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地理综合实习C共49页
庐山野外综合地理实习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学生实习报告实习名称:庐山地理学野外实习专业班级:地理科学 1101班姓名(学号):2013年 10 月 20 日庐山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目录实习地概况 (3)实习目的 (3)实习内容 (4)实习路线 (4)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 (5)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17)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29)气象气候学实习报告 (33)水文与水资源实习报告 (40)人文地理学实习报告 (42)实习总结 (47)实习地概述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 东临鄱阳湖,北濒长江。
又称匡山,或匡庐。
地处东经115º30′—116º20′,北纬29º20′—29º50′。
气候上属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地势上属我国第一阶梯。
地貌上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缓,江河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植物葱郁,土壤肥沃,为富饶的鱼米之乡。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
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
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
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
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
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
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
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高悬于长江中下游“热海”中的“凉岛”,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而且独特的自然条件适于本土植物的繁衍和南上北下植物的留住。
植物资源丰富,区系复杂,自然分布和引种栽培的高等植物3400余种(不包括苔藓植物),是长江中下游山地植物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庐山土壤类型由山底到山顶依次为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土壤腐殖质发育深厚,也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庐山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庐山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第一篇:庐山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庐山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概述(400字左右,位置、气候、实习涉及的哪几部分,时间等)一、实习目的(400字左右,每门课分开写)(1)总体锻炼目的等等(2)其他实践能力(3)地貌(4)植物(5)土壤(6)气候(7)人文二、实习内容(1)地貌(2)植物(3)土壤(4)气候(5)人文三、实习路线2010年9月3日上午:下午:。
依此类推四、庐山地貌实习报告综述(一)实习目的(二)具体要求(三)实习内容:按时间,按路线来写,写明具体的地貌学问题五、庐山植物地理实习报告综述(一)庐山植物地理实习要求(二)庐山植物地理调查使用的仪器工具(三)庐山植物地理实习路线调查(四)庐山植被垂直带的基本特征六、庐山土壤地理实习报告综述(一)主要土壤的形成和特性(二)庐山土壤实习的剖面及其分析七、庐山气象实习报告综述(一)气象总体特征(二)特殊区域小气候问题研究八、庐山人文地理实习报告综述(一)别墅群的特征和风格论述(二)宗教综述(三)大天池等的山水地理位置研究第二篇:庐山野外综合实习报告庐山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通过实习,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成分(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的特征、形成机制、发展规律和空间分异规律,及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个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2、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时间技能,使学生掌握区域自然地理调查研究的技能与技巧,并培养同学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专业知识的热情二、实习时间:2012年9月16日至2012年9月20日三、实习路线:9月16日路线:宾馆——大校场——月照松林9月17日路线:宾馆——庐林湖——三宝树——黄龙潭——五龙潭——电站大坝——大天池——龙首崖9月18日路线:宾馆——王家坡——小天池9月19日路线:含鄱口——植物园——五老峰.9月20号路线:西谷——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四、实习内容一、庐山概况:庐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
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学生实习报告实习名称:庐山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专业班级:地理科学 1101班姓名(学号):贾菲(2011119010135)2013年 10 月 20 日庐山地区地理概况:地理位置:庐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
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九江市、庐山和庐山南北麓的星子九江县的大部分,东经115°52′~116°13′与北纬29°22′~29°46′之间,总面积约800平方公里。
地形走向:东西伸张,南北收缩。
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
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气候: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水热资源丰富。
庐山山体的垂直气候——植被——土壤地理分带规律鲜明。
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灌丛,草地等植被类型比较齐全,逆行演替与顺向演替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
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我们本次实习主要涉及地貌、植物、土壤、气候和人文等方面内容。
实习时间大致从2013年9月5日至2013年9月11日历时一周时间。
一、实习目的:(1)总体锻炼目的:通过对庐山的实地考察,把所看到的庐山地貌、地形、岩石分类、植物的垂直分布以及土壤的分类和分布特征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相联系。
(2)其他实践能力:通过对庐山的野外实习,调查庐山验证、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基础理论知识,训练掌握土壤、植被、地质野外工作的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3)地貌:庐山是由北东——南西走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呈肾型,中部宽向东北是西南逐渐收窄。
山体内的褶皱、断层、个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庐山综合地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是一座以雄、奇、险、秀著称的著名山岳景观。
为了更好地了解庐山的自然地理特征,提高地理学科实践能力,我们于2023年8月1日至8月8日,在地理系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庐山综合地理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学习,深入了解庐山的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概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庐山地理环境的形成与演变,提高我们的地理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一)实习内容1. 地质地貌考察:了解庐山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地貌类型及成因。
2. 土壤植被考察:调查庐山的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植被结构及分布规律。
3. 气候水文考察:观察庐山的气候特征、水文现象及水资源状况。
4. 生态环境考察:分析庐山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及保护措施。
(二)实习过程1. 前期准备:在实习前,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知识,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有了初步了解。
同时,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实习计划,包括实习路线、考察内容、记录方法等。
2. 实习实施:实习期间,我们按照既定的计划,分批次进行考察。
具体过程如下:(1)地质地貌考察:我们首先来到了庐山的庐山地质公园,参观了地质博物馆,了解了庐山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和地貌类型。
随后,我们沿着庐山登山步道,观察了不同海拔的地质地貌特征,如花岗岩峰丛、喀斯特地貌等。
(2)土壤植被考察:在庐山植物园,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分类、分布规律及生态环境。
我们还对庐山的土壤进行了采样,分析了土壤类型、养分状况等。
(3)气候水文考察:在庐山气象站,我们了解了庐山的气候特征、气象观测方法等。
同时,我们还观察了庐山的水文现象,如瀑布、河流等。
(4)生态环境考察:我们参观了庐山自然保护区,了解了庐山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及保护措施。
此外,我们还对庐山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进行了调研。
3. 实习总结:实习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实习总结,分享了实习心得,并对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庐山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3)1.2 实习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3)1.3 实习的组织与管理 (5)2. 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6)2.1 庐山的区位与范围 (7)2.2 庐山的自然环境特征 (8)2.3 庐山的自然资源与生态 (9)3. 野外实习的主要内容 (11)3.1 地形地貌考察 (12)3.1.1 地质年代的划分 (14)3.1.2 地层岩石的识别 (15)3.1.3 地貌景观的观察与记录 (17)3.2 气候观察与分析 (18)3.2.1 庐山的气候特征 (19)3.2.2 气象要素的观测 (20)3.3 水文调查 (21)3.3.1 河流与湖泊的调查 (23)3.3.2 地下水文情况的了解 (24)3.4 土壤与植被考察 (25)3.4.1 土壤调查与分析 (26)3.4.2 植被类型与分布 (27)3.5 生物多样性观察 (29)3.5.1 动植物资源的调查 (31)3.5.2 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 (32)4. 实习过程与收获 (33)4.1 实习过程的记录 (34)4.2 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6)4.3 实习成果与心得体会 (37)5. 实习总结与建议 (38)5.1 实习的成就与不足 (39)5.2 对未来实习的建议 (41)5.3 对庐山自然地理研究的展望 (42)1. 内容概要阐述庐山野外实习的目的,即通过实地观察和研究,加深对自然地理要素(如地形、地质、水文、土壤、生物群落等)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实地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庐山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包括地理位置、海拔、气候、主要植被类型、典型地貌等地理特征。
庐山作为徒步旅游、登山爱好者的热门目的地,同时也是一个自然保护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描述了实习的方法,包括徒步调研、野外采样、数据收集与分析等,以及实习的具体步骤和日程安排。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北部,是一座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和人文景观。
为了更好地了解庐山的自然地理特征,提高我们对地理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掌握庐山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植被分布、土壤特征等自然地理概况,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质构造与地貌观察我们首先参观了庐山地质博物馆,了解了庐山的地质演变历史。
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沿着实习路线,观察了断层、褶皱、节理等地质构造,了解了矿物岩石、地层,以及冰窖、刃脊、角峰、U形谷、悬谷、冰斗、冰渍物等各种冰川地貌的形成过程。
2. 植被分布与结构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沿着不同的海拔高度,观察了庐山的植被分布特征。
从山脚的常绿阔叶林,到山腰的针叶林,再到山顶的高山草甸,我们详细记录了不同植被类型的组成、结构和生长状况。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植物群落样方调查方法,了解了植物生长与环境关系。
3. 土壤特征与分布规律实习中,我们采集了不同地点的土壤样本,观察了红壤、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及山地沼泽土等主要土壤类型的剖面,分析了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通过对比不同土壤类型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了解了土壤形成与气候、母质、地形等因素的关系。
4. 气候与水文调查我们了解了庐山的气候特点,包括年平均降水、年平均雾日、年平均相对湿度等。
同时,观察了庐山地区的河流发育、流向及与地质构造的关系,了解了河流袭夺等水文现象。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全面了解了庐山的自然地理特征,掌握了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描述、测量各种地理对象,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地理实习的重要性,明白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班级:地理科学姓名:学号:目录一、实习目的............................................................2 二、实习地点及概况...................................................2 三、实习时间............................................................2 四、实习路线............................................................2 五、实习内容 (3)(一)地貌……………………………………………………3 (二)土壤……………………………………………………5 (三)地质……………………………………………………9 (四)植物……………………………………………………10 (五)气象……………………………………………………14 六、感想与总结………………………………………………15 一、实习目的:1、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拓宽视野,同时培养学生实际学习的能力。
2、了解庐山的基本概况,观察和分析^p 其特殊的地貌类型和地质岩石的形成及结构,观察庐山不同的土壤分布状况和植被的地带分布。
二、实习地点及概况: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东经115°52′,北纬11°8′面积302平方公里,北濒长江,西邻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山高谷深,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均降水1917mm,年平均五日191日,年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多雨、多雾,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总结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总结
实习总结:庐山地理调查
在本次庐山地理调查的实习中,我对庐山的地理特征进行了深入了解并收集了相关数据。
通过实地考察和使用地理工具,我对庐山的地貌、气候、植被等方面有了更全面
的了解。
首先,庐山的地貌特征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庐山地处江西省,是中国著名的风景
旅游区。
庐山的地势起伏,山峰峻岭,主峰海拔1474米,主要由太行山、燕山、翰山等山脉组成。
山脊起伏,山峰峭立,山谷深邃,形成了壮美的地貌景观。
其次,庐山的气候特点对其植被分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庐山位于亚热带
季风气候区,具有典型的四季分明、湿润多雨的气候特点。
夏季气温较高,冬季较低,昼夜温差大。
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庐山的植被生长,因此庐山被誉为“绿色玉藻之庐”。
最后,庐山的地理环境对其旅游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庐山风景秀丽,自然景观
丰富多样,拥有许多著名景点和胜地,如花山、莫厘峡、五老峰等。
这些自然景观和
人文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了庐山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此次实习,不仅加深了我对庐山地理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我的实地调查
和数据收集能力。
同时,我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地理调查在旅游地开发和规划中的重
要作用。
希望未来能够应用所学知识,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 级
表 一
表 二
村权属单位土地 分类面积汇总表
村界内其它用地 权属单位土地分 类面积汇总表
转
投影误差的限制
绘
统一比例尺
成
图
纠正转绘
转 绘
手工转绘 仪器转绘 微机系统转绘
的
转描(蒙绘、透绘)
方
(影像平面图、地形图调绘)
法
目视转绘
体
系
数据库建立
图形数字化
1、手扶跟踪
四
数字化仪/板
、
2、扫描矢量化
面 积
自动矢量化 屏幕跟踪
外业手簿的输入
量
属性信息
算
数据库建立
图形、属性信息的匹配
原则
图幅控制
以图幅理论面积作为图幅内一切总和的标 准值
面
分级量算
三级控制:图幅理论面积——乡——村—
积
—图斑
量
二级控制:图幅理论面积——村——图斑
按比例平差
算
对限差之内的面积误差按面积比例平差,
即原来量测面积大的控制区/图斑给的改正
数大,反之,改正数小。
逐级汇总
信息丰富、直观 易读,可直接在 图上量距、计算 面积、调绘地物, 是将地形图和航 片合而为一的土 地利用现状调查 最理想的工作底 图
外业调绘前的准备
境界和土地权属界的调绘
二 、
地类调绘 外业补测
外
调绘航片的着墨、接边
业
调
绘
境
1、行政境界
界
2、土地权属界线
和
村界——集土地权属界和行政
土
土地调查:
是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利用方
式和权属状况及其空间分布进行
的科学调查,是地籍管理和土地
土
管理工作的基础。
地
调
查
1、土地条件调查
土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地
3、地籍调查
调
4、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查
的
内 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在
全国范围内,以县为单位,以
图斑为基本单元,按土地利用
图
采用城镇地籍调查的思路
斑
乡镇-街坊-宗地-地类
编
号
概念
为保持图件的现势性而进行的野 外简易测量。
原因
外
时间间隔(航摄-外业调绘)
业
阴影的影响
补
方法
测
简易补测法
截距法
延长线截距法
距离交汇法
直角坐标法
仪器施测
着墨清绘
调
及时:当天或次日
绘
颜色
航 片
红色:地类界、权属界线
顺序:
水系、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居民地、道
的
路、其他地物
着
接边
墨 、
内容:
地类划分、地类界线、境界、权属界、线 状地物的类别及其宽度等
接
精度
边
平原不超过1.5mm,丘陵2.0mm,山地 3.0mm
超过限差,实地核查改正
实质
两个投影之间的投影变换
中心投影-垂直投影
三
内容
、
倾斜误差的消除
量
限差 1/400 P0 (0.0025 P0 )
算
①计算平差系数和各控制区平差改正
值
②计算消差系数直接改正量测面积
线状地物面积计算
分规、曲线计
长×宽
零星地类面积计算
面 积 计 算
外业调绘-简易测量-外业手簿
地类面积计算(净面积)
计算面积/量算面积 平差面积
地类面积
S净=S平-S线-S零
航 片
中心投影
色调、大小, 影像具有立 体感,直观 真实,判读
同一张航摄像 片上各处的比 例尺一般均不 相同
存在倾斜 误差和投 影误差
不能直接在图上 量距、计算面积, 需在室内进行转 绘纠正
方便
影 像 平 正射投影 面 图
保留了航摄 像片全部的 影像信息,
统一
高,通过 正射投影 技术消除 和限制了 航摄像片 上的倾斜 误差和投 影误差
阶段
类型
级表 别号
表名
内容
控制 面积 量算 后
土地总面积 汇总
村、
乡、
(按行政单 位整理汇总)
县
乡(县)土地总 面积汇总
以分幅图上的村级控制面积为基本 单元,以图幅理论面积作校核,汇 总村、乡、县三级行政单位地土地 总面积。
面
积
汇
总
碎步 面积 量算 后
分类 土地 面积 汇总 统计
按权 属单 位整 理汇 总
计各
统各
计全
村
计乡
县
按
镇
按
地
按
地
类
地
类
汇
类
汇
图
总
汇
总
幅
统
总
统
理
论
校
校
校
面
核
核
核
积
接
面按 积分
幅 图 汇 总 村 总
乡汇 镇总 总各 面村 积总
面 积 得
得汇 全总 县各 总乡 面镇 积总
面 积
合 图 表
控制面积量算
控 制
图幅理论面积P0
各控制区面积之和∑Pi
面
∑Pi ≠ P0
积闭合差 △ P =∑Pi NhomakorabeaP0地 类 调
属于同一权属单位 属于同一末级控制区范围 分布在同一图幅内
绘
地类界一般用实线表示
地类界线与线状地物重合时,服 从线状地物
图
地类界线服从权属界线、境界线、
斑
地类注记、地类符号、地类代码
调
绘
方
法
以控制区为单位顺序编号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弓”字型
以权属单元为单位顺序编号
城乡一体化编号
区划界于一身
地
各级行政区划界中的最低一级
权
——境界调绘的基础和关键
属
土地权属界调查的基本单元
界
的
调
绘
要求
走到、量到、看清、画正、问 明、查实
地
调查类别与内容
类
(点-线-面)
调 绘
面——依比例尺——图斑 线——半依比例尺——线状地
物
点——不依比例尺——零星地 类
划分图斑的要求
属于同一种最低一级地类
航
片
比 较
、 影 像
平
面
图
优
缺
点
投影方式 表示方式
比例尺
成图精度
实用性
地 形 正射投影 图
以线划信息 与符号配置 为主、文字 注记为辅, 按一定的比 例尺表示
统一,同一幅 具有一定
图上比例尺处 的成图精
处相同
度
用图时需对照专 业图式;缺少准 确的土地利用地 类界线,且需对 专题要素进行综 合取舍
影像的形状、
现状分类,查清各类用地的面
积、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
概
又称土地数量调查。
念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调查工
作可以分为基础调查、变更调
查和更新调查三种类型。
土
地
土地利用初始调查(基础调查)
利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变更调查)
用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更新调查)
现
状
区别与联系
调
查
的
种
类
1、查清权属界线
2、查清行政界线
再以平差后的面积按村、乡、县、省、至 全国逐级汇总。
面积量算的程序
控制面积量算 碎部面积量算
控制 理分 论幅 面确 积定
图 幅 校核
积分 幅 量 算 各 村 级 面 差平
级分 面幅 积得
平 差 后 各 村
地分 类幅 面按 积村
级 量 算 控各 制
差平
校核
后分 各幅 地按 类村 面级 积得
平 差
面积的统计、汇总、校核
3、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
调
4、汇总土地面积
查
5、编制土地利用图件
的 内
6、编写调查报告
容
土 地 利 用 现 状 调 查 流 程
方案报批
组织准备
收集资料
一
材料准备
、
技术准备
准 备
经费落实
阶
段
底图
地形图
航片
收
影像平面图
集
相关资料
资
各种调查成果资料
料
土地权属文据
地
形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