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花灯的寓意

合集下载

元宵节花灯的来历传说

元宵节花灯的来历传说

【导语】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之时,只称正⽉⼗五⽇、正⽉半或⽉望,隋以后称元⼣或元夜。

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

但⾃宋以后也称灯⼣。

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元宵节花灯的来历传说,欢迎阅读!1.元宵节花灯的来历传说 元宵节⼜称为上元节,元宵灯会是⼀种汉族传统民俗活动。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正⽉是农历的元⽉,古⼈称夜为宵,所以称正⽉⼗五为元宵节。

正⽉⼗五⽇是⼀年中第⼀个⽉圆之夜,也是⼀元复始,⼤地回春的夜晚,⼈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资治通鉴》载:⼤业六年(610年)元宵,炀帝“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者万⼋千⼈,声闻数⼗⾥,⾃昏⾄旦,灯⽕光烛天地,终⽉⽽罢,所费巨万,⾃是岁以为常”。

⾃此,端门灯⽕闻名于世,连外国使者都来观赏。

史学界有学者认为:元宵节赏灯风俗源于洛阳,⽽城楼布灯习俗则发轫于端门。

⾄唐,赏灯习俗更盛,有诗云:“洛阳昼夜⽆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

见说平时灯影⾥,⽞宗潜伴太真游。

”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诗⼈卢照邻曾在《⼗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悬。

”2.元宵节花灯类型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帝时,已下令将正⽉⼗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五。

(太⼀:主宰宇宙⼀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节⽇。

元宵节也称灯节,同时也是中国情⼈节之⼀。

元宵燃灯的风俗起⾃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诗⼈卢照邻(约637~约689,字升之,范阳⼈)曾在《⼗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悬。

” 花灯通常分为吊灯、座灯、壁灯、提灯⼏⼤类,它是⽤⽵⽊、绫绢、明球、⽟佩、丝穗、⽻⽑、贝壳等材料,经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再配以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制作⽽成的综合⼯艺品,也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品。

元宵节寓意吉祥的节日习俗

元宵节寓意吉祥的节日习俗

元宵节寓意吉祥的节日习俗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

作为一个寓意吉祥的节日,元宵节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代表着人们希望新一年可以万事如意、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

一、赏花灯元宵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赏花灯。

花灯作为元宵节的象征物之一,代表着美好、幸福和希望。

在元宵节当晚,人们会聚集在街头、公园或庙会上观赏各种各样精美的花灯。

这些花灯构思巧妙,形态各异,有的是人物、动物的形象,有的是神话传说的题材,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惊喜。

赏花灯不仅能够增添节日气氛,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艺术的享受。

二、猜灯谜元宵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是猜灯谜。

人们会在花灯下贴上写有谜语的纸条,而其他人则尝试猜出这些谜语的答案。

猜灯谜不仅考验着人们的智力,也增加了互动和娱乐性。

传统的灯谜多为四句诗歌形式,意味深远,有的寓意吉祥如意,有的则包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猜灯谜,人们不仅获得了快乐,也在积极思考,丰富了文化内涵。

三、吃元宵元宵节当晚,人们通常会品尝元宵,这也是这个节日的特色之一。

元宵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汤圆,外形圆润、馅料多样。

在吃元宵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表达对家庭团圆和美好未来的期盼。

元宵的甜美和糯米的粘性都寓意着团团圆圆,象征家人之间的团结和幸福。

此外,吃元宵也有驱除邪气的传统意义,代表着新年的开始和新的希望。

四、舞狮龙在元宵节期间,舞狮龙表演也是常见的活动。

狮子和龙都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祥瑞的象征,舞狮龙不仅能喜庆节日,也能祈福祈福,祈求来年丰收和吉祥如意。

舞狮龙是一项需要技巧和配合的表演,舞者们会戴上狮子头套或扮成龙的形象,通过灵活的身姿和鼓乐声,展示狮子和龙的动态与神韵。

这样的表演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也加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五、放烟火元宵节的最后一个习俗是放烟火。

放烟火是中国传统节庆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一种独特的庆祝方式。

人们在元宵节晚上点燃烟花和爆竹,以期消除厄运和病痛,迎来幸福和吉祥。

烟火的绚丽多彩,不仅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也能带给人们内心的宽慰和愉悦感。

元宵节的灯笼与花灯

元宵节的灯笼与花灯

元宵节的灯笼与花灯元宵节,又称为灯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在农历正月十五,标志着中国农历新年的结束,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元宵节以燃放烟花、观赏花灯和猜灯谜等活动而著名。

其中,灯笼和花灯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象征着团圆和希望。

一、灯笼的起源和意义灯笼作为元宵节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宋朝时期,灯笼就已经出现,而在明朝时,灯笼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并普及到民间。

灯笼多由红纸或丝绸制成,内置蜡烛或灯芯,通过点燃火源,令纸被照亮,使整个灯笼透出温暖的光芒。

这种美丽的光影与夜空中的明月相映成趣,形成一幅迷人的景象。

灯笼在元宵节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节日增添喜庆氛围,更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灯笼寓意着团圆,也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期待。

人们会在元宵节举行灯笼展览和灯笼游行,用美丽的灯笼表达对家人团聚和幸福的祝福,同时也寓意着驱逐不祥、迎接新的一年。

二、花灯的制作和形式与灯笼相似,花灯也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装饰之一。

花灯制作精美,形式多样,它们以不同的形状、颜色和材料展现出浓重的艺术氛围,令人目不暇接。

花灯的制作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手工艺人,他们将精心设计的花灯图案绘制到绢布上,并采用传统的剪纸技术将图案剪成形状。

接下来,艺人将彩纸贴在剪纸上,再将花灯的框架用竹子搭建起来,最后将灯芯安装在花灯内部。

花灯可以是动物、花卉、人物或神话故事的主题,制作工艺繁复,技术要求较高。

在元宵节晚上,人们会把花灯挂在庭院或户外空地上,点亮花灯后,再细心固定于竹竿上,使花灯悬空悬挂。

此时,花灯散发出温柔而柔和的光芒,呈现出瑰丽绚烂的景象,为节日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三、灯笼与花灯的寓意和传统活动灯笼和花灯在元宵节的传统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不仅为节日增添了热闹喜庆的气氛,更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

在元宵节晚上,人们会点亮灯笼和花灯,形成一条灯光大道,游人如织。

正月十五闹花灯的由来及寓意

正月十五闹花灯的由来及寓意

正月十五闹花灯的由来及寓意目录正月十五闹花灯的由来及寓意正月十五有什么忌讳吗正月十五偷青是什么意思农历正月十五吃什么正月十五习俗有什么正月十五闹花灯的由来及寓意隋代时,隋炀帝每年正月十五都要举行盛大的灯会,在宫门搭起绵亘八里的灯棚、戏台,表演者3万人,奏乐者1.8万人,观者不计其数。

灯会通宵达旦。

隋炀帝还亲自写作观灯诗:“灯树干光照,花焰七枝开。

”唐太宗时,放灯发展成为热闹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

诗人崔液在《上元看灯诗》中写道: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端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可见,唐代放灯规模空前,万人空巷。

宋代,放灯的风气更盛。

宋太祖削平群雄后,将唐代开创的元宵灯节放假3天增加为5天。

他的继位者们还对观灯的市民加以鼓励和赏赐:“凡来御街观灯者,赐酒一杯。

”在灯的制作方面,有人以五色琉璃,甚至白玉制成各种奇异的灯,灯上还绘有山水人物,花卉翎毛。

因之,观灯者人山人海。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词就极写800年前闹元宵的盛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中用花开干树描写节日的灯火,以星飞如雨来描写当空的焰火,使当年元宵节的盛况赫然夺目。

丽马华车溢香,排箫声声,舞灯人欢乐起舞,笑语盈盈。

尤其是词末,写灯会上情人急于幽会,四处搜寻不见踪影,可当他猛然回头,情人就在眼前的那段场景极富情趣。

明代朱元璋,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大力推行放灯,规定每逢元宵佳节,从正月初八上灯,正月十七落灯,连续张灯lo夜,开创了我国最长的灯节。

明清以来,灯市还增加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灯市的繁盛,便使花灯的品种繁多,争奇斗胜,美不胜收。

其中许多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如精妙绝伦的“走马灯”,宋代诗人曾对它作过生动的描绘:“飙轮拥骑驾炎精,飞绕人间不夜城。

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意义

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意义

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意义(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一个备受重视的传统节日,标志着中国农历新年的正式结束。

元宵节花灯的寓意介绍_元宵节放花灯有什么寓意

元宵节花灯的寓意介绍_元宵节放花灯有什么寓意

元宵节花灯的寓意介绍_元宵节放花灯有什么寓意元宵节有挂花灯,赏花灯的习俗,但是,你知道元宵节放花灯有什么寓意吗?今年的元宵节到了,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元宵节花灯的寓意,欢迎大家阅读。

●元宵节花灯的寓意民间在除夕供奉老天爷时要设立“天地堂”。

人们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摆着香炉、供品,还挂着一盏灯笼,灯笼代表姜太公的席位。

据说姜太公当年封神时,别人都封了,就是忘记了封自己,自己没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爷坐在一起。

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

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

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有一种“光明灯”,在岁末年初时,把灯笼放在寺庙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顺利。

也有农家在田间立长竹竿挂上一盏灯“照田蚕”,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

“放天灯”,来由是过去人们在躲避盗匪侵袭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灯为互报平安的信号。

由于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

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

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

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

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

元宵节花灯种类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等等,或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

各种花灯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闹花灯的由来正月十五闹花灯的由来及寓意

闹花灯的由来正月十五闹花灯的由来及寓意

少数民族地区的花灯多寓意祈福 、庆祝丰收等意义,与当地的文 化传统紧密相连。
跨地区交流与融合现象分析
1 2
文化交流与传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日 益频繁,闹花灯习俗也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
风格融合与创新
在跨地区的交流过程中,各地闹花灯风格逐渐融 合,并形成了许多新的创新元素和表现形式。
•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相传汉武帝时,有个叫东方朔的人,机智善辩,诙谐滑稽,常常逗得汉武帝捧腹大笑,因 此很得汉武帝的宠信。他一方面为汉武帝解闷取乐,一方面又借机为百姓办点好事。当时有个宫女叫元宵,她 长得美貌非凡,而且精通音律,能针指,极能针黹。东方朔很同情她的遭遇,就设法让她在正月十五这天出宫 与家人团聚。后来人们就把正月十五这天称为“元宵节”,而闹花灯也就成了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创新材料运用和环保理念推广
创新材料介绍
尝试使用新型环保材料制作花灯,如可降解塑料、再生纸等,既 美观又环保。
环保理念传递
在制作过程中注重环保理念的传递,减少浪费和污染,倡导绿色生 活。
创新与传统结合
在创新的同时不忘传统,将新材料与传统技艺相结合,制作出更具 特色的花灯。
05
现代社会中闹花灯活动传承与 发展
寓意吉祥美好
南方地区的花灯多寓意吉祥美好,如莲花、鱼等象征着纯洁、富 贵等寓意。
少数民族地区独特习俗介绍
01
民族特色鲜明
少数民族地区的闹花灯习俗具有 鲜明的民族特色,如苗族的“跳 花灯”、壮族的“灯酒节”等。
02
舞蹈与音乐相伴
03
寓意祈福与庆祝
少数民族在闹花灯时通常伴有舞 蹈和音乐表演,形成独特的艺术 风格。
• 灯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 震怒,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 姓无辜受难,就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后来一个聪明人想出个法子,他让大家在正月十四、 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 烧死了,从而不再降下灾难。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花灯喜庆团圆

元宵花灯喜庆团圆

元宵花灯喜庆团圆元宵节,又称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农历新年的最后一个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家家户户都会点亮花灯以示喜庆,庆祝团圆和新年的到来。

元宵花灯以其独特的外形和华丽的灯光,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美好祝福。

本文将为您介绍元宵节的由来、花灯的种类和象征意义,以及人们庆祝元宵节的方式。

第一部分: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起源于汉朝,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相传汉文帝时期,太阳神灶君暴怒,决定点燃人间山林,降灾于世。

聪明善良的人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找到了解决之道。

他们筹备了大量的花灯、烟花和美食,并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点亮花灯,放烟花,以示对太阳神灶君的敬畏和娱乐来抚慰他。

神灶君被花灯和烟花的美丽和欢声笑语所吸引,他忘记了燃烧山林的想法,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

元宵节也由此而来,成为人们庆祝新年的一个重要日子。

第二部分:花灯的种类和象征意义元宵花灯的种类繁多,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花灯形式。

有的花灯形如动物,如龙灯、蟠龙灯等;有的花灯形如植物,如菊花灯、柳灯等;还有的花灯形如人物,如七仙女灯、白蛇传灯等。

每一种花灯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龙灯被视为最为神圣和威严的花灯之一,象征着权威和尊贵。

传统的龙灯制作工艺繁复,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才能完成。

龙灯通常长达几十米,巨大的身躯和活泼的动作令人印象深刻。

菊花灯则寓意着美丽和坚强。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视为高尚之花,代表着智慧、坚韧和清雅。

菊花灯的外形优美精致,用灯光巧妙地勾勒出菊花的线条与色彩,令人赞叹不已。

七仙女灯则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相传,七仙女被天帝罚成七个星星,埋在河床里,并设下了七道九曲桥作为试练。

而其中一座桥就是元宵花灯中的七仙女桥。

人们每年点亮七仙女灯,祈求美好的姻缘和幸福的婚姻。

第三部分:庆祝元宵节的方式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整家人一起去庆祝和享受团圆的快乐。

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是赏花灯。

人们通常会选择在城市的广场、公园或者是自家的院子里点亮大大小小的花灯,一起赏花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宵节花灯的寓意【篇一:灯笼的寓意和来历】灯笼的寓意和来历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

【篇二: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和传承意义】11汉语言文学1班曾莉芳 51号元宵节——传统的魅力所在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夕、上元节,标志性时间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

它起源于汉文帝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从中国传统的春节文化来看,元宵节又只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古代春节习俗为期长达一个半月,漫长的春节要经过备年、过年、贺年三个阶段,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进入春节,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才算是过了大年。

如果拿三部曲乐章来比拟的话,处于贺年阶段尾声的元宵节,就是中国春节三部曲的高潮华彩乐段。

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真正进入新一年的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所以民间就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活动了。

在这一天最不能少的习俗就是赏灯,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元宵灯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其中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

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语,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

这一天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赏灯诗,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发生在这一天。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

在这一天有很多信仰活动,人们祈求神灵保佑。

古代人祭祀泰一(太一)神,因为他是最高神,掌管人类命运。

祭祀他,可以获得丰收和平安。

古人祭祀地神,是要保佑蚕事丰收。

还有就是祈子活动,这一活动总是与灯联系在一起。

这一方面与灯火通常被视为生命的象征有关,一方面与“灯”与人丁的“丁”音相近、形相似有关。

我国不同地方用灯祈子的方式不同,或送、或偷、或请、或抢,但都表达着同一种念想。

比如在四川成都,新嫁了女儿的人家,在元宵节这天,必买一盏漂亮的台灯和面粉制的小老鼠,送到女儿家,叫做“送灯”,俗信这样可以多生孩子。

广州则有请灯之俗,元宵节时,当地庙里会张挂许多花灯,都编了吉祥的名目,又分了几等的价钱。

有想请的,就告诉庙里的司祝,喜欢哪一盏,便用红柬写上“某宅敬请”4个字,叫做“请灯”,俗信请灯可以使家中添丁。

当然,在人口压力巨大的今天,元宵求子活动已经很少看到。

除了玩的,吃的当然要有,现在民间过元宵节都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

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节因此获得了新的文化意义。

狂欢,是元宵节的另一个文化内涵。

狂欢就是纵情欢乐,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的狂欢节,元宵节的狂欢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秩序、制度规范的一系列颠覆和突破来实现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传统社会基本的生活时间规范,但元宵节期间这个规范被打破了。

政府对宵禁的取消也在空间上给了人们过节的自由。

在古代十分强调城乡之隔、男女之防、贵贱之等、雅俗之别,强调节俭,反对铺张奢华,然而这一切在元宵节期间也被打破了。

在这一天女子过节都能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也是浪漫的一天。

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元宵节在时间、空间、生活内容以及社会规范等方面的一系列突破,使身处其中的人们获得了巨大而难得的自由。

元宵节之所以得以传承,是因为这个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团圆,和谐,追求自由,这些都是我们所向往,也是我们的美好期盼,每一个节日之所以可以得到传承就是里面包含了人民的祈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端午节被韩国人抢注世界文化保护遗产后,很多国人很生气,明明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却被归属到其他国家,元宵节文化内涵丰厚,其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民俗文化中独树一帜,当下民俗节日的世界之争愈演愈烈,我们必须好好保护好,好好的传承下去,才不会面临断层的危机。

我们新一代人肩上背负的历史使命责任感是促使传统节日得以传承与发扬的动力。

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而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非物质的文化精神。

【篇三:描写看花灯的优美句子(我爱美丽的花灯)】描写看花灯的优美句子(我爱美丽的花灯)描写看花灯的优美句子(我爱美丽的花灯)1、一进门口,看见了很漂亮的花灯,还有财神爷、拱桥的花灯,有凤凰花灯,再向前走,就看见一个老爷爷坐在那里钓鱼,还有一个小孩子站在鲤鱼荷花塘上面拉尿,好玩极了。

再往前走,我们见到一个大葫芦金光闪闪,旁边还有很多的桃子树,树上结满了一个个大大的桃子,再往前走,看见一条长长的龙,龙是彩色的,是用碟子、盘子、杯子、汤匙拼起来的,他们真的了不起,能做这么大的龙。

还有彩色的花瓶也很漂亮,还有灯笼桥、桥全部的柱子都有一条龙,非常的漂亮、好看。

2、我觉得最漂亮的,还是那盏用一朵朵五彩小花扎成的“花球”灯。

它是由六个不同颜色的花球组成的,中间是一个大花球,周围是五个色彩各异的小花球。

大花球是用白色、黄色、粉色、红色、紫色、绿色、蓝色的小丝花扎成的,小花球有青花球、橙花球、蓝花球、紫花球和红花球。

每个花球上都点缀着一条条不同颜色的绸带迎风飘扬,而且每朵小花的花蕊都有一盏小灯,亮着五颜六色的光芒,显得特别的鲜艳夺目。

周围的游人不约而同地被吸引住了。

大家都在灯海里流连忘返,空中却飘起了绵绵细雨,我只好依依不舍地跟着妈妈回家,心里盼望着明年的元宵节快点到来,好让我再次感受这“天上一轮月,地上万盏灯”的精彩。

3、正欲驱车下山,耳畔传来范冰冰婉转悦耳的歌声:“红灯笼,刚被人点亮,已落满白霜,红衣裳,雕着花的床,陈旧了新娘,容颜是种罪,青春是露水??”我们还看了许多其它的花灯。

虽然天空已慢慢变黑,但是观赏花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颜色的花灯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放大光彩,它们俯视人间,观看着人间祥和的景象。

4、“嘿,这盏荷花灯不错!”一个声音传来。

我赶忙凑过去,欣赏着。

这是一个含苞欲放的荷花灯:娇嫩、软软的荷花瓣白中透红,红中透紫,别提多美了。

透过薄薄的荷花瓣,依稀可见那嫩黄色的花蕊,简直巧夺天工。

我啧啧赞叹着:荷花含苞是如此美丽,若是开放了,那该多棒啊!5、在现实生活中,大红灯笼还有一种挂法,譬如华人的传统佳节春节和元宵节----尤其在乡镇农村,千家万户的大门前一片火红!若凭高俯视,只见红星闪烁,都是人间灯火。

怪不得欧阳修老先生在《生查子﹒元夕》里触景伤情,吟出了“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的惆怅词句。

若走游里巷,仰视红灯,上面的题字大多是“五谷丰登”、“福寿双全”之类的吉祥套语。

6、远远的就看到公园门口被装扮得气势辉煌,大门中央赫然写着“迎春灯会”,门口两侧有两个巨型的大红灯笼,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进入展区,迎面的假山上流光溢彩,绿色的背景山上映着垂直而下蓝色的星星点点的灯,像瀑布一样倾泻下来,很是壮观。

河面上有荷花灯,粉红色的荷花被翡翠一样的荷叶映衬得漂亮、逼真。

7、去岳林广场看花灯,花灯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好看极了!我最喜欢的就是弥勒佛花灯,花灯是照着弥勒佛的样子做的,挺着胖胖的大肚子,笑咪咪的,一副憨态可鞠的可爱模样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旁边还有一群小孩子围着他舍不得走开呢!他光彩夺目,十分耀眼,到了晚上,一串串花灯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银河,闪闪发光,河面上就映出一道五彩缤纷的光芒,特别漂亮!8、到了公园,只见公园里灯火辉煌,各式各样的花灯真多呀!双龙戏珠灯金光闪闪。

神舟九号灯把我带入了神奇的太空遨游。

葛洪灯让我穿越时空和祖先一起炼药。

十二生肖灯和白雪公主灯又领我走进了童话王国??千姿百态的花灯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最吸引人眼球的是莲花童子灯。

我向妈妈要了一元硬币塞进聚宝盆,莲花童子立刻一边撒尿,一边唱歌,看灯的人被逗得哈哈大笑,我也笑得前俯后仰,上气不接下气。

我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走,公园里的人越来越多,人山人海,公园成了欢乐的海洋。

公园里的花灯真好看呀!我们迟迟不愿离去。

10、崇和门真是光的世界、灯的海洋呀!那儿人山人海,满眼都是各种各样的花灯,数不胜数,有鱼灯、宫灯、——其中最多的是马灯。

只见一匹匹色泽艳丽的马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向前奔腾,冲向终点。

那样子别提有多酷!还有一盏灯,远看像一个大大的红色灯笼,中间还挂着“福”字,可是走近仔细一看,是一条红鲤鱼,它安安静静地侧躺在“舞台”上,可爱极了!它的旁边有一个类似摩天轮的灯,它十分逼真,好像真的会转一样。

摩天轮下面有着一栋栋“直冲云霄”的高楼大厦,旁边,便是一朵朵盛开的荷花了!11、潮州花灯是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潮州花灯种类繁多,制作也十分精美考究。

此次花灯节在滨江长廊举办的“潮州传统花灯精品展”上,潮州传统花灯便是大放异彩。

“水漫金山”、“桃花过渡”、“武松打虎”等一屏屏由名师制作精美花灯,不仅立意巧妙,人物造型传神生动逼真,尤其是花灯中还融入潮州传统彩绘、泥塑、刺绣等多种民间制作工艺之后,更是使花灯显得光彩照人、熠熠生辉。

12、只见那德胜街的大牌楼,五光十色,“千万”条金黄色闪光灯从六七米的“高空”悬下,如瀑布一般,真是“疑是金河落德胜”啊。

哎呀,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繁多,这么出奇的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