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刑法总论》20春在线作业1答案354
东北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刑法总论》网课测试题答案3

东北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刑法总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正在使用的电缆剪断卖掉的行为属于( )。
A、牵连犯B、结合犯C、想象竞合犯D、结果加重犯正确答案:C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因为家人需要一大笔医疗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了下属单位领导的贿赂20万元。
一周后,甲的哥哥通过其他途径筹集到了医疗费。
于是,甲将这20万元退回了下属单位的领导。
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中止B、犯罪既遂C、犯罪未遂D、犯罪预备正确答案:B3.铁路扳道工甲因和恋人分手而饮酒自醉,未能及时扳道,致使火车相撞,构成犯罪。
甲的义务来源于()A.法律规定的义务B.由于法律行为而产生的义务C.由于先行行为而产生的义务D.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的义务4.下列何种犯罪属于特殊主体犯罪()A.抢夺罪B.招摇撞骗罪C.贪污罪D.行贿罪5.下列情形中不适用数罪并罚的有( )。
A、犯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B、以一个故意,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C、出于数个故意,多次实施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D、以某一犯罪为目的,而其犯罪方法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正确答案:ABCD6.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的原则是()A.从新原则B.从旧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7.下列犯罪中,犯罪客体是简单客体的是()A.故意杀人罪B.绑架罪C.医疗事故罪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8.甲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在缓刑考验期内,有发现其过去曾犯有贪污罪,对甲的处理应当是()A.对贪污罪另行判决B.撤销缓刑,实行数罪并罚C.采取重罪吸收轻罪的原则,从重判处D.不撤销缓刑,以累犯从重处罚9.犯罪的刑事违法性是指行为人的行为()A.损害了国家利益B.危害了社会C.违反了刑法D.触犯了法律10.犯罪未遂只能发生在( )。
A、犯罪着手以前B、犯罪着手之后C、犯罪预备阶段D、犯罪完成之后正确答案:B11.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合法权益的范围不同,可将犯罪客体分为( )。
东大20春学期《刑法总论》在线平时作业3参考答案

20春学期《刑法总论》在线平时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60 分)
1.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人了。
”甲的行为属于()
A.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B.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C.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D.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答案:C
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因为家人需要一大笔医疗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了下属单位领导的贿赂20万元。
一周后,甲的哥哥通过其他途径筹集到了医疗费。
于是,甲将这20万元退回了下属单位的领导。
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犯罪中止
答案:C
3.犯罪未遂只能发生在()
A.犯罪着手以前
B.犯罪着手之后
C.犯罪预备阶段
D.犯罪完成之后
答案:B
4.甲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在缓刑考验期内,有发现其过去曾犯有贪污罪,对甲的处理应当是()
A.采取重罪吸收轻罪的原则,从重判处
B.撤销缓刑,实行数罪并罚
C.对贪污罪另行判决
D.不撤销缓刑,以累犯从重处罚
答案:B
5.罪刑法定原则的最早来源是( )
A.美国的《独立宣言》
B.1810年的《法国刑法典》
C.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
D.1215年的《英国大宪章》
答案:D
6.下列何种犯罪属于特殊主体犯罪()
A.贪污罪
B.行贿罪
C.招摇撞骗罪
D.抢夺罪。
东北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刑法总论》网课测试题答案3

东北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刑法总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A.已满10周岁不满14周岁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C.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D.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2.我国刑法将所有犯罪划分为十类,依据的是()A.犯罪的一般客体B.犯罪的同类客体C.犯罪的直接客体D.犯罪的复杂客体3.根据故意形成的时间,可将犯罪故意分为( )。
A、预谋故意B、确定故意C、突发故意D、不确定故意正确答案:AC4.牵连犯的构成特征包括()A.必须出于一个犯罪目的B.必须出于数个犯罪目的C.必须是其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D.数行为之间存在手段与目的、原因与结果的牵连关系5.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概念是()A.实质概念B.形式概念C.法律特征概念D.形式和实质相统一的概念6.甲唆使乙杀丙,乙将丙杀死。
甲和乙属于()A.必要共犯B.任意共犯C.简单共犯D.复杂共犯7.各国确定刑事管辖权的原则包括()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8.我国《刑法》规定,凡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A.一律适用我国刑法B.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C.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不适用D.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9.下列选项中能够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的有( )。
A、某区人民检察院B、某高校中文系C、某市工商局D、某私营企业正确答案:AC10.下列何种犯罪属于特殊主体犯罪( )。
A、抢夺罪B、招摇撞骗罪C、贪污罪D、行贿罪正确答案:C11.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A.原判刑期以上,3年以下,但不得少于1年B.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不得少于6个月C.原判刑期以上,3年以下,但不得少于6个月D.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不得少于1年12.成立防卫过当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A.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B.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C.防卫行为造成不必要的损害D.防卫行为造成重大损害13.死刑只适用于()的犯罪分子A.罪行极其严重B.罪大恶极C.多次实施严重罪行D.社会影响极其恶劣14.犯罪的本质特征是()A.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D.普遍违法性15.下列关于我国刑法规定的罚金刑执行方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东大19春学期《刑法总论》在线作业1参考答案

18秋学期《刑法总论》在线作业1-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60 分)
1.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这属于()
A.法定量刑情节
B.酌定量刑情节
C.加重情节
D.弹性量刑情节
正确答案:A
2.4.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概念是()
A.实质概念
B.形式概念
C.法律特征概念
D.形式和实质相统一的概念
正确答案:D
3.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
A.酌量发给报酬
B.不发给报酬
C.同工同酬
D.发给部分工资
正确答案:C
4.在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A.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B.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C.只能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D.特殊情况下可以没有限制
正确答案:C
5.我国刑法第28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这一规定体现了刑法的()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20秋东北大学《刑法总论》在线平时作业1答案

1.刑事责任年龄是指()A.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实际年龄B.被拘留时的实际年龄C.被逮捕时的实际年龄D.被起诉时的实际年龄答案:A2.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是()A.犯罪的概念B.犯罪构成C.犯罪的特征D.犯罪的本质答案:B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A.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C.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D.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答案:C4.甲为了杀乙,连续两天跟踪乙,了解乙上下班的时间和经过路线。
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未遂B.已经着手实行犯罪C.犯罪预备D.只是犯意表示答案:C5.甲、乙、丙三人共同盗窃。
甲负责望风,乙入室盗窃,丙负责接应转运销赃,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A.简单的共同犯罪B.复杂的共同犯罪C.必要的共同犯罪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答案:B6.《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这属于()A.法定量刑情节B.酌定量刑情节C.加重情节D.弹性量刑情节答案:A7.在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A.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B.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C.只能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D.特殊情况下可以没有限制答案:C8.甲为了杀乙,连续两天跟踪乙,了解乙上下班的时间和经过路线。
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未遂B.已经着手实行犯罪C.犯罪预备D.只是犯意表示答案:C9.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A.酌量发给报酬B.不发给报酬C.同工同酬D.发给部分工资答案:C10.铁路扳道工甲因和恋人分手而饮酒自醉,未能及时扳道,致使火车相撞,构成犯罪。
甲的义务来源于()A.法律规定的义务B.由于法律行为而产生的义务C.由于先行行为而产生的义务D.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的义务答案:D11.甲与一女子有染,其妻乙生怨。
某日,乙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甲。
因久等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乙遂打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
乙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答案:D12.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
东大20春学期《刑法总论》在线平时作业1参考资料

东大20春学期《刑法总论》在线平时作业1-参考资料请仔细阅读下面说明再下载:预览的题目和您自己的作业顺序必须完全相同再下载百!!!!第1题(单选题)4. 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A、已满10周岁不满14周岁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C、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D、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参考答案:B第2题(单选题)以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犯罪是否必须由二人以上实施为标准,可将共同犯罪分为()A、任意的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同犯罪B、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C、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D、一般共同犯罪和集团犯罪参考答案:A第3题(单选题)6. 甲15周岁,在绑架他人之后将人质残忍地杀害,甲的行为()A、构成绑架罪B、构成故意杀人罪C、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D、不负刑事责任参考答案:B第4题(单选题)甲与乙有仇。
一日,甲携带猎枪前往乙居住地,准备枪杀乙。
然而,甲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乙家楼下有多位警察正在处理一刑事案件,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
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中止B、没有犯罪行为C、犯罪未遂D、犯罪预备参考答案:D第5题(单选题)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正在使用的电缆剪断卖掉的行为属于()A、牵连犯B、结合犯C、想象竞合犯D、结果加重犯参考答案:C第6题(单选题)甲为保护自己的果园,在果园周围拉上电网,白天关掉,晚上通电。
某日晚有俩个小孩进入果园偷摘果实,被电网击中而死。
甲的行为属于()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事前防卫D、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参考答案:D第7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我国刑法规定的罚金刑执行方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缴纳B、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分期缴纳C、期满不能缴纳的,强制缴纳D、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不再追缴参考答案:D第8题(单选题)甲在一胡同口抢劫一妇女钱包。
抢劫到钱包后,突然发现被害人是自己的邻居,遂将钱包送还被害人,声称是开玩笑。
最新奥鹏东北师范大学《刑法学》20秋在线作业1-参考答案

18. 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盗窃他人巨额财产 【选项】: A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 可以从轻处罚
C 可以减轻处罚 D 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D 不负刑事责任 |
2. 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是指 : 【选项】: A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 B 客观行为与主观心理之间的联系 C 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的联系 D 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
【答案】:A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 |
3. 李某多次尾随盗伐林木人员,将其砍倒尚未运走的林木偷偷运走,销赃获利数千元。此 外,他还盗伐了他人自留地、责任田等地边田坎种植的零星树木 5 个多立方米。对李某的 上述行为应当如何定罪处罚? 【选项】: A 以盗伐林木罪定罪处罚 B 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C 以盗伐林木罪和盗窃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D 以盗伐林木罪、盗窃罪和销售赃物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东北师范大学 东师奥鹏远程教育 刑法学 20 秋在线作业 1
参考答案 试读一页
东北师范大学-刑法学 20 秋在线作业 1 专升本-法学专业
1. 张某犯放火罪被判处 10 年有期徒刑,此时人民法院对张某还可以适用的附加刑是 : 【选项】: A 罚金 B 剥夺政治权利 C 没收财产 D 赔偿经济损失
【答案】:B 剥夺政治权利 |
【答案】:B 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 |
12. 防卫过当的要件是 . 【选项】: A 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
B 防卫行为造成重大损害 C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D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答案】:D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
东师《刑法总论》20春在线作业1答案4

(单选题)1: 甲系A国公民,某年夏天甲在我国旅游后,乘坐中国民航的国际航班回A国,在飞行途中甲因为锁事与邻坐乙(我国公民)发生争吵,甲将乙打成重伤,对甲应按A: A国刑法处理B: 我国刑法处理C: 飞机最初降落国刑法处理D: 既可以按A国也可以按我国刑法处理正确答案: B(单选题)2: 甲于某日晨在路边捡回一名弃婴,抚养了 3 个月后,声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以 3000 元卖给乙。
如何认定甲的行为 ?A: 甲的行为构成遗弃罪B: 甲的行为构成拐骗儿童罪C: 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D: 甲的行为构成拐卖儿童罪正确答案: D(单选题)3: 某甲为某国有医药公司负责人之一,该公司将销售任务按地区分片发包给个人,规定承包人上交固定的承包费用。
职工某乙担心不能完成承包定额不敢承包某片的销售工作。
某甲因为是公司领导,按规定不许出面承包,就动员某乙承包,并说二人合伙销售,保证不会赔本。
某乙便承包某片的销售任务。
某甲和某乙共同在该片进行销售业务,盈利甚多。
某甲向某乙索要分成15万元。
A: 某甲构成受贿罪B: 某甲构成索贿罪C: 某甲不构成犯罪D: 某甲构成非法经营罪正确答案: C(单选题)4: 强奸罪之人人死亡,属于A: 结果加重犯B: 想象竞合犯C: 法规竞合犯D: 转化犯正确答案: A(单选题)5: 甲某是我国某通讯社的高级编辑,应香港某报社记者之请,设法在为其搞有关对台政策一份机密文件。
按规定该文件只下发到社长一级,通讯社只有社长那里有一份。
甲某到社长办公室时发现该文件就放在桌上,乘社长不注意将文件拿出复制一份,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香港某报社记者。
香港某记者为了表示感谢,给其20000港元。
甲某的行为A: 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B: 构成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和受贿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C: 构成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D: 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题)1: 甲女只身一人在家,深夜闯入一男子,以暴力相威胁欲强奸甲女。
甲女急中生智,先口头答应该男子,趁该男子正做准备时,从床上抓起一把剪子,反身刺向该男子胸部,致该男子死亡。
甲女的行为属于 :
A: 故意杀人
B: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
C: 正当防卫
D: 防卫过当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2: 决水罪的危害结果为 :
A: 造成水患
B: 造成水患,足以危害公共安全
C: 没有造成水患
D: 使用的方法是危险方法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3: 李某欲杀害妻子朱某之念。
某日晨,李在给朱某做饭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强”。
李某为防止其 6 岁的儿子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
不料朱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饭。
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 李某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
B: 李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
C: 李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
D: 李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4: 犯罪客体体现的是一种 .
A: 社会关系
B: 人际关系
C: 物质关系
D: 思想关系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5: 某甲家中一只箱子和若干财物被盗,箱子当时就在附近的公共垃圾桶中被找到,里面的东西原封未动。
某甲认为是窃贼所藏,日后必然来取。
就产生了报复窃贼的念头。
把箱中物品取出,装入一个拉发的爆炸装置,放到原处。
后来,一个清洁工清除垃圾时发现了箱子,打开时发生爆炸,当场死亡。
某甲的行为:
A: 构成故意杀人罪;
B: 构成爆炸罪
C: 属于假象的防卫,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 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6: 某甲从停泊在公海的走私船上购得匕首、大砍刀、手铐、仿真枪枝一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