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及期末试卷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提纲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提纲青铜器与甲骨文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打制石器石器时代河姆渡人、半坡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磨制石器夏商西周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呢?青铜器青铜时代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青铜器的成就:(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代表是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现铜镜。
(2)商周时期:①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②特点: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1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青铜器);(3)代表:○2四羊方尊(造型奇特);○3利簋[guǐ]○2、制作工艺高超:(1)成分:铜锡、铅;(2)方法:泥范铸造法二、甲骨文记事:1.甲骨文的含义: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3.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4.发现意义:(1)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造字特点: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
2、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动荡的春秋时期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名称春秋时间前770——476年前475——前221年历史特征奴隶制瓦解: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封建制度形成: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更残酷,有统一的趋势社会特点?战乱与纷争?春秋以争霸为主战国以兼并为主战国注释: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
山东七年级历史2023年上册期末考试免费试卷

选择题如图所示的古人类复原头像,应该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的颧骨高突,其面部较现代人稍短,而向前伸出,前额低平,鼻子宽扁,眼眶上缘有两个互相连接的粗大眉骨,嘴部前伸,牙齿粗大,上下颚骨向前突出,没有下颏。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选择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半坡遗址成堆粟米的发现便是证据之一。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A.珠江流域B.长江流域C.黄河流域D.黑龙江流域【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今陕西西安一带,属于黄河流域,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故答案为C。
选择题传说中,植五谷,制作生产工具,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A.炎帝B.黄帝C.尧D.舜【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选项A符合题意;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弓箭,A排除;尧、舜是部落联盟首领,与“禅让制”相关,CD排除。
故选A。
选择题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其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王朝的产生。
请问它是下列哪一个朝代?A.夏B.商C.西周D.东周【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后继的商王朝和周王朝,夏、商、周三朝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
选项A符合题意;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汤打败夏王桀,夏朝灭亡,汤建立商朝,B排除;周武王建立西周,C排除;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D排除。
故选A。
选择题迄今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是A.青铜树B.司母戊鼎C.利簋D.四羊方尊【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迄今世界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及期末试卷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配套名师解题讲课视频播放初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知识点1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时间:距今约170万年;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生产生活情况:会制造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知道用火(天然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御寒)。
发现的意义(特点):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知识点2 北京人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使用天然火并能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身体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仍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知识点3 山顶洞人时间:距今约3万年;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懂得磨光和钻孔技术,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
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人工取火。
生活的集体是按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形体特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综合应用剖析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生活在同一地区,比北京人有很多进步之处,主要表现在:(1)在制造工具方面,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而北京人只知道使用打制技术;(2)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北京人只知道使用天然火;(3)在社会形态方面,山顶洞人处于氏族公社阶段,北京人处于原始群居阶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知识点1 河姆渡原始农耕时间:距今约七千年;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代表类型:代表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用工具: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lei si)耕地;生产活动:种植水稻(世界上最早),饲养家畜,制造陶器和玉器、原始乐器,挖掘水井。
生活状况: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知识点2 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地点:陕西西安附件的半坡村;代表类型: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原始的农耕生活;使用工具:磨制石器,木制耒耜、箭头、渔叉、鱼钩等骨器;生产活动:种粟(世界上最早),饲养猪狗等,打猎捕鱼,制造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知识结构:1、时间:1840.6—1842.82、侵略者:英国,在位皇帝道光帝。
3、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4、导火线:1839年6月3日,林则徐虎门销烟5、结果:签订《南京条约》、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⑴时间:1842年⑵签订国:英国侵略者和中国★⑶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结构:1、时间:1856.10—1860.102、侵略者:英法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3、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4、主要罪行: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⑵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
★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详见教材第8页表格。
3、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
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第3课左宗棠收复新疆1、背景:⑴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
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⑵左宗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经过:⑴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
⑵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策略。
⑶先收复乌鲁木齐附近地区,然后进攻吐鲁番,挺进南疆。
3、结果:⑴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⑵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
鲁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要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要点一、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6—1842.8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①1931—193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②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开埠通商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权。
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最西端)、苏州、杭州为商埠。
4、攫取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②《瑷珲条约》:割地最多。
③《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列强侵华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3、制造大屠杀:①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②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鲁教版七上历史知识点带答案

鲁教版七上历史知识点带答案
第1课鸦片战争
一、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时间:1839年6月3日
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从中牟取暴利。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①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的财政危机,②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③腐蚀统治机构,①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严重虚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
(关天培在虎门之战中为国捐躯)二、鸦片战争
1、原因:直接原因:罪恶的鸦片走私受到中国抵制,虎门销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
条件: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2、1840年6月一1842年8月
3、《南京条约》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
关税)。
4、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根本原因);中国政治制度经济军事落后英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知识梳理

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军工企业。
);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建立海军;培养人才,创办新式学校,派人出国留学深造。
(2)、影响: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历史意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由于资产阶级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但是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闪耀着光芒。
4、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在这次运动里,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
五四爱国运动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七年级历史期末综合练习试卷1 鲁教版

期末综合练习试卷1一、知识点击1.图说历史读右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于____年____月从____地出发,开始长征,到____年____月到达____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2)____年____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____地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____年____月,红军三大主力在图中____地胜利回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4)请你看示意图,数数红军长征走过多少个省?渡过了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2.读史有感材料一:1998年5月4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的大会上,向北大学生、所有在校学生、全国各界青年提出四点希望: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从祖国人民需要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材料二:北京大学生的游行队伍照片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北京大学”的前身是近代哪所学堂?它诞生于什么运动之中?(2)材料二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3)简述这两次运动的意义?(4)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3.史海拾贝“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不触及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分别指的是中国近代那些重大历史事件?“不触及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主义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2)“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什么?“新的社会力量”:“先进理论”:(3)概括指出“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最主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知识点1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时间:距今约170万年;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生产生活情况:会制造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知道用火(天然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御寒)。
发现的意义(特点):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知识点2 北京人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使用天然火并能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身体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仍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知识点3 山顶洞人时间:距今约3万年;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懂得磨光和钻孔技术,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
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人工取火。
生活的集体是按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形体特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综合应用剖析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生活在同一地区,比北京人有很多进步之处,主要表现在:(1)在制造工具方面,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而北京人只知道使用打制技术;(2)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北京人只知道使用天然火;(3)在社会形态方面,山顶洞人处于氏族公社阶段,北京人处于原始群居阶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知识点1 河姆渡原始农耕时间:距今约七千年;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代表类型:代表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用工具: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lei si)耕地;生产活动:种植水稻(世界上最早),饲养家畜,制造陶器和玉器、原始乐器,挖掘水井。
生活状况: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知识点2 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地点:陕西西安附件的半坡村;代表类型: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原始的农耕生活;使用工具:磨制石器,木制耒耜、箭头、渔叉、鱼钩等骨器;生产活动:种粟(世界上最早),饲养猪狗等,打猎捕鱼,制造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居住情况:住半地穴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文化:陶器上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学者认为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综合应用剖析: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第一,把握好这两个原始农耕的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
第二。
注意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
如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种植粟为主的旱地农业;第三,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的影响;第四,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渔猎经济也在发展。
第3课华夏之祖知识点1 炎黄战蚩尤—华夏初成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双方: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蚩尤部落经过:涿鹿之战;结果:黄帝、炎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影响: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知识点2 人文初祖—黄帝(1)黄帝及其部下的贡献:衣食住行:建造宫殿、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
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文化艺术:仓颉造字,伶伦编出乐谱;(2)影响: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知识点3 禅让制(1)尧、舜、禹的传说传说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有着高尚的品质。
尧:生活节俭、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与群众同甘共苦、公而忘私(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2)禅让制尧舜禹时期(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3)禹建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国家)条件:社会生产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
时间:约公元前2070你;影响:与从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制社会开始。
综合应用剖析: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因为传说他发明了许多跟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同时他生活的时代还出现了文字、音乐、养蚕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中国人看来,“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和中华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凝聚着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他是群族的化身”。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5课夏、商、周的兴亡知识点1 夏朝的兴衰(1)夏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都城:阳城;建立者:禹家天下: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夏朝的衰败:最后一个国王桀(jie)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因其残暴统治,夏朝走向衰败。
知识点2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商朝建立: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商汤作为:任用伊尹等有才干的大臣,采取关心百姓等措施,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盘庚迁都:因政治动乱及水患,商朝几次迁都,直到盘庚迁都至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因此,商朝也叫殷朝。
炮烙酷刑: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是有名的暴君,使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
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和商纣王在牧野大战,商军倒戈,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知识点3 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等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了一个强大国家。
西周的灭亡: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综合应用剖析:分封制西周最重要的制度是分封制,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国都附件的地区划为王畿,由周王直接统治。
王畿之外的其他地区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共同的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
封国之内有行政、军事、经济等权利,有相对独立性。
第6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知识点1 青铜器的高超艺术(1)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
出现:夏朝;高度发展:商朝;特点:规模大。
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典型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独特的文化:三星堆文化-与商周同期,盛行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瞩目。
(2)陶瓷业:夏、商、西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发明陶瓷器的国家,商朝时期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3)玉器制造业知识点2 农业和畜牧业夏商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已经相当发达,主要表现在:(1)农业: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农业上已经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西周已经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2)畜牧业:今天家禽家畜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牲畜圈栏。
商朝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牧场。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配套名师解题讲课视频播放初一历史(上)期末试题——————————————————一.选择题.(答案请填到试题第2页的答题卡中,每题1分,共10分)1.右图是我国一远古人类头部复原图,请你判断,他应该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大汶口人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最早种植水稻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3.关于我国先民早期创业的历史,有许多神话和传说。
下面的部落首领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蚩尤B.黄帝C.舜D.禹4.下图反映的战争放生在公元前1046年,通过这次战争周武王消灭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这场战争的名称是()A.涿鹿之战B.长平之战C.牧野之战D.国人暴动5.西周众多诸侯产生的方式是()A.禅让制B.世袭制C.等级制D.分封制6.帮助齐桓公改革内政.军事,使齐国强盛的是()A.管仲B.孙膑C.伍子胥D.姜尚7.“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这是古人对那项水利工程的赞美?()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大运河8.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A.重视水利工程建设B.更多的使用铁制农具C.牛耕得到推广D.实行商鞅变法9.判断我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开始的依据是()A.商朝青铜器上铸刻的金文B.战国时期出现的竹书C.记载商朝社会的甲骨文D.半坡彩陶上刻的符号10.,下列著作中,介绍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是()A.《九章算术》B.《水经注》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1.约公元前________年,________(人物)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了.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句话摘自______,是______的代表作.作者生活在______时期.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句话出自______之口,他的变法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4.秦朝疆域广大,东至______,西到_______,北至_______一带.5.220年,_________曹操的儿子_______废掉汉献帝,建立魏,东汉结束.6.魏晋南北朝时期创造了辉煌的艺术.东晋著名画家_________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山西大同的_________石窟和河南洛阳的_________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7.最后推翻秦的是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在_______大败秦军主力.8._________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9.丝绸之路的路线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10.张仲景被誉为_______,他的著作是_____________.华佗擅长________,他制成了________.________制造了一种仪器叫地动仪.东汉时期,宦官_______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11.《史记》是一部_______体的史书,编著者是______,讲述了从_____到______时期的事.12.《齐民要术》是由_________编著,《水经注》由_________编著.13.顾恺之的两个代表作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王羲之的代表作是_________.山西大同的_______石窟和河南洛阳的_______石窟,是著名的的两大石窟.14.在西汉初年,两位以身作则的皇帝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在他们统治的这一阶段被称为_________.15.东汉的南阳太守_______,发明了水排.16.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__________,总管西域事务.17.祖冲之是一位_____家和_____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_______位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