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三、学情分析
考虑到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中生,他们已经在初中阶段接触过一些地理知识,对人口分布和人口增长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知识方面,对于人口的基本概念、世界人口增长历程和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有了一定的认知,但还需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拓展。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但对于复杂的地理数据和图表分析仍需加强。此外,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分析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观,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通过地图和相关资料的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测试: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一次小测验,以检验学生对人口分布知识的掌握情况。测试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
2. 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进行。教师会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并给予详细的点评和反馈。在评价中,教师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答案的正确性:学生作业的答案是否准确,是否掌握了课堂所学知识。
在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理学科抱有偏见,认为地理是“背多分”的学科,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这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结合地图、案例分析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观,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此外,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关爱,促使他们在地理学科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分布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分布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 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规律(1)纬度分布: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01北纬20°~60°地带最为集中。

(2)垂直分布: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02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3)海陆分布: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03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3.地区分布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11亚洲、□12非洲和□13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14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15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1.判断正误。

(1)平原地区人口都稠密。

(×)(2)世界人口主要居住在亚欧大陆。

(√)2.世界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多位于( )A.赤道附近的雨林地区B.高纬度的两极地区C.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D.离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答案 C解析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充足,人口稠密。

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内陆地区一般人口稀疏。

3.亚洲地理分区中,哪些分区人口稠密?哪些分区人口稀疏?提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西亚、中亚和北亚人口稀疏。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1)气候:过于□01寒冷、□02干旱的地区和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因气候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03中、□04低纬度地区。

(2)地形:平原地区地形平坦,□05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3)水源:河流、湖泊沿岸□06供水方便,具有□07交通、□08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密集。

2.人文因素(1)社会生产方式:农业社会人口主要分布在□09农业发达地区,工业社会人口向□10城镇聚集,在工业发达地区,形成了人口密集的□11城市带。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在各大洲、各国和城乡之间的分布均表现出不平衡性。

2.当今世界的人口分布状况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3.人口迁移受经济、自然、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是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4.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在不同时期受不同因素影响,表现出不同特点。

5.人口迁移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状态,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6.世界人口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变化还与当地的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

7.区域资源环境对人口和经济的承载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

8.人口合理容量受到自然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通过对某一区域的人口调查或者查询相关资料、绘制图表,分析、描述、推测该区域人口增长、人口迁移、人口容量和区域环境承载力。

(地理实践力)能够通过图表和资料,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综合思维)能够比较不同区域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和人口容量的差异,分析产生区域差异的原因及影响,探讨人口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第四轮社会学学科评估结果整理出的社会学—人口学专业学校排名1 北京大学A+2 中国人民大学A+3 南京大学 A4 清华大学A-5 复旦大学A-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第一节人口分布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通过调查或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

(地理实践力)2.能够描述某一区域或对比分析不同区域人口分布的特点。

(区域认知)3.能够从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环境两方面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综合思维)4.探讨区域人口密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第一节人口分布-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人口分布-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人口分布-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人口分布的概念及影响因素;2.掌握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的计算方法;3.了解中国和世界人口分布的情况及特点。

二、教学重点1.人口分布的概念及影响因素;2.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中国和世界人口分布的情况及特点;2.计算人口密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师生互动;3.小组讨论;4.实地调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引入人口分布的概念,说明人口分布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因素。

2. 讲解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的计算方法1.计算人口数量的方法:–原始计算法;–人口调查法;–人口估算法。

2.计算人口密度的方法:–普通人口密度;–灌溉人口密度;–净人口密度。

3.计算人口分布的方法:–判断人口的集中和分散程度;–判断人口的分布格局。

3. 分组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就自己所在的城市或省份的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特点进行讨论和交流。

4. 实地调查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通过实地调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人口分布现状,从而更好地理解人口分布相关知识。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点,并归纳总结出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的计算方法,以及中国和世界人口分布的情况及特点。

六、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调查中的表现;2.考核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人口分布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还通过实地调查深入地了解了周边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观察角度和思考方式。

同时,教师也发现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一节人口分布-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人口分布-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人口分布-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使学生掌握: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情况;2.掌握世界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3.了解重要的人口聚集地与分散地的位置及其原因;4.理解不同国家、地区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不一样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1.世界人口总量及其分布特征:–世界人口总量;–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情况;–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

2.世界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世界人口密度的定义;–世界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人口聚集地和分散地的位置及其原因:–人口聚集地的位置和原因;–人口分散地的位置和原因。

4.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数量、分布情况的差异及原因。

三、教学重点难点1.世界人口总量及其分布特征的了解;2.掌握世界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的理解;3.掌握人口聚集地和分散地的位置及其原因。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采用听说综合教学法、小组合作模式、案例教学法、游戏互动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共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热身活动:自我介绍2.课前调研:小组探究分小组调研各自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二胎政策、人口密度、人口结构等信息,并综合分析、交流总结。

3.节课讲授:1.世界人口总量及其分布特征•世界人口总量;•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情况;•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

2.世界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世界人口密度的定义;•世界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人口聚集地和分散地的位置及其原因•人口聚集地的位置和原因;•人口分散地的位置和原因。

4.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数量、分布情况的差异及原因。

4.课堂小结:游戏互动采用游戏互动形式,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复习训练。

六、作业1.课后团队观察反思;2.小组长汇报学习调研结果,讲解组员们的思考、疑问和解决方案;3.阅读有关人口控制、计划生育相关新闻并写出读后感。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使用了听说综合教学法、小组合作模式、案例教学法、游戏互动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新教材教案】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案】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教学设计

教案:《第一节人口分布》教学设计【教学指导】课标要求: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区域认知、读图分析能力)。

2、结合实例,说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重点和难点:重点,人口分布特点;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学策略:分层教学(A识记、B理解、C应用、D探究)教学方法: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从教材图1.1卫星影像世界地图导入。

〖教学过程〗一、世界人口的分布(A识记)(略)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读教材1.2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

要点如下:1、分布特点: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大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少。

教学活动2:引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读教材1.2、图1.3等材料,分别从全球、距离海洋远近、海拔、人口稠密度、大洲(地区)、人口大国等角度,说明世界人口分布的具体特点。

要点如下:2、分布状况(具体表现):(1)从全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是北纬20°-60°地带归为集中。

(2)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3)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4)从人口稠密度来看:世界上有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5)从大洲和地区来看: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6)从国家来看:截至2018年底,世界上有印度、中国等13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C应用)(详)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文字和图像,分别说明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要点如下:(1)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①过于寒冷、干燥和湿热的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

如沙漠地区、高纬度地区和热带雨林区等。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人口分布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规律(1)从全球来看:集中于________半球,尤其在北纬________地带最为集中。

(2)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________千米以内的________地区。

(3)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________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23.世界人口分布特点(1)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________,________、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2)国家之间的人口分布也不平衡,目前世界上已有中国、______、美国、________、日本等10多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思维拓展】人口分布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但事实上,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可能不尽相同。

人口密度反映的是单位面积内人口的平均数量,并不能准确地体现人口的实际分布。

人口分布不仅要考虑人口密度,而且还要考虑人口分布格局。

【易错辨析】误认为所有平原地区人口分布都较密集平原是人口分布的理想环境,但在热带雨林地区,由于气候过于湿热,不利于人类居住,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较高的高原上,如亚马孙平原人口稀少。

【学法指导】世界人口稀疏区的分布及其原因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人文因素(1)影响最显著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力水平和________影响人口分布的特点。

农业社会,人口聚集在农业发达地区;工业社会,人口向________聚集。

(2)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______的地区,人口稠密。

(3)历史因素:________的地区,经过长期的繁衍,人口稠密。

(4)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易误辨析】误认为人口密集的地区经济都很发达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一致。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比较密集,但人口密集的地区经济不一定发达,如南亚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但人口密集。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学案高一年级地理(2019必修二)(教师版)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学案高一年级地理(2019必修二)(教师版)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学生版)学案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整体知识网络结构第一节人口分布整体知识网络结构【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重点掌握】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2.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3.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知识梳理】1.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通常以来衡量。

2 . 人口密度:指一定时期一定单位面积土地上的平均人口数目,单位是人/平方千米。

能反映一个地区状况。

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分布特点:1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极不。

2 海陆分布:分布极不平衡,90%的人口居住在地球陆地面积%的土地上。

3 大洲分布:分布差异大,最多,南极洲目前尚无定居民。

4 国家分布: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极不。

5 城乡分布:城镇人口分布,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其中,北美洲比例最高、非洲比例最低,);乡村人口分布,所占比例逐渐下降。

6 纬度位置:集中分布在°N~°N 范围内。

7 海陆位置: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8 按海拔: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知识的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 自然地理因素:(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2)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

(3)水文: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

越是干燥的地区,水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就越大。

(4)土壤: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发展间接地起作用。

不同的土壤由于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因而影响人口分布。

(5)植被:植被的分布及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

(6)矿产: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人口。

2. 人文地理环境因素:包括经济、、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因素。

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我国深圳在设立经济特区后,深圳市的人口快速增长,这是经济和政治(政策)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规律01北纬20°~60°地带最为集中。

(1)纬度分布: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02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2)垂直分布: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03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3)海陆分布: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3.地区分布111213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非洲和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的85%。

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1415俄罗斯、日本、墨西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度、□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判断正误。

1.(1)平原地区人口都稠密。

(×)(2)世界人口主要居住在亚欧大陆。

(√)2.世界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多位于( )A.赤道附近的雨林地区B.高纬度的两极地区C.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D.离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答案 C解析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充足,人口稠密。

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内陆地区一般人口稀疏。

3.亚洲地理分区中,哪些分区人口稠密?哪些分区人口稀疏?提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西亚、中亚和北亚人口稀疏。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0102干旱的地区和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因气候条件恶劣,不适宜(1)寒冷、□气候:过于□0304低纬度地区。

中、□人类居住。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05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2)地形:平原地区地形平坦,□060708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3)供水方便,具有□水源:河流、湖泊沿岸□交通、□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密集。

2.人文因素0910城镇聚(1)农业发达地区,工业社会人口向□社会生产方式:农业社会人口主要分布在□11城市带。

集,在工业发达地区,形成了人口密集的□12高的地区,人口稠密。

(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1314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3)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15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1.判断正误。

(4)其他因素:政治、军事、□(1)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人口密度小,主要是因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逐步减弱。

(√)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达 B.开发历史早.资源丰富C.气候条件优越 DB答案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开发历史早,人口稠密。

解析.在热带,平原地区人口稀少,高原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原因是什么?3在热带,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热带雨林广布;高原地区,气候相对凉爽,提示降水适中。

世界人口的分布任务探究亿人。

图一为我国人口密度与海拔关系示意年年初,我国人口总数约为2019截至14.4 图,图二为我国人口密度与年降水量关系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为我国四个地形区。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图一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2)图二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3)举例说明具有甲、乙、丙、丁分布特点的地形区。

[成果展示] (1)海拔越高,人口越少;平原地区人口稠密。

(2)降水越少,人口越少;湿润、半湿润地区人口稠密,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稀少。

(3)甲—华北平原;乙—青藏高原;丙—塔里木盆地;丁—长江中下游平原。

(其他地形区合理亦可)1.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1)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格局01海陆分布和垂直分布三方面分析。

世界上大部分人人口分布的总体格局从纬度分布、□02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

口集中分布在□(2)人口密集区和人口稀疏区2.中国人口分布读某地区人口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曲线反映出的地区可能是( ).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A.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过渡地带C.中央平原与落基山脉过渡地带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过渡地带(2)该地区海拔4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 )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科学思维人口分布规律的分析思路读图可知,该地地势较低的地区人口比重较小,海拔约800米的地区人口比重最大,说明人口集中分布于高原地区。

四川盆地、恒河平原、中央平原人口众多,人口集中于海拔较低的地区;刚果盆地海拔较低,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气候湿热,人口稀少;东非高原海拔较高,气候温和,人口较多。

[答案] (1)D (2)A提升运用能力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答案 D解析①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国土东南部与西南部,与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特征相符;②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中部,而北部、南部人口少,与德国人口分布特征相符;③国人口东多西少,与美国人口分布特征相符;④国东北部人口稠密,与印度人口分布特征相符。

2.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国中、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②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B.C.③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D.④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答案 B解析澳大利亚中、西部气候干旱,人口稀少;德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美国西部以山地为主,自然条件较差,开发较晚,人口稀少;印度中部为德干高原,人口较少。

任务探究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为了揭示世界人口分布的状况,著名学者邦奇(W.Bunge)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东部。

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的一部分。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分别指出图中人类大陆A和B的名称。

(2)分析图中B、C两个人类大陆形成的共同原因。

(3)D处被A、B、C三个人类大陆包围,但其只形成一个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试分析其原因。

[成果展示] (1)A为欧洲,B为南亚。

(2)地处中低纬度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人类在此聚居历史悠久。

(3)D处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降水少,沙漠广布,环境承载力低,只能在有高山冰川融水的地方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了一个人口稠密的孤岛。

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各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如下表所示:2.人文因素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分析思路(1)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①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充足。

②社会经济条件:历史较悠久,对外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

(2)人口稀少的原因①自然条件恶劣:山区面积广大,气候湿热(干旱、寒冷等),水源短缺。

②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晚,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

据此完成(1)~(2)题。

(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D .地处内陆.资源匮乏C(2)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气候适宜②文化单一③地势平坦④水力资源丰富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科学思维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方法第(1)题,亚马孙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东临大西洋,该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动植物资源、水资源等十分丰富,但是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居住。

第(2)题,巴西既有欧洲移民文化,又有当地土著文化;其东部虽仍处热带,但由于海拔较高,地势平坦,气候凉爽,适宜人类生产生活,故开发时间较早,人口稠密。

[答案] (1)B (2)D提升运用能力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黑粗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

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图中黑粗虚线段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河流答案 B解析从图中河流的形状和省区轮廓可以判断出该图虚线段显示的人口地理界线位于我国的北方,基本与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接近,故影响其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2.关于图中①区域人口稠密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B.地处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C.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D.位于陇海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答案 A解析图中显示的①区域位于渭河平原,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故人口稠密。

教材活动巧点拨[教材第5页思考]思路点拨 1.塔里木盆地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形成的河流,这些河流大多分布在盆地的边缘。

2.水资源是制约塔里木盆地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因素,城镇主要分布在水量较丰富的河流中下游沿岸地区。

成果展示 1.水源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地区。

2.城镇的发展受水资源的制约,因此,城镇主要沿河流的中下游分布。

[教材第6页活动]北部人口密度小;南部人口密度大,芬兰人口分布不均匀,可知,1.8a据图1. 思路点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内陆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2.据图1.8b可知,芬兰南部降水较多,气温较北部高,芬兰南部的水热条件优于北部,比北部更适宜人类居住和发展。

3.可从地形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进行分析。

4.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可从生产活动方式、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历史因素、政治等角度分析。

成果展示 1.芬兰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北部和内陆地区人口稀少。

2.芬兰南部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降水量比北部多,南部水热条件比北部好,人口集中分布于南部。

3.芬兰南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工农业生产活动集中,交通便利,人口密度较大,人口分布集中于南部平原地区。

4.赫尔辛基及周边城镇工农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赫尔辛基为芬兰首都。

地理实践深探索方向与建议1.查看中国人口分布图,总结中国人口分布规律。

2.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人口分布图,分析地形对中国人口分布的影响。

3.调查当地(县或市)的人口分布特点,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展示与评价略。

满分:100 时间:45分钟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下图是某年我国各省区某项指标统计地图(省区面积大小表示该指标值的大小)。

读图,回答1~2题。

1.该指标最可能是( )A.人口数量 B.石油储量.年降水量DC.耕地数量A答案解析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各省区面积与人口数量相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