬浮,形成人们常说的粉尘云;凡是呈细粉状态的固体物质均称为粉尘。
能燃烧和爆炸的粉尘叫做可燃粉尘;浮在空气中的粉尘叫悬浮粉尘;具有爆炸性粉尘有:金属(如镁粉、铝粉);煤炭;粮食(如小麦、淀粉);饲料(如血粉、鱼粉);农副产品(如棉花、烟草);林产品(如纸粉、木粉);合成材料(如塑料、染料)。
某些厂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特别是一些有机物加工中产生的粉尘,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2)有充足的空气和氧化剂;(3)有火源或者强烈振动与摩擦。
3、粉尘爆炸的爆炸原理?般比较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的粉尘大致有铝粉、锌粉、硅铁粉、镁粉、铁粉、铝材加工研磨粉、各种塑料粉末、有机合成药品的中间体、小麦粉、糖、木屑、染料、胶木灰、奶粉、茶叶粉末、烟草粉末、煤尘、植物纤维尘等。
这些物料的粉尘易发生爆炸燃烧的原因是都有较强的还原剂H、C、N S等元素存在,当它们与过氧化物和易爆粉尘共存时,便发生分解,由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或者气体量虽小,但释放出大量的燃烧热。
一般认为燃烧热越大的物质越容易爆炸,如煤尘、碳、硫黄等。
氧化速度快的物质容易爆炸,如果这类粉尘产生在油雾以及CO CH4煤气之类可燃气体中,也容易发生爆炸。
粉尘的爆炸可视为由以下三步发展形成的:第一步是悬浮的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第二步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第三步是粉尘燃烧放出的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的方式传给附近悬浮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汽化后使燃烧循环地进行下去。
“8.2”昆山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1]
![“8.2”昆山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1]](https://img.taocdn.com/s3/m/23ea6564240c844768eaee42.png)
“8.2”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背景省市中荣金属制品坐落于经济开发区,创办于1998年,已有10多年的历史,主要从事铝合金表面处理,表面镀层有铜镍铬,对高低档的铝合金制品均可以进行电动加工。
公司通过了相关的ISO和美国的OEM认证,厂房面积达到五万多平方,职工有五百多名,有4条现代化全自动电镀生产线。
2014年8月2日上午7时37分许,该公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当时在车间上班的员工261人。
爆炸发生后,当场确认死亡44人,随后在前往医院救治途中和在抢救过程中死亡24人,截至8月4日,爆炸共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
二、事故分析(一)直接原因事故车间除尘系统较长时间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集聚。
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过程产生的高温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
1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桶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粉尘云的引燃温度,引发除尘系统及车间的系列爆炸。
因没有泄爆装置,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燃烧物瞬间经除尘管道从各吸尘口喷出,导致全车间所有工位操作人员直接受到爆炸冲击,造成群死群伤。
原因分析:由于一系列违规行为,整个环境具备了粉尘爆炸的五要素,引发爆炸。
粉尘爆炸的五要素包括:可燃粉尘、粉尘云、引火源、助燃物、空间受限。
1.可燃粉尘。
事故车间抛光轮毂产生的抛光铝粉,主要成分为88.3%的铝和10.2%的硅,抛光铝粉的粒径中位值为19微米,经实验测试,该粉尘为爆炸性粉尘,粉尘云引燃温度为500℃。
事故车间、除尘系统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沉积。
2.粉尘云。
除尘系统风机启动后,每套除尘系统负责的4条生产线共48个工位抛光粉尘通过一条管道进入除尘器,由滤袋捕集落入到集尘桶,在除尘器灰斗和集尘桶上部空间形成爆炸性粉尘云。
3.引火源集尘桶超细的抛光铝粉,在抛光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初始温度,比表面积大,吸湿受潮,与水及铁锈发生放热反应。
除尘风机开启后,在集尘桶上方形成一定的负压,加速了桶铝粉的放热反应,温度升高达到粉尘云引燃温度。
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关于粉尘爆炸事件及安全分析事故概况:8月2日,江苏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车间发生粉尘爆炸特别重大事故,目前已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
1、粉尘爆炸概念粉尘爆炸,指粉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热源(明火或温度),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粉尘空间,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同时释放大量的热,形成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系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功以及光和热的辐射,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2、粉尘爆炸产生的条件粉尘爆炸条件一般有三个:(1)可燃性粉尘以适当的浓度在空气中悬浮,形成人们常说的粉尘云;凡是呈细粉状态的固体物质均称为粉尘。
能燃烧和爆炸的粉尘叫做可燃粉尘;浮在空气中的粉尘叫悬浮粉尘;具有爆炸性粉尘有:金属(如镁粉、铝粉);煤炭;粮食(如小麦、淀粉);饲料(如血粉、鱼粉);农副产品(如棉花、烟草);林产品(如纸粉、木粉);合成材料(如塑料、染料)。
某些厂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特别是一些有机物加工中产生的粉尘,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2)有充足的空气和氧化剂;(3)有火源或者强烈振动与摩擦。
3、粉尘爆炸的爆炸原理一般比较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的粉尘大致有铝粉、锌粉、硅铁粉、镁粉、铁粉、铝材加工研磨粉、各种塑料粉末、有机合成药品的中间体、小麦粉、糖、木屑、染料、胶木灰、奶粉、茶叶粉末、烟草粉末、煤尘、植物纤维尘等。
这些物料的粉尘易发生爆炸燃烧的原因是都有较强的还原剂H、C、N S等元素存在,当它们与过氧化物和易爆粉尘共存时,便发生分解,由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或者气体量虽小,但释放出大量的燃烧热。
一般认为燃烧热越大的物质越容易爆炸,如煤尘、碳、硫黄等。
氧化速度快的物质容易爆炸,如果这类粉尘产生在油雾以及CO CH4煤气之类可燃气体中,也容易发生爆炸。
粉尘的爆炸可视为由以下三步发展形成的:第一步是悬浮的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第二步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第三步是粉尘燃烧放出的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的方式传给附近悬浮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汽化后使燃烧循环地进行下去。
江苏昆山工厂爆炸舆情事件分析

江苏昆山工厂爆炸舆情事件分析一、事件概述8月2日7时37分,江苏省昆山市开发区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荣)汽车轮毂拋光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
截至当日21时45分,已有69人不幸遇难,近200名伤者正在医院进行救治。
从有关部门获得消息,这次爆炸可能是由锅炉引起。
据上海《新闻晨报》称,初步查明,爆炸系因粉尘遇到明火引发的安全事故。
晚上20时,在昆山市民广场,自发前来的市民用点燃的蜡烛组成“8.2”的图样,为受伤人员祈福。
在事发地点的路边,自发前来的市民摆上一支支鲜花,在七夕之夜,为死伤同胞送上祝福。
当日,据统计,有关昆山工厂爆炸事件涉及的负面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微博,共计146518条,占据了负面信息量的95.91%,其中绝大部分均为献血、心理疏导,逝者安息内容的转发,充分显示了社会化媒体时代公众舆论的力量;其次是网络新闻和视频,分别为2880和 2151条;以下依次是论坛500篇;微信量404篇;报刊53篇;博客文章2篇。
二、媒体关注度走势据了解,事发当日,此起江苏昆山爆炸舆情事件的传播过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舆情发生期(8月2日07:37-11:00)、舆情发酵期(11:00-12:00)、舆情高涨期(12:00-17:00)、舆情发展期(17:00-23:00)。
从数量上看,该事件的网络媒体关注走势一致处于高位运行状态,毕竟这种突发事件的爆发具有轰动性,能引起社会各界以及各类媒体关注,而博客、论坛、电子报类关注度相对较小。
8月3日,随着国家监管部门的重视,在互联网上有关企业安全监管相关报道开始呈现井喷之势,该事件进一步陷入网络舆论的漩涡。
当日,据当地苏州新闻网称,消防和120急救人员已赶往现场救援。
另据中国央视从上海方面了解到的消息,上海5名烧伤专家已赶赴昆山驰援。
3日,伤员已分别在南京、上海、常州、无锡、南通、苏州、常熟、昆山等地接受治疗。
截止当晚7点,据不完全统计,其中苏州血站当日接受献血登记逾千人,成功献血836人次(当日献血总量还在统计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昆山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事故概况:8月2日,江苏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车间发生粉尘爆炸特别重大事故,目前已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
事故原因:1、根据事故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初步掌握的情况,企业厂房没有按二类危险品场所进行设计和建设,违规双层设计建设生产车间,且建筑间距不够。
2、生产工艺路线过紧过密,2000平方米的车间内布置了29条生产线,300多个工位。
3、除尘设备没有按规定为每个岗位设计独立的吸尘装置,除尘能力不足。
4、车间内所有电器设备没有按防爆要求配置。
5、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不完善、不落实,没有按规定每班按时清理管道积尘,造成粉尘聚集超标;没有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没有按规定配备阻燃、防静电劳保用品;违反劳动法规,超时组织作业。
6、当地政府的有关领导责任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落实不力。
7、问题和隐患长期没有解决,粉尘浓度超标,遇到火源,发生爆炸,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
事故的责任主体是中荣金属制品公司,主要责任人是企业法人代表、董事长吴基滔等相关负责人。
经验教训:1、粉尘爆炸概念?粉尘爆炸,指粉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热源(明火或温度),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粉尘空间,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同时释放大量的热,形成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系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功以及光和热的辐射,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2、粉尘爆炸产生的条件?粉尘爆炸条件一般有三个:(1)可燃性粉尘以适当的浓度在空气中悬浮,形成人们常说的粉尘云;凡是呈细粉状态的固体物质均称为粉尘。
能燃烧和爆炸的粉尘叫做可燃粉尘;浮在空气中的粉尘叫悬浮粉尘;沉降在固体壁面上的粉尘叫沉积粉尘。
具有爆炸性粉尘有:金属(如镁粉、铝粉);煤炭;粮食(如小麦、淀粉);饲料(如血粉、鱼粉);农副产品(如棉花、烟草);林产品(如纸粉、木粉);合成材料(如塑料、染料)。
某些厂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特别是一些有机物加工中产生的粉尘,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2)有充足的空气和氧化剂;(3)有火源或者强烈振动与摩擦。
3、粉尘爆炸的爆炸原理?一般比较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的粉尘大致有铝粉、锌粉、硅铁粉、镁粉、铁粉、铝材加工研磨粉、各种塑料粉末、有机合成药品的中间体、小麦粉、糖、木屑、染料、胶木灰、奶粉、茶叶粉末、烟草粉末、煤尘、植物纤维尘等。
这些物料的粉尘易发生爆炸燃烧的原因是都有较强的还原剂H、C、N、S等元素存在,当它们与过氧化物和易爆粉尘共存时,便发生分解,由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或者气体量虽小,但释放出大量的燃烧热。
例如,铝粉只要在二氧化碳气氛中就有爆炸的危险。
粉尘爆炸的难易与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环境条件有关。
一般认为燃烧热越大的物质越容易爆炸,如煤尘、碳、硫黄等。
氧化速度快的物质容易爆炸,如镁粉、铝粉、氧化亚铁、染料等。
容易带电的粉尘也很容易引起爆炸,如合成树脂粉末、纤维类粉尘、淀粉等。
这些导电不良的物质由于与机器或空气摩擦产生的静电积聚起来,当达到一定量时,就会放电产生电火花,构成爆炸的火源。
通常不易引起爆炸的粉尘有土、砂、氧化铁、研磨材料、水泥、石英粉尘以及类似于燃烧后的灰尘等。
这类物质的粉尘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不易燃烧。
但是如果这类粉尘产生在油雾以及CO、CH4、煤气之类可燃气体中,也容易发生爆炸。
粉尘的爆炸可视为由以下三步发展形成的:第一步是悬浮的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第二步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第三步是粉尘燃烧放出的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的方式传给附近悬浮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汽化后使燃烧循环地进行下去。
随着每个循环的逐次进行,其反应速度逐渐加快,通过剧烈的燃烧,最后形成爆炸。
这种爆炸反应以及爆炸火焰速度、爆炸波速度、爆炸压力等将持续加快和升高,并呈跳跃式的发展。
4、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物理化学性质物质的燃烧热越大,则其粉尘的爆炸危险性也越大,例如煤、碳、硫的粉尘等;越易氧化的物质,其粉尘越易爆炸,例如镁、氧化亚铁、染料等;越易带电的粉尘越易此起爆炸。
粉尘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互相碰撞、磨擦等作用,产生的静电不易散失,造成静电积累,当达到某一数值后,便出现静电放电。
静电放电火花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粉尘爆炸还与其所含挥发物有关。
如煤粉中当挥发物低于10%时,就不再发生爆炸,因而焦炭粉尘没有爆炸危险性。
颗粒大小粉尘的表面吸附空气中的氧,颗粒越细,吸附的氧就越多,因而越易发生爆炸,而且,发火点越低,爆炸下限也越低。
随着粉尘颗粒的直径的减小,不仅化学活性增加,而且还容易带上静电。
粉尘的浓度与可燃气体相拟,粉尘爆炸也有一定的浓度范围,也有上下限之分。
但在一般资料中多数只列出粉尘的爆炸下限,因为粉尘的爆炸上限较高。
5、粉尘爆炸的特点(1)多次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
第一次爆炸气浪,会把沉积在设备或地面上的粉尘吹扬起来,在爆炸后短时间内爆炸中心区会形成负压,周围的新鲜空气便由外向内填补进来,与扬起的粉尘混合,从而引发二次爆炸。
二次爆炸时,粉尘浓度会更高。
(2)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
(3)与可燃性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6、粉尘爆炸的主要危害(1)具有极强的破坏性。
粉尘爆炸涉及的范围很广,煤炭、化工、医药加工、木材加工、粮食和饲料加工等部门都时有发生。
(2)容易产生二次爆炸。
第一次爆炸气浪把沉积在设备或地面上的粉尘吹扬起来,在爆炸后的短时间内爆炸中心区会形成负压,周围的新鲜空气便由外向内填补进来,形成所谓的“返回风”,与扬起的粉尘混合,在第一次爆炸的余火引燃下引起第二次爆炸。
二次爆炸时,粉尘浓度一般比一次爆炸时高得多,故二次爆炸威力比第一次要大得多。
例如,某硫磺粉厂,磨碎机内部发生爆炸,爆炸波沿气体管道从磨碎机扩散到旋风分离器,在旋风分离器发生了二次爆炸,爆炸波通过爆炸后在旋风分离器上产生的裂口传播到车间中,扬起了沉降在建筑物和工艺设备上的硫磺粉尘,又发生了爆炸。
(3)能产生有毒气体。
一种是一氧化碳;另一种是爆炸物(如塑料)自身分解的毒性气体。
毒气的产生往往造成爆炸过后的大量人畜中毒伤亡,必须充分重视。
7、粉尘爆炸的防范措施如采用有效的通风和除尘措施,严禁吸烟及明火作业。
在设备外壳设泄压活门或其他装置,采用爆炸遏制系统等。
对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厂房,必须严格按照防爆技术等级进行设计,并单独设置通风、排尘系统。
要经常湿式打扫车间地面和设备,防止粉尘飞扬和聚集。
保证系统要有很好的密闭性,必要时对密闭容器或管道中的可燃性粉尘充入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以减少氧气的含量,抑制粉尘的爆炸。
常用的防护措施或方案主要有四种:遏制、泄放、抑制、隔离。
其中泄放分为正常情况下的压力泄放和无火焰泄放;隔离分为机械隔离和化学隔离。
主要防护设备包括:防爆板(Explosion Panel)、防爆门(Explosion Vent)、无焰泄放系统(Flameless Venting)、隔离阀(Explosion Isolation Valve)以及抑爆系统(Explosion Suppression Systems)。
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每一种防护措施单独使用,往往采用多种防护措施进行组合运用,以达到更可靠更经济的防护目的。
遏制就是在设计、制造粉体处理设备的时候采用增加设备厚度的方法以增大设备的抗压强度,但是这种措施往往以高成本为代价,在金属材料价格日益昂贵的今天,采用这种措施显然是非常不经济的。
泄放包括正常泄放和无焰泄放,是利用防爆板、防爆门、无焰泄放系统对所保护的设备在发生爆炸的时候采取的主动爆破,泄放爆炸压力的办法进行泄压,以达到保护粉体处理设备的安全。
防爆板通常用来保护户外的粉体处理设备,如粉尘收集器、旋风收集器等,压力泄放的时候并随有火焰以及粉体的泄放,可能对人员和附近设备产生伤害和破坏;防爆门通常用来保护处理粉体的车间建筑,以达到整个车间避免产生粉体爆炸;对于处于室内的粉体处理设备,有时对泄放要求非常严格,不能产生火焰、物料泄放或者没有预留泄放空间的情况下,通常会采用无焰泄放系统,以达到保护人员以及周围设备的安全。
抑制爆炸抑制系统是在爆燃现象发生的初期(初始爆炸)由传感器器及时检测到,通过发射器快速在系统设备中喷射抑爆剂,从而避免危及设备乃至装置的二次爆炸,通常情况下爆炸抑制系统与爆炸隔离系统一起组合使用。
抑制就是利用了爆炸需要的三要素以及原理。
根据这个原理,爆炸需要完整的三个要素,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产生爆炸。
所以要抑制爆炸的发生,必须取消三要素中的一个要素。
一种措施是往粉体处理设备内部注入惰性气体如N2、CO2等代替空气,从而降低氧化剂:氧气O2的含量,以达到抑制爆炸的目的;另一种措施是取消易燃易爆物料,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设备本身就是用来处理该物料的。
所以以上两种措施都是不可能或者很难做到的,所以我们一般采用最简单的措施,就是取消其中的一个重要要素:火源,从而抑制爆炸的发生。
这就要采用爆炸抑制系统,最简单的爆炸抑制系统是由四个单元组成:监视器、传感器、发射器和电源。
四个单元各自的功能分别为:监视器可以提供可视或者可听的警报,对整个系统的激活、密封故障、气压和电源故障进行监视,而且发射器的发射不是由监视器触发,而是由传感器直接触发,从而大大缩短了抑爆系统的反应时间。
传感器由三个朝向不同方向的压力传感器组成,其中一个设定在低压状态,两个设定在高压状态,必须同时有其中两个压力传感器被激活时,整个系统才被触发,从而避免误操作的发生。
发射器由抑爆剂筒、气体罐(充满低压氮气200Psi-300Psi)、电子控制器组成,而且抑爆剂(碳酸氢钠粉末)和压力气体分开储存,这样避免使用者在检查和维护的时候不处于受压系统的危险之中。
电源给整个系统供电,可以由交流电输入转换成24V直流电,也可以直接使用电池,另外还有三个继电输出端,一个显示交流电的供应情况,一个显示系统是否有故障,一个显示系统是否在工作。
这四个单元即可组成一个最简单的抑爆系统,但是有时要保护的范围很大,就需要增加发射筒,一个传感器最多可以连接十个发射筒。
粉体爆炸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这样的:在密闭的工业设备内部产生的许多粉末和灰尘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假如达到适当的浓度,万一产生了火花,就会由火花发展成小火球,如不抑制就会由小火球发展成大火球,并伴随有高温高压的产生,当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超出了设备的抗压强度,就会发生爆炸。
在此过程中,升高的压力会产生冲击波,而且冲击波的传播速度远大于火焰传播的速度,利用这个原理,让抑爆系统的传感器及时探测到冲击波,在火焰还没有时间发展成爆燃的时候,发射器喷射出抑爆剂(碳酸氢钠),将火焰喷灭,从而避免小火球演变成大火球,甚至形成爆炸,从而破坏设备,甚至危害到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